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01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02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段故事,是大家平时所欢喜玩味的。我现在借这段故事来说明美感经验中的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
    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比如我知道自己在笑时心里欢喜,在哭时心里悲痛,看到旁人笑也就以为他心里欢喜,看见旁人哭也以为他心里悲痛。我知道旁人旁物的知觉和情感如何,都是拿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的。我只知道自己,我知道旁人旁物时是把旁人旁物看成自己,或是把自己推到旁人旁物的地位。庄子看到鲦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鱼没有反省的意识,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谨严与精确。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比如我们说“花是红的”时,是把红看作花所固有的属性,好像是以为纵使没有人去知觉它,它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花本身只有使人觉到红的可能性,至于红却是视觉的结果。红是长度为若干的光波射到眼球网膜上所生的印象。如果光波长一点或是短一点,眼球网膜的构造换一个样子,红的色觉便不会发生。患色盲的人根本就不能辨别红色,就是眼睛健全的人在溥暑光线暗淡时也不能把红色和绿色分得清楚,从此可知严格地说,我们只能说“我觉得花是红的”。我们通常都把“我觉得”三字略去而直说“花是红的”,于是在我的感觉遂被误认为在物的属性了。日常对于外物的知觉都可作如是观。“天气冷”其实只是“我觉得天气冷”,鱼也许和我不一致;“石头太沉重”其实只是“我觉得它太沉重”,大力士或许还嫌它太轻。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作“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从这几个实例看,我们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吴乔在《围炉诗话》卷三中说:“诗句无定体,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审美主体面对其审美对象时,把人的情感移注于物境中去,使景物染上情感色彩,反过来,物境亦能移情,使之达到或获得强烈而深层的审美体验。这种“情”与“境”的相互交融渗透的辩证关系,把无情之物化为有情之物,而客观物境却为情感的表现提供了熔铸的对象。清蒋景祁在《陈检讨词钞序》中说:“以故履其国,赏心洞目,接应不暇;采其奥,乃不觉晦明风雨之真移我情;噫其至矣!”陈检讨即陈维崧,是清初词坛颇有影响的词人,这里虽然是对其词艺术效果的评价,实则也是对“境亦能移情”的生动写照。康有为《诗集自序》云:“诗者,言之有节文者耶!凡人情志郁于中,境遇交于外;境遇之交压也瑰异,则情志之郁积也深厚……其或因境而移情,乐喜不同,哀怒异时,则又玉磬铿铿,和管锵锵,铁笛裂裂,琴丝愔愔,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通过“情志郁于中”而“境遇交于外”的相互交往融合,康有为描述了“因境而移情”所激发而勃然起兴感物的生动景象,“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正是这种“移情”作用和意蕴的很好说明。
    (摘编自胡雪冈《我国古代美学的“移情”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见游鱼从容便知其乐的判断,是基于曾经的体验而“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
    B.有人悲欢之时觉外物随之或愁或喜,而陶渊明从外物中见出人的品格,后者审美层次要高于前者。
    C.移情作用与美感经验不尽相同,移情作用侧重的是由己及彼,美感经验侧重的是己彼交互影响。
    D.材料二中,有关“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的论述与材料一中对“美感经验”的相关认识与理解相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情作用”往往是无意识的,它并非全都出于理性,也未必有着科学的谨严与精确。
    B.有人觉得石头太沉重,大力士或许嫌它轻,通过这个对比,突出美感经验会因人而异。
    C.云能飞,泉能跃,山能鸣,谷能应,是因为它们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是有生气的。
    D.材料二采用层进式结构,先论述“情”“境”的辩证关系,再结合实例集中论述“因境移情”。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移情作用”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B.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苏轼诗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硪工号子
    安晓斯
    晨光熹微,春风骀荡。黄河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地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黄河。老人仿佛听到了古老黄河的咆哮声,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抢险的场面,仿佛听到了抛石打桩的吭唷声。老人的耳边,陡然响起那昂扬厚重的“硪工号子”。
    往事,记忆犹新。
    ……
    险情突发。决堤口汪洋恣肆。
    抢险。堵口。黄波涛和河工们挺身跃入浑浊的黄水中,手挽手构建人墙,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阻挡洪水。
