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01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02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03
    还剩6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共6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和观察,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能量的获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白然现象,并寻找相应 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 既带来了正而的影响,也带来了负而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 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 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 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 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而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 要明确观察目的,全而、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 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 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人观察的 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 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 之间的换算关系。
    1 千米(km) =1000 米(m)
    1 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 =106微米(m) =109纳米(nm)长度使用的基木丄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而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即估计值。数值后而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 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 以對[略测m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跫。
    如:测量—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 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亳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l000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lcm3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M,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M的基 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怠:
    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而上。
    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門形液而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V物=V物+水-V水
    3、而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而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而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而积:
    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而积。
    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而积=每一方格的而积X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C。人为规定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C在0和100°C之间分成 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1°C。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 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而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籼细均匀。下有 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 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儿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 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而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而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C~42°C。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 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 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 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儿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测量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 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 毫克,符号mg。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1吨=1000千克I千克=1000克=106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 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怠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而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或 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最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 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整理器材:用镊子将怯码放回怯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在fl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F3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时刻
    时间的基木换算关系是:
    时间间隔
    I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3600 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 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 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 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木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木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一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第二章观察生物
    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 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 解,你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東要性。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木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 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 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 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 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 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 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 纲(典型动物一密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 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五拥有外骨 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
    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枱可分类如下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向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 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2、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
    被子椬物的花可按性别分为单性花、两性花和杂性花三类。单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 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无效的花(如冬瓜等)。两性花指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如桃花等)。杂性花指单性花和两性花同生于一株或同种的不同植株上(如山菊外的舌 状花是单性花,内围的筒状花是两性花)。其中单性花中缺少雌蕊或雄蕊退化的花一般不能 结成果实(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而两性花和杂性花则可以通过昆虫和风的媒介完成传 粉过程结成果实。花在传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由 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一个卵细胞结合而成,发育成胚。
    四、细胞
    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木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
    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冋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 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庾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 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2、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 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而镜, 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 孔;2)从侧而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 总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 到物像清晰为止。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
    把洋葱鱗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
    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在盖玻片一侧力口 1 — 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
    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个细胞——受精卵;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细胞 种类的增加;
    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木组织是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祌经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
    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系 统。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
    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有上皮组织构成;
    真皮有许多血管,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 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刺激,主要有 祌经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 激汁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
    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植物的基木组织有:
    保护组织一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而,起保护作用;
    输导组织一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营养组织一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等多种功能;
    机械组织一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巩固和支持;
    分生组织一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每一种组织郡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 赖、密切配合的。
    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对 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麦芽糖。
    胃能贮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通过 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 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 将淀粉、脂肪、蛋a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 子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
    因此消化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分子;然后,这 些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并被带到全身各处;最后,废弃物通过肛门被排出体外。
    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窓义
    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动物 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天敌、寻找配偶等等。获得有利的 生存条件,从而使种族得以不断繁衍。
    而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 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无论哪一种生物的灭绝或增加都会影 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所以人类要通过 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一、地球与地阁
    1、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 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 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 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球 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 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 球”。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 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 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 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 14千米,极半径为6356. 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 恼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测M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 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 米。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 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众多的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 度。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问、图例。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阁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 范围越小,但表示的㈧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_越大,内容越简 单,精确度越低。大范围的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地阁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而阁、军事阁、旅游阁等。
    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乘以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 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乘以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 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 X (1/50000) =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而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而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 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而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而积=缩小到的 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阁幅而积为原图的1/1
    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1)-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阁,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3)经纬网定向方 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在有 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二、太阳和太阳系
    1、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没 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荐在。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 多白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的半径 约为700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同 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分为氢和和氦。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 太阳表而的光球层。光球层比较活跃,温度约为摄氏六千多度,属于比较“凉爽”部分。在 光球层的某些局部温度比较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就显得比其他地方黑暗,所以人们 称之为“黑子”。光球层外外包裹着色球层,太阳能将能量通过色球层向外传递。这一层中 有太阳耀斑,所谓耀斑是黑子形成前产生的灼热氢云。色球层之外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R冕。 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千米,但只有在R全食时才能看到它。人们可以在曰 冕中看到从色球层顶端产生的巨大火焰“量珥”。在辐射光和热的同时,太阳也产生一种低 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太阳风以每秒四百五十千米的速度向宇宙空间辐射。地球和其他 某些行星的极光就是太阳风带来的。如果一段时间内太阳风异常强大,便形成了太阳风暴。 太阳的磁场极其强大复杂,其范围甚至越过了冥王星轨道。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 的电离层,使地而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带 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就是极光。极 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2、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 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其他的 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 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我们 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的三颗行星:天王星、海 王星和冥王星,要用较大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还有一个小行星 带。这一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都有卫星绕转。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著名的哈雷 善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76年。1985年一 1986年,在地球上人们曾观察到哈雷琶 星的回归。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 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冋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
    长空,叫做流星现象。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而,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做陨石;铁 质陨星叫做陨铁。 三、月球与月相
    1、天然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同地球相比,月球小得多。 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1/4;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表而而积约为地球 表而而积的1/14,比亚洲的而积还不一点;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的1/81;月球的表 而重力加速度很小,只相当于地球表而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 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而行走还是轻飘飘的。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 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 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 的地方,温度可达127°C,夜晚则降到一 183°C。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 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正而的明亮部分,是月而上的山脉、高原,月 球上暗黑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月而最显著的特征是坑穴和环形山星罗棋布。
    2、 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 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望)。 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同地球一样,A己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 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 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一上弦月一 满月一下弦月一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 53曰。
    四、日食、月食
    1、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并随着地球绕太阳旋转。当月球走到太阳 和地球之间,如果太阳、月球、地球正好处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就会把太阳遮住而发生曰食。 同样,当月球走至地球背向太阳一而,如果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处在或接近一条直线时,
    也就是月球走进地球木影里,而发生月食。
    日食共有三种,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 只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量而,好像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太阳被 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这三种不同的日食的发生跟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相互变化着的位置 有关,并且也决定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变化。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 直径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与地球间距离也差不多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四百分之一,所以 从地球上看,月球与太阳的圆而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太阳遮住而发生日食。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球进入地球的本 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人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 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 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球不是从地 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木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 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五、天体和天体系统
    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每个星座中的 恒星,人们曾把它们联成各种不冋的图形。我们根据这些阁形,就能辨认不同的星座以及里 座中的恒星。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天分成88个星座。
    在星空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北天极的周M,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大熊星座 和小熊星座的主要恒星都是七颗,排列成勺子的形状。仙后星座有五颗亮星,它们排列成w 的形状。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这三个星座都是终年可见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九月初的 21时左右,天顶附近有天琴座(其中有织女星)十天鹅座和天鹰座(其中有牛郎星)。
    2、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 公转。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高一级的天体系统。这个以太阳为 中心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太阳系又是更高一级天体系统——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银 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达7万光年。在银河系 以外,人们又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我们把它们叫做河外星系,简 称星系。目前,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 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种类
    共间
    特征
    生活环境
    生殖方式
    体温
    呼吸器官
    典型动物
    鱼类
    体内有
    一条由
    脊椎骨
    组成的
    奋柱
    终身生活在水中
    卵生
    体温
    不恒定

