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1
    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2
    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产生,承沿了“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是诗经基础上的发展。赋之名称由诗经而来,它与诗经有着密切关系。赋与楚辞也有承继关系,只要细读楚辞作品即可发现:楚辞中出现了铺陈现象,有些篇章显然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但是,楚辞毕竟又不同于赋。楚辞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抒情成分浓;而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钓赋》,内容为咏物,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描述,符合“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特征。严格说,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
    赋在战国后期形成,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到汉朝,突发勃兴,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品。汉帝国的强盛,使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伴之而成的,便是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汉代献赋制度的产生,促使文人竞相撰著赋作。但它们过于追求词藻、堆砌铺陈、多奇字僻字,又因长于铺陈,自不免失之繁琐、累赘、堆砌。而文学成就较高的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也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它们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艺术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赋发展到魏晋,出现新趋势:篇幅减小,题材扩大,抒情成分增多。这种趋势,虽汉时已萌发,并出现了一些抒情小赋,但整个文坛尚未形成风气,且数量不多,故而主宰汉文坛的仍是大赋;而到魏晋时,由于赋在风格特征上逐步趋向于诗歌化,因而在赋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安以后文人作赋,大多旨在抒情,而不注重献赋媚上,这使赋成了抒情工具。这一时期的赋,多半产生于宴席、聚会场合,文人常常即席命题作赋,因而客观上限制了篇幅。赋的题材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等内容均出现在了作品中,它们不限于咏物,抒情、叙事、咏物并现,且抒情味增浓,文字趋向清丽,逐步摆脱了汉大赋大段铺陈、堆砌辞藻的陋弊,作品中反映现实、表现人生、追求理想、描画田园山水的内容占了主要地位。如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等,它们感情真挚,清雅动人,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这主要是由于赋的作家继承恢复了楚辞的抒情传统,积极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吸取了建安诗歌的比兴手法,使赋这一文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它的特长,减弱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出了以文寓情、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从而提高了文学鉴赏性与审美性。
    南北朝时期,赋走上了骈丽阶段,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这一阶段,赋的内容单薄,文学价值削弱。艺术形式的追求大大强于思想内容,文辞的骈偶化,成了一种时尚,与文坛上崇尚骈丽的风气紧相呼应。
    赋从开始产生、发展,到南北朝,走过了包括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对一种文学形式来说,它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还存在的律赋,已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而文赋,从文学价值看,不少作品在文学史上很有地位与影响,如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但仔细辨之,它们已基本上接近散文,丧失了作为赋文体的基本特征,只是标以“赋”题而已,其价值与声誉似乎不能全记在赋的账上了。
    (节选自徐志啸《赋文体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有删改)
    1. 下列关于“赋”这一文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赋是在“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且赋之名称就是从诗经中来的,可以说诗经是赋的源头之一。
    B. 在汉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和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的背景下,又正好产生了献赋制度,文人竞相撰赋,因此汉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
    C. 魏晋时期,出现了赋史上一个新趋势,那就是产生、发展并盛行了篇幅减小、题材扩大、抒情成分增多且风格特征趋向于诗歌化的抒情小赋。
    D. 南北朝时期,赋发展到了内容单薄、追求形式技巧、讲究韵律音节的骈赋样式,它呈现出艺术形式的追求大大强于思想内容以及文辞的骈偶化的特点。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内容上直书其事,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宋玉的《风赋》《钓赋》是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来描述事物的。
    B.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文学成就较高,也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艺术具有一定意义。
    C. 建安之后赋的题材有了拓展,抒情叙事咏物相互结合,有的感情真挚,如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展现了魏晋小赋的清新风貌。
    D. 唐宋以后的文赋,如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要归功于其作为散文文体而不是作为赋文体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楚辞中有些篇章出现的铺陈现象,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因而赋与楚辞应有承继关系,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战国后期赋形成了,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
    B. 建安以后的文人作赋,大多重在抒情,使赋成为文人的抒情工具,并且赋的篇幅大受限制而成短篇,这些是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紧密关联的。
    C. 魏晋时期赋吸收和继承了楚辞、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的优秀传统,减弱或避免了它本身的弊病,体现了借文寄情的文学特性,提高了鉴赏性与审美性。
    D. 赋到了南北朝时期,已走过了从大赋到小赋到骈赋的历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来说, 已走向衰落。唐宋以后,形式上还存在的律赋,就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了。
    【答案】1. C2. D3. B
    【解析】
    【1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关于‘赋’这一文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魏晋时期,……产生、发展并盛行了……”说法错误,原文是“这种趋势,汉时已萌发”。故选C。
