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01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02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一:初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文中重点字词、四字词语及成语。
    任务二: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将下面的字词(含注音)抄写两遍。
    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而至(piān) 农谚(yàn) 簌簌落下(s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
    层峦叠嶂(zhàng) 风雪载途(zài) 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 悬殊(shū)
    窥见(kuī) 萌(méng)发
    任务三:结合课文内容,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次第: 翩然:
    孕育: 年年如是:
    簌簌:
    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任务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题是《 》,主要是讲 现象,因此“ ,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文章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
    四季更迭的情况下,既生动形象,有高度概括,让我们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为例子,用“ , ”和“ , ”
    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再读课文,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 、 、 和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最后介绍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物候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印象。
    含英咀华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piān)然归来。
    B.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sū)地落下来.
    C.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D.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qiá)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个星期。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符始。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D.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萤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都可以叫做物候。
    D.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素。
    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泰安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一条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6.下列对本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7.文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8.下列对第三段文字运用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9.依据原文给“物候”下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各种花次第开放。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C.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D.劳动人民通过植物和动物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
    10.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B.第第①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展开了幅四季风景画。
    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
    D.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其实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这个题目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1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杳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的“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间其声,如见其景。
    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把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操心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许多优美词语,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种抒情的写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B.第②段中的“传语”“暗示”“唱歌”,都是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
    C.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D.以上选文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本文语言具有典雅、简练、生动并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14.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作用是:逼真传神,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勾勒出一幅四季图,点明题旨,介绍了所要说明的内容一.一物物候现象 C.“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D.选文②段列举了三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15.对第一段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6.“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对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 拟人 比喻 B.叙述 拟人 比喻 C.描写 对偶 拟人 D.抒情 比喻 拟人
    (二)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甲)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乙) 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丙) 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丁) 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7.(甲)(乙)(丙)(丁)四处应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经度(乙)纬度(丙)高下(丁)古今 B.(甲)纬度(乙)经度(丙)高下(丁)古今
    C.(甲)经度(乙)纬度(丙)古今(丁)高下 D.(甲)纬度(乙)经度(丙)古今(丁)高下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的一项是( )
    A.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B.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C.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D.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19.对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中的“后者”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A.指第⑤段第一句 B.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C.指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D.指春天提前九天
    20.对选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B.第③段“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中的“凡是”指出了说明的范围,如果去掉,会让人觉得个别近海的地方不是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而且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它又是按照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顺序排列的,所以说它们不能调换顺序。
    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根据选文内容,这首诗说明古今的差异能影响物候现象。
    答案
    集腋成裘:略
    含英咀华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piān)然归来。
    B.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sū)地落下来.
    C.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D.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qiá)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个星期。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符始。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D.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萤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都可以叫做物候。
    D.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日新月异) (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一般作谓语。此处用来形容变化不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素。 成分残缺
    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语序不当,应为宣传、推广武术
    D.泰安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一条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搭配不当 ,应将问题改为压力)
    6.下列对本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7.文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D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8.下列对第三段文字运用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项是( A )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9.依据原文给“物候”下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各种花次第开放。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C.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D.劳动人民通过植物和动物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
    10.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4\5段)
    B.第第①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展开了幅四季风景画。C.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D.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其实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这个题目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1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第一段生动地勾画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春天)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第①②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C.“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的“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间其声,如见其景。D.“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把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操心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不是比喻,是拟人)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第①段运用许多优美词语,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种抒情的写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描写)
    B.第②段中的“传语”“暗示”“唱歌”,都是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
    C.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D.以上选文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本文语言具有典雅、简练、生动并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14.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作用是:逼真传神,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勾勒出一幅四季图,点明题旨,介绍了所要说明的内容一.一物物候现象。(2、3句)C.“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D.选文②段列举了三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15.对第一段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6.“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对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说明 拟人 比喻 B.叙述 拟人 比喻 C.描写 对偶 拟人 D.抒情 比喻 拟人
    (二)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甲)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乙) 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丙) 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丁) 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7.(甲)(乙)(丙)(丁)四处应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甲)经度(乙)纬度(丙)高下(丁)古今 B.(甲)纬度(乙)经度(丙)高下(丁)古今
    C.(甲)经度(乙)纬度(丙)古今(丁)高下 D.(甲)纬度(乙)经度(丙)古今(丁)高下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的一项是( A )
    A.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B.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C.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D.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19.对选文第③段中画线句中的“后者”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C )
    A.指第⑤段第一句
    B.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C.指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D.指春天提前九天
    20.对选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B.第③段“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中的“凡是”指出了说明的范围,如果去掉,会让人觉得个别近海的地方不是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而且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它又是按照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顺序排列的,所以说它们不能调换顺序。
    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根据选文内容,这首诗说明古今的差异能影响物候现象。(高下的差异,这是海拔高度造成的 物候差异.)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