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1(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1(解析版)01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1(解析版)02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1(解析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1(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1(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尾句“哦,侍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不列入官吏,而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不列于儒林,而列之于货殖。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如《晁错列传》,借用他人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自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材料二: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但《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因此,《汉书》作为一部“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摘自韩兆琦《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略论》)
    材料三:
    在传统中国,历史学更源远流长,被誉为“古今之大文”,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梁启超谓:“我国二千年来史学,视他国为独昌。”然而,位置重要并不等于值得尊重。中国史学凭什么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恐怕要从学术传统中寻找原因。
    讲究实证,是中国史学最鲜明的学科特色,也是它有资格被作为“科学”对待的重要理由。史学,讲的是用事实说话。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记录历史,推崇秉笔直书, 所谓“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将历史记录作为千秋之事。二是研究历史,讲究言必有据,不为空谈。真正严谨的历史研究,强调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占有历史资料。穷尽资料是不可能的,但不能成为轻率结论的借口。
    崇尚经世,推动着中国史学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史学,就其观察方式,是面向过去,但其出发点是服务当下,着眼未来。作为一门严肃的学问,经世才是它真正的宗旨所系、要义所在。史学经世的方式,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直言无隐,独抒己见,通过对历代盛衰成败的理性思考,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鉴往思来,对解决现实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方案。
    探寻历史规律,是中国史学的基本追求。史学研究的任务,从根本上讲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天人之际”,就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规律;所谓“古今之变”,就是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要有自己的理论追求与建树。严谨的史学思维,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一是长时段的观点。对历史的考察,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要将研究对象置于社会历史的长河中分析其本质,考察其意义;二是整体的观点,不能用对表面现象的观察代替对内在本质的分析,不能用对局部的考察代替对整体的把握,更不能轻率地用对个别案例的解剖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观点,即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要从人类社会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这一基本实际出发,研究变迁原因,追寻变迁规律,把握变迁本质,从对历史演变内在逻辑的分析中认清历史的真谛。只有真正满足了这三个要求,历史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化。
    当代中国学术,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方法层面,都面临着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当我们执意前行时,有必要不时回过头去,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这里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学术传统,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础和出发点,这是中国学术的优势所在,也是尊严所系。
    (摘自方为《反思中国史学传统:史学何以值得尊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的《史记》充满着批判精神,他采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太史公曰”等几种形式执行历史批判。
    B.《史记》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可谓空前绝后。
    C.因为班固把《汉书》发展得更完美、更系统,更具有“史学”品格,所以称他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和古史传统的改造者。
    D.中国史学强调用事实说话,记录历史推崇秉笔直书,研究历史则讲究言必有据,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占有历史资料。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的历史批判纵横百代,褒贬古今,体现他善恶、贤贱、是非的标准,表明价值取向,以吸取历史教训,教育同世之人。
    B.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入世家,肯定了两人的历史功绩;把范蠡、子贡归入货殖中,也可看出对两人的褒贬态度。
    C.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他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回避。
    D.材料二将《史记》与《左传》《国语》《国策》作比较,目的是为了说明司马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传”文学的创始人。
    3.阅读材料三,下列不属于“中国史学赢得人们的尊重”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中国,历史学源远流长,被誉为“古今之大文”,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独特地位。
