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全国通用版化学中考考前冲刺总复习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全国通用版化学中考考前冲刺总复习 试卷01
    2022年全国通用版化学中考考前冲刺总复习 试卷02
    2022年全国通用版化学中考考前冲刺总复习 试卷03
    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全国通用版化学中考考前冲刺总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全国通用版化学中考考前冲刺总复习,共1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 录 / contents



    倒数第20天 空气 氧气……………………………………………………5





    倒数第19天 碳和碳的氧化物……………………………………………30



    倒数第18天 水与常见的溶液……………………………………………49




    倒数第17天 金属和金属矿物…………………………………………75




    倒数第16天 酸、碱、盐和化学肥料…………………………………101



    倒数第20天 空气 氧气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会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4.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5.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2022年的中考中,空气和氧气可能会与环境热点问题相结合,以选择、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比较小。
    氧气的相关知识是高频考查点,可能会结合人们当前关注的空气污染事件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空气的成分、污染及防治,也可能结合实验考查氧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在空气中的含量,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可以出现。另外,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与条件也可能考查,命题形式通常为选择,判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描述是否准确。有关催化剂的考查可能会出现在氧气的制取相关试题中,主要考查催化剂的概念。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注意: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2)空气的主要成分的用途
    成分
    体积分数
    用途
    氮气
    (N2)
    78 %
    1.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 保护气 ,如用于灯泡填充气、食品防腐等;
    2.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
    3. 液氮的低温环境可用于超导材料、医疗上的冷冻麻醉等
    氧气
    (O2)
    21 %
    1. 供给呼吸,如用于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等;
    2. 支持燃烧 ,如用于炼钢、气焊、化工生产等
    稀有气体
    0.94%
    1.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2. 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3. 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二氧化碳
    (CO2)
    0.03%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 灭火 ;
    2. 干冰(固态CO2)常用作制冷剂,如用于人工降雨等;
    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注意:
    (1)空气属于混合物。
    (2)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题的解题方法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经常作为实验探究题出现在中考题中。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以不变应万变,只要牢牢掌握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以及误差分析方法,即使试题中的装置再复杂,形式再新颖,也不难解决。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除氧气的试剂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且不生成气体物质。
    (2)除氧气的试剂要过量。
    (3)注意与氧气性质的联系:碳、硫等能与氧气反应但生成物是气体;铁在空气中与氧气只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
    (4)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5)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6)实验操作的紧凑和连贯性:燃烧匙迅速放入、瓶塞立即塞紧。
    注意啦!



    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一般是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3.空气的污染源及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有害气体和粉尘。
    空气污染指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
    注意啦!
    二氧化碳虽然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但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的污染物。
    3.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物质
    燃烧现象
    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单质
    木炭
    空气中
    木炭红热、无烟、无焰
    C+O2 CO2
    (充分燃烧)
    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非金属单质

    空气中
    产生 微弱的淡蓝 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SO2
    氧气中
    产生 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空气或氧气中
    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 白烟
    4P+5O22P2O5
    氢气
    空气或氧气中
    产生 淡蓝 色火焰,放出热量
    2H2+O2 2H2O
    金属单质
    铁丝
    空气中
    铁丝红热,不燃烧

    氧气中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 黑 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镁条
    空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的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 白 色固体
    2Mg+O22MgO
    氧气中
    燃烧更剧烈
    金属单质
    铜丝
    空气或氧气中
    铜丝表面变黑

    2Cu+O22CuO
    化合物
    一氧化碳
    空气或氧气中
    产生 蓝 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CO+O2 2CO2
    甲烷
    空气或氧气中
    产生 蓝 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H4+2O2CO2+2H2O
    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木炭
    C+O2CO2

    S+O2SO2
    白磷或红磷
    4P+5O22P2O5
    镁带
    2Mg+O22MgO

    3Fe+2O2Fe3O4
    氢气
    2H2+O22H2O
    注意啦!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是产物五氧化二磷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而不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雾。
    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无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及制取装置
    药品
    高锰酸钾
    氯酸钾、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O2↑
    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氧气→将导气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收集氧气
    注意:用KMnO4,或KCIO3制取O2时应注意:
    试管口应略向 下 倾斜,目的是防止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 塞一团棉花 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水的作用是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目的是防止集气瓶中混有未排尽的空气;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目的是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
    用H2O2制取O2时应注意: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②装置的改进与评价

    将固液常温型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分别换成分液漏斗和注射器(如图A、图B所示),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 控制反应速率 。
    C装置的优点是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总结:相比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可随时添加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便等 。
    ③收集装置
    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


    选取依据
    气体的密度及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
    优缺点
    优点:①收集的气体较纯净,②易判断是否收集满;
    缺点:收集的气体不干燥
    优点:收集的气体较干燥;
    缺点:收集的气体纯度不高
    注意事项
    当观察到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导气管应伸至集气瓶底部,目的是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 .
    ④检验和验满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验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集满

    排水法: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瓶口冒出时,说明氧气已集满

    ⑤“多功能瓶”的应用
    装置
    功能
    气体进出方向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b进a出
    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a进b出


    排水法收集气体


    a进b出


    检验、除杂、干燥气体

    b进a出
    ⑥干燥剂及干燥装置:
    常见气体的干燥剂及适用范围:
    浓硫酸——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如氨气、氮气等。
    干燥装置如图所示:
       
    (2)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氧和液氮的 沸点 不同,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氧气,属于 物理 变化。
    注意啦!
    (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2)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3)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5)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6)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从导管口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制备出的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7)实验结束,应先移导气管,后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解题技巧和易错点归纳
    1.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值指的是气体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即导致实验测得氧气含量小于总体积1/5)。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补充知识】
    ①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②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1.(2021·山东烟台市·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料燃烧,此选项正确;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此选项正确;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食品防腐,此选项正确;D、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里,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故选D。
    2.(2021·辽宁中考真题)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
    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答案】C
    【解析】A、若做该实验时,止水夹没有夹紧,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通过导管进入空气中,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的量包括消耗的氧气及逸出的空气,会使瓶内的气体比实际氧气减少的多,因此会使水倒流超过五分之一,造成结果偏大,此选项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能除去氧气,但却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此选项正确;D、点燃后的红磷必须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否则瓶内气体逸出,造成实验误差,此选项错误。故选C。
    3.(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A、氧气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故A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C、氧气可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作火箭燃料;故C错误;D、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故D正确。故选D。
    4.(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D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含量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故选A。
    6.(2021广东省化学中考)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
    A.CO   B.SO2  
    C.N2  D.PM2.5
    【答案】C
    【解析】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A错误;SO2有毒,是大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B错误;N2无毒,不是大气污染物,本身就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C正确;PM2.5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D错误。故选C。
    7.(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成分中,能
    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答案】B
    【解析】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B、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故选B。
    8.(2021年广西贵港市中考)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铁丝 B.硫
    C.镁 D.红磷
    【答案】A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A。
    9.(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支持燃烧 B. 不易溶于水
    C. 密度比空气略大 D. 无色气体
    【答案】A
    【解析】A、能支持燃烧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不易
    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密度比空气略大,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项错误;D、无色气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和支
    持燃烧的气体(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答案】B
    【解析】解: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稀有气体和水蒸气无此性质。故选B。11.(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各图
    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B.图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图3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D.图4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
    【答案】B
    【解析】A、图1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是水多,使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图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图3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图4通入二氧化碳后,碳酸钠溶液被压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
    C.醋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水垢 D.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醋酸具有酸性,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所以醋酸可用于除水垢,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C.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或作电光源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SO2、CO、NO2、PM10、PM2.5等
    3.如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4.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岳阳市当日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为61,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 B.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
    C.质量级别越大,空气状况越好 D.树木吸收二氧化硫,减弱温室效应
    5.最近环保部发出通知,要求74个城市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畴并向市民公布监测结果。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内容的是( )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6.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7.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铜丝在此实验中起到导热的作用
    B.实验中白磷应过量
    C.实验后左边玻璃管的一部分水会被压到右边玻璃管
    D.此实验可以测定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8.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D.空气成分及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热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的铜生成黑色氧化铜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10.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1.2021年10月6日,德国科学家Benjamin Lise和美国科学家David W。C.MacMillan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要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1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一定能收集到(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0时段,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13.小强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了。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氧气的速率加快了 B.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了
    C.反应中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 D.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混合物
    14.2021年10月6日,德美两国学者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催化剂不能减少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15.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制取氧气,获得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依据图示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生成氧气质量较多的是高锰酸钾
    C.反应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
    D.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增加

