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知识点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地理知识点01
    地理知识点02
    地理知识点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知识点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知识点,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三级阶梯交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1.半球位置:
    半球位置
    判断依据
    北半球
    赤道以北属北半球,中国位于赤道以北,属北半球
    东半球
    ①理论依据:20°W以东,160°以西属于东半球;
    ②图中信息:中国位于73°E以东,135°E以西,属于东半球。
    2.纬度位置:①纬度范围:位于4°N-53°N; ②纬度带:跨中、低纬度; ③与重要纬线的位置关系: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④五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优越性:南北纬度差异大,光热条件好,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2页正文)
    3.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优越性:①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利于发展海洋经济;②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3页正文)
    四至点
    位置
    最北端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
    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
    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5.南北最大距离:5500千米;东西最大距离:5000千米(5页活动)
    6.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页正文)
    7.陆上国界线:2.2万千米;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2页正文)
    8.邻国、濒临的海洋及主要岛屿(5页图文)
    邻国
    1. 朝鲜 2. 俄罗斯
    3. 蒙古 4.哈萨克斯坦
    5. 印度 6.缅甸
    7. 韩国 8.日本
    9. 菲律宾

    临海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岛屿
    E. 台湾岛 F. 海南岛

    10.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P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称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市
    天津市
    山东省
    山西省
    河北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简称



    内蒙古








    中心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呼和浩特
    北京
    天津
    济南
    太原
    石家庄
    郑州
    武汉
    长沙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全称
    江西省
    安徽省
    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福建省
    台湾省
    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












    中心
    南昌
    合肥
    南京
    上海
    杭州
    福州
    台北
    广州
    香港
    澳门
    海口
    南宁
    序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全称
    贵州省
    重庆市
    四川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简称
    贵或黔

    川或蜀
    云或滇



    甘或陇




    中心
    贵阳
    重庆
    成都
    昆明
    拉萨
    乌鲁木齐
    西宁
    兰州
    银川
    西安


    11.首都:北京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的1/5 ,是世界上人口 最多 的国家。
    2、我国人口状况:
    (1)1949年前后人口增长速度有何变化?分析原因?
    建国前,我国人口增长缓慢;建国后,人口增长迅速。
    原因:建国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2)1982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原因: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3)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
    3、我国人口基数大且新增人口多,这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有利方面、不利方面)
    有利: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大。
    不利: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及目的?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5、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晚婚晚育可延长人口生育周期,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减少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总数(人)
    二、 人口东多西少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
    1、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201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密度为 143 人/km2 ,约为世界人口密度的 3 倍多。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
    4、我国人口分布东西差异大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①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②气候适宜③河流多,水源充足;西部①以高原山地为主②气候干旱③河流少,水源不足。
    (2)人文原因: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相反。 (3)历史原因:东部开发早,西部晚。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水源)、经济、交通、历史等。
    6、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分布状况: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地区
    西北部
    东南部
    人口
    稀疏
    稠密
    地形
    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
    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
    气候
    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
    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
    城镇
    稀疏
    密集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有56 个民族,其中 汉 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数量:55个,少数民族中 壮 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15页正文)
    2、我国民族组成与日本的差异:我国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日本是大和民族的单一民族国家。
    3、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汉族的分布: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其中 云南 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5、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及文化:(19页图1.19及20页活动)

    民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藏族
    壮族
    回族
    傣族
    高山族
    文化
    开斋节
    那达慕节
    雪顿节
    歌圩节
    开斋节
    泼水节
    丰收节
    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云南省
    台湾省
    简称

    内蒙古



    云或滇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复习提纲答案
    1、 我国地形的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 、 山区面积广大 。
    2、 主要地形区特征:
    ⑴四大高原山连绵,冰川广布青藏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内蒙古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 地面崎岖不平——云贵高原;
    ⑵四大盆地:面积最大----塔里木盆地; 纬度最高----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是我国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纬度最低,最湿润,号称“天府之国”、“紫色盆地”----四川盆地。
    ⑶三大平原:面积最大——东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
    纬度最低,面积最小,地势最低,号称“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三大丘陵:①辽东丘陵;②山东丘陵;③东南丘陵(最大);
    A、准噶尔盆地 I、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J、华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 K、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L、东南丘陵
    E、青藏高原
    F、内蒙古高原
    G、云贵高原
    H、黄土高原








