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讲 等腰三角形 导学案01
    第1讲 等腰三角形 导学案02
    第1讲 等腰三角形 导学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北师大版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路点拨,答案与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等腰三角形


    第一部分:学前测试 + 知识梳理 + 变式训练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知识点一例题: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点二例题:


    ★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点三例题:


    ★知识点四: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五:反证法


    ☆知识点五例题:





    第二部分:课后过关


    学习项目
    知识内容
    达标要求
    卷面分数
    测试得分
    家长签字
    ☞模块四:过关测试


    【随堂检测:检测学员过关】
    过关测试


    (本讲知识点过关测试题)
    ①周末补课后由家长监督完成;


    ②家长批改对错并批改出分数;


    ③家长批改后拍照在群里打卡;
    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 (2018•曲靖一模)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A.40°,40° B.80°,20° C.50°,50° D.50°,50°或80°,20°


    2.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 )


    A. 假设CD∥EF ; B. 假设AB∥EF C. 假设CD和EF不平行 D. 假设AB和EF不平行


    3. 将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上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 已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0或16B.20 C.16D.以上答案均不对


    5. 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则度数是( )


    A.60° B.70° C.80° D.不确定


    6.(2018•永州模拟)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栏



    1. 【答案】D;【解析】解:∵外角等于100°,∴这个内角为80°,当这个80°角为顶角时,则底角为50°,此时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50°,50°;当这个80°角为底角时,则另一个底角为80°,顶角为20°,此时可得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80°,20°;故选D.


    2. 【答案】C;【解析】用反证法证明CD∥EF时,应先假设CD与EF不平行.故选C.


    3. 【答案】B;


    4.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得,解得.


    (1)若4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8,不能组成三角形;


    (2)若4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为4+8+8=20.故选B.


    5. 【答案】C;【解析】AD=DF=BD,∠B=∠BFD=50°,=180°-50°-50°=80°.


    6. 【答案】D;【解析】解:如图,∵以点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B、C;以点A为圆心,以AO为半径画弧,


    交x轴于一点D(点O除外),∴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3个;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一点,


    ∴以OA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有1个,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4个,故选: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7.如图,△ABC中,D为AC边上一点,AD=BD=BC,若∠A=40°,则∠CBD=_____°.


    8.(2018•嘉峪关)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那么它的周长是 .


    9.用反证法证明“如果同位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的第一步应假设_________.


    10.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11.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


    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


    12. 如图,△ABC的周长为32,且AB=AC,AD⊥BC于D,△ACD的周长为24,那么AD的长为 .
    答案栏



    7.【答案】20;【解析】∠A=∠ABD=40°,∠BDC=∠C=80°,所以∠CBD=20°.


    8.【答案】12;【解析】解:①2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5,∵2+2=4<5,∴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2是底边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5、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2+5+5=12,综上所述,它的周长是12.故答案为:12.


    9.【答案】两直线平行;【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反证法的特点进行证明,即可求出答案.


    10.【答案】70°或40°;【解析】解:(1)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2)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故答为:70°或40°.


    11.【答案】②③④;【解析】:②当∠BAD=∠CAD时,∵AD是∠BAC的平分线,且AD是BC边上的高;则△ABD≌△ACD,∴△BAC是等腰三角形;


    ③如上图,延长DB至E,使BE=AB;延长DC至F,使CF=AC;连接AE、AF;∵AB+BD=CD+AC,∴DE=DF,又AD⊥BC;


    ∴△AEF是等腰三角形;∴∠E=∠F;∵AB=BE,∴∠ABC=2∠E;同理,得∠ACB=2∠F;∴∠ABC=∠ACB,


    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④△ABC中,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AB2﹣BD2=AC2﹣CD2,即(AB+BD)(AB﹣BD)=(AC+CD)(AC﹣CD);


    ∵AB﹣BD=AC﹣CD,∴AB+BD=AC+CD;∴两式相加得,2AB=2AC;∴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填②③④.


