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01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02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12页。

    2课时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重点)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3.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关系(重点、难点)

    一、营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

    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侵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

    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沉积作用

    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特别提醒] 风力作用与风化作用的区别:,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

    (1)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结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2物质循环过程

    地质作用:A.重熔再生B.变质作用、C.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

    (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  (  )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体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作用。

      (  )

    (4)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  )

    (5)我国的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和长江三峡分别是由于

      (  )

    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C.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

    【提示】 (1)× 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但也有流水侵蚀作用。

    (2)× 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

    (3)

    (4)× 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如沉积岩的形成就是外力作用。

    (5)D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山东沂源县有著名的鲁山溶洞群,被誉为中国北方溶洞之乡,有大小108处天然洞穴,其中九天洞被命名为中国溶洞群精品景观博物馆,景观可与传说中天宫相媲美。

    问题1 (区域认知)材料中景观属于哪一类地貌类型?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提示: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作用。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中地貌形成需具备哪些地理条件?

    提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可溶性岩石的地质条件。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

    2.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1沉积规律

    (1)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如下图:

    (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写出地貌名称:甲        ,乙        ,丙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        力作用形成的。

    (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        ,乙地貌多分布在       

    (4)下列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解析] 由图可知,甲为分布在山区的峡谷;乙为形成于河口地区的三角洲;丙为沙丘,其所在的地区多为散居、流动性的村落。三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1)峡谷 三角洲 沙丘  (2)

    (3)山区 河口地区 (4)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81114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在陕西汉中天坑群科考时发现剑齿象化石,剑齿象是亚洲特有的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600万年到1万年之间,该发现对研究我国气候变迁有重大意义。

    问题1 (区域认知)剑齿象化石形成的岩层属于哪一类岩石?

    【提示】 沉积岩。

    问题2 (综合思维)该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在沉积过程中,一些剑齿象被掩埋在下面,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1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

    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片理构造

    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1)岩石类型判读

    (2)地质作用判读

    2.读地质循环过程图,完成(1)(2)题。

    (1)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属于(  )

    A  B  C       D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       B——

    C——   D——

    (1)D (2)A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表可知:代表重熔作用,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表变质作用。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活动的痕迹或死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形成的。]

    综合思维——波浪岩

    一位美国摄影师在澳大利亚的西海岸重镇珀斯,无意中发现波浪岩,顺便拍了照片(下图),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还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

    一排直立的长长的石墙,像翻卷的波浪,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气势磅礴!仿佛听到大海的呼啸,穿云裂石;看到大河的奔腾,浪涛拍壁;目睹大洋的翻卷,浪花四起。被誉之为世界第八大景观, 地质科学家研究发现,波浪岩在27亿年前是一块被埋在地下的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在长期的地质变化中,水分慢慢渗透到岩石中,并不断受到化学物质侵蚀。后来暴露到地面,又被风雨冲刷,形成一条条有规则的各色条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浪岩的形成过程。

    提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营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岱崮地貌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2.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

    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1B 2.C [1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应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和页岩是常见的沉积岩。第2题,岱崮地貌的形成是先沉积,以后地壳发生上升运动,形成断块状的山地,周边易被侵蚀的岩石被侵蚀掉后变得陡峭而形成方山]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34题。

    3.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4.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3D 4.B [3题,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题组2 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56题。

    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e为变质岩    Ba为沉积岩

    Cd为岩浆岩   Dc为岩浆

    6.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是外力作用   B是变质作用

    C是重熔再生作用   D是冷却凝固作用

    5A 6.D [读图可知,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a为岩浆,bc为岩浆岩。第6题,为冷却凝固作用,为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内力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59思考

    1.峡谷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峡谷逐渐形成并呈V字形。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各个时代的岩层暴露无遗,这些岩层记载了北美大陆早期地质形成发展的过程。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是:

    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说明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如地壳运动使地表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而外力作用则从相反的方面去改变地表形态,如河流的下切侵蚀,最终导致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教材P59复习题

    4.上游:侵蚀作用;中游: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下游: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

    中图版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1页。

    地理必修1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1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3课时教案,共1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