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01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02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世代间人口的繁殖,象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要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决定于人们在家族等“特定团体”中具有的身份(贵族或平民、父或子、夫或妻等)。个人财产权利与亲族团体的权利纠缠在一起,难以分离。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晚清旧制,但没有能在社会关系的领域完成一场真正的革新。如果说,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可以在革命的狂飙中完成,那么,真正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改变相应的价值观念,则远非一日之功。正因如此,几十年以来社会关系领域的变革,尤其值得我们反省。
    今天在社会关系方面流行的许多观念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确实有着直接的渊源。所不同者,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这是相对静止封闭的体系,与“身份”所表示的那种社会状态正相吻合。而当代社会则不能不是充满变易的开放系统,在现代化的压力之下,身份关系的不合理性愈益突出,并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演成尖锐冲突。
    在“契约”所代表的那种社会状态中,法律是最基本的调节模式。相反,身份关系自有一套法外的调节手段。按照传统社会身份的法则,管理体制将人格化,官职乃至普通的职务都可以变成身份,转化为特权。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上的权利只是虚设,现实中的权力却成为礼拜的对象。经常有人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之于法制的不健全,但他们很少看到,这种现象本身正是建立现代法制的一大障碍。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依靠真正的法治才可能实现其合理化,而法治本身的实现又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说,“契约关系”是实现法治的社会学基础。至于身份,由于它是讲差别的“看人办事”,注定要与法治原则相抵触。
    不管人们意识到没有,也不管他们承认与否,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正是要以契约取代身份。在广大农村,契约关系更难以立足。这里是传统势力最盛的地方,也是身份关系最牢固的所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与革新解放了的财产形式已经出现了矛盾,并且这一矛盾定会更加深化。
    (摘编自梁治平《“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变革》)
    【相关链接】
    澎湃新闻2020年11月22日报道,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将自己300万房产留给楼下毫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摊主,并做了公证。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儿子后事是由水果摊摊主陪伴料理,自家亲戚无人到场。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是摊主发现并送医。由于老人无亲戚照护,摊主便早上进完货再去医院,晚上回家,日复一日。此后,老人便邀请住在简易棚的摊主夫妇及其3个孩子住进自己的房子,组建成一个特殊家庭。2023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老人房产归水果摊主所有。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血缘关系稳定而持久,乡土社会以此为标准来分配职业、身份和财产,这不允许个人做选择。
    B. 传统社会里血缘不仅连接着人与人,也密切了人与地的关系,地域的远近决定着血缘的亲疏。
    C. 因血缘而派生的身份维系着传统社会的稳定,亲人之间长期的相互依赖使彼此关系更为密切。
    D. 血缘社会中也存在交易,但这种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有无相通,与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不同。
    2. 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对“契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契约是陌生人之间的约定,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熟人间碍于人情难有真正的契约。
    B. 材料一认为契约关系是从地缘关系中逐步衍生出来的,其与血缘关系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C. 材料二认为契约以法律为基本调节模式,拥有健全的立法体制和严格的执法系统同等重要。
    D. 材料二认为在身份关系牢固的农村,契约关系很难立足,即便是发生纠纷,也会倾向讲人情。
    3. 结合材料二,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传统社会“身份”关系的一项是( )
    A. 古代法典中,出现关于“株连九族”和“血亲复仇”的规定。
    B. 官员若在职期间父母亡故,法律则规定丁忧,违者均有刑罚。
    C. 儿子做高级官吏,可审理其父的案件,惩罚其父的失职行为。
    D. 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的关系可用“忠”“孝”二字进行概括。
    4. 材料二的作者认为传统的“身份关系”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怎样的局限性?请简要概括。
    5. 相关链接中的新闻事件体现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
    【答案】1. B 2. D 3. C
