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01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02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9页。

    一、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正负极的判断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CH4酸性燃料电池中,有关反应式为

    CH42O2===CO22H2O……总反应式

    2O28H8e===4H2O……正极反应式

    CH42H2O8e===CO28H……负极反应式

    (1)书写电极反应式时,注意介质是否参加反应。碱性介质的电极反应中不能出现H,酸性介质的电极反应中不能出现OH

    (2)燃料电池的正极(O2作氧化剂)

    反应一般式为:

     酸性条件:O24e4H===2H2O

    碱性或中性条件:O24e2H2O===4OH

    高温无水固体电解质:O24e===2O2

     (2018·南昌市第二中学月考)Al­Ag2O电池是一种可用作水下动力的优良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式为2Al3Ag2O2NaOH===2NaAlO26AgH2O,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且正极质量逐渐减小

    B.当电极上生成1.08 g A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1 mol

    CAl电极的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

    D.工作时电解液中的Na移向Ag2O/Ag电极

    【解析】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该反应中氧化银被还原为银,正极的质量减少了,A正确;Ag2OAg的化合价为+1价,被还原的单质银为0价,当电极上析出1.08 g Ag0.01 mol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01 mol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Al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C正确;铝为负极, Ag2O/Ag为电池的正极,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即NaAg2O/Ag极移动,D正确。

    【答案】 B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直接判断依据

    2间接判断依据

    mA(g)nB(g)pC(g)qD(g)为例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v()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p mol C,则v()不一定等于v()

    不一定

    v(A)v(B)v(C)v(D)mnpqv()不一定等于v()

    不一定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q mol D,因二者变化均表示v(),所以v()不一定等于v()

    不一定

    压强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r)

    mnpq时,r一定

    平衡

    mnpq时,r一定

    不一定

    气体密度

    mnpq时,恒温恒压时,密度保持不变

    平衡

    mnpq时,密度保持不变

    不一定

    温度

    体系温度一定(其他条件不变)

    平衡

    颜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一定

    平衡

    (1)明确rρ的含义,即rρ

    (2)应用v()v()时,要注意反应描述的反应方向和不同物质的计量关系。

    (3)对可逆反应N23H22NH3,若某一时刻,v(N2)v(NH3)3v(N2)v(H2)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因为第一种情况N2NH3的化学计量数不等。v(N2)v(NH3)时,正、逆反应速率并不相等,而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时应为2v(N2)v(NH3)第二种情况也不是平衡状态。因为N2H2都是反应物,在反应的任何时段都会有3v(N2)v(H2)。若是3v(N2)v(H2),才是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反应正向进行NOO2的速率之比就是21,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关系,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是反应进行到任何时刻都成立的关系,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NO2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由密度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平均摩尔质量数值相等,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综上所述,①④⑥⑦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故选A项。

    【答案】 A

    三、化学平衡的计算——三段法

    1解题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确定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和平衡量。

    (3)根据问题建立相应的式子进行解答。

    2具体方法

    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mA(g)nB(g)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变化(mol/L)     mx     nx     px     qx

    平衡(mol/L)     amx  bnx  px     qx

    3说明

    (1)反应物:ccc,生成物:ccc

    (2)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平衡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v

    (4)转化率=×100%

    (5)列式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一般都用浓度,有时也可用物质的量)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2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A5%   B10%

    C15% D20%

    【解析】 由题给数据知:参加反应的H2物质的量为:8 mol×25%2 mol

    N2 + 3H2  2NH3

    始态:           2 mol  8 mol       0

    变化量:        mol  2 mol        mol

    平衡态:        mol  6 mol        mol

    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100%15%,故C正确。

    【答案】 C

     

    相关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案设计,共25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共2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共2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