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雨点儿》导学案设计
雨点儿导学案
导学目标(综合考虑三维目标)
 1、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运用电脑网络学生自主认读十一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3、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方”。
导学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标来确定)
先学任务及先学检测
创设情境,设计活动,问题导学,解题明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教师点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近新学了一首歌《小雨沙沙》,我们一块儿来唱一唱、表演一下好吗?(配乐唱,可加上动作)
  师:你瞧雨点儿多么可爱呀!种子喝了甜甜的雨水,直嚷道:“我要长大,我要发芽。”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出示课题)这哪一个字是生字呀?(点)请大家认读。(学生读,读好第三声)它的部首是:四点底。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叫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可加手势指导:读完点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雨点儿有大有小,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时说了些悄悄话,你想知道吗?请你听一听,看一看。(电脑演示并配有课文朗读)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师:大家说的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雨点儿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再读一读、认一认。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找到了)
  你都找到了哪些字?(我找到了清、飘……)
  你找的真多,还有呢?(我找到了数,半、空……)
  你真棒!……
  师:瞧,我们刚才把生字都找出来了,现在请各小组组长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小组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三)在游戏中识字、学词、读文。
  1、识字
  (1)出示课件(摘苹果,带拼音生字)师:我想你们应该学的不错,那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跟老师到果园里摘苹果。你们看,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想吃吗?只要你能带大家拼读出苹果上的生字,就能摘下苹果。谁来试一试?
  (2)师:刚才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那现在请组长再带大家读一读、认一认生字卡,看一看是不是每一位同学都会念了,都认识这些字了,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一会儿我们还要去采更大更红的苹果。
  师:都读完了吗?走,我们去采更大的苹果。
  (3)出示课件(摘苹果,不带拼音的生字)师:你看看这棵树上的苹果真大呀,苹果上的生字没有了音节,可有点难摘,你还会吗?
  (4)巩固:老师出示不带拼音的苹果图,指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
  生:请大家跟我读“清”(直呼)
  师:你太厉害了。
  师:这个“清”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呀?
  生(指名答):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字。
  师:好,我们接下去摘。
  生读(直呼)。(读对了苹果就掉下来,及时纠正发音。)
  依此类推。(当读到“清”、“飘”、“空”、“问”时,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记的?)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摘了这么多的苹果,高兴吗?(高兴)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件更开心的事。
  (4)游戏巩固。师:今天,我还邀请了许多雨点儿来和大家做游戏,谁要?老师先把雨点儿分给大家。(雨点:大雨点11个,写生字;小雨点11个,写音节。把雨点儿分发给学生。)
  师:请拿到雨点的同学都读一读,认一认手上的雨点儿。好,我们来玩找朋友游戏。
  师:请拿到大雨点儿的小朋友快快站到讲台上来,(全班拍手唱找朋友歌,直到站好)好,开始找朋友。
  生1“清”:(按顺序)我是“清”,我的朋友在哪里?(师拍手)
  生2(小雨点):在这里,在这里。
  生1、2:请大家跟我们读“清”
  师:真好,请你们先下去,接下去找。
  师:他们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找到了)今天,老师发现大家认字的本领真棒,记字的方法也真不少。
  2、学词
  (1)师:大家还想玩游戏吗?(想)那我们去森林里的草地上玩游戏吧!看,草地上长满了什么?(蘑菇)老师把刚才学的字组成许多词藏在这些蘑菇里,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他们找到。(出示蘑菇词卡,森林背景)
  师:老师请8位同学上来采,采到的也要带大家读一读。
  生采
  生:请大家跟我读“数不清”。(全体跟读)
  师把蘑菇放回原地。
  (词:雨点儿、数不清、云彩、飘落、半空中、回答、问、地方〈轻声音〉)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呀,老师把字都藏在词里了,还能找到。
  3、读文
  (1)师:现在,我再把这些词藏在句子里,看你还能不能找到?
  生:能。
  师:请大家看课文,你能找到由“数不清、雨点儿、云彩、飘落”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
  生读第一段
  师:你读的真好,谁还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1—2名。
  师:你还能找到由“半空中、问”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
  生读第二段
  师:“空、中”是后鼻音,跟我读。不错,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师:(师摆)那“回答、地方”在哪呢?
  生读第三段
  师:他的问句读得真好,哪一组同学愿意像他这样读一读。
  1—2 组同学读
  师:课文中哪里还有“地方”这个词呀?
  生读第四段。(读好轻声音)
  师:你读的真不错,男女生来比一比谁念的好。
  分男女生读
  师:念的真好。还有没有找到“地方”这个词?
