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刘禹锡(解析版).docx
    • 练习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刘禹锡(学生版).docx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01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02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03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01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02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刘禹锡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刘禹锡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2019年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B(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咏史
    刘禹锡
    骠骑①非无势,少卿②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注】①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②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③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
    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
    C.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
    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
    2.纵观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A(A项,“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理解错误。这首诗主要写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不是没有势力,而是势力一天天增大。任安,是大将军卫青的属官,不趋炎附势背离卫青。这首诗重在表现主观情感,咏史兼抒怀,用意明朗直接,情怀悲愤沉痛。)
    2.“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诗人充分肯定任安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如今的世道如流水直下,只有自己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诗人借此表达了心如砥柱,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贵品质。
    【解析】诗人的情感主要通过前两联表现出来:“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诗人把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形势越是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庙庭①偃松诗
    刘禹锡
    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注】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诗人,此时屡遭排挤,欲归隐以避祸。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偃松势轧枝偏处境危困,裴度尽心扶持,诗人对他的高尚情怀十分钦佩。
    B.诗人乍见偃松重新焕发生机,惊叹之余流露出对偃松无媚俗姿态的喜爱。
    C.“入”“含”两字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偃松,意趣天成,意蕴幽远。
    D.“偃松”与“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
    2.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D(D项,“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说法有误,“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 寄寓了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可是本诗中的“偃松”不是“老”了,而是“枝偏根危”,其实是诗人自况,表明自己仕途不顺,而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忽“有生意”,表达的是诗人对裴公的感激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2.①偃松“枝偏根危”,与诗人仕途不顺的遭际相似,寄寓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感慨;
    ②偃松受“扶持”,与诗人受提携相似,借以表达对裴度的感戴;
    ③偃松重焕生机,正可象征诗人不为逆境所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偃松”如何体现诗人自况。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找到二者间的联系。首联说偃松“势轧枝偏根已危”,表明偃松处境危险,寓意着诗人自身仕途不顺,“高情一见与扶持”是指裴公“命畚土以壮其趾”,为偃松增添土壤,改善它的处境,联系注释内容,可知此处其实是指自己曾受到裴公的提携;颔联中“忽从憔悴有生意”是说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又露出了生机,就好比自己在受到裴公提携,既表达了对裴公的感激之情,也表明自己即使处境不顺,但是依旧乐观向上,并且相信自己和裴公都能够“有生意”;而“却为离披无俗姿”表面是说偃松无媚俗姿态,其实这里是对裴公欲归隐避祸,不与世俗同流的赞美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君”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诗人又故地重游与“君”共话别情。
    B.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时令。
    C.颔联写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秋风回来了,一年不见,秋风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此联正面点题。
    D.颈联描画出“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正所谓“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
    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分析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A(A项中的“君”应指诗人,意思是她(秋风)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2.①“动”和“开”两词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与“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或奔驰沙场,或博击长空。②又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③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起兴,为下文抒情蓄势,写诗人豪情不减,扶病上高台,表达了诗人对秋的喜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西塞山怀古①
    刘禹锡