    鲫鱼、泥鳅等
    两栖类
    成体可上陆生活
    幼体一鳃
    成体一肺和皮肤
    青蛙、大鲵等
    爬行类
    可陆生,上陆产卵1

    蛇、龟等
    鸟类
    飞翔生活
    体温
    恒定
    鸽子、鸡等
    哺乳类
    生活环境广泛
    胎生,哺乳
    兔、牛專
    单细胞构成
    原生动物门一如草艘虫、变形虫等





    有口
    身体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门
    如水螅、水母、珊瑚虫
    无肛门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扁形动物门
    如满
    虫、三肠虫等
    有口有肛门
    身体长或薄
    身体不分节
    线形动物门
    蛔虫、钩虫等
    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门
    蚯蚓、水蛭等
    身体非长或薄
    有贝壳
    软体动物门
    如蜗牛、乌贼等
    无贝壳
    节肢动物门
    如蜜蜂、娱蚣等
    棘皮动物门
    如海星、海胆
    种类
    形态
    繁殖方式
    典型植物
    进化顺序




    果实
    种子
    藻类植物






    分裂;孢子
    海带
    从低等到髙等, 从水生到陆生, 从简单到复杂。
    荇藓植物






    孢子
    地钱
    蕨类植物






    孢子

    裸子植物






    种子
    银杏
    被子植物






    大豆
    草履虫
    衣藻
    细菌
    真菌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液泡