    4. ①传统的身份关系形成了相对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②传统的身份关系奉行的差别“看人办事”、法外调节,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相抵触。
    5. ①传统的血缘关系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它开始逐步向契约关系转化。②现代社会里血缘关系逐渐变得淡漠,有困难者常常得不到血缘亲戚的帮助。③现代社会逐步强化契约关系,并以法律给予保障和支持。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主照顾了老人,法律认同老人以房产为酬谢的行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B.“地域的远近决定着血缘的亲疏”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选项的表述颠倒了血缘与地域远近的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表述有误,原文“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可知契约是理性的活动;
    B.“其与血缘关系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表述有误,原文所说“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的是“馈赠”和“贸易”,而不是指“契约关系”和“血缘关系”;
    C.“健全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执法系统同等重要”表述有误,由原文“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可见作者认为当下“严格的执法系统”更为重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原文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决定于人们在家族等‘特定团体’中具有的身份(贵族或平民、父或子、夫或妻等)”。
    A.“株连九族”和“血亲复仇”都是将个体放置在家族的特定团体中。原文指出“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
    B.体现家、国合一。
    C.儿子“审理其父的案件,惩罚其父的失职”,个体脱离了家族身份,家与国界限分明,不属于中国传统社会“身份”关系。
    D.“忠”“孝”是家、国合一的体现。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所不同者,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这是相对静止封闭的体系,与‘身份’所表示的那种社会状态正相吻合。而当代社会则不能不是充满变易的开放系统,在现代化的压力之下,身份关系的不合理性愈益突出,并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演成尖锐冲突”可知,传统的身份关系形成了相对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
    ②结合“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依靠真正的法治才可能实现其合理化,而法治本身的实现又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说,‘契约关系’是实现法治的社会学基础。至于身份,由于它是讲差别的‘看人办事’,注定要与法治原则相抵触”可知,传统的身份关系奉行的差别“看人办事”、法外调节,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相抵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结合“不管人们意识到没有,也不管他们承认与否,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正是要以契约取代身份”可知,传统的血缘关系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它开始逐步向契约关系转化。
    ②结合“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儿子后事是由水果摊摊主陪伴料理,自家亲戚无人到场。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是摊主发现并送医。由于老人无亲戚照护,摊主便早上进完货再去医院,晚上回家,日复一日”可知,现代社会里血缘关系逐渐变得淡漠,有困难者常常得不到血缘亲戚的帮助。
    ③结合“澎湃新闻2020年11月22日报道,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将自己300万房产留给楼下毫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摊主,并做了公证……此后,老人便邀请住在简易棚的摊主夫妇及其3个孩子住进自己的房子,组建成一个特殊家庭。2023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老人房产归水果摊主所有”可知,现代社会逐步强化契约关系,并以法律给予保障和支持。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主照顾了老人,法律认同老人以房产为酬谢的行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旗手
    罗烽
    周长江在全队里醒得最早,每天是那样,当他爬到小山岭锻炼臂膀的时候,他还看不见太阳的影子。
    他在突击队里充当旗手,到明天已经有两年的历史了。两年的时光,和敌人接触不下二百次,队长战死九名,十八名队员中,只有万广源和佟志还是他的老伙伴,其余那些全数伤亡了。
    伙伴在不断的恶战中,不断地伤亡和添补着。旗手周长江就在这样环境里,以伙伴和敌人的血培养得一天比一天撒野起来。他左手笔直地举起那面被风撕破的,被血溅染的“抗日义勇军”的旗帜,右手握住手枪向日方瞄射,并且他总是拼死命地喊着:“杀!……杀!……杀!……杀!……”
    鸟从窠里飞出来了,它们绞成一股粗大的绳索,在山谷间、在桦林中到处噪叫。这时候周长江也从他的窠——山洞里走出来,他愉快得像一只小鸟,一边掠着野花,一边跳跳趾趾地向山顶上爬,刚爬到山半腰,他遇见放哨的老伙伴万广源。
    万广源先打招呼:“老周。”
    “嗳。”
    “老周,你明天两年了。”
    “嗯。”
    “明天,队长给你庆祝两周年纪念哩!”
    “可是,明天你也两年了,一道庆祝吧?”
    “不,咱们不同;队长说你是咱们队里独一无二的功臣哩!”
    “我有什么屁功!有功的人都牺牲了!”