    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唐穆宗长庆年间,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有感而发,乃作此诗。②王濬: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沿长江而下伐吴。③千寻铁锁:东吴末帝孙皓命人用大铁索横于江面,以拦截晋船,终失败。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下”“收”两字对举,一方势如破竹,一方闻风丧胆,强弱、高下立判。
    B.颔联直写战事及结果,纵有长江天险和千寻铁链,也改变不了东吴灭亡的结局。
    C.颈联“人世几回”“山形依旧”对比强烈,人世的悲恨相续衬出山川的冷漠无情。
    D.末句写六朝覆灭的遗迹,以破败的故垒和萧瑟的芦苇作结,借景抒情,余味深长。
    2.从全诗看,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C(应为“山川的冷漠无情衬出人世的悲恨相续”。)
    2.①咏史怀古。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借六朝更替的往事,抒发了国家兴亡、物是人非的感叹。②借古鉴今:一是劝诫朝廷居安思危,勤勉于政治,切勿骄奢以亡国,步六朝旧尘,令后人再伤“往事”;二是正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①
    (唐)刘禹锡
    新赐鱼书②墨未干,贤人暂出远人安。
    朝驱旌旆行时令,夜见星辰忆旧官。
    梅蕊覆阶铃阁③暖,雪峰当户戟枝寒。
    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④。
    【注】①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刘禹锡因“八司马事件”遭贬,该诗为其在朗州司马任上的酬答之作。②鱼书:古时朝廷任命州郡长官时所颁的鱼符和敕书。③铃阁: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④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郎中前往澧州就任时,收到的敕书上墨汁还未干透,说明时间紧迫。
    B.元郎中被派往远地是暂时的,但远地的百姓却将因此受惠,安居乐业。
    C.在刺史新任上兢兢业业的元郎中,夜望星辰时回想起过去的郎官生涯。
    D.颈联揭示了元郎中在朝时办公环境十分优越,如今所处环境条件艰苦。
    2.《诗镜总论》评价刘禹锡的诗歌有时委婉含蓄,有时朴素自然。你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以上哪种风格?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D(D项,“颈联揭示了元郎中在朝时办公环境十分优越,如今所处环境条件艰苦”错误,颈联是诗人想象的元郎中在澧州所处的环境,而非对过去的追忆。)
    2.本诗的语言风格是委婉含蓄的,刘禹锡在这首酬答诗中没有直接夸赞元郎中勤勉,而是通过百姓安乐、政令推行、环境描摹等内容委婉表达;诗的尾联化用屈原的诗句含蓄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具体方向,如本题是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且题干中给出两种特点,即“委婉含蓄”“朴素自然”,这就意味着考生可以从这两种里选出一种,然后理解其意思,再结合诗歌进行判断。所谓“委婉含蓄”是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所谓“朴素自然”,质朴,无文饰。就本诗来看,这是刘禹锡写给元郎中的酬答之作,诗歌首联说元郎中新受鱼书前往澧州,颔联说元郎中“朝驱旌旆行时令”,可见澧州之人深受其惠而获安,这些内容没有直接点明元郎中的勤勉能干,而是借助百姓安乐间接体现,可见含蓄委婉;尾联“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中化用屈原的诗句,借以表达自己对元郎中的思念之情,表情达意可谓委婉含蓄,故考生可以从委婉含蓄角度分析本诗的语言风格。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箭头余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注】莫徭:现代瑶族的先民。丽谯:华面的高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题目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开篇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出猎时的气势和热烈紧张的气氛。接着描写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又有序。
    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
    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人近暮年时没捕捉到多少猎物的焦虑。
    2.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D(“人近暮年的焦虑”错,应该是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呕歌与颂扬。)
    2.①视听结合:怔声、犬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红叶黑土,大旗猎猎,色彩鲜明。②动静结合:围猎时的旗摇怔鸣、犬跃鹰飞,人奔鹿跳;猎后还城时,日暮人寂清笳起。二者巧妙融合,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瑶民集体节日围猎图。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元上人归稽亭
    刘禹锡
    重叠稽亭路,山僧归独行,
    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
    徒侣问新事,烟云怆别情,
    应夸乞食处,踏遍凤凰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归稽亭之路重山叠嶂,山僧独自归去,照应标题,“山僧”即“元上人”.
    B.额联“旧”字,陈旧之意,突出寺院的钟的破旧,表达元上人对僧侣生活的厌弃。
    C.后两联写当弟子们询问外边新鲜事,应夸一夸所到之处,“遍”字写出行踪之广。
    D.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实写送别之事,又展开想象,虚写送别之后的情景。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B项,情感概括错误,没有表达对僧侣生活的厌弃,故选B。)
    2.①关切之情。归途遥远曲折,元上人独自归去,表达出作者对朋友的关切之情。②悲伤之情。在烟云雾霭中,作者与朋友离别时,内心悲伤不舍。③劝慰之情。作者劝慰元上人归去之后,不应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之中,应该多夸夸自己所见世面之广。
    【解析】“重叠稽亭路,山僧归独行”此句写出了路途的遥远曲折,而他仅仅一人孤身上路,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徒侣问新事,烟云怆别情”一个“怆”字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应夸乞食处,踏遍凤凰城”应该向别人夸赞自己路途中的见多识广,表达作者对朋友的劝慰。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的一面。
    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2.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哲理,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C项,“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错误,“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写作者觉得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但是没有“与青年对比”。故C项分析错误。)