    刺眼的阳光扑打着澎湃汹涌的黄河水。堤外,有万千百姓,有万顷良田。
    抢筑埽坝。身为黄河工程队队长的黄波涛,迅速带领河工们打桩、拉绳。桩为两米长的柳木、榆木,下部削成三棱形桩尖,绳为苘麻做成的核桃绳、六丈绳、八丈绳。他们在堤坝处打桩,依托薪柴土石,用桩绳紧密联结,筑牢埽坝。赤裸着上身的黄波涛,紧握重约9公斤的槐木手柄铁油锤,举锤高过头顶,猛打桩顶,随着落锤时短促有力的“欸”声,一根根木桩被砸入堤坝。手硪队8名河工挺起重约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伴随着铿锵顿挫的“硪工号子”,精准砸桩。
    谁都知道洪水无情。生死,就在一瞬间。
    黄水滚滚,湍急凶猛。河工们捆枕、推枕、推笼、搂厢。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黄波涛一声令下,石硪组迅速分区集结。每组17名河工一起弯腰,绷紧用苎麻或苘麻编制的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险工地段传出“咚、咚”的声响,“硪工号子”在黄河回荡。
    日落昆仑黑了天,鸟投树林虎登山。
    行路客人住了店,千家万户把门关。
    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
    ……
    黄河岸边长大的黄波涛,14岁就报名参加黄河抢险队。他的家乡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腰”。从武陟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望向南岸,便是郑州桃花峪——黄河近八百里悬河的起点。黄河从此摆脱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开始在广袤的平原地带“奔腾不息”。黄河自古多洪泛,周期性的泛滥,裹泥带沙,冲刷出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也带来一次次洪患劫难。
    痴爱黄河,就得摸透黄河的脾气。经历了黄河保合寨抢险、大张庄抢险、花堤坡抢险、花园口抢险的河工黄波涛,在肆虐的洪水中积累了丰富的险工抢险和黄河堵口经验。
    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面对脱缰野马般的黄河水,冥思苦索良久的黄波涛豁然开朗。这个关键节点,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等著名抢险“绝活儿”,刷新了传统埽工技术。“抛厢!”“河势上提!”“抛石!”“抛柳!”黄波涛的声音嘶哑了,浑浊的河泥裹着汗水,把他塑成黄河上一尊活动雕像。人,岿然不动!水,才顺河东流!紧急时刻,黄波涛和河工们在水中构建的人墙、修筑的埽坝和“柳石混合滚厢”一起,给湍急横流、飞扬跋扈的黄河决口处箍上了一道致命的“金箍咒”。
    抢筑埽坝!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河工们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打硪河工们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波涛喊唱的“硪工号子”伴随着施工地点的不同而快速变换。“慢号”“紧急风”“沾地起”“打丁号”“缺把号”“大定刚号”……这些不同的硪号,号词不同,速度不同。声音的变化,决定着石硪的高低与快慢,指导着硪工掌握起落的“火候”,确保拉得高、落得平、打得狠。
    大堤筑得高又宽,砸紧土石平又坚。
    修建闸门提灌站,治好沙荒压盐碱。
    曲折连绵八百里,大海入口到邙山。
    黄河两岸变良田,面貌改变全靠咱。
    ……
    花园口,重大抢险!黄波涛和河工们奋勇创下口门进占三天100米的纪录,一举成为黄河上技艺高超、战功赫赫的优秀河工。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技术被誉为“风搅雪”,广泛使用于黄河重大抢险中。
    时光荏苒,往日记忆如电影般频闪。此时,黄波涛已是90多岁的老人。欣慰的是,祖孙四代都已成为黄河河工。孙子黄志远早已是黄河工程队的队长,延续着他悠长的治黄梦。
    今天,电视台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黄波涛老人应邀出席,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再喊一回久违的“硪工号子”。
    抢筑埽坝!“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随着黄波涛老人一声令下,500名黄河河工投入紧张的抢险之中。打桩、拉绳、捆枕、推枕。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
    大坝上,10盘石硪系着红飘带。“起硪!”黄波涛老人喊出了雄浑高亢、激昂慷慨的“硪工号子”。170名硪工精神抖擞,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再度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河黄,黄河长,黄河凶猛最难防。
    水来挡,险来抢,固守大堤不受伤。
    险工林立赛战场,石料堆积如山岗。
    任凭惊涛与骇浪,把守黄河享安康。
    ……
    镜头回放。黄波涛老人的记忆依然清晰,他参与的无数次抢险、堵口工程历历在目:1933年,长垣冯楼堵口。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原阳黑石堵口、武陟大樊堵口、郑州花园口堵口。
    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紧紧拉着孙子黄志远的手,禁不住潸然泪下……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0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晨光熹微,春风骀荡”开头,以“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收尾,通过记叙黄波涛老人一天之内的回忆,涵盖了几十年无数黄河河工舍身抢险的壮阔图景。
