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原卷版) .docx
    • 解析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解析版).docx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01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02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03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01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02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原卷版docx、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1】陷阱类题型
    【题型2】题眼类题型
    【题型3】信息类题型
    【题型4】条件分析类题型
    【题型5】新情境类题型
    【陷阱类题型】
    1.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含有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5、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该多肽R基上共有5个N原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一定共有N原子93个
    B.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C.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D.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O原子数目减少1个
    【答案】D
    【分析】由题意知,该肽链中含有88个氨基酸,肽链中5个甲硫氨酸的位置为5、25、56、78、82,如果将肽链中甲硫氨酸去掉,每去掉一个甲硫氨酸需要水解2个肽键,增加1个氨基和1个羧基。
    【详解】A、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含有5个甲硫氨酸(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所以该肽链中的N原子数是88+5=93个,A正确;
    B、由题意知,5个甲硫氨酸的位置为5、25、56、78、82,如果去掉5个甲硫氨酸,应该水解掉2×5=10个肽键,B正确;
    C、如果去掉5个甲硫氨酸,水解10个肽键,形成的化合物增加5个氨基和5个羧基,C正确;
    D、去掉该多肽链中的5个甲硫氨酸,需要10分子水,每个甲硫氨酸含有两个氧原子,生成的若干肽链中氧原子增加0个,D错误。
    故选D。
    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用荧光分子标记基因A、a和B,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4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核DNA数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细胞内至少有4个荧光标记
    B.乙细胞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C.丙细胞中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存在四分体
    D.丁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细胞内有4条Y染色体
    【答案】C
    【分析】1、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2、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乙细胞为精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1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2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丁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则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其基因型为AAXBXB和aaYY或aaXBXB和AAYY,细胞内含有2个或4个荧光标记,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乙细胞为精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1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精原细胞、G1期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2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这两类细胞中都有姐妹染色单体,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形成四分体,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丁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基因型为AAaaXBXBYY,细胞内有2条Y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是原生质体
    B.将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放在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C.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观察细胞中液泡的体积变化
    D.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
    【答案】C
    【分析】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的植物细胞;(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3)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详解】A、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是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未成熟,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观察细胞中液泡的体积变化,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位置,C正确;
    D、动物细胞没有液泡和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D错误。
    故选C。
    4.反渗透海水淡化是利用反渗透技术,通过反渗膜过滤海水从而实现海水淡化。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去掉人为压力,则图乙中左侧液面会下降,右侧液面会上升
    B.反渗膜和半透膜都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盐分子不能通过,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C.图甲中的水分子都从膜左侧向右侧移动,图乙中的水分子都从膜右侧向左侧移动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答案】A
    【分析】1、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由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且原生质层两测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因此,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详解】A、图乙中左侧淡水渗透压低,右侧盐水渗透压高,若去掉人为压力,水分子从反渗膜左侧往右侧移动更多,则左侧液面会下降,右侧液面会上升,A正确;
    B、反渗膜和半透膜都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盐分子不能通过,但不是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膜为生物膜,B错误;
    C、水分子在膜两侧是双向移动,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故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D错误。
    故选A。
    5.粗糙型链孢霉(2n=14)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其部分生活史过程如图所示(合子C的减数分裂类似于动物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下列对该生活史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菌丝体A和菌丝体B都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
    B.子囊孢子A和子囊孢子D都含有7条染色体
    C.1个合子C最终能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E
    D.所有子囊孢子E的基因型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I: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图可知,子囊孢子由合子减数分裂得到,菌丝体由子囊孢子有丝分裂得到,故菌丝体A和菌丝体B都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子囊孢子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故子囊孢子A和子囊孢子D都含有7条染色体,B正确;
    CD、1个合子C经过减数分裂能得到4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得到8个子囊孢子E,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所有子囊孢子E的基因型应该是不完全相同的,C正确,D错误;
    故选D。
    6.核质蛋白通过核定位信号被运送到细胞核内,能促进组蛋白与DNA形成染色质。核质蛋白有头部和尾部两个性质不同的结构域,研究核质蛋白头部和尾部功能的实验及现象如图所示。具有正常功能的核质蛋白的尾部含有一段氨基酸序列甲,即Pr-Pr-Lys-Lys-Lys-Arg-(Pr与Lys等为不同的氨基酸),当甲变为Pr-Pr-Lys-Thr-Lys-Arg-时,尾部将丧失其原有的功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质蛋白的功能完全取决于其所含有的氨基酸序列甲
    B.与核质蛋白尾部相互作用的入核载体分布在核孔部位
    C.核质蛋白进入细胞核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
    D.甲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编码尾部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答案】A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注意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核孔数量越多。
    【详解】A、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的尾部可以进入细胞核,说明核质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取决于核质蛋白的尾部所含有的氨基酸序列甲,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A错误;
