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解析版).docx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03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01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02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docx、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4
    考生注意:
    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________》)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贾谊《过秦论》)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否定生死等同、生命短长同一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挟飞仙以遨游 ②. 赤壁赋 ③.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⑤.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挟”“遨”“赋”“卒”“诞”“殇”等
    2. 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以上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古代文学专家作了交流发言。他说:“二十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在作家身世、诗文流派、文体演变、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代文学专业应加强对文学心灵世界的深入研究
    ②但这些研究属于文学表层
    ③因而古代文学研究的意义过多粘著在文学外在物
    ④忽略了“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图像”这一层意义
    ⑤影响了文学研究潜存的无限广阔的精神世界的探索
    A. ②①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①C. ①②⑤④③D. ①②③⑤④
    (2)根据以上发言,下面论文可能未被收入这次研讨会论文集的一项是( )
    A. 《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探索》
    B. 《论古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C. 《古代文学在网络时代的新境遇》
    D. 《古典文学中人文精神范式研究》
    【答案】(1)B (2)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作家身世、诗文流派、文体演变、艺术风格等方面属于“文学表层”“文学外在物”,所以②放在最前面,排除CD;
    ③④⑤是说二十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引出自己的观点①,所以①应放在结尾,排除A。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概括主题的能力。
    A.通过这位古代文学专家的交流发言可知,二十世纪的古代文学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所以要进一一步对研究方向进行探索;
    B.发言中提出二十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在作家身世、诗文流派、文体演变、艺术风格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这位古代文学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古代文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C.文学与“网络时代”的关联,并不涉及文学的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的讨论,与本次会议主题无关;
    D.这位专家提出古代文学专业应加强对文学心灵世界的深入研究,也就是人文精神范式研究。
    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改编是一种典型的互文性现象,互文性理论关注和强调的是 。根据该理论,“舞剧互文”是在舞剧研究中,作为主文本的舞剧与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文本建立的对话关系。并且,改编最深层内在机制之一的互文性,它的关注重心并非传统意义上作品和作者的关系,而是通过与原著对话,强调舞剧中存在原著文本的言语及意义,从被重复的表述中分析舞剧文本和原著文本的关系。舞剧对文学作品改编不仅是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转化,更多涉及编导对原著阐释的深层次问题。
    ②从审美范畴来看,《红楼梦》在结构庞大的叙事背后展示的是一种悲剧的意蕴。原著《好了歌》及《好了歌注》中跛足道人的“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不仅是对红楼人物的注解,也是对一切命运抗争的唱叹,这种空白与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舞蹈的身体语言的多义性及长于抒情的另类表义性使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特征,而舞蹈独有的空白则是影视戏曲等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同时,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已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意象,这也构成了它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前提。
    ③改编类作品的互文性研究中,舞剧被视为“主文本”,原著作为它的“互文本”,从引用、暗示、翻译、戏仿等方面分析考察红楼舞剧与小说《红楼梦》的互文性。