    1、大兴安岭 10、六盘山
    2、太行山 11、阿尔泰山
    3、巫山 12、祁连山
    4、雪峰山 13、天山山脉
    5、长白山 14、阴山
    6、武夷山 15、昆仑山
    7、台湾山脉 16、秦岭
    8、横断山脉 17、南岭
    9、贺兰山 18、喜马拉雅山
    3、我国主要的山脉:










    4、我国的地形构成: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5、山区开发的利弊因素:利: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弊: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9
    6、山脉与地形区:
    山脉
    两侧的地形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7、我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8、三级阶梯的概况:




    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第一级
    4000米以上
    高原
    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9、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便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河流、交通: 我国众多大河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③水能: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10、我国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都位于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处,其分布的主要原因:因为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
    第二节《气候》—复习提纲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由南向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原因:地形因素。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县的北极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火洲),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4、读上右图1填表:
    序号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原区
    地形区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
    华北平原
    塔里木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水果


    苹果、桃子
    橘子
    菠萝、
    香蕉

    民居
    坐北朝南,密闭程度高,墙体较厚——有利于取暖和保暖
    高大宽敞——有利于通风和透气

    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②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③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⑤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⑥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6、降水分布的总趋势(地区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4-10月。雨季长短也不同,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早,雨季短。
    7、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年际变化大,对生活、生产有较大影响
    8、根据降水量 和 蒸发量 的对比关系(气候的干湿状况),我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序号
    A
    B
    C
    D
    干湿地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降水量
    800㎜以上
    400-800㎜
    200-400㎜
    200㎜以下
    干湿程度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东北地区东部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东部
    青藏高原大部
    内蒙古高原西部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植被类型
    森林
    森林草原
    温带草原
    荒漠
    土地利用
    水田
    旱地
    牧区(草地)
    难利用土地
    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草本植物
    植被稀疏
    农业类型
    种植业
    畜牧业
    民居特色
    砖墙斜顶屋
    土墙平顶屋

    9、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1)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纬度因素。
    (2) 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脉其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高原
    山地气候等--地形因素。
    ⑶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江南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等--海陆因素。
    11、经过大兴安岭的地理分界线:
    ①400㎜等降水量线 ,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15 ④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1、读图完成表格:










    序号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A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明显旱雨两季。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C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E
    高原山地气候
    冬寒夏凉,降水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13、冬季风与
    夏季风的区别:







    冬季风(A)
    夏季风(B)
    源地
    亚欧大陆内部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西北风、东北风
    东南风、西南风
    特点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海洋/陆地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带来的影响
    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南北温差加剧
    使我国雨热同期
    旱灾、洪灾、台风










    14、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季风是我国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大。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第三节《河流》---提纲

    序号
    河流名称
    注入
    外/内
    1
    长江



    太平洋



    外流河
    2
    黄河
    3
    黑龙江
    4
    珠江
    10
    淮河
    9
    澜沧江

    辽河

    海河
    8
    京杭运河
    未流入
    内流河

    怒江
    印度洋

    外流河
    7
    雅鲁藏布江
    6
    额尔齐斯河
    北冰洋
    5
    塔里木河
    未流入
    内流河
    1.河流的分布(44-45页图文)
    2.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最终流入海洋
    的河流是外流河。 水量最大的河是长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结冰期最长
    的河是黑龙江。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是京杭运河。
    湖泊:A青海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3.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也会有短暂的汛期称为“春汛”(这种汛期一般出现在 东北地区的河流)。
    4.内流区与外流区对比(46页活动3、4)
    河流
    流域
    干湿地区
    方位
    水量
    原因
    外流河
    外流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东南部
    三分之二
    ①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内流河
    内流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西北部
    三分之一
    ①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
    ②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5.内流河与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河流
    汛期季节
    补给(水源)
    原因
    内流河
    夏季
    冰雪融水
    夏季气温高
    外流河
    夏季
    大气降水
    夏季降水多
    19

    6.外流河水文特征的空间差异
    河流
    代表
    流量
    汛期长短
    含沙量
    结冰期
    东北
    松花江
    较大
    较长
    较小

    华北
    黄河




    南方
    长江




    影响因素
    降水量
    雨季、气温
    植被
    最冷月均温
    中下游分界点:河南桃花峪
    上中游分界点:内蒙古河口
    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的海洋:
    渤海









