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01
    2024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02
    2024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编辑学会在全国书博会编辑高层论坛上提出“大文化、大媒介、大编辑”的理念,其核心就是重视对优秀文化进行多元化、多媒介的开发,产生出新的文本意义。
    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交流方式,传统文化被要求缔构成全新的文化载体,单一的文化体式改变为电子声、屏的媒介体式,同一文化内容在作者、读者和编者三者互动交流中发生了革命。这就需要编辑不断创造新的媒介,在不断解构老媒介、缔构新媒介的交互过程中,新媒介总是悄悄地吸收并消化着老媒介中“味道鲜美的肉”。在“逝者如斯”的人文传播历史中,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与手机等各种媒介载体,无不凸显着多重交互性特征。经典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受众的需求,根据原始文本引发图书、电视、电影和网络的移植、吸收、改编甚至克隆,形成多媒介文化链。以单一的文化内容为模板,经典文化经过众多媒介的互补互动、协调发展,产生出新的“意义链”。
    一部作品无论多么优秀,如果只是将成品束之高阁,没有经过编辑的加工、整理和完善使之构建成适合传播的文化载体,就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文本内容也不能得到广泛接受。曹雪芹用毕生心血撰写的《红楼梦》,在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后经高鹗续写,加工整理,使之次第有序,才得以广泛流传。从1924年梅兰芳第一次将《黛玉葬花》搬上银屏,到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再到2010年BTV版《红楼梦》,共拍摄了25部与《红楼梦》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再加上图书、画册和光盘等新的媒介传播手段,掀起受众重读文本《红楼梦》的热潮,带来纸质图书的热销,赋予古典文化新的文化内涵。在传播文化时,任何一种媒介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媒介总是使其他媒介成为自己的“基因”,旧媒介又把比它们更老的媒介作为基因保存起来,经过选择、转变和消化作为自己的内容吸收进来。
    数字化发达的时代,国际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媒介经营垄断越来越明显,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就覆盖了中国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像这样的以跨国集团为标志的新的传媒帝国,加强了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向信息流动。东方国家还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文化时,西方国家已有更先进的数字终端产品和技术。单一或少数媒介传播文化已显得单薄无力,多媒介交互传播才能使文化爆发出集束式力量,赋予经典文化以新的传播意义。我们只有通过新媒介和传统大众媒体的互动将分散的声音凝聚成更为强大的集合力量,才能消弭东西方出版文化的失衡。
    一部经典著作得以流传下来,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本内容的经典。“古诗三千”,但“传诗三百”。经典文化从诞生到现在,如果没有编辑根据社会需要一编再编,如果没有读者不断阅读,恐怕它的知识含量不会这么丰富,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就不会源源不断。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扩散需要编辑立足当代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为文化的传播创造多种多样的承载工具,也就是创造媒介。
    (摘编自刘双红等《文化在多媒介交互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
    材料二:
    如果把唐诗影视化呈现,该怎么做?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从7月8日上映以来,《长安三万里》好评如潮,票房已经突破3亿元。从大唐奔流而来的时光与诗情,汹涌热烈,直击当代观众内心。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DNA动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长安三万里》全片用48首经典唐诗串联故事。这些唐诗佳句,中国人自小耳熟能详。在《长安三万里》抖音号发布的视频里,街头随机“抓取”的路人,不论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每个人都会念几句唐诗。正如网友所评价的,“唐诗刻在中国人的DNA里,一看电影DNA就动了。”
    这是主创团队写给大唐诗人的“情诗”。“168分钟的片长,从制作难度到排片再到观众的接受度,确实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但大家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将大唐文化的丰富和绚烂展现出来。”导演谢君伟说,“这部电影凝结了我们对这些唐朝伟大诗人的敬仰,我们想把诗人的故事完完整整地传达给观众。比如李白不只是才华横溢,其实也面临生活中的磨难。比如高适,普通观众可能只知道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要把高适此前经历艰难困苦到‘安史之乱’后才终成大器的故事告诉大家……”