    ④互文性研究的前提是“同”,但是其价值却是对同中之异的探求,互文性的价值正在于文本之间的异质性和对话。舞剧对原著的改编大抵可分为“忠于原著”和“借题发挥”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径,其差异核心就在于“意”和“形”在不同文本之间、不同语境之下产生的关联。红楼舞剧对原著或是如“赋”直书陈事,或是如“比”以物喻志,或是如“兴”文已尽而意有余。哈德罗·布鲁姆认为互文性更侧重于强调两个文本创作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改编是一种具有诠释性质的创作,“文本诠释原则上不可能只被局限为作者意图的东西,或同时代如何理解他的东西。文本不是作者主观性的表现。相反,文本只是诠释者同文本对话中进入真实的存在,而且诠释者的情景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条件。”面对原著文本,改编绝非“复印机”式的复制,实际上,对文本意义的体验与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新的意义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而这也是互文性的过程。红楼舞剧与小说原著的互文性关系可从三种类型来分析。
    ⑤ 第一种是忠于原著情节的再现式互涉。忠于原著改编要形神兼备,“形”是指改编作品的框架结构、重要情节、中心内容、主要人物诸层面与原著基本一致,在主题上没有根本的变化,观众能自觉地将之与原著联系在一起。
    ⑥红楼舞剧与原著互涉对话的第二种是“离形得似”式的“得意忘言”。庄子言“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在这类作品中,“言”的目的在“意”,但“言”本身并非“意”。编导的创作目的不是再现原著的内容情节,也不纠结于原著庞大的结构和复杂的人物关系的舞蹈呈现,其目的在于诠释原著的深层意蕴,既然言不能尽意,就不必拘于所言。
    ⑦第三种互文性关系是借红楼之事以浇胸中之块垒的随意赋形。对原著情节进行颠覆,而这种颠覆背后是编导在充分把握原著后自我视角的表达。作品是编导表达自我的载体,而原著中的人物被抽象为符号。
    材料二:
    民族舞剧《红楼梦》打破常规叙事手法,将章回体小说特色融入剧中,其中不乏一些如“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著名的红楼故事,也有重新解构的“团圆”“花葬”两幕。这样的创新蕴含了编导对生命的思考,是对原著灵魂沟通的结果。这两幕充分展现了青春的盛放与凋零,是用现代审美方式对经典的成功演绎。
    【团圆】宝玉在想象中看到十一金钗一起出现在自己眼前。宝玉回头看着这些姐妹,以为一切如旧。而在重重帷幕和珠帘后的阴影里,是宝钗孤独的身影,只有她留在了冰冷悲凉的现实中。
    【花葬】十二钗披散长发,身着纯色长裙,手执各自的代表花朵登场,端坐于十二把高背官帽椅上。伴着音乐,十二钗跳起现代舞,她们围绕形如墓碑的椅子不断攀爬、翻滚,不断拉扯、挣扎。最终,一切又归于静默,十二钗渐次离去,徒留满地花朵和宝玉凝望的背影。
    材料三:
    观众甲:“团圆”以大团圆乌托邦式想象颠覆了现实,严重违背了《红楼梦》小说主旨,视觉的美消解了深层悲剧美。
    观众乙:“花葬”一幕,以椅背象征墓碑,有一种时空上的割裂感。且“花葬”十二钗的现代舞体现了女性的抗争,不符合原著中十二金钗的性格特征。
    3. 在材料一第①段中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4. 能够依据材料一内容作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舞剧是对文学原著赋予新意义的另类阐释。
    B. 改编即在小说原著的空白处加以舞动画面。
    C. 舞剧与小说原著的差异越大,改编越成功。
    D. 对小说原著的认识体验是改编创新的基础。
    5. 依据材料一,以下最适合改编为舞剧的文体为( )
    A. 报告文学B. 诗化小说
    C. 话剧D. 文学评论
    6. 对材料一第④和第⑥段画线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话,阐释改编作品不必要忠实于原著。
    B. 如果删去哈罗德·布鲁姆的话,本段就缺失了一个重要理由。
    C. 庄子的话,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言”本身并非“意”。
    D. 庄子的话,是证明“言”和“意”关系的必要条件。
    7. 对于民族舞剧《红楼梦》中的【团圆】【花葬】两幕,观众接受度不一。借助材料一和你对《红楼梦》的理解,从材料三中选择一位观众的发言进行评析。
    【答案】3. 不同形式与原著文本之间的对话性
    4. D 5. B
    6. B 7. 参考示例一:观众甲,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认为“团圆”一幕的想象严重违背了《红楼梦》的小说主旨,视觉美消解悲剧美。我认为你没有理解原著主题及舞剧与小说的互文关系。舞剧改编可以对原著进行诠释,互文性的价值正在于文本之间的异质性和对话:“团圆”展现出大观园女子在想象中团圆的一幕,虽然原著并没有这样的情节,但舞剧以独有的艺术方式诠释原著“千红一窟”的深层悲剧内蕴。
    参考示例二:观众甲,你认为“团圆”一幕背了《红楼梦》的小说主旨是有道理的。根据材料一互文性理论,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可对原著诠释,或传递自己的视角的观点。但根据材料二来看,本民族舞剧更多是诠释原著主旨。而《红楼梦》中结局为宝玉不知所终,了断尘缘,因此,众女子与宝玉团圆重新回归有如“大观园”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说明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著,改编消解了悲剧美,且削弱了批判现实的力量。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下文内容,指出“舞剧互文”是作为主文本的舞剧与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文本建立的对话关系,关注强调舞剧中存在原著文本的言语及意义,分析舞剧文本和原著文本的关系;根据本段结构,本空所填语句为本段的总领句,所填内容应为互文性理论关注强调的是舞剧或者其它艺术形式与原著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故填写“不同形式与原著文本之间的对话性”。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D.正确。根据材料一第七段“对原著情节进行颠覆,而这种颠覆背后是编导在充分把握原著后自我视角的表达。作品是编导表达自我的载体,而原著中的人物被抽象为符号”可知,充分把握原著才能进行更好地改编创新颠覆。
    A.“赋予新意义的另类阐释”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舞剧对文学作品改编不仅是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转化,更多涉及编导对原著阐释的深层次问题”可知,舞剧更多涉及编导对原著的深层次问题进行阐释,并不是进行赋予另类阐释。
    B.“在小说原著的空白处加以舞动画面”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这种空白与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知,是原著作品的空白与舞蹈有相似之处。
