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01
    2018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02
    2018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脂肪烃第2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脂肪烃第2课时学案,共9页。

    2.知道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重点)
    炔烃
    [基础·初探]
    1.乙炔
    (1)组成和结构
    乙炔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形,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电石、水(或饱和食盐水)。
    ②反应原理:CaC2+2H2O―→Ca(OH)2+C2H2↑。
    ③收集方法:排水法。
    2.炔烃
    (1)分子式通式:CnH2n-2(n≥2)。
    (2)官能团:碳碳三键(—C≡C—)。
    (3)物理性质:与烷烃、烯烃相似,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递变。
    (4)化学性质:与乙炔相同。
    燃烧通式为CnH2n-2+eq \b\lc\(\rc\)(\a\vs4\al\c1(\f(3n-1,2)))O2eq \(――→,\s\up14(点燃))nCO2+(n-1)H2O。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1.炔烃的分子通式是CnH2n-2,符合该通式的都属于炔烃吗?
    【提示】 不一定,也可能是二烯烃
    (如CH2===CH—CH===CH2)或环烯烃(如)。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收集到了乙炔气体常闻到恶臭气味?如何除去?
    【提示】 CaC2+2H2O―→Ca(OH)2+C2H2↑;乙炔气体中混有PH3、H2S等气体;用NaOH溶液或CuSO4 溶液除去。
    [认知升华]
    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
    2.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并放于干燥处,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
    3.用试管作反应器制取乙炔时,由于CaC2和水反应剧烈,并产生泡沫,为防止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应在导气管口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4.电石与水反应剧烈,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液体的速度,让食盐水逐滴慢慢地滴入。
    5.由电石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H2S、PH3等杂质,使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气瓶可将杂质除去。
    [题组·冲关]
    题组1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关于乙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88032022】
    A.乙炔是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B.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炔气体
    C.乙炔在所有炔烃分子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高
    D.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 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A错误;乙炔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炔烃中乙炔含碳质量分数最高,C正确;乙炔分子为直线形结构,D正确。
    【答案】 A
    2.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 B中与“—C≡C—”直接相连的碳原子才在同一直线上;C中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取代反应;D中炔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 A
    3.鉴别甲烷、乙烯、乙炔三种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导学号:88032023】
    A.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
    B.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C.点燃,检验燃烧产物
    D.点燃,观察火焰明亮程度及产生黑烟量的多少
    【解析】 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三者点燃后均能产生CO2和H2O,但因含碳量不同致使火焰的明亮程度及产生黑烟量不同。
    【答案】 D
    4.某气态烃0.5 ml能与1 m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A.CH≡CH B.CH2===CH2
    C.CH≡C—CH3 D.
    【解析】 某烃和HCl发生加成反应,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此可知该烃为炔烃或二烯烃,B、D不合题意;加成反应后0.5 ml生成物分子有3 ml H原子可以被取代,即1 ml生成物分子中有6 ml H原子可以被取代,其中2 ml H原子来自HCl,原炔烃分子中有4个H原子,C对。
    【答案】 C
    5.有下列物质:①CH3CH3 ②CH3—CH===CH2
    ③CH≡CH ④聚乙烯。其中能使溴水褪色的有________,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________,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
    【答案】 ②③ ②③ ②
    题组2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6.下图是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88032024】
    A B C D
    【解析】 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属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气体的装置,由于反应过程释放大量热,故不宜选A;由于CaC2遇水反应剧烈,不宜选B,无法控制反应速率;D中导管伸入液体中,气体无法导出且反应不需加热。
    【答案】 C
    7.实验室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少量H2S、CO2和水蒸气,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炔气体,选择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有( )
    A.通过NaOH后,通过浓H2SO4,再通过石灰水
    B.通过CuSO4溶液后,再通过石灰水
    C.通过五氧化二磷后,再通过无水CaCl2
    D.通过足量的碱石灰
    【解析】 A、B两项操作均不能得到干燥的乙炔;C项,不能除去H2S、CO2。
    【答案】 D
    8.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制取的C2H2中混有H2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④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⑤点燃乙炔之前应__________,燃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CaC2+2H2O―→Ca(OH)2+C2H2↑
    (2)除去C2H2中混有的H2S CuSO4+H2S===CuS↓+H2SO4
    (3)紫红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4)溴的CCl4溶液褪色 CH≡CH+2Br2―→ 加成反应
    (5)检验乙炔的纯度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题组3 烃燃烧规律及应用
    9.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量最多的是( )
    A.C6H6 B.C2H6
    C.C2H4 D.C4H6
    【解析】 在等质量前提下,烃中H百分含量越高耗氧量越多,而一个碳原子平均结合的氢原子个数为eq \f(y,x)。A.C6H6:eq \f(y,x)=1;B.C2H6:eq \f(y,x)=3;C.C2H4:eq \f(y,x)=2;D.C4H6:eq \f(y,x)=1.5。
    【答案】 B
    10.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
    A.C2H6 B.C4H6
    C.C5H10 D.C7H8
    【解析】 利用1 ml CxHy耗氧(x+eq \f(y,4))来确定:
    1 ml C2H6耗氧2+eq \f(6,4)=3.5(ml),1 ml C4H6耗氧4+eq \f(6,4)=5.5(ml),1 ml C5H10耗氧5+eq \f(10,4)=7.5(ml),1 ml C7H8耗氧7+eq \f(8,4)=9(ml)。
    【答案】 D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基础·初探]
    1.脂肪烃的来源有石油、煤、天然气等。
    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1.石油化工中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与催化重整这几种工艺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 石油的分馏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石油的催化裂化、裂解、催化重整均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如何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提示】 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的是裂化汽油,不能褪色的是直馏汽油。
    [认知升华]
    直馏汽油与裂化汽油的区别
    [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解析】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石油的裂化应属于化学变化,C错;石油分馏的各馏分仍然是由沸点相近的烃组成的混合物,D错。
    【答案】 B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导学号:88032025】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通过石油的分馏可得到汽油
    B.含C18以上的重油经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开采天然气应做到安全规范地操作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解析】 煤中不含有苯和甲苯,煤通过化学变化(干馏)获得苯和甲苯。
    【答案】 D
    3.下列关于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可以获得各种芳香烃
    【解析】 石油分馏得到混合物汽油。
    【答案】 A
    4.用石油和煤可以得到有机化工生产中需要的众多原料,例如由石油得到的乙烯和由煤得到的苯制聚苯乙烯,生产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88032026】
    A.通过裂解可以从石油中获得更多的乙烯
    B.反应③为加聚反应
    C.反应①为加成反应
    D.反应①②③的原子利用率都达到了100%
    【解析】 反应②为―→,故原子利用率不是100%。
    【答案】 D
    分子式
    最简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2H2
    CH
    H—C≡C—H
    HC≡CH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无味
    气态
    ρ空气>ρC2H2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条件
    产品
    石油
    常压分馏
    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
    减压分馏
    润滑油、石蜡等
    催化裂化、裂解
    轻质油、气态烯烃
    催化重整
    芳香烃
    天然气

    甲烷

    干馏
    芳香烃
    直接或间接液化
    燃料油、化工原料
    直馏汽油
    裂化汽油
    方法
    石油经常压分馏制得
    重油经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制得
    成分
    含C5~C11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含C5~C11的烷烃、烯烃等
    差异
    可作溴的萃取剂,能跟酸性KMnO4溶液反应
    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相关学案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脂肪烃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脂肪烃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一节 脂肪烃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一节 脂肪烃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脂肪烃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脂肪烃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