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01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02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03
    还剩6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共6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厨房中蕴藏很多的化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2021•本溪)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豆油 B.面粉 C.蔗糖 D.泥沙
    2.(2021•抚顺)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随手关灯节约能源
    B.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D.深埋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3.(2021•本溪)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等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4.(2021•抚顺)有关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
    B.投药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C.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明矾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5.(2021•抚顺)厨房中蕴藏很多的化学知识。请回答。
    (1)围裙是由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    (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2)今天的午餐有炖牛肉、海带汤、凉拌黄瓜、米饭和易拉罐饮料。海带中富含的碘元素,可以预防    。米饭可以补充的营养素是    。饮料饮用后,易拉罐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3)饭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6.(2021•本溪)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    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5)下列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鸡蛋
    B.大米
    C.奶油
    D.黄瓜
    7.(2021•阜新)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天然水通过①沉淀、②过滤、③蒸馏等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净水效果会更好,运用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3)图一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
    ①由图一获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②图二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物质X为    固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8.(2021•抚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填“甲”、“乙”或“丙”)相似。
    (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解度:乙>甲>丙
    B.溶剂质量:丙>乙>甲
    C.溶液质量:乙>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9.(2021•本溪)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填字母序号)。
    A.甲>丙
    B.甲=丙
    C.甲<丙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0.(2021•营口)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用水硬度过大会影响人体健康。生活中降低水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
    (2)人们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营养素。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馒头
    B.西红柿
    C.牛肉
    D.黄花鱼
    (3)下列物质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火碱
    D.纯碱
    (4)未经处理的煤燃烧产生的    (写化学式)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5)甲醛(CH2O)为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物质之一。为去除污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其催化作用下,甲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两种最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2021•本溪)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解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慢慢和它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    7(填:“>”、“<”或“=”)。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    。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    ,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
    B.能和食醋反应
    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12.(2021•营口)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知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依据如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取值范围是    ;
    (3)40℃时,将140g K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g;
    (4)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    ;
    (5)将6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    。
    A.KNO3>KCl
    B.KNO3<KCl
    C.KNO3=KCl
    D.无法确定


    2021年辽宁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与溶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2021•本溪)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豆油 B.面粉 C.蔗糖 D.泥沙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2021•抚顺)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随手关灯节约能源
    B.淘米水浇花节约水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D.深埋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白色污染与防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节约能源来解答;
    B、根据淘米水用来浇花属于一水多用,节约用水解答;
    C、根据乙醇汽油的产物解答;
    D、根据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防止白色污染解答。
    【解答】解:A、随手关灯节约能源,符合主题;
    B、淘米水用来浇花属于一水多用,符合主题;
    C、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以减少汽油的量,所以会减少对空气污染,符合主题;
    D、深埋废弃塑料不能减少白色污染,反而污染土壤,不符合主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未来的理念。
    3.(2021•本溪)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等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考点】水的组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酸、碱、盐的鉴别;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没有煮沸;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能够污染土壤、农作物等。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用水作试剂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没有煮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不能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是因为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能够污染土壤、农作物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021•抚顺)有关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
    B.投药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C.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明矾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水的净化过程以及各步骤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投药过程中有产生新的物质,故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所以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不能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加强对水的净化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5.(2021•抚顺)厨房中蕴藏很多的化学知识。请回答。
    (1)围裙是由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  合成纤维 (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2)今天的午餐有炖牛肉、海带汤、凉拌黄瓜、米饭和易拉罐饮料。海带中富含的碘元素,可以预防  甲状腺肿大 。米饭可以补充的营养素是  糖类 。饮料饮用后,易拉罐放入  可回收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3)饭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涤纶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出来的物质,属于有机合成纤维进行解答.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来分析;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解:(1)涤纶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出来的物质,属于有机合成纤维;
    (2)海带富含的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补充的营养素是糖类。易拉罐可以重新回收利用,所以易拉罐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1)合成纤维;
    (2)甲状腺肿大;糖类;可回收;
    (3)乳化。
    【点评】本题是化学与生活相关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化学知识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
    6.(2021•本溪)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  活性炭(或木炭等,合理即可) 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压强 有关。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分子不断运动 。
    (5)下列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
    A.鸡蛋
    B.大米
    C.奶油
    D.黄瓜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
    (3)根据打开可乐瓶盖后,压强减小考虑;
    (4)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
    (5)根据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回答本题。
    【解答】解:(1)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4)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茶叶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闻到味;
    (5)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A.鸡蛋中含有蛋白质,故A正确;