    《长安三万里》为何能火?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唐诗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每个人去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共同记忆在里面。有不少观众已经是“二刷”“三刷”。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许多视频创作者已经成了“自来水”,向更多网友推荐《长安三万里》。“文化网红”董宇辉在直播时,也滔滔不绝讲解唐代诗人故事,为《长安三万里》“打call”,“小孩子去看,看的是有趣,看的是非常可爱的设计;中学生去看,看的是历史,看的是古诗,看的是人文;看了之后会眼眶湿润的,可能是我们成年人。我们曾经也是年轻的李白,随着岁月的变迁和阅历的增长,内心的火焰可能会变小,但从未熄灭过。”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好莱坞通过超级英雄造梦,用钢铁侠、美国队长构建‘漫威宇宙’。而我们通过唐诗造梦,《长安三万里》为中国动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通过《长安三万里》构建的“唐诗宇宙”,以更为灵动鲜活的方式,跨越时空,给人以感动与震撼。
    (摘编自邢虹《唐诗造梦,DNA动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红楼梦》为例,论述如果不重新构建适合传播的新媒介文化载体,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无法让受众重读文本。
    B.材料一指出,东方国家虽然不像西方国家有更先进的数字产品和技术,但通过新老媒介互动来凝聚力量,就可以做到反垄断。
    C.材料二认为,如何把唐诗通过影视成功呈现,《长安三万里》交上了自己的答卷,比好莱坞构建的“漫威宇宙”更让人震撼。
    D.两则材料都强调了文化得以传承的条件,像《红楼梦》、唐诗这样的经典内容和与时代相适应的传播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背景下,优秀文化更需要进行多元化、多媒介的开发,以期产生新的意义。
    B.媒介不断融合发展,互补互动,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
    C.如果编辑为各个层面的目标受众提供不同的媒介,就能满足不同读者的文化需求。
    D.经典文化因作者、读者和编者的交流互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才源源不断。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要从多媒介交互在文化传播上的表现和多媒介交互意义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阐释主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大唐文化。
    C.材料二第四段,用“自来水”“打call”等新词,论证了媒介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D.材料二层层递进,先述说《长安三万里》现象,再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最后阐释意义。
    4.材料一第二段用“消化”“味道鲜美的肉”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文化的“传播”,请谈谈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桥(节选)
    废名①
    小林放午学回来,见了饭还没有熟,跑到“城外”去玩。
    初夏天气,日光之下现得额上一颗颗的汗珠,这招引一般洗衣的妇人,就算不认识他也要眼巴巴的望着他笑。小林在那河边站了一会,忽然他在桥上了,一两声捣衣的声响轻轻的送他到对岸坝上树林里去了。
    前面一匹黑狗,——小林止步了。他那里会怕狗?然而实在有点怕,回了一回头,——你看,俨然是走进了一条深巷子!他一个人!
    其实他已经快要穿过了这树林,他的心立刻随着眼睛放开去了——
    一边也是河,河却不紧捱着坝,中间隔了一片草地,一边是满坂的庄稼。
    草地上有一位“奶奶”带着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放牛。
    她们望着小林哩,还低声的讲些什么。小林看牛,好一匹黄牛,它的背上集着一只八哥儿。翻着翅膀跳。但他不敢下去,截然的一转身,“回去”。回头走不过十步——
    “呀!”
    抬起头来稀罕一声了。
    一棵树,不同那密林相连,独立,就是道旁,满树缠的是金银花。他真不知怎样的高兴,他最喜欢金银花。
    树是高高的,但好像一个拐棍,近地的部分盘错着,他爬得上去。他爬,一直到伸手恰够那花藤,而藤子,只要捉住了,牵拢来一大串。一面牵藤子,一面又抹汗。
    树上的花不形得少了,依然黄的,白的,绿叶之中,古干之周,小林的手上却多得不可奈何,沿着颈圈儿挂。忽然他动也不动的坐住——
    树脚下是那放牛的小姑娘。
    暂时间两双黑眼睛猫一般的相对。
    下得树来,理出一串花,伸到小姑娘面前——
    那位奶奶也走上坝来了。
    “哥儿,——你姓程是不是?今年——十二岁了罢,吃过饭没有呢?”
    “我还没有吃饭,放学回来我出来玩。”
    “那么到我们家里去吃饭好不好呢?”
    “你家在哪里呢?”
    “那坂里就是,——哈哈。”
    小林的手已经给这位奶奶握住了。琴儿一手也牵祖母,那手是小林给她的花,两人惊讶而偷偷的相觑。奶奶俯视着笑,矇眬的眼里似乎又有泪……
    这是两个孤儿,而琴儿,母亲也没有了。
    “同你的父亲一般模样,你那父亲,当年总是……”
    听得见的却是:
    “哥儿,你叫什么呢?”