    他们同时很响地叹了口气。周长江就丢下万广源爬到山顶上去。
    风很硬,白桦林的树梢在周长江的眼下弯曲着腰部摇晃着,肥大的叶子挤擦着扫动着,发出松涛般的巨响。
    这也使他兴奋,他感觉这是陷在大敌之前,正需要他登高振臂一呼,大家冲杀过去,于是,他就以那瞰望不尽的白桦林,作为假想敌,认真地做一个举旗、冲杀的姿势并且呼啸起来:“杀!……杀!……杀!……杀!……”
    声浪在山谷间、桦林中激荡着,鸟惊扰起来,成群地从树顶一直钻到半天空,隔一会儿四散开了,渐渐又回到它们的枝头上。
    现在他站在山岭上锻炼着臂膀。虽说是夏天,从夜里袭来的潮风,总是森凉的,它围绕着山岭回旋,好像冬季的海潮拍击着周长江的全身,然而他坚韧的皮肤,丝毫不为蹂躏,而他的四周竟像荡起温流,他出汗了哩。
    哨兵万广源在山脚下招呼着:“下来,老周……”
    他立刻跑下来了。另一个队员催促着说:“准备!”
    周长江回答那个队员愉快的一笑,一直就跑回山洞里去。队员们的武装已经准备好了。
    他拿起旗子和手枪来。全队跟随着他,仿佛一条蛇虫,在起伏的山冈上蜿蜒前进。
    大家埋伏在一段山沟里,前面有矮的树丛屏障着。他们的枪口从小树夹缝伸出去,几乎埋没在青草里了。小虫和蚱蜢被这骚动惊扰了,横竖乱飞一阵。
    周长江的心脏为这最大的兴趣跳动着,他握牢了旗子和手枪。两条腿运足了竞走时的冲力。喉咙似乎在发痒;他竭力梗止着他那熟练的歌子——让杀……杀的声音变成迫促的呼吸。
    他猛然想起老伙伴万广源方才对他说的明天庆祝两周年纪念的事情,他暗暗地觉得惭愧,他自问自己:“我有什么功劳配得起庆祝呢?”
    他总是觉得什么也没有。
    然而,庆祝明天一定要举行的,这使他局促不安了。他非常害臊,全个身子发热,他蜷伏在壕沟里,简直像盖在蒸笼里的蜗牛,尽可能地缩曲着。
    旗子已经展开了,它像不甘寂寞似的,在树丛后面震荡着翅膀。和周长江的心翼的鼓动,总是非常谐和的。
    现在他把全副的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要怎样才能配得起明天的庆祝呢?这时候他心翼的鼓动就超过旗子的震荡了。
    他思索着,一直地思索着……
    一排枪声,接着又是一排枪声,他好像是被惊醒了。当第三排枪的枪机还没有扳动时,周长江就像一匹不羁的烈马,跃出了壕沟,其余的队员也就一拥而上,紧急的枪声,混着拼命的喊叫:“杀!……杀!……杀!……杀!……”
    敌人的队伍零碎了,忽然又集拢起来,伏在草地上开始还击。子弹好像广漠上的飞沙,向着周长江扬来。
    旗子被打穿了好几个窟窿,但是它依然伸展着腰板,拨开很密的枪弹向着敌人冲进。在距离敌人二百码的地方。旗子突然扑倒了,立刻又跃立起来,便勇猛地追迫着敌人。
    于是,敌人的阵线上紊乱了,活着的抛下伤亡的向森林里逃了。
    和每次一样,周长江第一个先抢到敌人的阵地;和每次不同的是,周长江跌倒了。
    他跌倒在一个已经死了的敌人身上,他还要挣扎起来,可是不能了,只有那面旗子插到草地上摇动着。
    队长和队员们随后也赶到了,大家都积聚在周长江的身边。队长丢开手枪,俯身就把周长江抱起来并且问道:“不要紧吗?”
    “不要……紧!”
    虽然是响亮,但已不像周长江的声音。他睁大着眼睛,让痛苦变为微笑。而且他的身子渐渐从队长的臂膀里沉坠下去。
    队长战栗着,咬着牙齿又把周长江放在草地上。周长江的胸部被血水浸满了。
    队长又问:“你愿意怎么办?”
    “庆祝我吧!”
    “还有什么话?”
