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训练题

    2022-03-22 13:33:53 428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99%的老师看了都会下载的成套备课资料: 2024年人教版 (新课标)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全套)
    前往下载

    image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叱咤风云 讹诈骗取 姹紫嫣红 十分诧异

    B.莅临指导 迤逦前行 霹雳行动 聪明伶俐

    C.精悍淋漓 捍卫主权 瀚海无垠 宵衣旰食

    D.迥乎不同 炯炯有神 家境窘迫 门窗户扃

    解析:A项“叱咤风云”的“咤”和“讹诈骗取”的“诈”都读“zhà”,其余均读“chà”;B项“迤逦前行”的“逦”读“lǐ”,其余均读“lì”;C项“宵衣旰食”的“旰”读“gàn”,其余均读“hàn”;D项都读“jiǒng”。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谦逊 酣畅 热哄哄 泪下沾襟 风和日丽

    B.燥热 屏息 萤火虫 全神惯注 叱咤风云

    C.蓟北 激亢 韵文  涕泗交流 风神潇洒

    D.弥漫 合睦 机缘  博闻强记 起承转合

    解析:A项“热哄哄”应为“热烘烘”;B项“惯”应为“贯”;D项“合睦”为“和睦”。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像梁任公先生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________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②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________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些则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

    ③散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________的“极乐世界”。

    A.自负 内涵 深邃   B.自得 内涵 深沉

    C.自得 蕴涵 深沉   D.自负 蕴涵 深邃

    解析:①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自负:自以为了不起。②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蕴涵:包含。③深邃:深奥;深沉:形容程度深。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B.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C.再猖狂的犯罪分子也逃不过公安人员的火眼金睛,当贩毒集团的头目得知自己已经被公安人员包围时,如惊弓之鸟,无处可逃。

    D.李良魁先生表演适度,层次分明,把犯了错误的包公塑造得惟妙惟肖,让观众感觉到失误后的包公仍不失为他们心中的包青天。

    解析:“惊弓之鸟”比喻受到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这里犯罪分子被包围而“无处可逃”,应当改为“瓮中之鳖”。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B.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C.不良的食物搭配不仅可能引发不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毒,如萝卜与橘子,白酒与柿子,牛奶与巧克力,牛肉与栗子,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等等。

    D.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我喃喃自语着。

    解析:A项中的顿号改为逗号;B项句号改为逗号放到引号外;C项这里表示并列关系的短语之间应当用顿号而不应用逗号。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B.已经是傍晚时分,在空寂无人的教室里他独自坐着,久久地品味着这次考试失败的苦涩。

    C.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石家庄市区22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见诸史册,汉唐以来一直是河北名山。

    D.商标法规定,在商品包装、广告上面出现企业名称和地址时,应当使用汉字或汉字、汉语拼音并用,不能单独使用汉语拼音。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移至“国外”之前;B项不合逻辑,“独自”与“空寂无人”自相矛盾;C项表意不明,“位于石家庄市区22公里处”不能说明确切位置。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7.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明了梁启超研究学问的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笑,共命运。从侧面表现出他的热情,他的富有激情、认真的性格特点。

    8.“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两句话又表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明“我们”已被梁任公的演讲深深吸引,我们与梁先生同呼吸,共忧喜。

    9.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在清华学子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深深吸引与感动。改变了学子的人生之路,不少学子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走上了文学之路。

    10.最后一段的一个反问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请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侧面高度赞扬梁任公先生的为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当世少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宗月大师

    老 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让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这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只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地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让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让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做功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节选自老舍《宗月大师》)

    1.作者为什么说宗月大师“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他是阔大爷是因为:(1)他衣着华丽,脸和手白嫩肥胖;(2)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出廊的房屋,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3)他还有几处店铺。

    说他不以富傲人是因为:(1)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2)他乐善好施,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2.文中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叙事,“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在文中既是宗月大师故事的见证人,又是“我”的故事的叙述人,这样写更真实生动,易于抒发对宗月大师的敬仰之情。

    3.“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方面写出了“我”的家庭贫穷,另一方面生动地写出了宗月大师说话时的豪爽之情。

    4.选文中几次提到宗月大师的洪亮声音?这洪亮的声音表明了宗月大师什么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三次写宗月大师的洪亮声音。表明宗月大师心中没有贫富之分,只要能帮助穷人多做些慈善事业就是最大的满足的心态。

     

    1.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①____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____②____不是首都,____③____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____④____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____⑤____,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答案:①对于 ②虽然 ③但是 ④还 ⑤总之

    2.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答案: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杯、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image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每一次“走出去、请进来”,都__________着人们的心智,打开了一扇扇思想之窗。

    ②夺命快递绝非__________,因为快递行业监管缺位,快递“收寄验收”制度形同虚设。

    ③这部戏曲以唱、念、做为主,其表演形式短小__________,载歌载舞,生动活泼,唱腔洒脱、豪放、委婉、流畅,真实地体现了山西民众朴实勤劳、憨厚耿直、热爱生活的淳朴性格。