    B.大米中含有糖类,故B正确;
    C.奶油中含有脂肪,故C正确;
    D.黄瓜中含有维生素,故D错。
    故答案为:(1)乳化;
    (2)活性炭(或木炭等,合理即可);
    (3)压强;
    (4)分子不断运动;
    (5)AB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活性炭的吸附性;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子的性质。
    7.(2021•阜新)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2)天然水通过①沉淀、②过滤、③蒸馏等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净水效果会更好,运用的先后顺序是  ①②③ (填序号)。
    (3)图一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
    ①由图一获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100% 。
    ②图二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物质X为  硝酸铵 固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沉淀可以除去较大颗粒的固体,过滤可以除去较小颗粒的固体,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沉淀可以除去较大颗粒的固体,过滤可以除去较小颗粒的固体,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所以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净水效果会更好,运用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
    (3)①由图一获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100%;
    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物质X为硝酸铵固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1)2H2O2H2↑+O2↑;
    (2)①②③;
    (3)①增大;×100%;
    ②硝酸铵。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1•抚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丙 (填“甲”、“乙”或“丙”)相似。
    (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80 g。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序号)。
    A.溶解度:乙>甲>丙
    B.溶剂质量:丙>乙>甲
    C.溶液质量:乙>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丙相似;
    (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30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4)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5)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物质中的溶剂最少,丙物质中的溶剂最多,分别降温到t1℃,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乙>甲=丙,故A错误;
    B、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溶剂质量:丙>乙>甲,故B正确;
    C、降低温度,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物质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溶液质量:丙>乙>甲,故C错误;
    D、t1℃时,溶解度:乙>甲=丙,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丙;
    (3)80;
    (4)蒸发结晶;
    (5)B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1•本溪)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220g 。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C (填字母序号)。
    A.甲>丙
    B.甲=丙
    C.甲<丙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80g=220g;
    (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丙中溶剂质量较多,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甲物质t1℃时的溶解度等于丙物质t2℃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丙,故选:C。
    故答案为:(1)t1℃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
    (3)220g;
    (4)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0.(2021•营口)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用水硬度过大会影响人体健康。生活中降低水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煮沸 ;
    (2)人们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营养素。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CD ;
    A.馒头
    B.西红柿
    C.牛肉
    D.黄花鱼
    (3)下列物质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A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火碱
    D.纯碱
    (4)未经处理的煤燃烧产生的  SO2 (写化学式)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5)甲醛(CH2O)为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物质之一。为去除污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其催化作用下,甲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两种最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O2CO2+H2O 。
    【考点】硬水与软水;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降低水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
    (2)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B.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
    C.牛肉富含蛋白质;
    D.黄花鱼富含蛋白质;
    故选:CD;
    (3)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熟石灰不能与水反应,也没有吸水性,所以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C.火碱易潮解,但是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D.纯碱不能与水反应,也没有吸水性,所以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故选:A;
    (4)煤炭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所以未经处理的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故填:SO2;
    (5)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甲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两种最常见的氧化物——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故填:CH2O+O2CO2+H2O。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1.(2021•本溪)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解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慢慢和它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  < 7(填:“>”、“<”或“=”)。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  CaCO3+H2O+CO2=Ca(HCO3)2 。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  肥皂水 ,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
    B.能和食醋反应
    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考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2)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3)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4)钟乳石形成周期很长、能和食醋反应。
    【解答】解:(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导致地下水的pH小于7。
    故填:<。
    (2)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
    故填:CaCO3+H2O+CO2=Ca(HCO3)2。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故填:肥皂水。
    (4)钟乳石形成周期很长、能和食醋反应。
    故填: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2021•营口)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知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依据如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A (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取值范围是  31g<x<37g ;
    (3)40℃时,将140g K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4 g;
    (4)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
    (5)将6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  D 。
    A.KNO3>KCl
    B.KNO3<KCl
    C.KNO3=KCl
    D.无法确定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如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A;
    (2)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取值范围是31g<x<37g;
    (3)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40gK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的溶剂和40g溶质,所以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4g;
    (4)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5)将6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无法确定,故选:D。
    故答案为:(1)A;
    (2)31g<x<37g;
    (3)4;
    (4)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5)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卡片
    1.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
    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
    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知识点的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还有,就是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如表所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这里说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环境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反应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以及与其相关的空气质量日报和其中的污染指数等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与“一氧化碳的毒性”、“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的掌握情况和对空气质量日报的了解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防治空气污染措施,并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空气质量日报和其中的污染指数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3.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用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电源.