    “这面旗子送给我。”
    他始终握紧旗杆。直到队长把旗子蒙在他的脸上,他也感觉不到死的恐惧。这时他还可以听得见许多伙伴的叹息声,他愉快地微笑着,他用力掘动着旗杆,想要把旗子揭开,亲眼看看自己的光荣。队长流着眼泪举起手枪,像瞄准为光荣而死的伙伴的头颅一样地瞄准自己。
    然而,他遗憾了。
    在他呼吸截止的时候,旗子上溅满了兴奋的血花。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交代了周长江的生活习惯及身份,随后交代的突击队具体伤亡人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B. 周长江与哨兵万广源关于功劳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二人对牺牲战友的崇敬和怀念。
    C. 小说中关于旗手周长江把白桦林当作假想敌的描写,可以看出他善于利用周围环境进行战前训练。
    D. 小说中多次出现周长江与战士们的喊杀声,表现出他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点出旗手所举为“抗日义勇军”旗帜,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作品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关联起来。
    B. 小说常以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写旗手内心的“惭愧”和“害臊”,表现了周长江腼腆犹豫的性格特征。
    C. 文中对“鸟”“风”和“白桦林”的描写突出声响,呈现了战斗发生地山岭的独特景象,烘托了战斗到来前的气氛。
    D. 本文与《百合花》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战争时期,都通过写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展现那个时代军人的崇高情操。
    8.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关于旗子的描写都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9. 小说在旗手周长江牺牲前多次提到“庆祝两周年”,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6. C 7. B
    8. ①运用拟人手法,以旗写人,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②动词运用极为传神,“震荡”“扑倒”“跃立”“追迫”等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9. ①能更细腻地表现旗手周长江的心理,突出他用战斗胜利来“庆祝两周年”的决心与渴望。②周长江牺牲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带给读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增添了小说的悲壮色彩。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抗日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他善于利用周围环境进行战前训练”错,把白桦林当作假想敌,表现出周长江战前的亢奋与渴望。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惭愧”“害臊”的心理表现的是周长江即将投入战斗时的激动和对胜利的渴望。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结合“旗子已经展开了,它像不甘寂寞似的,在树丛后面震荡着翅膀。和周长江的心翼的鼓动,总是非常谐和的”可知,运用拟人手法,把旗子人格化,说它不甘寂寞,这是以旗写人,体现出周长江面对敌人时内心的激动与豪情,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
    ②结合“旗子被打穿了好几个窟窿,但是它依然伸展着腰板,拨开很密的枪弹向着敌人冲进。在距离敌人二百码的地方。旗子突然扑倒了,立刻又跃立起来,便勇猛地追迫着敌人”可知,动词运用极为传神,用了“伸展”“冲进”“扑倒”“跃立”“追迫”等动词,描绘旗子被打穿窟窿后,依然伸展、挺进,扑倒又跃起的状态,让读者自然联想到战士冲杀的场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他猛然想起老伙伴万广源方才对他说的明天庆祝两周年纪念的事情,他暗暗地觉得惭愧,他自问自己:‘我有什么功劳配得起庆祝呢?’”可知,“庆祝两周年”是旗手周长江的动力来源,能更细腻地表现旗手周长江的心理,突出他用战斗胜利来“庆祝两周年”的决心与渴望。
    ②结合“现在他把全副的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要怎样才能配得起明天的庆祝呢?这时候他心翼的鼓动就超过旗子的震荡了”可知,作为一个旗手,周长江渴盼着胜利的庆祝,但他却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牺牲,带给读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增添了小说的悲壮色彩。
    ③结合“庆祝我吧!”“这面旗子送给我。”“他始终握紧旗杆。直到队长把旗子蒙在他的脸上,他也感觉不到死的恐惧。这时他还可以听得见许多伙伴的叹息声,他愉快地微笑着,他用力掘动着旗杆,想要把旗子揭开,亲眼看着自己的光荣队长流着眼泪举起手枪,像瞄准为光荣而死的伙伴的头颅一样地瞄准自己”可知,旗手周长江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牺牲了,这样的情节丰富了人物形象,展现了作为军人的崇高情操,突出抗日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一匡天下,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节选自《文韬·举贤》)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
    若是A则群邪比B周C而蔽D贤E忠臣F死于无罪G奸臣以虚H誉取爵位。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临,在文中指统治,指挥。与《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临”字义不同。
    B. 市租,或称“市税”“市调”“市门税”,指向商人入市贩购货物征收的赋税。
    C. 务,指从事,致力。与现代汉语的“务农”“不务正业”中的“务”字义一致。
    D. 令,与(《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令”词义相同,均为“美好的”。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以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阐述建立功业与任用贤才的关系;材料二借文王之惑探讨举贤的标准。
    B. 材料一认为朝堂没有贤才就好比鸿鹄没有翅膀一样,君王即使有高远的理想抱负,也不能够实现。
    C. 齐桓公既享有春秋五霸之首荣耀,又落得死后不得安葬的下场,原因就在于他任用了不同的人。
    D. 太公认为举贤的关键在于识别人才,打破世俗标准按名督实,将宰相职能分散,按官职推选人才。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
    (2)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
    14. 材料一中孔子所说的“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中的“三权”指的是尊贤的具体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10. AEG
    11. D 12. D
    13. (1) 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
    (2) 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该不会对治国有妨害吧?