    【2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要归功于其作为散文文体而不是作为赋文体了”说法绝对化了,原文有“基本上”“似乎不能全”相关内容。故选D。
    【3题详解】
    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这些是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紧密关联”说法曲解文意,原文“这一时期的赋,多半产生于宴席、聚会场合,文人常常即席命题作赋,因而客观上限制了篇幅”。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
    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100多年前留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凤眠出生的地方。
    在林风眠5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
    1915年,15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藉,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
    4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杨西斯对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1924年5月21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
    约两年后,林风眠应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
    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
    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
    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
    ②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
    ③“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手型的人物。”——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肖锋
    ④“林风眠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的大师。”——美术理论家邵大箴
    4. 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B. 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昧,作品就没有生命活力。
    C. 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之长,造型简约,色调强烈凝重,独具一格。
    D. 绘画是林风眠安身立命的凭借,是他毕生的终极追求,更是他表达强烈情感的媒介。他借助绘画表达他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敏感与爱。
    5.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B. 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当校长时他聘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级共享的艺术。
    C. 1919年,林风眠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从此踏上了绘画艺术中西调和的探寻之路。
    D. 林风眠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
    6. 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4. A5. B
    6. ①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西洋插画,还是西方的艺术理论与思想,林风眠都兼收并蓄。
    ②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林风眠不一味地做守规矩的“好学生”,才能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③贴近生活,保持人味。他的画作直接描述生活,拷问人性,富有活力。
    ④耐住寂寞,专心创作。林风眠在上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最终让自己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⑤有师友亲人的帮助。梁伯聪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蔡元培的任人唯贤,父亲的影响等等,都促成了林风眠的成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A.“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偏概全。从原文来看,林风眠被誉为“‘百年巨匠’之一”的原因很多,除选项中提到的“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外,“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和“培养了很多大师级的名家”等也不可忽视。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错误,由原文可知,梁伯聪引领他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走向艺术的新天地,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影响他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
    C.“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错误,由原文可知,应为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和思想的双重启蒙”,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他幼时就接受了。
    D.“强烈的爱国情怀”无中生有,林风眠出国留学、在国外艺术展上一举成名并未提到他的爱国情怀。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可从林风眠自身和外界两方面筛选信息进行概括。
    ①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林风眠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可见他保持好奇心,善于于学习。
    ②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相关链接①说“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相关链接③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肖锋评价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根据这些信息可概括出林风眠善于学习、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
    ③贴近生活,保持人味。相关链接②中林风眠自己说“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据此可概括出他主张创作贴近生活,保持人味。
    ④耐住寂寞,专心创作。林风眠在创作时“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可见他耐得住寂寞,专心创作。
    ⑤有师友亲人的帮助。“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林风眠受到过梁伯聪、蔡元培,以及他父亲的影响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客
    鲁迅
    时:或一日的黄昏。
    地:或一处。
    人:老翁——约七十岁,白须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间小土屋向这痕迹开着一扇门;门侧有一段枯树根。
    (女孩正要将坐在树根上的老翁搀起。)
    翁:孩子。喂,孩子!怎么不动了呢?