    B、核孔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通道并具有选择性,单独的核质蛋白的尾部、完整的核质蛋白均可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核质蛋白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该实验结果表明核质蛋白的尾部存在核定位信号,能与核孔处的入核载体相互识别、相互作用,使核质蛋白的尾部被转运进细胞核,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的复制包括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C正确;
    D、甲的序列仅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这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对应的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7.脱落酸能启动和维持种子的休眠、抑制种子的萌发。研究表明,脱落酸能抑制种子中淀粉酶等酶的合成与积聚、抑制细胞中赤霉素的合成;赤霉素-20氧化酶催化赤霉素的合成,萌发种子中的淀粉酶随着赤霉素-20氧化酶的增多而增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休眠利于种子度过不良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休眠种子因其细胞失去了合成淀粉酶的能力而不能萌发
    C.脱落酸可能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启动和维持种子的休眠
    D.种子细胞内脱落酸与赤霉素比例的适度降低可解除种子休眠
    【答案】B
    【分析】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A、休眠是种子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使种子度过不良环境,是对环境的适应,A正确;
    B、休眠的种子酶的合成量降低,酶的活性低,但仍具有合成酶的能力,B错误;
    C、脱落酸可能是通过抑制淀粉酶基因及赤霉素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20氧化酶(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最重要的限速酶)基因的表达可能被脱落酸抑制,即脱落酸可能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启动和维持种子的休眠,C正确;
    D、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脱落酸含量降低,而赤霉素含量上升,最终会形成较低的脱落酸与赤霉素比例,D正确。
    故选B。
    8.许多毒物或者药物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肉毒杆菌毒素会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药可以阻滞Na+内流,铅可以减少突触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化B.肉毒杆菌毒素可能会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C.普鲁卡因可能会直接影响静息电位的形成D.铅使突触的数量减少可能会影响长期记忆
    【答案】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A、突触后膜上含有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突触后面相应离子通道打开,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A正确;
    B、肉毒杆菌毒素会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影响兴奋的传递,从而导致肌肉麻痹松弛,B正确;
    C、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药可以阻滞Na+内流,而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有关,故普鲁卡因不会直接影响静息电位的形成,C错误;
    D、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铅会影响突触的数量,可能会影响长时记忆,D正确;
    故选C。
    9.红腹锦鸡俗称“金鸡”,是甘肃、四川和贵州三省的“省鸟”,是我国特有珍稀鸟类。某自然保护区内,红腹锦鸡以山坡和灌木丛中植物的根茎、种子、果实、昆虫或其他小型动物为食,研究者用标记重捕法对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捕的部分个体标记物脱落,调查结果会偏大
    B.红腹锦鸡种群生活在树冠层、树枝上和地面上体现了分层现象
    C.红腹锦鸡往往取食个体数量多的沙棘,可能导致物种丰富度增加
    D.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不存在长期与红腹锦鸡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
    【答案】B
    【分析】标记重捕法只适用于运动能力较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A、如果进行重捕时,重捕的部分个体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较少,调查结果变大,A正确;
    B、红腹锦鸡种群生活在树冠层、树枝上和地面上体现了不属于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B错误;
    C、红腹锦鸡往往取食个体数量多的沙棘,为其他物种的生存留出空间,导致物种丰富度增加,C正确;
    D、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食性相似的不同种鸟类占据不同的生态位,能有效减少种间竞争,因此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不会存在与褐马鸡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D正确。
    故选B。
    1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葡萄制作果酒,然后制作果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杂菌污染,葡萄需用清水冲洗1~2次,用75%的酒精消毒
    B.为防止发酵瓶内压力过大,需每隔一段时间打开瓶盖释放产生的CO2
    C.若果酒发酵时瓶中进入了空气,则发酵液表面会因醋酸菌增殖产生菌膜
    D.在有氧条件下,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醋酸菌利用乙醇发酵产生醋酸
    【答案】C
    【分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发酵前期酵母菌先进性有氧呼吸,促进酵母菌的繁殖,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和二氧化碳。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 气、糖原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详解】A、果酒自然发酵所需酵母菌源于葡萄皮上附着的野生型酵母菌,故葡萄不能反复冲洗,更不能消毒处理,A错误;
    B、用带盖的瓶子制作葡萄酒时,为排出CO2,需每隔一段时间拧松瓶盖一次,但不能完全打开,B错误;
    C、若果酒发酵时瓶中进入了空气,则发酵液表面会因醋酸菌增殖产生菌膜,这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正确;
    D、醋酸菌是需氧生物,而果酒发酵过程中需要无氧条件,故果酒发酵不会大量产生醋酸菌,D错误。
    故选C。
    【题眼类题型】
    11.黏菌素是一种强大的抗生素,通常作为治疗危险“超级细菌”的最后方法。然而近年来, 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能抵挡黏菌素的超级细菌,并检测到这种细菌的质粒上带有粘菌素抗性 的“MCR-1”基因。下列关于“MCR-1”基因产生的判断,最合理的是( )
    A.超级细菌自身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MCR-1”基因
    B.黏菌素诱导超级细菌发生有利突变,产生了“MCR-1”基因
    C.超级细菌之间进行有性生殖,经基因重组产生了“MCR-1”基因
    D.黏菌素进入超级细菌体内,破坏其染色体结构,产生了“MCR-1”基因
    【答案】A
    【分析】1、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不进行有性生殖,没有染色体;
    2、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详解】A、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依据题干信息,没有诱发因素,所以超级细菌自身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MCR-1”基因,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自发性,不是受环境诱发的,B错误;
    C、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C错误;
    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仅由线粒体的DNA控制合成的
    B.蓝藻有一类特殊的细胞器,可以储存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核糖体,要么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要么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
    D.对于真核细胞来说,DNA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
    【答案】D
    【分析】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详解】A、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但大部分蛋白质仍由核DNA控制合成,A错误;
    B、蓝藻内的叶绿素和藻蓝素分布于其细胞内的光合片层上,而不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器,B错误;
    C、细胞中的核糖体,部分游离在细胞溶胶中,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部分附着在核膜上,C错误;
    D、对于真核细胞来说,DNA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D正确。
    故选D。
    1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垂体细胞合成生长激素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C.胰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
    D.内质网出芽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
    【答案】B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详解】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垂体细胞合成生长激素发生在细胞内,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符合题意,B正确;
    C、胰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内质网出芽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发生在细胞内,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14.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MP识别受体并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伸出微管插入细胞内,释放有害物质引起细胞死亡。MP基因组成十分简单,体外培养对营养需求一般高于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P的基因中不包含控制细胞壁合成的基因
    B.MP能在无生命系统的培养基中大量生长繁殖
    C.MP识别并吸附于上皮细胞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MP所需蛋白质由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