    12.【答案】8;【解析】解:∵AB=AC,AD⊥BC,∴BD=DC.∵AB+AC+BC=32,即AB+BD+CD+AC=32,


    ∴AC+DC=16,∴AC+DC+AD=24,∴AD=8












    三.解答题(共14分)
    13.(5分)已知:如图,Δ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至E,使AE=AD.试确定E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栏



    13.证明:ED⊥BC;延长ED,交BC边于H,


    ∵AB=AC,AE=AD. ∴设∠B=∠C=,则∠EAD=2,


    ∴∠ADE=, 即∠BDH=90°-


    ∴∠B+∠BDH=+90°-=90°,∴∠BHD=90°,ED⊥BC.






    14.(5分)(2018春•安岳期末)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了21和27两个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长.






























    答案栏



    14.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


    则有或,解得:或,


    此时两种情况都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答: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4,底边长为20;或腰长为18,底边长为12.






    15. (4分)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

































    答案栏



    15.证明: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是锐角,则它们大于或者等于90°;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则两个底角的和大于或者等于180°;


    则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相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原命题正确;


    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



    学习项目
    知识内容
    达标要求
    卷面分数
    测试得分
    家长签字
    ☞模块一:学前测试


    【课前检测:找出学员弱点】
    例题


    (每个知识点对应的例题)
    ①课前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②家长批改对错并批改出分数;


    ③家长批改后拍照在群里打卡;
    50分
    ☞模块二:知识梳理


    【边学边填:避免学员走神】
    填空


    (每个知识点的填空部分)
    ①上课时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②课后家长批改对错并及分数;


    ③家长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老师;
    50分
    ☞模块三:变式训练


    【一例一练:杜绝蒙混过关】
    变式训练


    (例题所对应的变式训练)
    ①上课时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②课后家长批改对错并及分数;


    ③家长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老师;
    50分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另一边叫做底 ,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 、AC 为腰,BC为底边,∠A 是顶角,∠B 、∠C 是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作法:1.作线段BC= a ;


    2.分别以 B , C 为圆心,以 b 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A ;


    3.连接 AB , AC .△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 轴对称 图形; (2)角:∠ B =∠ C ;


    (3)边: BD = CD , AD 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 AD 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 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 等腰 三角形,有 三 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 .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例题1:(5分)
    例题1变式训练(5分)
    (2018春•太仓市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

















    解:∵AB=BD,∴∠BDA=∠A,


    ∵BD=DC, ∴∠C=∠CBD,


    设∠C=∠CBD=x,则∠BDA=∠A=2x,


    ∴∠ABD=180°﹣4x,


    ∴∠ABC=∠ABD+∠CDB=180°﹣4x+x=105°,


    解得:x=25°,所以2x=50°,


    即∠A=50°,∠C=25°.
    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














    解:∵AC=BC=BD,AD=AE,DE=CE,


    ∴设∠ECD=∠EDC=,∠BCD=∠BDC=,


    则∠AED=∠ADE=2,∠A=∠B=180°-4


    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


    ++180°-4+180°-4=180°①


    又∵A、D、B在同一直线上,


    ∴2++=180°②


    由① ,②解得=36°


    ∴∠B=180°-4=180°-144°=36°.












    例题2(3分)
    例题2变式训练(3分)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60° B.120° C.60°或150° D.60°或120°





    【答案】D;


    【解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然而题目没说是什么三角形,所以分类讨论,画出图形再作答.


    (1)顶角为锐角如图①,按题意顶角的度数为60°;


    (2)顶角为直角,一腰上的高是另一腰,夹角为0°不符合题意;


    (3)顶角为钝角如图②,则顶角度数为120°,故此题应选D.