    经线的特点
    儿条熏要的经线
    纬线的特点
    儿条重要的纬线
    经线指示南北 方向;
    所有的经线长 度都相等;
    两条正相对的 经线构成一个经 线_,任何一个经 线圈都能把地球 平分为两半球。
    0°经线(本初子午 线),它是东经和西 经的分界线。
    西经20°和东经 160°经线,是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180°经线,是国际 日期变更线。
    纬线指示东西 方向;
    每条纬线都A 成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 纬线圈,从赤道向 两极纬线圈越来 越小,到了两极就 缩小成一点。
    1)0°纬线(赤道),是南 北半球的分界线。2)南 北回归线(23°26’),是 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 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 分界线。
    3)南、北极圈(66°34’) 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 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 分界线。
    月相
    同太阳升落比较
    月升
    月落
    夜晚见月情形
    新月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满月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西天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东天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焰化、液体汽化、固体 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
    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相互转化 熔化一凝固阁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 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 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阁乙为非晶体的熔化 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 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 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
    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 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而与内 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 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而积大小、液而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而气 伍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 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 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C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 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怠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 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而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 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 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 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而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 而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C的水蒸 气比100"C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 烧开水时水而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而附近 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而积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 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 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九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 地而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 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 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春天,冰封的湖而开始解冻;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深秋,屋顶的K上结了一层霜;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樟脑球过儿个月消失了;
    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2、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 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 “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二、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虽然大部 分的物貭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空隙;
    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具有的这四个基本性质 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人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分子运动的快慢 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蒸发是一种缓慢进 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而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而 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而。所以,我们说蒸发是在液体表而进 行的汽化现象◊同样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
    如何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物质在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木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 状态发生了改变。如水由冰一〉液态水一〉水蒸气,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 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 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 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
    1、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 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木特征是溶液的均一 性和稳定性。在水溶液屮,某种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浓度一样,性质相同。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 它们的浓度都一样。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 置多长时间,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 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 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气体在液体中 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在物质的溶解过 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实验 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质量—定,水的体积一定即水的质量—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
    2、物质的酸碱性
    1
    如何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呢?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以知道。溶液的酸 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 — 14 之间。7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 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 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用过的 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一章知识要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而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 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6、
    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次实验的影响(或 干扰)。
    味道




    敏感区域
    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13、耳的结构:P10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一鼓膜一鼓室内的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_赫兹 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X108米/秒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 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而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而的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冋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
    3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而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 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而内;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4、平而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而对称。
    35、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而内;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F1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pn而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而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7、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儿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問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线经折光系统,在 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40、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41、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
    4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44、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等。光也是 一种电磁波。
    4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第2章知识归纳总结
    知识结构图:
    力:
    (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单位:牛(N)
    (3)作用效果 形变
    运动状态改变. 速度大小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种类:
    38、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透镜的 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 距离V
    应用
    倒立或IF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u > 2f
    倒立
    缩小

    f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f>2v
    幻灯机
    u = 2f
    倒立
    等大

    v = 2f
    测焦距f
    u = 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U正立
    放大