    “我叫程小林。”
    “那么,琴儿,叫小林哥哥,小林哥哥比你大两岁。小林哥哥,你叫琴子妹妹罢。”
    小林就这么叫。立刻他又回转头去把草地上的牛望一下——
    “你的牛没有人看哩。”
    “不要紧的。”
    琴子妹妹说。
    这样他们下坂走进那绿油油的一片稻田上一簇瓦屋。
    现在这一座村庄,几十步之外,望见白垛青墙,三面是大树包围,树叶子那么一层一层的绿,疑心有无限的故事藏在里面。
    没有提防,稻田下去是一片芋田!好白的水光。团团的小叶也真有趣。芋头,小林吃过,芋头的叶子长大了他也看见过,而这,好像许许多多的孩子赤脚站在水里。
    迎面来了一个黑皮汉子,跟着的正是坝上遇见的那匹黑狗。汉子笑闭了眼睛,嘴巴却张得那么大。
    那狗也表示它的欢迎,尾巴只管摇。
    “认得我三哑②叔吗?”
    三哑叔蹲下去对了他的眼睛看,又站起来,嘴巴还是张得那么大,奶奶嘱耳他几句话,他走了。回头望,比一个手势——
    “奶奶,我在河里摸了这么长一条鲫鱼哩。”
    “那好极了,款待哥儿。”
    “奶奶,我的妈妈要寻我吃饭。”
    奶奶笑哈哈地解释他听了,刚才三哑是去牵牛,已经嘱咐了他,叫他先进城去,到东门火神庙那块打听姓程的,见了那家主母,说小林哥儿被史家庄的奶奶留住,晚上就打发人送回的。
    奶奶的笑里又有泪哩,又牵着两个孩子走。
    绕一道石铺的路,跨上台阶,便是史家奶奶的大门。
    太阳快要落山,小林动身回家。
    说声走,三哑拿进了小小的一根竹子,绿枝上插了许多红花。
    “哥儿,你说奇不奇,竹子开花。”
    “不是开的,我知道,是把野花插上去的。”
    但他已经从三哑的手上接去了。
    笑着对三哑鞠了一个躬。
    至于他自己掐的金银花,放在一个盘子里养着,大家似乎都忘记了。
    “三哑叔,你送哥儿过桥才好哩。”史家奶奶说。
    “那个自然,奶奶。”
    牛就在那阶下稻草堆旁,三哑牵来,他就骑。牛一脚一脚的踏,空中摇曳着竹枝花。
    “哥儿,我还没有听见你叫我哩,王家湾,老儿铺,前后左右都晓得我三哑叔,三哑叔就是史家庄,史家庄就是三哑叔,——三哑叔也有他的老家哩!”
    “你不是奶奶自家屋的人吗?”
    “三哑叔是个讨米的哩,正是哥儿这么大,讨米讨到奶奶门口,讨米的有什么话讲?看见我只晓得吃饭,不说话,就说我是哑巴!”
    “哥儿——你看你这眼睛是多么玲珑!你怕我吗?哈哈哈。不要怕,三哑叔现在不是讨米的,是一个忠心的长工,除非我家奶奶百岁升天,三哑叔是不离开史家庄的。”
    “三哑叔,今天你就在我家过夜好不好呢?我上街买好东西你吃。你喝酒不呢?”
