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上海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上海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01
    2024年上海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02
    2024年上海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上海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21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4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1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参观龙华烈士陵园时,同学们深深感动于革命烈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献身精神。(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22分)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龙赋
    王安石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②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止,则常至乎害已,而未始至乎丧已,夫此所以为智。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注】①章:同“彰”,彰显②始:曾经。
    2. 【甲】诗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
    3. 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 对【丙】文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B. 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C. 因为(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D. 因为(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5. 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空。
    6. 三则诗文均通过写物来表现人的精神和特点。根据诗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诗中“咬”“立”“还”“_________”等字词,赞美了人的坚韧刚正的品质。
    【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君子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丙】文中“_________”一句,表明意在以龙写人,人要有龙的变化、仁智、知几、_________等特点。
    二、现代文(35分)
    (一)(1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数爪子,真的能区分龙和蟒吗?
    ①在龙年到来之际,商家们纷纷推出了龙年手机保护壳,保护壳上的龙纹图案有的是四爪,有的是五爪。有网友提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手机保护壳上的四爪图案是蟒,不是龙。那么,能否靠数爪子来判断龙和蟒呢?
    ②现藏于山西博物馆的“龙形觥”属商代晚期遗物,龙首上有明显的二角,但无足无爪。战国中期青铜器“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上,龙前二足有爪,爪数为三。玉器“碧玉龙形珮”,有足无爪。秦汉时期,龙爪数也很多样。秦代画像砖“龙纹空心砖”上可见三爪龙。西汉楚王墓室顶部壁画中的长龙,每足一爪。东汉画像石“龙虎街璧”中,龙有四爪。
    ③东晋《洛神赋图》中的龙是后世龙的标本,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段的龙是三爪。唐淮安靖王李寿墓中出现的龙纹也是三爪。到了唐末五代时期,蜀王王建墓中出土的玉带上的龙纹还是三爪。由此可见,从魏晋南北朝到唐,龙的形象基本趋于统一,以三爪龙居多。
    ④在北宋建筑晋祠圣母殿的前廊位置,保留着现存最古老的木雕盘龙柱,这些龙均为四爪。宋代出土的瓷器中,可见三爪或四爪龙。美国堪萨斯州尼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保存有宋代磁州窑所产的“白地黑剔花龙纹瓶”,上面的龙为五爪。由此可见,到宋代的时候,四、五爪龙均有。
    ⑤最早对“五爪为龙”的规定可以追溯到元朝。实际上这是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完备的体现。元代规定非皇家者不能穿带有龙凤纹的服饰,并且强调“五爪二角”为龙。不是“五爪二角”,也就不是官方规定的皇家用的龙,四爪、三爪龙就不违法,是“民间龙”。所以元代文人画中、民间器物上的龙纹还是有很多四爪或三爪的。
    ⑥真正严格区分“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应是明朝之事。明朝的服饰制度在严密和周备程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明代的“蟒衣”是宦官、贵戚、重臣和外族首领所穿的一种盛服,非受特赐不得穿。而皇帝服饰上的龙都是五爪二角。
    ⑦到了清代,穿用者身份亦是蟒袍与龙袍的判定标准之一。据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上海博物馆等搜集的清代实物考证,蟒袍中有四爪也有五爪,甚至五爪居多。无论袍上所绣纹样是四爪还是五爪,穿用者的等级可以使用“龙”的称呼,便称之为龙袍;反之,太子、品官、妃嫔等就算穿了五爪,也只可称作蟒袍。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7. 根据②-段内容探究不同时期的龙的爪数,填写相应空格。
    8. 小徐发了一则朋友圈,内容如下。请根据本文内容,发一则私信安慰他。
    刚买了龙年手机壳,却看到网上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手机壳上的四爪图案根本不是龙。好郁闷!
