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01
    2020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02
    2020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展开
    
    2020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我国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陶瓷、丝绸等是我国古代畅销国外的产品。下列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冶炼生铁 C. 烧制陶瓷 D. 纺纱织布
    2. 抗疫一线的人员需用到大量75%酒精消毒液。向抗疫一线运输的75%酒精消毒液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3. 韶关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下列措施不利于“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的是(    )
    A.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 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4. 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柠檬汁(2.0−3.0) B. 牛奶(6.3−6.6)
    C. 番茄汁(4.0−4.4) D. 鸡蛋清(7.6−8.0)
    5. 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CO(NH2)2、KCl、KNO3,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B. 2个氢氧根离子:2(OH−)
    C. 2个氮分子:2N2
    D.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3+2O3
    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溶解固体
    C. 取用块状固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8. 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比采用同样颜料的《蒙娜丽莎》早300年,下表是《千里江山》所用的部分矿物颜料,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矿物
    蓝铜矿
    朱砂
    赭石
    碎磲
    颜色
    深蓝色
    大红色
    暗棕红色或灰黑色
    白色
    主要成分
    2CuCO3⋅Cu(OH)2
    HgS
    Fe2O3
    CaCO3
    A. 蓝铜矿 B. 朱砂 C. 赭石 D. 碎磲
    9. 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经常会突发林火“爆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0. “瑞德西韦”是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一种临床试验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式为C27H35N6O8P.下列关于药物瑞德西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瑞德西韦是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2
    C. 瑞德西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3:4
    D. 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77个原子
    11. 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甲醛浸泡海鲜 B. 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食用
    C. 点燃H2前验纯 D. 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12.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 点燃  2CO2+2H2O,推测X的化学式为C2H4O
    B. 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 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 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13. 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 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洗气
    B
    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过量Ba(OH)2溶液,过滤
    C
    鉴别厨房里的白酒和白醋
    观察颜色
    D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水和蔗糖水
    品尝味道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往BaCO3中加入稀HNO3
    B. 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6. 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图二的四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其中与硒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
    17.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校的营养早餐配料标签如图所示,该配料中富含油脂的物质是______,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______。
    (2)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冰上运动场馆外墙将铺设新型塑料聚氟乙烯膜[C2H2F2]n,它美观耐用,该材料属于______(填字母)。
    a.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3)冰箱里放活性炭除异味主要利用其______性;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C60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 某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中含有少量的NaCl,小芳为了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她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5g食用碱,加水配成250g的溶液,把溶液平均分成五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食用碱溶液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1
    2
    m
    3.5
    n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计算回答:
    (1)m=______;n=______。
    (2)25g该食用碱配成的溶液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______g。
    (3)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CaCl2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 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

    注: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2)该过程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①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铁架台。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滤纸已破损
    b.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3)经过过滤Ⅰ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4)结合图一,写出“沉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已知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Mg(OH)2,加热温度与固体残留率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0.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关于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或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C装置优点是______。
    ②若用H装置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在装置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导管口进入。
    ③用B、F、G装置组合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若F中不放植物油,则导致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消毒,都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办法。其中“84”消毒液能用于日常生活的消毒灭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放置的“84”消毒液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1)“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2NaClO+CO+H2O=2HClO+Na2CO3)。
    (2)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3)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Ⅰ.“84”消毒液没有变质;Ⅱ.______;Ⅲ.“84”消毒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往盛有少量消毒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______ ,振荡。
    产生大量气泡
    猜想 ______ 不成立,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向盛有蓝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放置一段时间。
    蓝色布条 ______ (填“褪色”或“不褪色”)
    猜想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______;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拓展延伸】
    “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因此,“84”消毒液______(填“能”或“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烧制瓷器过程中包含物质的灼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酒精易燃烧,常温下为液体,则属于易燃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毒性,也不易发生爆炸。
    故选:D。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利于“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故选项错误;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故选项正确;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利于“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故选项错误;
    D、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利于“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4.【答案】D

    【解析】解:A、柠檬汁的pH为2.0~3.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番茄汁的pH为4.0~4.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缺少的肥料品种是磷肥。
    故选:B。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在高锰酸钾中,钾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化学式可表示为:KMnO4,故选项A错误;
    B.2个氢氧根离子就是在氢氧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可表示为:2OH−,故选项B错误;
    C.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故选项C正确;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3 2O3,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A.根据高锰酸根离子显−1价进行分析;
    B.根据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应该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
    B.量筒是常温下用来量取液体的,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B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错误;
    D.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8.【答案】C

    【解析】解:A、蓝铜矿由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
    B、朱砂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
    C、赭石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碎磲的主要成分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9.【答案】C

    【解析】解:A、设置隔离带,清除了可燃物,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工降雨,水汽化时吸热,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C、山风带入冷空气,但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燃烧发生爆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是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说法正确;
    B.瑞德西韦(C27H35N6O8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35+16×4+16×8+31=602,说法正确;
    C.瑞德西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4×6):(16×8)=21:32,说法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共77个原子,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及其有关计算,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故选项说法错误。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反复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故点燃H2前要验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答案】B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a、c两点时,温度相同,都有没有溶解的NaOH,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
    C、b点固体完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
    D、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整个过程溶剂质量没有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相同,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氢氧化钠溶解的过程。
    14.【答案】A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SO4能与过量Ba(OH)2溶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白酒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室里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答案】A

