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版)01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版)02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版)03
    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版),共127页。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2020年】
    (2020·新课标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 优化农业结构 B. 方便田间耕作 C. 健全公共服务 D. 提高耕地肥力
    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所以选C。2.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所以选B。3.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2020·新课标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 A 2. D
    【解析】1.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2020·新课标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创新技术 B. 拓展市场 C. 扩大规模 D. 降低成本
    2.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 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1.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2.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3.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在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浙江卷)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面小题。
    3. 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
    A. 人口密度大 B. 经济规模小 C. 土地生产力低 D. 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3. A 4. C
    【解析】3.浙江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海西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海西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浙江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不适合将海西农民迁居浙江,②错误。青海地处西部内陆,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浙江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浙江人才到海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海西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正确。故选A。4.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降水较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低下,农牧业产出少,造成环境承载力小,C正确。当地人口密度小,A错误。经济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体现,BD错误。故选C。
    (2020·浙江卷)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6. 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我国四大地区中( )
    A. 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 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 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 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答案】6. B 7. C
    【解析】6.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 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新课标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新课标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7.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机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选C。
    (2020·江苏卷)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一千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下图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四地中,地势较低平的两地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青藏高原环境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有( )
    A. 遥感光学成像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B. 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
    C. 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信息 D. 可以取代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
    【答案】19. AB 20. BC
    【解析】19.对比1984年和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可知,2015年湖面变大,1984年的两地在2015年被淹没变成水域,说明两地地势地平,易被淹没;两地水域面积基本没变,说明湖面上升没有淹没两地,说明两地海拔高,AB正确,CD错误。故选AB。20.遥感技术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的技术。天气变化会影响遥感成像效果,天气多变导致遥感成像具有不确定性,A错误。遥感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B正确。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遥感能及时获取大范围的最新影像信息资料,C正确。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缺少,D错误。故选BC。
    【点睛】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020·浙江卷)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评价过程中,可以( )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不同的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RS可以识别出来,因此可以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①正确。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②错误。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③正确。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通过GI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RS并不能处理和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④错误。B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0·新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
    【答案】(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2)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
    【解析】通过分析第三产为服务的发展,考查学生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1)从图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约1厘米,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休闲城至国际机场约2厘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图中有高高速公路连接,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速度快,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2)该国锡矿资源枯竭,周边矿场废置,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消费人群主要来自国内和国外,分别从两方面进行说明。马来西亚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为该国的经济中心,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的要求提高,需要多样化的消费,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可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能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促进消费者的进一步消费。
    (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一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二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三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特点、工业的区位条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注意关键词“当前”,根据2017年黄石市三次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可知,首先,当前黄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结合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重工业的工业产值远高于轻工业的工业产值);其次,当前黄石市第一、第三产业占比低,且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该题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工业基础等角度回答。首先,黄石市距中心城市武汉较近,可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其次,黄石市靠近长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再次,作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其劳动力丰富;最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8年黄石市被定为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工业的转型发展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并且,黄石市被称为“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其产业基础条件较好。
    (3)根据2008~20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其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可提高轻工业比重,同时,可加强传统优势工业的技术改造;其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速并不快,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吸引劳动力向城镇迁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污染一般较为严重,可加快生态恢复,治理环境污染等。
    (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千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对当地水库供水的积极意义,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
    (2)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
    (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
    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针对泥沙拥堵河道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同时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
    (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风沙区位于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
    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2019年】
    (2019·新课标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D 2.B 3.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新课标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1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答案】11.C
    【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答案】2.A
    【解析】2.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错。故选A。
    (2019·江苏卷)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
    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
    (2019·北京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答案】1.B
    【解析】1.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A、C、D。故选B。
    (2019·天津卷)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7.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答案】6.C 7.A
    【解析】6.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桑蚕良种的培育与销售,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C对;A、B和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故选C。
    7.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了特色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对。B、C、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没有体现特色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A。
    (2019·天津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第5题。