    1.【答案】 B
    【解析】A、空气成分是按体积计算的,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该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固有成分,不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该项说法正确;C、空气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该项说法错误;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发,具有氧化性,不能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项说法错误。故选B。
    2.【答案】 B
    【解析】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此选项正确;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作助燃剂,此选项错误;C、不同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或作电光源,此选项正确;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SO2、CO、NO2、PM10、PM2.5等,此选项正确。故选B。
    3.【答案】 B
    【解析】A 、红磷的量若过少,会造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使得实验结果偏小,故A错误;B、点燃红磷前需要关闭弹簧夹,防止红磷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受热使得气体逸出,是测定结果不准确,故B正确;C、剩余空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仍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红磷熄灭后需要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防止因为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使得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小,使得测定结果偏小,故D错误;故选B。
    4.【答案】 B
    【解析】A、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故A错误;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质量级别越大,空气状况越差,故C错误;D、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不是二氧化硫,故D错误;故选B。
    5.【答案】 C
    【解析】中国规定的大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内容。故选C。
    6.【答案】 D
    【解析】①由提示生石灰遇水发生反应并放热可知,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故①正确;②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产成大量白烟,没有白雾,故②错误;③白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③错误;④实验中白磷燃烧放热,试管内气体先膨胀,冷却后压强减小,故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故④正确;⑤.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总体积的1/5,消耗氧气体积为 50mL×1/5=10mL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50mL-10mL=40mL,所以进入试管中水体积约为10mL,所以活塞停止在40mL,故⑤正确;故①④⑤正确。故选D。
    7.【答案】 C
    【解析】A、铜丝具有优良的导热性,铜丝在此实验中起到导热的作用,引燃白磷,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白磷应过量,才能把氧气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于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左侧装置内压强减小。实验后右边玻璃管的一部分水会被压到左边玻璃管去。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此实验可以测定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A
    【解析】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选项说法正确;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选项说法错误。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成分及含量是固定不变的是错误的,有的时候空气被污染,成分就有所增减,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9.【答案】 A
    【解析】A、红热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正确。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错误。C、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的铜生成黑色氧化铜属于结论,不属于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错误。故选A。
    10.【答案】 C
    【解析】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不能燃烧。A错。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错。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C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错。综上所述:选择C。
    11.【答案】 D
    【解析】A、二氧化锰只是某些反应的催化剂,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说法不正确;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氢酸钾加热分解的速率加快,但放出的氧气总量不变,说法不正确;C、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只是比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其分解速率会加快,说法不正确;D、催化制的特点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说法正确。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为a,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为b,所以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a−b)g,生成多少不一定能全部收集到,A错误;B、由图可知,P点时氯酸钾并没有完全反应,所以此时固体成分是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错误;C、由于在0~t1时段反应没有发生,因此氯酸钾的含量没有变,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氯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氯酸钾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C正确;
    D、由于在0~t1时段反应没有发生,二氧化锰的含量没有变,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MnO2的质量不变,所以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而t1~t2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所以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C错误;故答案选B;
    13.【答案】 C
    【解析】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做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催化剂,生成氧气的速率加快了,说法正确;B、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说法正确;C、反应中高锰酸钾不起催化作用,高锰酸钾加热生成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说法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混合物,说法正确;答案:C。
    14.【答案】 D
    【解析】A、催化剂不增加生成物的质量,A错,不符合题意;B、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工业耗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B错,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可以减慢,C错,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D对,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 C
    【解析】A、由图分析可知,同时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选项说法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高锰酸钾与氧气的质量关系为:316~32;氯酸钾与氧气的质量关系为245~96;所以质量相同的两物质,生成氧气质量较多的是氯酸钾,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选项说法正确。D、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只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不变,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2022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一模)下列实验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蜡烛燃烧时的生成物会沿蜡烛柱体流下来
    2.(2022广东惠州市惠阳区一模)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氧气+氯化钾,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3.(2022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铜粉的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加热足量的铜粉可使装置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占原来气体体积的
    C.铜粉被加热时,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冷却后装置内压强下降,气体体积减少
    D.一停止加热铜粉,就要立即观察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变化情况,并记录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
    4.(2022湖南永州二模)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 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 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5.(2022·广东铁一中学一模)为了更好的理解使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图1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
    C.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
    6.(2022安徽濉溪县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知,试管体积为10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停在30ml处,实验后注射器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不到瓶中空气体积的,可能是由于点燃红磷后,塞回到集气瓶时瓶塞没有塞紧
    b.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c.注射器活塞实验前也可停留在0ml处
    d.由实验Ⅱ得出的数据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
    e.实验中可以看到注射器活塞先向右,后向左移动
    A.abd B.ab
    C.abe D.acd
    7.(2022四川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一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过氧化氢溶液温度℃
    氧化铁的用量/g
    收集40mL氧气所需时间/s

    5
    10
    20
    0
    128.5

    5
    10
    20
    1.2
    16.8

    15
    10
    20
    1.2
    10.5

    5
    10
    70
    0
    32.7
    (1)完成上述实验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下图中的部分装置,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办法是____,请按组装顺序写出所用到的装置代号_______

    (2)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有关;通过实验_______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
    (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_______未发生改变。

    1.【答案】 A
    【解析】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不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正确;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团体,故C正确;D、蜡烛燃烧时的生成物会沿蜡烛柱体流下来,故D正确。故选A。
    2.【答案】 B
    【解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有氧气生成,固体质量减少,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待氯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反应前固体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是从零开始变化。故选B。
    3.【答案】 C
    【解析】如果铜粉的量不足,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错;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所以该实验中若铜粉足量,则密闭容器内最终气体减少的体积约占原气体体积的,故错;铜粉被加热时,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冷却后装置内压强下降,因氧气消耗所以气体体积减少,故C正确;一停止加热就立即观察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则会因为没有冷却到室温、气体仍处于受热膨胀状态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错。故选C。
    4.【答案】 C
    【解析】A、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O2密度比空气稍大,且不易溶于水,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 的收集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5.【答案】 C
    【解析】A、X曲线先升高后降低至原刻度,表示的是温度变化,不符合题意;B、Y曲线逐渐降低,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不符合题意;C、图2中B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符合题意;D、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这是因为随着水的进入,瓶内气压增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 B
    【解析】a.图Ⅰ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不到瓶中空气体积的 ,可能是由于点燃红磷后,塞回到集气瓶时瓶塞没有塞紧,正确; b.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以防试管受热不均造成炸裂,正确;c.若在实验前夹住弹簧夹,则100ml的试管中含有氧气的体积为:100ml×=20ml,所以注射器活塞实验前至少停留在20ml处,错误;d.若在实验前夹住弹簧夹,由实验Ⅱ得出的数据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15%;若在实验前打开弹簧夹,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错误;e.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试管内的气体体积膨胀,若在实验前打开弹簧夹,活塞先向右移动,随着反应的结束,由于温度降低、氧气被消耗,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实验中可以看到注射器活塞先向右,后向左移动;若在实验前关闭弹簧夹,实验后活塞不可能先向右,错误。故选B。
    7.【答案】  (1)  在导气管上套上软管,用止水夹夹住软管,沿漏斗向烧瓶中加蒸馏水将漏斗底部形成液封,再继续加蒸馏水,若在漏斗颈部形成一段液柱则说明其气密性良好;ABE;(2) 反应物的浓度; ①和②;(3)质量和化学性质
    【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与辅助容器中的液体(一般是水)构成一个密闭装置,依据改变密闭装置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冒气泡、形成水柱、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办法是在导气管上套上软管,用止水夹夹住软管,沿漏斗向锥形瓶中加蒸馏水将漏斗底部形成液封,再继续加蒸馏水若在漏斗颈部形成一段液柱,则说明其气密性良好;要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需要有制取氧气的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还需要知道生成等体积的氧气的装置,选择装置BE,按组装顺序所用到的装置代号是ABE;(2)从实验②和③可知,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收集40mL氧所需的时间不同,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实验①中没有加入氧化铁,实验②中加入氧化铁,实验②的反应速率大于实验①,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3)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

    什么叫呼吸?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所吸入的氧气,一部分在体内已经变成 CO2与水。不过这是在 18 世纪时才
    得到确认的事。在我们体内所发生的一切,比如物质燃烧等现象,对此我们一定会有些疑问吧。
    1678 年左右,英国的米要注意到,在抽出空气的瓶中火焰很快就会消失,他想这可能是因燃烧物要吸取空气中营养的缘故。他又将火与小动物一起放入瓶中,发现随着火熄灭,小动物也会死亡。并且看到小动物总是在有火的时候缓慢死去。他从这个结果推测到火的燃烧与空气对呼吸来说作用相同。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一方面人们观察到因火而导致周围变热,并且有烟产生。由此,斯塔鲁提出了有关燃烧的重要理论,就是在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燃素存在。就是说周围的空气有很多孔洞,空气已被燃素化。那么,为什么动物与火一起进入时就死亡呢?他认为动物在呼吸时也会产生燃素,由于从体内出来的燃素已经没有可进入的孔洞,所以导致了死亡。
    从根本上击倒这种理论的是拉布阿杰。他在 1776 年发现了在物质燃烧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因素,这就是我们已知的氧气。1790 年,拉布阿杰在所发表的“关于动物的蒸散作用”中指出,动物所吃的食物在消化后产生碳与氢,通过血液送往肺中,在呼吸过程中变成CO2和水。
    使这个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是物理学家拉布兰杰,他发现血液在通过肺部时获得氧气,再由动脉向静脉移动时与水或碳结合成 CO2 和水。这个发现大致与现在的观点相同。

























    倒数第19天 碳和碳的氧化物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的元
    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温室效应。
    4.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二.碳的单质
    1.碳的单质有 金刚石 、 石墨 、 C60 等,由于它们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
    石墨
    C60


    结构模型




    色、态、形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形似足球,又叫足球烯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 硬 的物质 
    质软
    __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
    几乎不导电
    主要用途
    用作钻头、玻璃刀、装饰品等

    用于制 铅笔芯 、电极、高温润滑剂等
    有可能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区别与
    联系
    ①宏观上,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微观上,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CO2;
    ③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该转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①现象:一氧化碳燃烧发出 蓝 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
    (2)还原性:
    ①CO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
    ②CO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 。
    (3)毒性: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特别提醒】CO有毒,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
    3.用途:作燃料、冶金工业的还原剂等。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密封振荡,观察现象(如图A)。
    现象:软塑料瓶变瘪。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如图B)。
    现象: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
    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3)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观察现象(如图C)。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 。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加热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碳酸溶液,观察现象(如图D)。
    现象:溶液由 红 色变为 紫 色。
    结论: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5)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如图E)。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结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4.用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作灭火剂、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
    五.二氧化碳的制取
    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高温煅烧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六.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 温室效应
    (1)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等。
    (2)防治措施: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②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
    4. 低碳生活
    (1)概念: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即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2)具体做法:少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等。

    1. (2021年广州市中考)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l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C
    【解析】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都是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大小和结构均是相同的,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金刚石为正八面体结构,而石墨为细鳞状分层结构,故B错误;
    C、由于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故lg金刚石和1g石墨中所含的碳原子数是相同的,故C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均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
    2.(202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活性炭 D.焦炭
    【答案】A
    【解析】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则四种物质中硬度最大的金刚石。故选A。3. (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B. 石墨用作电极
    C.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 碳酸氢钠用作制发酵粉
    【答案】B
    【解析】A、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以用来裁玻璃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来灭火
    D.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来裁玻璃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可用来灭火,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石墨的导电性好,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
    5.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2可用于灭火 B. 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 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CO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此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常作为气体肥料,此选项说法正确;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6.(2021年北京市中考)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水 B.稀硫酸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既能溶于水又能与水发生反应,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与食盐水反应,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正确;故选D。
    7.(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答案】C
    【解析】解:根据碳单质的性质、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解析。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错误;B、二氧化碳没有酸性,CO2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这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正确;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错误;故选:C。
    8.(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
    “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 B.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
    C.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9.(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下所示,则(  )
    O2CO2COFe
    A.X可以是木炭 B.X与CO都具有氧化性
    C.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答案】A
    【解析】A、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可以是木炭,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X是碳,碳与CO都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③是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反应后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D、Y是氧化铁,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0.(2021山东潍坊中考)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 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C. 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
    D. 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是因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符合题意;C、加热炭粉过程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