    2.实验过程及现象:按照上面的实物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密度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3.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⑽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⑾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⑿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电解水时的误差分析,即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1)氧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造成的.由于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的稍大些,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2)电极的氧化造成的.当使用金属电极进行实验时,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有可能有一部分氧气在电极处与电极发生了反应,使氧气损耗了一部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3)电极产生副反应等造成的.如用稀硫酸溶液作电解液,可能会有下列副反应发生:H2SO4=H++HSO4﹣,在阴极:2H++2e=H2;在阳极:2HSO4﹣﹣2e=H2S2O8(过二硫酸),H2S2O8+H2O=H2SO4+H2SO5(过一硫酸),H2SO5+H2O=H2O2+H2SO4;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不易放出氧气.从而使生成的氢气增多了,导致氧气、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克服的办法是,在电解液中加入碱比加入酸的误差会小些.或者事先将电解液用氧气饱和,可以消除因溶解度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或者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有时还会以如图所示的图示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和分析后,来解答该实验的用品、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和改进完善措施等,或者是补全其中的部分空白.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凭借着电解水这一非常典型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学生对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推断和归纳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改进完善措施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并且,还要充分理解所涉及到的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等,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另外,对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或推论的总结,如果从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的话,就会事半功倍了.对于误差分析来说,一定联系着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氧气的氧化性,以及增强导电性的物质的性质等;来分析探究之.对于改进完善措施,可以从气体溶解性及其饱和溶液,将试管换成带刻度的仪器或专用的水电解器,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方面来考虑改进.
    4.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
    【知识点的认识】水的组成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8.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应的电解水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水的组成;有时还会直接询问让学生回答,或直接表达出来让学生判断正误.并且,经常与电解水实验、物质的组成和类别、水的化学式的书写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水的组成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答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结合电解水实验、问题情景,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及其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5.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
    【知识点的认识】水的净化是指将自然界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状态的水,可通过各种途径净化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或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选择、填写与混合物的分离、水的净化等相关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且,经常与混合物的分离、过滤、蒸馏、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明矾的性质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操作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或者分析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6.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知识点的认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实际上就是将自然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 具体净化的方法、原理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或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选择、解答与混合物的分离、水的净化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混合物的分离、过滤、蒸馏、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明矾的性质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操作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混合物的分离、水的净化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或者分析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7.硬水与软水
    硬水与软水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如图所示:,就是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鉴别水质软硬,还可以在洗净的容器中把水煮沸,然后倒出水,观察有水垢是硬水,无水垢是软水.
    硬水的危害: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硬水软化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际上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之软化成软水.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采用蒸馏的方法,就可降低水的硬度,使之软化,制取蒸馏水(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或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分析后,选择、解答与硬水、软水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硬水的危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混合物的分离、硬水软化的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或者分析探究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区分方法,以及硬水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方法、有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与硬水、软水相关的实际问题等.特别注意的是,在区分硬水、软水时,如果能联系到控制变量法,将会是事半功倍.