    14. ①给予尊崇的地位;②给予丰厚的财物;③建立亲密的君臣关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
    “若是”动宾结构的完整句子,表示假设的情况,后面是结果,在A处断开;
    “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这是相并列的两种情况,各自独立断开,在EG处断开。
    故选A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统治,指挥;面对。句意: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面对风饮酒。
    B.正确。
    C.正确。句意: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却收不到推举贤能的实效。/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从事其他的事情。
    D.错误。使、让;美好的。句意:让他的德才与官位相称。/善于说话并有美好的才能。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将宰相职能分散”理解错误,“将相分职”的“将”是“将领”的意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故”,因此,所以;“托”,依靠,借助;“致”,到达;“乘”,车辆,马车。
    (2)“爵”,酒杯、酒器;“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牲体的礼器;“得无……乎”,推测语气;“霸”,称霸,治国。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齐国就变得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最终称霸天下是因为齐桓公满足管仲的三方面要求,“以为上卿”“桓公赐之齐国市租”“立以为仲父”,可概括为给予尊崇的地位;给予丰厚的财物;建立亲密的君臣关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使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到达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
    有人说:“难道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难道能认为齐桓公恭谨行为有节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在都城中奔驰,不是恭谨行为有节制。难道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件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一举匡正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自己死后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
    齐桓公命令管仲管理国政,管仲回答说:“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桓公任命管仲作上卿,可是齐国还不太平。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差遣富有的人。”桓公赐给他齐国一年的货物税,可是齐国还不太平。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跟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跟君主关系亲近的人。”桓公立即尊称他为仲父,齐国就变得国家太平,人民安乐,于是称霸天下。孔子说:“凭管仲那么有才干,若是他得不到这三种权柄啊,那么也就不能使他的君主面对南方成为诸侯的。”
    齐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锅中腐烂,该不会对治国有妨害吧?”管仲说:“这实在不是一个高贵的人应该做的事,但对治国也无妨害。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
    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却收不到推举贤能的实效,社会反而越来越动荡,以致让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答道:“这是因为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徒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那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那些被世俗称赞的所谓的贤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贤人。”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把世俗所称赞的人当作贤能,把世俗所诋毁的人当作不正派的人,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推举任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贬斥。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所以社会越来越动荡,国家也就无法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推举贤能呢?”