    A.启发 偶尔 精悍  B.启迪 偶尔 精明

    C.启发 偶然 精明  D.启迪 偶然 精悍

    解析:选D。启迪:开导,启发。启发:不是直接指出结论,而是通过一定的事例或事理,打开思路,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然”相对。偶尔: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精悍:①(人)精明能干;②(文笔等)精练犀利。精明:精细明察;机警聪明。“精悍”比“精明”多了一层“勇猛、能干”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通过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90个左右的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解析:选D。A项,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B项,搭配不当,“调控措施”与“不断提高”不搭配,在“调控措施”后加“不断加强”。C项,成分赘余,去掉“至少”或“左右”。


    成分残缺之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介词会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只能充当状语和补语,所以往往会使主语残缺。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掉。

    在辨析语病时,“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分析: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如:《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分析:此句共三个分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周文宾”,而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暗中转换为“王老虎”,因而出错,应在“把他送到”前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

    分析:和“都是不恰当的”相匹配的主语残缺,应在“兴趣”后面加“的情况”。

    3.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解析:选D。注意上下文谈的主要话题是“讲话”,所涉及的应该是“学术文章”。

    4.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另选一个人物,进行人物描写。(4分)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答: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要选取自己熟知的人物或课文材料中已有的形象。

    答案:(示例)走进了一位身材苗条面容娇美俊目秀眼的人物,穿着华丽的衣裙,步态轻盈,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严逼人,这就是王熙凤。

    5.在下面这一段话中,画线句子表达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请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它改写得既形象又生动。(3分)

    梁启超故宅门前,那棵老杨树又粗又壮,像老母鸡护雏般把院子搂了个严实:新房子和旧房子堆叠在一起,显得很拥挤。

    答:                                      

                                          

    解析:画线句子的意思非常明确,关键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可以使它变得形象和生动,选用比喻或拟人皆可,但所写句子必须简明扼要。

    答案:新房子和旧房子你拥我,我挤你,显得十分亲密。

    6.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使用否定句,字数不超过45字)(4分)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答: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概括时要明确题干要求“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同时不能使用否定句。

    答案:以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观点为支点,主张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借鉴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二、阅读提升(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最具有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

    钟 彦

    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

    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

    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嘘不已。

    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

    北京沦陷后,梁实秋面临着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则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车站,梁实秋遇到他从前的一位学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

    辗转抵达南京后,情况并不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乐观:“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油然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周旋两天后,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在开往长沙的船上,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三天后,抵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淼,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漂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

    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主任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

    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地道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漂泊感和忧患感。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

    B.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梁实秋是饱含着深深敬意与赞美之情的,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

    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

    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E.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风貌。

    解析:选DE。A项“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说法以偏概全,不是全部,只是“很多”。B项错在“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C项错在“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据原文“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可知,属扩大范围。

    8.简析第二段中引用传主以及梁锡华、余光中的言论的作用。(6分)

    答:                                      

                                          

    解析:先从内容上分析引用传主及别人的言论各表达了什么内容,再从“引用”的一般特点来分析。

    答案:①引用传主的言论,表现其淡漠名利、胸襟洒脱的思想意识。②引用梁锡华、余光中的言论,从侧面(或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丰满。③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④表达了对梁实秋的赞赏之情。

    9.对应一课一考点 作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国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答:                                      

                                          

    解析:梁实秋是个传统的中国文人,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中国的影子。对于“中国性”的具体表现要结合文本逐层来加以概括。

    答案: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所以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

    具体表现在:①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要葬于高地,遥望故乡。②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③投效政府,为国做事,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编委会薪俸。④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⑤虽然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地道的中文,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

    10.文章说“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二者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述理由。(8分)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能力。可选取二人中的任何一位,然后结合你对他们的了解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1)我更喜欢鲁迅。

    理由如下:①鲁迅深刻、锐敏、忧郁沉痛、终生与现实苦斗,是勇猛的战士。如:《药》揭示了国民的愚昧。国难当头,他的文章引领了民族的方向,其作品更能拯救民族,他不愧为“民族魂”。②梁实秋通达、温煦、旷达潇洒,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是中国式的文人。他的身上虽然有种种美德,但和鲁迅先生相比,他的做法对于抗战无更大的实质性帮助。

    (示例2)我更喜欢梁实秋。

    理由如下:①梁实秋具有中国文人的种种美德,他通达、温煦、旷达潇洒,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不仅如此,他还热爱自己的国家,热心为国家效力。②鲁迅深刻、锐敏、忧郁沉痛、终生与现实苦斗,是令人尊敬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风格和梁实秋不同,但不会因此而影响我对梁实秋的喜欢。

    阅读全文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