    B.讲究实证,用事实说话,将历史记录作为千秋之事,有资格被作为一门“科学”对待。
    C.中国史学崇尚经世,面向过去,服务当下,着眼未来,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D.探寻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规律,发掘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有自己的理论追求与建树。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你认为《史记》体现了我国哪些史学传统?请举例分析。(6分)
    【答案】1.C 2.D 3.A
    4.①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采用并列式方式展开,层次清晰。②论证时,先摆观点,再作阐释论证,说服力强。③适当引用,增加说服力。
    5.①用事实说话。如写汉高祖刘邦,既定他有远大的眼光和处理问题的才干,但也有“绐为谒曰‘贺万钱’,实不持一钱”的奸诈圆滑、不讲信义。
    ②崇尚经世。如写李广,文末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赞扬其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已的重要,给后人以启迪。
    ③探寻历史规律。如写陈涉,把陈涉起义置于社会历史的长河中分析其本质,考察其意义,将其置于“世家”,以肯定其价值。
    【分析】
    1. C项,“因为班固把《汉书》发展得更完美、更系统,更具有‘史学’品格,所以称他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和古史传统的改造者”错,偷换概念,文中“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可知,“《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是“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
    2. D项,“目的是为了说明司马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传’文学的创始人”错,是为了说明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中“《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看出。
    3.A项,“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非受尊重的原因,材料三第一段“在传统中国,历史学更源远流长,被誉为‘古今之大文’,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独特地位。梁启超谓:‘我国二千年来史学,视他国为独昌。’然而,位置重要并不等于值得尊重。中国史学凭什么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恐怕要从学术传统中寻找原因。”可知。
    4.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第一段“中国史学凭什么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恐怕要从学术传统中寻找原因”总起,二、三、四段分说“讲究实证,是中国史学最鲜明的学科特色,也是它有资格被作为‘科学’对待的重要理由”“崇尚经世,推动着中国史学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探寻历史规律,是中国史学的基本追求”,最后一段“这里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学术传统,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础和出发点,这是中国学术的优势所在,也是尊严所系”总收。
    以第四段为例,先提出“探寻历史规律,是中国史学的基本追求”的观点,从“史学研究的任务”“严谨的史学思维,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来有条理地阐明论证,做到了“论证时,先摆观点,再作阐释论证,说服力强”。
    文中恰当引用,如“梁启超谓:‘我国二千年来史学,视他国为独昌。’”,增加了说服力。
    5.题干要求“你认为《史记》体现了我国哪些史学传统?请举例分析”,得注意先找到“史学传统”,再举例说明。
    一是讲究实证。史学,讲的是用事实说话。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记录历史,推崇秉笔直书,所谓“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将历史记录作为千秋之事。二是研究历史,讲究言必有据,不为空谈。真正严谨的历史研究,强调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占有历史资料。文中写到“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可知,《史记》写刘邦一分为二,尊重事实。
    二是崇尚经世。史学,作为一门严肃的学问,经世才是它真正的宗旨所系、要义所在。史学经世的方式,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直言无隐,独抒己见,通过对历代盛衰成败的理性思考,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鉴往思来,对解决现实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方案。《史记》中记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赞扬李广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已的重要,给后人以启迪。
    三是探寻历史规律,是中国史学的基本追求。史学研究的任务,从根本上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天人之际”,就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规律;所谓“古今之变”,就是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要有自己的理论追求与建树。文中写到“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正体现了“有自己的理论追求与建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雷雨》(节选)
    曹禺
    (仆人下。朴园点着一根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周朴园 (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
    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周朴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侍萍 是,老爷。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一一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
    鲁侍萍 她没有死。
    周朴园 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 她又被人救活了。
    周朴园 哦,救活啦?
    鲁侍萍 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周朴园 那么,她呢?