    孩:(向东望着,①)有谁走来了,看一看罢。②
    翁:不用看他。扶我进去罢。太阳要下去了。
    孩:我,——看一看。
    翁:唉,你这孩子!天天看见天,看见土,看见风,还不够好看么?什么也不比这些好看。你偏是要看谁。太阳下去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的。……还是进去罢。
    孩:可是,已经近来了。阿阿,是一个乞丐。
    翁:乞丐?不见得罢。
    (过客从东面的杂树间跄踉走出,暂时踌蹰之后,慢慢地走近老翁去。)
    客:老丈,你晚上好?
    翁:阿,好!托福。你好?
    客:老丈,我实在冒昧,我想在你那里讨一杯水喝。我走得渴极了。这地方又没有一个池塘,一个水洼。
    翁:唔,可以可以。你请坐罢。(向女孩)孩子,你拿水来。
    (女孩默默地走进土屋去。)
    翁:客官,你请坐。你是怎么称呼的。
    客:称呼?——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我一路走,有时人们也随便称呼我,各式各样地,我也记不清楚了,况且相同的称呼也没有听到过第二回。
    翁:阿阿。那么,你是从那里来的呢?
    客:(略略迟疑,)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
    翁:对了。那么,我可以问你到那里去么?
    客:自然可以。——但是,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西指,)前面!(女孩小心地捧出一个木杯来,递去。)
    客:(接杯,)多谢,姑娘。(将水两口喝尽,还杯,)多谢,姑娘。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激!
    翁: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③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好处。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些力气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
    翁:前面?前面,是坟。
    客:(诧异地,)坟?
    孩:不,不,不的。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
    翁:走完之后?那我可不知道。我没有走过。
    客:不知道?!
    孩:我也不知道。
    翁:我单知道南边;北边;东边,你的来路。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许倒是于你们最好的地方。你莫怪我多嘴,据我看来,你已经这么劳顿了,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
    客:料不定可能走完?……(沉思,忽然惊起,)那不行!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④
    翁:那也不然。你也会遇见心底的眼泪,为你的悲哀。
    客:不。我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的悲哀!
    翁:那么,你,(摇头,)你只得走了。
    客: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可恨的是我的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举起一足给老人看,)因此,我的血不够了;我要喝些血。但血在那里呢?可是我也不愿意喝无论谁的血。我只得喝些水,来补充我的血。一路上总有水,我倒也并不感到什么不足。只是我的力气太稀薄了,血里面太多了水的缘故罢。今天连一个小水洼也遇不到,也就是少走了路的缘故罢。
    翁:那也未必。太阳下去了,我想,还不如休息一会的好罢,像我似的。
    客: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翁:我知道。
    客:你知道?你知道那声音么?
    翁:是的。他似乎曾经也叫过我。
    客:那也就是现在叫我的声音么?