    5.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答案】5.A
    【解析】5.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的设计,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堤,A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并没有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D错。故选A。
    (2019·江苏卷)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图12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
    24.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答案】23.CD 24.AD
    【解析】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23.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所见,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资源枯竭,可开采量减少的问题;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CD正确。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AB错误。
    24.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A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D正确;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C错误。
    (2019·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4)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投资,促进水果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传,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吸引游客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待能力。
    (2019·新课标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5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6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4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解析】考查南方地区滑雪场分布原因、意义和经营成本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且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在“山地丘陵中”,而浙江省山地丘陵的分布散布于省内的不同地区,因此滑雪场可建设的地点多、散布于省内多个地区;南方(浙江)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上,降雪频率小、积雪量少,居民对雪和滑雪好奇心强,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因而各地都有建设滑雪场的需要;为满足各地居民对雪和滑雪的观赏、游玩需求,让居民更好地体验滑雪乐趣,滑雪场适合分散在省内不同地区便于居民就近游玩。
    (2)建设在旅游景点内或其附近地区,有利于利用旅游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更好地运营;建在景区及其附近,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和提高滑雪场知名度,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在一起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有利于其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3)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小、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维持低温条件),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C且往往高出较多,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造成雪道维持成本高。
    (4)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观点且阐述的理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面思考: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反对,可从转变、增建方面存在的困难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思考:浙江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滑雪期短,滑雪场营业时间短,因此滑雪场年营业收入有限,建设中高级雪道和酒店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大;与北方地区相比,浙江滑雪场滑雪期短、场地规模较小,且雪道建设、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竞争力较差,难以成为运动型滑雪者的首选目的地;各地滑雪场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地的资金、市场等条件进行评估、合理规划,而不应盲目跟风转变,各滑雪场都一样转变使滑雪场失去自身特色,不利于滑雪场的持续发展。
    (2019·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8分)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10分)
    【答案】(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解析】(2)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对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改善,跨境合作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如可以发挥当地特色和边境优势发展旅游等,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多种”“优质”等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解答。老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水热条件充足,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地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如在气候较温凉地区可以种植玉米等;根据材料,“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说明该地工业少,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2分)
    (2)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6分)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6分)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4分)
    【答案】(1)物流(仓储)
    (2)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答出两点即可)
    (3)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的区位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的区位地理条件的相关知识点。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关键词:货物集散地。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港口、经济效应”,解题方向“为什么”。可以关联到所学的港口建设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描述的是经济效益,只从经济腹地(增加了腹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了港口运输量),交通(海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组织【答案】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亚热带地区、不适宜、油橄榄树”,解题方向“自然条件”。从材料中得知,油橄榄的生产条件: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再结合我们所学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分布区的气候(降水、光照)特点、土壤特点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在江南丘陵地区,土壤偏酸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该题为区位条件分析题,关键词“欧洲、小商品制造业”,解题方向“不利区位条件”。小商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土地、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要求的是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材料来源、劳动力、土地租金等对比的劣势进行分析组织【答案】产业配套不足,原材料不足;工资和土地租金高昂,劳动力、土地成本高。
    (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 图16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17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3分)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____________(4分)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____________(3分)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____________(4分)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解析】考查区域城市化相关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城市化的表现区域差异,对于去发展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度一般,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如能源行业、也可以发展化工,尤其是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
    (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的作用来说,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18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19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2分)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____(3分)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4分)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3分)
    【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解析】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原地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
    (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低是较低的饭破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
    (3)有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存的人口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
    (4)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
    【2018年】
    (2018·新课标Ⅱ卷)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1. 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2. 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3. 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打造自主品牌 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小,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 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
    3. 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据图1,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新课标,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9.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10. 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9. B 10. B 11. D
    【解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 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学@科网
    10. 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2018·新课标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如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 基础设施较完善 B. 更接近消费市场
    C. 资金供应较充裕 D. 更易招募劳动力
    4.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 从事商业活动 B. 留守子女上学
    C. 兼顾务工务农 D. 扩大种田规模
    5.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故选D。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
    5. 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 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5. D 6. D 7.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
    5.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
    6.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7. 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
    (2018·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答案】1.B 2.A 3.C
    【解析】
    1.根据材料提示: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可以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可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把大量的煤炭转化成液态的油,则可知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即为原料,选B。
    2. 在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不足,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远程调水成本高,地下水窖的水源来自雨水,在地表水匮乏地区降水量少,雨水也不充足,所以选A。
    3. 材料提到,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任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也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所以选C。
    (2018·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 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 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 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18. 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 人类活动较多 B. 位于沿海地区
    C. 森林覆盖率高 D. 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17. D 18. D
    【解析】
    17.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
    18. 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018·江苏卷)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表1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表1
    23.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 提高造林存活率
    C.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 提高林地生产力
    24.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森林覆盖率降低
    C. 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 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23. AC 24. AD
    【解析】
    23. 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故A、C项正确。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B、D项错误。
    24. 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项正确。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项错误。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项正确,B项错误。
    (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如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答案】(1)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
    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3)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特征比较分析。两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从其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结合区域具体分析;两地纬度不同导致了种植产品类型的不同。人口分布特点的差异从图中直接读取即可。
    (1)钢铁工业发展需要的自然条件有水源、地形、资源等。除资源条件外,两城市的自然条件优势分别体现在:攀枝花市附近有河流,水量丰富,水能丰富;新库兹涅茨克市位于新西伯利亚平原,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读图可知,
    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7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19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 ,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 。(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 。(4分)
    【答案】(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 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解析】本题以钢铁产业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特点、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图17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源地为澳大利亚(65600.9万吨);与其他几个进口源地相比,澳大利亚距离我国较近,交通运输成本较低。(2)结合图18可知,在人均GDP在6000—7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最大,而我国在2015年、2017年人均GDP都已经超过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增幅减小但仍为正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上升;当人均GDP大于12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为负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下降。实际上这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引起的,即改变了高消耗的发展模式。(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
    【2017年】
    (2017·新课标卷Ⅱ)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 
    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故选D。
     (2017·新课标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图1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1.D  2.B  3.D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
    (2017·北京卷)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6.A   7.B
    【解析】
    6.根据图中内蒙古Ⅱ用地类型比重最大,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则可知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的简称,贵州Ⅰ用地比重较高,仅低于林地,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是新疆。
    7. 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西部离海洋远降水量少,内蒙古虽然地势平坦,但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2017·江苏卷) 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24.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答案】23.CD  24.BC
    【解析】
    23.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好,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
    24. 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2017·江苏卷) 图13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6.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答案】25.BD  26.AB
    【解析】
    25.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00-201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较接近,但不是相同,其中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6.读图可知,1978~ 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年均增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考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答案】4.A  5.B
    【解析】4.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说明应该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A正确;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B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由于这里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新工艺、新技术的提高,C错误;新疆是我国的棉花重要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故本题选A。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6分)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6分)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而且,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利用交通建设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而且从图示来看,津、京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交通压力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密度较大。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该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旅游资源的破坏。
    (2017·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5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16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______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6分)
    (2)据图16,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______(4分)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______(3分)
    【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高缺粮省市的分布区域主要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地少,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所以成为我国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是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根据图16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江苏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2017·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7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18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解析】
    (1)根据材料三可知,1980年,我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大。
    (3)读图可知,雄安新区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快速交通的发展好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2016年】
    (2016•江苏卷)图8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 题。