    【变式1】在△ABC中,∠A=40°,当∠B=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40°、70°或100°


    提示:分为两种情况:(1)当∠A是底角,①AB=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4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②AC=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40°;(2)当∠A是顶角时,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 ,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中线 和高线 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


    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 (两腰上的高 、两腰上的中线 )相等.


    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的交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到底边两端上的距离相等.


    (4)等腰三角形顶点到两腰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距离相等.
    例题3(3分)
    例题3变式训练(3分)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











    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


    (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0.5×10=5.


    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


    而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3+3<7,


    故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且|AC-BC|=2,那么腰AC的长为( ).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答案】A;


    解 :∵ |AC-BC|=2cm,∴ AC-BC=±2.


    又∵BC=8.∴ AC=10或6.


    ∴ AB=10cm或6cm.



    例题4(3分)
    例题4变式训练(3分)
    如图,请将下列两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要求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解:如图(1)所示:在BC上取一点D,使∠ADB=110°,∠ADC=70°,∠BAD=35°,∠CAD=40°,


    如图(2)所示:在AC上取一点D,使∠ABD=32°,∠CBD=16°,∠ADB=32°,∠BDC=148°.





















    (2018•温州模拟)如图,有甲,乙两个三角形,请你用一条直线把每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每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解:如图1:直线把75°的角分成25°的角和50°的角,则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2,直线把120°的角分成80°和40°的角,则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5、
    例题5变式训练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60°,BD是中线,延长BC至点E,使CE=CD.求证:DB=DE.




















    证明:如图,在△ABC中,


    ∵AB=AC,∠A=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2=60°,


    ∵BD是中线,


    ∴BD是∠ABC的平分线,


    ∴∠1=30°,


    ∵CE=CD,∴∠E=∠3,∴∠E=∠2=30°,


    ∴∠E=∠1,∴DB=DE.



    (2018·威海期末)在△ABC中,AB=AC,∠BAC=120°,AD⊥BC,垂足为G,且AD=AB.∠EDF=60°,其两边分别交边AB,AC于点E,F.


    (1)求证:△ABD是等边三角形;


    (2)求证:BE=AF.





    (1)证明:连接BD,


    ∵AB=AC,AD⊥BC,∴∠BAD=∠DAC=∠BAC,


    ∵∠BAC=120°,∴∠BAD=∠DAC=×120°=60°,


    ∵AD=AB,∴△ABD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D是等边三角形,


    ∴∠ABD=∠ADB=60°,BD=AD


    ∵∠EDF=60°,∴∠BDE=∠ADF,


    在△BDE与△ADF中, ,


    ∴△BDE≌△ADF(ASA),


    ∴BE=AF.
























    例题6、
    例题6变式训练
    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连接CE,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





    【答案】4;


    提示: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已知可证∠BAD=∠CAD=∠B=30°,即证△ADB是等腰三角形;又证CD=DE,AE=AC,即证△CDE,△AEC是等腰三角形;再证ECB=∠B=30°,即证△BEC是等腰三角形.即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4个.
    如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现已知中间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围成的六边形的周长为( )


    A. 30a B. 32a C. 34a D. 无法计算





    【答案】A;


    提示:设右下角第二个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x,则剩下的7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x; x; x+a; x+a; x+2a ;x+2a; x+3a,根据题意得到方程2x=x+3a,求出x=3a,即可求出围成的六边形的周长.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可以简单的说成:等角对等边 .


    要点诠释:(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和角关系.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三个角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例题7、
    例题7变式训练
    如图1,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1)试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若BD=4、CE=3,求DE的长;


    (3)若 AB=12、AC=9,求△ADE的周长;


    (4)若将原题中平行线DE的方向改变,如图2,OD∥AB,OE∥AC,BC=1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解:(1)△DBO和△EOC是等腰三角形.