    翁:那我可不知道。他也就是叫过几声,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我也就记不清楚了。
    客:唉唉,不理他……。(沉思,忽然吃惊,倾听着,)不行!我还是走的好。我息不下。(准备走路。)
    翁:那么,再见。祝你平安。(站起,向女孩,)孩子,扶我进去罢。你看,太阳早已下去了。(转身向门。)
    客:多谢你们。祝你们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惊,)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
    (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阖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日(选自《野草》,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客》的体裁属于戏剧。戏剧语言一般分为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两类。文中画线①属于舞台说明,画线②属于人物语言。
    B. 老翁叫过客“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是因为感激别人,往往会牵绊和顾虑,就不能勇毅前行。
    C. 文中画线部分④的内容,一方面巧妙地揭示了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决不向现实妥协的精神。
    D. “过客”既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甚至说要喝水来补充血。可见,他已经状态困顿,精神失常。
    8.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为什么老翁看到的前面是坟场,而女孩看到的前面却是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
    9. 结合全文,请通过“过客”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该剧主题思想的认识。
    【答案】7. D8. 用美幻想代替严酷的现实。文中老翁这是一个消极的悲观厌世者的形象,在现实面前完全丧失了斗争意志,所以他看到的前面是坟场。小女孩天真活泼,拥有一颗好奇的心,象征着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所以她能看到前面是许多野百合、野蔷薇。
    9. 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过客”在上下求索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文章通过“过客”这一战斗者的形象,揭示了作者“反抗绝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精神失常”错。“既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旨在说明过客孤独而又茫然。过客经历惨烈的路途,脚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但他不愿意去喝别人的血来恢复自己,这暗示了革命者的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理想。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文中老翁这是一个悲观厌世者的形象,他曾与黑暗势力作过斗争,然而被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走狗的野蛮统治所屈服,完全丧失了斗争意志,过着消极退隐的生活,所以看到的前面是坟场;
    而小女孩这是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象征着向往光明的第三代人,天真活泼,拥有一颗好奇的心,所以看到的前面是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过客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这个精神,充分地体现在“过客”这个人物的行为、语言和性格当中。他是一个在探索中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但又深感孤独和茫然的战斗者的形象。如老翁建议过客回去,他说“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可见他明知前面是坟,坟以后是什么也不知道,而且料不定自己能否走完,他也要走过去,可见过客是一个在探索中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的形象。结合原文“料不定可能走完”“可恨的是我的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等描写,可见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过客依然坚定的前进,他是作者思想深处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矛盾,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彻底抛弃旧思想的勇气和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在明确了这一形象后,便可以看到作者所揭示的主题,与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反抗绝望”有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 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 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 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 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 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 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14. 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10. FIK11. B12. C
    13. (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
    (2)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率领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
    14. 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
    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齐国即将侵犯鲁国,鲁国是我们的祖国。
    “诸侯有相伐者”中“诸侯”是主语,“有”是谓语,“相伐者”是宾语,“者”后F处断开;
    “耻之”是动宾结构,后面I处断开;
    “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鲁”后要断开,可以起到强调作用。K处断开。