    鲁侍萍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 嗯,就在此地。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 不,不,谢谢你。
    鲁侍萍 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周朴园 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鲁侍萍 大概她是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周朴园 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
    鲁侍萍 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检出来。
    鲁侍萍 旧衬衣?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节选自《雷雨》)
    6.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以“雷雨”做标题,交代了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剧情特点,也象征沉闷压抑的旧中国里,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B.节选部分主要写鲁侍萍与周朴园过去的矛盾,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C.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悖谬,如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体现她有破镜重圆的幻想。
    D.从节选部分可看出周朴园30年来确实对鲁侍萍怀有思念之情,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不会对他的地位和声誉造成威胁。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巧妙地运用倒叙的方法,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展示人物之间的多重关系。
    B.精彩的潜台词可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表现他对眼前之人身份的猜疑。
    C.好的戏剧就要写出人的多样变化。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狠辣,有时脆弱。剧中周朴园虚伪,但也有人性的一面。
    D.人物交流和交锋的语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或者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如周朴园说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却说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8.文中画线句中的两个“好地方”有什么差异?请简要分析。(4分)
    9.尾句“哦,侍萍!(低声)是你?”中包含周朴园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探究。(6分)
    【答案】6.C 7.A
    8.前者:周朴园对往昔的回忆与眷恋之地。后者:所谓的好地方,其实是鲁侍萍为周朴园流尽血和泪的伤心地。
    9.面对鲁侍萍不期而至的惊恐;谎言被击穿后的惶恐;对鲁侍萍衰老的震惊;面对昔日恋人出现目的不明的警惕。
    【解析】
    6.C项,“体现她有破镜重圆的幻想”错误。鲁侍萍对周朴园,开始尽量克制,显得平静,等到周朴园露出真相,她就悲愤交加地斥责,充分显示了她刚强、自尊、质朴的性格,可见“破镜重圆的幻想”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7.A项,“作者巧妙地运用倒叙的方法” 错误。应该是“回顾”和“穿插”。
    8.首先回归原文扩展词语所在的区间: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哦,好地方。
    其次从角色的角度加以理解:
    从周朴园的角度看“好地方”表面指“无锡”,深层内里指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他和“梅小姐”之间的幸福甜蜜时光,以及眷恋怀念的情感。
    从鲁侍萍的角度看“好地方”应该是反语修辞,融合了爱恨情愁等复杂思想,所谓的好地方,其实是鲁侍萍的伤心地,不幸的源头,她被周朴园玩弄,生了两个儿子,却流血又流泪,母子分离、跳河自尽,往事不堪回首。
    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答题时先弄清句子的含义,然后辨析手法,最后挖掘句子内部是否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有时候赏析句子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内容相关联,不能孤立地理解,要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相联系。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题干问:尾句“哦,侍萍!(低声)是你?”中包含周朴园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探究。探究的意思是考查鉴赏结尾段的作用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但明确了答题方向为“复杂的情感”,可以不考虑结构和手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析思想感情即可。使用找对象,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方法。
    直接从正面意思看:“哦,侍萍!”,因为面前的鲁侍萍已经衰老,不太相信是曾经爱着留在美好记忆中的那个女子,叹号里有震惊。
    深层理解:“是你?”,这个问号里包含了不相信时隔30年人还活着,出乎意料,直觉上不相信,细思量不敢信,也不希望;简单两个字间又有惶恐不安、畏惧害怕、拒绝排斥等多种心理。
    从人物性格方面看:“(低声)”中表现了周朴园不想让人发现知道的心理活动,显露出虚伪的一面,谎言被击穿刺破、真相不能再隐瞒下去的恐惧担忧,自然也融合了他自私的一面,下意识的想到鲁侍萍到来可能会敲诈勒索他,所以这句话里具有面对昔日恋人出现目的不明的警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为“崩”,称诸侯死为“薨”,称大夫死为“卒”,“卒”后来也成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14.(甲)文哪些地方说明刘邦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3分)
    【答案】10.D 11.D 12.C
    13.(1)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14.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分析】
    10. 首先“下邳”和“留”是地名,原句“始臣起下邳”是“始臣起(于)下邳”的省略;“与上会留”是“与上会(于)留”的省略。所以在“下邳”和“留”之后,分别断开从而排除了ABC三项。两个“陛下”之间肯定要断开,第二个“陛下”作“用臣计”的主语,句子的宾语是“计”,所以“计”之后断开,从而排除AC。“幸而时中”是张良的谦逊之词;“臣愿封留足矣”是张良希望留在“留”,其中“矣”之后常常表示话语结束,应断开。“不敢当三万户”这是张良不愿接受食邑三万户。综合以上分析:
    11. D项,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有“美谥和恶谥”之分,故将“褒扬”改为“褒贬”。
    12. C项,“没费一兵一卒”的表述错误,原文是“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从原文可知,“没费一兵一卒”于原文无据。
    13.第(1)句采分点:整个句子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所以”,译为“……的原因”;“出入”,偏义词,偏在“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第(2)句采分点:“畔”通“叛”,叛变;“恐”,恐怕,担心;“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松懈。