    7. 读黄河图回答:支流:①汾河 ②渭河。塞上江南:③宁夏平原 ④河套平原。
    水利枢纽⑤小浪底 ⑥三门峡。
    河段:下游
    流经地形区:F华北平原
    流经的干湿地区:半湿润区
    开发价值:灌溉
    生态问题:地上河、凌汛
    原因: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淤积。
    治理措施:加固堤坝;调水调沙。
    河段:中游
    流经地形区:E黄土高原。
    流经的干湿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开发价值:水能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
    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采矿、修路等破坏地表。
    治理措施: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②工程措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 ③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河段:上游
    流经地形区: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流经的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
    开发价值:水能、灌溉
    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凌汛
    原因: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草地退化。②河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治理措施:保护植被,建设人工草场;适度放牧;炸冰疏水。













    8. 读长江图回答:


    中下游分界点:江西湖口
    上中游分界点:湖北宜昌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










    发源地A:唐古拉山脉 注入的海洋B: 东海。
    支流:①岷江②嘉陵江③乌江④汉江、⑤湘江 ⑥赣江。
    湖泊:⑦洞庭湖 ⑧鄱阳湖。水利枢纽:⑨三峡 ⑩葛洲坝
    河段:中游、下游
    流经地形区: F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干湿地区:湿润区
    开发价值:航运(下游:有黄金水道之称)
    生态问题:泥沙淤积、洪涝灾害; 入海口:水污染
    上游和中下游生态问题的关系:上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中下游泥沙在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易引发中下游洪涝灾害;整个流域的污水排放,会加剧入海口的水污染。
    治理措施:中下游:加固大坝 入海口:水污染-兴建污水处理设备
    河段:上游
    流经地形区:A青藏高原、
    D横断山脉、E四川盆地
    流经的干湿地区:半湿润、湿润地区
    开发价值:水能宝库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
    产生原因:地面坡度大,森林遭破坏
    治理措施:保护天然林,植树造林














    9.长江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异及开发方向:
    河段
    水文特征
    开发治理
    上游
    落差大,水流急
    水能
    中游
    支流多,湖泊多
    防洪
    下游
    水量大,流速缓
    航运
    10.长江与黄河的水能开发对比:
    河流
    美称
    集中河段
    最大水电枢纽
    最大水电站位置
    长江
    水能宝库
    上游
    三峡水电站
    二、三级阶梯交界(巫山)
    黄河

    上中游
    小浪底水电站
    二、三级阶梯交界(太行山)
    11.长江与黄河开发对比: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黄河
    水能发电,提供灌溉水源
    水能发电
    提供灌溉水源
    长江
    水能发电,提供灌溉水源
    内河航运便利
    内河航运便利,提供灌溉水源,发展淡水渔业

    12.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是青海、四川。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的原因: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13.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①长江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②长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14. 有“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治理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15.长江为什么称黄金水道?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长,所以称“黄金水道”。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提纲
    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现象。
    2. 自然灾害对比
    自然灾害
    分类
    地区
    原因




    地质灾害
    地震
    台湾地区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西南地区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滑坡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山高坡陡;降水多暴雨;泥石流发生于沟谷中
    泥石流












    气象灾害
    干旱(春旱)
    华北地区
    ①降水量较少,尤其春季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很快③正值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田需水量大。
    洪涝
    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
    ①降水量大,多暴雨,雨季长②上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中下游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③围湖造田
    凌汛
    黄河上游、下游
    由低纬流向高纬,最冷月≤0℃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夏半年,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向西北方向运动
    寒潮
    西北、华北、东北受影响较为严重
    冬半年,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低温冻害
    东北三省
    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
    第三章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自然资源:自然存在、有利用价值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非可再生资源要珍惜和节约使用。
    3、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类型齐全,但比例不合理,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ƒ分布不均匀。
    2、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把土地资源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 农业用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难利用土地为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
    3、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二者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4、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程度低。难利用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5、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发展方向
    地区
    耕地
    水田
    湿润区
    平原、丘陵
    种植业
    东部
    旱地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平原、高原、丘陵
    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林业
    草场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畜牧业
    西部
    难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干旱区
    高原、山地、盆地
    旅游业
    6、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
    A、 飞来的山峰(乱占耕地):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采取 措施 :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保护;统一规划,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B、 小草的哀求(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开垦,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采取 措施 : 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C、水土的怒吼(水土流失):乱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 采取 措施 : 禁止乱砍乱伐,营造防护林。
    D:土地的心酸(土地污染):不当排放(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土地的污染。
    采取 措施 :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7、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