    9. 本文将发布在公众号推文上,发布者打算将以下表格呈现在第⑦段文字后,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请阐述理由。
    清代蟒袍蟒纹爪数统计
    (截止2021年4月14日,参考自《清代蟒袍考略》)
    (二)(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山深处的乡情
    吴魏
    ①小时候,家乡还未通公路,连土路也没有。每逢春节,都会走回故乡过年,一家人大包小包,在深山巨谷中、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在冰雪厚积的山脊里、在山石交错的迷阵中,艰难跋涉。
    ②在离故乡还有两里路的地方,几位朴实憨厚的亲戚,已经面带微笑地等在那里了。他们二话不说,挑起了父母手中沉重的行李。其中一位亲戚蹲下来,对着我说:“上来,叔背。”我有些不好意思,但这位叔坚持要背我,我也就跳到那结实而又宽阔的背上了。
    ③整个村庄依山而建。稀稀疏疏几间木屋,在厚厚的雪野里,吐着炊烟,闪烁着柴火光,显得无比温暖。山脚是一片巨大的水塘,已被寒风冻成了一面镜子。只见镜面上突然火光一闪,噼里啪啦地响起了一阵鞭炮声。父亲兴奋地取出行李中的鞭炮,点燃回应,红红的鞭炮,在洁白的雪地里充满激情地炸开。
    ④几万响鞭炮放完,红色的鞭炮屑在雪地里铺出了一道蜿蜒的龙形红毯,这是村里的最高礼遇。前来迎接我们的亲戚,和前面几位亲戚一样,脸上挂着憨憨的笑容,也不多说话,埋着头,走在前面引路。我这才发现在山路上比较滑的地方,已经铺上干草。雪比较多的地方,已经被铲出一条人行道。故乡人对人的好从不表现在嘴上,总是用行动不动声色地表达着,就像雪野里那静默的村庄一样,默默地散发着温暖。
    ⑤走进祖屋,一家人围着一堆柴火,先卸掉身上的寒气。爷爷身着一件干净的中山装,端坐在正位上。掩藏不住的喜悦,在那长长的白胡须里时隐时现,又时不时在那满脸的皱纹中跌宕、蔓延开来。爷爷的千言万语都写在了脸上,无须诉说,一家人整整齐齐就好。
    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故乡的年夜饭,菜品虽不丰富,但分量代表了乡人的诚意和大方。腊肉一定是屋顶上挂着的最肥厚的那块,鸡肉一定来自园子里最雄壮的那一只鸡,新杀的年猪,一定是等着远归故乡的人吃第一块肉。
    ⑦“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几杯土酒下肚,故乡亲人就打开了话匣子,但说来说去,也就是谈谈一年到头,多少收成,粮食够不够吃,庄稼长得好不好,等等。父亲一回到家乡,似乎又改变了身份,从医生变回了农民,对于种田种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许那就是父亲这代人的本色,一脚已经踏出农田,迈出了大山,另一只脚却还深深地踏在故乡的泥土里。
    ⑧酒席吃着吃着,人越来越多,邻里乡亲都聚了过来,父亲儿时的伙伴、亲朋好友,都来问好。东家一只鸡,西家一筐鸡蛋,心灵手巧的姑姑纳的布鞋,还有屋顶上吊着的两对猪蹄子,都是为我们准备的礼物。父亲和母亲连声说够了够了,亲朋们也不说什么,只顾着往我们的背篓里塞。
    ⑨山路十八盘,走了一整天。这实实在在的年夜饭和实实在在的故乡人,就是对路途艰辛的最好回报。
    (节选自《山路十八弯》,有删改)
    10. 不能体现“故乡人对人的好从不表现在嘴上,总是用行动不动声色地表达着”的一项是( )
    A. 他们二话不说,挑起了父母手中沉重行李。
    B. 山脚是一片巨大的水塘,已被寒风冻成了一面镜子。
    C. 红色的鞭炮屑在雪地里铺出了一道蜿蜒的龙形红毯。
    D. 雪比较多的地方,已经被铲出一条人行道。
    11. 概括⑥一⑧段归乡后的事件。
    (1)乡人用最好的年夜饭招待我们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⑤段划线句使用比拟(拟物)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请分析其妙处。
    13.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四个“在”看似重复却不宜删除的理由。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国风社社长,请你完成以下社团任务。
    14. 社团拟定了一份招募通知,请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招募通知
    国风社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A)传承与传播。我们将举办主题论坛、对外交流、课本剧展演等(B)琳琅满目的活动,无论你是文化爱好者还是才艺新星,都(C)欢迎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欣赏、思考、传播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D)请尽快报名!