    15.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 ④⑥ D.②③⑥
    16.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②③ ④⑥ D.①③⑤⑥
    【答案】15.A  16.C
    【解析】15.遥感技术主要是从较远的地方用电磁波获得信息,图中可以获取信息的是居民点、水系和地形。土壤、岩层和地下水靠电磁波从远处不易获取。16.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源、土壤、地形等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②③④⑥。一般不考虑居民和岩层。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2.D
    【解析】1.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位置移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结合图中冰盖范围的变化,甲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低,则选B。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位置信息,再建立云杉分布信息数据库,然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研究过程是②①③。
    (2016•海南卷)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7—9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新课标市场 D.欧洲市场
    8.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9.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答案】7.C   8.C   9.B  
    【解析】7.从材料提取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新课标市场。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故选C。8.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故选C。9.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 “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
    (2016•上海卷)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1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新课标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1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A 16、B
    【解析】15.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新课标平均县内流动占45%,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A正确。16.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和省内县际间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选B正确。
    (2016•浙江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新课标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新课标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新课标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新课标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7、8题。
    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新课标
    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答案】7. B 8.A
    【解析】7.从题干信息看,图中Y轴表示人均GDP与新课标平均值之比,人均GDP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新课标平均值之比,人均GDP增长率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图中,从Y轴信息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错;从X轴信息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对;从Y轴信息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错;从X轴信息看,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新课标,D错。答案选B。8.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对;广西最低,但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方向,B错;上海和江苏较低,适于发展技术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错;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错。答案选A。
    (2016•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 4.A 5.D
    【解析】3.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日资逐渐向经济水平较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和国家转移扩散。4.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广阔市场的优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广阔的市场依然有大的引力。5.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2016•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新课标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4)问题①,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
    (2016•上海卷)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2分)
    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2分)
    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4分)
    3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4分)
    【答案】
    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解析】
    (1)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2)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造成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4)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的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中已给出引用树种特性,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即要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树冠大且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11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2016•新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5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分)
    【答案】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 (防洪)(本小题共5分)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本小题共4分)
    【解析】
    (2)该题主要考察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整理河谷可以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
    (3) “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拥有重要的作用与权力,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设的原因。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们的利益,河流流经地区较多,开发和整治困难较大,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一个统一的机构作为保障,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2016•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
    【答案】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解析】
    (3)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河流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2016•新课标Ⅲ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
    【解析】
    (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
    (2)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作出回答。
    (3)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输电的稳定性。
    (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 年3 月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4 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 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15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 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 ,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 ,这主要是因为 。(3 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 ,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 ,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 月份。(3 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4 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 、 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 。(4 分)
    【答案】
    (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图15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 中所示城市对应关系,主要从气温分析。几个城市只有昌都1月低于零度。气温高低变化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较大。分析原因主要从昌都地形方向入手。此地为高山,气温年变化大。
    (2)此地处于季风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以降水(雨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的补给可以联系气候、冰雪融水、湖泊等进行回答。
    (3)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1-5月降水特别少,所以容易发生干旱。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再者是对人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河流流量少,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河流流量少,河流带来的泥沙也少,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4)同在一条河,可以合作水能开发,相互通航,发展航运和环境保护方面,同用一条河,国家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要想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环境保护,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2016•上海卷)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准扶贫,需要厘清贫困的主要原因。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
    材料二:怒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1.31%。
    材料三: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建设淹没了部分谷地农田。


    48.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6分)
    49.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4分)
    【答案】48、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
    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
    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49、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解析】48.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这是自然原因。人类活动原因:怒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1.31%,即其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49.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发展初级农产品加工业,适当延长产业链以增加收入;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既保护自然资源,又可增加收入。
    【2015】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解析】
    1.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中腰树木茂密,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故选C。
    2.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
    (2015•上海卷)“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
    【答案】1.A 2.D 3.C
    【解析】
    1.“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庞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欧洲经济发达,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A正确。
    2.“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东亚、中亚、西亚、东欧、中欧与西欧。中亚与西亚地区人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文化圈,在欧洲依次经过东欧文化圈和西欧文化圈。D正确。
    3.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C正确。
    (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答案】1.D 2.C
    【解析】
    1.图示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因此属于混合农业;而季风水田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都属于单一农业生产类型。故选D。
    2.该生产模式不适用化肥,所产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农产品的价格不会低;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该生产模式无关;消费者青睐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农产品的种类。故选C。
    (2015•江苏卷)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18.上右图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800平方米 B.增加了1800平方米
    C.增加了2700平方米 D.减少了2700平方米
    【答案】17.A 18.D
    【解析】
    17.根据成像原理,地势较低山谷光线较暗,地势较高的山脊处光线明亮,图中甲点光线较暗应为山谷,故答案选A。
    18.根据图中数据冰川区域“2”2009年比1973年共减少了3个方格,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所以减少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故答案选D。
    (2015•江苏卷)下左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下右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26.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答案】25.CD 26.BC
    【解析】
    25.两图分别是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和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图,读图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中国是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国家,故答案选CD。
    26.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不排放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而缩减生产规模和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总量,不能减少单位GDP碳排放,故答案选BC。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 6、D
    【解析】
    5.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2015•海南卷)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6. 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7.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答案】6.C 7.B
    【解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逐渐下降。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美国相比,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成为美国主要的服装进口地,随着上述地区劳动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美国进口服装逐渐转向其它地区。
    7.和美国相比,墨西哥劳动力成本较低。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产品的通关税率大幅度降低,导致其后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逐渐增多。
    (2015•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T业基地的条件是 ▲ 。(3分)
    (2)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 。(2分)
    (3)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利 ▲ 。
    弊 ▲ 。(4分)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 。(4分)
    【答案】(13分)
    (1)煤、铁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好(任答3点)
    (2)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易造成京津地区大气污染 位于水源地的上游,易造成京津地区水源污染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任答2点);加剧水资源短缺 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加大能源、交通压力(任答2点)
    (4)调整钢铁工业布局 加大科技投入 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环境保护
    【解析】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有丰富的煤、铁资源,邻近京津唐地区,市场广阔,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2)读图可以看出张家口与京津二市的地理位置关系,张家口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发展钢铁工业易造成京津地区大气污染,从水系图来看,张家口位于水源地,河流的上游,易造成京津地区水源污染。
    (3) 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是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烧大量的煤炭,耗费大量的水资源,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能源、交通运输压力。
    (4)河北省可以通过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继而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6),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7)