    【答案】D
    【分析】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其中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原核细胞仅含有唯一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可自身合成蛋白质,
    【详解】A、MP不含细胞壁,P的基因中不包含控制细胞壁合成的基因,A正确;
    B、MP是原核生物而非病毒,病毒不能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上生存,支原体能在无生命系统的培养基中大量生长、繁殖,B正确;
    C、MP感染机制为MP通过其神经酰胺受体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通过受体识别实现了信息交流,C正确;
    D、MP为原核生物,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自己可以合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15.很多生物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而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教材经典实验中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恩格尔曼以蓝细菌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赫尔希和蔡斯以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D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恩格尔曼用好氧细菌和水绵,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以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证明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D。
    16.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中国传统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用适宜强度的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如图)。LPS 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 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已知细胞外 Ca2+对 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患者细胞外液中Ca2+含量偏髙,针灸抗炎疗效将更好
    B.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C.仅做人为破坏 Prkr2 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的一组实验,就可验证Prkr2的作用
    D.针灸刺激足三里穴位引起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此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分析图:用适宜强度的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即针灸抗炎。
    【详解】A、根据题意细胞外Ca2+对Na+有膜屏障作用,若患者细胞外液中Ca2+含量偏高,会使得肠巨噬细胞膜Na+内流减少,兴奋难以产生,对TNF-α合成和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TNF-α分泌增多,炎症反应增强,A错误;
    B、依图可看出,迷走神经从延髓发出,作用于肾上腺,因而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正确;
    C、欲验证Prkr2神经元的作用,还需要对照组,C错误;
    D、针灸刺激足三里穴位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激素增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B。
    17.为揭示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一种间隔的、重复的丁酮(由致病菌发出的具有吸引力的气味)训练模式让线虫建立记忆,再通过评估睡眠特征来判断线虫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研究发现,线虫经丁酮训练后睡眠增多,感知丁酮的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突触数量也增多。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WC嗅觉神经元能感受丁酮的刺激,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
    B.睡眠增多会促进线虫长期记忆的形成,此过程需要脑的参与
    C.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的部分结构参与新突触的构建
    D.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上兴奋传递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D
    【分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感受器由神经末梢组成,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AWC嗅觉神经元能感受丁酮的刺激,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A正确;
    B、长期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据此判断,增加睡眠会促进线虫长期记忆的形成,记忆的形成与大脑皮层有关,B正确;
    C、AWC嗅觉神经元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部分的细胞膜将作为突触前膜参与新突触的构建,C正确;
    D、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递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D错误。
    故选D。
    18.果蝇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截刚毛雌果蝇与一只正常刚毛雄果蝇杂交,F1代雌雄比例为3: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TtXᵇXᵇ、TtXBY
    B.F1代雄果蝇中有正常刚毛和截刚毛
    C.F1代雄果蝇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占1/5
    D.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F2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4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只截刚毛雌果蝇与一只正常刚毛雄果蝇杂交,F1代雌雄比例为3:5,因为当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推测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TtXᵇXᵇ,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XBY。
    【详解】A、假设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TtXᵇXᵇ、TtXBY,计算F1中基因型与比例分别为:3/8T_XBXᵇ、3/8T_XᵇY、1/8ttXBXᵇ、1/8ttXᵇY,因为当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故F1中雌雄比例为3:5,A正确;
    B、F1雄果蝇中有性反转来的ttXBXᵇ,表型为正常刚毛,也有正常的XᵇY,表型为截刚毛,B正确;
    C、F1中雄果蝇为3/8T_XᵇY、1/8ttXBXᵇ、1/8ttXᵇY,故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占1/5,C正确;
    D、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则F1产生的雄配子为1TXb、1TY、1tXb、1tY ,雌配子为2TXB、2TXb、1tXB、1tXb,根据棋盘法算得截刚毛雄性个体=5/24,D错误。
    故选D。
    19.某小组用X射线照射某小白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该小白鼠的某些皮肤生发层细胞的形态不同于正常的细胞形态,经检测,发现这些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态发生异常变化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周期缩短
    B.原癌基因在小白鼠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形态异常的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基因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D.让突变鼠与野生鼠杂交,可判断上述突变基因的显隐性
    【答案】A
    【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物质发生变化。
    【详解】A、癌细胞形态异常,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癌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周期缩短,A正确;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表达,而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基因突变是基因上的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错误;
    D、如果后代同时出现突变鼠和野生鼠,则不能判断突变基因的显隐性,D错误。
    故选A。
    20.蝗灾指飞蝗聚集引起的自然灾害,从环境角度看,主要由旱灾引起。当飞蝗密度超过6只/m2后,飞蝗会大量聚集、集体迁飞。某飞蝗种群密度约为10只/m2,调查其部分能量流动[单位:J/(hm2⋅a)]情况为:摄入量1.05×109,同化量7.50×108,呼吸量7.20×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旱环境有利于提高蝗虫的出生率
    B.调查该飞蝗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C.该飞蝗种群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3.0×108J/(hm2⋅a)
    D.该飞蝗种群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
    【答案】A
    【分析】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A、分析题干可知,干旱环境有利于提高蝗虫的出生率,A正确;
    B、蝗虫迁移能力强,活动范围太大,个体小难标记,故调查该飞蝗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不是标记重捕法,B错误;
    CD、题干没有给出蝗虫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故不可以计算出该飞蝗种群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该飞蝗种群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D错误。
    故选A。
    【信息类题型】
    21.研究人员在实验条件下调查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对Mg元素的吸收特性,为冬小麦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价值。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g²+参与合成各种光合色素,影响叶片和茎秆的光合功能