    国风社
    (1)用词不当:___________处(填选项),应改为___________。
    (2)信息缺失:___________处(填选项),应补充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社团“中国文化论坛”拟定了一些讨论主题,请给论坛主题提供相应的参考阅读书目(填选项)。
    (1)英雄文化___________ (2)神怪文化___________ (3)士林文化___________
    A.《西游记》 B.《儒林外史》 C.《骆驼祥子》 D.《水浒传》
    16. 社团要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龙文化”,以下说法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龙是帝王的化身,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为“祖龙”。
    B. 龙意味着能力高超,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称为“卧龙”。
    C. 古代人们向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如《西游记》里白龙马掌管四海气候。
    D. 许多传统节日与龙有关,如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十五舞龙、端午赛龙舟。
    17. 社团排练课本剧《范进中举》,社员们对下面这幕剧该选用怎样的背景音乐有分歧,有人认为应选用喜庆的音乐,有人认为应选用悲伤的音乐。请结合课本剧主题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80字以内)
    报录人: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接过报贴,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噫!好了!我中了!(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忙给他灌几口水。)
    范进:(爬起来,拍手大笑)噫!好!我中了!
    四、写作(60分)
    18. 勇敢的鸟儿,虽然必定会遇到风雨,但天空就在那里;不服输的少年,尽管总会经受挫折,但梦想就在那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信;敢飞就有天空。
    请以“敢飞就有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600字左右。(2)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2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语文试卷
    2024.4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 默写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参观龙华烈士陵园时,同学们深深感动于革命烈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 ①. 必先苦其心志 ②. 有龙则灵 ③. 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⑤.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志、稻、汗青”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22分)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龙赋
    王安石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②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止,则常至乎害已,而未始至乎丧已,夫此所以为智。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注】①章:同“彰”,彰显。②始:曾经。
    2. 【甲】诗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
    3. 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 对【丙】文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B. 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C. 因为(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D. 因为(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5. 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空。
    6. 三则诗文均通过写物来表现人的精神和特点。根据诗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诗中“咬”“立”“还”“_________”等字词,赞美了人的坚韧刚正的品质。
    【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君子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丙】文中“_________”一句,表明意在以龙写人,人要有龙的变化、仁智、知几、_________等特点。
    【答案】2. 清 3. ①. 表转折,但是 ②. 微小,弱小 4. A
    5. 爱牡丹者多 龙之不可蓄 未始出乎害人
    6. ①. 任 ②. 高洁、不同流合污 ③. 与为类者常见之 ④. 知时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故可填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解释,结合所给的方法分析。
    句意:但龙却能做到仁慈而又不曾伤害自身。结合“濯清涟而不妖”的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可知“而”的意思:表转折,但是。
    句意:它能显得软弱也能显得强壮。结合“章”的意思:同“彰”,彰显,可知“微”的意思是微小,弱小。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有:惟:只是;莫知:不知道;其乡:它的家乡,指龙的居所。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乙文“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爱菊者鲜”与“爱牡丹者多”形成对比;
    结合丙文“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可知“牛羊之可蓄”与“龙之不可蓄”形成对比;
    结合丙文“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可知龙“常出乎害人”但“未始出乎害人”,这两者形成对比。
    据此可作答。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故抓住诗中的动词:咬、立、还、任。
    乙文: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丙文:结合“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意思然而,这样神奇的龙是终究无法见到的吗?回答说:和龙有着同样品性的人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可知表面在写龙实际上在写人,结合“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可知除了“知几”还要“知时”。据此可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丙】据说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物,它能聚合祥云而来,也能瞬间散去,它能潜伏不显现,也能浮出让人看见,它能显得软弱也能显得强壮,它能变得很微小也能彰显出庞大。只是从来没有人看见过龙,所以不知道龙的仙乡在哪里;也因为龙灵动而不能畜养,所以跟牛羊不一样。龙能千变万化不可预测,龙能到处活动而又让人无法驯服,龙的本能特性可以到处出没伤害到人类,但是却从来没出现过伤害人类的事情,这也就是所说的仁慈。通常作为仁慈如果没有止尽,那么往往就会发展到伤害自身,但龙却能做到仁慈而又不曾伤害自身,这就是之所以被称作明智的原因。仁慈而又有止尽,能把握时机,能敏锐观察到有危险的征兆,然后果断退守来保自身平安,这就是常言所说的能预先知晓事物变化;活动时就有利于万物,能正确地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来做一番有利于天下万物的事业,这就是常言所说的洞悉时机而后为。然而,这样神奇的龙是终究无法见到的吗?回答说:和龙有着同样品性的人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二、现代文(35分)
    (一)(1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数爪子,真的能区分龙和蟒吗?