    C.“与小说原著的差异越大,改编越成功”错误。根据文中“舞剧对原著的改编大抵可分为‘忠于原著’和‘借题发挥’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径”以及对三种不同类型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说哪一种改编更成功。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论述《红楼梦》舞剧改编,从审美范畴、互文性的价值、与小说原著的互文性的三种类型来分析。《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具有悲剧意蕴、普遍价值,能更好地与其它文化进行交流。
    B.诗化小说在体裁和情感意蕴上,与之更具有相似性,更具有相似的审美范畴。
    ACD选项中的报告文学、话剧、文学评论在体裁上,与小说有一定差距,在审美范畴上差别较大。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四段引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话,意在论述改编诠释文本重在诠释者同文本对话,理解文本意义。并引出下文论述,改编是对文本意义的体验与认识,并产生新的意义。
    A.“阐释改编作品不必要忠实于原著”错误,与本段内容不符。
    C.“从三个方面”错误。第六段引用庄子的话,庄子借助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比喻,是为了阐述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即“言”与“意”的关系,而不是从三个方面论证。
    D.“必要条件”错误。应为充分条件。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理解材料三观众的评价,观众甲、乙都对“团圆”“花葬”提出了质疑,甲认为“团圆”违背小说主旨,消解了作品的悲剧美。乙认为现代舞体现的抗争不符合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可以反对观众的观点。根据材料一“互文性研究的前提是‘同’,但是其价值却是对同中之异的探求,互文性的价值正在于文本之间的异质性和对话”可知,互文性的价值正在于舞剧同文本之间的差异性和对话,原著中大观园中的女子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而舞剧却作了大团圆处理,正是体现其差异性,在差异中体现作品的主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悲剧价值。
    可以同意观众的观点。根据材料一“舞剧对原著的改编大抵可分为‘忠于原著’和‘借题发挥’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径”可知,对原著改编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既可以忠实原著,也可以借题发挥。但材料一同时又提出“对原著情节进行颠覆,而这种颠覆背后是编导在充分把握原著后自我视角的表达”,即要能够充分把握原著,不可偏离原著。根据材料二“民族舞剧”这一概念,即某个特定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背景,表现该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故舞剧不能脱离特有的精神风貌。“团圆”中以大观园中众女子的团圆为结局,背离了原著想要传达出的传统精神风貌,使结局不再具有悲剧美。
    如果选择“花葬”,亦可以通过以上理论及原著中十二位女子最终只能在命运的枷锁中黯然凋零的故事进行分析。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远路上的新疆饭
    刘亮程
    ①有一年,我们开车去阿勒泰,从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出发,穿过茫茫准噶尔盆地,往天边隐约的阿尔泰山行进。到了黄昏,车里人饥肠辘辘,大漠落日,就像挂在天边永远吃不到嘴的圆馕。这时,荒无人烟的路边突然冒出一间矮土房子,土墙上歪歪扭扭写着“沙湾大盘鸡”。赶紧刹车拐进去,土屋前一小片修整平坦的戈壁,和屋旁辽阔起伏的戈壁滩连在一起。店里只一张桌子,七八个板凳。女店主的表情也跟戈壁滩一样漠然,不冷不热地说一句“你来了”,那语气像似认得你。你似乎也觉得认识她,只是记不起来。她提着大茶壶,给每人倒一碗茶,那茶仿佛泡了一天,跟外面的黄昏一般浓酽。
    ②喝几碗茶工夫,大盘鸡端上来了,那盘子占了大半个桌子,鸡块、土豆块、辣子满满堆了一大盘。四双筷子齐刷刷伸过去,没人说一句话,嘴全忙着啃鸡,忙着吃里面的皮带面,太阳落山都不知道。小店里渐渐暗下来时,我们才抬起头来,彼此看看,谁学着女店主的腔,说了句“你来了”,大家都笑起来。
    ③我全忘了坐在一桌的人是谁,我们因什么事踏上了去阿勒泰的这趟旅行,只记得吃着大盘鸡的瞬间,我侧脸看着窗外荒天野地里的彤红晚霞,地平线清晰地勾勒出大地的边沿。那一刻,一顿荒远的晚饭就这样长久地留在了回味里。多年后再走那条路,有意把时间磨到黄昏,想再坐在那小店的窗口,吃着大盘鸡看荒野落日。想再听那恍惚的一句“你来了”,沿路经过一个又一个路边饭店,一直把天走黑,那土房子再找不见。
    ④在新疆,最方便在野外吃的还有手抓羊肉,做起来比大盘鸡还简单。一次我们中午约在山谷里一户哈萨克牧民毡房吃煮羊肉。牧民说羊去后山吃草了,主人骑马去驮羊,结果一去半天。到太阳西斜,羊驮来了。我们看着主人宰羊,松树枝在炉膛慢慢烧着,我们耐心地等。羊肉煮熟端上来时天已经黑了,堆成小山的一盘肉里,仿佛已经煮入了牧民上山驮羊的时间、羊在山上吃草的时间、鹰在天空盘旋的时间,以及我们饥饿等待的时间。那一餐,我们一直吃到半夜,仿佛我们等了大半天的饥饿,要用大半夜才能吃喝回来。
    ⑤我的朋友刘湘晨说过他最难忘的一顿饭。那年他在塔什库尔干拍纪录片,要下山买摄像机电池,站在村口等车,等到快中午,路上连个车影子都没有。就在这时,山坡上说说笑笑来了五个姑娘,在路边的平地上支起帐篷,用石头垒起一个炉灶,放上铁锅,便开始架火烧饭。我的朋友不知道姑娘们给谁做饭,也不便过去问,就老老实实坐在路边等。等得快睡着了,过来一个姑娘喊他,让过去吃饭。姑娘说,我们在村里看见你在这里等车,今天不一定会过来车,明天后天也不一定有车过来,我们给你搭了帐篷,做了饭,你住下慢慢等。
    ⑥我的朋友感激地吃完姑娘们做的清炖羊肉,正打算在帐篷里住下,远远看见一辆运货的卡车开来。他多么不希望这辆车过来,最好明天后天也不要有车来,他就一直住在路边的帐篷里,每天看着五个姑娘在石头垒的炉灶上给他做饭,晚上躺在帐篷里,望着高原上的星星和月亮,做着美梦,等一辆永远不希望它过来的车。
    ⑦他可能是塔什库尔干最幸福的路人了。
    ⑧同样的幸福经历我也遇到过。
    ⑨那次我们驾车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牛石头草原探路,那是一处远离县城的高山湿地夏牧场,羊群踩出的道大坑小坑,要把车颠散架似的。大中午时,一行人进到一户牧民毡房,男人放羊去了。我们给女主人说,能否给做点吃的,我们付钱。