    (1)川企产品利用“蓉欧快铁”出口,请分别指出其相对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的突出优点。(6分)
    (2)据图7,描述图6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3)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12分)
    (4)一列装有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的“蓉欧快铁”奔驰在途中,判断列车的运行方向,并结合汽车生产条件,分析该列车终到站所在地区汽车生产的区位优势。(6分)
    【答案】
    (1)(6分)比航空运输费用低(2分),运量大(2分);比海洋运输时间短(2分)。
    (2)(6分)高原、山地为主(2分);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2分);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2分)。
    (3)(12分)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2分),多暴风雪(2分);内陆地区,气候干旱(2分),多风沙(2分);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2分),易发生滑坡、泥石流(2分)。
    (4)(6分)自东向西(2分)。欧洲中部地区有传统工业区,原材料丰富,协作条件好(2分);汽车制造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2分)。
    【解析】
    (1)根据所学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运输比航空运输的运量大,费用低。比海洋运输的速度快,用时间短。
    (2)根据图7中的海拔高度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结合图中经纬网判断,在西南部和东北部,等高线较稀疏,是高原分布区。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
    (3)读图,“蓉欧快铁”运行沿线经过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经过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经过季风气候区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4)根据材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等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在我国生产,销往欧洲。所以列车行驶方向是自东向西。欧洲中部地区有传统工业区,原材料丰富,协作条件好。该列车终到站所在地区位于欧洲国家,汽车制造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有利于资金生产发展。
    (2015•上海卷)在全球化和产业重组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地理研究中常常用某一区域内某行业的就业人口密度(即某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来衡量该行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就业密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行业的集聚和扩散趋势。

    (1)由图甲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上海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就业入口密度大幅下降,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密度仍然很低。这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属高耗能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在上海产业调整中,部分产能被淘汰或转移。长三角其他地区由于矿产资湖、能源匮乏,该行业—直不是重点发展行业。据此,以2000年为基准,分别分析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2009年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及主要原因。(12分)
    (2)归纳2000年到2009年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并评价其合理性;(4分)
    【答案】
    (1)由图乙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长三角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密度均增加,除上海外,还出现了两个就业密度较高的中心区域(2分)。因为上海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市场大,可以继续作为该类制造业的中心(2分)。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劳动力成本、地价较低,具备承接产能转移的优势,尤其是原来轻纺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更快(2分)。
    由图丙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上海作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中心,其就业密度继续上升,同时在邻近地区又出现了另外两个高密度就业中心区域(2分)。因为上海交通便捷,科技水平较高,有利于该类制造业发展(2分)。而紧邻上海市区的长三角其他地区商务成本较低,且可以共享上海的交通、科技等资源,能够承接该行业的产能转移(2分)。
    (2)基本策略:淘汰和转移高耗能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继续保持与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2分)
    合理性评价:这种结构调整既充分发挥上海的技术市场、交通、劳动力资源的综合优势;也为当地众多劳动力保留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这符合上海社会、生态、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2分)
    【解析】
    (1)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回答问题的方法,首先观察并描述该产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然后根据当地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对该产业的影响,进而去解释该产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由图乙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长三角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密度均增加,除上海外,还出现了两个就业密度较高的中心区域。因为上海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市场大,可以继续作为该类制造业的中心。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劳动力成本、地价较低,具备承接产能转移的优势,尤其是原来轻纺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更快。由图丙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上海作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中心,其就业密度继续上升,同时在邻近地区又出现了另外两个高密度就业中心区域。因为上海交通便捷,科技水平较高,有利于该类制造业发展。而紧邻上海市区的长三角其他地区商务成本较低,且可以共享上海的交通、科技等资源,能够承接该行业的产能转移。
    (2)由黑色金属冶炼业(高耗能、高耗资源、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工业)及纺织服装等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电子通讯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就业人口密度变化,可推测上海在此时间段淘汰和转移高耗能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继续保持与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这三类产业的特征结合当地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好处。这种结构调整既充分发挥上海的技术市场、交通、劳动力资源的综合优势;也为当地众多劳动力保留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这符合上海社会、生态、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
    【2014年】
    [2014·安徽卷]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完成23~24题。

    图7
    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安徽地理及土地利用相关知识。根据安徽的地形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安徽南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大别山区,因此Ⅲ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而根据安徽的城市分布可知Ⅰ为城市化地区。
    24.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A 【解析】三类区域中,区间人口迁移主要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山区的铁路建设成本高,城市化地区的商业网点密集,也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2014·北京卷]图6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9~10题。

