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原卷版+解析)01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原卷版+解析)02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原卷版+解析)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原卷版+解析),共14页。

    Δx=aT2的推广式xm-xn=(m-n)aT2
    (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eq \x\t(v)=eq \f(v0+v,2)=v.
    (3)位移中点速度=eq \r(\f(v02+v2,2)).
    强调:求解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和某一个计时点的瞬时速度常用(1)(2)两个结论
    1.(多选)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0.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为20m/s2B.CD=4m
    C.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为12.5m/sD.OA之间的距离为1m
    2.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 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m/s2 m/s2C.0.6 m/s2 D.1.8 m/s2
    3.(多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A.加速时有v1>v2 B.减速时有v1C.当匀速时必有v1v2
    4.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个位置(可能不是图中1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和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重力加速度为g,可知小球( )
    A.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2gT
    B.从位置1到4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9d4T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dT2
    D.小球的静止释放点距离位置1为d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部分测量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测量点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来,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的交流电,则若先是打1点,后打2点,那么小车在打3点的时候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____m/s,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D、E、F六个点进行研究,这六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照情况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1)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D点到F点的距离是________cm;(小数点后保留2位)
    (2)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3位)
    (3)经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后,可以求得加速度a=______m/s2;(小数点后保留3位)
    7.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该同学如图所示选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单位是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1)纸带在AE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
    (2)打B、E两点时速度分别为vB______;vE______;
    (3)如果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纸带的加速度a=______。
    考点二v0=0的两个比值推论
    (1)从静止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2)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n=1∶(eq \r(2)-1)∶(eq \r(3)-eq \r(2))∶…∶(eq \r(n)-eq \r(n-1))
    8.(多选)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弹以速度v1由左向右垂直射入木块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进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B.v1:v2:v3=3:2:1
    C.t1:t2:t3=1:2:3
    D.t1:t2:t3=(3−2):(2−1):1
    9.(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
    A.B.C.D.
    10.2月16日,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女子冰壶循环赛中,中国队以11比9战胜加拿大队。假设冰壶的运动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冰壶经过6s停止运动,那么冰壶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x2:x3为( )
    A.1:3:5B.5:3:1C.9:4:1D.3:2:1
    11.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s内的位移x1、第2s、3s内的位移之和x2、第4、5、6s内的位移之和x3之比是( )
    A.1:23:33B.1:22:32
    C.1:2:3D.1:3:5
    12.今年1月10日,首发“复兴号”动车D843次载着旅客,从西昌出发一路向南驶向攀枝花,正式开启了凉山的“动车时代”。假如动车进站时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分别用时3s、2s、1s连续通过三段位移后停下,则这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3:2:1B.27:8:1C.5:3:1D.9:4:1
    13.从固定斜面上的O点每隔0.1 s由静止释放一个同样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拍下小球在斜面滚动的照片,如图所示。测得小球相邻位置间的距离xAB=4 cm,xBC=8 cm。已知O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长度为l=35 cm。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
    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 m/s2
    B.小球在A点的速度为0
    C.斜面上最多有5个小球在滚动
    D.该照片是距A点处小球释放后0.3 s拍摄的
    14.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车厢间间隙可以不计)( )
    A.在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
    C.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
    D.列车中间位置经过观察者的瞬时速度小于列车通过观察者的平均速度
    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重要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aT2.( Δx=x2-x1=x3-x2=…=xn-xn-1)
    Δx=aT2的推广式xm-xn=(m-n)aT2
    (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eq \x\t(v)=eq \f(v0+v,2)=v.
    (3)位移中点速度=eq \r(\f(v02+v2,2)).