    B.越冬返青期小麦的Mg累积吸收量低,说明Mg属于微量元素
    C.小麦越冬返青后对Mg的吸收量增加,分配到茎秆、籽粒的Mg元素不断增多
    D.开花期至开花后期追施Mg元素可避免植株失绿,保证籽粒正常生长
    【答案】D
    【分析】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作用有: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详解】A、Mg²+能参与叶绿素的合成,但类胡萝卜素不含Mg²+,A错误;
    B、Mg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由表可知,小麦越冬返青后对Mg的吸收量增加,分配到茎秆的Mg元素先增多后减少,分配到籽粒的Mg元素不断增多,C错误;
    D、由表可知,开花期至开花后期,植株对Mg元素的吸收量明显增多,此时期追施Mg元素可避免植株失绿,保证籽粒正常生长,D正确。
    故选D。
    22.据调查,若采取药物灭鼠后不采取后续措施,则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繁殖,鼠密度将恢复到灭鼠前水平。1994年甘孜州从甘肃引进了招鹰控鼠技术后,对持续控制鼠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表为无鼠害示范区的实验数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灭鼠停止后一段时间内鼠群的增长率往往高于灭鼠前的
    B.推测架设鹰架后,安置的时间越长控鼠的效果越显著
    C.相对于药物灭鼠,架设鹰架控鼠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不同地区鹰架控鼠效果的差异就是鹰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A、药物灭鼠停止后一段时间后,由于鼠种群数量下降,空间、资源相对充裕,因此增长率往往高于灭鼠前的,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架设鹰架后,安置的时间越长控鼠的效果越显著,B正确;
    C、药物灭鼠会造成环境污染,架设鹰架引入天敌灭鼠,属于生物防治,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正确;
    D、不同地区鹰架控鼠效果的差异可能是鹰架招来鹰的数量不同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23.研究发现,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如丙酮酸经氧化脱羧形成的乙酰辅酶A可调控细胞核内某些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如图为T淋巴细胞的线粒体部分调控关系的示意图,其中NFAT蛋白为T细胞核活化因子,在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重要基因转录中起关键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NADPH
    B.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O2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C.图中相关基因的组蛋白乙酰化,激活其转录,此过程中该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
    D.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可进入细胞核调控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提高机体免疫力
    【答案】C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NAD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NAD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NADH与氧气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据图分析可知,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代谢产生NADH,NADH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O2结合形成H2O,同时产生了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激活NFAT等分子,进入细胞核的NFAT和乙酰辅酶A在乙酰 化酶催化下发生乙酰化反应,参与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合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详解】A、乙酰辅酶A分解产物不是CO2和NADPH,而是CO2和NADH,A错误;
    B、NADH与O2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
    C、此过程中只是激活转录过程,所以该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C正确;
    D、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没有进入细胞核,进入细胞核的是NFAT蛋白,D错误。
    故选C。
    24.分子马达通过拖拽内质网运动,有效促进细胞质流动,在此过程中马达蛋白催化ATP水解,利用磷酸基团的转移势能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行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的三个磷酸基团水解均能产生较高的转移势能
    B.马达蛋白与细胞骨架的结合是可逆的
    C.细胞呼吸抑制剂不能抑制细胞质流动
    D.内质网的运动可作为光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答案】B
    【分析】ATP是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为腺苷,在ATP水解供能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
    【详解】A、细胞中往往ATP中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分子马达可拖拽内质网运动,利用磷酸基团的转移势能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行走,因此马达蛋白与细胞骨架的结合是可逆的,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分子马达通过拖拽内质网运动,有效促进细胞质流动,在此过程中马达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磷酸基团的转移势能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行走,细胞呼吸抑制剂会抑制ATP的产生,进而抑制分子马达的作用抑制细胞质流动,C错误;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内质网,但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因此常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光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D错误。
    故选B。
    25.血清饥饿胁迫条件下,线粒体会转化形成Swell和Dnut两种形态。Swell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并表达部分基因,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而Dnut线粒体保持膜电势从而抵抗线粒体自噬,即便使用化学药物使Dnut线粒体丢失膜电势,虽不能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胁迫条件解除后,Dnut线粒体能恢复正常状态。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受血清饥饿胁迫时,衰老、受损的线粒体更容易转化成Swell线粒体
    B.Swell线粒体成为自噬体后与溶酶体融合被水解
    C.线粒体能否抵抗自噬取决于能否保持膜电势
    D.Swell线粒体与Dnut线粒体的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文:Swell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并表达部分基因,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而Dnut线粒体保持膜电势从而抵抗线粒体自噬,即使用化学药物使Dnut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其虽不能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可见,Swell线粒体与Dnut线粒体的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受血清饥饿胁迫时,衰老、受损或供能不足的线粒体可能更容易转化成Swell线粒体,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A正确;
    B、溶酶体能分解损伤的细胞器,故推测Swell线粒体成为自噬体后可能与溶酶体融合被水解,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Swell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并表达部分基因,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即便使用化学药物使Dnut线粒体丢失膜电势,虽不能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可知,线粒体能否抵抗自噬不取决于能否保持膜电势,C错误;
    D、Swell线粒体与Dnut线粒体都是由线粒体转化而来的,二者的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C。
    26.油菜素内酯(BR)在应对盐碱地对水稻生产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团队利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探究不同浓度的BR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S-0.5、S-1.0、S-1.5、S-2.0、S-2.5、S-3.0分别表示0.5、1.0、1.5、2.0、2.5、3.0mg/L浓度的BR溶液对盐胁迫水稻种子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K组需用等量BR溶液的溶剂处理盐胁迫水稻种子
    B.由图可知适量BR处理可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
    C.初步推测水稻幼苗抗盐胁迫的最适BR溶液浓度在0.5~1.5mg/L之间
    D.施用BR后,及时补充适量Mg2+更有利于盐碱地中的水稻增产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盐胁迫会降低叶绿素含量,不同浓度的BR可以缓解盐胁迫造成叶绿素含量下降。
    【详解】A、CK组作为空白对照,不需加BR溶液的溶剂处理盐胁迫水稻种子,A错误;
    B、由图可知适量BR处理后叶绿素含量高于盐胁迫组,可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B正确;
    C、图中BR溶液浓度在0.5~1.5mg/L之间时叶绿素含量较高,故初步推测水稻幼苗抗盐胁迫的最适BR溶液浓度在0.5~1.5mg/L之间,C正确;
    D、施用BR后,及时补充适量Mg2+为叶绿体的合成提供原料,有利于盐碱地中的水稻增产,D正确。
    故选A。
    27.内源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发育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现选择不分枝的无权早和多分枝的陇抗9号两个西瓜品种开展实验,自出苗后15d开始,每隔10d~15d取其主蔓与分枝生长点处的1~3片新叶,分别测定其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期间,两个品种叶片的IAA和ABA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又快速下降的趋势