    B.“硪工号子”能够体现黄河河工的精神风貌,如“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号词淡化抢险的艰难困苦,“战犹酣”尤其突出了河工与自然战斗,其乐无穷的积极乐观。
    C.电视台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邀请黄波涛老人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当今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方式的黄河抢险了,但是黄河抢险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
    D.小说结尾处坐在轮椅上的黄波涛禁不住潸然泪下,这百感交集的泪水融入了他一生投身治黄抢险、立下赫赫战功的感慨,也有如今苗河安宁、人民安定生活来之不易的欣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语言朴系却个之感染力,升篇连用三个“仿佛句”作排比,为下文主人公陷入回忆蓄积情感。“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突出了抢险的惊心动魄和河工的勇敢无畏。
    B.小说采用倒叙,借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情节,情节设计颇具匠心,尤其是在大张庄抢险和花园口抢险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多处“摇摆”,让读者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感受黄波涛和河工们的生动形象。
    C.小说一反现代文学提倡的“语言模糊美”,运用了大量的数量词,如“8名河工”“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100米的纪录”“10盘石硪”,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给人以一种新闻报道般的纪实感。
    D.小说运用了时空闪现的手法,“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这处略写既是对前文大张庄和花园口抢险的补充.又丰满了主人公的回忆,为下文其潸然泪下做了情感酝眼。
    8.多个段落连续使用如“捆枕、推枕、推笼、搂厢”“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等这类词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4分)
    9.有评论者说“硪工号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硪工号子”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其序日:“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表,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刘勰传》)
    【注】奉朝请:官名。飨荐:祭献。“飨”通“享”。二郊:祭天地。驺奭:战国时期齐国人,一作邹奭,由于其著述特雕琢修辞,“饰若雕镂龙文”,故人称“雕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救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B.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C.有救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救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D.有救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救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监,纪年之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年号纪年法,二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三是干支纪年法,四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B.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这些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它们又被称为“牢”。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平级转调有时叫转迁,升迁有时称之为左迁,贬官有时称之为右迁。
    D.《骚》,即《离骚》,往往以花草禽鸟来比兴,以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牛活的关心。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勰家贫好学。出身官宦之家的他虽父亲去世得早,家庭生活困难,却依附僧人学习,十几年时间也学有所获。
    B.刘勰仕途顺利。因有中军举荐,最初为奉朝请,后来升任车骑仓曹参军、仁威南康王记室,深得皇上肯定,官至步兵校尉。
    C.传记介绍了《文心雕龙》的一些情况。有总体篇幅,有命名原因,有写作的整体思考,有上篇下篇的主要内容与作用等。
    D.刘勰一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深得文心,留下了名著《文心雕龙》;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整理汇编了佛教方面的著作。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4分)
    (2)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4分)
    14.请简要说明刘勰被皇上委派编撰佛经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夏曼卿作新楼,扁曰“潇湘片景”,来求拙画且索诗