    强调:求解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和某一个计时点的瞬时速度常用(1)(2)两个结论
    1.(多选)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0.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为20m/s2B.CD=4m
    C.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为12.5m/sD.OA之间的距离为1m
    【答案】BC
    【解析】
    A.根据Δx=aT2 可得a=BC−ABT2=3−20.22m/s2=25m/s2 A错误;
    B.由于Δx=CD−BC=BC−AB 可知CD=4mB正确;
    C.B点为AC的中间时刻,因此B点的速度等于AC间的平均速度vB=AB+BC2T=2+30.4m/s=12.5m/s
    C正确;
    D.根据v2=2ax 可得 xOA=vB22a−AB=12.522×25m−2m=1.125m D错误。
    2.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 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m/s2 m/s2C.0.6 m/s2 D.1.8 m/s2
    【答案】A
    【解析】
    由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差x6-x1=(6-1)at2,解得:a=0.01 m/s2,故选项A正确。
    3.(多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A.加速时有v1>v2 B.减速时有v1C.当匀速时必有v1v2
    【答案】AD
    【解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设初位置的速度为v0,末位置的速度为v,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v0+v2
    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时v12−v02=2ax2 v2−v12=2ax2 得v1=v02+v22
    则v12−v22=(v02+v22)2−(v0+v2)2=(v−v0)24
    (v−v0)24>0即无论加速还是减速,均有v1>v2 AD正确,BC错误;
    4.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个位置(可能不是图中1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和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重力加速度为g,可知小球( )
    A.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2gT
    B.从位置1到4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9d4T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dT2
    D.小球的静止释放点距离位置1为d
    【答案】C
    【解析】
    由题知因1位置不一定是释放点,故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不一定等于v=gt=2gT
    应根据小球经过位置2的瞬时速度等于1、3段的平均速度进行计算,即v2=2d+3d2T=5d2T
    故A错误;
    B.位置1到位置4的平均速度为v3=9d3T=3dT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2、3与1、2两段的位移差为Δx=d,根据Δx=aT2
    解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dT2 故C正确;
    D.设释放点距离位置1为h,则从释放点到2位置,则有ℎ+2d=v222a
    将v2=5d2T、a=dT2代入可得 ℎ=98d
    小球的静止释放点距离位置1为98d,故D错误。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部分测量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测量点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来,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的交流电,则若先是打1点,后打2点,那么小车在打3点的时候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____m/s,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0.588 0.850
    【解析】
    [1]每相邻两测量点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来,则计数点间隔为T=5×0.02s=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有 v3=x242T=(5.45+6.30)×10−22×0.1m/s≈0.588m/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结合六段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由逐差法可得
    a=x47−x149T2=(8.85+8.00+7.15−6.30−5.45−4.60)×10−29×0.12m/s2=0.850m/s2
    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D、E、F六个点进行研究,这六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照情况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1)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D点到F点的距离是________cm;(小数点后保留2位)
    (2)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3位)
    (3)经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后,可以求得加速度a=______m/s2;(小数点后保留3位)
    【答案】 0.10 4.05 0.153 0.250
    【解析】
    (1)[1][2]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f=50Hz
    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T=5×1f=0.10s
    D点到F点的距离是xDF=8.20cm−4.15cm=4.05cm
    (2)[3] 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xBD2T≈0.153m/s
    (3)[4]根据逐差法,加速度a=xDF−xBD4T2=0.250m/s2
    7.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该同学如图所示选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单位是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1)纸带在AE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
    (2)打B、E两点时速度分别为vB______;vE______;
    (3)如果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纸带的加速度a=______。
    【答案】 0.495m/s 0.415m/s 0.655m/s 2m/s2
    【解析】
    (1)[1]由题意可知,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s,因此AE之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xAE4T=7.92×10−24×0.04=0.495m/s
    (2)[2][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有 vB=xAC2T=3.32cm2×0.04s=0.415m/s vE=xDF2T=(10.70−5.46)cm2×0.04s=0.655m/s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x=at2解得:a=xDF−xBD4T2=(10.70−5.46)−(5.46−1.50)4×0.042×10−2m/s2=2.00m/s2
    考点二v0=0的两个比值推论
    (1)从静止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2)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n=1∶(eq \r(2)-1)∶(eq \r(3)-eq \r(2))∶…∶(eq \r(n)-eq \r(n-1))
    8.(多选)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弹以速度v1由左向右垂直射入木块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进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B.v1:v2:v3=3:2:1
    C.t1:t2:t3=1:2:3
    D.t1:t2:t3=(3−2):(2−1):1
    【答案】BD
    【解析】
    AB.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v2=2ax
    得,因为位移之比为1:2:3,则速度之比为3:2:1,A错误,B正确;
    CD.子弹在通过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为1:2−1:3−2,反过来,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的时间之比为t1:t2:t3=(3−2):(2−1):1,C错误,D正确。
    9.(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
    A.B.C.D.