    1.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2.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4.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
    C.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有毒,二者都是空气污染物
    D.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
    6.某同学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拉动铜丝,把布袋浸醋酸溶液(醋酸具有挥发性)后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湿润石蕊试纸变红色,不能证明容器内产生了CO2气体
    B.反应一段时间,瓶内溶液的pH变小
    C.该实验证明CO2不溶于水
    D.该实验装置可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
    7.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B.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将CO2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
    D.工业上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
    8.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木炭、一氧化碳都体现了还原性
    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 → 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 → 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 → 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1.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1.【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实验时,先通入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不符合题意;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防止反应生成的铁高温下重新被氧化,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选项说法不正确;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说法正确;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燃烧不充分也会生成一氧化碳,选项说法不正确;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3.【答案】A
    【解析】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能减排,故不利于实现碳中和;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利于节能减排,故利于实现碳中和;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A。
    4.【答案】B
    【解析】A、金刚石是无色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C、四种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碳单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错误;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正确;C、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D、灼热的氧化铜不能除去二氧化碳只能除去一氧化碳,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A.醋酸具有挥发性,遇湿润石蕊试纸变红色,所以湿润石蕊试纸变红色,不能证明容器内产生了CO2气体,故A正确;B.因为石灰石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酸性减弱,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瓶内溶液的pH变大,故B错误;C.该实验无法证明CO2不溶于水,故C错误;D.因为瓶塞有和外界相通的装置,所以该实验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故D错误;故答案A。
    7.【答案】D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质软,故选项错误;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燃烧,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将CO2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又变成紫色,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所以工业上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故选项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点燃的方法处理一氧化碳,故A的作用是处理尾气,不符合题意;B、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得到氧,体现了还原性,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得到氧,体现了还原性,不符合题意;C、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紫红色,故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不符合题意;D、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C
    【解析】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CO2H2CO3”的反应不能用酚酞试剂验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故选D。

    1.(2022·广东汕头·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2.(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3.(2022山东庆云县一模)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4.(2022·河南南阳·一模)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5.(2022云南昭通一模)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6.(2022湖北·官渡镇中学中考模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7.(2022山东临沂一模)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8.(20122山东临沂·中考模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9.(2022安徽芜湖市一模)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10.(2022河北保定二模)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11.(2022福建北京师范大学福清附属学校二模)将 CO2、CO、O2、N2 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灼热的 CuO,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N2 B.CO2 和 N2
    C.O2 和 N2 D.CO2 和 CO
    12.(2022广东汕头中考模拟)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1.【答案】D
    【解析】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显红色,说法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C.用木炭烤火易生成一氧化碳,紧闭门窗易使人中毒,说法正确;D.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石墨导的电性能良好,可以用作电极,说法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9.【答案】D
    【解析】A、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所以,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A正确;B、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是典型的吸热反应,B正确;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C正确;D、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不需要尾气处理。故D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2可用于光合作用,错误;B.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错误;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将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被吸收;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氧气能做助燃剂,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正确;B、空气中氧气过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C、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故选B。


    死狗洞”的秘密 [问题情景] 在意大利有一个“死狗洞”,狗一过去就会死亡,人走过去却安然无恙。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迷信的人说:“洞里住了个专杀狗的妖怪”。 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这个洞,想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妖怪。他在洞里到处找,始终不见妖怪出来。只见岩洞的顶上倒悬着许多钟乳石,一敲就会响,地下丛生着石笋,湿湿的泥土里冒着气泡。科学家恍然大悟。 [揭开谜底] 原来这个妖怪是碳的一种叫作“二氧化碳”的氧化物。 生长钟乳石和石笋的岩洞,就是石灰岩溶洞,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受热分解就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会溶解石灰岩中的碳酸钙,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当含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出地面时,由于压力降低,碳酸氢钙就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从水里选出后积聚在地面附近,形成半米左右高的气层。 二氧化碳会使人和动物窒息。人站在洞里,气层只没到膝盖,虽然会有少量二氧化碳扩散开来,但它仅使人们感到不舒服,而在地上的狗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气层里,所以会窒息而死。









    倒数第18天 水和常见的溶液

    1.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认识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5.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6.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一、水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 很少 ,还不到总水量的3%,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2.爱护水资源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 防治水体污染 。
    (1)节水措施: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服水冲厕所、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特别提醒: 国家节水标志
    (2)防治水体污染
    污染源:①工业污染;②农业污染;③生活污染。
    防治措施:工业废水处理符合标准后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3.水的净化方法和作用
    方法
    作用
    静置法
    将浑浊的水,装入容器中静置不动,使水中 大颗粒 杂质自然沉降(生活中常用)
    明矾
    沉淀法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 吸附 ,使杂质沉降(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过滤法
    除去水中所有的 不溶性杂质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吸附法
    加入 活性炭 除去水中的 色素 和 异味 (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
    蒸馏法
    除去水中所有的 可溶性 和 不溶性 杂质,净化程度最高
      静置法→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蒸馏法,净化程度依次升高。
    4.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其中消毒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⑴第一步加絮凝剂(明矾),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
    ⑵第二步操作是沉淀,作用是使泥沙等颗粒较大的杂质沉淀下来,有利⑴加絮凝剂
    于快速过滤。
    ⑷活性炭
    吸附池

    过滤池

    ⑶第三步操作是过滤,作用是除去不⑵反应
    沉淀池
    溶性杂质。
    ⑷第四步操作是吸附,其中活性炭的用户
    作用是吸附掉有颜色、有异味、有毒的物质(仍无法得到纯水)。
    ⑸第五步操作常将氯气等消毒剂通入自来水中,其作用是杀菌消毒。
    5.过滤实验:
    ⑴过滤法可分离固液混合物,或可溶性固体与难溶性固体组成的混合物,但需先溶解。⑵如下图所示,过滤所用的仪器有: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注意:滤纸不是仪器,属于材料类),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冲破滤纸。
    ⑶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共“一贴二低三靠”六条)。
    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若留有气泡后果是过滤慢。
    二低指: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盛装浑浊液的烧杯口要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棒流入漏斗,目的是防止冲破滤纸;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捅破单层滤纸);漏斗的下端要靠在烧杯内壁上,目的是防止液体飞溅。
    ⑷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有:液面超过滤纸边缘、滤纸破了、仪器本身不干净。
    6.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 钙 、 镁 化合物的水,如井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7.硬水的危害
    (1)生活中用硬水洗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生产中用硬水:锅炉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8.硬水的软化:生活中用 煮沸 的方法软化,实验室用 蒸馏 的方法软化。
    特别提醒:煮沸和蒸馏都能使硬水软化,但有区别,煮沸只能除去部分钙、镁离子,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而蒸馏能将水中钙、镁离子除去干净,在实验室适用,在日常生活中不适用。
    9.氢气
    物理性质
    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点燃H2前要验纯)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还原性
    氢气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
    用途
    用作高能燃料发射火箭,工业上用氢气来冶炼金属等
    10.实验突破:电解水实验
    (1)实验原理:2H2O2H2↑+O2↑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 1∶2 。
    (4)检验气体:待两支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量的气体后,开始检验。
    ①b管(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旋转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 氧气 。②a管(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旋转活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管口,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 氢气 。
    (5)实验结论
    ①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体积比: V O2∶V H2=1∶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特别提醒 ①由电解水实验得出探究水的组成结论,应用了推理法。②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③电解水时,要在水中加适量的NaOH溶液(或Na2SO4),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④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6)误差分析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O2、H2)精确的体积比应该为1∶2,而实验中往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是由于一方面氧气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稍大,另一方面氧气的氧化性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特别提醒
    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
    (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 溶解与乳化
    1.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等。
    (3)特征
    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发生改变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
    【注意】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乙醇等。
    2.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4)物质的溶解性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
    3.常见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
    溶于水后的现象
    吸热或放热现象
    NaOH
    温度 溶剂
    放热
    NH4NO3
    温度 溶剂
    吸热
    NaCl
    温度无明显变化
    吸、放热不明显
    【注意】浓H2SO4溶于水放热,CaO固体与水反应也放热。
    4.乳化现象
    (1)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如乳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是乳浊液。
    【注意】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如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3)除污方法和原理对比
    方法
    原理
    举例
    溶解
    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于某些溶剂中,从而除去污垢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乳化
    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污垢,发生乳化现象,从而除去污垢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
    化学
    反应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从而除去污垢
    用醋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不再减少 ,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不断减少 ,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 固体不溶解 ,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 固体继续溶解 ,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

    注意: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熟石灰等),需升高温度将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②将某饱和溶液降温或蒸发溶剂,往往会有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4.结晶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
    5.溶液的稀、浓与溶液是否饱和的关系如图所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四.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①一定 温度 下;② 100 g 溶剂;③达到 饱和 状态;④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 g 。
    (3)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2.气体溶解度
    (1)定义: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气体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 小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 大。
    3.溶解度曲线
    (1)概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意义
       
    图1         图2
    内容
    意义
    曲线(如图1曲线甲)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曲线上方的点(如图1点C)
    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解的固体
    曲线下方的点(如图1点A)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点(如图1点B)
    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曲线交点(如图2点d)
    表示几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
    (3)应用
    ①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⑤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⑥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五.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3)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六.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1.(2021年北京市中考)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构成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生成的H2,故A说法正确;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明水由H2、O2构成,故B说法不正确;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水发生了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D说法正确。故选:B。
    2.(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答案】C
    【解析】A、水通电分解时负极产生的氢气,说法正确;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C、饱和溶液不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说法错误;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说法正确;故选C。
    3.(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有关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 B. 投药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C. 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 明矾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
    【答案】D
    【解析】A、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投药过程中有产生新的物质,故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所以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不能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下列关于水相关知识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B.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为硬水
    C.由电解水可知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电解水时,正、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D
    【解析】A、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生活中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从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电解水时,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正、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5.(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用于净水主要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B.肥皂水可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
    C.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D.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答案】A
    【解析】A、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的作用,故A说法不正确;B、肥皂水可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说法正确;C、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故C说法正确;D、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D说法正确。故选A。
    6.(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2021年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30周年,本次宣传周的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生活污水可以随意排放
    C.海水是纯净物 D.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答案】D
    【解析】A、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淡水资源很少,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选项说法错误;B、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再排放;故选项错误;C、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选项正确。故选D。
    7. (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活性炭净水器净水 B. 除水中不溶物

    C. 量水的体积 D. 测水的pH
    【答案】A
    【解析】A、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水从下端进入,这样可以充分吸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定水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会污染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21·四川自贡市·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答案】C
    【解析】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C、明矾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进行消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9.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面粉
    C. 植物油 D. 泥沙
    【答案】A
    【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此选项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此选项错误;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此选项错误;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此选项错误。故选A。
    10.(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答案】A
    【解析】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因此溶液一定是混合物,选项A正确;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选项B不正确;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如医院里的生理盐水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但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就含有葡萄糖和氯化钠两种溶质,选项C不正确;D、溶液是稳定的,只要条件不改变,溶液的组成就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析出固体,选项D不正确。故选A。
    21.(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 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 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说法正确;B、t1℃时,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C、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固体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幅度较小,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D、t2℃时,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固体甲物质,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溶质是25g,溶剂是50g,形成75g溶液,说法正确;故选B。
    12. (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温度/℃
    溶解度/g
    0
    10
    20
    30
    40
    50
    6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甲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
    D.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B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故A说法正确;B、比较溶解度大小要有温度的限制,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故B说法错误;C、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所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D、由于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提纯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说法正确。故选B。