    8.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溶液的判定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
    9.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如图所示:
    具体地说,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发精等)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它与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的区分方法和技巧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乳化现象或乳化作用,以及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虽然稳定,且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
    1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
    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
    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
    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11.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凸显了命题的能力立意.由于这类题目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归纳、整合好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知识点的认识】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和压强.具体的变化规律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可以简记为4个字,即“温反压正”;其含义是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关系,与压强成正比关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气体溶解度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气体溶解度的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压强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压强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识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时,可以将其与典型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例如,将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规律,与生活中的烧水过程中不断有冒出气泡的现实例子联系起来识记、理解,会更容易些;而对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的规律的识记、理解,可以联系着打开饮料(或啤酒等)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的现实例子来进行.这样,对识记、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或者是运用它来分析、推断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3.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的概念、现象、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如果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要想顺利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进行准确地计算;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
    然后,要进行准确地称量(或量筒量取所加水的体积即可,注意读数时一定要平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
    最后,将所量取的水慢慢地倒入盛浓溶液的烧杯中(不能洒落到烧杯外面),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在量筒内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和操作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和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计算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有关误差分析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液体的量取、倾倒等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有关误差分析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解答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和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性题目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计算一定要准确无误.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2.有关的实验操作一定规范、准确.若有误差,一般都是实验操作错误或失误造成的;可以从实验操作上分析、寻找原因;或者是根据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来进行误差分析等.
    15.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而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只不过,前者是定性表示,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来表示;后者是定量表示,常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和计算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者根据某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该溶质的在此时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先确认该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才可以运用 这个特殊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不过,此时,一般会通过文字信息或溶解度曲线等图表信息给出相关的提示.
    2.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来判断其溶解性时,要特别注意溶解度必须是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往往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获得);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时,一定要换算成溶解度再进行推断.例如,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很明显如果直接按照0.5克,根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内部联系来判断的话,此题应该选择C;可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0.5克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它只是在10克水形成的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而溶解度对应的溶剂的质量应该是100克;也就是,此时的溶解度不是0.5克,应该是5克(0.5克×10).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B.
    16.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是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副产物.它的性质是白色晶体或粉末,具有腐蚀性,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但具有吸水性,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即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消毒,改良水质,实验室里和食品包装中常用做干燥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水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方法、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是根据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见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大多数是生石灰)及其吸水后的反应的考查,是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方面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还有,水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方法、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大多数是生石灰(因为它的廉价易得),有时会使用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无毒、无味、无嗅,化学性质稳定,具强烈的吸水性能)和保鲜剂活性铁粉(它不仅能吸水,而且还能吸收包装袋内残留的氧气,导致微生物缺氧而死,使食品防腐保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注意留意、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特别是一些最新的有关化学的科技前沿信息等,争取做到有备无患.
    17.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8.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知识点的认识】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
    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
    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
    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
    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
    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
    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
    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
    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19.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20.酸、碱、盐的鉴别
    酸、碱、盐的鉴别
    【知识点的认识】酸、碱、盐的鉴别是初中化学物质检验或鉴别的核心内容,具体是指综合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酸、碱或盐的复杂过程.这类鉴别的类型和方法有多种,现点两种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和典型例题等,以图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1.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常用的方法如下:(1)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铜和氯化钠的鉴别).(2)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3)鉴别一组溶液时,若其中有酸,可选用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来鉴别(如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若其中有碳酸盐,可从酸入手;当同时有含银离子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盐酸(如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的鉴别);当同时有含 Ba2+的化合物时,则选用硫酸(如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钾的鉴别).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来鉴别(如氯化铜、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铵的鉴别).
    2.无剂鉴别(即不用任何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一般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不同,通过感观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其余物质依次鉴别出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镁溶液;(3)硫酸铜溶液;(4)氯化钾溶液.正确鉴别顺序是(  )
    A.(1)(2)(3)(4)B.(3)(2)(1)(4)C.(4)(1)(2)(3)D.(3)(1)(2)(4)
    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就以硫酸铜溶液为已知试剂,用来鉴别本组另外三种溶液.分别取这三种待测溶液少量于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已知试剂鉴别另外2种溶液,方法同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因此,正确答案为D.
    当然,有时也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它们两两化学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将其鉴别开来.例如,不用其它试剂,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鉴别开的顺序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方法是将这四种物质,分别取样,然后两两进行反应;既可和其中的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又可和其中的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那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即冒气泡)的是稀盐酸,而生成沉淀的氯化钡溶液,最后剩余的一种就自然而然的是氯化钠溶液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盐的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于它综合了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是化学知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巩固和应用,所以经常它受到命题人的青睐.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物质的特色、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典型反应及现象、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特例、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碱、盐的鉴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酸碱盐(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钾盐、钙盐、钠盐、镁盐、铁盐、亚铁盐、铵盐、钡盐、铜盐、银盐)的鉴别及其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盐的鉴别的类型、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找突破口或题眼;然后再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顺藤摸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鉴别的是同类物质(即有相同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以联系着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从它们所含的不同离子上着手突破.