    图6
    9.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答案】A 【解析】各区域的菜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饮食特色,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往往是其发源地,故川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四川,与①图相符;湘菜馆集中区主要在湖南,与②图相符;粤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广东,与③图相符;西餐属于外来饮食文化,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与④图相符。
    10.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答案】D 【解析】各菜系特色餐馆并不仅限于本区域,而是向周边区域不断扩散,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对外扩散;饮食文化扩散对农业地域类型不产生影响,城市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有关,与餐馆的扩散无必然联系;餐饮业的不断分散会增加一些地方特色食材的运输成本。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图6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第(1)题,分析沙源主要从河流带来泥沙、河湖底部裸露两个角度分析,注意从图中分析河流数量、河流输沙量和沉积量、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第(2)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解答的实质是分析该湖泊东北部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可以从地形、下垫面的摩擦力大小、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风沙的危害主要从风力沉积作用和风沙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两个角度分析对铁路及车辆安全的影响。第(4)题,防治风沙的危害主要从固沙、设立保护装置阻止风沙入侵两个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6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图6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等。
    【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一看生态破坏程度,二看环境污染状况。三江平原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寒冷,沼泽广布,开垦历史较晚,因而受人类的影响较小,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环境质量。第(2)题,虫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象、农作物及害虫天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尤其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较低,害虫难以生存和繁殖。第(3)题,注意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土壤肥沃”“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第(4)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绿色”“米都”。“绿色”指环境质量高,污染少;“米都”说明稻米生产量大,商品率高。
    [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图8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答案】(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1)题,我国汽车工业与美国相比其发展的优势可从消费市场、生产成本等角度回答。第(2)题,汽车“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可从分工协作、工业化水平、经济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回答。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6
    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1)据图片信息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________。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2)保护性开发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对发展旅游业有何促进作用?请答出两项。
    【答案】(1)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 河海交汇(沿河靠海)
    (2)丰富了人文旅游景点(提高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了人文旅游景观特色(增强了人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加了游客(增加了旅游业的收入)。(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解析】第(1)题,四张图片显示的信息有商业街、意式风情区、天后宫、天津港,说明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从图上可以看出,天津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处在海河与渤海交汇处。第(2)题, 保护性开发天津地域文化景观,能够提高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了人文旅游景观特色,增加了旅游业的收入。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图9
    (1)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请列举两项。
    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2)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三峡水库面临着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3)为了解决三峡水库的环境问题,重庆工、农业内部结构应如何调整?并说明调整产生的具体作用。请填表回答。

    产业部门
    结构调整
    具体作用
    农业

    ②③
    工业


    【答案】(1)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2)①信息: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
    条件: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力量强。
    ②信息:工业历史悠久(原来就有机械、汽车、电子电器等制造业)。
    条件:工业基础雄厚。
    ③信息:是“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条件:国家政策支持。
    ④信息: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条件:地域间联系便捷,市场广阔。
    (答出①②③④中两项即可)
    (3)①扩大林业比重(降低种植业比重)。
    ②减少水土流失。
    ③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④降低高污染工业比重(扩大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比重)。[来源:学.科.网Z.X.X.K]
    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第(1)题,重庆是典型的山城,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地表变得平坦,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重庆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西南地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这些信息回答。第(3)题,三峡水库面临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泥沙淤积、水污染采取相关措施,如农业要扩大林业比重,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沙淤积,降低种植业比重可以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工业生产要降低高污染工业比重,从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水污染程度。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

    图1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降水与滑坡发生次数呈正相关,且滑坡发生最多的季节为夏季,故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答案】C 【解析】修建三峡水库后,由于水库库岸水位比修建水库前涨幅增大,对滑坡的发生起到润滑作用,因此发生滑坡的几率增大。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答案】D 【解析】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域面积增加,鱼类数量随之增加,因此引起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
    [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5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图5
    (1)读图5,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6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7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图6
       图7


    (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4)结合图7,判断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答案】(1)A:资源;B:知识(技术)。
    (2)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3)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4)方向:南(偏南);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解析】第(1)题,19世纪发现矿产,能源化工产业随之发展,因此能源化工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资源;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知识与技术。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两方面回答。从“人口数量”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素质”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持。第(3)题,洛杉矶晴天较多的原因从洋流方面分析主要侧重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从大气环流方面分析主要考虑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第(4)题,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西风(偏西风),然后结合沙丘坡缓的一侧为迎风坡即可得出图中箭头指示的风向。                   

    [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图7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解析】第(1)题,富塔贾隆高原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可从降水量以及地势等方面回答。第(2)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可从泥沙淤积以及洋流等方面回答。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泥沙淤积对通航不利。第(3)题,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14·浙江卷]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图1),完成1~2题。

    图1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有效改善丙地区大运河的航运条件,也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但无法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图中丁处海拔高,丙至丁段无法自流引水。故D项正确。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A 【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流经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比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紧张而建,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水之后,下游河段的水量减少,泥沙在河道沉积增加,入海泥沙量会减少;甲地咸水入侵可能会加剧;海洋潮汐是受地月引力形成的,调水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故A项正确。                   
    [2014·浙江卷]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a)             (b)
    图5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若图(a)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
    (3)简析图(b)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4)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答案】(1)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
    (2)向北(或东北) 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 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
    (3)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4)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有利条件可以从北海油气资源丰富;位于浅海大陆架,开采方便;沿岸国家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方面作答。不利条件可以从该地地处西风带,海上风浪高,阴雨天气多,开采成本高等方面回答。第(2)题,P处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受洋流影响污染物向北扩散,会对北海渔场的渔业生产带来直接危害。第(3)题,围海造田比较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地势低平;由图可知,该区域入海河流多,可以在河口处建筑堤坝,投资较小。第(4)题,填海造陆工程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会破坏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锐减,污染加剧等问题,因此“退耕还海”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4·北京卷]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解析】第(1)题,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季节变化,雨季蓄水防洪,减轻旱涝灾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第(2)题,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第(3)题,因为流域内降水较少,地表水贫乏,景区建设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环境治理也应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第(4)题,回答时可借鉴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京津冀地区淘汰的企业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为主,故调整方向应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4·北京卷]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20,回答问题。