    ∵BO平分∠ABC,∴∠DBO=∠CBO,


    ∵DE∥BC,∴∠CBO=∠DOB,


    ∴∠DBO=∠DOB,∴DB=DO,


    ∴△DBO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EOC是等腰三角形;


    (2)∵BD=4、CE=3,∴由(1)得出DO=4,EO=3,


    ∴DE=DO+OE=4+3=7;


    (3)△ADE的周长=AD+DO+OE+AE;


    ∵DO=DB,OE=EC,∴△ADE的周长=AB+AC,


    ∵AB=12、AC=9,∴△ADE的周长=AB+AC=12+9=21;


    (4)∵OD∥AB,OE∥AC,BO平分∠ABC,CO平分∠ACB,


    ∴△BDO和△ECO是等腰三角形,


    ∴BD=DO,CE=OE,


    ∵BC=16,


    ∴△ODE的周长为16.


    即△ODE的周长等于BC的长度.















    【变式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D=∠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


    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①③;②③;①④;②④都可以组合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选①③为条件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EBO和△DCO中,


    ∵,∴△EBO≌△DCO(AAS),∴BO=CO,


    ∴∠OBC=∠OCB,∴∠EBO+∠OBC=∠DCO+∠OCB,


    即∠ABC=∠ACB,∴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变式2】如图,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求证:CE=CF.














    证明:∵∠ACB=90°,CD⊥AB,∴∠CDA=90°,


    ∴∠CAF+∠CFA=90°,∠FAD+∠AED=90°,


    ∵AF平分∠CAB,∴∠CAF=∠FAD,


    ∴∠CFA=∠AED=∠CEF,∴CE=CF.






    例题8、
    例题8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ABC中,∠ACB=90°,CD⊥AB,垂足是D,∠A=60°.求证:BD=3AD.











    证明:∵CD⊥AB,∴∠ADC=90°,


    又∵∠A=60°,∴∠ACD=30°∴在Rt△ACD中,AD=AC,


    又∵∠ACB=90°,在Rt△ACB中,∴∠B=30°,


    ∴AC=AB ∴AD= AB,则AD=BD,即BD=3AD.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BD平分∠ABC,∠A=120°,CD=4cm,∠ABC=∠DCB,求BC的长.














    解:∵AD∥BC,∠A=120°,∴∠ABC=180°﹣120°=60°,


    ∵BD平分∠ABC,∴∠DBC=∠ABC=×60°=30°,


    又∵∠ABC=∠DCB=60°,∴∠BDC=180°﹣30°﹣60°=90°,


    ∴BC=2CD=2×4=8cm.



    例题9、
    例题9变式训练
    如图,测量旗杆AB的高度时,先在地面上选择一点C,使∠ACB=15°.然后朝着旗杆方向前进到点D,测得∠ADB=30°,量得CD=13m,求旗杆AB的高.














    解:∵∠ACB=15°,∠ADB=30°,


    ∴∠CAD=∠ADB-∠ACB=30°-15°=15°,


    即△CAD为等腰三角形,


    ∴AD=CD=13,


    在△ADB中,∵AB⊥DB,∠ADB=30°,


    ∴AB=AD=×13=6.5(m).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D=∠BAC,过点D作DE⊥AB,DE恰好是∠ADB的平分线,求证:CD=DB.





    解:∵DE⊥AB,∴∠AED=∠BED=90°,


    ∵DE是∠ADB的平分线,∴∠3=∠4,又∵DE=DE,


    ∴△BED≌△AED(ASA),∴AD=BD,∠2=∠B,


    ∵∠BAD=∠2=∠BAC∴∠1=∠2=∠B,∴AD=BD,


    又∵∠1+∠2+∠B=90°,∴∠B=∠1=∠2=30°,


    在直角三角形ACD中,∠1=30°,


    ∴CD= AD= BD.