    2.①最后两句的大意:不要说我们老了,你看夕阳欲坠还会布下满天彩霞。②诗人由此感悟到人老心不老,相信暮年还可以有美丽人生,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思想感情的能力。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说,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桑榆,喻日暮,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刘禹锡
    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
    旧学三冬①今转富,曾伤六翻养初齐。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②。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③
    【注】①旧学三冬: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说自己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方面足够用了。②碧鸡:传说中的神山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③蹑丹梯:指立边功回朝拜君王。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张衡《西京赋》有“青琐丹墀”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前句的叠词“凄凄”既是送别时凄凉环境的写照,也寄寓了诗人的伤感情绪。
    B.首联后句两个“西”字突出朋友目的地遥远,“更”字令人无限感叹,蕴含关切之意。
    C.颔联写出了朋友的人生经历,既有对其饱学的称费,也有对其命运即将改变的劝慰。
    D.颈联运用想象手法,写朋友到蜀地将见到神鸟与神山,诗作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
    2.诗中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D(D项,“感情基调由此转向迷离”错误,应该是转向乐观,对朋友充满期待和希望。)
    2. ①前句中的“卧龙”指蜀相诸葛亮,这里选取历史人物,既符合杨处厚前去蜀地的情境,又称赞杨处厚具有诸葛亮一样的才能,“早识”既有对朝廷未能看出其才能的遗憾,又以“应有分”写出其必然会得到相应重用的肯定。
    ②后句中的“蹑丹梯”化用前人诗句,写杨处厚从此会因立功而受到朝廷封赏,饱含诗人对杨处厚的期待和希望。
    ③这两句与开头送别时的凄清氛围形成对比,呈现了亮丽的色调,充满了乐观、鼓舞的力量。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岁夜咏怀①
    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屡遭贬谪的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途中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应该是写于除夕之夜。首联中“新岁又如何”句表明作者虽然遭遇多年来的坎坷不得意,但对新年来临仍会寄寓新的希望。
    B.颔联中“昔”与“今”的对比,“有几多”表明朋友所剩无几,这两句蕴含着作者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C.尾联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是无所谓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
    D.此诗语言朴实自然,但在字里行间寄寓作者无限感慨,读后令人不得不动情。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A“对新年来临仍会寄寓新的希望”理解错误,首联理解为“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渡过,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2.①对过往坎坷命运的愤慨。首联写自己多年来在坎坷不得意中渡过,体现了对命运坎坷的愤慨与无奈。②对柳宗元及众友早逝的哀悼。颔联用反问写出朋友只剩下几人了,以此表达对已逝的朋友的哀悼。③对国家颓败的伤感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尾联表面写作者的平静、闲适,实则透露出作者的伤感和壮志未酬的极端苦闷。(共6分。每点2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具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统田舍,自然环境清新怡人。
    B.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C.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D.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请从写景角度来简要赏析本诗颈联。(6分)
    【参考答案】
    1.D(D项,“托物言志”说法错误,作者只是借马的再三嘶鸣,抒发内心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田园风光”,然后回顾诗词的描写手法,一般有: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等。作答时简要地描绘情景,概括画面的内容和特色,最后通过所描写的环境或场景的特色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即可。诗中颈联写出了鹊在傍晚的“禾地”鸣叫、蝶在秋天的“草畦”上飞舞的场景。运用了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的手法。“鹊噪”“蝶飞”为动景,更表现了秋天傍晚野外送别场景的安静;“鹊噪”是听觉描写、“蝶飞”是视觉描写,整句视听结合,描写形象生动。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平蔡州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元和十二年(817),李愬率军雪夜奇袭蔡州,几乎兵不血刃,一举平定了达三十多年之久的蔡州藩帅叛乱。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了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鸡鸣,让人想到雄鸡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
    B.“官军入坡人不知”一句与开头两句相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夜袭令叛军猝不及防。
    C.尾联写老人的惊奇之语,迟暮之年睹此快事,对国家的中兴既有希望又有隐优。
    D.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诗人要用写史的形式记述这一重大事件,使之流传。
    2.有人说这首诗言近旨远,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C项,“对国家的中兴既有……有隐优”错误,从诗中来看,“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这是老人喜极之语,没有“隐忧”,而是对国家中兴充满着希望。)
    2.颔联用叙述的语言来写,“路旁”“老人”“忆旧事”“感激”“涕零”等词十分通俗,诗句浅显易懂。从“忆旧事”而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充分体现了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有人说这首诗言近旨远,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首先理解题干中“言近旨远”的意思,所谓“言近旨远”,是指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然后分析颔联,“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意思是“路边的老人想起往事,相互感慨激动泪落如雨”,诗歌用词极为浅显,如“路旁”“老人”“忆旧事”“感激”“涕零”等,明白如话,表现了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说“道旁”而不说“道中”,是暗示读者,“道中”正有大队官军在行进。“忆旧事”实际上是一种对比。蔡州老人看到路上一队队雄赳赳的官军,引起了深沉的回忆。他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也经历过安史之乱后,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和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酬令狐相公赠别①
