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及段落作用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及段落作用学案01
    2022届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及段落作用学案02
    2022届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及段落作用学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及段落作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散文专题阅读指导: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及段落作用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解读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解读高考
    1.考纲考情
    (1)分析综合
    ①分析散文结构,概括散文主题。
    ②分析散文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①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散文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②欣赏散文的形象,赏析散文的内涵,领悟散文的艺术魅力。
    ③对散文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③对散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趋势分析
    课标全国卷一直多在考查小说阅读,散文与小说“轮流坐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散文可称为“最具潜力考点”。
    其命题特点有:
    (1)材料全部是中国现当代散文。
    (2)考查的能力主要是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选文注重文质兼美。命题材料字数上一般都在1500字左右,注重内容厚实、时代感强、技法多样的散文,其底蕴深厚,文情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如果考查散文阅读,题型、题量和分值应和小说一致,这一点应牢记,切不可盲目做题。
    二、考点探究 分析散文的结构及段落作用
    (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
    1.整体构思,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
    散文的常用线索: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的方法:
    (1)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2)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3)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4)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所以,首先要对文章的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划分,然后再对内容进行概括。
    (二)分析局部句段(开头、中间、结尾)的结构作用
    结构上,不同位置、类型的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往往不同。
    1.开头句段的作用
    ①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②引起下文。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③奠定基调。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正反铺垫。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人、别的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这种方法叫作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2.中间句段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
    ③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
    ④也有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3.结尾句段的作用
    ①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结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结尾句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4.插入段的作用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5.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答案 (示例)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以及赏析作品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选取这几个故事的意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揭示梅的精神品格。然后结合文章主旨分析,本文的主旨在于赞美梅花的精神品格和魅力,同时表达出因外国人不理解中国文化而产生的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⑪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⑫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注] 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①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
    ②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从题型上看,此题是典型的“作用题”。一般来说,“作用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从内容上看,第②段主要介绍了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建安图书的特点——服务于平民大众,平民性,纯朴气质,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从结构上看,此段上承“如花似锦的猜想”,同时为下面介绍四堡雕版提供了历史和文化背景。
    【技巧点拨】
    (一)分析散文结构,注意几个步骤
    1.粗读全文,把握全貌。
    2.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用一句简明的话标示段意。
    3.分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把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个层次。
    4.无明显信息的段落,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并段意。
    (二)规范审答抢高分
    1.审题
    审题要关注四点:
    (1)所给句段在文内(或段中)的不同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题自然不同。另外,注意所给句段的数量,如句子,是几个句子;段,是一段还是几段,段数越多,答题越复杂。
    (2)答题角度。这一点最重要。如“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注意题干的暗示性。
    《头脑中的旅行》题: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断,有何作用?该题干暗示了一个信息:引用。由此自然明白答题时应从引用的诗本身的作用以及该诗与本文的关系两个角度入手。
    (4)注意变式提问。如:文章为什么要从……写起,请分析开头一段的写作意图。
    2.答题
    (1)掌握答题角度和答题模式
    ①结构上:
    a.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b.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c.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转而写到……。
    d.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e.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②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感情,营造了什么氛围,奠定了某种感情基调。
    ③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上。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需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来谈。
    ④读者角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化了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2)引述性、插入性材料的作用。
    ①对当前段落的作用;
    ②对全文主旨、结构的作用,如拓展思路,使思路灵活多变,丰富了文章内容等;
    ③引述性、插入性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文学性、文化性等作用。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地图