    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逐步推导论证,最后推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以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条件相矛盾 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


    要点诠释:反证法也称归谬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一般适用于直接证明有困难的命题.一般证明步骤如下:


    (1) 假定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


    (2) 从这个假设和其他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以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条件相矛盾 的结果;


    (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成立 ,从而说明命题的结论是正确 的.
    例题10、
    例题10变式训练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答案】已知:△ABC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证明: 假设△ABC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则∠A>60°,∠B>60°,∠C>60°


    ∴∠A+∠B+∠C>60°+60°+60°=180°


    即∠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矛盾.


    假设不成立.


    ∴△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











    【思路点拨】先假设它们的对边相等,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假设不成立,从而证得原结论成立.


    【答案与解析】


    证明:假设它们所对的边相等;


    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对等角”所以等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这就与题设两个角不等相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故原结论成立.



    学习项目
    知识内容
    达标要求
    卷面分数
    测试得分
    家长签字
    ☞模块四:过关测试


    【随堂检测:检测学员过关】
    过关测试


    (本讲知识点过关测试题)
    ①周末补课后由家长监督完成;


    ②家长批改对错并批改出分数;


    ③家长批改后拍照在群里打卡;
    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如图,在△ABC中,若AB=AC,BC=BD,AD=DE=EB,则∠A等于( ).


    A.30° B.36° C.45° D.54°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2.用反证法证明:a,b至少有一个为0,应假设( )


    A. a,b没有一个为0 B. a,b只有一个为0 C. a,b至多有一个为0 D. a,b两个都为0


    3.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 ②DE=DB+CE; ③AD+DE+AE=AB+AC; ④BF=CF.


    A.1个B.2个 C.3个D.4个


    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 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


    5.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ED⊥AB于D.如果∠A=30°,AE=6cm,那么CE等于( )


    A.cm B.2cm C.3cm D.4cm


    6. 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


    A.3.5 B.4.2 C.5.8 D.7
    答案栏



    1.【答案】C;【解析】设∠A=,则由题意∠ADE=180°-2,∠EDB=,∠BDC=∠BCD=90°-,


    因为∠ADE+∠EDB+∠BDC=180°,所以=45°.


    2.【答案】A;【解析】由于命题:“a,b至少有一个为0”的反面是:“a,b没有一个为0”,故选A.


    3.【答案】C ;【解析】①②③正确.


    4.【答案】A;【解析】解:△ABC中,∵AB=AC,BD是高,∴∠ABC=∠C=


    在Rt△BDC中,∠CBD=90°-∠C=90°-=.故选A.


    5.【答案】C;【解析】解:∵ED⊥AB,∠A=30°,∴AE=2ED,∵AE=6cm,∴ED=3cm,


    ∵∠ACB=90°,BE平分∠ABC,∴ED=CE,∴CE=3cm;故选:C.


    6.【答案】D;【解析】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不可小于3;∵△ABC中,∠C=90°,AC=3,∠B=30°,


    ∴AB=6,∴AP的长不能大于6.故选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7.(2018•通辽)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


    8. 用反证法证明“若|a|≠|b|,则a≠b.”时,应假设 .


    9.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其中一边的长是8,则其余两边长分别为________.


    10.(2018春•盐城月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cm,BC=4cm.动点D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射线AC运动,当t= 时,△ABD为等腰三角形.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如图,钝角三角形纸片ABC中,∠BAC=110°,D为AC边的中点.现将纸片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折痕与BC交于点E,点C的落点记为F.若点F恰好在BA的延长线上,则∠ADF =_________°.


    12. 如图,在ΔABC中,∠ABC=120°,点D、E分别在AC和AB上,且AE=ED=DB=BC,则∠A的度数为______°.
    答案栏



    7. 【答案】69°或21°;【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A<90°,如图1所示:


    ∵BD⊥AC, ∴∠A+∠ABD=90°,∵∠ABD=48°,∴∠A=90°﹣48°=42°,


    ∵AB=AC,∴∠ABC=∠C=(180°﹣42°)=69°;


    ②若∠A>90°,如图2所示:同①可得:∠DAB=90°﹣48°=42°,∴∠BAC=180°﹣42°=138°,


    ∵AB=AC,∴∠ABC=∠C=(180°﹣138°)=21°;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69°或21°.故答案为:69°或21°.