    ⑩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上炕坐下,很麻利地铺上一块白色单子,把烤馕和小油饼放在上面,沏上烧好的奶茶,让我们品尝。然后,女主人架着外面的炉子,开始煮风干牛肉。那顿肉我们吃得很仔细,肉被风吹干,再煮熟,还是干硬的,只有小块地咀嚼,肉里有风的悠长干燥,有草从青长到黄的香,有石头的咸,有松枝烧柴的火气。一大盘子牛肉,细嚼慢咽地全吃光了。
    ⑪临走时同行的朋友掏出五百元钱硬塞给阿妈。阿妈扭不过,就收下了。然后,她俏皮地笑着,一人一张把五百元钱塞给了我们一行五人。像是塞给她的五个孩子。
    ⑫新疆路边饭馆的常客多是跑长途的司机,进到大小饭馆里面,主人先倒一碗烫茶,再问你吃啥。茶水是免费的。一个不产茶的地方,竟然免费给客人喝茶。
    ⑬那几年我常坐在路边饭馆喝茶,道路坑坑洼洼,汽车远去后,扬起的尘土缓缓落下来,像岁月一样,落在身上头上,我不管不顾地坐着。那时我年轻迷茫,看着远去的汽车会莫名伤感,仿佛什么被带走了,让我变得空空荡荡,又满眼惆怅。
    ⑭多少年后我还喜欢在路边的小饭店吃饭,望着往来车辆,想找到年轻时的那份忧伤。我二十多岁时,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想望见四十岁、五十岁的自己,到底走到了哪里。如今我年近六十岁,知道已走在人生的远路上,此时回头,看见二十岁的自己还在那里,我在他远远的注视里,没有迷路,没有走失。
    (有删改)
    8. ②③两段的语言特点有所变化,请加以赏析。
    9. 第④段和第⑩段画线句对于食物的描写具有共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10. 分析⑤⑥⑦段在全文构思上的作用。
    11. 联系全文,分析⑬⑭段加点句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答案】8. ①第②段语言简练质朴,多用短句(简单的词语),表现当时饥饿状态下吃大盘鸡的急迫、专注;
    ②第③段语言优美,节奏舒缓,用语饱含感情,着重描绘记忆中的美好印象以及再找不见的失落。
    ③语言风格的变化把文章内容在时空上拉开了鲜明的距离,使当时的情景进入到一种审美的情境中。
    9. ①综合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对食物进行描写;
    ②并且不局囿于所写食物,而是通过对其他的事物的描摹(如通过时间感受,通过想象等)来丰富对食物的感觉,充满诗意,写出了作者对远路主人真诚款待的由衷感动。
    10. ①这三段写了我朋友的经历,新疆姑娘的清炖羊肉使他成了最幸福的路人;
    ②生动表现了新疆人民非同一般的淳朴热情,在人生远路上留下幸福的回味;
    ③自然引出下文写自己的幸福经历。
    ④这个片段对于全文写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使主题“远路”及“新疆饭”的内涵更充实更普遍。
    11. ①同样是望着往来车辆,⑬段写莫名伤感,表现年轻时我的迷茫,不知道将来会在远路上走到哪里。⑭段写想找到那份忧伤,是指六十岁的自己,想要回顾年轻时一路走来的经历。两次对于伤感情绪的描摹,时空交错,表现作者对于自己人生远路的思索。
    ②从全文看,远路上的新疆人民真诚淳朴,他们家人般的热情、温暖使远路充满幸福,也使作者在人生的远路上没有迷路,没有走失。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第②段,由“四双筷子齐刷刷伸过去,没人说一句话,嘴全忙着啃鸡,忙着吃里面的皮带面,太阳落山都不知道”可知,语言简练质朴,多用短句,“齐刷刷伸过去”和两个“忙着”表现了当时饥饿状态下吃大盘鸡的急迫,“没人说一句话”“太阳落山都不知道”表现了当时吃大盘鸡的专注;
    第③段,由“窗外荒天野地里的彤红晚霞,地平线清晰地勾勒出大地的边沿……一顿荒远的晚饭就这样长久地留在了回味里”“想再坐在那小店的窗口,吃着大盘鸡看荒野落日”可知,语言优美,节奏舒缓,用语饱含感情,作者着重描绘记忆中的美好印象;由“多年后再走那条路,有意把时间磨到黄昏,想再坐在那小店的窗口,吃着大盘鸡看荒野落日。想再听那恍惚的一句‘你来了’,沿路经过一个又一个路边饭店,一直把天走黑,那土房子再找不见”可知,表现了作者多年以后再找不见那所土房子,再也找不到当年吃大盘鸡的情景和感觉的失落。
    总之,这两段语言风格从简练质朴的变化为优美舒缓并饱含深情,把文章内容在时空上拉开了鲜明的距离,使当时的情景进入到一种审美的情境中。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1)综合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对食物进行描写,如第④段中“堆成小山的一盘肉”和第⑩段“肉被风吹干”运用视觉描写,“草从青长到黄的香”运用嗅觉描写,“有石头的咸”运用味觉描写,“还是干硬的”运用触觉描写。
    (2)由第④段中“牧民上山驮羊的时间、羊在山上吃草的时间、鹰在天空盘旋的时间,以及我们饥饿等待的时间”,和第⑩段“肉里有风的悠长干燥,有草从青长到黄的香,有石头的咸,有松枝烧柴的火气”分析,画线句不局囿于所写食物,通过时间感受,通过想象等对其他的事物的描摹来丰富对食物的感觉,作者吃出如此感觉和诗意的大盘鸡,写出了作者对远路主人真诚款待的由衷感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这三段内容是插入段,写了作者的朋友刘湘晨的最难忘的一顿饭,是在塔什库尔干一个村口等车时五个姑娘给他做的饭——清炖羊肉。作者朋友在新疆的这次吃饭经历,作者说新疆姑娘的清炖羊肉使“他可能是塔什库尔干最幸福的路人了”。
    先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新疆姑娘主动为陌生的过路人清炖羊肉,生动表现了新疆人民非同一般的淳朴热情,在人生远路上留下幸福的回味。这个片段对于全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使主题“远路”及“新疆饭”的内涵更充实更普遍。
    再分析结构上的作用。结合下文“同样的幸福经历我也遇到过”可知,这三段自然引出下文写自己驾车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牛石头草原探路时,途径一处远离县城的高山湿地夏牧场,在牧民家吃烤馕、小油饼和风干牛肉的幸福经历。所以,这三段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两段文字都是写自己望着往来车辆的情景,但是作者两次忧伤内涵不同,作者思索也不同。
    第⑬段,作者说“扬起的尘土缓缓落下来,像岁月一样,落在身上头上,我不管不顾地坐着”“那时我年轻迷茫,看着远去的汽车会莫名伤感,仿佛什么被带走了,让我变得空空荡荡,又满眼惆怅”分析,该段侧重抒发那时年轻的自己不知道将来会在远路上走到哪里的伤感和迷茫。但是远路上的新疆人为作者做大盘鸡、风干牛肉饭的事情,让作者这个远走新疆的人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真诚、淳朴、热情和温暖,这让作者这个远路人充满幸福感,使他在人生的远路上没有迷路和走失。
    第⑭段,作者说“望着往来车辆,想找到年轻时的那份忧伤”,“那份忧伤”是指作者年轻时的那段经历。“想找到年轻时的那份忧伤”是指作者六十岁的自己想要回顾年轻时一路走来的经历。作者在这两段中都写到了想找到那份“忧伤”,时空交错,表现作者对于自己人生远路的思索。