    B.35~75d无权早品种的内源IAA含量显著高于陇抗9号品种的
    C.60~70d陇抗9号ABA含量迅速升高,说明高含量ABA促进西瓜主茎分枝
    D.在出苗初期,无权早品种的内源IAA含量相对较低
    【答案】D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
    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A、陇抗9号的IAA和ABA含量在早期均出现下降趋势,A错误;
    B、35~75d陇抗9号品种的内源IAA含量显著高于无权早品种的,B错误;
    C、ABA抑制细胞分裂,因而不会促进西瓜主茎分枝,C错误;
    D、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在出苗初期,与陇抗9号相比,无权早品种的内源IAA含量相对较低,D正确。
    故选D。
    28.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达到阈电位便能触发动作电位引起兴奋。Ca2+内流也与动作电位产生有关,Ca2+与Na+竞争通道蛋白,且细胞内Ca2+浓度远小于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阈电位绝对值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差值越大,越不容易兴奋
    B.细胞外Ca2+浓度升高,神经细胞兴奋性升高
    C.增大细胞外Na+浓度,可降低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
    D.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比外侧高
    【答案】A
    【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详解】A、神经元的阈电位绝对值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差值越大,Na+需要内流的更多,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所以差值越大,越不容易兴奋,A正确;
    B、内环境中Ca2+浓度升高,与Na+竞争通道蛋白,导致Na+内流减少,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B错误;
    C、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与细胞外Na+浓度无关,C错误;
    D、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比外侧低,D错误。
    故选A。
    29.如图表示早餐后健康人血糖浓度的变化,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B.bc段血糖转变成糖原等物质以降低血糖浓度
    C.c点之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才开始增加
    D.cd段肝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答案】C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A、ab段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A正确;
    B、bc段胰岛素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变为糖原等物质,使血糖浓度降低,B正确;
    CD、c点之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已经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在c点开始血糖升高,C错误,D正确。
    故选C。
    3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性疾病。TNF-α、IL-6等细胞因子有甲、乙两大类,其中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B.据图分析可知IL-4和IL-10属于甲类细胞因子
    C.TNF-α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活性物质
    D.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
    【答案】B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常见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据图分析在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中TNF-a和IL-6相对较少,而L-4和L-10相对较多;在RA患者的血清中TNF-a和IL-6相对较多,而Ⅱ-4和Ⅱ-10相对较少:又因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可推测IL-4和Ⅱ-10为乙类细胞因子,B错误;
    C、细胞因子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D正确。
    故选B。
    【条件分析类题型】
    31.黑腹果蝇群体中X染色体上出现了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分别为棘眼(e)、翅横脉缺失(c),其相对性状均为野生型。(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科学家完成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亲本雄蝇的基因型为XecY
    B.亲本雌蝇产生了四种卵细胞,且比例为XeC∶XEc∶XEC∶Xec=9:9:1:1
    C.F1中e 基因的频率是 2/3
    D.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翅横脉缺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7/16
    【答案】D
    【分析】已知黑腹果蝇群体中X染色体上出现了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分别为棘眼(e)、翅横脉缺失(c),其相对性状均为野生型。则亲本中野生型杂合雌蝇的基因型为XECXec或XEcXeC,亲本雄性基因型为XecY,子代中棘眼、野生型∶野生型、翅横脉缺失∶野生型∶棘眼、翅横脉缺失=9∶9∶1∶1,说明E和c连锁,e和C连锁,即亲本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EcXeC。
    【详解】A、亲本雄性为棘眼、翅横脉缺失,均为隐性性状,且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为XecY,A正确;
    B、亲本雌性个体为显性性状的杂合子,与棘眼、翅横脉缺失的雄性个体杂交相当于测交,测交后代的比例可表示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类型和比例,因此亲本雌蝇产生了四种卵细胞,且比例为XeC∶XEc∶XEC∶Xec=9∶9∶1∶1,B正确;
    C、分析F1中e基因频率,可只考虑E和e基因,亲本为XEXe×XeY,雌性亲本产生配子时无论是否交叉互换,XEXe产生的雌配子为XE∶Xe=1∶1,杂交子代为XEXe∶XeXe∶XEY∶XeY=1∶1∶1∶1,所以e的基因频率为(1+2+1)÷(2+2+1+1)=2/3,C正确;
    D、单独分析翅型,亲本为XCXc×XcY,雌性亲本产生配子时无论是否交叉互换,XCXc产生的雌配子为XC∶Xc=1∶1,杂交子代为XCXc∶XcXc∶XCY∶XcY=1∶1∶1∶1,F1产生的雌配子为XC∶Xc=1∶3,雄配子为XC∶Xc∶Y=1∶1∶2,所以F2中翅横脉缺失个体(XcXc、XcY)所占的比例为3/4×1/2+3/4×1/4=9/16,D错误。
    故选D。
    32.现有暗红色(甲)、棕色(乙)、朱红色(丙)、白色(丁)四种不同眼色的纯合品系果蝇,已知白色为隐性性状。某同学用不同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研究眼色遗传机制。杂交组合一:甲(雌)×丁(雄)→F1全部表现为暗红眼。杂交组合二:乙(雌)×丙(雄)→F1中暗红眼果蝇:棕眼果蝇=1:1.若上述眼色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仅有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雌)和丙(雄)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B.让杂交组合一的F1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无棕眼
    C.让杂交组合二的F1相互交配,F2中暗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3/8
    D.让F1中的暗红眼雌果蝇与丁交配,子代果蝇有四种眼色
    【答案】A
    【分析】据题意可知:眼色受到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仅有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暗红眼(甲)、棕眼(乙)、朱红眼(丙)、白眼(丁)果蝇均为纯合子,白眼为隐性性状,则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Y。由杂交组合二:乙(雌)×丙(雄)→F1中暗红眼果蝇:棕眼果蝇=1:1,可知该组合的基因型组合AAXbXb、aaXBY; 再由杂交组合一:甲(雌)×丁(雄)→F1全部表现为暗红眼,可知相关果蝇的基因型如下:甲AAXBXB (暗红眼)、乙AAXbXb (棕眼)、丙aaXBY (朱红眼)、丁aaXbY (白眼)。
    【详解】A、由题意可知,杂交组合一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杂交组合二的基因型为AAXbX baaXBY,A错误;
    B、杂交组合一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让杂交组合一F1相互交配,F2棕眼果蝇基因型为A _XbY,无雌性,B正确;
    C、让杂交组合二的F1相互交配,F2暗红眼为A _XBXb和A _XBY,所占比例为3/4×1/2=3/8,C正确;
    D、两个杂交组合的F1暗红眼雌果蝇基因型都为AaXBXb,与丁aaXbY交配,子代果蝇基因型及表现型为:AaXBXb(暗红眼)、AaXBY(暗红眼)、AaXbXb(棕眼)、AaXbY(棕眼)、aaXBXb(朱红眼)、aaXBY(朱红眼)、aaXbXb(白眼)、aaXbY(白眼),子代果蝇会出现四种眼色,D正确。
    故选A。
    33.传统栽培的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其基因组复杂导致育种进程十分缓慢。科研人员尝试用一倍体马铃薯替代四倍体进行育种,但二倍体马铃薯普遍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即自花受粉后不产生种子),育种十分困难。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二倍体自交亲和植株RH,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科研人员将RH与自交不亲和植株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自交不亲和的基因型为aa,RH的基因型为Aa
    B.出现F2表型比的原因是含a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完成受精所致
    C.可利用化学物质诱导自交不亲和二倍体马铃薯产生自交亲和的突变
    D.RH与同源四倍体马铃薯杂交产生的后代不育,说明两者属于不同物种
    【答案】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在同一对基因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由自交亲和自交产生后代全为自交亲和,且存在杂合子和纯合子,无自交不亲和,可说明自交亲和是显性性状,则亲本自交不亲和的基因型为aa,RH的基因型为Aa,A正确
    B、F2无自交不亲和,说明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所致,B错误;
    C、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自交亲和二倍体马铃薯,即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诱导自交不亲和二倍体马铃薯中的基因a突变为基因A,C正确;
    D、自交亲和二倍体马铃薯与同源四倍体马铃薯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育,说明两者属于不同物种,D正确。
    故选B。
