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 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作干燥剂
    D.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具有吸附性,做吸附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作干燥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少量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 氯化氢
    B. 面粉
    C. 泥沙
    D. 冰块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氢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泥沙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冰块是固态的水,溶于水,形成的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保障,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检查气密性
    C. 熄灭酒精灯D. 收集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
    C、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错误;
    D、氧气密度比水小,收集氧气,氧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排出,错误。
    故选B。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意义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SO2②2NH3③S2-④Ca2+ ⑤ ⑥N2
    A.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④
    B.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 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①⑥
    D.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SO2 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②2NH3 中数字“2”意义是2个氨气分子;
    ③S2- 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④Ca2+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⑤ 中数字“2”意义是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
    ⑥N2中数字“2”意义是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详解】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是③④,选项正确;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选项错误;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⑤,选项错误;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⑥,选项错误。
    故选A。
    5. 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H原子,白球代表C1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混合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
    A、只有氯化氢分子,是纯净物;
    B、只有氯分子,属于纯净物;
    C、只有氢分子,属于纯净物;
    D、有氯分子、氢分子、氯化氢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选:D。
    6.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 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 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 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
    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
    故选C。
    7. 2020 年 6 月 23 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该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B. 元素符号是 Rb
    C. 相对原子质量为 85.47D. Rb+核外电子数为 37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信息图中间的汉字是元素名称,铷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元素信息图右上角的符号是元素符号,铷的元素符号为Rb,选项正确;
    C、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就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5.47,选项正确;
    D、Rb+是1个铷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由图可知,铷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37,则Rb+的核外电子数为36,选项错误;
    故选D。
    8. 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 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 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 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是由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碳的化合价升高了,碳元素被氧化,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因此不能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是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可通过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来实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互转化、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原理,以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
    10.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等于90
    B. b可能是单质
    C. c一定是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x=40+40+32+10-12-10=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A、x=100,错误;B、b由a、d中的元素组成,故b为化合物,错误;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正确。故选D。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木炭粉(CuO) —在空气中灼烧
    B. N2气体(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石墨粉(MnO2) —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氧化铜,该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B、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能和铜反应,该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该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D、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除去氯化铜时也将主要物质氯化亚铁除去,该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故选B。
    12.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 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 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 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固体X可能是NaOHB. 固体X可能是NH4NO3
    C. Ca(OH)2溶解度:①>②D. Ca(OH)2质量分数: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入X后,溶液变浑浊,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固体X可能是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加,不可能有氢氧化钙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①中溶解的氢氧化钙多,则Ca(OH)2溶解度:①>②,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相等,Ca(OH)2质量分数:①=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 某款锂电池中含有碳酸乙烯酯(C3H4O3)。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乙烯酯中含有O3
    B.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C. 碳酸乙烯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碳酸乙烯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乙烯酯中含有碳酸乙烯酯分子,不含有O3,故A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B错误
    C、根据碳酸乙烯酯(C3H4O3)化学式可知,碳酸乙烯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碳酸乙烯酯由碳酸乙烯酯分子构成,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C。
    1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B. 向一定量的氯化锌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
    C.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质量的镁和锌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大于锌,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A不符合题意;
    B、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减小;继续加入镁粉,镁粉再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锌,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减小更多;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镁粉溶液质量不变。B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大于铁。C不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固体总质量减少,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 填空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___________;
    ②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
    ③铝离子___________;
    ④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⑤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2)、、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制造燃料电池常用,制造氢弹要用,,请据下图回答:
    ①,,三种原子中,___________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②与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写出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 ①. 2S ②. 2NO2 ③. Al3+ ④. HClO ⑤.