    (三)(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月①
    唐 元稹
    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
    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江楼月
    唐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①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作《江楼月》寄给在长安的挚友白居易,白居易作同题诗以赠答。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元诗写景视听结合,描绘了驿楼月景江声,意境开阔。
    B. 元诗语言浅近,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
    C. 白诗诗题、景物、情感与元诗相互应和,暗合“共语”。
    D. 白诗以“今朝”“方”表示迟寄之悔,倾诉思友深情。
    13. 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异同。
    【答案】12. B 13. 相同的是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由江楼月色联想到对方时空画面;不同之处在于虚实处理不同。元诗由眼前驿楼月色满床实景,联想长安月色皎洁画面,此为虚景。在拟想中,寄寓怀友之深情,虚景结情,婉转富有余味;白诗实景、虚景相映。眼前“我”江边怀念对方,与友人池畔望君画面交叠,体现心有灵犀的默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画面富有层次,境界更为阔大。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错,诗人借景抒情,借月亮表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1)元诗首联意为:我在嘉陵江岸的驿楼中,江水在楼前流过,月亮正挂在夜空。
    颔联,意为:月光照射进来,满床和满地美好的月色。窗外的江水声,一会儿如打鼓,又一会儿如刮风。颈联意为,确实知道不管远近,都是十五月圆之夜,但又恐怕彼此的阴晴有所不同。尾联意为,万一咱们帝乡天上的月亮还是洁白的,不知道今晚,你们又会是几人去潜傍在杏园的东边。元稹知道长安和东川相隔遥远,由眼前驿楼月色满床实景,联想对方所在地长安月色皎洁的虚景,虚景结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元稹对白居易在京城生活的担忧和对白居易的怀念。
    (2)白诗首联,意为:诗人和友人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遥望同一个月亮,却两地分离。是实写,由眼前的明月江楼月色联想到对方。颔联意为,整个夜晚默默相念,我们分居遥远的两地不知道对方是阴是晴。颈联意为:谁曾料想到你在江边思念我的夜晚,也正是我在池畔思念元稹的时候。“江边怀我”是作者对元稹思念自己的想象,虚写;“池畔望君”是作者对元稹的思念,实写。作者用虚实结合和对写法,写出了我和元稹心心相映,身处异地却相同的思念之情。这种虚实结合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还加深了诗歌情感。尾联意为:今天共同思念才生懊悔之意,早该寄诗抒怀以免望月幽思之苦啊。暗写思念时间之长,表达出双方怀念知己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纵观两位诗人的大作,都是由眼前的明月江楼月色联想到对方,且都从对方的角度设想,一种相思,两地离愁。
    不同之处在于虚实处理不同:元诗由眼前驿楼月色满床实景,联想长安月色皎洁画面,此虚景结情,寄寓怀友之情;白诗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我”在江边怀念对方,恰好友人池畔望君,体现诗人和友人心有灵犀的默契。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郭邹先生传
    ①先生字谦之,号东郭,姓邹氏。年二十一,会试第一。先是,文成王公移令庐陵,先生慕而谒之,一见期许。是岁王公以吏部主事司分校,主试者知王公有精鉴,出诸隽卷取裁。王公阅及先生卷,曰“此必邹某也。亡论文,其人品亦冠天下者。”遂冠南宫。
    ②公时任闽,遂解官归。逾年,先生亦引疾归侍养。未几,宸濠反。先生闻变,率昆季群从趋吉郡从义起兵。王公喜曰:“君臣师友,义在此举矣!”嘉靖壬子,世宗登极,录旧臣。逾年,先生始出。如越谒王公,参订月余。既别,王公怅然不已。门人问曰:“夫子何念谦之之深也?”王公曰:“曾子云‘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若无若虚,犯而不校’,谦之近之矣。”
    ③会大礼议起,先生偕同官上疏,不报。甲申复疏,上怒,下诏狱,谪广德州判官。取道于越,省王公,而后履任。先生未历吏事,而莅官临民务以诚心相感,发奸摘伏,人称神明,而犹尝自讼曰:“如保赤子,未能也。”撤淫祠建书院延同门王心斋暨诸贤讲学兴礼风劝邻郡。志学风至今冠江左,先生启之也。
    ④丁亥,先生升南京主客郎中。逾年,王公卒于师,先生服其丧。辛卯,请告归。过苏、常,访魏庄渠校诸公,发“知行敬义合一”旨。秋,赴会稽,哭王公,存抚其孤,聚同门讲学于天真书院。还里,会程文德徙为其邑令,佐之方田均赋①,不避嫌怨。邑民至今赖之。
    ⑤乙巳,于富池讲学,申师训云:“圣门志学,是志不逾矩之学。吾侪讲学以修德,而日用逾矩处乃安之,何以主善?必不能安!自戒自惧,顾明命而顺帝则,此是时时下学,时时上达,时时无愧怍,准四海,俟百圣,合德合明,只是一矩。”
    ⑥耿生曰:“邹公非以为名也,致其独知,不欲负所学以负吾君也。”
    节选自《耿定向集》(有删改)
    【注】①【方田均赋】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税法名。
    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省王公,而后履任 ( ) (2)发奸摘伏( )
    15.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出诸隽卷取裁 ( )
    A.削减 B.选取 C.判断 D.删除
    (2)先生亦引疾归侍养( )
    A.延续 B.假托 C.招致 D.承认
    16. 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撤淫祠建书院延同门王心斋暨诸贤讲学兴礼风劝邻郡。
    17.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还里,会程文德徙为其邑令,佐之方田均赋,不避嫌怨。邑民至今赖之。
    18. 文中多处写到王公,对塑造邹公形象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19. 文末耿生对邹公进行了评价,请结合前文内容加以评析。
    【答案】14. ①. 拜访 ②. 揭露
    15. ①. C ②. B