    34.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批紫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研究人员用它们分别进行如下4组实验:实验①:紫花×紫花→紫花:红花=3:1;实验②:紫花×红花→紫花:红花=1:0;实验③:紫花×红花→紫花:红花=1:1;实验④:紫花×紫花→紫花:红花=5: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除了杂交实验③外,依据其他3组杂交实验都可以判断出紫花对红花为显性
    B.除了杂交实验②外,其他3组杂交实验的亲本中紫花植株都是杂合子
    C.除了第①组实验外,其他3组杂交实验均为测交实验
    D.第①组杂交实验的子代中紫花植株自交,结果也是紫花:红花=3:1
    【答案】A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方法一般有以下2种:①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有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数量足够多);②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一种新性状,该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详解】A、实验①、④均为紫花和紫花杂交,子代出现了红花,说明红花为隐性性状,实验②紫花和红花杂交子代只有紫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实验③紫花和红花杂交,子代有紫花和红花,无法判断显隐性,A正确;
    B、实验④紫花和紫花杂交,子代紫花:红花=5:1,红花的比例为1/6,若亲本紫花均为杂合子,子代红花的概率是1/4,因此说明亲本紫花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
    C、测交指的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实验④紫花和紫花杂交,子代出现了红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因此该实验不是测交实验,C错误;
    D、假定控制紫花和红花的基因分别为A、a,实验①紫花和紫花杂交,子代紫花:红花=3:1,说明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Aa,子代紫花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2,子代紫花自交,紫花的概率=1/3+2/3×3/4=5/6,D错误。
    故选A。
    35.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图示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个体不一定携带有致病基因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2号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
    C.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和2号夫妇再生一个儿子不一定患病
    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该病在男性中发病率高于女性
    【答案】B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详解】A、假设该病由A/a基因控制。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个体(aa)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1号和2号个体,且1号表型正常,所以1号个体基因型为Aa,A错误;
    B、假设该病由A/a基因控制。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个体表型正常必为隐性纯合子(aa),她的隐性基因分别来自1号和2号个体,而2号个体患病,所以2号个体基因型为Aa,则2号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B正确;
    C、假设该病由A/a基因控制。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号个体必为隐性纯合子(XaXa),所生的儿子一定患该病,C错误;
    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率,D错误。
    故选B。
    36.已知果蝇体色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让纯种灰身果蝇与纯种黑身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灰身,让子一代灰身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果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灰身对黑身呈显性
    B.F2中出现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果蝇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若让F2中的灰身果蝇相互交配,则F3中灰身果蝇中纯合子占1/2
    D.让F2中的灰身果蝇相互交配,可检测出灰身果蝇的基因组成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体色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假设基因为A和a)在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让纯种灰身果蝇与纯种黑身果蝇交配,子一代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详解】A、纯种灰身果蝇与纯种黑身果蝇交配,子一代(Aa)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A正确;
    B、F1中灰身果蝇(Aa)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果蝇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正确;
    C、将F2灰身果蝇中AA占1/3、Aa占2/3,产生的含A基因的配子占2/3,含a基因的配子占1/3。让F 2的灰身果蝇相互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F3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 (2/3×2/3) : (2×1/3×2/3) : (1/3×1/3) =4: 4: 1,所以灰身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C正确;
    D、让F2中灰身果蝇有AA和Aa,故将灰身果蝇相互交配,不一定能够检测出灰身果蝇的基因组成,D错误。
    故选D。
    37.异色瓢虫的鞘翅色斑有多种类型,已知基因型SASA表现为黑缘型,基因型SESE表现为均色型,基因型ss表现为黄底型。研究人员用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及子代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黑缘型×均色型,F1为镶嵌型,F2中黑缘型:镶嵌型:均色型=1:2:1
    实验2:黑缘型×黄底型,F1为黑缘型,F2中黑缘型:黄底型=3:1
    实验3:实验1F1×实验2F1,F2为黑缘型:镶嵌型:均色型=2:1: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B.异色瓢虫种群中关于鞘翅色斑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实验2F1与实验3F2中黑缘型个体杂交后代分离比为3:1
    D.两只异色瓢虫杂交后代可能出现4种表现型的子代
    【答案】C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3、黑缘型(SASA)与均色型(SESE)杂交,后代为SASE,表现为镶嵌型,说明两基因为共显性。黑缘型(SASA)与黄底型(ss)杂交,后代为SAs,表现为黑缘型,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SE、SA、s为一组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AB、实验一:黑缘型(SASA)与均色型(SESE)杂交,后代为SASE,表现为镶嵌型,说明两基因为共显性。实验二:黑缘型(SASA)与黄底型(ss)杂交,后代为SAs,表现为黑缘型,SA对s为显性,实验三:镶嵌型(SASE)与黑缘型(SAs)杂交,后代为黑缘型(SASA)、黑缘型(SAs)、镶嵌型(SASE)、均色型(SEs),SE对s为显性。因此SE、SA、s为一组复等位基因,群体中可形成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分别为SASA(黑缘型)、SESE(均色型)、SASE(镶嵌型)、ss(黄底型)、SEs(均色型)、SAs(黑缘型),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AB正确;
    C、实验三:镶嵌型(SASE)与黑缘型(SAs)杂交,后代为黑缘型(SASA)、黑缘型(SAs)、镶嵌型(SASE)、均色型(SEs),即表现型比例为黑缘型∶镶嵌型∶均色型=2∶1∶1,C错误;
    D、若镶嵌型(SAs)与均色型(SEs)杂交,则后代为镶嵌型(SASE)、黑缘型(SAs)、均色型(SEs)、黄底型(ss),所以两只异色瓢虫杂交后代可能出现4种表现型的子代,D正确。
    故选C。
    38.已知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只无眼雌蝇与一只有眼雄蝇杂交,子代中♀有眼:♀无眼:♂有眼:♂无眼为1:1:1:1。据此可以判断的是( )
    A.无眼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雄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D.根据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的后代,可确定其遗传方式
    【答案】D
    【分析】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人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假设用A/a表示控制有眼和无眼的等位基因,根据题意,一只无眼雌蝇与一只有眼雄蝇杂交,子代中♀有眼:♀无眼:♂有眼:♂无眼为1:1:1:1,则亲本可能为Aa(无眼♀)×aa(有眼♂)、Aa(无眼♂)×aa(有眼♀)、XAXa(无眼♀)×XaY(有眼♂),因此,无法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亲代果蝇是否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及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ABC错误;
    D、假设用A/a表示控制有眼和无眼的等位基因,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可能为Aa(无眼♀)×aa(有眼♂)、Aa(无眼♂)×aa(有眼♀)、XAXa(无眼♀)×XaY(有眼♂),故子代无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或aa、aa或XAXa、XAY或XaXa、XaY。若将子代的无眼果蝇相互交配,若子代均为无眼,则无眼性状为隐性遗传;若子代雌雄中均表现为无眼:有眼=3:1,则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若子代中雌性均无眼,雄性为无眼:有眼=1:1,则无眼性状为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D正确。
    故选D。
    39.下列选项中能判断出性状显隐性的是( )
    A.果蝇的眼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遗传,一白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中白眼和红眼各占一半
    B.一红色茉莉花与白色茉莉花杂交,子代全部为粉红色茉莉花
    C.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一患病的儿子
    D.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1:1
    【答案】A