    14.题目要求找出(甲)文中说明刘邦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句子。当张良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刘邦,君臣权衡了利弊之后,刘邦突然意识到项伯来告诉张良,说明二人关系非常好,所以马上问道“君安与项伯有故”?刘邦知道事情有一丝转机,即刻说道“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而且与项伯约为婚姻,最后用“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来稳住项伯,更主要是稳住项羽。从这些语句可见其察言观色。
    【参考译文】
    (甲文)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考虑这些的?”他说:“鲰生劝我说:‘距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听的。”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说:“当然不一样。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时与我交往,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谁给你少长?”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吏民封存仓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第二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吧。”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他回到项羽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向项羽报告,就说:“您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攻击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乙文)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后来)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15-16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15.D
    16.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分析】
    15. D项,非“直抒胸臆”,本词重点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16.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下片抒怀。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别有言外之意。“门外楼头”化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说隋朝开国大将韩擒虎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作者以此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是说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他们只是徒然叹息荣辱兴废,但没有站到应有的高度去反思,没有想到从中吸取历史教训。结尾“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三句,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三句借古讽今,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委婉地劝告宋统治者莫蹈六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抵御外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他说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
    (3)《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答案】(1)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 ),应对现实问题,( )让经典永葆活力。在解释史中逐渐丰满的经典,犹如一座不断被“翻新”而始终伫立于当下的古庙。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経重的地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最直接材料,蕴含着孔子与儒家的修己安人之道。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 )。《论语》拥有悠久的解释传统,汉代的孔安国、马融、郑玄等学者皆为其做过注解,此后历代均有重要注本,南宋朱熹著有《论语集注》,成为数百年间此后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绝非千篇一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陈出新 进而 鼻祖 演变
    B.革故鼎新 进而 圭臬 嬗变
    C.推陈出新 从而 圭臬 嬗变
    D.革故鼎新 从而 鼻祖 演变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3分)
    【答案】18.C 19.D
    20.修改为:南宋朱熹所著《论语集注》成为此后数百年间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书目。
    或改为:南宋朱熹著有《论语集注》,这本书成为此后数百年间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书目。
    【分析】
    18.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语境为传承经典,应选用“推陈出新”。
    进而: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前后句子是顺承关系,应选用“从而”。
    圭臬:准则或法度。鼻祖:创始人。文中“其”指代《论语》,应选用“圭臬”。
    嬗变:指蜕变,更替。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和“历经”搭配应选用“嬗变”。
    19.划线句子修辞为比喻,本体是经典,喻体是古庙。
    A.比喻修辞,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B.比喻修辞,梅花洁白如玉。
    C.比喻修辞,长江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D.借代、拟人修辞,“落红”是用颜色借代花,“更护花”是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
    20.(1)句式杂糅,“著有”改为“所著”或在“成为”前加“这本书”。(2)语序不当,“此后”放在“数百年间”前,(3)搭配不当,把“必读”改为“必读书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______,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二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人体内细胞在各种原因的刺激下,有一部分细胞会发生突变导致肿瘤,免疫系统识别到这种突变细胞后就会设法清除,______,而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时人体容易长肿瘤。三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使免疫系统内环境保持稳定。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______。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2.请用三个动词概括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每词不超过2个字。(5分)
    【答案】
    21.①正常情况下 ②维持人体健康 ③恢复其原来功能(维持其生理平衡)
    22.①防御 ②监视 ③自稳
    【分析】
    21.第一处,根据“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一句后的分号可知,此处应与后一句形成并列关系,再依据后文“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可知,此处是说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二处,根据后文“而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时人体容易长肿瘤”可知,此处语句内容上应与后一句形成转折关系,前文“免疫系统识别到这种突变细胞后就会设法清除”,后面应该是说清除突变细胞后对人体的好处,例如维持人体健康。