    故在FIK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四方诸侯之国。/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示范围广。句意:出使外国各方。/志向远大。
    B.错误。保存,此处可引申为挽救。/问候,思念。句意:在道义上挽救危亡的鲁国/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C.正确。句意: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D.正确。谦卑的言辞。/低下。句意: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不是天资低下。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误,根据原文“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其中的“君”应是越王,所以应为:越晋同时出兵。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万乘”“千乘”,万辆战车,千辆战车;“私”,占有;“切”,深深;“恐”,担忧。
    (2)“彼”,他;“则君之福也”,判断句;“临”,攻打。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可知,颜渊和闵子骞的特点在“德行”;从“政事:冉有,季路”可知,冉有和季路的特长是“政事”;从“言语:宰我,子贡”可知,宰我和子贡的特长在“言语”。由此可知,子贡擅长言辞,这符合出使的要求,而颜渊、子路等人的长处不在此;孔子是根据他们的才能因材施教,并人尽其才。
    同时,材料一提到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孔子的答语中提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见子贡请教学业之时曾涉及过出使之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材料二: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齐国即将侵犯鲁国,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救援鲁国,能够显扬好的名声;而讨伐齐国,也可以获得大的益处。如果一举而能在道义上挽救危亡的鲁国、在气势实力上制服强齐和威震晋国,那么,肯定就能够称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吴王说:你等我打败了越国后,再商议讨伐齐国的事情。”子贡说:“这不行。君王想打败越国回来后再去与齐国较量,那时候鲁国早已被齐国兼并了。只知道对付弱小的越国,却惧怕强大的齐国,那么,我就先到东面去见越王,劝说越王派出精兵,按照我的建议,与吴军一起去救鲁伐齐。这样,君王既能得到削弱越国的实际,又能获得为拯救诸侯而去讨伐强暴的好名声。”吴王听后大为高兴,于是就送子贡去越国。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子贡说:“我们越国是个偏僻鄙陋的地方,先生居然屈尊光临,不知有什么要求?”子贡说:“吴王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就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也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以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我请你允许我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越两国夹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于是,君王可以利用吴国疲败之际,那就一定能消灭吴国了!”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的军队驻扎在外不回国,果然又与晋军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晋军发动攻击,吴军大败。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马上渡江袭击吴国,杀死了夫差,同时也将吴国国相杀了。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内乱、吴国破亡、晋国强盛、越国称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
    苏辙
    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
    B. 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筼筜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
    C. “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D. 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16. 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16. ①暮春时节,风雨连绵,诗人游园所见应是桃李凋谢,满地落红,但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②诗中展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也会有随缘自适的气度,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错,“无巡”指喝酒没有次序,“更无巡”三字,表达出诗人高涨的激情,他一杯接一杯地喝酒,一时间忘记了贬谪的痛苦。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人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的能力。
    首联“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介绍诗人游访的原因,“增筑园亭草木新”写陈氏最近新筑了一处园亭,心情振奋,并希望与朋友们分享他的快乐。次句交代天气状况,“损花风雨怨频频”,近几日风雨不断,那些盛开的花朵都遭到了摧折,令人愁怨不堪。诗人们看见满地残花,一定在心里怜惜,更叹息美好总是短暂。但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大自然生生不息,这就是颔联“筼筜似欲迎初暑,芍药犹堪送晚春”。诗人在主人的陪同下,在小园中惬意地闲逛,只见翠竹重生、芍药璀璨。筼筜,是生长在水边的高大竹子。作者用“迎初暑”三字,描绘出春末夏初之时,竹叶青青、茂密挺拔的景象。而芍药却似乎对春天恋恋不舍,依然摇曳多姿地盛开,好像在殷勤地挽留着春姑娘。“犹堪”二字,传达出一份不舍之意。虽然桃花、梨花纷纷凋谢,但是翠竹茂盛,芍药盛开,草木清新,绿意盎然,也让人感到了一丝安慰。面对满地落红,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过去的路上更是“归轩有喜”,可见其乐观、洒脱。