    16. 撤淫祠/建书院/延同门王心斋暨诸贤讲学兴礼/风劝邻郡。
    17. 回到家乡,正赶上程文德调任做先生家乡那个县的县令,先生用方田均赋的政策帮助他处理县务,不回避他人的猜疑、怨恨。县里的百姓到现在还依赖着这条政策。
    18. ①通过王公对他人品的推崇,从侧面表现邹公品格的高尚。
    ②通过王公对他离去之后的深切怀念,从侧面表现邹公学问的渊博。
    19. 邹公在被贬为广德州判官期间,以诚心对待百姓,揭发奸恶,还自责没能做到保护百姓,请名师教化百姓兴起好学风尚;回到家乡,不回避他人的猜疑、怨恨,用方田均赋的政策帮助当时的县令,使百姓从中获益;这些都是他没有辜负自己所学的儒家仁政、没有辜负皇帝的表现。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拜访王文成公,然后再去上任。
    (2)句意: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C.取裁:判断;句意:拿出那些优秀的试卷来让王文成公来判断(确定名次)。
    故选C。
    (2)B.引:假托;句意:先生也假托有病回到家乡侍候奉养双亲。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裁撤不在官方祀典规定中的祭祀与寺庙宗祠建立书院,请同门王心斋以及各位贤士讲学使礼仪兴盛,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开导、劝勉邻郡的百姓。
    “淫祠”是宾语,故在其后断开;
    “书院”是宾语,故在其后断开;
    “讲学兴礼”是被请来的王心斋和那些贤士们所做的事情,是宾语,故在其后断开;
    故断句为:撤淫祠/建书院/延同门王心斋暨诸贤讲学兴礼/风劝邻郡。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里”,家乡;“会”,正赶上;“佐”,帮助;“嫌怨”,猜疑、怨恨。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塑造人物手法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①根据“亡论文,其人品亦冠天下者”可知,王公对他人品的极为推崇,从侧面表现邹公品格的高尚。
    ②根据“夫子何念谦之之深也”“曾子云‘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若无若虚,犯而不校’,谦之近之矣”可知,王公对他离去之后的深切怀念,从侧面表现邹公学问的渊博。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先生未历吏事,而莅官临民务以诚心相感,发奸摘伏,人称神明,而犹尝自讼曰:‘如保赤子,未能也。’” 邹公在被贬为广德州判官期间,以诚心对待百姓,揭发奸恶,还自责没能做到保护百姓,请名师教化百姓兴起好学风尚;“还里,会程文德徙为其邑令,佐之方田均赋①,不避嫌怨。邑民至今赖之”回到家乡,不回避他人的猜疑、怨恨,用方田均赋的政策帮助当时的县令,使百姓从中获益。这些都是他施展自己所学的儒家仁政学说的表现。
    参考译文:
    ①先生字谦之,号东郭,姓邹。二十一岁那年,参加会试获得第一名。在这件事之前,王文成公调到庐陵任职,先生仰慕王文成公,前往拜访他,先生一见到王文成公就受到王文成公的赞许。这一年,王文成公以吏部主事的身份选拔校录考生,主管考试的官员知道王文成公有高明的识别力,拿出那些优秀的试卷来让王文成公来判断(确定名次)。王文成公读到先生的试卷,说:“这一份试卷一定是邹某人的。不用评判文章,他的人品也是天下第一了。于是在这次会试中取先生为第一名。
    ②王文成公当时在福建任职,不久就放弃官职回到家乡。过了一年,先生也假托有病回到家乡侍候奉养双亲。没过多长时间,宁王朱宸濠叛乱,先生听说这场变故,就带领着自己的一群兄弟赶到吉郡趋就正义发动义军。王文成公高兴地说:“君臣师友之间的大义,就体现在这个举动中啊!” 嘉靖壬子年间,明世宗登上皇位,任用以前的大臣。过了一年,先生才开始外出做官。到越地去拜访王文成公,讨论了一个多月的学问。两人分别后,王文成公感到非常惆怅难以自已。门人问他说:“您为什么如此深地怀念邹谦之啊?”王文成公说:“曾子说‘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却向知识浅薄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谦之已经非常接近曾子所说的这类人了。”
    ③正赶上“大礼议”这件事情发生,先生和与他一起的官员向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回复。在甲申再次上疏,皇帝发怒,将先生下了诏狱,贬到广德州去做判官。先生选择经过越地前去上任,前往拜访王文成公,然后再去上任。先生没有处理过管理百姓的事务,却在上任后亲自处理百姓事务用诚心来感化百姓,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百姓称他非常神明,但先生还责备自己说:“像保护百姓这样的事情,我没能做到啊。裁撤不在官方祀典规定中的祭祀与寺庙宗祠建立书院,请同门王心斋以及各位贤士讲学,使礼仪兴盛,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开导、劝勉邻郡的百姓。人们立志求学的风尚到现在在江南还排名第一,这是先生开启的啊。
    ④丁亥年,先生升任南京主客郎中一职。过了一年,王心斋先生死在老师任上,先生为他穿孝。辛卯年,先生请求辞职。经过苏州、常州,拜访魏庄知名学校的各位老师,阐述表达了“知行敬义合一”的观点。这年秋天,前往会稽,祭拜王文成公,慰抚王文成公的遗孤,聚集同门在天真书院讲学。回到家乡,正赶上程文德调任做先生家乡那个县的县令,先生用方田均赋的政策帮助他处理县务,不回避他人的猜疑、怨恨。县里的百姓到现在还依赖着这条政策。
    ⑤乙巳年,在富池讲学,陈述师训说:“儒家学问,是表明不逾越法度的学问。我们讲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但每天所用的东西超越了法度的规定却安之若素,凭什么能力主善行呢?一定不会让自己安心。自我告诫自我敬畏,遵守帝王的命令并且顺应帝王的法则,这是现在所要学习的,时时上达,那么就时时没有愧疚,身为天下百姓的榜样,等待以后众多的圣人,合乎道德标准合乎法令制度,只认为这一条法则是正确的。”
    ⑥ 耿生说:“邹先生不是依靠他的讲学出名的,剖析他的内心深处,是不想辜负自己的所学而辜负我们的君主啊。”
    (五)(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乔公亭记
    徐铉
    ①同安城北有双溪禅院焉,皖水经其南,求塘出其左。前瞻城邑,则万井纚连;却眺平陆,则三峰积翠。朱桥偃蹇,倒影于清流;巨木轮囷,交荫于别岛。其地丰润,故植之者茂遂;其气清粹,故宅之者英秀。闻诸耆耋,乔公之旧居也。虽年世屡迁,而风流不泯。故有方外之士,爰构经行之室。回廊重宇,耽若深严;水濒最胜,犹鞠茂草。甲寅岁,前吏部郎中钟君某,字某,左官兹郡,来游此溪。顾瞻徘徊,有怀创造。审曲面势,经之营之。院主僧自新,聿应善言,允符夙契,即日而裁,逾月而毕。不奢不陋,既幽既闲。凭轩俯眄,尽濠梁之乐;开牖长瞩,忘汉阴之机。川原之景象咸归,卉木之光华一变。每冠盖萃止,壶觞毕陈,吟啸发其和,琴棋助其适,郡人瞻望,飘若神仙。署曰乔公之亭,志古也。