    V放大镜
    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冋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
    重点知识详解
    重点知识详解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 动等。
    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 绝大多数椬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 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单位为米/秒或千米/小时。
    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M力的大小。
    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可以将这 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 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增大压力和接触而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加 润滑油、用滚动代替滑动、利用气垫等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固体、液体 和气体都具有惯性。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
    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一、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婴儿期一幼儿期—儿童期—青舂期一中年期一老年期一死 亡。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青蛙的生命周期:受精卵一胚胎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一死亡或冬眠。
    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蝗虫的发育:受精卵—成虫—出生。
    5.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构成。
    (二)变态发育。
    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生只经过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和三个阶段,不经过蛹,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 全变态发育。
    (三)动物的寿命是指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影响动物寿命的较大的因素有气候、食物、 敌害等。
    二、新生命的诞生
    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中的生殖细胞。
    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男性的 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尿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 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受精与妊娠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般情况下,一个卵子只能接受1个精子。受精卵形成后,也进行细胞分裂,边沿输 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在子宫内膜,这样妇女就怀孕了,也称为着床。
    胚胎的发育
    子宫是胚胎主要的、最终的发育场所。胚胎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胚胎 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质中的卵黄,以后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和氧气, 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
    胚胎发育的开端是受精卵分裂,到60天左右时,器官和系统基本形成,初具人形,成为胎儿。
    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80天左右,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出来的胎儿叫婴儿。
    三、走向成熟
    青春期是儿童期逐渐成为中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女孩 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二年左右。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青舂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人体的外表变化
    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冋变化有: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长出腋毛和阴毛等。
    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长胡须、声调较低和喉结突出等。
    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脂肪增多、声调较高和乳房发育等。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这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特征。
    进入青春期,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后,大约每一个月有1个成熟的卵排出。如果卵没有 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月经。
    进入靑春期的,男孩睾丸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遗精。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进入青春期,心脏收缩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脑调节功能增强 等。
    四、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动物新老个体间的更替。新个体是通过动物的生殖产生的,而成 年个体在死亡之前,能产生新个体,以保证种族的延续。
    2、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3、动物生殖的多样性
    受精方式不同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
    胚胎发育方式:①卵生②胎生③卵胎生(也叫假胎生)
    4、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5、新生命诞生后,经过生长发育,最终都要衰老和死亡。
    6、影响人衰老的因素有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
    五、植物的一生
    1、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其中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组成。
    2、玉米种子由种皮和果皮、胚和胚乳构成;
    3、(1)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分为:①有胚乳种子②无胚乳种子
    (2)根据种子里子叶数目分为:①单子叶椬物种子②双子叶植物种子
    4、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5、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胚必须是活的,它是将来发育成幼苗的结构基础,子叶或子叶中 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6、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
    7、芽的结构有生长点、叶原基、幼芽、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
    8、花是被子椬物的生殖器官。花由花被和花蕊组成,其中花萼和花瓣构成了花被,花蕊则 有雄蕊和雌蕊构成。
    9、植物的一生也跟动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
    10、植物的种族在这种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不断地得以延续。
    六、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显露出来,叫开花。
    2、传粉是指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3、传粉的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异花传粉是普遍的传粉方式。
    4、异花传粉的途径:虫媒花,靠昆虫传粉,动力来自于昆虫;
    人工授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丄的方法来传播花粉。
    5、完成传粉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伸 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内形成2个精子。
    6、精子到达胚珠后,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
    7、受精后,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数花萼不凋落,如 草莓)
    8、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 成胚。
    9、营养繁殖是指许多被子植物还可以用营养器官,即根、茎、叶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常 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四种: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白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 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A转。
    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 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
    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 西减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日界线:以18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曲折。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 2422天
    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而的夺角,叫做太阳商度角,简称太阳商度。
    —天中太阳高度中午最火,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中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言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商太阳高度械小。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
    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 寒带。
    热带:在南北纬23. 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 5°与南北纬66. 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 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
    1、历法的种类:①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③阴阳历: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
    2、我国的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属于阳历,农历(包括年月日 节气)属于阴历.农历中的月是属于阴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
    3、闰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是闺年,世纪年能被400整除是闰年。公历平年365天,闰年 (400年中有97年是闰年,有303年是平年)平年2月份闰年2月份29天。
    4、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 属于阳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A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 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 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 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 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 度、震距、等震线(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闹海嬅、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A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而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牛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常见的地形
    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 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一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一大气
    (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下滲(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曰
    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与氧组成。(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1)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 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 =ρ / v
    (公式变形:m=ρ v 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 (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密度为13.6X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X103 千克
    3、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lkg/m3 =1X10-3 g/cm3
    ⑶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lcm3 =1X10 -6m 1吨=1000千克=1X103 克
    1 毫升=1X10 -3升 1 升=103 m3
    4、密度的测量
    测量原理:ρ =m/v