    ①在龙年到来之际,商家们纷纷推出了龙年手机保护壳,保护壳上的龙纹图案有的是四爪,有的是五爪。有网友提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手机保护壳上的四爪图案是蟒,不是龙。那么,能否靠数爪子来判断龙和蟒呢?
    ②现藏于山西博物馆的“龙形觥”属商代晚期遗物,龙首上有明显的二角,但无足无爪。战国中期青铜器“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上,龙前二足有爪,爪数为三。玉器“碧玉龙形珮”,有足无爪。秦汉时期,龙爪数也很多样。秦代画像砖“龙纹空心砖”上可见三爪龙。西汉楚王墓室顶部壁画中的长龙,每足一爪。东汉画像石“龙虎街璧”中,龙有四爪。
    ③东晋《洛神赋图》中的龙是后世龙的标本,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段的龙是三爪。唐淮安靖王李寿墓中出现的龙纹也是三爪。到了唐末五代时期,蜀王王建墓中出土的玉带上的龙纹还是三爪。由此可见,从魏晋南北朝到唐,龙的形象基本趋于统一,以三爪龙居多。
    ④在北宋建筑晋祠圣母殿的前廊位置,保留着现存最古老的木雕盘龙柱,这些龙均为四爪。宋代出土的瓷器中,可见三爪或四爪龙。美国堪萨斯州尼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保存有宋代磁州窑所产的“白地黑剔花龙纹瓶”,上面的龙为五爪。由此可见,到宋代的时候,四、五爪龙均有。
    ⑤最早对“五爪为龙”的规定可以追溯到元朝。实际上这是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完备的体现。元代规定非皇家者不能穿带有龙凤纹的服饰,并且强调“五爪二角”为龙。不是“五爪二角”,也就不是官方规定的皇家用的龙,四爪、三爪龙就不违法,是“民间龙”。所以元代文人画中、民间器物上的龙纹还是有很多四爪或三爪的。
    ⑥真正严格区分“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应是明朝之事。明朝的服饰制度在严密和周备程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明代的“蟒衣”是宦官、贵戚、重臣和外族首领所穿的一种盛服,非受特赐不得穿。而皇帝服饰上的龙都是五爪二角。
    ⑦到了清代,穿用者身份亦是蟒袍与龙袍的判定标准之一。据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上海博物馆等搜集的清代实物考证,蟒袍中有四爪也有五爪,甚至五爪居多。无论袍上所绣纹样是四爪还是五爪,穿用者的等级可以使用“龙”的称呼,便称之为龙袍;反之,太子、品官、妃嫔等就算穿了五爪,也只可称作蟒袍。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7. 根据②-段内容探究不同时期的龙的爪数,填写相应空格。
    8. 小徐发了一则朋友圈,内容如下。请根据本文内容,发一则私信安慰他。
    刚买了龙年手机壳,却看到网上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手机壳上的四爪图案根本不是龙。好郁闷!
    9. 本文将发布在公众号推文上,发布者打算将以下表格呈现在第⑦段文字后,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请阐述理由。
    清代蟒袍蟒纹爪数统计
    (截止2021年4月14日,参考自《清代蟒袍考略》)
    【答案】7. (1)龙的形象基本趋于统一,以三爪龙居多。
    (2)四、五爪龙均有。
    (3)严格区分“五爪为龙、四爪为蟒”。
    8. 示例:小徐,别郁闷了!其实“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这个说法虽然流传甚广,但并非绝对。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龙的爪数也是有所变化的,而且并不总是严格区分。你手机壳上的四爪图案,也许正是某个历史时期的龙的形象呢。重要的是,它代表了龙年的吉祥和祝福,这就足够了。别让这个小小的爪数问题影响了你的好心情,新年快乐哦!