    “哈哈哈,我的哥儿,不,不,我送你过桥我就回来。”
    要上坝了,三哑叫他下来,上坝不好骑。
    “这牲口,我一吼它就不走了,我把它拴在树上。哥儿,它跟我有十几年哩,奶奶留我放牛,二十五年共是三条。”
    小林望着三哑。
    “你先前到我家你怎么会找得到呢?那有绿鼎的是火神庙,庙后边那房子就是的,——三哑叔,我说你还是一路到我家去。”
    三哑笑着摆头。
    “你不去你就牵牛回去,我会过桥的,我总是一个人过桥玩。”
    “那么你走,我看你过去就是了。”
    小林一手捏竹枝,石桥上慢慢的过去,过去了,回身,三哑还站在这头望他,笑闭了眼睛。
    (节选自长篇小说《桥》,有删改)
    [注]①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年11月9日出生于湖北黄梅,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影响。本文写于1914-1919年。②三哑:原为乞丐,被史家奶奶收留,遂为史家长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林遇见黑狗后,由“止步”到反问到肯定,表现出了他由恐惧到勇敢向前的心理。
    B.两次写史家奶奶的泪,她对往事欲言又止,暗示了孩子们的生活中各有不幸的往事。
    C.“三面是大树包围”将史家庄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构建了没有喧嚣的世外桃源。
    D.小林和琴子都是孤儿,但因为身边人的温柔以待,都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点滴快乐。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用全知视角,但很少直接表达人物情绪及内心活动,主要通过对话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B.把芋叶比作“许许多多的孩子赤脚站在水里”,既风趣又形象,写出了乡村孩子的生活体验,富有乡村生活气息。
    C.“空中摇曳着竹枝花”,和茹志鹃《百合花》中枪筒里颤动的野菊花的细节描写一样,都表现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D.废名描写乡村之美,与之相似的是沈从文在《边城》中亦谱写了一曲田园牧歌,只是本文跳转隐喻多,而沈文明白晓畅。
    8.文中用“嘴巴张得那么大”“哈哈哈”“笑闭了眼睛”等词句描写三哑,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与《荷花淀》风格相近,都有“诗化小说”之美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诗化小说”的具体表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避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
    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节选自《百战奇略·不战》)
    材料二: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难曰:案阳平在汉中。亮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亮于关中相抗御耳。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后,无复有于阳平交兵事。就如冲①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案《魏延传》云:“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亮尚不以延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重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且冲与扶风王②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节选自裴松之《三国志注》)
    注:①指郭冲,太康年间述《条亮五事》,材料二第一段即《条亮五事》相关内容。②指司马懿的儿子司马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亮尚不以延为万人A别统B岂得C如冲言D顿使E将重兵F在前G而以轻弱H自守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坚壁,指加固城墙和堡垒的屏障,与成语“坚壁清野”中的“坚壁”意思相同。
    B.侦候,指侦察兵,与《苏武传》中“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的“斥候”意思相同。
    C.垂,文中指将近,将要,与《报任安书》中“思垂空文以自见”的“垂”意思相同。
    D.难,文中指疑问、质疑,以此来表明作者裴松之要发表与上述内容不同的看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战时,如果对方的实力比较强大,且补给丰富,就应该避其锋芒,以静制动。
    B.唐太宗讨伐刘武周的时候,和李道宗的看法一致,避免正面迎敌,最终不战而胜。
    C.郭冲所述司马懿在明知诸葛亮兵少力弱的情况下,仍因多疑撤兵,失去大好机会。
    D.《条亮五事》记载诸葛亮在得知大军压境时,大唱空城计,意在称颂诸葛亮的智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
    (2)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14.裴松之认为郭冲《条亮五事》所记载的内容并不可靠,理由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金陵三首(其一)
    李白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注: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金陵三首》即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所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南渡后,建都金陵,代替了旧都长安,诗歌一落笔便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B.金陵为六朝帝都,遗留着帝王住宅、巍峨宫阙,山势则虎踞龙盘,气象雄壮。
    C.金陵景象壮丽,长江天堑波涛汹涌,对此壮观之景,诗人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D.全诗选取的景物时间和空间跨度极大,使得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意蕴更加丰富。
    16.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洵《六国论》中在描写创业艰难后,“ , ”两句用比喻描写了向敌人卑躬屈膝的国君对祖国疆土的毫不爱惜。
    (2)柳永《望海潮》中扣住了都会繁华的特点,用“ , ”两句写出了钱塘商业的发达、百姓的富庶。
