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练习0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练习02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练习03
    还剩9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一年级下册五 元、角、分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五 元、角、分教案及反思,共98页。

    
    一 年 级 数 学







    执 教 者 :王 海 丽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课堂教学严格执行以下八条底线规定
    1.准备充分。不得授课中途出入教室或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分发课堂作业本等。 
    2.备课到位。不得出现不备课上堂、直接从网络下载教案或抄袭他人教案、没有二次备课、备课和上课两张皮等现象。 
    3.手段多样。不得出现占用课堂时间抄黑板或占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为教师代抄黑板以及一节课没有使用一项教辅设施的现象。 
    4.方法得当。不得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做到底。
     5.训练有效。不得出现把课堂作业放到课外做、直接使用有关教学资料(补充习题除外)中的习题作为课堂作业、布置死记硬背或机械重复的作业等现象。 
    6.行为规范。不得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挖苦、讽刺、鄙视学生等行为和坐着上课、在课堂上吸烟、使用通讯工具的现象。 
    7.反馈及时。不得出现作业未按时批阅完成、未及时纠错的情况和让家长、学生批阅作业的现象。 
    8.时间合理。不得提前上课、随意拖堂、随意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来完成作业。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对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学习其他知识来说,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样重要。 这部分教材也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每段后面各安排一个练习,单元的最后安排了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与灵活。 
    3、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小黑板等。
    五. 单元课时安排: 
    8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1-2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作业
    设置
    习题第5题。
    板书
    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9加(4)等于13。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一
    教学
    内容
    教材3-4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卡片、学具盒、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一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一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一的第8、9题。
    第8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作业
    设置
    11-9= 6+9= 13-9= 9+4=
    16-9= 7+9= 17-9= 14-9=
    板书
    设计
    练习一
    11-9=2(支)
    答:还有9支亮着。

    13-3=10(只)
    答:树上还剩10只猴。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十几减8、7
    教学
    内容
    教材第5-6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数字卡片、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图你能题出什么减法问题?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作业
    设置
    习题第3题。
    板书
    设计
    十几减8、7
    15-8=□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5=7
    方法三:8+(7)=15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二
    教学
    内容
    教材第7-8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3、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4、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6、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作业
    设置
    13-7= 13-8= 7+6= 11-7=

    16-9= 14-7= 11-8= 16-8=
    板书
    设计
    练习二
    15-8=7(棵)
    答:还要浇7棵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十几减6、5、4、3、2
    教学
    内容
    教材第9-10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
    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
    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个)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个)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个)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12-3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作业
    设置
    习题第2题
    板书
    设计
    十几减6、5、4、3、2
    13-5=8
    11-6=5
    12-3=9
    13-4=9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三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11-12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
    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十几减几怎样计算吗?谁来说一说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第1题。
    1、你能知道这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
    2、完成第2题。
    看谁能快速的说出得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
    3、 完成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题随机提几个学生说说所用的计算方法。
    4、 完成练习第4题。
    让学生说说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解答这两个问题。提醒学生口答。
    5、 完成练习三第5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6、完成第6题。
    让学生说一说表格中所给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7、 完成第7题。
    8、 完成最后的思考题。
    三、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设置
    习题第3题。
    板书
    设计

    练习三
    (1)15-6=9(棵)
    (2)15-9=6(棵)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复习
    教学
    内容
    教材13-14页第1-6题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难点: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学生看第13页复习题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整理减法表
    1、整理减法表
    (1)把减法表补充完整。
    (2)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3)仔细观察减法表的规律,并说一说这些规律?
    (4)找出得数是5、8的算式。
    (5)师随意说出一道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6)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三、完成第3题,让学生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完成?
    四、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题意,应该怎样完成。
    五、算一算、比一比(复习第5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六、“合计”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解决?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之间的联系和
    七、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设置
    习题第5题前两行。
    板书
    设计
    复习
    减法表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复习
    教学
    内容
    教材第15页7-10及思考题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3-6 12-7 9+6 10+7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4+9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3、做复习题第7题,明确学生写出第一步的得数。
    4、分小组完成第8题,提醒学生计算时要注意的地方,如果出现错误应该怎么订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第9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征尝试列式。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10题
    (1)出示小黑板上习题,并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条件有哪些。
    (2)怎样选择相应的数字来列算式。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4)说一说第2个问题怎么选择和第1个问题的区别是什么。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3、学生完成思考题后,师介绍九宫格的有关知识。
    三、全课总结
    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
    设置
    17-8= 14-8= 7+7= 18-9=
    4+8= 13-5= 8+3= 3+9=
    板书
    设计
    复习
    4