    1.(2022·山东济南·中考模拟)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2.(2022·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模)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B.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
    C.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D.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纯净物
    3.(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C.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 D.该净水过程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4.(2022河南永城市二模)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5.(2022辽宁沈阳市一模)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6.(2022山东烟台一模)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硫酸钡也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B.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C.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7.(2022·重庆开州一模)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蒸馏水
    C.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低于同质量其他燃料
    8.(2022江苏苏州一模)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9.(2022吉林省第二突金学校一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
    D.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10.(2022·安徽·模拟预测)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D.②中游码在6g处,则食盐实际质量为16g
    11.(2022·上海交大附中一模)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T1℃、T2℃、T3℃不同温度的水各100g,分别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T3℃ 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
    C.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四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1.【答案】D
    【解析】A、步骤Ⅰ沉降和过滤去除的是水中的不可溶性杂质,此项正确。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此项正确。C、液氯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剂,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此项正确。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解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
    2.【答案】B
    【解析】A、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会污染土壤,不符合题意;B、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C、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软化硬水,不符合题意;D、自来水处理后的生活用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A
    【解析】A、明矾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能使水中悬浮物质沉降;正确;B、活性炭不能无限制的吸附,需要定期更换;错误;C、过滤只能去除难溶性杂质,不能去除可溶性离子;错误;D、该过程不能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故将硬水变为软水;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小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沉降后;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气杀死水中病菌,此时水中含有少量氯气不能直接饮用,在此过程中不能为最后的净化操作;③自然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而并未进行彻底分离,在此净化过程中应是最初的阶段;④加热煮沸,通过加热煮沸,可使水中氯气挥发,并进一步杀菌,经过此步净化后的水达到了饮用标准,为此净化过程的最后步骤。故选B。
    5.【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错误,故选项错误;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A、硫酸钡难溶于水,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硫酸钡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B、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但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氧气两种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水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D、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不是质量比)为2:1,质量比为(1×2):16=1:8,故选项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是硬水,故A说法不正确;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能变成蒸馏水,故B说法不正确;C、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故C说法正确;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于同质量其他燃料,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
    8.【答案】A
    【解析】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发生了分解反应,选项A错误;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选项B正确;C、如果在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溶解度相等,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该是2∶1,但实验结果是: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因此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选项C正确;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就会减少O2的生成,从而右侧试管内气体分子个数减少,因此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选项D正确。故选A。
    9.【答案】B
    【解析】A、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为易溶物质。A正确。B、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不一定相等。B错。C、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正确。
    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不会析出晶体。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
    10.【答案】D
    【解析】A、实验室配制溶液的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即④②①⑤③,A正确;B、配制该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00g×16%=84g,需要水的体积为84mL,可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B正确;C、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00g×16%=16.0g,C正确;D、②中游码在6g处,由于砝码和药品放反,故盐实际质量为10g-6g=4g,D错误。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完全溶解,可以判断出T1℃<T2℃,但是T2℃和T3℃的大小不能判定,故A错误;B、T2℃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此时此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所以此温度下溶解度是否是50g不能确定,故B错误;C、a、b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c、d中在各自温度下的溶解度未知,所以不能判定是否饱和,故C错误;D、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溶质全部溶解,溶质cd大于b,b大于a,溶剂相同,此时cd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c、d中完全溶解,此时c、d溶液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综上溶质质量分数a<b<c=d。故选D。

    1.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
    A.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2.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水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
    C.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D.海水淡化是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
    4.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2)20℃时,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
    (3)为了使NaCl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结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在清洗油污过程中起乳化作用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才能产生氧气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即可燃烧
    D.恒温蒸发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
    6.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难溶
    难溶
    下列有关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和酒精
    B.温度相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C.40℃碳酸钠饱和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20℃时,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②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③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2)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
    ②大容器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③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________,用来吸附水中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除去臭味。
    8.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是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 ℃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填“甲”或“乙”)。
    (2)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_____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当温度由20 ℃升高至60 ℃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甲”或“乙”)。
    (4)由图1分析,若分别将含50g水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80 ℃降温到40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有同学做了图3实验,请仔细观察图3中实验过程和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在A、B、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6)向一定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原石灰水已经饱和,生石灰与水反应的产物不能继续溶解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
    C.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物质
    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了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



    1.【答案】C
    【解析】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水资源保护,不符合题意;B、合理施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水资源保护,不符合题意;C、工业用水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浇灌农田,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符合题意;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含磷物质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水资源保护,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B
    【解析】A、冰和水的共存物都属于水,只是物质状态不同,属于纯净物,错误;B、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正确;C、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错误;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不变,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A、滴加肥皂水,硬水浮渣多起泡少,软水浮渣少,起泡多,故可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A正确;B、水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正确;C、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C错,符合题意;D、海水淡化是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正确。故选C。
    4.【答案】(1)KNO3(或硝酸钾);(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蒸发
    【解析】(1)由图可知,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故KNO3和NaCl中溶解度较大的是:硝酸钾。(2)20℃时,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因为必须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不能采用降温的方法。(3)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为了使NaCl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5.【答案】D
    【解析】A、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在清洗油污过程中起溶解作用,此选项错误;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才能迅速产生氧气,不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也能缓慢产生氧气,此选项错误;C、与氧气接触的可燃物,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即可燃烧,此选项错误;D、恒温蒸发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此选项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9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均大于10g,故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和酒精,不符合题意;B、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相同时,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水和酒精中溶解度不同,不符合题意;C、40℃时,碳酸钠饱和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D、 20℃时,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温度下,碳酸钠难溶于酒精,故溶液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1)③ ;(2)② ;(3)CaO+H2O=Ca(OH)2 ;(4)活性炭
    【解析】(1)①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不符合题意; ②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治理已被污染的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③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大大的浪费水资源,符合题意。故选③。(2)①小容器用于收集由水蒸汽凝结出来的水珠,得到的水应为淡水,不符合题意;②大容器装的是海水,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氯化镁等杂质,但不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符合题意;③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蒸发越快,得到蒸馏水就越多,不符合题意。故选②。(3)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4)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8.【答案】(1)甲;(2)100 ;50% ;(3)乙 ;(4)CD ;(5)A=C>B ;(6)ABD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甲。(2)80℃时甲的溶解度是100g,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100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20 ℃升高至60 ℃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B烧杯中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溶度曲线可知乙符合要求,故填:乙。(4)A、分别将含50g水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80 ℃降温到40 ℃,降低温度甲溶解度减小溶质结晶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B、分别将含50g水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80 ℃降温到40 ℃,降温过程,溶剂质量不变,故B错;C、甲、乙的饱和溶液从80 ℃降温到40 ℃,甲降低温度溶解度减小溶质结晶析出还是饱和溶液,降温之后溶解度为40g,50g水可以溶解20g甲,溶液质量为50g+20g=70g,降温之前乙溶解度由图可知小于40g,50g水溶解乙小于20g,乙溶液质量小于50g+20g=70g降温之后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还是小于70g,故溶液质量:甲>乙故C正确;D、降温之后甲还是饱和溶液50g水能溶解20g甲溶质质量分数 ,乙降温之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等于降温之前溶质质量分数,降温之前溶解度小于40g,50g水能溶解溶质小于20g,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故降温之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正确;故选:CD。(5)浓硫酸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结晶析出,溶液变浑浊,B溶质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温度恢复后,AC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填:A=C>B。(6)A、原石灰水已经饱和,生石灰与水反应的产物不能继续溶解,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溶液结晶变浑浊,正确;C、如果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物质的话,不会出现现象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C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了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也会变浑浊,正确;故选ABD。

    芬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纳粹党卫军急需一种清甜可口的饮品。可口可乐德国有限公司与希特勒达成一致,开始在德占区修建瓶装厂,此后可口可乐在德国非常畅销。
    1940年,美国与纳粹德国的关系开始紧张,切断了对德国可口可乐分公司的配料供应。德国分公司负责人马克斯·凯斯利无奈之下用当时能获取的原料重新配方:用做起司后的乳清、榨苹果汁留下的残渣以及当时能够获得的其他水果创建了一款新的饮料,起名“芬达”(词根与德语“幻想”相同)。芬达上市后大受欢迎,尤其当食物稀缺的时候,还可以把它当作汤料使用。仅1943年一年,芬达在纳粹德国的销量就超过了300万瓶,维持了这些工厂的运作以及工人们的生计。



    倒数第17天 金属和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2.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4.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的矿石,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5.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的分类





    2.金属的物理性质
    颜色
    大多数金属呈 银白色 ,铜呈 紫红色 ,金呈 黄色 
    状态
    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 固 体,但汞却是 液 体
    共性
    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且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 延展 性,但不同的金属性质有差异
    金属之最:
    (1)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2)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银。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 金属 或 非金属 ,就可以制得具有 金属特征 的物质。
    特别提醒:合金属于混合物,合金不是合成材料。
    (2)合金的特性: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更 大 ;机械性能更优良 ;抗腐蚀性能更强 ;熔点更低 。
    (3)其他合金:
    ①钛合金: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抗 腐蚀 性强等,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和通信设备等。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 “相容性” ,因此可以用来制造 人造骨 等。
    ②硬铝:硬度大, 密度 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抗腐蚀 性能强,广泛用作飞机外壳、车厢、门窗等。黄铜、青铜等都属于 合金 。
    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自然界中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金属有银和金等,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金属的冶炼
    (1)铁矿石:①磁铁矿(Fe3O4);②赤铁矿(Fe2O3);③菱铁矿(FeCO3)。
    (2)炼铁原理:高温下,用 一氧化碳 将铁从它的 氧化物 中还原出来。
    主要反应:
    Fe2O3+3CO2Fe+3CO2
    Fe3O4+4CO3Fe+4CO2
    2.实验突破:铁的冶炼
    (1)实验原理:Fe2O3+3CO2Fe+3CO2
    (2)实验装置




    (3)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解释或结论
    ①先点燃装置末端的酒精灯, 通CO一段时间
    先通入CO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 空气 ,防止加热时发生 爆炸 。点燃尾部的酒精灯是为了防止CO排放到空气中, 污染空气 
    ②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酒精喷灯加热的温度能达到600~800 ℃,使Fe2O3与CO发生反应
    ③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到试管冷却
    防止热的试管中进入了氧气(空气),使还原出来的铁再被氧化
    ④停止通CO,熄灭尾部的酒精灯
    防止CO逸出,污染空气
     (4)实验现象:①红色粉末逐渐变成 黑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③尾部导管口产生 蓝色 火焰。
    特别提醒: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做此实验时,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酒精灯点燃尾气,将尾气中的CO烧掉,也可用气球将尾气收集起来。
    (5)产物的检验
    ①用磁铁吸引:生成物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说明有铁生成。
    ②用酸检验:将生成物溶于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有铁生成。
    (6)变形装置