    9. 示例: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这个表格提供了清代蟒袍中龙纹爪数的具体数据,直观地展示了五爪和四爪在清代蟒袍中的分布情况。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第⑦段中提到的“无论袍上所绣纹样是四爪还是五爪,穿用者的等级可以使用‘龙’的称呼,便称之为龙袍”的观点。同时,这个表格也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使得读者对于文章内容的信任度更高。因此,我认为将这个表格呈现在第⑦段文字后是有必要的。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第③段“由此可见,从魏晋南北朝到唐,龙的形象基本趋于统一,以三爪龙居多”可知,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大部分都为三爪龙;
    根据第④段“由此可见,到宋代的时候,四、五爪龙均有”可知,宋代的龙,四、五爪均有;
    根据第⑥段“真正严格区分‘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应是明朝之事。明朝的服饰制度在严密和周备程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可知,明代对于“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区分严格,由穿用者的等级决定“龙”的称呼。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应用。
    根据第④段“由此可见,到宋代的时候,四、五爪龙均有”,第⑤段“以元代文人画中、民间器物上的龙纹还是有很多四爪或三爪的”可知,在部分朝代,“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划分并不是十分严格,可据此进行回复。
    示例:小徐,别不开心了!关于“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历史上的龙形象多种多样,爪数也并非固定不变。从商代到明清,龙的爪数都有变化,比如宋代和元代就没有严格执行“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而且不同朝代、不同场合的龙形象也有差异。所以,你手机壳上的四爪图案,也可以看作是龙的一种形象,不必太过纠结于爪数。重要的是,这个手机壳是你喜欢的,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和好运。所以,别让这个小小的误解影响你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迎接充满祥瑞的龙年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内容的理解。选择哪种观点都可以,并说出相应理由。
    如认为必要,可从说明方法入手。这个表格属于列图表的说明方法,更加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清代蟒袍蟒纹爪数的统计数据,使信息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让我们更直接感受到五爪和四爪在清代的使用情况。进一步阐述第⑦段中的“据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上海博物馆等搜集的清代实物考证,蟒袍中有四爪也有五爪,甚至五爪居多”这一句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因此,可认为表格呈现在第⑦段文字后是有必要的。
    如认为没有必要,我们需要考虑其在公众号推文中的作用。首先,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龙和蟒的爪数是否能作为区分它们的标准,以及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而该表格则是具体统计了清代蟒袍的爪数,虽然它提供了关于清代蟒袍的实物数据,但这与文章的主旨并不完全吻合。此外,如果读者对清代蟒袍的爪数感兴趣,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或文献进行查询。因此,可认为这个表格在文章中的必要性不大,可以省略。
    (二)(1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山深处的乡情
    吴魏
    ①小时候,家乡还未通公路,连土路也没有。每逢春节,都会走回故乡过年,一家人大包小包,在深山巨谷中、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在冰雪厚积的山脊里、在山石交错的迷阵中,艰难跋涉。
    ②在离故乡还有两里路的地方,几位朴实憨厚的亲戚,已经面带微笑地等在那里了。他们二话不说,挑起了父母手中沉重的行李。其中一位亲戚蹲下来,对着我说:“上来,叔背。”我有些不好意思,但这位叔坚持要背我,我也就跳到那结实而又宽阔的背上了。
    ③整个村庄依山而建。稀稀疏疏几间木屋,在厚厚的雪野里,吐着炊烟,闪烁着柴火光,显得无比温暖。山脚是一片巨大的水塘,已被寒风冻成了一面镜子。只见镜面上突然火光一闪,噼里啪啦地响起了一阵鞭炮声。父亲兴奋地取出行李中的鞭炮,点燃回应,红红的鞭炮,在洁白的雪地里充满激情地炸开。
    ④几万响鞭炮放完,红色的鞭炮屑在雪地里铺出了一道蜿蜒的龙形红毯,这是村里的最高礼遇。前来迎接我们的亲戚,和前面几位亲戚一样,脸上挂着憨憨的笑容,也不多说话,埋着头,走在前面引路。我这才发现在山路上比较滑的地方,已经铺上干草。雪比较多的地方,已经被铲出一条人行道。故乡人对人的好从不表现在嘴上,总是用行动不动声色地表达着,就像雪野里那静默的村庄一样,默默地散发着温暖。
    ⑤走进祖屋,一家人围着一堆柴火,先卸掉身上的寒气。爷爷身着一件干净的中山装,端坐在正位上。掩藏不住的喜悦,在那长长的白胡须里时隐时现,又时不时在那满脸的皱纹中跌宕、蔓延开来。爷爷的千言万语都写在了脸上,无须诉说,一家人整整齐齐就好。
    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故乡的年夜饭,菜品虽不丰富,但分量代表了乡人的诚意和大方。腊肉一定是屋顶上挂着的最肥厚的那块,鸡肉一定来自园子里最雄壮的那一只鸡,新杀的年猪,一定是等着远归故乡的人吃第一块肉。
    ⑦“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几杯土酒下肚,故乡亲人就打开了话匣子,但说来说去,也就是谈谈一年到头,多少收成,粮食够不够吃,庄稼长得好不好,等等。父亲一回到家乡,似乎又改变了身份,从医生变回了农民,对于种田种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许那就是父亲这代人的本色,一脚已经踏出农田,迈出了大山,另一只脚却还深深地踏在故乡的泥土里。