    2

    5






    教后
    反思

    一 年 级 数 学







    执 教 者 :王 海 丽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其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是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第二段是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此外,教材还安排了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图形(二)
    教学
    内容
    教材第16-18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
    准备
    挂图,学具盒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
    设计
    认识图形(二)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四
    教学
    内容
    教材第19-20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
    准备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
    方法
    练习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把这张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6、完成第6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规律是什么?
    7、完成动手做。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练习四
    板书
    设计
    练习四

    教后
    反思


    一 年 级 数 学







    执 教 者 :王 海 丽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结合认数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第二段教学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结合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使学生认数个位、十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并初步认识百位,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 使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数的认识,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使学生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从而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会比较大小和简单的口算。
    四.教学难点:
    会总结规律,正确数数和简单的口算,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单元课时安排:
    十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数数 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21-23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 通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
    2、 要求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和初步知道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能够正确地地数出数量是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理解一个数在在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按照一定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感受“百”的意义。
    教学
    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口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二、教学例题1
    1、导入。
    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枝铅笔?
    2、出示全景图
    数出23根小棒,把它摆在桌子上。
    思考:怎样摆能看得出很清楚?
    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明确:因为23可看出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的数,所以摆成2捆带3根能看得出清楚。 进一步明确:二十几的直观表示方法。
    3、 你会摆一摆,数一数吗? 24 29
    4、教师提问:29添上1是多少?
    学生讨论。重点突出:因为原来的9根与添上的1根合起来是1捆。而1捆和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9添上1是30。
    提问:(1)39添上1是多少?
    (2)49添上1是多少?
    (3)59添上1是多少?
    ……
    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
    5、追问: 99添上1是多少?
    十根十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6、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 想想做做
    1、第1题。
    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2、 第2题。
    5根5根的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指导学生:从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到100。
    3、第3题,让学生学会不同数数的方法。
    4、第4题。
    学生仔细看图,明白题意。学生讨论,明白数的合成。
    5、完成第5题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
    设置
    回家后问一问家里长辈的年龄,完成第6题。
    板书
    设计
    认识100以内的数
    10个十是一百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
    内容
    教材24-25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
    准备
    卡片、学具盒、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数数。 
    从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到100。从0开始10个10个地数到100。
    二、揭示课题。
    1、出示非整十数的图,让学生知道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的组成和读写”对于“几十几”的写法和读法,由开始教师的演示引导到后来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和读数,很好的体现了例题由扶到放的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景中自己领悟到写数、读数的方法,了解俩位数的组成。
    2、出示例题2。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拨一拨,写一写,学生讨论。

    明白: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教师演示: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写下来
    4、怎样写100呢?
    突出:个位和十位是一个数也没有,所以100的个位和十位是写0。
    三、 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讨论。 
    2、 “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 ,读一读。讨论: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 “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 “想想做做”第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数的组成和读写
    2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24。   
    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    
    4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43。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
    内容
    教材第26-27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
    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作业
    设置
    习题第3题。
    板书
    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五
    教学
    内容
    教材第28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
    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十位上的数与个位相同,这个数可能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 )、( )、30、( )、( )、( )、( )
    2、4、( )、8、( )、12、( )、( )、( )、( )
    50、60、( )、80、( )、( )