    图20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答案】(2)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对比土地面积,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分析资源条件,川渝地区矿产资源、能源等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长江经济带建设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有政策的支持;分析劳动力状况,川渝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
    [2014·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气候统计图
    图8 
    (1)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据图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答案】(1)盆地
    (2)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第(1)题,根据高度表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类型为盆地。第(2)题,对比Q城和B城的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的气候特点差异。B城的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两地纬度相当,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第(3)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4·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图12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答案】(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的熟悉情况,对某地的地理位置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地理位置,另一个是社会经济地理位置。就该省区的自然地理位置看,要考虑其热量带和干湿状况以及地形的特殊位置,而社会经济地理位置主要从“丝绸之路”等特殊位置方面分析作答。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考虑,该地的气候适宜多种药材的生长;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则可以从该地的劳动力、种植历史、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等角度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经济(促进原料产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两方面分析。
    [2014·福建卷] 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图13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4)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出四点即可)
    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分析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第(3)题,题目要求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从市场、科技、政策、地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一种观点作答,但要注意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
    [2014·四川卷]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图3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天山山脉。受西风影响,位于河谷的①③处于迎风坡。据图可知,③地位于①地河流上游地区,海拔较①地高,受地形抬升的影响明显,降水较多。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附近,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年降水量多为50~300毫米,有时令河,荒地比重较草地大。本区耕地只分布在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的地区。
    [2014·浙江卷]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a)             (b)
    图5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若图(a)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
    (3)简析图(b)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4)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答案】(1)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
    (2)向北(或东北) 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 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
    (3)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4)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有利条件可以从北海油气资源丰富;位于浅海大陆架,开采方便;沿岸国家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方面作答。不利条件可以从该地地处西风带,海上风浪高,阴雨天气多,开采成本高等方面回答。第(2)题,P处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受洋流影响污染物向北扩散,会对北海渔场的渔业生产带来直接危害。第(3)题,围海造田比较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地势低平;由图可知,该区域入海河流多,可以在河口处建筑堤坝,投资较小。第(4)题,填海造陆工程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会破坏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锐减,污染加剧等问题,因此“退耕还海”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

    图1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降水与滑坡发生次数呈正相关,且滑坡发生最多的季节为夏季,故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答案】C 【解析】修建三峡水库后,由于水库库岸水位比修建水库前涨幅增大,对滑坡的发生起到润滑作用,因此发生滑坡的几率增大。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答案】D 【解析】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域面积增加,鱼类数量随之增加,因此引起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
    [2014·北京卷]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解析】第(1)题,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季节变化,雨季蓄水防洪,减轻旱涝灾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第(2)题,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第(3)题,因为流域内降水较少,地表水贫乏,景区建设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环境治理也应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第(4)题,回答时可借鉴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京津冀地区淘汰的企业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为主,故调整方向应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4·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3~4题。
    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答案】A 【解析】虽然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面积减少的比重,所以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增加。
    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答案】A 【解析】由于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减少的比重,引起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人均粮食产量可能会增加。
    [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世界某咖啡连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年均温1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图8是某城区用地示意图,图9是云南某区域示意图。

    图8

    图9

    (1)该企业原料全球化采购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其原因。
    (2)该企业拟将图8中,A、B两处作为咖啡店的备选地,请分别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要求: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
    (3)分析图9所示区域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
    【答案】(1)降低产品成本低,保证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种。
    (2)A处:变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B处:租金便宜,环境优美,变通便利。
    (3)地形起伏大,土壤排水良好;地势总体较高(海拔较高),满足咖啡树生长的温度(海拔)要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高),阻挡寒冷气流南下,使咖啡树少受低温冻害。
    【解析】第(1)题,该企业全球采购生产咖啡的原料,可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料产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品质;由于不同地区咖啡生产原料的差异,因此又可增加产品的品种。第(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就其中一处展开合理论述即可。若选择A处,可从交通、市场以及经济等方面回答;若选择B处,可从土地租金、环境以及交通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从地形起伏和地势高低两方面回答,其中地形起伏可结合土壤、排水方面回答;地势高低可结合气温以及地势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等方面回答。
    [2014·北京卷]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解析】第(1)题,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季节变化,雨季蓄水防洪,减轻旱涝灾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第(2)题,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第(3)题,因为流域内降水较少,地表水贫乏,景区建设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环境治理也应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第(4)题,回答时可借鉴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京津冀地区淘汰的企业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为主,故调整方向应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4·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3~4题。
    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答案】A 【解析】虽然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面积减少的比重,所以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增加。
    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答案】A 【解析】由于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减少的比重,引起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人均粮食产量可能会增加。
    [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世界某咖啡连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年均温1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图8是某城区用地示意图,图9是云南某区域示意图。

    图8

    图9

    (1)该企业原料全球化采购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其原因。
    (2)该企业拟将图8中,A、B两处作为咖啡店的备选地,请分别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要求: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
    (3)分析图9所示区域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
    【答案】(1)降低产品成本低,保证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种。
    (2)A处:变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能力强。B处:租金便宜,环境优美,变通便利。
    (3)地形起伏大,土壤排水良好;地势总体较高(海拔较高),满足咖啡树生长的温度(海拔)要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高),阻挡寒冷气流南下,使咖啡树少受低温冻害。
    【解析】第(1)题,该企业全球采购生产咖啡的原料,可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料产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品质;由于不同地区咖啡生产原料的差异,因此又可增加产品的品种。第(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就其中一处展开合理论述即可。若选择A处,可从交通、市场以及经济等方面回答;若选择B处,可从土地租金、环境以及交通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从地形起伏和地势高低两方面回答,其中地形起伏可结合土壤、排水方面回答;地势高低可结合气温以及地势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等方面回答。
    [2014·北京卷]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等。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解析】第(1)题,海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季节变化,雨季蓄水防洪,减轻旱涝灾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的目的是利于泄洪排水。第(2)题,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第(3)题,因为流域内降水较少,地表水贫乏,景区建设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污染,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其环境治理也应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第(4)题,回答时可借鉴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京津冀地区淘汰的企业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为主,故调整方向应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来源:Zxxk.Com]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图8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答案】(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1)题,我国汽车工业与美国相比其发展的优势可从消费市场、生产成本等角度回答。第(2)题,汽车“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可从分工协作、工业化水平、经济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回答。
    [2014·福建卷] 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来源:学科网]