    ⑧酒席吃着吃着,人越来越多,邻里乡亲都聚了过来,父亲儿时的伙伴、亲朋好友,都来问好。东家一只鸡,西家一筐鸡蛋,心灵手巧的姑姑纳的布鞋,还有屋顶上吊着的两对猪蹄子,都是为我们准备的礼物。父亲和母亲连声说够了够了,亲朋们也不说什么,只顾着往我们的背篓里塞。
    ⑨山路十八盘,走了一整天。这实实在在的年夜饭和实实在在的故乡人,就是对路途艰辛的最好回报。
    (节选自《山路十八弯》,有删改)
    10. 不能体现“故乡人对人的好从不表现在嘴上,总是用行动不动声色地表达着”的一项是( )
    A. 他们二话不说,挑起了父母手中沉重的行李。
    B. 山脚是一片巨大的水塘,已被寒风冻成了一面镜子。
    C. 红色的鞭炮屑在雪地里铺出了一道蜿蜒的龙形红毯。
    D. 雪比较多的地方,已经被铲出一条人行道。
    11. 概括⑥一⑧段归乡后的事件。
    (1)乡人用最好的年夜饭招待我们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⑤段划线句使用比拟(拟物)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请分析其妙处。
    13.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四个“在”看似重复却不宜删除的理由。
    【答案】10. B 11. ①. 父亲与故乡亲人交流农事。 ②. 亲朋们送来礼物,
    12. 第⑤段划线句“掩藏不住的喜悦,在那长长的白胡须里时隐时现,又时不时在那满脸的皱纹中跌宕、蔓延开来”,使用比拟(拟物)手法,将“喜悦”比拟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从白胡须和满脸皱纹中表现出来,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爷爷的情感。
    13. 增强画面感,通过四个“在”的描述,细致地展现了回乡路途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让读者对回乡的情景有更深刻的印象; 强调艰难,突出了回乡过程的不易,与后文故乡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回乡经历的深刻感受;与结尾相照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③段“山脚是一片巨大的水塘,已被寒风冻成了一面镜子”可知,此句话为环境描写,写出了冬日山村的寒冷。这句话里并没有体现人的行为,因此看不出故乡人对人的好。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⑦段“故乡亲人就打开了话匣子,但说来说去,也就是谈谈一年到头,多少收成,粮食够不够吃,庄稼长得好不好,等等。父亲一回到家乡,似乎又改变了身份,从医生变回了农民,对于种田种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知,这段文字叙述了父亲在饭桌上与亲人一起谈论乡村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庄稼,和他们交流种田地的见解。
    根据第⑧段“父亲儿时的伙伴、亲朋好友,都来问好。东家一只鸡,西家一筐鸡蛋,心灵手巧的姑姑纳的布鞋,还有屋顶上吊着的两对猪蹄子,都是为我们准备的礼物”可知,这一段描绘了乡人给“我们”送来礼物,热情欢迎“我们”的场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赏析。
    根据第⑤段“掩藏不住的喜悦,在那长长的白胡须里时隐时现,又时不时在那满脸的皱纹中跌宕、蔓延开来”可知,在这句话中,“喜悦”这种心情被作者处理成具体可感的事物,不停地在“胡须”和“皱纹”中体现,这是运用的比拟(拟物)手法。根据第⑤段“爷爷的千言万语都写在了脸上,无须诉说,一家人整整齐齐就好”可知,通过比拟(拟物)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对“我们”归乡过年的开心,表达出爷爷对过年的期盼,对团圆的期盼,呼应文章中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赏析。
    根据第①段“在深山巨谷中、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在冰雪厚积的山脊里、在山石交错的迷阵中”可知,这四个“在”直接说明了“我们”可能走在归乡途中的地方,增强了画面感,将读者代入到作者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到作者回家的过程;根据第①段“小时候,家乡还未通公路,连土路也没有”“艰难跋涉”可知,这几个“在”直接写出了路途的艰难、作者回家的不易;根据“深山巨谷”“蜿蜒曲折”“冰雪厚积”“山石交错”这些形容词可知,作者对归乡的过程记忆深刻,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表达作者对故乡人的想念。根据第④段“故乡人对人的好从不表现在嘴上,总是用行动不动声色地表达着,就像雪野里那静默的村庄一样,默默地散发着温暖”,第⑨段“这实实在在的年夜饭和实实在在的故乡人,就是对路途艰辛的最好回报”可知,山路的艰辛和故乡人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利于作者表现出题,即对故乡和故乡人的眷恋;根据第⑨段“山路十八盘,走了一整天”可知,这几个“在”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国风社社长,请你完成以下社团任务。
    14. 社团拟定了一份招募通知,请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招募通知
    国风社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A)传承与传播。我们将举办主题论坛、对外交流、课本剧展演等(B)琳琅满目的活动,无论你是文化爱好者还是才艺新星,都(C)欢迎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欣赏、思考、传播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D)请尽快报名!
    国风社
    (1)用词不当:___________处(填选项),应改为___________。
    (2)信息缺失:___________处(填选项),应补充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社团“中国文化论坛”拟定了一些讨论主题,请给论坛主题提供相应的参考阅读书目(填选项)。
    (1)英雄文化___________ (2)神怪文化___________ (3)士林文化___________
    A.《西游记》 B.《儒林外史》 C.《骆驼祥子》 D.《水浒传》
    16. 社团要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龙文化”,以下说法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龙是帝王的化身,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为“祖龙”。