    第三节 水资源
    1、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我国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2、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少,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
    3、从时间分配看,夏季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4、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和华北地区,华北缺水原因是降水较少,工农业用水量大。西北缺水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总量少。在西北干旱地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不足。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
    5、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
    优点:沿京杭运河,节约成本;缺点:水质差。
    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北达北京、天津。
    优点:水可自流北上;缺点:路线长,途径山地,施工难度大。
    西线工程: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优点:水质好;缺点:施工难度大。
    6、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严重的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7、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8、简答: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有?
    农业节水: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喷灌、滴灌。
    工业节水: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复习提纲答案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2、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是,会根据出行的目的 、货物本身的性质 等,考虑运输价格 的高低、运输速度 的快慢、运量 的多少等方面。
    3、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
    方式
    工具
    运速
    运量
    运价
    其它
    航空
    飞机
    最快
    较小
    最高
    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公路
    汽车
    较慢
    最小
    较高
    机动灵活,门对门运输
    铁路
    火车
    较快
    较大
    较低
    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水路
    轮船
    最慢
    最大
    最低
    受天气影响大
    4、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
    方式
    工具
    客运条件
    货运条件
    航空
    飞机
    距离远,时间短
    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
    公路
    汽车
    距离近,机动灵活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近距离运输
    铁路
    火车
    距离远,时间长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沿铁路
    水路
    轮船
    距离近,观光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沿水路
    5、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我国铁路运输的分布特点:东密西疏。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
    6、写出字母代表的铁路枢纽:
    A:北京 B:徐州 C:郑州 D:兰州
    E:上海 F:株洲 G:成都
    (2)写出数字表示的铁路干线名称:
    南北干线:(五纵)
    ① 京沪线(北京--上海)
    ② 京九线(北京--九龙)
    ③ 京广线(北京--广州)
    ④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⑤ 焦柳线(焦作--柳州)⑥宝成线(宝鸡--成都)⑦成昆线(成都--昆明)
    东西干线:(三横)
    ⑧—⑨京包线—包兰线(北京-包头-兰州)⑩-⑾陇海线-兰新线(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⑿--⒀--⒁--⒂沪杭线-浙赣线 -湘黔线 -贵昆线(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
    海拔最高的干线: ⒃青藏铁路
    7、起止点相同的高速铁路与铁路干线:①京沪高铁 与京沪线 、 ③京广高铁 与京广线。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农业》---复习提纲答案
    1. 农业的劳动对象 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 生物本身。农业包括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2.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东部和西部)的分界线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降水的不同 。
    农业部门:以畜牧业 为主。(原因:天然草场广布 )
    西部 四大牧区是: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
    种植业的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原因:这里降水稀少,有灌溉水源 。)
    种植业: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
    东部 林业: 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人工林) 三大林区。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 。
    渔业:海洋渔业基地在沿海地区; 淡水渔业发达的地区是 南方地区。
    区域
    主要农业部门
    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主要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东部
    种植业、林业、渔业
    季风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
    西部
    畜牧业
    非季风区
    干旱区、半干旱区
    高原、盆地、山地

    区域
    农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棉花
    北方
    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华北)
    一年一熟(东北)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大豆
    甜菜
    三大棉区

    新疆南部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秦岭——淮河
    南方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南部沿海)
    3.造成南北方农业差异的原因是:气候 的不同。

    区域
    平原
    耕地类型
    熟制
    农作物
    北方地区
    东北平原
    旱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华北平原
    旱地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田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油菜、棉花
    4、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工业》---复习提纲答案
    1、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
    2、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工业发展速度快。
    3、工业分布格局:东部沿海最密集并形成工业基地,中部较多,西部稀疏 。
    4、高新技术长夜的分类: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
    5、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分布规律:①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②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6、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发展条件:①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 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优越。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被形象地成为“中国光谷” 。
    6、读图完成:
    (1)沿线:① 哈大 、② 京沪 、③ 京广 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A重庆、B武汉、C南京、D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3)沿海地区集中了④辽中南、⑤京津唐、⑥长江三角洲、⑦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相关教案

    2021中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这是一份2021中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共11页。

    2021中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地理总论(地球和地图): 这是一份2021中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地理总论(地球和地图),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地球自转,地图,地形图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中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区域地理(主要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这是一份2021中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区域地理(主要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