    太公答道:“将领和宰相分别举荐,并根据所需要的官职推荐入选,按照官吏的职责标准审核其实际工作成绩。选拔上来的人才,考查他能力强弱,让他的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读
    【明】 唐寅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标题中的“夜”,以“细思量”这一行为引起下文,逐步展现了诗人漫漫长夜里翻涌的思绪。
    B. 颔联中的“白”字意在强调诗人双鬓斑白的现状,“黄”字写出了诗人对系上黄腰带,成为朝廷命官的期盼。
    C. 颈联语言浅近直白,流露出诗人要把握当下做一番事业的心愿,也是对颔联中“随世白”感叹的回应。
    D. 尾联直抒胸臆,再次照应标题,诗人不甘心朽,因而再次挑灯夜读,潜心习文。收束自然,卒章显志。
    16. 在“夜读”过程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15. D 16. ①首先是深深的忧虑,对时间流逝不知何时取得功名的忧心。②其次是心有不甘,不甘心生前碌碌无为,定要发愤图强考取功名。③最后是奋发进取,化不甘为奋进的信念,用挑灯夜读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志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不甘心朽”错。“名不显时心不朽”意为“在名声尚未显达之时,心怎能如同死灰”,侧重抒发诗人“励志”之感,不涉及“不甘”。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心理变化的能力。
    首联是说诗人夜里依着枕头仔细思考着,一个人躺在昏暗的油灯下更觉得黑夜更长。以“细思量”引起后文对诗人在漫漫长夜里的思绪的描写,表达对不知何时取得功名的忧心;颔联表达悲叹,感慨头发已经因为世道际遇而变白了,不知什么时候,腰带能够以黄金装饰。
    颈联意思是人家都说老虎死了之后还有跳上三跳,我一定要在活着的时候干出一番事业。
    尾联联写诗人不甘心于年纪老大而还没能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于是爬起身来,挑灯继续苦读。
    通观全诗,这是一首“励志”的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句,意在反衬。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2)《阿房宫赋》在运用六组排比尽情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笔锋一转,让“__________________ ”的“天下之人”同“_______________”的“独夫”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3)小明在写作时,想引用中学语文教材里表示“自信”的两句古诗来激励自己,他可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映阶碧草自春色 ②. 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 不敢言而敢怒 ④. 日益骄固 ⑤.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⑥. 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碧、隔、鹂、骄、材、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上两道宽边了。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很快就露出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街上一切也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路上尽是水和泥。空气寒冷。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三弟,走快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手拿伞,一手提着棉袍的下幅,还掉过头看后面,圆圆的脸冻得通红,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不要紧,就快到了。……二哥,今天练习的成绩算你最好,英文说得自然,流利。你扮李医生,很不错,”觉慧用热烈的语调说。他马上加快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腿上面了。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向四处落下,落在伞、轿顶、轿夫的斗笠、行人的脸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9. 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作用与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 “真的?哈哈哈……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C.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D.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20. “了”在语句中能辅助语义表达,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的“了”字的作用。
    【答案】18. ①原文“落在……上”,构成动作性排比,句式整齐,强化了语句的表达气势;②细致的视觉描写,更好地突出了雪落地的独特,暗示环境的恶劣。
    19. D 20. ①助词“了”做补语,使语义表达完整。②“镶上两道宽边了”“就快到了”“溅到他的裤腿上了”,表示时间、动作完成的状态。③表现人物在凄冷、严寒的环境中对生活充满期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文“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中四个“落在……上”,构成动作性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而改句“落在伞、轿顶、轿夫的斗笠、行人的脸上”,只是一个句子,“落在”的地方只是并列短语,没有得到强化,情感也平淡;
    而且“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视线随着雪落的地点变换,观察细致,既表明雪大,也突出了雪落地的独特,对于轿夫和行人而言,这样的环境恶劣,行走不易。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总结上文。
    B.表示声音延长。
    C.表示插入。
    D.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
    “了”字用法有: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
    句子“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上两道宽边了”“不要紧,就快到了”“他马上加快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腿上面了”中,助词“了”做补语,使语义表达完整。
    “镶上两道宽边了”“就快到了”“溅到他的裤腿上了”,这几个“了”字属于第一种用法,表示时间、动作完成的状态;
    效果方面,第一个“了”写的是下雪的环境,加上“风刮得很紧”表现凄冷、严寒的环境特点;在这里的环境中觉民觉慧两兄弟正在往家里赶,觉民催促觉慧快点走,觉慧说“不要紧,就快到了”,是胜利在望的感觉;还有他的动作“他马上加快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腿上面了”,行动上也体现出前方马上到家,充满希望。两个“了”字表现人物在凄冷、严寒的环境中对生活充满期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海洋表层水温在夏季可达到29℃,冬季也保持在23℃,年平均温度为26℃。因为不见天日,深海水温远低于表层,600米深度的海水温度约为8℃, A ,且基本不随季节变化。
    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海水“烧开水”发电设想再次被提上了日程。①与其他可再生清洁能源相比,②海水温差最大的优点是稳定。③平常发电功率容易随自然环境变化产生剧烈现象,④而海水温差则能保持相对稳定,⑤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⑥根据资料显示,⑦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⑧设备也可以全年、全天24小时稳定运转。⑨虽然海水温差发电具有可持会续、无污染、功率稳定等优点,⑩但目前其应用仍然不多。