    ②噫!士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未若进退以道,小大必理,行有余力,与人同乐之为懿也。是郡也,有汝南周公以为守,有颍川钟君以为佐,故人多暇豫,岁比顺成。旁郡行再雩之礼,而我盛选胜之会;邻境兴阒户之叹,而我赋考室之诗。播之氓颂,其无愧乎!余向自禁掖①,再从放逐,故人胥会,山水穷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有一于此,宜其识之。立石刊文,以示来者。
    【注】①【禁掖】泛指宫廷。
    20. 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君筹谋改建乔公亭是为了表现政通人和的气象。
    B. 改建后仍旧沿用乔公亭之名为了纪念古代先人。
    C. 作者贬谪之身而写游亭之乐表达独善其身的理想。
    D. 文章句式重在整散参差变化,便于抒发不同情感。
    21. 第①段中三处“瞻”字,各有意蕴,结合内容加以辨析。
    22. 第①段中的“叙”能否为第②段画线句的“理”提供支撑?请加以分析。
    【答案】20. A 21. 第一处,“瞻”意思是向前看。写作者站在双溪禅院看城邑及周边景色,表现得见自然风景之乐。
    第二处,“瞻”意思是看。写钟君看溪水周边景物,是审看有所思,也是排遣被贬的失意。
    第三处,“瞻”意思是远望,向上看。写郡境居民看亭,表明对亭子的喜爱,渗透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22. 第①段中的“叙”可以为第②段画线句的“理”提供支撑,前文叙述是为后面说理做铺垫。
    理由:第①段作者写自己在双溪禅院的地理位置及周边景色,寄寓欣赏自然山水之乐,展现人杰地灵的地域特色,可支撑下文的“进退以道”的看法;
    第①段作者叙述前吏部郎中钟君被贬此地,规划建亭及亭间群贤相聚的欢乐情形及高雅追求,可支撑下文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看法;
    第①段作者写“郡人瞻望,飘若神仙”,郡境居民看亭,含有对郡守的赞许,可支撑“与人同乐之为懿”的看法。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为了表现政通人和的气象”错误。钟君筹谋改建乔公亭是在被贬之后,由“凭轩俯眄,尽濠梁之乐;开牖长瞩,忘汉阴之机”可知,想表现的是忘却世俗名利,追求悠闲自得之乐。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蕴的能力。
    第一处,“前瞻城邑,则万井纚连;却眺平陆,则三峰积翠”中“瞻”是动词,与“顾”相对,意思是向前看。写作者在此看城邑周边景色,有得见自然美景之乐。
    第二处,“顾瞻徘徊,有怀创造”中“瞻”是动词,由“向前看”引申为看,写钟君被贬官到同安郡,看溪水之清幽之美,有对景的审看和思考,也有意欲排遣被贬的失意的意味。
    第三处,“每冠盖萃止,壶觞毕陈,吟啸发其和,琴棋助其适,郡人瞻望,飘若神仙”中“瞻”是动词,远望,写郡境居民向上看亭,表明他们对亭子的喜爱,侧面表现了郡守与民同乐的情形。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本思想观点能力。
    第①段开篇写由“同安城北有双溪禅院”周围的景象和乔公的旧居。接下来写了“甲寅岁,前吏部郎中钟君某,字某,左官兹郡,来游此溪。顾瞻徘徊,有怀创造。审曲面势,经之营之”,钟某被贬来此溪想建亭的事情。亭从规划到建成一月多,是叙述。“不奢不陋,既幽既闲。凭轩俯眄,尽濠梁之乐;开牖长瞩,忘汉阴之机”,此亭可让人净心忘俗,享有游玩的悠闲自在之乐,是叙述。“每冠盖萃止,壶觞毕陈,吟啸发其和,琴棋助其适”,此亭可让人有群贤相聚的宴会之乐和高雅追求,是叙述。“郡人瞻望,飘若神仙”是写建亭的反响,郡境居民看亭的感受,侧面反映了郡守的与民同乐。“署曰乔公之亭,志古也”是叙述,有仰慕、缅怀古人之意。
    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是: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要同时救济天下民众和万物,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不如依照道义进退,小大之事一定符合是非得失的标准,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把与人同乐作为美好的品德。这句话是作者在叙述上文内容之后的议论。
    前后联系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照应的是前吏部郎中钟君,被贬之后在同安郡游溪之后建造乔公亭,独善其身的情况。“未若进退以道,小大必理,行有余力”照应了前文作者的所见及欣赏自然山水之乐,人杰地灵之感。“与人同乐之为懿”的看法与群贤相聚的宴会之乐和高雅追求以及“郡人瞻望,飘若神仙”也能联系。
    由此可知,前文叙述是为后面的说理做的铺垫,即第①段中的“叙”可以为第②段画线句的“理”提供支撑。
    参考译文:
    同安城北面有双溪禅院在那里,皖水经过它的南面,求塘从它的左面流出。向前瞻望城邑,则见万井相连;回头眺望平陆,则见三座山峰翠色重叠。朱桥高耸,倒影在清流当中;巨木盘曲硕大,交互遮蔽在别岛。此地丰饶湿燥适中,所以种植之物茂盛生物充分发育成长;这里的云气清新纯正,所以在此居住的人都是才能卓越、俊美的人。听各位高寿的人说,这是乔公的旧居。虽然年世多次变迁,而风流不消失。所以有僧道,拉引建构做经行的居室。曲折的走廊重叠的楼宇,潜心研究探讨深严治学;水边风景最好,依旧草木茂盛。甲寅年,前吏部郎中钟君某,字某,被贬官到此郡,来游此溪。环视徘徊,有感而发想有所创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规划营造。寺院住持僧人日有新得,回应的有益之言,契合天地因缘,当天而安排材料取舍,过了一个月而完成。不奢华不简陋,既幽静又闲雅。凭轩俯看,尽是濠梁之乐;打开窗户长久远望,忘了机巧功利之心。川原之景象都归一处,卉木之光华一度变化。每每官员聚集,壶觞全都陈列出来,吟啸之间抒发情感随声唱和,弹琴下棋适耳目之观,郡境居民瞻望亭子,体态飘逸若神仙。命名叫乔公之亭,用以记古人。
    唉!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要同时救济天下民众和万物,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不如依照道义进退,小大之事一定符合是非得失的标准,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把与人同乐作为美好的品德。这个郡,有汝南周公在这里做郡守,有颍川钟君在这里做佐官,朋友多悠闲逸乐,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旁郡施行再雩之礼,而我盛行寻游名胜之地的聚会;邻境兴发门户清寂之感叹,而我赋诵宫寝落成之礼的诗篇。传播它们给百姓唱颂,难道没有愧疚吗!我之前从宫廷,第二次被放逐,与故人相聚于此,穷尽山水之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有一项在这里,也应该见识它。立石刻文,以昭示来者。
    三、写作 70分
