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3讲 气压带和风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3讲 气压带和风带01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3讲 气压带和风带02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3讲 气压带和风带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3讲 气压带和风带

    展开

    第三讲 气压带和风带

    课标

    考点

    知识细化

    素养要求

    应用实践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及其影响

    三圈环流的成因

    熟练绘制三圈环流简图

    分析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准确判断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正确分析某地气候特征及成因

    分析判断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影响分析

    季风环流的成因与分布

    季风气候的成因与分布

    依据分布判断季风气候类型

    (对应学生用书第66)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

    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气压带

     

     

    A赤道低气压带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流下沉(动力因素)

    E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风带

    名称

    成 因

    对应的南半

    球风带风向

    B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东南

    D盛行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西北

    F极地

    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东南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也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分布

    月份

    被切断的气压带

    形成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1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7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3.独特的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1

    7

    东亚季风

    西北

    东南

    南亚季风

    东北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特别提醒]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北回归线附近的世界各地均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

    2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升起的五星红旗主要向西北方向飘扬。 ()

    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因信风带的辐合作用盛行上升气流。 (×)

    4亚欧大陆东部冬季的盛行风以东北风为主。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1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2)该图为(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此时北半球为季。

    (4)在全球气压带中属于热低压的是赤道低气压带属于热高压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冷高压的是极地高气压带属于冷低压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填名称)

    2.读某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半球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此时为北半球的理由是亚欧大陆上为低压中心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为高压中心。

    (2)此时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气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

    (3)此时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受什么大气环流控制:甲西南季风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南季风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我国东南部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东南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将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上带来丰富的降水因而没有形成西亚、北非等地区的沙漠气候而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2受信风()影响的地区一定降水稀少吗?

    [提示] 不一定。信风性质是干燥的受其影响一般降水稀少;但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含有大量的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就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对应学生用书第68)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2018·全国卷)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2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2)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图中显示出恩克斯堡岛的经纬度位置陆缘冰界、海洋永冰界、冰盖雪被的分布状况

    教材寻因

    极地地区存在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南半球为东南风。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综合判断

    (1)由信息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南纬70°80°之间应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控制盛行东南风由此可判断五星红旗是向西北方向飘扬

    (2)结合信息可知恩克斯堡岛上分布有冰盖雪被附近靠近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融化陆缘冰界和海洋永冰界发生变化在此考察优势明显

    [尝试解答](1)D (2)B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1)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则气压低;温度低则气压高。

    a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b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a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b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2图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命题视角一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分析

    (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测试)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2热带辐合带(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1.D 2.D [1读图可知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具体风向。位于15°N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北信风带风向是东北方向;位于15°S之间的近地面处于东南信风带风向是东南方向;位于15°S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吹西风;位于15°N高空最终吹西风。故选D项。第2图示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对于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对于南半球而言夏季偏南冬季偏北;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影响的地区主要是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受热带辐合带影响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命题视角二 分析判断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017·全国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4题。

    3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4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3.A 4.B [3由材料可知尼罗河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说明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是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B错。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说明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CD错。第4尼罗河泛滥区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区植物的耕种期在夏季此时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适合在尼罗河泛滥区种植B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的耕种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不适合尼罗河泛滥区ACD错。]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19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

    C8 D10

    (2)此时澳大利亚(  )

    A地天高云淡 B地干热风大

    C地南风暴雨 D地北风酷热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反映的是某月1918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图中显示出了地的位置

    教材寻因

    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盛行西北季风冬季盛行东南信风;在等压线图中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等压线密集风速;等压线稀疏风速;在水平方向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综合判断

    (1)由图中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副热带高压脊线基本沿40°S延伸20°S附近有两个较明显的强低压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南半球夏秋季节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3月份

    (2)结合图中显示的地的位置可判知地处在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地等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因此风速小;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偏东风;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偏西且受海洋影响气温比较凉爽

    [尝试解答](1)A (2)A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与季风环流的形成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上图中的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的。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

    上图中的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的;东亚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季风影响。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的比较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

    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

    利亚

    印度洋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势力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命题视角一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影响分析

    (2019·湖北名校联考)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1.C 2.D [1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陆表与海表温度没有持续上升;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2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命题视角二 地形对季风环流的影响

    甲图和乙图分别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

    A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由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4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图示地区气压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北移

    B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南移

    C高压中心北移、低压中心南移

    D高压中心南移、低压中心北移

    5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粮食产量增加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其影响范围受到制约

    D天气系统紊乱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

    3.A 4.C 5.D [3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甲图中高压控制陆地此时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盛行西北风;N地风速变小。乙图中低压控制陆地此时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N地等压线变得更密集风速变大。第4由图例可知实线表示青藏高原隆起前的等压线隆起后的等压线是虚线可以看出甲图中高压中心北移乙图中低压中心南移。第5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B错;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我国夏季风增强但对我国夏季风也有阻挡作用使其影响范围变小A错;根据乙图中低压中心位置变化可判断青藏高原隆起后南亚季风增强但隆起后的高原也制约了其影响范围C对;D项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D错。]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3讲 气压带和风带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