    测量步骤: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而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 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h夸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而积)
    7、压强的单位:帕(Pa)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
    推导过程P= F/S=G/S=mg/S=ρvg/S=ρgh
    【思考】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正方形,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 面上,则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 ρ铜>ρ铁〉ρ铝
    第五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休棑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
    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注意:
    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当ρ液< ρ物时,下沉
    当ρ液=ρ物时,悬浮
    浮沉条件的应用
    轮船
    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p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 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 实现的。
    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密度计
    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
    ⑴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 一一用汽油檫洗
    【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原理:有无可以溶解在 有机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 不饱和溶液。
    注意:
    (1)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 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一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一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质/m溶剂X 100g
    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
    (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溶解度单位为克(g)
    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x l0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 X 100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一一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一一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帆)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勻
    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
    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的净化:沉淀、过滤、蒸饱
    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 水总储量的0.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 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水的净化
    (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作用: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故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 烧杯内壁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二章 地球的外永
    第一节大气层
    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A对流运动剧烈 B两极薄,赤道厚 C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A臭氧集中在此B气流平缓,适于飞行
    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
    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如果没有大气层:A地球上没有生命 B地球上没有声音 C昼夜的温差大 D受陨石袭击E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
    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溫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而上升 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F1炎炎 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 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哨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A马德堡半球实验 B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特点: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应用:高山反应。
    C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側流速小于上側,所以下側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水银柱(10高水)
    4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兩天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应用:高压锅2.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五节风
    风一-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风的基木要素:风速和风向风速通常用级表示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往北吹:南风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 含量也大。
    2•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有千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原理:千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 干湿差大
    降水的条件:A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B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1.降温打干冰 2.凝结核打碘化
    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样
    1.天气阁: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
    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
    2.天气系统:A高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 天气:晴朗干燥
    B低压: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増大的天气:阴兩天气
    C冷锋: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兩、大
    风、降温天气
    D暖锋: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兩、过
    后气温升高
    F台风:低压气旋,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锋而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兩
    对流兩: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4•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一提出假使一实验设计一得出结论一相互交流
    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气候: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原因:太阳辐射不均匀。
    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A年平均气温赤道附近高,两极低 B四季分明(夏季 高,冬季低)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 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椬被低等,植被单调
    2)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比热一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 1T,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J/ (kg.°C 水的比热:4200 J/ (kg.°C)
    表示地含义: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度,要吸收(放出)的热量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M的多少:Q = CmAt---表示变化的温度 C表示比热m表示 质量
    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冬季相反。
    7.我国气候可以分为:季风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温带 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8.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9.我国干旱,半干早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10.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主要原因: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第三章复习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天气、 日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 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3、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
    1、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 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 侧细胞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于是向光弯曲,产生向光性生长。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 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椬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3、椬物激素:在椬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 用的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胰岛素与血糖
    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 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 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M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Lt 升,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5、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
    ⑴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⑵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大脖子病;
    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⑷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5)卵巢、睾丸分泌的雌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 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节
    神经调节
    1、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且 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见下图)
    2、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分为大脑、中脑、小脑
    ⑴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表而称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扩大了大脑皮层 的而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 不同功能。
    ⑵小脑的功能:A、协调肌肉的活动;B、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程度;C、维持身体 的平衡。
    ⑶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3、脊髓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
    ⑴位置: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与脑干相通⑵功能:传导和反射
    ⑶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
    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
    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
    洼地
    等高线成很小封闭的曲线时中间低
    地形类型
    特征
    山地
    海拔高(500米以上),地而起伏明显
    丘陵
    海拔高(500米以下),地而起伏较小
    平原
    海拔高(200米以下),地而起伏小
    高原
    海拔高(500米以上),地而起伏小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 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气体是 氢气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体积膨胀,冰浮在水而上
    名称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 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