    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听说这个不幸消息之后,心里非常着急,他宁愿自己辞职,也要以此交换兄长脱离险境。但是朝廷并未准许他的请求,还将其贬为筠州(江西高安)盐酒税。在被贬的境遇中,诗人并未过分在意人生的挫折,而是展现出了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也会有随缘自适的气度,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4)白居易《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之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运用议论、对比手法表达对初春的赞美与喜欢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②. 谣诼谓余以善淫 ③.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④.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⑤. 瀚海阑干百丈冰 ⑥.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⑦. 妇姑荷箪食 ⑧. 童稚携壶浆 ⑨.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⑩.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⑪. 最是一年春好处 ⑫. 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嫉”“蛾”“谣”“诼”“豗”“砯”“瀚”“箪”“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月15日,教育部发布通报称,“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以下简称华人赛)为违规竞赛。
    目前广为人知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在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中可查。而华人赛利用了名称上的相似性来 ① ,企图蒙混过关、招摇撞骗。不少家长未对其资质进行比较,轻信举办方所谓“连续举办36届”“报名缴费可直接进入省级决赛”等宣传而上当受骗。其实,这项山寨竞赛于2017年才首次举办,曾因虚构举办赛事届数、误导消费者被多次罚款,但举办方为了巨大利益,依然不知收敛,甚至 ② 。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违规竞赛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质量低下、兜售奖项、牟取暴利等问题,不仅隐藏诈骗风险、侵害群众利益,而且加重学生负担、破坏教育生态。整治“黑竞赛”,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打击力度,让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学生及家长也要学会甄别信息。而要想 ③ ,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让不合理的竞赛项目与升学完全“脱钩”,让“黑竞赛”彻底失去生存土壤。教育部提醒学生家长(A),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务必认准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白名单”(B),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规竞赛(C),合法维护群众的权益(D),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环境(E)。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填字母)并修改。
    20. 某同学以该“黑竞赛”为例制作了“巧识骗术”的思维导图,请依据文段内容并仿照图例补全相关信息。
    【答案】18①以假乱真(鱼目混珠、混淆视听);②变本加厉(得寸进尺);③正本清源(釜底抽薪、斩草除根)
    19. B.“面向”前加“参加”(参加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务必认准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白名单”) D.“合法”改到“群众的”后面(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0. ①方法(技巧);②寻漏洞(辨谎言、寻异常等);③缴费就可直接进省决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语境是说华人赛利用了名称上的相似性来蒙骗家长和学生,故此处可填“以假乱真(鱼目混珠、混淆视听)”。以假乱真:用假的去冒充真的,使人分不清真假。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冒充真的。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第②空,所填成语要在程度上高于“不知收敛”,故此处可填“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得寸进尺:得到一寸,还想再得到一尺。原指在军事战术上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后比喻贪婪的欲望越来越大。
    第③空,依据后文的“从根本上解决”,故此处可填“正本清源(釜底抽薪、斩草除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清理和整顿。形容彻底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斩草除根:除草要连根拔掉。比喻彻底铲除祸根,不留后患。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处,成分残缺,可在“面向”前加“参加”;
    D处,语序不当,“合法”改到“群众的”后面,应是“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关于家长上当的原因可参考“不少家长未对其资质进行比较,轻信举办方所谓‘连续举办36届’‘报名缴费可直接进入省级决赛’等宣传而上当受骗”,由此可见原因有三:“不少家长未对其资质进行比较”,只相信了相似的名称;不能分辨出宣传内容本身的漏洞,盲目相信其“连续举办36届”的异常宣传;不能拒绝“报名缴费可直接进入省级决赛”诱惑。
    右侧是表现,左侧则是“巧识骗局”的“方法”“技巧”,故①处可填“方法(技巧)”
    参照“辨资质”“拒诱惑”的形式,对应“6年就能举办36届?”可知,②处可填“寻漏洞(辨谎言、寻异常等)”;
    参照“6年就能举办36届?”“名称相似就能相信?”的形式,对应“拒诱惑”可知,③处可填“报名缴费就可直接进入省级决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从审美感发的角度,将境界分为实境与虚境。他认为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有机统一。此说既融汇了十九世纪西方“理想”与“写实”两派的文学创作理论,又结合了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同时与“为理想派”“为人生派”两大新文学创作潮流相契合。可见,其理论既有对西方理论的借鉴, ① 。