    2.所谓的突破口或题眼,就是指物质的特殊颜色、溶解性、气味、反应时的特殊条件或现象和典型的检验方法等.(1)有特殊颜色的物质,重点记住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其溶液呈紫红色),黑色的二氧化锰、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等,红色的铜和红磷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铜盐溶液,黄色的铁盐溶液和金,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等等;(2)有特殊的溶解性的物质,重点记住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溶解时放热(升温)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生石灰遇水反应放热)等,溶解时吸热(降温)的硝酸铵(另外,冰和干冰也有降温的作用);(3)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重点记忆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氨气和酒精等;(4)有特殊条件或现象的反应主要有: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和氯酸钾(还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通电时的电解水的反应,冒白烟的磷燃烧,火星四射的铁燃烧,黑变红的氧化铜还原,蓝紫色火焰的硫燃烧,蓝色火焰的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等等;(5)典型的检验方法,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等.
    3.利用化学反应来对酸碱盐进行鉴别时,一定要抓住反应现象的不同,细心的辨别、推断.
    21.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知识点的认识】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与原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八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即分子还是原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但是,不能认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可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
    2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具体如下表所示:
    当然,还会经常考查到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作吸附剂,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吸附剂、水的净化、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铁的冶炼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等.特别是,对金刚石的硬和夺目光泽及相应的用途,石墨的软、润滑和导电及相应的用途,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作吸附剂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结构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
    2.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但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可以说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
    3.金属光泽一般是金属的特性,可是石墨却具有金属光泽,但是它不是金属;这一点有特别注意.
    4.至于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还要注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更强些,所以牵扯的安全方面的用作吸附剂时,一般都用活性炭.例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还有自来水厂净水和净水器中也都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不溶性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以及除去臭味的.
    2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24.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知识点的认识】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所谓节约用水,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农业和生活用水.具体实例如图所示:.
    所谓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即受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自然净化,水质复原的过程)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个部分.具体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如图所示:.其中,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上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染就是指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使用了含磷的洗衣粉或洗涤剂等.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例如,工业上,加强对水质的监测,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生活上,少用、甚至不用含磷的洗衣粉或洗涤剂等,生活污水也应该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图表信息或新闻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图表信息或新闻信息的能力,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的具体措施举例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问题情景、图表信息或新闻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解答节约用水的有关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例子;而对水体污染与防治问题,最好将水体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一一对应起来分析、推断、解答相应的实际问题,将会事半功倍!
    25.白色污染与防治
    白色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即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或光照分解为小分子)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丢弃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等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如图所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
    白色污染的防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塑料及其使用、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与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环境污染、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绿色化学、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与降解”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可以联系着2007年12月31日颁布的“限塑令”,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识记.
    26.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是按照它的来源来划分,具体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两种.前者主要指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后者主要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有机合成材料按其受热后的性能表现又可划分为热塑性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和热固性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1.热塑性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是指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形成很长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它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受热后又可以熔化,因而它具有热塑性.这种高分子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2.热固性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是指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先形成的链状,再由链状结成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它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它具有热固性.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鉴别,方法是抓住它们的分类依据,根据相应的特点来鉴别之.一般的只要理解和识记住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典型的例子即可.具体如下:
    1.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具有热固性.此时,可以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联系(即结构性质),来相互推断鉴别.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机物的分类、三大合成材料及其使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及其鉴别、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联系、新材料的经费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方法、常见常用的各类典型的代表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机高分子材料就是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2.热塑性塑料的特点是受热软化,冷却变硬,加工过程中一般只有物理变化而保持其化学本性.该类塑料的树脂多为加聚而成.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硝酸纤维塑料、醋酸纤维塑料、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等.如,我们常见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
    3.热固性塑料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或加入固化剂后就固化成型.固化后的塑料,质地坚硬,而且不溶于任何溶剂,也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再次软化.加热温度过高就会分解.常见的热固性塑料有:胶木、电玉、装饰板及不饱和聚酯塑料等.