    图1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答案】A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故A项正确。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故B项错误。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故C、D项错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D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故D项正确。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空间规模没有扩大,也不能加速人口集聚,故A、B、C项错误。
    [2014·江苏卷]图5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9~10题。

    图5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答案】B 【解析】获取信息是遥感的功能,但要得出需要人口转移的区域,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调用人口分布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乙地在冰川附近,判断乙地海拔最高,而丁地在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
    [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图3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答案】B 【解析】由于云量差异分布不明显,因此影响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降雪量;由于当地盛行偏东风,且越靠近海洋,海洋性越明显,冬季气温越高,因此东部积雪深度小于西部积雪深度;云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光照差异不大;此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差异不明显。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C 【解析】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偏高,因此最有可能为城区。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D 【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采用RS;解译积雪遥感影像主要采用GIS;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主要采用GIS;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主要采用GPS。
    [2014·重庆卷]图4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米2;高度单位:米)。读图4,完成11~12题。

    图4
    11.若图4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食堂的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较小,对应①;教学楼所占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最大,对应②;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较大,对应③;喷水池所占建筑面积以及建筑高度最小,因此应对图中④处。
    1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米,宽为220米,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厘米×21厘米)
    B.B4纸(36.4厘米×25.7厘米)
    C.A3纸(42厘米×29.7厘米)
    D.B3纸(51.5厘米×36.4厘米)
    【答案】B 【解析】学校实际用地长为300米,宽为220米,通过比例尺1∶1000计算可知,对应的图幅长30厘米、宽22厘米。选用的最小尺寸的纸张为B4纸。
    【2013年】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解析】春季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播种季节,且春季气温较低,所以春季使用地膜的数量和规模大。
    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风沙大,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
    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可危害作物根系发育与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5(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5(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a)

    (b)
    图5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解析】第(1)题,从(a)图可以看出攀枝花位于河谷地带,由于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绝热增温。从(b)图可以看出攀枝花北侧海拔较高,对冷空气起到阻挡作用。此外,攀枝花纬度位置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使得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第(2)题,由攀枝花的地形、纬度以及小明和小亮对1月气温的课外研究可以推测天气特征。第(3)题,攀枝花被称为“百里钢城”,环境质量较差,再结合地形封闭等因素可以得出并不适合度假。
    [2013·江苏卷]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图11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9~20题。(双选)

    图11
    19.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答案】AB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最快,环境支持最小,说明这段时间的发展是高耗资源、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因此A、B项正确。
    20.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A. 社会保障建设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答案】CD 【解析】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该加大环境的支持力度,故C、D项正确。
    [2013·江苏卷]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图7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3~14题。

    图7
    13.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 浓度变化呈(  )
    A. 正比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反比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不难看出CO2浓度曲线始终呈上升趋势,而四地的气温也在波动上升,因此呈正相关关系。
    14.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因四地CO2浓度变化基本一致,但四地均温变化却是波动变化且不具一致性,说明除受CO2浓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013·广东卷]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B 【解析】植树造林会增加CO2的吸收,使大气中CO2的含量下降,但这不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加剧,A选项错误;植树造林能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C选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地表有冰雪覆盖时,地面反射作用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少,植树造林后,降低了地面的反射能力,使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加,故B选项正确。
    [2013·大纲全国卷]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原因。赤潮是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含量大大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
    8.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可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一般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利于赤潮的形成。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赤潮发生的主要海域。赤潮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温度较高的中、低纬近海海域。
    [2013·安徽卷]图7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图7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方案一(文字表达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解析】(1)种粮易引起植被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需针对陕西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分析。合理的农业发展的作用需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理解,循环经济需要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使用绿色肥料,清洁能源,种植业促进畜牧业发展,两者形成的废渣用于生活能源,沼渣作为肥料,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利用,既最大化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又保护生态环境。
    [2013·江苏卷]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图11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9~20题。(双选)

    图11
    19.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答案】AB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最快,环境支持最小,说明这段时间的发展是高耗资源、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因此A、B项正确。
    20.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A. 社会保障建设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答案】CD 【解析】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该加大环境的支持力度,故C、D项正确。
    [2013·福建卷]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1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图1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从图中可知,该地进行渔业养殖,种植的作物为水稻、甘蔗,因此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循环农业原料循环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提供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因此①③说法正确。
    [2013·安徽卷]图7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图7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2013·江苏卷]《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图X24­3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4~5题。(双选)

    图X24­3
    4.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D.人口增长缓慢
    【答案】AB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最快,环境支持最小,说明这段时间的发展是高耗资源、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因此A、B项正确。
    5.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A.社会保障建设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D.生态与环境建设
    【答案】CD 【解析】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该加大环境的支持力度,故C、D项正确。
    [2013·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X24­4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6~7题。