    作业
    设置
    完成第3题前2行
    板书
    设计
    练习五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数的顺序
    教学
    内容
    教材第29-30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难点: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三张空心的方框纸
    教学
    方法
    练习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看,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①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练习
    板书
    设计
    数的顺序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难点: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
    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要注意什么。
    5、补充: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设置
    习题第3题。
    板书
    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46﹥38 53﹤56 100﹥98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
    内容
    教材33-34页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
    挂图
    教学
    方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并说说为什么。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理解多和少的关系的基础上说出具体的量。
    2、完成第2题。
    (1)理解少得多的意思,再选择。
    (2)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46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少一些。”提问少一些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补充介绍有关奥运会的知识。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选?
    5、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猜的依据。
    6、“想想做做”第5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练习。
    板书
    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六
    教学
    内容
    教材第35-36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难点:理解单双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第1题:
    (1) 学生在书上填写。
    (2)小黑板出示,交流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3)提问:①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90?你是怎样想的?
    ②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2、 第2题:让学生按要求数一数。
    3、 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4、 老师介绍怎样看温度计,让学生读出刻度,并学比较大小。
    5、 让学生说出每题的规律,完成练习。
    二、 认识“单数”、“双数”
    1、介绍有关单数、双数的意义,学生完成第6题,并说出理由。
    2、第7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3、第8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理解差不多的意义。
    三、 全课总结
    你理解什么是单数和双数吗?你知道哪些地方会用到单双数。
    一起完成思考题。
    作业
    设置
    11、22、33、44、( )、66
    90、( )、80、75、( )、70
    51、( )、55、57、59、( )
    ( )、20、40、60、( )、100
    板书
    设计

    练习六
    单数:个位上是1、3、5、7、9

    双数:个位上是0、2、4、6、8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复习
    教学
    内容
    教材第16-18页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钟表、百数表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复习数的组成
    1、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是多少,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各是什么意义。
    2、完成第2题,并说一说两题的区别。80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学生口答完成第3题。
    4、(1)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2)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5、让学生拿出百数表,并完成第5题的全部问题。
    (3)集体交流。
    3、第3题:数数填填
    二、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第4题学生自己填写,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第5题让学生注意小于号,明确填写的顺序。
    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8题:让学生说出少一些的含义,再选择?
    第2个问题,重点要让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
    2、第9题: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们猜猜爷爷大概是多少岁?你家有个人的年龄比爷爷小一些,会是谁?
    4、第10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我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请一个小朋友来猜,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提示。
    (2) 同桌游戏。
    四、数的规律
    第1题是什么数,第2题又是什么数。
    五、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完成思考题,学生读一读你知道吗?
    作业
    设置
    40+30= 40+3= 50+7= 7+50=
    40-30= 43-3= 57-7= 57-50=
    板书
    设计
    复习
    17、19、21、23、( )、( )
    48、46、44、42、( )、( )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授课
    类型
    实践活动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
    准备
    一袋小糖、一袋花生、一袋蚕豆、一袋黄豆
    教学
    方法
    实践操作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看!(出示一只由“1~10”这几个数组成的猴子。)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发现?小猴身上有哪些数?除了这些数,你还认识哪些数?
    看来,小朋友认识的数还真不少。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100以内的数呢?
    二、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果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其余小朋友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如:一个人猜,另一个人用“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提示。
    (4)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5)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唤起学生“生活即学习”的意识。互猜年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复习了“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并进行估计策略的初步渗透。】
    2、猜一猜
    (1)糖和花生
    ①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大了,抓一把糖,尽量多抓一些,数数有几粒,记在心里,然后放回口袋。
    ②2号口袋,里面是花生。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呢?先猜一猜。(提示:将花生的粒数与糖的粒数进行比较,并追问:为什么猜花生的粒数比糖的粒数多?)
    ③学生抓一把花生验证自己猜测。
    ④小结:花生的个儿小,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糖的粒数多。
    【让学生猜一猜、抓一抓,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加深体验。】
    (2)黄豆
    ①3号口袋,里面是黄豆。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②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③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①刚才,小朋友抓在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为什么?如果抓两把呢?
    ②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抓不同的实物猜数量→不同大小的手抓同样的实物猜数量→根据抓物体的数量猜可能抓到了什么,多种形式的“猜一猜”活动在无形中渗透了估计策略的培养。】
    (4)桔子
    ①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个儿较大)
    ②这只桔子又有几瓣?为什么?(个儿较小)
    ③学生很有可能猜: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猜测不同大小桔子的瓣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告诉学生: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自学锻炼估算意识和能力,估算能力需要生活积累。这是估计策略培养的进一步深,同时,又一次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小猴说的这些数中有些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但也有些数我们还不认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学习,所以,小猴要对大家说:(课件: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十分健康,走进知识百花园,认识成千上万的数,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3)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23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4)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数后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利于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建立数感,有利于估计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认识的数到不认识的数,由学生有限的已知知识到无穷的知识世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自学地延伸到课外,课尾画上了一个意味深远的省略号。】