    此装置不需尾气处理,将尾气直接通至酒精喷灯的火焰上,既对尾气进行处理,又使产生的热量给装置加热,既节约了能量,又避免了污染。
    3.实验突破: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①A与B对比,B中无氧气(空气),铁钉不生锈
    ②A与C对比,C中无水,铁钉不生锈
    说明铁生锈:铁、氧气、水同时接触,三者缺一不可。
    特别提醒:①B中的水为蒸馏水,其中不含有氧气,可以排除氧气的干扰。②铁生锈是缓慢的氧化反应,因此需要的时间很长。③如果把铁制品与盐水(NaCl溶液)接触,将加快铁制品生锈速率。
    5.保护金属资源
    (1)铁生锈与防护
    ①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 、 水蒸气 发生化学反应,使铁表面生成一层疏松的物质(即铁锈),此反应是缓慢的氧化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氧化铁 (Fe2O3)。
    ②除去铁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与铁锈反应而除去。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HCl+Fe2O3===2FeCl3+3H2O 。
    3H2SO4+Fe2O3===Fe2(SO4)3+3H2O。
    ④防锈措施:




    (2)其他金属锈蚀
    ①金属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覆盖在金属铝表面,使内层的铝与氧气隔离,氧化铝膜的成分为Al2O3。
    ②铜的锈蚀: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铜绿的成分为Cu2(OH)2CO3。
    (3)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①防止金属的锈蚀(腐蚀);②回收废旧金属再利用;③有计划地、合理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金属
    化学方程式
    现象及解释
    Al
    4Al+3O2===2Al2O3
    铝制品常温下缓慢氧化
    Fe
    3Fe+2O2Fe3O4
    在氧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u
    2Cu+O22CuO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加热时, 生成黑色 固体
    Mg
    2Mg+O22MgO
    发出 耀眼的白光 ,生成一种 白 色固体
    2.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条件:金属活动性必须排在氢之前。(2)通式: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
    化学方程式
    现象及解释
    Mg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 气泡
    Zn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Fe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反应缓慢, 产生气泡 ,溶液由无色变为 浅绿色
    Cu

    不反应
    3.与某些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
    (1)条件:位于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必须可溶)中置换出来。
    (2)通式: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化学方程式
    现象及解释
    活动性
    Fe+CuSO4===FeSO4+Cu
    铁表面有 红色 的物质生成,溶液由 蓝色 变为浅绿色
    Fe>Cu
    Cu+2AgNO3===Cu(NO3)2+2Ag
    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的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 蓝色
    Cu>Ag
    2Al+3CuSO4===Al2(SO4)3+3Cu
    铝表面有 红色 的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 无色
    Al>Cu
    特别提醒:①铁与酸反应生成的盐为亚铁盐(铁的化合价为+2价);②金属单质与盐反应,“盐”是指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发生反应,如:Cu+AgCl不反应。
    四、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 单质 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表达式:A+BC===B+AC)
    2.特点:①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②反应前后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
    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金属活泼,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
    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特别提醒
    解题技巧与易错点:探究金属活动性、金属除杂、金属优先反应顺序
    1.探究金属活动性
    (1)“用酸”及控制变量法探究金属活动性(不与酸反应的金属至多一种):
    请设计实验探究铝、铁、氢、铜的活动性,答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用试管各取少量盐酸分别加入足量铝铁铜丝,铜不反应说明三者中铜最不活泼。拿出铁丝后向余下溶液中加入足量铝丝,出现黑色固体,浅绿色溶液消失,说明铝比铁活泼。从而证明活动性从强到弱顺序为铝、铁、H、铜。
    ⑵“用盐溶液”探究金属活动性:
    [例]:设计实验探究Cu、Fe、Ag活动性顺序,答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法一:串联式——Fe>Cu>Ag]:
    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红色金属说明铁比铜活泼;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金属说明铜比银活泼。所以强弱顺序为Fe>Cu>Ag。
    Cu
    [法二:反证法——排序后,“中间金属取单质”,两侧金属取盐溶液,Fe、 、Ag]:
    将铜丝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中无变化,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金属,说明强弱顺序为Fe>Cu>Ag。
    Ag
    Fe
    [法三:反证法——排序后,“中间金属取盐溶液”,两侧金属取单质, 、Cu、 ]:
    将铁丝、银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丝无变化,铁丝表面出现红色金属,说明强弱顺序为Fe>Cu>Ag。2.利用金属活动性除杂质:除去铜粉中的铁粉,答出三个方法。法一:用磁铁反复吸引。
    法二: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得铜粉。
    法三: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得铜粉。(法三铜质量增加)3.知道金属的活动性有强有弱,反应时也有先后顺序:
    ⑴“2种盐溶液+1种金属”(两个弱者,则最弱先被反应掉):将铁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液中,一段时间后析出的一种金属是银,理由是铜比银活泼,所以铁粉最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掉时铁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即:最先反应掉的盐溶液是硝酸银溶液;溶液中最先被置换出来的金属是银,然后被置换出来的金属是铜。
    ⑵“2种金属单质+1种盐溶液”(两个强者,则最强先反应):某同学将废锌粉和废铜粉混合物放入废的洗
    影液(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了固体和蓝色液体。则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和硝
    酸铜;理由是锌比铜活泼,锌先与硝酸银反应,铜后反应;溶液显蓝色说明铜已反应产生硝酸铜,从而
    说明锌完全反应变为硝酸锌。即:先反应掉的金属是锌,后反应的金属是铜。

    1. (2021年北京市中考)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200s时O2的含量


    干燥剂
    21%

    10滴水
    15%

    10滴水和1.0g食盐
    8%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答案】D
    【解析】①加入干燥剂后,铁粉不会锈蚀;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③加入10滴水和1.0g食盐,铁粉很快锈蚀。A.铁粉锈蚀需要消耗氧气,所以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选项A说法正确;B.①加入干燥剂后,铁粉不会锈蚀;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因此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选项B说法正确;C.②加入10滴水后,铁粉慢慢锈蚀;③加入10滴水和1.0g食盐,铁粉很快锈蚀,因此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选项C说法正确;D.对比三个实验,并不能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D。
    2.(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的成功发射彰显了中国
    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会用到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B.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高
    C. 生锈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D. 铝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
    【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生铁与钢的含碳量来分析; C.根据回收生锈的铁制品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铝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A、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硬度,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选项说法正确;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钢的含碳量为,选项说法正确; C、生锈的铁制品重新回收利用既能节约金属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D、铝合金的强度大、质轻、抗腐蚀性强,常被广泛用于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1·四川自贡市中考)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
    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了轨道接口数量。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B.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锈蚀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钢是铁的合金,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B、钢轨
    制造时加入锰,能增大硬度、增强韧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
    扣上帽,能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止接口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D、钢轨热胀冷缩、
    歪曲变形,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4. (2021·临沂中考)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C. 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
    D. 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5.(2021·嘉兴中考)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
    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 金容易被锈蚀
    C. 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 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答案】C
    【解析】金的元素符号为:Au;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锈蚀;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故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故选C。
    6.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2021年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
    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瓷器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有关这些文
    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青铜耐腐蚀 B. 青铜属于纯净物
    C. 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D. 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A、青铜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很难通过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青铜耐腐蚀,故选项正确;B、由青铜的成分可知青铜是铜锡的合金,所以是混物故选项不正确;C、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金合金,青铜属于金合金,所以是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D、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故选B。
    7. (2021年眉山市中考)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金属的硬度一般比它们组成合金的硬度更高
    B. 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
    C. 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 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选项说法不正确;B、钛和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和机械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选项说法正确;C、大多数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但汞是液体,选项说法不正确;D、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8.(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滤液为无色,则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B. 若滤液为有色溶液,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
    C.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锌
    【答案】D
    【解析】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且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
    粉混合物加入到CuSO4溶液中,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待锌粉反应完,若
    还有硫酸铜,铁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若滤液为无色,说明硫酸
    铜完全反应(硫酸铜是蓝色),则没有发生铁和硫酸铜的反应(硫酸亚铁是浅绿色),锌
    能置换出铜,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此选项正确;B、若滤液为有色溶液,
    可能是硫酸铜有剩余,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滤液中含有锌离子和铜离子;或
    者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且硫酸铜有剩余,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铜
    离子;或者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硫酸铜没有剩余,
    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所以,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金属离子,此选项正确;C、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锌、铁,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则滤
    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三种溶质,此选项正确;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
    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能是锌完全反应,铁没有参加反应,或铁反应后有剩余,则滤渣中一
    定含有铜、铁,可能含有锌,此选项错误。故选D。
    9.(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在Cu(NO3)2、Al(NO3)3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
    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滤渣中没有( )
    A.Cu B.Al
    C.Ag D.Fe
    【答案】B
    【解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铝弱,在Cu(NO3)2、Al(NO3)3和AgNO3
    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
    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说明铁是过量
    的,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铁,一定没有铝。故选:B。
    10.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关于
    滤渣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最少有2种溶质
    B.若向滤液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1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最少有1种溶质
    D.若滤液中只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最多有1种金属
    【答案】C
    【解析】A、若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铁,同时一定含有银,说明铁没有参加反应,或部分参加了反应,若铁没有参加反应,则滤液中最少有硝酸锌一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若向滤液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是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银,则滤渣中最多有银、铁、锌三种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滤渣中只有两种金属,则含有银和铁,铁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部分参加了反应,若铁没有参加反应,锌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最少有硝酸锌1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若滤液中只有两种溶质,则为硝酸锌和硝酸银,则滤渣中最多有银、铁2种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1.(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镁(Mg) B.铝(Al)
    C.铁(Fe) D.铜(Cu)
    【答案】A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解析。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选项提供的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故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故选A。
    12.(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 B.X、Y、Z
    C.Y、X、Z D.Z、Y、X
    【答案】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动性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动性Y>Ag>Z。由上述分析可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故选B。
    12. (2021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M>X>Y>Z B. M>X>Z>Y
    C. X>M>Z>Y D. X>M>Y>Z
    【答案】A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M、X能和稀盐酸反应,并且M和稀盐酸反应时间短,说明M比X活泼,Y、Z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Y、Z不如M、X活泼,Y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Y比Z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X>Y>Z。故选A。
    14.(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实验室某废液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
    取该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B.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可能是混合物
    C.若滤渣由三种金属组成,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阳离子
    【答案】D
    【解析】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其应用来分析。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铝粉加入到含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废液中,则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铝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铝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锌。A、若滤液呈无色,则无硫酸铜(蓝色),无硝酸银,因为硝酸银反应完全后才与硫酸铜反应,有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锌,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二种溶质,故A错误;B、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有硝酸银,铝和锌都没有,因为铝和锌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先反应,硝酸银反应完全,硝酸铜才反应,所以滤渣中无铜,则滤渣中只有银,则滤渣是纯净物,故B错误;C、若滤渣由三种金属组成,则滤渣肯定有银和铜,铝和锌中有一种,则滤液不可能呈蓝色,因为铝和锌能与硫酸铜继续反应,故C错误;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渣中无锌和铝,滤液中有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锌,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阳离子,故D正确。故选D。
    15.(2021年云南省中考)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
    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图所示:

    铜和金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器,其中部分青铜器和金器上,还有被人为敲击的痕迹。通过敲打可将青铜等金属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状,是利用了金属的 ______ 性。
    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 ______ 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造成了巨大损失,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______ 。
    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在铝的年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铝虽然较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 ______ 。
    【答案】(1)延展  (2)  (3)500  刷漆合理即可  (4)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
    【解析】 通过敲打可将青铜等金属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状,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填:延展;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由图可知,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造成了巨大损失,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铁生锈的预防措施可以刷漆、涂油等,故填:500;刷漆合理即可; 铝虽然较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故填: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
    16.(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有着使
    用铜器的悠久历史。
    (1)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性和延展性;
    (2)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叙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
    (3)木炭可以与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中CuO发生了    (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答案】(1)导电;(2)强;(3)还原。
    【解析】(1)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3)在C+2CuO2Cu+CO2↑中,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1)导电;(2)强;(3)还原。
    17.(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传回的图
    像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是因为其地表广泛分布赤铁矿。
    (1)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驱动仪器正常运转;太阳能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常温下硅元素与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数量惊人,请列举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条措施    。

    【答案】(1)电;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Fe2O3;Fe2O3+3CO2Fe+3CO2;(3)刷漆等。
    【解析】(1)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仪器正常运转。太阳能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常温下硅元素与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铁生锈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答案为:(1)电;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Fe2O3;Fe2O3+3CO2Fe+3CO2;(3)刷漆等。
    18.(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钢丝棉是一种由低碳钢制成的细丝,直径约0.125﹣
    0.189毫米。小科利用钢丝棉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如下:
    步骤一:取3个50mL活塞润滑性良好的注射器,检查气密性后备用。
    步骤二:称取3团等质量的钢丝棉(每团体积约为6cm3),A保持干燥,B用少量蒸馏水润湿,C用少量食盐水润湿,分别放入甲、乙、丙注射器中。
    步骤三:移动活塞,使它们均处于46mL刻度处,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如图所示)。

    步骤四: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5分钟
    20分钟
    1小时
    5小时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出现少许锈斑,活塞未明显移动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出现明显锈斑,活塞移动少许
    锈斑增多,活塞移动明显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锈蚀严重,活塞处于39mL刻度处
    (1)检查注射器气密性:先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用手向外拉动活塞,放手后观察到    ,则气密性良好。
    (2)比较乙、丙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
    (3)钢铁生锈还需要氧气,请你利用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1)检查注射器气密性:先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用手向外拉动活塞,放手后观察到活塞回到原处,则气密性良好。故填:活塞回到原处。(2)比较乙、丙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铁生锈需要水,氯化钠能够促进铁生锈。故填:铁生锈需要水,氯化钠能够促进铁生锈。(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填:15.2%。

    1.(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模拟)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022陕西凤翔县教学研究室模拟预测)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2重庆市二模)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4.(2022甘肃金昌模拟预测)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5.(2022江苏淮安中考二模)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6.(2022山西交城县教学研究办公室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Ag、Zn、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7.(2022湖南娄底三模)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有铝、锌、铜三种金属,其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表面容易形成__________。
    (3)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选用如下试剂组进行验证,其中不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__(用序号①②③填空)
    ①Zn、CuSO4溶液、Ag       ②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③Zn、Cu、AgNO3溶液
    (4)由所学知识可知,活泼性Fe>Cu,。非金属与金属类似,活泼性C12>Br2>l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8.(2022陕西渭南·中考模拟)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泼性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齿轮表面涂油                  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车圈镀铬
    9.(2022山东东营一模)人们常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________反应。
    (2)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______(填“大” 或“小”)。
    (3)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经之一,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 。


    1.【答案】A
    【解析】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Zn与Fe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锌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③将Zn分别加入到H2SO4、CuSO4溶液中,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H;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锌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Fe与Zn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故①④方案可行。故选A。
    2.【答案】B
    【解析】因为题中曲线反映的是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实验中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因此在反应时,两种金属的曲线应该是重合的。从发生的两个反应:Mg+H2SO4=MgSO4+H2↑ ,Fe+ H2SO4= FeSO4+ H2↑ 中可以求出,Mg和H2的质量比是24∶2,Fe和H2的质量比是56∶2,因此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如果全部反应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A、C、D三个对应关系错误,B对应关系正确。故选B。
    3.【答案】D
    【解析】A铁部分锈蚀后还有回收的价值。此项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铝。此项错误。C铁锈的结构比较疏松,能够存在水和氧气,所以不但不能阻止还会加快铁继续被锈蚀。因此铁制品生锈后要及时除去表面的锈。此选项错误。D铁生锈是铁、氧气和水三种物质共同反应,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此选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前置后。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正确;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正确;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正确;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也能完成本实验探究,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图横坐标是硫酸,所以不能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a点盛金属锌的烧杯中酸有剩余;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b点时金属锌产生的氢气少;D选项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6.【答案】D
    【解析】A项,锌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银不能,故正确;B项,使铜分别与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铜不能置换出锌但可以置换出银,故正确;C项,利用稀盐酸可以验证锌比铜活泼,使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验证铜比银活泼,故正确;D项,把硝酸银溶液分别加入到盛有锌和铜的试管中,锌和铜表面都有金属银析出,证明锌和铜都比银活泼,但该方案无法验证锌和铜哪一种更活泼.
    7.【答案】 Cu或铜     致密氧化膜     ③    
    【解析】(1)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铝>锌>(氢)>铜可知,铜位于H之后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3)①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Ag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不符合题意;②Cu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Cu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不符合题意;③Zn、Cu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故选③。(4)由所学知识可知,活泼性Fe>Cu,。由于金属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的性质,活动性强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可以把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根据活泼性C12>Br2>l2,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氯气会将溴气置换出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Br2。
    8.【答案】延展     铁片上有紫红色物质析出     铝片插入A试管的溶液
    中     2Al+3CuSO4=3Cu+Al2(SO4)3     Al>Fe>Cu     b c
    【解析】(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2)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将铁片取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的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同时得硫酸亚铁溶液;②将铝片插入A试管的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活泼;③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Al>Fe>Cu;(3)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齿轮表面涂油 、将钢材深埋保存 、车圈镀铬都可以隔绝氧气防止生锈,;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会加速锈蚀,故选b c。
    9.【答案】氧气     大     Fe+CuSO4═Cu+FeSO4     刷漆等
    【解析】(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金的性质很不活泼,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2)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的硬度大;(3)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原因是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Fe+CuSO4═Cu+FeSO4;(4)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刷漆、涂油等。

    1.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然后再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成银白色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玻璃管右侧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以防止污染环境
    2.收藏家收藏清末的铝器,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损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氧化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的作用
    3.小红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 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 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4.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B.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C.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5.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Au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则剩余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_____;写出其中最活泼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现代社会使用大量的钢铁,主要是用一氧化碳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请写出用一氧化碳从磁铁矿中还原出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2)钢铁制品使用不当会生锈,用稀盐酸可清洗掉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其化学方程式为___。请写出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一种具体做法______。
    (3)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制品却耐腐蚀,其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
    (4)回收废旧金属的好处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7.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简图,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
    (1)取一小块锌皮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 ZnCl2 生成。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 ZnCl2的有_______(填序号)。
    A ZnO 与稀盐酸B ZnSO4 溶液与 BaC12 溶液
    C ZnCO3与 NaCl 溶液D Zn(NO3)2溶液与 NH4Cl 溶液
    (2)另取一块锌皮磨成粉放入盛有一定量 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   A 和固体   B(不考虑锌皮中的杂质的影响)。当溶液 A 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当溶液 A 中含两种溶质时,固体 B 的成分为___(填化学式)。



    1.【答案】D
    【解析】A、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空气,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错误。B、氧化铁被还原为铁,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成黑色,错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D、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环境,玻璃管右侧应连接尾气处理装置,以防止污染环境,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故A不正确;B、该艺术品不易腐蚀的主要原因,不是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故B不正确;C、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故C不正确;D、该艺术品不易腐蚀的主要原因是铝易氧化,铝表面形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因为铁钉生锈消耗了氧气,从而使得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A;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因为铁钉都与水和氧气接触,并且盐溶液、酸溶液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B;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低,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得压强增大;所以此描述不正确。故选C;D、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使得铁不能与水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D。故选C。
    4.【答案】B
    【解析】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固体中有氢前的金属和铜,根据信息可知有铝粉和铜;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进一步确定有铜,因为铜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A.因添加剂中一定有铝与铜,故选项错误;B.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因为铜单质都参与了与硝酸银的反应,说明铝已经反应完了,再有能溶于稀盐酸的物质只有氧化铝,故选项正确;C.滤液中有硝酸铝、硝酸铜,还可能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D.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故选项错误。故选B。
    5.【答案】Zn、Fe     Zn+H2SO4═ZnSO4+H2↑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银>铂>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则锌和铁会与硫酸反应而除去,所以剩余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Zn、Fe;锌比铁活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本空答案为: Zn+H2SO4═ZnSO4+H2↑.
    6.【答案】4CO+Fe3O43Fe+4CO2     Fe2O3+6HCl==2FeCl3+3H2O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4Al+3O2==2Al2O3     节约金属资源等
    【解析】(1)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CO+Fe3O43Fe+4CO2。(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或镀一层其它金属可防止铁生锈。(3)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4)回收废旧金属的好处是可节约金属资源。
    7.【答案】有气泡产生     AB     ZnSO4     Cu
    【解析】(1)①盐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故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
    ②A、氧化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B、硫酸锌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氯化锌;C、碳酸锌不与氯化钠反应;D、硝酸锌与氯化铵不反应;故填:AB;(2)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当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时,则硫酸铜完全参加反应,溶质只有硫酸锌,而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说明硫酸铜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固体只有铜,故填:ZnSO4;Cu。









    经典幽默故事:贵重金属
    有个小区发生了入室盗窃案,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后,确认作案者是一个外号叫“杨黑子”的惯犯,于是警方向小区居民发出了协查通知。
    失窃的居民们恨透了杨黑子,个个摩拳擦掌要将他抓捕归案。可令人不解的是,小区里的李二懒也非常积极。要知道这李二懒是远近知名的懒汉,家徒四壁,他能丢什么东西。
    面对邻居们的猜疑,李二懒有点不高兴地说:“我家真丢了贵重金属!”邻居们哈哈一乐,都不以为然。还有人雪上加霜地补充了一句:“活该,谁让你懒得连门都不锁呢?”
    一晃三天过去了,这天中午,小区居民正在午睡,忽听有人大喊:“抓贼啊!快来抓杨黑子啊!” 听到“杨黑子”三个字,邻居们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立马冲出屋,随喊声而去。原来这喊声是从李二懒家传来的,众人冲到他家,只见杨黑子手持水果刀杵在原地。李二懒虽不敢上前,但喊声比驴叫声还大,真把杨黑子吓,是留也不行,逃也不成。 邻居们人多势众,很快就将杨黑子制伏了。此时,“110”也赶一现场。民警对李二懒好一顿表扬,夸他勇敢、机智、有魄力。 杨黑子听完,瞪着李二懒委屈地产:“我真没偷你东西,那天你门没锁,我进屋后就看到一口铁锅,我不仅空手而归,还丢了手机,今天就是找手机来的。” 李二懒也不答话,在杨黑子衣兜里一阵乱翻,不耐烦地说:“谁信啊?显然你是留了一手,拿着我的贵重金属,想要再来光顾一回。”说着,他终于从杨黑子兜里翻出一样东西,“我就这一把钥匙还被你偷了,砸锁我又舍不得,害我三天进不了家!你走就走呗,干吗锁我的门呢?” 邻居们这才恍然大悟,杨黑子偷的贵重金属原来是这一把钥匙啊!