    牛奶、肥皂水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身体内部激素的调控, 这两方而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特点:⑴与生俱来的行为
    ⑵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活动
    ⑶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⑷是动物在进化过程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 要意义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特点:⑴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⑵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⑷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4、人的学习行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案:人类除了对环境中声、光、味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以抽象的语言文 字代替具体的刺激引起反射。)
    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1、体温:
    ⑴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 体温。
    ⑵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⑶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2、产热和散热: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 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协调,是受神经和激素两方 而的调节。
    ⑴产热: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⑵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 液蒸发散热。
    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 来散热。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而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 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
    八、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a减少 B、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f量增加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 唯一的散热方式。
    3、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答案: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 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r,刺激下 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 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c,刺激下丘脑中的热 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 温。
    第四章电路探秘
    第一节电路图
    第二节电流的测量
    电流的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
    (金属导体中实际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与电荷的 实际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来表示,电流的单位:安培
    4.电流表的符号。
    使用方法为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2)、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3)、使电流从标有“+”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4)、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
    5)、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
    一、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质。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水。
    二、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千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三、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半导体材料:硅、锗。
    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原因^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是:内部几乎不存在自由电荷。
    四、电阻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
    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 •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一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一长度、材料相同的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3•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一长度、粗细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
    与温度的关系一一般导体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第5节变阻器的使用
    一.滑动变阻器
    1•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构造:
    3、结构示意图:
    4.电路符号:
    5•使用:上、下各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
    6.注意:① 通过变阻器电流不能超过其最大值
    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就跟哪个用电器串联。
    第6节电压的测量
    一.电压
    1.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获得: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符号:U
    4.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kV、mV、 μV 换算关系:lkV=1000V IV = 1000 mV lmV= 1000μ V
    5.重要的电压值:
    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V
    2.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V
    3.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U不高于36V
    二.电压的测量
    测量工具:电压表
    电路符号
    电压表的示数:
    4.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测出的是电源的电压。
    第7节电流、电压、电阻
    实验:
    1)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2)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
    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
    第八节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不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 而引起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窓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 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 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冋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 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一实心球原子结构一一发现原子
    2、汤姆森一 “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一 发现电子
    3、卢瑟福一“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4、波尔一“分层模型”:电 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一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一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一形成负电荷的氯离 子(阴离子)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 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向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 稳定)
    2、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 素组成。其中含;B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M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
    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元素周期表:横称为周期(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自左向右增加)
    纵换为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 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固态非金属(除碘外)、金属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 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 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 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 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5)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海水中所 含的部分离子:Cl-、Na+、Ca2+、Mg2+
    7、 Cl-表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Na+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Ca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Mg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2 Na+表示二个钠离子:
    8、常见的原子团
    9、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化合价表示如+1
    10、 常见化合价: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钾钠银氢+1价, 钙镁钡锌铜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一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
    单质元素为零价。
    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
    11、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9、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以C一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如2311Na:钠原子有11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中子数为12
    2、相对分子质量: —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3、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已知,H—1 0—16 S—32 求:H2SO4 (硫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lX2+32+16X4==98
    4、化学式的含义:
    (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C02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比
    例:水的化学式为H20,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比 解:H : 0==1X2 : 16X1=1 : 8 答:
    6、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2章
    知识要点:
    —、空气
    1、空气是由儿种单质和儿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1_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〇2==S〇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 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3Fe+2O2 =Fe3O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 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 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O2 =2H20 +O2 2KMn〇4=K2Mn〇4 + Mn〇2 +〇2
    2KCl〇3 =2KC1 +3〇2
    实验室装置图课木45和46页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本身化学性质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
    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
    火灾A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A+B —► C
    分解反应:A —► B+C
    2、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麗 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I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 ③原子数
    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2.表示反应的条件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4.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 比。