    作业
    设置

    板书
    设计
    我们认识的数
    教后
    反思



    一 年 级 数 学







    执 教 者 :王 海 丽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和第六单元主要叫许饿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知识,它是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学习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只是数位多了,数目大了,计算方法完全可以类推。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的特点:
    1、突出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2、口算、笔算穿插安排,互相支撑;
    3、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过程,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两位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并在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课时安排
    十三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方法的理解。
    教学
    准备
    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通过求两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情境,引出一道整十数相加的算式,让学生解答。首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个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4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70-4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说说你怎样得到结果?
    2、完成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开火车。
    让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快速完成计算。
    4、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的内容,根所图理解小兔的萝卜和小山羊的同样多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算几十加、减几十?

    作业
    设置
    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
    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30=70(个)
    4个十 +3个十=7个十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
    内容
    教材44-46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是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
    准备
    计数器,小棒、挂图
    教学
    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出示挂图: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小轿车:“我有3个座位。”中客车:“我有30个座位。”大客车:“我有45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45+30+3=。
    问:这几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让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2)小组讨论。
    交流算法。注: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3)整理算法。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30与40相加)
    谈话:10个10个地数数,是把30和40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30相加(板书: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板书:70+5=75)。
    2、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么算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对于先算5+3=8,再算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
    谈话: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40和30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45+3,要先把5和3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
    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
    2、“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列式解答。
    共同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结果不变。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多举几个。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第一次用2分别去加24、53、65、47、71、36;第二次用20分别去加24、53、65、47、71、36。
    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跳得快!”
    6.完成第6题。
    怎么知道得数是几十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师介绍有关估算的一些初步知识。
    7、“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当算式和数进行比较时应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补充23+5〇23+30 5+24〇24+5 3+22〇4+33
    这样的算式怎样比较能更快速的完成?
    8、“想想做做”第8题。
    让学生说说怎样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明白其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9.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 让学生说一说两题的联系和区别。
    (2) 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作业
    设置
    30+6= 6+42= 23+20= 80+14=
    27+30= 9+90= 3+23= 34+5=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45+30=75(个)
    45+3=48(个)
    30+3=33(个)
    45+30+3=78(个)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7-48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 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运用价值。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
    难点:求被减数的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
    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小黑板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 )+3=43 50+( )=55
    12-( )=10 ( )-6=10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挂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问题。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已知什么?问题是什么?
    2. 什么是“树上原来的桃”?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树上原来的桃被分成了几部分?是哪两部分?
    (一部分是已经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留在树上的5个)
    3. 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有的桃。
    4.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5=28
    5. 告知:从今天开始,在解决问题时算式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并用括号括起来。在28的后面板书:(个)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有找到还剩3块这个条件,可引导:只知道已经拼好了21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吗?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到的?
    你能完整说说条件和问题吗?学生列式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单位名称是什么?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尝试让学生学会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
    认真寻找条件和问题,说出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口答。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
    4、 做“想想做做”第5题。
    你是怎么知道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的?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3+5=28(个)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七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9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以口算为主,通过比较计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注意通过比较突出基本算法,也注意估算和口算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口算为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算一算,比一比
    34+2 2+35 61+8
    34+5 2+53 80+17
    34+20 20+35 3+36
    34+50 20+53 37+20
    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4、独立完成计算。
    5、交流答案。
    二、完成第2题。
    1、可以让学生先估算结果,再让学生算一算。
    3、交流估算与实算的差距。
    三、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
    47+2○47+20 4+75○75+4
    50+48○40+48 30+6○3+66
    为什么这题不用计算也能比较大小,想想圆圈里应该填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看看应该怎么填。再交流反馈结果。
    四、 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4题。
    说一说第一栏里面条件和问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让学生观察数的变化,以加深理解。
    5、 完成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应该怎样选择里面的数量来列算式,为什么不选择题目中的3天,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有关条件。
    2、试着解答问题,列式计算。
    3、交流反馈。
    五、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