    23. 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在前行的路上,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指南针与地图:前行路上的智慧选择
    有人认为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因为它提供了详尽的路线和地理信息。然而,这种看法忽略了指南针在指导方向上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地图象征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它如同一部详尽的百科全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具体的指引。在古代,地图是探险家和商队不可或缺的伙伴。例如,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携带着精心绘制的地图,不仅成功开辟了丝绸之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地图的详尽和精确,使得人们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减少了迷路的风险,提高了旅途的效率。
    然而,地图虽好,却有其局限性。它只能告诉我们已知的路线,对于未知的领域却无能为力。这时,指南针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南针代表着方向和原则,它不依赖于具体的地理知识,而是通过地球磁场来确定方向。从更深层次来理解,指南针象征着道德准则和内在信念,它引导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正如孟子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如果坚守正道,即使在未知的道路上,也能得到众人的支持和帮助。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游说六国,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始终坚守合纵连横的原则,最终成功说服各国结盟。苏秦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变幻莫测的政治局势中,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地图和指南针分别代表了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应用。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但智慧才能让我们正确地应对世界。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点,强调了认识自己认知局限的重要性。这与地图和指南针的关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地图让我们知道自己已知的,而指南针则指引我们去探索未知的。
    综上所述,地图和指南针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地图如同知识的宝库,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路线和信息;而指南针则是智慧的象征,它指引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在前行的路上,我们既需要地图的详尽指引,也需要指南针的智慧导航。
    但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偶然和意外,指南针也会有失灵,地图或许会丢失,所以我们时刻警惕对于外物的依赖性,工具应当使用,却也不能忘了自我的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善用地图和指南针,我们才能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虽然简单,只有一句话,但是充满隐喻。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材料是在讨论地图和指南针对于前行来说,哪一种作用更大。地图和指南针,是人们在探索未知旅途中用来指引方向和规划路径的工具。作为两种传统的导航工具,各自承载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很重要,又各有特点。材料探讨两者对于前行来说哪一种作用最大,就必须看到两者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特点。
    什么是地图?就是你掌握详细的地形信息从而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什么是指南针呢?指南针不能提供详细的路径,但是它能通过地球磁场来确定方向,可以在前行中矫正错误的方向。此外,从更深的含义上来讲,地图象征着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我们提供了既定的路径,但不利于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指南针代表着方向和原则,象征着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和内在信念,它能引导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但不能提供具体的做法。从这个层面来讲,地图和指南针各有利弊。
    材料要求考生思考哪一种作用更大,考生既不能否定地图的作用,也不能否定指南针的作用,而是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和选择。不管是更加肯定地图的作用还是更倾向指南针的用途,还是觉得两者都不可或缺,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此外,不管是地图还是指南针,都是前行路上的工具。考生也可以借此探讨“物”和“我”的关系。明确肯定“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做法,同时也要秉持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的理念,正确把握“我”与“物”的主客关系。
    立意:
    1.地图的作用优于指南针。
    2.地图和指南针缺一不可。
    3.指南针更为重要。
    相关试卷

    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原卷版docx、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PDF版): 这是一份2022届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PDF版),共10页。

    2022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