    【分析】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体杂交或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后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详解】A、果蝇的眼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遗传,一白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中白眼:红眼=1: 1,说明红眼雌果蝇是杂合体,因此可判断红眼对白眼为显性,A正确;
    B、红色茉莉花与白色茉莉花杂交,子代是粉红色茉莉花,说明是不完全显性,不能判断红色与白色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B错误;
    C、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一患病的儿子,据此无法判断正常和患病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C错误;
    D、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1:1,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高茎和矮茎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A。
    40.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
    B.父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23B35C4
    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
    【答案】D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连锁遗传给下一代,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遵循分离定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男孩只能获得父亲的Y染色体而不能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
    【详解】A、儿子的A、B、C基因中,每对基因各有一个来自于父亲和母亲,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不会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而不会获得父亲的A、B、C基因,A错误;
    B、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由于女儿的基因型是A3A23B35B44C2C9,其中A23B35C2来自于父亲,而父亲的基因型为A23A25B7B35C2C4,说明父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基因型是A23B35C2,B错误;
    C、根据题目信息,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根据儿子的基因型推测,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5B7C4和A23B35C2,基因连锁遗传,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正确。
    故选D。
    【新情境类题型】
    41.细胞膜塑形蛋白可促进某些囊泡的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回收利用工厂”后降解,产生的“组件”可重新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B.“回收利用工厂”是溶酶体,“组件”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C.在“回收利用工厂”合成的酶将蛋白质降解时,需线粒体提供能量
    D.细胞内旧的或受损蛋白识别后被清除,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A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子垃圾袋回收的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物质,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数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种,内质网、高尔基均会形成囊泡,A正确;
    B、“回收利用工厂”是溶酶体,“组件”是氨基酸,B错误;
    C、在“回收利用工厂”的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
    D、细胞内旧的或受损蛋白识别后被清除,体现了细胞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细胞膜不参与,D错误。
    故选A。
    42.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体之一,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结构
    B.支原体不能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
    C.与细菌相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
    【答案】B
    【分析】1、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2、题图分析: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和RNA,属于原核细胞。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支原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因此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A正确;
    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图可知,支原体有细胞结构,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B错误;
    C、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与细菌相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也是DNA,C正确;
    D、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以抑制细胞壁合成为主要的功效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D正确。
    故选B。
    43.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有一种色素,这种色素能吸收某一特殊波长的光,并且昆虫也喜好这一特殊的光。黑光灯所发出的紫外光正是大多数趋光性昆虫所喜欢的。黑光灯诱捕法是基于昆虫对紫外光的敏感性引诱昆虫向光源移动,从而实现昆虫诱捕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间放置的黑光灯发出紫外光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黑光灯诱捕法常用于调查某些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黑光灯诱捕法不适宜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使用黑光灯诱捕法控制虫害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答案】A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黑光灯发出紫外光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因为这些昆虫对紫外光敏感,没有这种应激性的昆虫不能被捕获,该方法可以用于诱杀趋光性害虫,也可用于调查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或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详解】A、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不是紫外光,所以田间放置的黑光灯发出紫外光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大的作用,A错误;
    B、黑光灯可诱捕趋光性昆虫,因此常用于调查某些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
    C、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点,所以黑光灯诱捕法不适宜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正确;
    D、黑光灯发出的紫外光属于物理信息,所以用黑光灯诱杀昆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44.为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研究了大棚内不同条件对草莓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数值可代表草莓植株的呼吸作用速率
    B.C、D两点相同时间内草莓植株制造有机物的量相等
    C.B点草莓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保持适当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草莓的产量
    【答案】B
    【分析】1、曲线分析:两条曲线分别表示22℃和17℃时,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影响草莓净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情况。
    2、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表明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0时,则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详解】A、据图可知,A点时无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故A点数值可代表草莓植株的在22℃时的呼吸作用速率,A正确;
    B、据图可知,植物在C点和D点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D点对应的曲线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大于C点曲线对应的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植株在C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低于D点,B错误;
    C、B点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草莓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
    D、据图可知,夜晚适当降低温度,能减少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保持适当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草莓的产量,D正确。
    故选B。
    4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代诗人描写萤火虫发光现象的诗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萤火虫体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B.ATP分子中的腺苷由脱氧核糖和腺嘌呤构成
    C.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更易水解
    D.细胞内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使萤火虫发光
    【答案】B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详解】AD、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萤火虫能发光是由于细胞中的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从而发光,即细胞内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AD正确;