    第三处,首先总说“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使免疫系统内环境保持稳定”,可见第三种功能主要是保持稳定,所以“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这句之后应是说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保持这一功能,故应是为了恢复其原来功能(维持其生理平衡)一类意思。
    22.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使用三个动词概括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根据“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可知,免疫系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清除体内已入侵外界病原体,使人体免于病毒等的攻击,这可以概括为防御功能。
    根据“而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时人体容易长肿瘤”可知,免疫系统具有监视功能。
    根据“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使免疫系统内环境保持稳定”“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可知,免疫系统可以自我修补、自我调节,具有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少经典语句虽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请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阐释你的认识和思考,拟写一篇班会发言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士不可以不弘毅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士不可以不弘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 。
    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就是在这样的召唤与鞭策中前赴后继地走上了那条求道而又殉道的悲壮而又光辉的道路。   
    然而,当历史翻到公元21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刚刚席卷全球,全球化的脚步便毫不停息地汹涌而来。沧海横流,英雄依然不断,甚至以更快的速度涌现,只是他们不再会被全民崇拜,而我们也只有在书中才能呼吸到些许英雄主义的气息。   
    当读书人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财富的原始积累又充满了原罪,我们除了信仰的缺失,更迷茫于人生价值的体现与前进方向的确立。是英雄的时代早已不再,还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或许所有的太平盛世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于是时代便学会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的道理。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和有必要历尽艰险,去翻越那险要的山峰。  
    山脚的景色同样精彩而又与众不同。“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的高标在现代人追求个性解放,寻求个人信仰,并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呼号和实际行动面前轰然倒塌。   
    人们不再被要求应该如何,而是只被规定不能怎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地求学的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必须不时地停下来,“生有所息”,面对自我,认识自己,去寻找人生的闪光与生命的救赎。 曾经,小资们读着村上春树,试着去享受寂寞,品味孤独,在机械无趣的工作与生活中      
    体会苦中作乐般的幸福。如今,更多的人在“休闲——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号召下试着忙里偷闲,追求生活的质量与情调。财富、成就并不是人生幸福的目标,如果“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就算身居要职,腰缠万贯,人的一生也是肃杀秋冬,毫无幸福可言。   
    一切,都只是一种心境,以及在此心境下所体察到的人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盖《庄子•让王》有云:“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诸神的黄昏,或许许多人不再崇拜强者,孜孜以求,为信念献身,但在晚霞之下,我们却能看到无数星火,在勤劳而又不乏休闲的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燎原光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生有所息” ,体现的是生命的多样,人性的华光。我们的世界,也因此更加美丽而又丰富多彩。长吁短叹偶尔需要,汪洋恣意也很重要。    
    人生,有时需要停下来思考。但思考过后是不能停步的,继续前行才是最后的出路。或许你的个性正在磨灭,失落是应该的,但是不要过分悲伤,因为这个世界,到处都有我们的舞台。相信有一天,我们会积聚足够的力量,让自我燃烧!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审题】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作文。是由名言警句组成的材料,在审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这些名言的含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句名言强调品质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宽广、坚韧的品质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这句名言强调要替别人着想的思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这句话体现人性本善的观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这句话不仅强调要了解别人,更强调要了解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这句话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意思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这句话强调人和人之间要彼此相爱才能建立和谐社会。再明白每句名言的基础上然后选择一句提炼出观点,并且在行文过程中要体现新时代下的辩证思考。
    【参考立意】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
    (3)不断积累,由量变实现质变
    (4)和谐社会需要你我彼此爱护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统编版)(解析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统编版)(解析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2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1: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训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01,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P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2(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统编版必修下册)02(解析版),共17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