    (2) ①. 中子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分子,二氧化氮化学式为NO2,故二氧化氮分子的符号为:NO2;
    ③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铝离子表示为Al3+;
    ④一般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钠元素显+1价,所以次氯酸根显-1价,次氯酸是由氢离子和次氯酸根构成的,其中氢元素显+1价,次氯酸根显-1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学式为:HClO;
    ⑤酒精具有可燃性,因此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由于三种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所以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的中子数为1-1=0,的中子数为2-1=1,的中子数为3-1=2,故三种原子的中子数目不等,故填:中子;
    ②由题意可知,在O2中燃烧生成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答案】 ①. ②. ③.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④. B
    【解析】
    【详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火柴梗燃烧,故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故正确;
    B、加热MnO2不会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C、KCl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能助燃,故正确。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关于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或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C装置优点是______。
    ②若用H装置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在装置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气体应从____(填“M”或“N”)端导管口进入;
    ③用B、F、G装置组合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若F中不放植物油,则导致测定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铁架台 ②. A ③. 2KMnO4K2MnO4+MnO2+O2↑ ④. 正放 ⑤. CaCO3+2HCl=CaCl2+H2O+CO2↑ ⑥.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⑦. M ⑧. 偏小
    【解析】
    【详解】(1)①为固定装置的铁架台;
    (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需要正放于桌面;
    (3)①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CO3+2HCl=CaCl2+H2O+CO2↑;C带有止水夹,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保证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需要从长口M进气,充分与氢氧化钠接触,保证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需要加入植物油,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气体体积的测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19. “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对比实验】
    (1)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_______(填“强”或“弱”)。
    (3)小组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__。
    (4)【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答案】19. ①. 4Al+3O2=2Al2O3 ②. 甲
    20. ①. 3CuSO4+2Al=3Cu+Al2(SO4)3 ②. 强
    21. 实验甲中也有水但氧化铝膜没有破坏
    22. ①. Cl-##氯离子 ②. 无明显现象 ③. 正确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实验乙和实验甲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是实验乙的铝丝经过打磨,实验甲的铝丝未打磨,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所以实验乙和实验甲对比可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小问2详解】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3CuSO4+2Al=3Cu+Al2(SO4)3;铝能将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小问3详解】
    水对氧化铝薄膜没有破坏作用,因为实验甲中也有水但是氧化铝薄膜没有破坏;
    【小问4详解】
    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实验中加入氯化钠后氧化铝薄膜被破坏,可得出的结论是钠离子或氯离子(Cl-)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② 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加入硫酸钠后氧化铝薄膜没有被破坏,实验中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正确。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 生铁用途十分广泛。工业上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还含少量 SiO2 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属于_____材料(填“合成”或“金属”)。“高炉气体”中的_____(填化学式)会导致酸雨。
    (2)“煅烧”时:
    ①生成 CO 的反应之一为 C + CO2 2CO,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 CO 炼铁的原理_____。
    ③CaCO3 和 SiO2 固体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CO2 气体和 CaS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 Fe 与空气中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下列措施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_____(填标号)。
    A 涂油、喷漆 B 镀耐腐蚀的铬层
    C 用盐水清洗 D .久置于酸性环境
    【答案】 ①. 金属 ②. SO2 ③. 化合 ④. 3CO + Fe2O3 2Fe + 3CO2 ⑤. CaCO3 + SiO2 CaSiO3 + CO2↑ ⑥. 水 ⑦. 氧气 ⑧. AB
    【解析】
    【分析】
    【详解】(1)生铁属于金属材料,SO2会导致酸雨;故填:金属,SO2
    (2)①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反应特征,故填:化合。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 CO 炼铁的原理3CO + Fe2O3 2Fe + 3CO2。故填:3CO + Fe2O3 2Fe + 3CO2
    ③CaCO3 和 SiO2 固体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CO2 气体和 CaS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SiO2 CaSiO3 + CO2↑。故填:CaCO3 + SiO2 CaSiO3 + CO2↑
    (3)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 Fe 与空气中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涂油、喷漆、镀耐腐蚀的铬层能防止铁制品锈蚀。故填:水,氧气, AB。
    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 向10g大理石样品中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稀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值_______。
    【答案】21. 3.3
    22.
    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HCl质量为x。
    因此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23.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0g+50g+50g)-106.7g=3.3g。故填:3.3。
    【小问2详解】
    详见答案。
    【小问3详解】
    据题意可知,加入50g稀盐酸对应生成10g+50g-57.8g=2.2g二氧化碳,所以生成3.3g二氧化碳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75g,即第二次加入的稀盐酸剩余。即生成CO2的质量随稀盐酸加入量不断增大,当盐酸质量增大到75g,生成3.3g二氧化碳。盐酸质量再增加,二氧化碳质量不变,所以生成CO2的质量随稀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图为。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I.向一支试管中再
    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Na+或①_______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Ⅱ.向另一支试管中
    再加入Na2SO4固体
    ②_______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Na+和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相关试卷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世贸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世贸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世贸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世贸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8,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128,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