    【答案】C
    【解析】
    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连续相等的相邻位移内时间之比等于1:2−1:3−2:4−3:⋯:n−n−1
    可知t2t1=14−3=12−3=2+3 即310.2月16日,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女子冰壶循环赛中,中国队以11比9战胜加拿大队。假设冰壶的运动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冰壶经过6s停止运动,那么冰壶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x2:x3为( )
    A.1:3:5B.5:3:1C.9:4:1D.3:2:1
    【答案】B
    【解析】
    冰壶的运动过程可以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该逆过程在三个连续2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冰壶在连续相等的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5:3:1 故选B。
    11.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s内的位移x1、第2s、3s内的位移之和x2、第4、5、6s内的位移之和x3之比是( )
    A.1:23:33B.1:22:32
    C.1:2:3D.1:3:5
    【答案】A
    【解析】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s内的位移x1、第2s、3s内的位移之和x2、第4、5、6s内的位移之和x3,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则 x1=1 x2=3+5=8 x3=7+9+11=27
    故x1:x2:x3=1:8:27
    12.今年1月10日,首发“复兴号”动车D843次载着旅客,从西昌出发一路向南驶向攀枝花,正式开启了凉山的“动车时代”。假如动车进站时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分别用时3s、2s、1s连续通过三段位移后停下,则这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3:2:1B.27:8:1C.5:3:1D.9:4:1
    【答案】D
    【解析】
    将动车的运动反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s内的位移为x3=12at2=a2
    2s内的位移为x2=12a×32−12a×12=4a
    3s内的位移为x1=12a×62−12a×32=27a2
    故位移之比x1:x2:x3=27:8:1
    平均速度v=xt 故平均速度之比为v1:v2:v3=273:82:11=9:4:1 故D正确。
    13.从固定斜面上的O点每隔0.1 s由静止释放一个同样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拍下小球在斜面滚动的照片,如图所示。测得小球相邻位置间的距离xAB=4 cm,xBC=8 cm。已知O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长度为l=35 cm。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
    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 m/s2
    B.小球在A点的速度为0
    C.斜面上最多有5个小球在滚动
    D.该照片是距A点处小球释放后0.3 s拍摄的
    【答案】C
    【解析】
    根据Δx=aT2可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eq \f(xBC-xAB,T2)=eq \f(0.04,0.12) m/s2=4 m/s2,选项A错误; 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vB=eq \f(xAB+xBC,2T)=eq \f(0.12,0.2) m/s=0.6 m/s,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为vA=vB-aT=0.6-4×0.1 m/s=0.2 m/s,选项B错误;tA=eq \f(vA,a)=eq \f(0.2,4) s=0.05 s,即该照片是距A点小球释放后0.05 s拍摄的,选项D错误;若最高点的球刚释放时,则最高处两球之间的距离为x1=eq \f(1,2)aT2=eq \f(1,2)×4×0.12 m=0.02 m=2 cm,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各个球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3∶5∶7……,则各个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 cm,6 cm,10 cm,14 cm,18 cm……,因为O点与斜面底端距离为35 cm,而前5个球之间的距离之和为32 cm,斜面上最多有5个球,选项C正确。
    14.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车厢间间隙可以不计)( )
    A.在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
    C.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
    D.列车中间位置经过观察者的瞬时速度小于列车通过观察者的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
    A.设每节车厢长度为L,列车加速度为a,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的推论,在相等时间里物体位移之比1:3:5:…,故在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选项A错误;
    B.一节车厢通过有 v12=2aL
    n节车厢通过有 vn2=2naL 解得 vn=nv1
    则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选项B正确;
    C.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有 L=12at2
    前n−1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有 n−1L=12atn−12
    前n节车厢通过有 nL=12atn2
    由数学知识得到 tn=nt1,tn−1=n−1t1
    则第n节车厢通过时间 Tn=n−n−1t1
    所以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1:2−1:3−2:⋯:n−n−1,选项C错误;
    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列车通过观察者的平均速度为v2;设整个列车长度为x,则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满足 v2=2ax
    设列车中间位置经过观察者的瞬时速度为v',则有 v'2=2ax2
    解得列车中间位置经过观察者的瞬时速度为 v'=22v
    故列车中间位置经过观察者的瞬时速度大于列车通过观察者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
    相关试卷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9摩擦力(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9摩擦力(原卷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5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5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原卷版+解析),共2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56电场中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56电场中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电场中的功能关系,5 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突破专题0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