    8. 【答案】a=b;【解析】a,b的等价关系有a=b,a≠b两种情况,因而a≠b的反面是a=b.


    9. 【答案】7,7或8,6;【解析】边长为8cm的可能是底边,也可能是腰.


    10.【答案】5,6,; 【解析】解:在Rt△ABC中,∠ACB=90°,AB=5cm,BC=4cm,由勾股定理得:AC=3cm,由运动可知:AD=t,且△ABD时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


    ①若AB=AD,则t=5;②若BA=BD,则AD=2AC,即t=6;


    ③若DA=DB,则在Rt△BCD中,CD=t﹣3,BC=4,BD=t,即(t﹣3)2+42=t2,解得:t=,


    综合上述:符合要求的t值有3个,分别为5,6,.


    11.【答案】40;【解析】AD=FD,∠FAD=∠AFD=70°,所以∠ADF=40°.


    12.【答案】15°;【解析】设∠A=,∠BED=∠EBD=2,∠CBD=120°-2,∠C=∠BDC=30°+,


    而∠A+∠C=60°,所以+30°+ =60°,解得=15°.



    三.解答题(共20分)
    13. (4分)用反证法证明:一条线段只有一个中点.
























    答案栏



    13.【解析】已知:一条线段AB,M为AB的中点.


    求证:线段AB只有一个中点M.


    证明:假设线段AB有两个中点M、N,不妨设M在N的左边,则AM<AN,


    又因为AM=AB=AN=AB,


    这与AM<AN矛盾,所以线段AB只有一个中点M.



    14.(4分)(2016秋•宜昌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2x﹣3,4x﹣6,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答案栏



    14.【解析】


    解:①x=2x﹣3,则x=3,∴4x﹣6=6,∵3+3=6,∴3、3、6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x=4x﹣6,则x=2,∴2x﹣3=1,


    ∵1、2、2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2+2=5;


    ③2x﹣3=4x﹣6,则x=,∴2x﹣3=0,∴此三角形不存在.


    综上可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5.



    15.(12分)(2018•东台市期中)如图,△ABC中,∠C=90°,AB=10cm,BC=6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


    (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答案栏



    15.解:(1)∵∠C=90°,AB=10cm,BC=6cm,∴有勾股定理得AC=8cm,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出发2秒后,则CP=2cm,那么AP=6cm.


    ∵∠C=90°,∴有勾股定理得PB=2cm


    ∴△ABP的周长为:AP+PB+AB=6+10+2=(16+2)cm;


    (2)若P在边AC上时,BC=CP=6cm, 此时用的时间为6s,△BCP为等腰三角形;


    若P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若使BP=CB=6cm,此时AP=4cm,P运动的路程为12cm,所以用的时间为12s,故t=12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②若CP=BC=6cm,过C作斜边AB的高,根据面积法求得高为4.8cm,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P=7.2cm,


    所以P运动的路程为18﹣7.2=10.8cm, ∴t的时间为10.8s,△BCP为等腰三角形;


    ③若BP=CP时,则∠PCB=∠PBC,


    ∵∠ACP+∠BCP=90°,∠PBC+∠CAP=90°,∴∠ACP=∠CAP,∴PA=PC;∴PA=PB=5cm


    ∴P的路程为13cm,所以时间为13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t=6s或13s或12s或 10.8s 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当P点在AC上,Q在AB上,则AP=8﹣t,AQ=16﹣2t,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8﹣t+16﹣2t=12,∴t=4;


    当P点在AB上,Q在AC上,则AP=t﹣8,AQ=2t﹣16,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t﹣8+2t﹣16=12,∴t=12,


    ∴当t为4或12秒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相关学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20讲等腰三角形(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20讲等腰三角形(讲练版),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