    倒数第16天 酸、碱、盐和化学肥料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2.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会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不同的酸和碱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碱变质的原理,以及碱变质程度的检验方法。
    5.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6.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7.掌握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8.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学习辩证认识问题的方法。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概念: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在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红色
    蓝色
    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
    红色
    无色
    【注意】
    1.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时,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只能对酸、碱溶液作出定性判断,而不能对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作出判断,需要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pH。
    二、常见的酸
    1.概念:在水溶液中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的化合物叫做酸。
    2.常见的酸
    (1)物理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酸
    盐酸(HCl)
    硫酸(H2SO4)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挥发性(打开瓶盖时的现象)
    浓盐酸易挥发(有白雾)
    难挥发(无现象)
    密度
    常用浓盐酸(37%~38%)1.19 g/cm3
    常用浓硫酸(98%)
    1.84 g/cm3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农药、化肥、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2)浓硫酸的特性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②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注意】
    1.敞口放置浓盐酸,HCl挥发,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2.敞口放置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必须密封保存。
    3.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以稀盐酸、稀硫酸为例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反应)
    通式: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举例:Fe+2HCl === FeCl2+H2↑
    Fe+H2SO4 ===FeSO4+H2↑(现象: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复分解反应)
    通式: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举例:Fe2O3+6HCl ===2FeCl3+3H2O(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
    CuO+H2SO4 === CuSO4+H2O(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 蓝色)
    与碱反应(复分解反应)
    通式:酸+碱→盐+水
    举例:NaOH+HCl === NaCl+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
    (复分解反应)
    通式:酸+盐→新酸+新盐
    举例:Na2CO3+2HCl === 2NaCl+H2O+CO2↑(现象:有气泡产生)
    BaCl2+H2SO4 === BaSO4↓+2H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三、常见的碱
    1.概念:在水溶液中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2.常见的碱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并放出热量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吸水性
    容易吸收水分

    腐蚀性
    强烈的腐蚀性
    腐蚀性较强
    用途
    作干燥剂;作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去除油污
    制漂白粉;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作石灰浆(粉刷墙壁)
    3.碱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例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通式: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举例:2NaOH+CO2 === Na2CO3+H2O
    2NaOH+SO2 === Na2SO3+H2O
    Ca(OH)2+CO2 === CaCO3↓+H2O
    Ca(OH)2+SO2 === CaSO3↓+H2O
    与酸
    反应
    通式:碱+酸→盐+水
    举例: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2HCl === CaCl2+2H2O
    Al(OH)3+3HCl === AlCl3+3H2O(治疗胃酸过多)
    与某些盐反应
    通式:碱+盐→新碱+新盐
    举例:2NaOH+CuSO4 === Cu(OH)2↓+Na2SO4(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H)2+Na2CO3 === 2NaOH+
    CaC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四、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注意:
    ①中和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③中和反应不一定都无明显现象。
    2.中和反应的探究
    (1)实验操作:
    ①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②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③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2)实验现象: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开始是 红 色,最后变为无 色。

    (3)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4)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 氢离子(或H+) 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或OH-) 结合生成水分子。

    (5)中和反应情况分析
    ①中和反应中酚酞的作用:帮助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发生。
    ②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质成分的判断(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为例):
    B点表示氢氧化钠有剩余,此时溶液呈碱性,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A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表示盐酸有剩余,此时溶液呈酸性,溶质有氯化钠和HCl两种。
    ③中和反应中的特殊现象分析: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若产生气泡,则可能所用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改良酸性土壤可加入氢氧化钙 。
    (2)处理工厂废水:含有硫酸的废水可用氢氧化钙 来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 。
    (3)用于医药:用含Mg(OH)2或Al(OH)3的弱碱性药物中和过多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g(OH)2+2HCl===MgCl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
    (4)被蚊虫叮咬后(有蚁酸),可涂抹一些 碱性 物质,如氨水、肥皂水等。
    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显 酸 性,pH越 小 ,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 中 性。
    pH>7:溶液显 碱 性,pH越 大 ,碱性越强。
    2.pH的测定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其操作方法:用 玻璃棒 蘸取待测液滴在 pH试纸 上,显色后与 标准比色卡 比较可得出溶液的pH。
    (2)若要获得较精确的pH数据,可选用pH计。
    注意:
    ①测定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会导致测得的碱性溶液的pH偏小,酸性溶液的pH偏大,中性溶液的pH不受影响。
    ②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
    ③普通pH试纸测得的pH只能精确到整数。
    3.pH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上的意义
    (1)正常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而略显酸性,酸雨的pH <5.6 。
    (2)作物一般适宜在 中 性或接近 中 性的土壤中生长。
    六、 盐
    1.概念: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常见的盐
    常见的盐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俗名

    纯碱 、苏打
    小苏打

    化学式
    NaCl
    Na2CO3
    NaHCO3
    CaCO3
    常见的盐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物理
    性质
    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 易 溶于水
    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白色固体, 不 溶于水
    特殊
    化学
    性质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 ===NaNO3+AgCl↓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加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主要
    用途
    作调味剂、配制生理盐水、融雪剂等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等
    作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七、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通式及举例
    与金属反应
    (强换弱)
    (置换反应)
    通式: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举例:Fe+CuSO4 === Cu+FeSO4
    Cu+2AgNO3 ===2Ag+Cu(NO3)2
    与酸反应
    (复分解反应)
    通式:酸+盐―→(新)盐+(新)酸
    举例:CaCO3+2HCl === CaCl2+H2O+CO2↑
    AgNO3+HCl ===AgCl↓+HNO3
    与碱反应
    (复分解反应)
    通式:盐+碱―→(新)碱+(新)盐
    举例:CuSO4+2NaOH ===Cu(OH)2↓+Na2SO4
    Na2CO3+Ca(OH)2 === 2NaOH+CaCO3↓
    与盐反应
    (复分解反应)
    通式:盐+盐―→(新)盐+(新)盐
    举例:BaCl2+Na2SO4 ===BaSO4↓+2NaCl
    AgNO3+NaCl ===AgCl↓+NaNO3
    八、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 化合物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 化合物 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2.发生的条件:产物中有 水 、 气体 或 沉淀 生成。
    3.常见的沉淀:简记为“五白、一蓝、一红褐”。
    (1)白色沉淀:CaCO3、BaCO3、BaSO4、AgCl、Mg(OH)2;
    (2)蓝色沉淀:Cu(OH)2;
    (3)红褐色沉淀:Fe(OH)3
    4.复分解反应的小类型
    小类型
    化学方程式举例
    (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酸+盐→新酸+新盐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3)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
    CuSO4+2NaOH===Cu(OH)2↓+Na2SO4;Na2CO3+Ca(OH)2===CaCO3↓+2NaOH
    (4)可溶性盐+可溶性盐→新盐+新盐
    NaCl+AgNO3===AgCl↓+NaNO3
    CuSO4+BaCl2===BaSO4↓+CuCl2
    (5)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①复分解反应可简记为“双交换、价不变”。即 “相互交换成分”,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的这类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但并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 “价不变”指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②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九、粗盐的提纯
    偏差
    原因分析
    产率比实际偏大
    ①滤液未全部蒸干;
    ②粗盐的称量有误差(第一次称量偏小或第二次称量偏大)

    产率比实际偏小
    ①粗盐中的氯化钠未全部溶解;
    ②蒸发后的固体转移不彻底;
    ③蒸发时液滴飞溅等
    易错提醒、技巧提升
    易错提醒
    (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2)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但作用各不相同。
    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3)经溶解、过滤后只是将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而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如Ca2+、Mg2+、等无法分离,因而得到的食盐不属于纯净物。
    (4)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俗称纯碱,但它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5)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但胃溃疡患者不能服用,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膨大而加重病情。
    (6)因盐不像酸、碱那样能离解出共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盐无化学通性,但盐都是由金属离子(铵盐除外)和酸根离子组成,因此,盐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相似性。
    (7)KNO3、NaNO3一般不参与复分解反应;K、Ca、Na等活动性太强的金属和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反应较复杂,不是单纯的置换反应。
    (8)有盐类物质参加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除与酸反应外,因为初中范围内的酸都是可溶的)时,盐都必须是可溶的。
    技巧提升
    1、正确认识“盐”,谨防走进误区
    误区一:盐和食盐是一个概念
    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一种物质,专指氯化钠。食盐是盐的一种,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误区二: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大多数盐含有金属元素,但铵盐如NH4Cl中的阳离子是,没有金属元素。
    误区三:纯碱属于碱。
    纯碱是碳酸钠(Na2CO3)的俗名,属于盐,不属于碱。它的俗名是源于其水溶液显碱性。
    误区四:苏打和小苏打指的是同一种物质。
    苏打是Na2CO3的俗名,苏打和纯碱是指同一种物质;小苏打是NaHCO3的俗名,故苏打和小苏打不是同一种物质。
    2、C (或HC)的检验
    检验原理
    组成里含有C (或HC)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 (或HC)
    检验试剂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检验方法
    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样品中含有C (或HC)
    (1)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Ca2+或B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此类反应一般不用来鉴别C,因为Ca2+或Ba2+与其他一些离子(如S)也会产生沉淀。
    (2)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除含有C (或HC)的盐外,还有活泼金属,故必须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
    3、酸、碱、盐溶液中离子或溶质共存的判断
    1.答题时应明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离子之间不能结合为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2.溶液中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
    (1)与H+不能共存的离子:OH-、有CO32-、H CO3-等。
    (2)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H+、NH4+及与OH-结合生成不溶性碱的金属离子,如Cu2+、Fe3+、Mg2+等。
    (3)与CO32-不能共存的离子:H+及与CO32-结合生成不溶性碳酸盐的金属离子,如Ca2+、Ba2+等。
    (4)与Cl-不能共存的离子:Ag+。
    (5)与SO42-不能共存的离子:Ba2+。
    十、化学肥料
    1.化肥的主要作用
    (1)氮、磷、钾肥的作用
    氮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使叶色浓绿。
    磷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
    (2)根据症状判断需要施用的肥料
    ①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为棕色——氮肥
    ②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磷肥
    ③茎秆软弱、容易倒伏——钾肥
    2.化肥的简易区别
    (1)氮肥中的氨水成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 刺激性 ,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 
    (2)其他常见化肥的鉴别