    计算步骤。
    设未知M—►写出化学方程式一►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M —►列出方程求解一►写出简明答案
    四、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一►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一►胸腔 容积扩大一►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一►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一►胸腔容积缩小 —►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一►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2) 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动物的呼吸: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五、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 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一►有机物(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 提供能量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
    可溶于水)
    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④三态变
    化,其固体称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能供呼吸②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与水反应:C〇2 +H2〇 = H2CO3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〇2+Ca (OH) 2= CaC〇3 I+H2O
    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有无光都能进行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
    在椬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三、0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A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14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然界中的碳循环。
    A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A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氣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 学物质。
    4、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 生存。
    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而上升等。
    四、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③车辆尾气的排放 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
    (2) 空气污染的种类: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量〇2④酸雨
    4、保护空气
    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M监测和 预防④植树造林。
    附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 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 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洒精灯。
    例题:16克氧气和10克碳完全燃烧是否一定生成26克的二氧化碳?为什么?请列试计算。
    科学八年级第4册第3章知识点提要
    1、土壤的成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矿物质(无机物)、腐殖 质(有机物)、空气、水分等非生物成分。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死亡的牛物提(遗 体)和生物的排泄物(遗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和放 线菌等。 2、 土壤是在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风化形成的。
    3、影响土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根裾大小分 逆_粉砂粒和_1粒_三种。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
    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_ 黏i:粪J:壤;透水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最强 的是黏土类土壤_,最弱的是砂十类七壤。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壤土 类土壤,因为通气透水、保水保IT ,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接近1: 1,而在砂 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大于水分,黏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小于水分。 黏土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因为其粉粒、黏粒多,黏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强_,但通气透水能力弱。
    4、 一棵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根系,其中有明显主、侧裉之分的叫首椴系,没有明 显主、侧根之分的叫须根系。植物的根系往往比地上部分的分布范围要略大,这有利于 固定植物体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a裉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结构、JE 立L、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双子叶植物的裉系一般是肓根系,单子叶植物 的根系一般是须根系。
    5、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欠 的根毛区。植物的根尖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裉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裉冠, 其作用分别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裉伸长、细胞分裂和保护裉尖。
    6、根毛是根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其作用是扩大了根尖^土壤的接触而积 有利+裉毛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尖之所以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是闵为枏尘枏毛区细朐液泡大,巧土壤的接触而积大。移栽时要带土是为了保护根尖根
    i。
    7、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盐碱地不能 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裉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一次性施过多的化肥导致作物“烧苗”是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在探究细胞吸水的原理的实验中,加浓盐水的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而加清水的玻璃管中的液而下降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N、P和K,其中主要针对叶起作用的是N,对茎 和裉起作用的是K ,对花、果实和种子起作用的是P 。合理施肥的其中一个要求是针 对不同作物应适当多施不同种类的化肥,如叶菜类可适当多施N肥(青菜、包心菜等), 对裉茎类可适当多施K月巴(番薯、芋艿、马铃薯、甘蔗等),对食用花果类作物可适当 多施_E_肥。
    9、过量:施放化脃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长期过量施放N肥会导致土 壤发生板结,从而破坏土壤结构;过量施放P肥,会导致土壤缺铁、铎和磷。
    10、水体中1、 P元素过多会导致水体的富营荞化污染。该种污染发生在淡水中称为 水花(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则叫赤潮。
    其污染进程如下:水体中N、P元素过多—雜 类等浮游生物人^繁殖—藻类筇生物死亡后,导致水休中有机物含U:上升—好氧性细菌大U: 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水休中溶解氣K降—水牛动梏物缺氣死亡—水休中有机物迸 —步增加—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水变质发臭。从污染进程可知,水体中的 有机物过多,也会导致该污染;在该污染进程中,导致水中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1 解氣下降。N、P元素主要来自生活污水、过度施用化肥和含N、P的工业废水。
    11、植物的茎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匍茎和缠绕茎四种, 生长方式不同,但它的都是使叶片伸展在空中,以便更好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12、双子叶植物的茎由外树皮、内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五部分构成。内树皮由筛管和韧皮纤维构成。
    筛管的作用是输导有机物;木质部由导管和木纤维构成,导管的作用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〇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 之间,其细胞特点是能进行细胞分裂,所分裂的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 新的木质部。导管与筛管的区别是: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筛管由活细胞构成: 导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消失,筛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形成带筛孔的筛板。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其茎中没有形成层。
    年轮是由于一年中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形成层的分裂活动发生周期性强弱改令形成 的,一个年轮由春材和秋材构成,春材颜色较浅,秋材颜色较深。根据年轮可以推测树龄, 可以判断方向(密的一边为北边,疏的一边为南边),以及树木生长期间的气候状况等。
    植物体通过叶片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叫其怠义是
    ①械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
    @促进裉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_。
    14、叶片的结构包括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分为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和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多的是栅栏 组织(故叶片的上而比下而颜色深);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叫气孔,位于表皮,一 般下表皮比上表皮多,它由两个半用形的保卫细胞构成。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 时,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气孔 闭合 。
    15、 土壤咨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污染和过度丌发。当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过量,超过了土壤的净能力时,使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环,从而失去土壤污染形式有化学污染(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生物污染(生物污水、污水垃圾中所带的寄生虫、寄生虫卵、病原菌等)、物理汚染(放射性污染)等。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三废、农业化肥和生活垃圾(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土壤的开发导致了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耕地被 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土化和盐渍化。
    第4章电和磁
    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儿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 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 方向。磁体周_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量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
    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而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 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11、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 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 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 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可 用右手定则。
    17、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0.02秒,频率为50赫兹,即每 秒出现50周期,方向改变100次。
    19、 家庭电路组成: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断路器、插座、灯座、开关。进户线 的电压值为220伏,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测电笔。
    20、家用电器的插座和电灯之间是并联的,这样连接好处是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电器。
    21、保险丝一般由熔点低的金属合金制成,选用保险丝原则,应使保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2、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家用电器必须有接地线。
    23、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中触电是人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碱一盐+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胄舒平中和过多胃酸3HC1 + A1(0H)3 === A1C13 + 3H20。
