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2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 教案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报告与交流,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课堂小结,学生作业,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处理:本课题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身边的生物,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以及城市中学生对生物调查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即以学校旁边的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的植物为重点调查对象,通过学生的亲身实地考察,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将此课题微调为:


    实地调查皇城根遗址公园——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


    授课模式:探究——渗透式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的植物,记录所看到的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尝试对记录的植物进行分类,探究其命名的规律


    初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尝试运用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为校园的美化和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记录、体验、探究、交流,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尊重环境的理念,并通过对校园绿化提合理化建议的讨论活动,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环保主人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欣赏植物所带给人的赏心悦目的美感,在发现和欣赏美的同时,学会去创造美,即通过对校园绿化提合理化建议的探究,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调查知道植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尊重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探究


    教学方法: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做探究笔记,课上交流与合作并进行评估。


    课前准备:


    教师:1、提出问题:


    公园内的各类植物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有无特色植物?


    2、探究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从公园中植物的标牌名称上如:木本、草本、藤本植物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做预习探究笔记。


    学生:


    1、学生分组,自选组长,明确分工合作。


    2、预习并探究有关公园植物的知识,探究其种类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做探究笔记,并设计调查方案。


    3、上网搜索关于公园绿化植物种类的信息,并制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报告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调查结果。


    学生:


    1、介绍皇城根遗址公园内的植物种类:


    第一组:乔木有银杏、油松、白皮松、元宝枫、核桃、龙爪槐、白玉兰、紫叶李、车梁木等;


    第二组:花灌木有连翘、紫薇、丁香、金银木、石榴、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丰花月季、迎春、迎夏、棣棠、玉簪、鸢尾、大花萱草、早熟禾等;


    第三组:四季开花的植物有:春季开花的植物有梅花、山桃、碧桃、榆叶梅、金钟、迎春、黄刺梅、紫玉兰、白玉兰、玉簪、大花萱草、棣棠等;夏季开花的植物有丁香、石榴、丰花月季、迎夏、金银木、鸢尾、珍珠梅等;秋季开花的植物主要是地被菊;冬季开花的有腊梅等。


    第四组: 藤本植物有五叶地锦、爬山虎、紫藤、凌霄等。


    2、总结公园内的植物:


    ★ 种类:大约有70多种


    ★ 特点:公园绿化带狭长,主要是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结合的复层混交植物群落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对在公园内拍摄的图片分析,注意观察植物的标牌,你能发现其中命名的规律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


    讨论结果:


    ★标牌上写有汉字名称和拉丁文名称


    ★分为不同的科、属和种


    ★有的上面还写有用途


    教师:引出林奈的双命名法,之后继续引导学生,你认为哪一部分景观最美,为什么?


    学生:


    第一组同学:


    花和树木结合在一起的景观,因为色彩斑斓。


    第二组同学:


    曲径回廊,上面有紫藤,旁边有矮的灌木,高低错落有致


    第三组同学:


    银杏+大叶黄杨+紫叶小檗+草坪配合在一起可以移步换景,赏心悦目


    第四组同学:


    绿树红墙配上喷泉流水以及时令花卉令人心旷神怡


    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教师:街心公园绿化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


    第一组同学:


    要考虑到北京的气候问题,要适合植物的生长


    第二组同学:


    要考虑到绿化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绿化空间


    第三组同学:


    要考虑到不同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发挥它们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第四组同学:


    要考虑不同绿化植物的种植比例,以及与周围建筑环境的搭配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并继续引导我们能为公园植物的更好生长,为公园的整洁美丽做些什么?


    小组讨论


    第一组同学:


    我们每个人在公园内游览散步的时候,不破坏花草树木


    第二组同学:


    我们要组成志愿者,和公园里的环保工人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第三组同学:


    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拣起,扔进垃圾筒


    第四组同学:


    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让大家都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保护环境既要从自身做起,同时也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来关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继续引导学生:你能利用刚才学习到的知识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吗?


    学生思考,交流观点,师生共同合作


    建议如下:


    1、要先做好校园用地的规划,保证有一定的绿化用地。


    2、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


    3、要保护校园内原有的半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丰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4、要学习公园里的复层群落结构,合理密植,提高绿化面积,增强美感。


    5、加强管理,使植物正常生长。


    四、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明确调查记录的相关注意事项,对生物的归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学生们对校园绿化的建议的肯定唤起了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的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自然渗入学生的心田。


    五、学生作业:


    上交调查报告和合理化建议的方案


    六、课后反思:


    1、同学们通过亲身实地调查,了解植物分类及命名的规律,深入思考在绿地建设时应结合场地的使用功能和环境特点,正确认识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并认识到保护和创造多样生态环境,构建复层群落结构,提高绿地面积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并对校园内的绿化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顺其自然地唤起了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的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然渗入学生的心田。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3、这节课后同学们自发组成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保护公园的环境并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对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也多加爱护,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深入同学内心。


    附件:教学模式图





    相关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46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手段,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