    (3)生活中难免遇到坎坷与艰难,古人用“ , ”直接抒发了即使身处困境也有乐观心态,陪我们走过艰难时刻,带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马牙般的对生小叶,从紫红色的茎干上伸出来,胖乎乎的,似汪着一团绿水,翠绿光亮。这绿叶红秆的小草叫马齿苋,《本草经集注》描述:“马齿苋,又名五行草,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也。”把五行都占全了的小草,它的能耐自然是 ① 的。夏秋季节,田野、路边、沟坎,甚至是石头缝里,都有马齿苋蚯蚓般蠕动的身影,绿叶像“蚯蚓”身上长出的翅膀,带领马齿苋向四方飞翔。
    那些乍看已经萎蔫干枯了的茎干,只要有一场雨淋到,便又神奇地长出鲜嫩的叶子,焕发出 ② 。可见马齿苋非常抗干旱。从科学的角度看,马齿苋之所以耐酷暑抗干旱,一是因为马齿苋的根系粗壮发达,二是因为马齿苋红茎粗、绿叶肥,体内存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多了,抵御不良环境的时间就长。顽强的马齿苋还可以做成美味的凉拌菜。吃腻了大鱼大肉后,吃一盘马齿苋,那酸酸滑滑的滋味里,有童年的酸涩,也有绵绵的乡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似汪着一团绿水、翠绿光亮、胖乎乎的马牙般的对生小叶,从紫红色的茎干上伸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到的社会与家庭教育总在告诉我们“哭是懦弱的”“不要哭鼻子”,长期压抑在内心的负性情绪很难消解。这样长期发展,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① ,体内的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状态,释放出大量活性物质,如人焦虑时释放大量肾上腺素;精神过度紧张会释放出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如果负性情绪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有引起疾病的可能。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们总会遇到一些超出预料无法改变的事情。对此,首先, ② ,了解自己因此产生的生气、难过、无奈等情绪都是正常的。其次,要选择适当的宣泄方式,允许自己的这些情绪出现并表达出来,哭就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本能,有研究表明, ③ ,情绪强度会降低4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哭后比哭前感受好了许多。由情绪、情感变化引起的哭泣是机体的正常反应,我们不必克制,尤其是心情低落时,强忍泪水会加重心理负担。此外,除了哭,我们还可以尝试深呼吸、实物宣泄,但要注意在以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向他人倾诉自己的一些感受,也是心理调节的必要手段。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本科生们学知识的时候也曾感到迷茫,觉得花很长时间也解决不了问题,心情非常沮丧,情绪很低落,于是在“科学家面对面”活动中向国内外科学家请教,而科学家一致认为,这个时候要多和别人交流,参加讨论班,与同行聊天,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或许别人的观点会给你带来不同的看法。
    20.下列句子中的“也”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哭后比哭前感受好了许多”中的“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水的冰点是0度,也就是说0°C以下水会结冰。
    B.既然大家都已尽力,这事儿也只好如此了。
    C.他很聪明,但有时也会犯一些简单的错误。
    D.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连你也不相信我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多和别人交流”的观点,值得当代青少年深思:有的人喜欢在网络世界坚守自我,有的人希望通过和别人交流,从而开阔眼界,创新思维,走出误区,不断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蚌埠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DA项“无法让受众重读文本”错,应为“无法让受众掀起重读文本的热潮”B项“就可做到反垄断”错C项“比好莱坞构建的‘漫威宇宙’更让人震撼”错。
    2.(3分)C太绝对。
    3.(3分)C“论证了媒介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错,应为“论证了传播中受众的重要作用”。
    4.(4分)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媒介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与特点。②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每点2分)
    5.(4分)①材料一是就文化在多媒介交互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而言,侧重于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媒介的多重交互能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②材料二分析《长安三万里》火的原因,侧重于文化传播的对象,指出关注受众的文化记忆的重要性。(每点2分)
    6.(3分)A表现出了他实际怕狗但强装镇定的心理。
    7.(3分)C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热爱。
    8.(6分)①粗中有细,热情周全。三哑热情地迎接客人,快乐地护送客人回家,“笑”对客人的他,反映出乡村人的善良与周全。②忠厚善良,常怀感恩。三哑小时乞讨流落到史家庄,被奶奶收留,笑对奶奶,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与史家奶奶是忠仆义主的传统模式。③坚韧乐观,热爱生活。“笑闭了眼睛”的三哑是理想的史家庄人的代表,与小林、琴子、史家奶奶一样,都有不幸,却又有各自的幸福,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生活,凸显了个体生命在磨难中的美丽与坚韧。(每点2分)
    9.(6分)①诗化的人物美。作者避开对孤儿凄惨身世德叙述,重点写他们相识的美好和欢乐,挖掘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他们因包蕴着作者丰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②诗化的意境美:运用细腻的笔触,如河边捣衣、祖孙留客、三哑送客等场景中融入情感,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③诗化的语言美:文章或巧设比喻,捕捉细节;或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传达出丰富的意味,呈现出清新秀丽、简练含蓄、音韵和谐的语言美。④诗化的生活美:文本注重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传达出生活的圣洁与神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3分)BDG