    戴 昺
    有此一楼足,悠然万虑忘。
    拓开风月地,压断水云乡。
    四野留春色,千峰明夕阳。
    眼前无限景,何处认潇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总起,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首句概述楼主建此新楼,因而心满意足;次句是进
    一步的解说:主人闲适自得,万虑皆忘。
    B.颔联极言夏曼卿新楼风景优美。“拓开”句直接写其风景之美,“压断”句则反衬其美。其景虽美,诗人并未作具体描绘。
    C.尾联总结此楼风光无限,呼应诗题,卒章明志:此地不愧为“潇湘片景”。风光包括“四野春色”“千峰”“夕阳”等。
    D.探究诗题,细究诗意,诗人亲临此楼,本可以细致描绘,但他却挥洒大笔进行概写,这展现了诗人富于想象的艺术功力。
    16.有学者认为颈联“留’字用得很精”,请结合全诗,具体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 ”喻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合,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 ”坚定地表明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崇的。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这一规律,表现作者乐观向上、不惧挫折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 。”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德国浪漫派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引发了无数的讨论,成为一个 的话题。无论是赞同还是批判,没有人可以无视这个流派,都不得不与它展开对话。而且关于浪漫派的研究,即浪漫派批评本身就已经形成一块试金石,测试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立场,各种政治和文化思潮用来阐述自己的主张,也考验着人们的智力和学识。
    在德国浪漫派的接受史上,这个流派命运多舛,不像德国魏玛古典文学或是启蒙运动文学那样,成为文化认同的坐标、价值的载体,而是长期坐在被告席上,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各种指控,承担着它本来或许从未意识到的历史任务。就算是在浪漫派滥觞之时,这个流派即以其逆反的姿态和前无古人的理论引起争议无数。等到 之后,十九世纪的德国________一个文化符号,借以唤起德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并提供一个认同的对象,以整合________的德意志民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久不衰 风平浪静 亟需一盘散沙
    B.历久弥新 风平浪静 急需一盘散沙
    C.经久不衰 相安无事 急需四分五裂
    D.历久弥新 相安无事 亟需四分五裂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浪漫派批评本身就已经形成一块试金石,考验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立场,被各种政治和文化思潮用来阐述自己的主张,也测试着人们的智力和学识。
    B.浪漫派批评本身就已经形成一块试金石,测试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立场,被各种政治和文化思潮用来阐述自己的主张,也考验着人们的智力和学识。
    C.浪漫派批评本身就已经形成一块试金石,测试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立场,各种政治和文化思潮被用来阐述自己的主张,也考验着人们的智力和学识。
    D.浪漫派批评本身就已经形成一块试金石,考验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立场,各种政治和文化思潮被用来阐述自己的主张,也测试着人们的智力和学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该句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堆木头如果放着不管, 。它不处于熵【注】最大的状态,因为构成它的元素——比如碳和氢——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有序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木头。如果这些特殊的结合破裂了,熵就会增加。这就是木头燃烧时会出现的情况:这些元素会从构成木头的特殊结构中脱离,熵大幅增加(事实上,燃烧是个显著的不可逆过程)。但木头不会自己燃烧起来, ,直到有东西打开一扇门,让它进入更高熵的状态。一堆木头就像一副牌,处于不稳定状态,但除非有某样东西让它进入更高熵的状态, 。比如说,这种东西可以是一根火柴点燃的火焰,这个过程会开启一个通道,木头可以由此进入更高熵的状态。
    【注】熵:化学及热力学中所谓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也就是当总体的熵增加,其作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能量退化的指标。熵亦被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也就是计算该系统混乱的程度。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股市行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把湿毛巾递给我——马上开会修改方案。”罗经理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铺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