    诗境的构造方式,从创作手法来看,亦无外乎王国维所说的两种: ② 。所谓写境,偏重写实,合乎自然者多,是作者通过对自然或人生忠实地描写或再现而创造出来的意境。作者极重视客观的真实,极逞状物写景之才力求摄自然之魂魄或神理,随物赋形,“与花鸟共忧乐”。 ③ ,作者用想象、虚构、夸张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符合作者理想或情感的图景。造境与写境的分别,就像是“理想”与“写实”二派的分别。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2.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写境”的特点?(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D.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答案】21. ①又有对中国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②写境与造境③所谓造境,偏重虚构,合乎理想者多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句中“既”可知,前后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在根据“又结合了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同时与‘为理想派’‘为人生派’两大新文学创作潮流相契合”可知,此处是说其理论还有对中国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故可知补写内容为“又有对中国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所谓写境……”“造境与写境的分别”可知,此处是说王国维所说的两种指写境与造境,故补写内容为“写境与造境”。
    第三空,由前面的“所谓写境,偏重写实,合乎自然者多”和后句“作者用想象、虚构、夸张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符合作者理想或情感的图景”可知此处补写的句式和“所谓写境,偏重写实,合乎自然者多”相同,内容是说造境偏重虚构,合乎理想者多,故补写内容为“所谓造境,偏重虚构,合乎理想者多”。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的能力。
    所谓“写境”,偏重写实,合乎自然者多。
    A.描写合乎自然者多,偏重写实。
    B、C、D三句是作者用想象、虚构、夸张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符合作者理想或情感的图景。
    故选A。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多多未必益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多多益善”,凡事若多点资料,多点储备那一定会对自己有所助益。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多益善”反而成为湮没自己思路和方向的沙海。漫画中的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多”说明的便是这个道理,这种现象也亟需改变。如今——多多,未必益善,我们要有清醒的认知和理智的选择,多中择优,方是正解。
    多,约等于迷茫。所谓茫,是指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试想,在茫茫书海,茫茫题海中遨游,何尝不是一种漫无边际。俄国诗人普希金曾经说过: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让我不能同时去驻足。选择一旦多了,带来的未必是机会,更可能是迷茫。两条路足矣让人难以抉择,更何况是更多的资源与指向。
    多,也仅是缓解焦虑的饮鸩止渴。人们对于资源的渴望,往往是因为缺少它而在内心产生了不安。所以,许多学生在成绩下降时便开始病急乱投医,在看到更好的资料时“喜新厌旧”,在人云亦云中将一切拿得到的资源“拥入怀中”。或许在这一番行动后舒心了许多,然而,这种不安得到了短暂的缓解后,换来的将是更多的焦虑。比如说,在被书山题海掩埋后依旧成绩不佳,我们便会认为,一定还有自己没有找到的“武林秘籍”,那么新一轮的寻找资料,囤积资料便“拉开序幕”了。殊不知,他们缺少的根本不是资源,而是得到之后的认真对待与融会贯通。
    多中择优,提前梳理,方是正解。求学之路上,总会有些“学霸”的成绩让人羡慕不已。而在许多媒体对这些“别人家的孩子”的采访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学霸”:从不采取题海战术,而是积极整理错题;从不疲劳战斗,而是合理安排时间;从不跟风盲从,而是分析自身优劣。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但是盲目的勤奋就像失去方向的马车,不提前规划好路线,或许就会在“书山”上绕许多弯路。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就像不同的道路适合不同的车,提前选择,才能让自己的进阶之路平坦通畅。
    别让书架上宝藏,成为牢笼。别让漫画中的呐喊,常挂嘴边。你我需要的不仅是东搜西罗与盈千累万,更需要删繁就简与慧眼识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多多益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一定要抓住漫画中的主体和文字提示。漫画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学生在一堆“学习资料”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从地面上散落的书本可以看出,他一定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于是乎他发出感慨:资料找时方恨多。
    漫画反映的情况属于常见的情况。在学习中,像这样“资料找时方恨少”的情况不算少见,尤其是高三冲刺阶段,面对海量的资料,如果真的想要找到上个月做的某套试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这则漫画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处于一个 “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学习资料为例,它的载体,可能是纸质形式,也可能是电子。第一部现代大百科全书的编者狄德罗曾忧心忡忡地说,“只要时间世代延续,书籍的数量就会一直增加。总有一天,人们从书中学习东西,就像是从浩瀚的宇宙当中直接学习一样困难。”
    是的,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获取知识的门槛变得更低了,但是信息杂芜,也时常让我们陷入困境。面对海量的讯息和资源,我们如何自如地“穿梭”其中,把资源为我所用,避免信息焦虑,是这个时代的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这个材料适合写成议论文。考生在具体行文时,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式思路。在提炼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基础上,分析时代原因与主观原因,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事例,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注意立意时不要着眼于资料质量等问题,因为漫画反映的并非此类问题。
    立意:
    1.“信息爆炸”时代的“冷”思考。
    2.避免信息焦虑,不要让知识成为累赘。
    3.多多未必益善。
    相关试卷

    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课内文言文知识检测,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八千年前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