  生读第五段。
  师:你读得真好,这一次我也想和大家一块儿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
  (2)师:你们可真是厉害的小侦察兵呀!眼睛可亮了。那我们来连贯地朗读一下全文。(生读)
  (四)学习生字“方”
  1、指导书空。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简单评价、展示。
  (五)总结:今天我们很高兴认识了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我们不仅识了字、学了词、还读了句子。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希望大家回去去找一找,查一查雨点们有什么本领、作用,下一节课我们在网络共享。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课题
雨点儿
课时
2课时
授课日期
第 周
导学目标(综合考虑三维目标)
 1、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运用电脑网络学生自主认读十一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3、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方”。
导学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标来确定)
先学任务及先学检测
创设情境,设计活动,问题导学,解题明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演示动画《雨》。
   2.请学生看动画简单地说一说雨。
   3.板书课题《雨点儿》。
    (通过观看动画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理解“回答”。
    (5)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字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地方”这个词中,“方”字读轻声。
   4.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事实已经证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优质高效的。这一环节的设计,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种滚动式教学,意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学的词句,读通课文。)
  (四)读文感悟
   1.教师边范读第五自然段,边演示雨过后草长花开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2.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像,模仿句子说说雨过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小花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
   3.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雨声、儿与植物古长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声,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教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五)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了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六)指导书写“方”、“半”,进行书写练习
    (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2/7)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8 雨点儿 导学案
课题  | 雨点儿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情境中合作,在情境中学习。一年级教材要求生字认写分开,认字教学中,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见面,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进行拓展和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 ||
课前准备  | 1.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学生) 2.上网查找有关雨的形成的资料。(师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 1.播放歌曲《小雨点》,导入新课。 2.出示课文题目。 
  | 1.认真倾听歌曲《小雨点》。 2.看到可爱的雨点儿,自由和雨点儿打招呼,齐读课文题目,读准字音。 
  | 1.读一读。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雨水真甜, 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我要出土。 哎哟哟,我要长大。  | 
二、初读课文(用时:10分钟)  | 1.教师范读课文,讲清要求。 2.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指导学生分自然段读文。  | 1.听教师范读课文,做到:听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语。 3.学生分自然段读文。  | 
  | 
三、学习字词,指导朗读(用时:17分钟)  |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生词:数不清 云彩 半空 问答 到哪里 地方 没有 更绿 长出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出示本课生字: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 4.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 6.激发想象,指导学生进行句子训练:小朋友,你们知道雨点儿还可以落在什么地方吗? 7.指导朗读,读好问句。 8.指导学生做“雨点儿落在哪里”的游戏。课件出示游戏场景:“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地上写着生字。 9.引导学生做摘果子游戏。规则:课件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头,每个梨头背后有一个生字),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正确领读生字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句子读一遍。  |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2.先自由读词,不会读的与同桌交流,也可以问老师。再开火车认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4.把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5.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我们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说说雨的形成。 6.自由想象:雨点还可以落在什么地方? 7.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进一步了解:文中是谁问谁?问什么? 8.做“雨点儿落在哪里”的游戏,正确读出生字的读音,带有拼音的“雨点儿”就落到相应的地面。 9.做摘果子游戏,最后评比优胜者。  | 2.认一认,读一读。 数不清 云彩 半空 问答 到哪里 地方 没有 更绿 长出 
 3.想一想,填一填。 雨哗哗地下着,它们高兴地唱起了歌儿,有的雨点儿落在了( )里,花儿见了笑呵呵,多开心呀!有的落在( )里,鱼儿乐得摇尾巴,它们高兴地游到水面上和小雨点儿玩耍。有的落进了( )里,禾苗见了( )。 
  | 
四、指导写字(用时:5分钟)  | 指导书写“问、有、半、从、你”五个字。 1.引导学生观察“问、有、半、从、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课件演示字的笔顺。 3.教师范写。 4.巡视学生书写情况,纠正写字姿势。  | 
 1.观察“问、有、半、从、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观察字的笔顺的动画演示,书写。 3.看教师范写。 4.练习书写,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 4.在田字格内工整地写“问、有、半、从、你”。    
  | 
五、课外延伸,激发想象(用时:3分钟)  | 1.指导学生朗读课外儿歌《了不起的小雨点》《淘气的小雨点》《快乐的小雨点》。 2.布置课后练习。  | 1.练一练,读一读,班级推选读书小博士,朗读课外儿歌《了不起的小雨点》《淘气的小雨点》《快乐的小雨点》。 2.想一想,画一画: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画一幅美丽的雨点儿图吧!  |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 1.多媒体课件呈现下雨的画面,导入新课。 2.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复习生字。 
  | 1.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下雨图。 
 2.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 5.读一读。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 
二、指导学文(用时:30分钟)  |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2~4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播放雨点儿下落的视频,出示对话,引导学生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 (三)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引导想象: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会说些什么呢? 2.美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花、草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 3.引导想象:大雨点儿要去哪里?那里美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里? 4.动画演示: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指导读最后一句。 6.引导想象:雨点儿还会落在哪里?那儿怎么样? 7.讨论交流:那些花、草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它们会怎么说呢?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 (一)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观看雨点儿下落的片段,自由读教师出示的对话,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2.分清角色。喜欢当小雨点儿的,就读小雨点儿的话。喜欢当大雨点儿的,就读大雨点儿的话。同桌练习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3.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 (三)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2.根据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美景,同教师一同美美地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想象的内容。 4.欣赏动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发挥想象,先在小组内说说,再在班级汇报。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 6.结合欣赏到的图片,展开想象,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7.学生讨论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班级汇报。 
  | 6.句子训练。 雨点儿从( )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 )跳下来。 ( )从( )( )。 
 7.想象练习。 (1)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说“________。” (2)大雨点儿要去_________ _________,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花、草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它们说:“________________。”雨点儿们又会说:“__________。” 
  | 
三、课外拓展(用时:5分钟)  | 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那里带去什么变化?  | 1.自由想象,练习说话。 2.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写的句子配上美丽的插图。  | 8.说一说,写一写。 如果我是雨点儿,我想到____________,给那里带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