    D.太阳系除了八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黑塞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参考答案
    1.B(B项,无中生有。“后者审美层次要高于前者”错误。前者更多的是移情作用,后者更多的是美感经验,材料一最后一段只是说“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并未对两者的审美层次进行比较。)
    2.A(B项,曲解文意。原文通过对比,意在说明“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这一观点。C项,“是因为它们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是有生气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可见是人们觉得它们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是有生气的。D项,“采用层进式结构”错误,应为“总分式结构”。)
    3.D(D项,“蝉噪”“鸟鸣”是客观事物,“林逾静”“山更幽”是诗人的内在感觉,并没有移情于物。)
    4.首先用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引出“推己及物”是人们通常有的心理活动;(1分)然后从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这两个层次对该心理活动进行分析,继而阐明“移情作用”这一概念;(2分)最后通过列举实例阐明移情作用与美感经验的关系。(1分)
    【思路分析】材料一的前两段介绍了《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对“鱼之乐”进行争辩的故事,然后引出对“推己及物”这一心理活动的解释和分析,作者先指出这种心理活动是人们通常都有的,接着从两个层次展开对“推己及物”的分析,即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进而在第五段末尾引出“移情作用”这一概念,第六段通过举例解释“移情作用”的表现,第七段阐明移情作用与美感经验的关系,层层递进。
    5.苏轼的诗句突出了“竹”对诗人品格的影响,“竹”能使其免俗;这是美感经验中的“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物的姿态”起到了陶冶诗人情操的作用;这是“境能移情”的体现,“竹”境能移情,使诗人获得深层的审美体验。(每点2分)
    【思路分析】首先要理解苏轼诗句的含意,即“竹”对诗人的特殊作用,这就明确了本诗强调的外物(竹)对自己情感的影响,而这正符合材料一中所阐述的“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的美感经验和材料二中“境能移情”的相关表述,据此进行阐述即可。
    6.B(“战犹酣’尤其突出了河工与自然战斗,其乐无穷的积极乐观”,此处理解错误。号词要整体来看,前文有“行路客人住了店,千家万户把门关”,险情来临,河工们为了保护千家万户的平安,连夜抢险堵口。“战犹酣”不是“其乐无穷”,而是突出河工们与险情作战时的紧张投入。)
    7.B(小说没有设计情节“摇摆”,也不是依靠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而是通过集中、突出的场景描写来塑造人物的。)
    8.一系列抢险动作紧密排列,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黄河决堤时,间不容发的紧迫和危急。捆、推、搂、打、拉、掷等动词,精准而生动地描绘出河工抢险筑坝的动作,使河工强壮有力、技术专业、不畏艰险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作者以这些词组构成抢险筑坝的画面,与硪工号子相互映衬,使抢险筑坝的场景有声有画,声画一体。多个动词性词组连续使用,节奏紧张,环环相扣,给读者以很强的代入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9.三段硪工号子如同一部抢险治黄的宏大史诗。从河工们灯火通明不分昼夜地抢险堵口,到修建提灌站,治理沙化盐碱化,使“黄河两岸变良田”,再到今天的“把守黄河享安康”,三段硪工号子讲述了河工们抢险筑坝,继往开来,逐渐驯服黄河的艰辛历程。硪工号子集中反映了河工们不畏艰险、勇担重责、自信乐观、保护家园的精神品质。“抢险堵口战犹酣”“任凭惊涛与骇浪”的勇敢无畏,“面貌改变全靠咱”“固守大堤不受伤”的责任担当,时代在变,号词在变,但是河工精神从未改变。硪工号子突出呈现小说主题。铭记抢险治黄的困难与艰辛,感受安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河工精神值得铭记和颂赞。(每点2分)
    10.D(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11.C(左迁是降级,右迁是升官。《琵琶行》有“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12.B(“因有中军举荐,最初为奉朝请,后来升任车骑仓曹参军、仁威南康王记室”有误,先前为奉朝请后来升任仁威南康王记室均看不出由中军举荐。无中生有。)
    13.(1)于是将它们分门别类,抄录下来并按序编排。现在定林寺中藏的经书,就是刘勰编定的。(计分点:区别、序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2)(书)完成后,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世俗之辈)所称许。刘勰很看重自己所写的文章,想在沈约那儿得到认定。(计分点:时流、取定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14.刘勰曾经较长时间依附出家人生活,广通经论。刘勰作文擅长佛理。刘勰文章名声很大。(每点1分,共3分)
    15.D(“诗人亲临此楼,本可以细致描绘”错,诗题中“来求拙画且索诗”等,表明诗人可能并未亲临过此楼,自然也就不便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亲临此楼”与“富于想象”也自相矛盾。)