    作业
    设置
    习题第2题
    板书
    设计
    练习七
    54+5=59(把)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50-52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
    准备
    挂图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3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出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挂图。
    师述: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作为?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作为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3)学生探索算法。
    ①师: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上来摆一摆,拨一拨。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④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师: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学习试一试。
    (1)师:浏览完了一个景点,想不想再去游乐园乐一乐?那我们赶快上车吧!
    (2)一共有45座,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5)指名交流算法。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出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4、分小组比赛完成第4题。
    5、“想想做做”第5题
    重点让学生怎样猜出得数是几十多,学会初步估算的方法。
    6、“想想做做”第6题:在○里填上“﹥”、“﹤”或“﹦”。
    58-4○58-40 82-50○72-40
    69-6○96-6 75-30○57-30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吗?(没有计算)
    7、“想想做做”第7题
    (1)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说说看了图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醒学生别忘记口答)
    8、“想想做做”第8题
    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说说35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要怎么做?
    学生列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进行口答。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
    作业
    设置
    54-20= 86-50= 68-30= 9-6+70=
    54-2= 86-5= 4+32= 79-6=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5 – 30 = 15 (个) 45 – 3 = 42

    40 5 40 5
    10 2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教材53-54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用减法计算的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求一部分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来解决。
    教学
    准备
    挂图、纸条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7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说出:从28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7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来一起画图研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呈现图形)
    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7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完成示意图)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7=21(个)
    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指名口答。
    3、反思揭示课题
    谈话:结合题目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板书:总个数)7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个数)22表示什么?(板书:去掉的个数)谁来说说已知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总个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
    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出自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样想的,其余的学生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纠正。
    4、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对全班提问:这4题哪个同学还有不懂的?请举手提问。
    在书上独立完成这4题。
    6、在小组内检查订正,并要每人口头回答一道题目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作业
    设置
    28-7= 38-8= 17+2= 84-50=
    34+2= 23-10= 23+30= 98-8=
    板书
    设计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8-7=21(个)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八
    教学
    内容
    教材第55-56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2、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教学
    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口算
    59-3= 76-5= 92-60=
    59-30= 67-5= 38-4=
    95-3= 67-50= 72-20=
    观察一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八)
    二、深入练习
    1、第2题(推木箱)
    小狗推木箱,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答。
    2、第3题(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1)先指明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94-60和88-5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教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第4题
    (1)出示第4题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完成第5题
    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并说说怎么计算表格中的数。
    6、第6题小黑板出示锁和钥匙图案,老师宣布比赛开始。
    比一比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你是怎么找到正确的钥匙的?能告诉大家吗?
    师:刚才你们开锁开得又快又对,那这些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准备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
    7.完成第7题。
    要求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写估算时的注意点。
    8.完成第8题。
    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并注意准确性。
    9.完成第9题。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怎么求出括号里的数,为什么这样计算?
    10.完成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你们今天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以后如何让自己计算的准确率提高?

    作业
    设置
    习题第3题前8道算式
    板书
    设计
    练习八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
    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观察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列式:43+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板书:40+30=70
    3+1=4
    70+4=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板书:
    43
    +31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43-31=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怎样回答书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作业
    设置
    习题第2题第一行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40+30=70
    3+1=4
    70+4=74
      43
    +31
    74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教材59-60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
    教学
    准备
    挂图、画片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3、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4、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二、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A、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B、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1)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熊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熊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独立做题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四、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好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4-20=4(人)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九
    教学
    内容
    教材第61页第1-5题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
    准备
    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完成第6题。
    这个问题属于求什么的问题,应该怎么列算式为什么?
    6、完成第7题。
    (1)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2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学生完成第8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8、完成第9题
     出示一组算式:
       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

    作业
    设置
    用竖式计算:
    35+23 7+42 48-11 29-26
    板书
    设计
    练习九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复习
    教学
    内容
    教材第63-64页第1-6题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64+3 76+20 30+59
    64-3 76-20 59-30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4、第3题:口算
    46+20 3+54 69-8
    77-60 10+78 95-70
    55+2 48-6 34+50
    57-4 65-30 6+33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5、第4题:
    在○里填上“>”“<”或“=”。
    87-30○87 2+26○26+2
    52+40○52+4 4+35○35-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6、第5题:
    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7 99 41 50
    - 26 -72 +48 +19

    补充
    86 22 55 6
    - 4 +33 -32 +62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7、学生板演第6题。
    二、小结
    计算的过程要注意什么,计算步骤是什么?