    高鹏程
    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鲜亮的事物。
    “究竟是怎么回事?”终于,在外婆家,我忍不住问呆立在地图边的三舅。三舅没有说话,用手指了指,让我自己看。
    地图上,从小小的平峰镇出发,一些用铅笔画的歪歪扭扭的曲线,慢慢延伸到了四面八方:山西、浙江、上海、新疆、广东……经过简短而漫长的跋涉后,圈住了一些字体或大或小的地名。
    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在山西沁水挖煤的是大表兄;远嫁新疆的是二表妹;云南昭通的是三表弟媳妇的老家,如今,他们又双双在浙江西塘打工……我也看到了自己借以谋生的——浙江象山。我的这些穷亲戚们,大字不识几个,老家粗糙的方言,也不适合他们表达什么细腻的感情。他们只是把对每一个亲人的牵挂,用一根瓜蔓一样的铅笔线,以一种具体而虚幻的方式维系在地图上。
    ……
    在热闹的过年鞭炮齐鸣之后,在喧闹的亲朋好友散尽之后,在这个昏暗的小屋里,三舅会以怎样的神情凝视着地图下方的某个地名?他的思绪会怎样一次次地坐上南去的火车,循着这条简短而漫长的曲线,在他有限的关于南方繁华世界的信息中,去看望女儿生活的城市,看见女儿忙碌、疲惫的身影……抑或还有快乐的满足的笑容?而每次“探望”回来,他又会怀着什么心情,拿起铅笔,在这个他十分陌生却已经变得很熟悉的点上又加上重重的一圈?……
    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选自2011年《散文》第10期,有删改)
    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6分)
    答案一:①以“新民谣”作结,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老人们对儿女们的牵挂,意味深长。②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老人们的理解,对朴实和深厚情感的赞美。③以此作结,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答案二:①总结全文,升华主旨。②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③增加文学色彩。
    答案三:①照应标题。②呼应开头“几乎每家堂屋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③新民谣产生于民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现实,真实亲切。④总结全文。⑤给人以震撼,引发人们对当地贫困生活的同情与思考。
    答案一、二得0分,答案三得2分。
    答案一属典型的劳而无功。看似很会答题,实则根本未读“新民谣”写的是什么,答出的三个要点空泛,与“新民谣”内容几乎没有关联。
    答案二属典型的空话、套话、乱贴标签,以为只要是结尾,就可用这些术语往上套。
    答案三对“新民谣”在结构上的作用回答正确,对内容方面的作用概括不够准确,显然没读懂内容,也没有注意到民谣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满分答案:
    ①从内容上看,新民谣把当地人外出打工现象由上文的“我”的亲人扩大到一个地区,进一步说明该现象的普遍,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②从结构上看,点明题目,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中国地图”这一核心意象得以突出;
    ③从表达上看,民谣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富于地方特色,使文章表达有变化,颇具乡土情趣。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太阳梦
    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吗?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地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案 ①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②“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③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抓住文体特征分析;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进行分析;③通过语句间的组合关系分析。本文围绕“梦”来展开,先是说老刘艰辛寻“梦”,然后是实现“梦”,最后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是寻新“梦”。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 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哪,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 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2)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答案
    (1)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2)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子”“麦客子”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解析 (1)理解语句(段)的作用,应抓住三个“想一想”:想一想结构作用,想一想表现手法,想一想表情达意。 由于是开头三段,自然是开门见山,奠定基调,引领下文,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该句处于文章中间段落,首先考虑其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其上下行文紧凑,节奏激荡,而该句叙事和缓,可知该句使文章节奏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雾中的村庄
    苏作成
    ①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冬季状态下的村庄。
    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像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受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我也听不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⑤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了这个村庄。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仅仅留下了一段道路,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一个空间,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
    ⑥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我开始欣喜的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
    ⑦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光亮起来了。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我知道城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⑧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⑨有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往下挖,也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是枉然。
    ⑩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选自2012年第9期《散文百家》)
    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①以鞭炮声、汽车声等突出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对比,体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宁静氛围的破坏;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文化未来的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文章写作对象的地位入手,首先要明确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村庄,写次要对象城市是为写村庄服务的,两者的关系往往是对比或反衬,这样关键点就找到了,然后再联系相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来组织答案。
    相关学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结构思路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结构思路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结构之行文思路分析学案(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结构之行文思路分析学案(学生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综合训练(1)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综合训练(1)导学案,共5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