    4.化肥和农药
    (1)利: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2)弊:不合理使用会污染环境。
    易错提醒、技巧提升
    1.化肥种类的判断方法: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可以判断某化肥的种类,如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NaN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KNO3含有钾和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
    2.化肥的选择方法:根据缺乏症状可知需要施什么肥。
    3.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检验原理: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例如: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操作方法:取待测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气体,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待测样品中有铵根离子存在,否则不含铵根离子。
    4.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氮肥中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中都含有铵根离子(),称为铵盐,也称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混用,否则二者反应产生NH3而逸出,降低肥效。

    1.(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的数目相同
    B. 性质: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D. 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答案】C
    【解析】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离出H+的数目是SO数目的2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SO,选项错误;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C、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选项正确;D、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选项错误。故选C。
    2. (2021年杭州市中考)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
    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 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 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答案】D
    【解析】A、加硝酸银溶液,则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故选D。
    3. (2021年荆门市中考)关于物质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95%的酒精浓度高杀菌消毒效果好
    B.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和氢气
    C.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复合肥料
    D.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答案】A
    【解析】A、酒精浓度过高,效果太强,可能导致只是让细菌细胞最外面的蛋白质变性,而形成一层保护膜,使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的目的,说法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氢气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和氢气,说法正确;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可用作复合肥料,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说法正确。故选A。
    4.(2021年重庆市中考B卷)如图为氮元素的部分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 B. b点物质属于大气污染物
    C. c点物质的名称为硝酸 D. 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料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得a点化合价为零,其单质形态,是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大,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得b点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且是氧化物,因此其化学式为NO2 ,是大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得c点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且是酸,因此c点物质为亚硝酸,故C选项说法错误,该选项符合题意;D、由图可得d点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且是盐,因此d点物质为硝酸盐,可能为复合肥料硝酸钾,故D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C。
    5.(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溶液的酸碱
    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请你根据如图判断,下列物质具有酸性的是(  )

    A.醋 B.橘子
    C.牙膏 D.炉具清洁剂
    【答案】AB
    【解析】解:A.醋的pH小于7,显酸性,符合题意;B.橘子的pH小于7,显酸性,符合题意;C.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不合题意;D.炉具清洁剂的pH大于7,显碱性,不合题意。故选AB。
    6. (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B. 碳酸氢钠属于碱
    C.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2HCO3
    【答案】C
    【解析】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A错误。B、碳酸氢钠是由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B错误。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正确。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D错误。故选:C。
    7.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物质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 NaOH—苛性钠 B. Ca(OH)2—生石灰
    C. Na2CO3—烧碱 D. NaHCO3—苏打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正确;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错误;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错误;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错误。故选A。
    8.(202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白醋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98%的浓硫酸的pH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
    【答案】A
    【解析】A、应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故选项说法错误。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98%的浓硫酸的pH,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9. (2021年临沂市中考)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K2SO4 B. NH4HCO3
    C. Ca3(PO4)2 D. KNO3
    【答案】D
    【解析】A、硫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故选D。
    10. (2021山西临沂)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室浓硫酸稀释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为研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溶液有颜色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E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 ACD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勤搅拌,防飞溅,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化学方程式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溶液颜色不变。

    1.(2022江苏苏州二模)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2.(2022天津红桥一模)如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分别属于碱、盐、酸
    B.X和Z可以是Al2O3和CaCl2
    C.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
    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3.(2022重庆二模)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小于7,并含有较多的Cu2+,对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回收利用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应适量加入
    A.烧碱和纯碱 B.盐酸和铁粉
    C.生石灰和铁粉 D.熟石灰和金属银
    4.(2022山东临沂一模模)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C.N、P点时,溶液的pH:N>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5.(2022安徽蚌埠中考二模)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 绿色   ③铁钉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6.(2022甘肃酒泉三模)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7.(2022·辽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一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种无色溶液进行实验。
    (1)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这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个,写出其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将四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烧杯中,得悬浊液,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8.(2022四川成都中考一模)纯碱(Na2CO3)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是制碱工业的先驱,现代工农业以食盐和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的流程如图所示:

    (1)纯碱属于_____(选填“酸”、“碱”、“盐”、“氧化物”)
    (2)该流程图中,产生固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食盐水和饱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_____.
    (4)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
    (5)设备(Ⅱ)中发生的反应为2NH4Cl+Ca(OH)2═CaCl2+2NH3↑+2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6)在本流程中除水外,可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有_____(填化学式).


    1.【答案】C
    【解析】A、据图可知,随着不断滴入溶液,溶液的pH逐渐变小,即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变强,故应该是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烧杯内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盐酸,故此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微粒有水分子、氯离子、钠离子、氢离子4种,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图中已经有盐酸,则 Z不能是酸,根据分析,Z应当是碱,则X不能是碱,故A错误;B、CaCl2不能与CO2发生反应,则Z不可以是CaCl2,故B错误;C、如果Y是Na2CO3,Z是Ca(OH)2,Na2CO3可以与HCl发生反应,也可以与Ca(OH)2发生反应,而Ca(OH)2可以与CO2发生反应,且符合Y是盐、Z是碱的要求,故C正确;D、NaCl不能与HCl发生反应,则X不能是NaCl,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A、烧碱和纯碱都只能调节pH,但不能回收铜,A选项错误;B、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置换铜,但废水已显酸性,加盐酸会使酸性加强,B选项错误;C、生石灰可以调节pH,且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置换铜,C选项正确;D、熟石灰可以调节pH,但银活动性小于铜,因此不能回收废水中的铜,D选项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A、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M点时,氧化铜未反应完全,则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故A正确;B、M、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故B正确;C、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大于7,P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的pH小于7,则N、P点时,溶液的pH:N>P,故C正确;D、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则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故D不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的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稀硫酸)逐渐变为浅绿色(FeSO4)溶液   ③铁钉被消耗,铁钉质量减轻;④根据Fe+H2SO4=FeSO4+H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的质量增加;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D。
    6.【答案】C
    【解析】A、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从组成上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钠是盐,此选项错误;B、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此选项错误;C、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遇氢氧根离子变红色,此选项正确;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此选项错误。故选C。
    7.【答案】 4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BaSO4     H+、Cl-、Na+
    【解析】(1)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其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所以四种无色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的反应有4个,故填4;上述反应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滤液呈酸性,四种溶液两两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其中碳酸钡能够与酸反应,而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故填BaSO4。最终滤液呈酸性,则原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可能全部转化为沉淀,所以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其符号依次是H+、Cl-、Na+,故填H+、Cl-、Na+。
    8.【答案】盐     CaCO3CaO+CO2↑     增大压强能使二氧化碳、氨气的溶解度增大     过滤     H2O     ﹣3     NaCl、NH3
    【解析】(1)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A是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CaO+CO2↑;(3)由于二氧化碳和氨气属于气体,而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要在在加压的条件下进行;(4)通过设备Ⅰ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溶液,即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了,故设备Ⅰ中的操作是过滤;(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10,Cl:2,Ca:1,O:2,反应后N:2,H:4,Cl:2,Ca:1,由于X的前面有化学计量数2,故X的化学式表示为H2O;已知氯化铵中氢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x+(+1)×4+(-1)=0,则X=-3;(6)进入设备II的物质有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铵和水,其中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水和氯化钙,最终产物有氯化钠、氯化钙、氨气,根据流程图可知氯化钠和氨气可重复利用。

    1.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Na2CO3
    C.CuSO4 D.HCl
    2.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3.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4.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可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a(OH)2 B.CO2→CO
    C.Na2CO3→NaNO3 D.Fe2O3→Fe2(SO4)3
    6.硝酸铵是一种氮肥,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下列使用硝酸铵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 B.结块时用铁锤砸碎再用
    C.施用时不宜与碱混和使用 D.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
    7.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食盐、②熟石灰、③小苏打、④石墨四种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其中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可用作面点发酵剂的是_____;常用作食品加工调味的是______;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2)农业上,碳酸钾(K2CO3)可用作_____(填“磷”或“钾”)肥。已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则碳酸钾_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1.【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碱性变弱,pH减小,故A选项错误;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发生改变,溶液pH没有改变,故B选项正确;C、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溶液的碱性变弱,pH减小,故C选项错误;D、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碱性变弱,pH减小,故D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A、据图可知,随着不断滴入溶液,溶液的pH逐渐变小,即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变强,故应该是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烧杯内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盐酸,故此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微粒有水分子、氯离子、钠离子、氢离子4种,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C
    【解析】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符合题意;D、生活中很多物质中都含有酸,如柠檬含柠檬酸,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Y中的水结合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Y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符合题意;C、浓醋酸具有挥发性,但是醋酸显酸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A
    【解析】A、碳酸钙不能与碱反应,因为碱与盐的反应,反应物需可溶,而碳酸钙是难溶性物质,故A不能一步实现;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可转化为一氧化碳,故B能一步实现;C、碳酸钠可以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碳酸钠还可以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钙沉淀,故C能一步实现;D、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D能一步实现。故选A。
    6.【答案】B
    【解析】A、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所以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不符合题意;B、因为硝酸铵在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符合题意;C、硝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与碱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D、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所以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不能露天施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 ④     ③     ①     ②     钾     不能
    【解析】(1)石墨呈深灰色,且硬度较小,可用于制铅笔芯;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常用作发酵粉的是小苏打;
    氯化钠具有咸味,可作为调味品食盐;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④;③;①;②;(2)碳酸钾能够为农作物提供钾元素,属于钾肥;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能释放氨气,降低肥效,所以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故填:钾;不能。



    【布娃娃流“血”了】
    只有有生命的物质才可能有血液,但降妖的巫婆只需将宝剑在圣水中一点,就可以将身穿黄裱纸衣服的草人刺出血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巫婆的剑根本不是什么宝剑,那圣水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纯碱溶液。草人穿的黄裱纸是用天然染料染过的,这种染料是从姜黄中提取出来的。剑上沾有纯碱溶液,碰到姜黄这种物质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使黄色立即变成了红褐色,看上去就像血一样。化学上,把像姜黄这类能够以本身颜色的变化来指示某些物质的酸碱性的,叫指示剂。

    相关试卷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扬州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扬州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徐州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徐州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无锡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无锡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氯乙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