    B. 龙意味着能力高超,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称为“卧龙”。
    C. 古代人们向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如《西游记》里白龙马掌管四海气候。
    D. 许多传统节日与龙有关,如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十五舞龙、端午赛龙舟。
    17. 社团排练课本剧《范进中举》,社员们对下面这幕剧该选用怎样的背景音乐有分歧,有人认为应选用喜庆的音乐,有人认为应选用悲伤的音乐。请结合课本剧主题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80字以内)
    报录人: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接过报贴,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噫!好了!我中了!(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忙给他灌几口水。)
    范进:(爬起来,拍手大笑)噫!好!我中了!
    【答案】14. ①. B ②. 丰富多彩 ③. D ④. 报名方式 ⑤. 通知的日期
    15. ①. D ②. A ③. B 16. C
    17. 示例:我认为应该选用喜庆的音乐。选用喜庆音乐可凸显范进中举的喜悦,体现他多年苦读终获回报的欣慰。同时,范进因狂喜而昏厥的情节,也可视为一种戏剧化的喜剧效果,增强了观赏的趣味性,符合课本剧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特点。(言之有理均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应用文格式。
    (1)原句中的“琳琅满目”通常用来形容物品丰富、摆满眼前的景象,而在这里用于描述活动并不恰当。使用“丰富多彩”更能够准确地表达活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
    (2)通知类应用文,内容为招募通知。根据“感兴趣的同学,请尽快报名”可知,本句话并未提及如何报名,所以应补充上报名的方式,包括截止时间等。另外,通知落款须写出日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其主题思想主要是讽刺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歌颂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乐观向上的精神。该小说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属于神怪文化;
    《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一方面,《儒林外史》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它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属于士林文化;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骆驼祥子》描写了从农村流落到北京城里的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讲述了在黑暗的社会环境腐蚀下,祥子怎样由一个善良、本分、富有正义感的人力车夫,在生活上、人格上、政治上一步步走向堕落,最后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历程。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编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属于英雄文化。
    据此答案为D、A、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白龙马并未掌握四海气候,他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唐僧师徒取经路过鹰愁涧时,唐僧所骑的白马被太子误吃,孙悟空前往与太子搏斗,龙太子抵挡不住逃回海底,后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选项描述有误。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与分析。
    《范进中举》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揭露与批判。这部作品通过描绘范进这一典型人物,生动地展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毒害。范进为了功名利禄,将自己的一生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历经34年的辛酸与折磨。一旦中举,他之前的所有忍耐与煎熬都在“疯”中爆发出来,这既是对他个人命运的讽刺,也是对整个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
    结合上述主题谈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选用喜庆的音乐。范进的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选用喜庆的背景音乐可以展现范进对功名的渴望与实现后的喜悦,凸显他多年苦读终获成功的欣慰。同时,选用喜庆音乐也能更好地达到讽刺效果,体现人对功名利禄的盲目追求。但需注意,音乐应与范进因过度兴奋而昏厥的情节相协调,以全面呈现人物性格与剧本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这幕剧应选用悲伤的音乐。范进中举本应是喜事,但他的过度激动和昏倒,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悲伤音乐更能传达出范进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同时引发观众对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因此,应选用能体现人物内心挣扎与痛苦的音乐,以更准确地表现课本剧的主题。
    四、写作(60分)
    18. 勇敢的鸟儿,虽然必定会遇到风雨,但天空就在那里;不服输的少年,尽管总会经受挫折,但梦想就在那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信;敢飞就有天空。