    【解析】解:A、往BaCO3中加入稀HNO3,BaCO3与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固体的质量变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B、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随着反应的进行,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最终瓶内气体体积减少100mL,故选项图象正确。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铝消耗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A。
    A、根据BaCO3与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消耗装置中的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铝消耗硫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非金属  78.96  三  硫  2CO2+6H2− 一定条件 C2H4+4H2O  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析】解:(1)硒元素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2)Na、Mg、Al三种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其中与硒元素的原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3)由反应微观过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6H2− 一定条件 C2H4+4H2O.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故答为:(1)非金属;78.96。
    (2)三;硫。
    (3)2CO2+6H2− 一定条件 C2H4+4H2O;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1)根据硒元素的名称、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分析回答;
    (2)根据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7.【答案】花生油  乳化  c  吸附  分子  2H2+O2− 点燃  2H2O

    【解析】解:(1)小麦粉、白砂糖富含糖类;花生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乳化;
    (2)聚氟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异味;C60由分子构成;
    (4)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2H2O。
    故答案为:(1)花生油;乳化;
    (2)c;
    (3)吸附;分子;
    (4)2H2+O2− 点燃  2H2O。
    (1)根据所需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洗衣粉的乳化功能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和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8.【答案】3  3.5  17.5

    【解析】解:(1)根据实验数据的规律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第一次实验没有完全反应,每消耗10g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g;第二次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用量翻倍,生成的沉淀质量也需要翻倍,第三次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用量为3倍,并且翻倍后m的值为3g,并没有超过实验四产生的沉淀质量3.5g,故确定m的质量为3g。实验四,当40g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沉淀应该是4g,现在只生成3.5g沉淀,说明50g食用碱溶液只能生成3.5g沉淀,第五次实验时,生成沉淀n为3.5;
    (2)实验四,当40g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沉淀应该是4g,现在只生成3.5g沉淀,说明50g食用碱溶液只能生成3.5g沉淀,25g该食用碱配成的溶液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3.5g×5=17.5g的沉淀;
    (3)设该每5g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3.5g
    106x=1003.5g
    x=3.71g
    该食用碱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71g5g×100%=74.2%
    答: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0.7%。
    (4)由分析可知,每消耗10g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g;则生成3.5g沉淀消耗的氯化钙溶液为35g,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CaCl2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为:。
    故答案为:
    (1)3;3.5;
    (2)17.5;
    (3)74.2%;
    (4)。
    根据实验数据的规律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第一次实验没有完全反应,每消耗10g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g;第二次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用量翻倍,生成的沉淀质量也需要翻倍,第三次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用量为3倍,并且翻倍后m的值为3g,并没有超过实验四产生的沉淀质量3.5g,故确定m的质量为3g。实验四,当40g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沉淀应该是4g,现在只生成3.5g沉淀,说明50g食用碱溶液只能生成3.5g沉淀,第五次实验时,生成沉淀n为3.5.该食用碱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单次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相应的碳酸钠质量,在用碳酸钠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就可以得到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9.【答案】SiO2  漏斗  引流  a  硫酸镁  硫酸  2NH3⋅H2O+MgSO4=(NH4)2SO4+Mg(OH)2↓  复分解  350℃以上,氢氧化镁分解更彻底

    【解析】解:(1)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SiO2。
    故填:SiO2。
    (2)①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漏斗;引流。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已破损。
    故填:a。
    (3)经过过滤Ⅰ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镁、过量的硫酸。
    故填:硫酸镁;硫酸。
    (4)“沉镁”时,氨水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MgSO4=(NH4)2SO4+Mg(OH)2↓,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填:2NH3⋅H2O+MgSO4=(NH4)2SO4+Mg(OH)2↓;复分解。
    (5)“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350℃以上,氢氧化镁分解更彻底。
    故填:350℃以上,氢氧化镁分解更彻底。
    二氧化硅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滤纸破损会导致滤液浑浊;
    稀硫酸和碳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镁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氢氧化镁沉淀;
    氢氧化镁分解时,温度越高分解越彻底。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铁架台  A  2KMnO4−  △   K2MnO4+MnO2+O2↑  正放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M  偏小

    【解析】解:(1)①为固定装置的铁架台;
    故答案为:铁架台。
    (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需要正放于桌面;
    故答案为:A;2KMnO4−  △   K2MnO4+MnO2+O2↑;正放。
    (3)①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C带有止水夹,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保证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需要从长口M进气,充分与氢氧化钠接触,保证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M。
    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需要加入植物油,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气体体积的测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密度回答此题;
    (3)①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装置特点总结装置优点;
    ②根据吸收气体需要充分流经吸收剂的原则选择进气口;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84”消毒液部分变质  稀盐酸  Ⅰ  Na2CO3+2HCl=2NaCl+H2O+CO2↑  不褪色  氯化钠、碳酸钠  低温、避光、密封保存  NaClO有腐蚀性  不能

    【解析】解:【提出猜想】
    Ⅰ.“84”消毒液没有变质;Ⅱ.“84”消毒液部分变质;Ⅲ.“84”消毒液完全变质。
    故填:“84”消毒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
    (1)(1)往盛有少量消毒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猜想Ⅰ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稀盐酸;Ⅰ;Na2CO3+2HCl=2NaCl+H2O+CO2↑。
    (2)向盛有蓝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放置一段时间,蓝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次氯酸钠、次氯酸,猜想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故填:不褪色。
    【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一定有不反应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故填:氯化钠、碳酸钠。
    【交流反思】
    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分解,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低温、避光、密封保存;
    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NaClO有腐蚀性。
    故填:低温、避光、密封保存;NaClO有腐蚀性。
    【拓展延伸】
    “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因此,“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故填:不能。
    次氯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次氯酸;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次氯酸、次氯酸钠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选择保存方法;
    “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因此,“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