    16.写景精准。时维暮春,或未登楼,着眼“潇湘片景”,于是笼统地写景,想象“四野”春色留存,以此表现夏氏知足悠然之情。炼字精妙。诗人赋予“四野”“春色”以情思,是为拟人,“留”字写景抒情,言简意丰,突出的是春和景明、心旷神怡。构思精巧。“留”字巧妙承接颔联中的“拓开”,转至颈联之涂抹绘色,水到渠成地引出尾联的合写,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章法。(每点3分,任意答对两点即得给满分)
    17.(1)鸷鸟之不群兮;伏清白以死直兮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18.A(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可见“历久弥新”重在强调“弥”,此处“经久不衰”更合语境。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相安无事: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相安无事”侧重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风平浪静”侧重形容环境走向平静,此处“风平浪静”更符合文意。亟需:迫切需要。急需:紧急需要。“亟需”强调客观上的需要,迫不及待,急切需要解决。比如:三江源环境亟需保护。而“急需”侧重强调主观上急切的需要,指迫切需求。根据句意,此处应用“亟需”。一盘散沙:比喻分散的、不团结的状态。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完整、不团结。“一盘散沙”侧重“散”。“四分五裂”侧重“分裂”,此处“一盘散沙”更合语境。)
    19.A(画线句有两处语病:其一为搭配不当,应该是“考验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立场”“测试着人们的智力和学识”;其二是介词残缺造成主语被偷换,应该是“被各种政治和文化思潮用来阐述自己的主张”。)
    20.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2分)效果:首先将浪漫派和古典文学、启蒙运动文学做对比,再将其与长期坐在被告席上接受各种指控的被告做类比,突出了浪漫派的命途多舛,处境困窘,使命艰巨。(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1.A(A项表示插叙,其他各项和文中一样,表示补充说明。)
    22.示例:可以存在很久它会在低熵状态维持很久(它会一直维持在低熵状态)否则它不会瓦解(否则它不会发生熵的突变)(每处2分)
    23.审题说明:黑塞的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阅读的作用”。所以在写作中,不能离开阅读这个前提,要在这个前提之下展开论述,比如阅读可以让人成长,可以让人独立,可以让人深刻……总之,每个人在不同的书籍的滋养下,一定可以成为更独特的自己,也可以说是更优秀的自己,可以成为张国荣所唱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参考译文】
    刘勰,字彦和,东莞郡莒邑人。祖父刘灵真,是南朝宋司空刘秀的弟弟。父亲刘尚,曾任越骑校尉。刘勰早年丧父,志向专一勤奋好学。家里贫困,没有娶亲,依附出家人僧祐,和他一起生活,长达十多年,于是广通经论。于是将它们分门别类,抄录下来并按序编排。现在定林寺藏的经书,就是刘勰编定的。
    天监初,(刘勰)最先担任奉朝请。经中军临川王宏举荐兼任记室,后升任车骑仓曹参军。外放为太末的县令,政治上有清明的业绩。后授予仁威南康王的记室,兼任太子宫通事舍人。当时七庙祭祀,已经用蔬菜果实,但祭天地和社稷神还用牲畜,刘勰就上书(给皇帝)说祭天地、社稷神应该改为与七庙的祭祀用品一样的。皇上下诏让尚书们议论,依照刘勰所陈述的去做了。后升迁为步兵校尉,像以前一样兼任舍人。昭明太子爱好文学,很爱护并接纳了他。
    起初,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五十篇,评论古今的文体,作了序并按顺序排列。序中说:“‘文心’说的是行文的用心。从前涓子写过一部《琴心》,王孙也写过一部《巧心》,心字用得多好啊!所以我也用了。自古以来的文章都是以精雕细刻和文采丰缛为法的,(现在用“雕龙”二字来称这部书),并不仅仅是由于前人曾以此称赞过驺奭富有文采的缘故。
    “《文心雕龙》的写作,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经书为构架,以纬书作为参考和修饰,在变化上参考《离骚》,文章的关键,也算是说透彻了。至于论述有韵文和无韵文,那是按文体区别,根据它的流变来探索各体的根源,根据它们的意义来解释相关名称,选取各文体的文章来确定它的篇目,讲述各种文体的理论以突出各自的体系。(这样,)在本书的上篇里边,已经把文章的主要类别都说清楚了。至于剖析情理,分析表述,统筹安排,有分有合,推论《神思》和《体性》,考虑《风骨》和《定势》,包括《附会》和《通变》,观察《声律》和字句;从《时序》里看文章的盛衰,在《才略》中褒贬历代作者,在《知音》里惆怅感叹,在《程器》里发抒感慨,在《序志》里写出远大的抱负,用来驾驭各篇。本书的下部各篇,眉目明显了。”
    (书)完成后,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所称许。刘勰很看重自己所写的文章,想在沈约那儿得到认定。当时沈约名位显贵,(刘勰)没法让沈约自己直接知道,就背着书,等待沈约出来,到车前请求,像是卖东西的样子。沈约就命人拿来读,很重视它,认为深得文理,把它放在几案上时时翻看。
    然而刘勰作文擅长佛理,京城的寺塔和名僧的碑文,一定请刘勰撰写。有圣谕让他和出家人慧震一起在定林寺编撰佛经,他功德圆满之后,便禀告请求出家。先烧去头发用以表明志向,皇上下谕应允了他。于是在寺里变换了服装,改名慧地。不满一年刘勰就去世了,文集流传于世。
    相关试卷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PDF版),共16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二)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二)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PDF版无答案pdf、语文答案雅礼2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PDF版),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