    请以“敢飞就有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600字左右。(2)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敢飞就有天空
    飞翔,是每一个生灵内心深处的渴望。无论是雄鹰展翅高飞,还是蝴蝶翩翩起舞,它们都在无声地诠释着生命的张力与魅力。对于人类来说,飞翔更是一个充满梦想和追求的象征。因为我们深知,只要敢于飞翔,就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敢飞,意味着勇敢突破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难题就像一道道高墙,阻挡着我们前进的步伐。然而,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人,才能突破重围,飞向更高远的天空。正如那句古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敢飞,也代表着敢于担当和责任。飞翔不是一种轻松的游戏,而是一场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保持平衡,以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时刻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雨中稳健飞翔,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敢飞,更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天地。当我们敢于突破自我、勇于担当责任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我们可以看到更远的距离、更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只要我们敢于去探索、去尝试,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总之,“敢飞就有天空”不仅是一种信念和追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探索未知,就一定能够在这片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让我们勇敢地展翅高飞吧!去追求那属于自己的天空,去创造那属于自己的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敢飞就有天空”蕴含了一种勇敢追求、不畏挑战的精神。材料中“不服输的少年,尽管总会经受挫折,但梦想就在那里”提示我们:这里的“飞”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飞翔,更多的是指追求梦想、挑战自我、超越困境的勇气和行动;“天空”则代表了梦想的实现,是无限的可能性、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境界。因此,题目鼓励我们要有勇气去挑战、去探索,只要我们有勇气,就能实现梦想、超越自我。基于题目的内涵,我们可以确定几个立意方向,如勇敢追梦、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等。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方向作为文章的主题,有助于集中表达观点和情感。
    2.选材构思:根据题目的特点,建议采用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文体。议论文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阐述“敢飞”的重要性以及“天空”的意义;记叙文则可以通过讲述个人或他人的故事,展现“敢飞”的精神和“天空”的美好。如果写成议论文,开头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名言、故事或现象,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勇敢追梦的故事,或者描述一个面对困境依然勇往直前的场景,引出论点“勇于追求梦想是成功的关键”或“挑战自我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等;主体部分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可以从个人经历、他人故事、社会现象等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述“敢飞就有天空”的观点,在论述过程中,注意保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同时呼吁读者要敢于追求梦想,挑战自我,可以以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作为结尾,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思情节:引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事件来引入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发展——详细描述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是如何鼓起勇气,决定去飞的;转折——在主人公“飞行”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困难和挑战,让主人公面临困境,但最终通过努力和坚持,成功克服困难;高潮——当主人公成功时,可以描写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他们对自己和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结尾——在结尾部分,可以总结文章的主题,强调“敢飞就有天空”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给读者留下一些启示和思考。
    方法
    提示
    解释
    迁移旧知
    与“濯清涟而不妖”含义相同
    而未始乎丧己_________
    推敲结构
    与“章”相对
    能强能弱,能微能章________
    爪数分类
    文物件数
    5爪
    51
    4爪
    12
    方法
    提示
    解释
    迁移旧知
    与“濯清涟而不妖”含义相同
    而未始乎丧己_________
    推敲结构
    与“章”相对
    能强能弱,能微能章________
    爪数分类
    文物件数
    5爪
    51
    4爪
    12
    相关试卷

    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