    作业
    设置
    习题第6题
    板书
    设计
    复习
    86 22 55 6
    - 4 +33 -32 +62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复习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第7-12题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
    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
    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 第11题: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怎样做两个人就同样多,现在有没有同样多?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7、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用卡片演示一下,再解答。
    三、全课小结
    说说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
    设置
    习题第3题。
    板书
    设计
    复习
    教后
    反思


    一 年 级 数 学







    执 教 者 :王 海 丽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从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认识1元以上的大面额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及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的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及付币、找币的策略。
    四.课时安排
    四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
    内容
    教材66-67页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
    准备
    挂图、1元、l角、2角的纸币、硬币、1分、2分、5分的硬币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
    设计
    认识人民币
    教学挂图1元=10角
    1角=10分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
    内容
    教材第68-69页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面币的人民币。
    难点: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挂图、1元以上各面值的人民币多张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知道人民币是多少元?
    3、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到商店买2样东西怎么知道自己应该付多少元钱?学生回答后再列式计算完成第1个问题。
    (2)让学生说一说便宜的意思,再列式解答,并追问买东西贵的意思是什么?
    6、完成“想想做做”5。
    (1)想一想:买东西时什么时候营业员就会找钱给你?
    (2)怎么知道一个足球的价格?
    7、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再说一说怎样想的。
    (2)表演第2个问题买商品的过程,再列式解答。
    三、总结
    这节课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作业
    设置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设计
    认识人民币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十
    教学
    内容
    教材第70-71页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明白不同人民币单位之间可以换算,学会如何换算人民币,并明白它们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学会人民币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并学会用人民币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小黑板
    教学
    方法
    练习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复习所认识的人民币。
    我们认识了哪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知道1元=( )角吗,1角=( )分吗?1张100元可以换成几张50元、几张20元或几张10元?
    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练习十的习题。
    二、 基础练习。
    1、 完成第1题。
    说一说1元4角=( )角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做?13角=( )元( )角,又是让我们做什么的?
    让学生演示换钱的过程,再完成练习。
    2、 完成第2题。
    怎么比较钱的大小?5元3角和3元5角,先比较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3题。
    问:每样买一件应该怎么付钱?
    学生完成解答后,追问你知道如果付给营业员30元钱最后应该找回多少钱吗?
    2、 完成第4题。
    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如果我选1支牙刷和1盒肥皂,是不是能用完10元钱?
    学生完成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你会用10元买什么商品?对学生消费观进行教育。
    3、 完成第5题。
    让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经历说一说怎样计算找回的钱。
    4、 完成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并说一说思考过程。
    5、 完成第7题。
    让学生自己买东西的经历想一想买48元的排球是不是我就需要带刚刚好的钱才行吗,如果带的都是10元的,至少要带多少张才能买到?如果带20元的要带多少张?
    四、你知道吗?
    介绍有关我国古代的一些钱币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作业
    设置
    到商店或超市看一看,10元钱能买什么?哪些是我们需要买,哪些不需要买?
    板书
    设计
    练习十
    教后
    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教学
    内容
    教材第72-73页
    授课
    类型
    实践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
    准备
    挂图
    教学
    方法
    实践法
    教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情趣导入。
    (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
    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
    提问: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指名回答。
    (2)加菲猫:小叮当,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约要付50元钱的?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进行解答。
    (3)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1、进行分工。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叮当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汇报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活动总结
    谈话:今天小叮当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叮当说些什么?
    小叮当的话:谢谢大家,通过今天发生的事,使我懂得以后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好学好问,这样再也不会被别人提出的问题难倒,你们说对吗?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找到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作业
    设置

    板书
    设计
    小小商店

    教后
    反思














































    相关教案

    【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1 认识1-5 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1 认识1-5 教案,共3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三 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三 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