    B、ATP分子中的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构成,B错误;
    C、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一分子ATP中含有3个磷酸基团,2个特殊化学键,其中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更易水解,C正确。
    故选B。
    46.《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原土地真肥美,苦菜甜如饴糖。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饴糖又称麦芽糖浆,是生产历史悠久的淀粉糖品,利用小麦麦芽和糯米制备麦芽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麦芽糖的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B.发芽的小麦合成麦芽糖酶使麦芽糖增多
    C.蒸熟糯米冷却至 60 ℃酶促反应不能进行D.大火煮沸熬糖能使含有的酶变性失活
    【答案】D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详解】A、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经脱水缩合而成,A错误;
    B、发芽的小麦产生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使麦芽糖增多,B错误;
    C、高温会使酶变性,故糯米需冷却至60℃左右,有利于酶促反应进行,C错误;
    D、大火煮沸熬糖,高温能使含有的酶变性失活,D正确。
    故选D。
    47.“朱颜渐老,白发漆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该诗句说明人会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老去,黑发逐渐变白发。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发是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致
    B.“朱颜渐老”的过程中,细胞核与质的体积比值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朱颜渐老”的过程中,基因不再进行表达,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变慢
    D.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通过攻击细胞膜、DNA和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C
    【分析】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过程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的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出现了白发的现象,A正确;
    B、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核与质的比值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B正确;
    C、衰老的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C错误;
    D、自由基可攻击磷脂、攻击DNA产生变异,攻击蛋白质等,D正确。
    故选C。
    48.清代才子李调元在游富乐山时作诗一首:“但觉林峦密,不知烟雾重。缓步入修竹,夹道吟长松。细鳞漾深涧,矫鹤盘苍穹。遥指精舍好,遂登最高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竹”与“矫鹤”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层次
    B.“烟雾”与“深涧”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组成成分
    C.诗句描述的最大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生态系统
    D.“长松”“苍穹”都属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层次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A、“修竹”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矫鹤”是动物,具有系统这一层次,A错误;
    B、“烟雾”与“深涧”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错误;
    C、诗句描述的最大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生态系统,C正确;
    D、“苍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49.下列诗句与生物学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生物的种间竞争关系
    C.“肥田之法,种大豆最佳”是利用了大豆上寄生的根瘤菌固氮进行肥田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答案】C
    【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原始合作(互惠):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4)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5)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如: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
    【详解】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的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
    C、“肥田之法,种大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互利共生的关系进行肥田,根瘤菌可固氮,提高土壤肥力,C错误;
    D、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D正确。
    故选C。
    50.“朱颜渐老,白发漆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该诗句说明人会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老去,黑发逐渐变白发。人体的衰老由细胞衰老引起。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发是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致
    B.“朱颜渐老”的过程中,细胞核与质的比值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朱颜渐老”的过程中,基因不再进行表达,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变慢
    D.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可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C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老年人出现白发的原因是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A正确;
    B、“朱颜渐老”的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变大,因此细胞核与质的比值增大,同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B正确;
    C、“朱颜渐老”的过程中,基因仍然进行表达,C错误;
    D、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通过攻击细胞膜、DNA和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D正确。
    调查时期
    各器官的Mg 累积吸收量/mg
    Mg在各器官的分配/%
    叶片
    茎秆
    籽粒
    植株合计
    叶片
    茎秆
    籽粒
    越冬返青
    0.059
    -
    -
    0.091
    64.84
    -
    -
    拔节
    0.256
    0.014
    -
    0.376
    68.09
    3.72
    -
    开花
    1.799
    1.426
    -
    5.173
    34.78
    27.57
    -
    开花后12d
    1.421
    1.452
    0.317
    5.198
    27.34
    27.93
    6.10
    开花后24 d
    1.078
    1.148
    0.963
    4.783
    22.54
    24.00
    20.13
    成熟
    0.947
    0.869
    1.250
    4.233
    22.37
    20.53
    29.53
    年份
    处理
    洞口密度/(个·hm-2)
    植被破坏率/%
    甘孜县
    炉霍县
    道孚县
    康定县
    平均值
    降低/%
    甘孜县
    炉霍县
    道孚县
    康定县
    平均值
    降低/%
    2002
    鹰架区
    390.5
    326.3
    366.1
    308.4
    347.8
    4.3
    28.8
    27.1
    27.5
    22.6
    26.5
    2.9
    对照区
    382.2
    386.6
    368.0
    316.4
    363.3
    28.9
    27.8
    29.1
    23.2
    27.3
    2003
    鹰架区
    324.1
    290.5
    308.4
    27.7
    300.2
    21.3
    24.5
    22.1
    20.9
    17.2
    21.2
    24.2
    对照区
    404.7
    401.0
    374.4
    346.5
    381.7
    29.5
    27.9
    29.8
    24.9
    28.0
    2004
    鹰架区
    310.2
    276.6
    278.7
    260.5
    281.5
    30.3
    22.3
    20.1
    19.4
    15.6
    19.4
    33.1
    对照区
    425.9
    419.1
    398.2
    372.2
    403.9
    30.8
    28.5
    30.9
    25.8
    29.0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相关试卷

    专题11 情境信息类-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情境信息类-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情境信息类原卷版docx、专题11情境信息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生物技术与工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生物技术与工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生物技术与工程原卷版docx、专题10生物技术与工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生态环境-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生态环境-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生态环境原卷版docx、专题09生态环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选择题必刷50道(5大题型)-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