    11.(3分)C“思垂空文以自见”的“垂”意为流传。
    12.(3分)B“最终不战而胜”错。
    13.(8分)(1)如今我们挖深壕沟筑高营垒,来挫败敌人锋芒,这群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深”,挖深,1分;“挫”,挫败,1分;句意2分,共4分。)
    (2)司马懿必然认为我是在示弱,应该有强大的埋伏,(他一定)顺着山而逃走了。(“怯”,示弱,1分;“循”,顺着,1分;句意2分,共4分。)
    14.(3分)①诸葛亮屯兵阳平的时候,司马懿镇守宛城,两人不可能相遇作战。②司马懿在明知诸葛亮兵少力弱的情况下轻易逃走,不符合常理。③诸葛亮不可能把重兵交给魏延,自己领弱兵守城。④郭冲宣扬司马懿短处,其子司马骏却深表赞同,这不合常理,以此佐证郭冲的记载不可靠。(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5.(3分)C“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错。
    16.(6分)①写诗人纵情寻醉,暂且自欢,表面旷放,实则苦痛的悲愤。②诗人置身旧都,政治上不得伸展的无奈。(每点3分)
    17.(6分)(1)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3)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示例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空1分)
    18.(2分)①不可小觑/不容小觑/不可低估②勃勃生机/盎然生机(每空1分)
    19.(5分)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伸出来”上,强调叶子的生长;原句的重点落在“小叶”形态和颜色上,强调叶子的饱满、多汁、翠绿。②语言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多用短句,更口语化,活泼灵动,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5分)
    20.(3分)AA表示和前面所说的情况或状态相同B表示委婉C表示转折D表示强调
    21.(6分)①经常出现负性情绪的人②要接受自己/要接受事实③人在哭泣时(每空2分)
    22.(4分)我们还可以尝试深呼吸、实物宣泄的方法,但要注意在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尝试”缺少宾语,“在以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句式杂糅)
    23.(60分)参照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战争,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人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对于此种敌人我们都不可立即与其进行决战,而应当坚守壁垒,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这样,就可以最后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敌决战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
    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讨伐割据势力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当时十七岁,随军从征,与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观察敌人阵势。世民回过头来对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道宗回答说:“敌人锋芒正锐不可直接抵挡,但容易用计谋使他屈服,难以单凭武力同它争胜。如今我们挖深壕沟筑高营垒,来挫败敌人锋芒,这群乌合之众,一定不能持久作战。等到其粮草耗尽,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将不战而擒获敌人。”世民称赞地说:“你的见解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逃,李世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军打得大败。
    材料二: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遣魏延等军队合兵向东,只留有不足一万人守城。司马懿亲率大军二十万抵挡诸葛亮,恰好与魏延军队错道,直接开到阳平,距离六十里路时,其侦查哨兵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当时诸葛亮也获知司马懿马上攻打阳平,大战在前,考虑与魏延军队合兵,但是军队已经走远,派人令军队回防,恐怕时间也来不及,将士失色,都不知道如何应对。诸葛亮神态自若,命令军中都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命令打开四方城门,出几个人于城门前扫地。司马懿经常说诸葛亮谨慎持重,但是很少见到其示弱,因此怀疑有伏兵,于是领军向北依山而走。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诸葛亮与身边的参谋说话时,拊手大笑,说“司马懿必然认为我是在示弱,应该有强大的埋伏,他一定顺着山而逃走了。”等司马懿的侦察兵回复情况,跟诸葛亮所言一致。司马懿知晓后,非常后悔。
    问:按记载阳平在汉中。诸葛亮在阳平时,司马懿还只是荆州都督,镇守宛城,直到曹真死后,才与诸葛亮相抗衡。魏明帝曾经派遣司马懿从宛城途经西城伐蜀,正值大雨,未成。这前后,在阳平根本没有战争记载。即便如郭冲所言,司马懿既然统领二十多万军队,已经探知其兵少力弱,如果怀疑有伏兵,正可以设防慢攻,何至于迅速撤退?根据魏延记载,“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即请兵万人,与其分道在潼关相会,诸葛亮并未答应;魏延认为诸葛亮怯弱,感叹自己才不尽其用。”诸葛亮既然都不让魏延率兵万人独自统帅,怎么可能如郭冲所说,突然让重兵交予魏延,而自己领弱兵独自守城?况且郭冲与扶风王说,彰显司马懿的劣迹,面对人子揭其父的短处,理所不容,居然说“扶风王慨然赞同郭冲所说”,就可以知道该叙事都为子虚乌有。
    相关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pdf、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pdf、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共8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