    27.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人体的元素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图表所示:;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Fe)、钴(Co)、铜(Cu)、锌(Zn)、铬(Cr)、锰(Mn)、钼(Mo)、氟(F)、碘(I)、硒(Se)等.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人体中,除氧、碳、氢、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它们有些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有些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例如,钙元素: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如图所示:;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又如,钠元素和钾元素:人体内含钠80~120g,其中一半以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成人每千克体重含钾约2g主要以K+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K+和Na+各自保持一定的浓度,这对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为7.35~7.45)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如表所示:.
    另外,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表所示:.在我国人民膳食中容易缺乏的元素有钙、铁、碘等元素.当然,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也存在因摄入氟或硒过多而发生的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保健药剂等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之最中的元素之最问题、物质的元素组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判别、有关元素之最、钙元素的重要作用及其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人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人体中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2.对于人体的组成元素来说,特别要识记好含量最多的元素(即氧元素)、金属元素(即钙元素)和微量元素(即铁元素)等.
    3.对于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来说,都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不能太少,也不能过量;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碘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所示:,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可是,过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得甲亢症(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28.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是指人类及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而食物的成分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其为营养素(或六大营养素).具体内容如下:
    1.蛋白质: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蛋白质产热供给量占人体需要总能量的10%.所以成人每日需要摄入60~70g的蛋白质,而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80~90g).
    2.糖类:它是组成人体的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淀粉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对维持身体的健康有明显的作用.一般成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是480~600g.
    3.油脂:它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在常温下,植物油呈液态,称之为油;动物油呈固态,称之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因此它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在正常情况下,每日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一般成人体内贮存约占人体质量的10%~20%的脂肪,女性高于男性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当食入过多时,又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而且容易患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
    4.维生素:它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生理作用上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大多数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长、健康、繁殖和生产机能)必不可缺的化合物,又是机体进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起催化作用,能促进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因此,没有维生素就没有人体的生命活动.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种维生素将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均富含维生素.如图所示:.
    5.无机盐:它又称为矿物质,是由无机元素所构成,占人体体重的4%. 由于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钙、磷、硫、钾、钠、氯、镁七种元素,它们在体内的含量较多(超过0.01%).微量元素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在人体的含量较少(少于0.01%).无机盐在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构造人体组织,使骨骼坚硬并可支持身体.同时,又存在于细胞、血液、神经、肌肉等组织中,构成人体的柔软组织.无机盐溶于体液,可加强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活动,使人体得以维持相对平衡状态.
    6.水:它在人体的含量约占体重的60%,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并由皮肤及大小便排出体外,同时又不断地从体外摄取水分进行补充,从而使体内的水分得以维持平衡.如果把蛋白质称为生命的基础,那么水就是生命的摇篮.因为水是营养素的溶剂,是代谢产物的溶剂和体内所有反应的介质.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物质的交换、血液的循环、新组织的合成及废物,有毒物质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此外,水还可滑润关节、肌肉、体腔、保持皮肤的柔软,调节人体的温度,保护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一般成年人每日需水量为2000﹣3000毫升,可通过食物和饮料获得足够的水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或药品、保健品等)中的有机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物质的元素组成、水的性质和应用、常见的溶剂、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六大营养素的名称及其来源和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包括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一定要熟练地记住,填写时切记不能写错别字.尤其是,其中的油脂不要写成脂肪.
    2.对于六大营养素的来源及其缺乏症等,只需记住典型的、主要的来源和缺乏症即可.
    3.虽然维生素是机体进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起催化作用,能促进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但是,大多数只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酶实际上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并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而且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例如,人们消化吸收食物就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当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就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29.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营养素.富含它们的具体物质分别如下:
    1.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
    2.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
    3.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
    4.维生素富含于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甲醛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均衡营养与健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名称不能用错别字.它们的富含物质,尤其是常见常用的一定要记住.
    2.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方法,就是根据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富含物质来分析、判别的.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3 15:06:15;用户:jun赵;邮箱:z_j1985@126.com;学号:20374781

    相关试卷

    江苏苏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6溶液、水、金属: 这是一份江苏苏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6溶液、水、金属,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衡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8金属、水、溶液: 这是一份湖南衡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8金属、水、溶液,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营口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