    (唐)刘禹锡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
    海峤新辞永嘉守②,夷门重见信陵君③。
    田园松菊④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幸遇甘泉⑤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游梁(夷门别称,今开封)遇令狐楚(作者旧友,后高升)别时所作。②永嘉守:谢灵运,曾遭人排挤,出为永嘉太守。③信陵君:战国时魏国贵族,不耻下交,曾亲自驾车往请魏国隐士侯嬴(夷门监者)。④松菊:陶潜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⑤甘泉:甘泉宫,这里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出自己常年被贬湘楚之地而又无人理解的辛酸愁苦。
    B.第六句写诗人自比鸳鸿,才华横溢,却离群已久,不受重用,有失意之感。
    C.本诗首先追忆诗人曾经的遭遇,接着描述诗人的现状,最后表达心意,承接自然。
    D.本诗虽为赠别诗,但重点不在离别,而是巧妙用典,感慨自身,意蕴丰厚。
    2.本诗巧用典故抒情达意,请分析颔联典故蕴含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B(B项,张冠李戴,曲解文意。错在“诗人自比鸳鸿”和“长久离群”“失意之感”这个地方。细读文本可知:诗人把令狐相公比作“鸳鸿”,“绝群”是超群的意思。诗人认为令狐楚犹如直冲霄汉的“鸳鸿”,才华超群,表达了他对令狐相公的仰慕之情。另外,由“田园松菊今迷路”和“不知何客荐雄文”可知:此时诗人的情感是迷茫和希望并存的,所以选项说有“失意之感”不妥。)
    2.①诗人以“永嘉守”谢灵运自比,表达自己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的苦闷。
    ②诗人把令狐楚比作“信陵君”,表达对令狐楚的敬仰。
    ③诗人希望寻求令狐楚的帮助,表达诗人对得到皇帝重用的渴望。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颔联典故蕴含的情感。解答本题要把颔联放到全诗中去理解。首先需结合注释明确典故的出处和意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①由首联“越声长苦”和“老向”可知诗人久居偏远之地,通过注释明确谢灵运满腹才华却也曾遭人排挤,结合刘禹锡生平和首联内容可知此处是诗人以谢灵运自比,表达自己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的苦闷。②信陵君不耻下交重视贤才,结交城门监、隐士侯赢,此时诗人在开封遇到身居要职的旧友令狐楚,所以诗人把令狐楚比作“信陵君”,表达对令狐楚的敬仰。③诗人曾被贬湘楚之地23年之久,此时刚罢和州刺史,去往洛阳任职,担忧前途,内心迷茫,有幸当今皇帝重视辞赋才华,由“不知何客荐雄文”可知作者希望寻求令狐楚帮助得到皇帝赏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B.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鸷禽展翅迅飞的形象。
    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
    2.“老骥”和“鸷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 (A项,“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错。这首诗一反传统的“悲秋”主题,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
    2.诗人借“老骥”和“鸷禽”的形象自况(自比),(2分)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逆境,(2分)但是“壮心不已”的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2分)(如答托物言志、象征,酌情赋分)
    十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9分)
    望夫石
    【唐】刘禹锡①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山
    【宋】陈造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妻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⑤良:实在。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
    B.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
    C.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
    D.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
    2.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C(C项,“望夫女子自问自答”错,应是诗人见山而浮想联翩,因而发出“这是什么时代的人,因丈夫外出不归而痴情化石的呢?”的疑问,之后才借望夫女子的口吻回答提问。)
    2. ①刘诗侧重正面描写,写因丈夫出外未归,女子之痴心与痛苦的等待,突出表现其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②陈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女子望穿秋水,化成石头;而她所等的人却被其他女子勾住了魂,变了心,忘记了家中妻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深化悲剧主题。
    【解析】首先要读懂诗,明白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然后思考诗中是运用什么表达技巧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题目问“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 明确告知两首诗都是“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这一思想内容,第一首诗“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属于描写这一表达技巧,是刻画望夫女子的痴情形象,可以得出是正面描写,从“终日望夫”“化为孤石”“已是几千载”词语可以知道作用是突出表现其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第二首诗内容较长,同样是描写,但是此诗却刻画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依约”痴心望夫化为石头的女子,一个是在“野花徒自好……红楼无处无倾国”中改变忠贞之心的“荡子”,一个忠贞,一个变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得出手法是对比,这不公平的对比的作用是揭示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深化悲剧主题。
    相关试卷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清照-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清照-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黄庭坚-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黄庭坚-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刘禹锡-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