    图X24­4
    6.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从图中可知,该地进行渔业养殖,种植的作物为水稻、甘蔗,因此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7.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循环农业原料循环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提供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因此①③说法正确。
    【2012年】
    [2012·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图5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及农业的区位条件。描述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时关键是找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合经纬度及图例可知该区域为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从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及水源条件去分析。
    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说明与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有关。南疆的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本地区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缺少水源,如果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严重,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2012·四川卷] 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图2
    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
    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然后再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蒙古国的区域特征。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故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故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D项描述正确。
    [2012·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图14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地貌类型的判断及其成因。读图可知点苍山、洱海属于断层形成的地垒和地堑:A处位于陡坡以上,属于断块山;B处是河流流出山区形成的冲积扇。
    第(2)题,考查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筑对该地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农业生产、湿地、森林、地质灾害、大理古城的保护等方面加以阐述。
    [2012·北京卷]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5)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高原两部分;看清问题中“在地形影响下”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该地平原和山地高原不同地形下的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仔细看图,就能看出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并结合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河段人类活动的特点不同。也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产业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明确题目要求回答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关键词有“带动”两字,而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回答。
    (5)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问题。农业区位选择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本题侧重考查的是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要看清题目要求,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少,灌溉水源缺乏,以及本区其他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等。
    [2012·广东卷]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图9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和__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__和______处。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1)乙 丁 甲 丙
    (2)旱地 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 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等深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数值不难读出甲、丙深度大于5米,乙、丁深度小于5米。
    (2)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难度较小,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答案。
    (3)本题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从图中不难读出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业工业基地的布局;影响微电子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技术。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国家政策等。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5)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的时候,必须考虑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工业产生的“三废”等环境问题,F围垦区位于沿海位置,所以还要考虑全球变暖等对该区的影响。
    [2012·江苏卷]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1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秸秆的利用。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18.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2012·江苏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图16        图17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
    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
    的气候原因
    __①__
    __②__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__③__
    __④__
    原因
    __⑤__
    __⑥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答案】(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第(1)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特点。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气候特征要从降水量方面比较;调水耗能的多少与输水线路的地势有关。第(2)题,考查水资源调配的影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入区来说主要是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3)题,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除了跨区域调配外,还要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考虑。
    【2011年】
    [2011·广东卷]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
    材料二 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10)。

    图9

    图10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__。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________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10,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_。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__________。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巴黎 马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意大利 西班牙 小
    (4)主要原因:①优良的港口;②廉价的海运;③较高的技术。(5)措施: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⑤引导人口外迁。
    【解析】 (1)2011年6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故纬度越高,昼长越长,三个国家的首都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没有直射,故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结合图中的纬度即可得出答案。(2)由图中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可知三个国家的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故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根据图中比例的大小即可得出答案。(4)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从市场、交通、经济基础、劳动力、政策、技术协作等方面来分析,再结合那不勒斯市的位置来组织答案。(5)从材料来看,实施均衡化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发展周边地区、转移巴黎的一部分城市职能等方面来分析。
    [2011·安徽卷] 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图10
    2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答案】 A 【解析】 此题的解决重在将文字与图形建立联系,从图中数字看出该区域从1979年到2005年有多个方格的土地利用类型由湖泊变为耕地,再结合题目该地是辽宁西北部既可得出答案。
    28.[2011·安徽卷]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解析】 该地是辽宁西北地区可以排除A、B选项。从图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该地目前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是耕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才是正确的举措。该区不具备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同时也与目前土地利用的类型不符合。
    [2011·浙江卷]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5~6题。
    5.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对比四幅图中粗、细箭头代表的事物流向的变化,然后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羊毛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小麦出口也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
    6.[2011·浙江卷] 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可以得出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造成的,原因找到了,问题就出来了: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引河水过多,使得河水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2011·重庆卷] 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图6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6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6
    (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________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其表现的佛教文化由古印度扩散而来,该文化扩散方式属于________扩散。图6标出的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__。
    (2)图6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_。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_____。(限填图6中的一个铁路编号)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答案】 (1)龙门 迁移 壶口瀑布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原因: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
    (3)③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著名的石窟景观及文化扩散的类型等。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佛教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空间移动距离较远,应属于文化扩散中的迁移扩散;自然景观是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的影响,故应是壶口瀑布。
    (2)本题要求学生识记我国一些山脉的地理意义,掌握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中地理事物及省区轮廓可知此省为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上,其东部为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的分界线是太行山。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距海较远,大陆性较强,故气温年较差较大。由题干可知石窟所在处的岩层坚硬,说明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较强;历经多次地震,还保存完好,说明此地岩层稳定,抵抗地质灾害的能力较强;此地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及化学风化作用较弱。
    (3)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煤炭外运的线路及减少SO2排放的措施。山西煤炭外运的线路主要有大秦线、朔黄线等,运往秦皇岛的铁路线是大秦线(图中③是);减少SO2排放要从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调整产业结构及工业布局、回收SO2等方面去考虑。
    [2011·北京卷]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案】 (2)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2)考查了森林的生态效益,此题难度不大,是因为给出了森林作用示例表,考生只需要认真读表格内容,根据森林对大气、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作用做出归纳总结即可。
    [2011·天津卷] 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图3
    6.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 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知识。a位于天山南麓,可能为绿洲;b位于河西走廊,水草丰富;c位于内蒙古高原,草原广布;d位于东北地区,降水多、蒸发量小,气候湿润,林地多;e位于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f地跨我国东西部、农耕区和畜牧区过渡地带;g位于南部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林地多,答案D正确。
    7.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c主要以保护草原为主,d主要以保护黑土为主,e为三江源地区,主要是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f位于过渡地带,主要是为了防止环境恶化,答案C正确。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7 《环境保护》 解析版,共40页。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6 《 旅游地理 》 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6 《 旅游地理 》 解析版,共43页。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5 《世界地理》 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5 《世界地理》 解析版,共8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2011~2020)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1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