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逍遥游》学案

    2022-03-22 11:15:38 1523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逍遥游》


    下载地址:6 《逍遥游》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初通文意,正音并积累通假字;

    2、学习本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体会“逍遥游”的深刻内涵,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

    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材导读:通过预习全文,明确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预习自测:

    1.庄子与《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2. 有关《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3.什么是“逍遥”?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所谓“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的“绝对自由”。这种理论和办法就是“逍遥游”。“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4.《逍遥游》背景简介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5、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意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只有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虽然如此,但中国古代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

    6、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蜩(    )蝉    舂(    )粮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抢(  )榆枋    沮(    )丧

    晦(   )朔    数仞(     )  翱(     )翔    蓬蒿(    ) 数数(   )然

    恶(    )乎待   决(     )起而飞 穷发(      )之北   朝(       )菌

    7、你还知道其它几位先秦著名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吗?

    8、自主质疑:

    1)你不能理解字面意思的语句有哪些?(请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来)

    2)你感觉读得不顺,断句困难的有哪些?(请用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来)

    3)朗读课文,粗通文意,注意字音,并按照要求,分小组进行分段落诵读,看谁诵读得最出色。

    我的疑惑:

     

    我的发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阅读题目及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读题目,你心目中的“逍遥”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明确:

     2. 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他是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请抄录文中句子。

    鲲鹏形体之大的语句:)

    如何飞上高空(《齐谐》书里的语句):

    3. 鲲鹏之所以飞上高空是有所待的,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

     4. 本节中,作者还列举了哪些事物说明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并非逍遥。

    列举其他事物:

     5.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的?作者是如何批驳的?

    明确:

    庄子说:

    6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说明:

    7写“蜩与学鸠”的意图是什么?

    明确:

    8紧接着又写“三适”,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

    9纵观本段作者还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鲲鹏的宏大气势?

    明确:

    第一段阐明---------------------

    探究点二:

    合作探究第二段。

    ①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

    ②有什么历史证明?

    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

    探究点三:

    合作探究第三段。

    ①"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是逍遥的吗?为什么?

    明确:

    ②宋荣子和列子算得上逍遥吗?

    ③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什么? (用原文)

    明确:"

    ④哪些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阅读理解填空:

    1、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

    第一层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指出,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相比,普通的人与彭祖相比,以及上文的蜩、学鸠与大鹏相比,----------------------

    第二层为“汤之问棘”到最后。这段话基本又重复了上文大鹏南飞的故事,这是庄子借助古代的圣贤(汤、棘)之口来加强前文所论述的“----------”,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2、第三段,庄子开始直接论述现实中的人,并最终指出真正的逍遥是(课文原文填空):“--------------------”。

    拓展提升:

    评价本文中庄子所表现的人生观,讨论我们今天怎样看待自由。

    1、庄子追求的是什么?

    明确:

     

    2、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自由?

    明确:

     

    小结:

    1、本文的结构特点

    先破后立。先叙后议。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

    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庄子散文的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我的知识网络图:

     

    我的收获:

     

    庄子的名句积累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课堂练习】

    1.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D.此余之所得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中的“适”意义相同的是( )

    A.少无适俗韵                  B.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C.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D.削足适履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为”意义相同的是(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为大下笑者,何也

    4. 对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5、翻译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

     6、先标点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完成文后各题。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两鹤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通常泛小艇游西湖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1).在原文上,为这段文字加标点。

    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畜(养)  B.纵(放)   C.诸(几个)    D.延(拜见)

    3).文中有一处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个名词是__________。

    4).林逋归隐山水的原因是(    )

    ①隐居孤山    ②畜两鹤   ③泛小艇    ④有客至    ⑤鹤飞为验

    A.④⑤    B.①②    C.②⑤    D.③④

     

    下载地址:6 《逍遥游》学案



    相关推荐:

    【预-讲-练-结】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4套 

    【语文人教必修5】2011年同步学案:第6课 逍遥游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学案(含答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