    陆地上的发电厂技术成熟, B ,但是海洋里的“锅炉厂”却面临着许多难题;先要考虑制造管道材料,其次节约成本。据估算,建造一座发电容量为10兆瓦的发电厂,需要一根直径近4米的大管道,在水下延伸1000米,这相当于在海底铺设一条隧道。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A.水深越深温度越低 B.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
    22. ③“产生剧烈现象”改为“产生剧烈波动”。⑥删除“根据”或“显示”。⑨“虽然”放在“海水温差发电”后。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A.由“海洋表层水温在夏季可达到29℃”“600米深度的海水温度约为8℃”可知海水的温度在表层较高,深层较低,可填“水深越深温度越低”。
    B.根据后文“但是海洋里的‘锅炉厂’却面临着许多难题”这一转折可知,前文提到的内容是不成问题的,前文提到“发电厂技术成熟”,可推断填写“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搭配不当,“产生剧烈现象”中“产生”与“现象”不搭配,改为“产生剧烈波动”。
    ⑥句式杂糅,“根据资料显示”杂糅,删除“根据”或“显示”。
    ⑨语序不当,前后句共用一个主语,应把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把“虽然”放在“海水温差发电”后。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之前,我们要经历多次模拟、适应训练和测试,以充分的准备走向考场。那么,我们面临的未来生活是否也都能做到事事有备而来?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未来,无需事事有备而来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总是渴望预见未来,渴望在未来的每一个转折点都能做到事事有备而来。然而,生活并非一场可以模拟的考试,它充满了无数的变数与未知,让我们无法提前准备。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他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害怕自己无法应对未知的挑战。于是,他决定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各种技能,去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然而,当他真正步入社会,面对工作时,他发现生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他曾经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有许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用到。他开始怀疑,开始困惑,开始痛苦。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是的,我们在生活中确实需要做好准备,但事事有备而来的生活真的可行吗?我认为,生活本身就不应该是我们提前准备的对象,而是我们勇敢面对、随心所欲去体验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些变故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也是无法准备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学会如何去应对这些变故,如何去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如果我们总是在事前行事如意,那么当变故来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而痛苦。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生活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不知道下一站会到达哪里,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人,但我们仍然要勇敢地前行。”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是的,生活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不需要事事有备而来,我们只需要勇敢地去面对,去体验,去感受。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选择,有些选择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但有些选择我们无法预料,也无法准备。这时,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和决心,去面对这些选择,去承担这些选择带来的后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变化,学会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我们可以在当下做好自己,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生活,无需事事有备而来,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生活的准备。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无需准备的表演,我们只需要用心去演,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惊喜,充满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题的核心词汇是“事事有备而来”,关键信息是“高考之前,我们要经历多次模拟、适应训练和测试,以充分的准备走向考场”。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核心概念:准备和未来。准备,是指为了应对某种情况或事件而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在高考之前,我们通过多次模拟、适应训练和测试,来做充分的准备。这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和规划,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一种预演和应对。未来,是指尚未发生的时间,是充满了无数可能性和变数的时间。我们通过准备,希望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希望能够事事有备而来。然而,生活并非一场可以模拟的考试,它充满了无数的变数与未知,让我们无法提前准备。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我们面临的未来生活是否也都能做到事事有备而来?
    这个思考可以引发出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论述。例如,我们可以说,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可以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的,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我们可以说,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写作时,首先可以阐述准备与未来的关系,表明自己的态度:如,若说无法事事有备而来——通过准备,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但生活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然后,再进一步说明我们应对未知的策略: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事事有备而来,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立意:
    1.以有备应对无备,精彩人生因准备而来。
    2.“有备”固好,“无备”亦不可或缺
    3.在“有备”与“无备”中砥砺成长。
    4.“无备”心态不可缺。
    5.未雨绸缪要“有备”。
    相关试卷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pdf、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答案pdf、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docx、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