    @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0H)2 + H2SO4 === CuS04 + 2H20 。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〇3 + 6HC1 === 2FeCl3 + 3H2
    @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04 + H2O
    4、 金属单质+酸-_一盐+氢气(置换反应)
    CD牛锈铁钌在足Q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04 = FeS04 + H2
    @实腧宰制氢气Zn + H2S〇4 = ZnS〇4 + H2O
    5、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己变质(加盐酸)Na2C〇3 + 2HC1 === 2NaCl +H20+ C02
    @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1 + AgN〇3 === AgCl丨+ HN〇3
    @检验硫酸中的硫酸裉离子H2S04 + BaCl2 ==== BaS04丨+ 2HC1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04 + 2NaOH ==== Na2S04 + 2H20
    3、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02 == Na2C〇3 + H2O
    @用烧碱溶液吸收1:厂二氧化硫2NaOH + S02 == Na2S〇3 + H2O
    4、碱+盐-一-另一种碱+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0H)2 + CuS04 ==== Cu(0H)2+ CaSO4
    @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 Fe(0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Zn Fe Cu Pb (H)、Cu Hg Ag Pt An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红色铜丝在洒精灯上加热2Cu+O2=== 2CuO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2、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Mg+ H2 SO4 =Mg SO4 + H2
    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棑在H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氢
    3、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Cu + 2AgN03=== Cu(N〇3)2 + 2Ag
    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金属加溶盐强进弱出>0
    四、有机物的性质
    1、可燃性
    点燃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〇2 =CO2 + 2H2O
    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〇2 =2CO2 + 3H2O
    五、物质鉴别
    1、据物质颜色鉴别
    Cu红 CuO黑CuS04粉末白色CuSO4溶液蓝色 CuSO4 • H2O蓝
    Fe (银白) Fe2O3(红) FeCl3 (黄)Fe(0H)3 (红褐色)
    2、根据反应现象鉴别
    鉴别 NaOH 溶液与石灰水 Ca(0H)2 + CO2 = CaCO3 +H2O
    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 H2SO4 + BaCl2 =BaSO4 + 2HC1
    (3)鉴别肥皂水、食盐水、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3、 Cu(0H)2蓝色絮状沉淀Fe(0H)3 红褐色絮状沉淀
    六、常见物质化学式及俗称及重要性质
    1. 硫磺:S淡黄色粉末
    2. KCIO3 白色物质易溶于水
    3.金刚石、石墨、活性炭:C
    4.甲烷:CH4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高锰酸钾:紫黑色,
    6.洒精:乙醇C2H5OH
    生石灰:CaO白色固体、易吸水
    8.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03
    9.干冰(二氧化碳):C02
    10.胆矾、蓝矾:Cu量(V5H2〇蓝色固体
    11.食盐-一-NaCl纯碱苏打Na2C〇3
    七、四大反应类型:
    1、各举一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八、物质特性
    1、浓H2SO4:吸水性(用于干燥剂)、脱水性(使木材、纸张等炭化变黑)。
    2、浓盐酸:挥发性,产生白雾(盐酸小液滴)
    3、固体NaOH :吸水性(用于干燥剂,不能干燥C02)、与空气中C〇2反应变质。
    4、Na2CO3 • 10 H2O:在干燥空气中风化失去结晶水(属于化学变化)。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度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a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1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冋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 1虽然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 如CO、C02、H2C03、Na2C0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02、H2CO3、Na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〇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02、H20、量02 等。
    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三)金属的冶炼
    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人还 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一氧化碳和氢气。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 + 2CuO == 2Cu + CO2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孔雀石加热:Cu2 (OH) 2C03=2Cu0 + H20 + C02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0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幵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 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0+Fe203====2Fe + 3C02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先通一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 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 中,应对着火焰烧掉。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 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
    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
    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试管口加了胶塞。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试管炸裂。
    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有关纯度问题的汁算
    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纯净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x纯度
    根据纯净物的质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
    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 (即混合物质M)
    混合物质量 =纯净物质量/纯度
    (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t
    1.鸡蛋外壳与稀盐酸的反应:CaC03 + 2HCl===CaCl2+H20 + C02
    现象:一会下沉,一会又浮上来,不断地上下沉浮。
    金属
    1.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 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
    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 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
    四、常见的材料
    (一)、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溶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大多 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
    铁诱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①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铁制品表而千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表而涂一层 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②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镑钢。
    常见的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为水泥、玻璃和陶瓷。
    1水泥:晋通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煅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
    2玻璃:普通玻璃是将石英和石灰石等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
    3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好等优点。
    4红色玻璃中加了氧化亚铜(Cu20),在蓝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钴(C2O3) ^
    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五、材料的发展:
    根据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材料发展情况,可将人类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
    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
    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 要的材料,如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 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椬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
    功率
    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
    功率的单位:瓦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第三节
    一、杜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即F1 X L1=F2 X L2
    二、杠杆的分类
    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L1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
    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 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儿分之一:F=l/n 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
    的儿倍。
    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n =W有用/W=Gh/FL X 100%
    W总=W有用+W额外W有用研究杠杆的平衡
    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 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测量斜而的机械效率
    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n =100%
    (2)有摩檫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n =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第四节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
    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 变减小,速度增大。
    4、机械能守恒
    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即动能减小了多少, 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第五节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焦耳。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 象。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 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做工改变物体的闪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 的内能会减小。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增加;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内能就会减小。
    热量的计算:Q=CMAt
    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m表示物体的质量、At表示变化的温度 C水=4.2X103焦/ (千克.摄氏度)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 4.2X103 焦
    燃烧的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焦/千克。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X燃料的质量 即Q=mq
    第六节
    电功
    概念: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功的电位:焦、千瓦时(度)
    1 度=1千瓦时=3.6X106 焦。
    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U2/Rt=I2Rt=Pt
    电功率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M。
    电功率的单位:千瓦
    电灯的亮度由实际功率的大小决定。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6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所消粍的功率。
    输入功率:用电器消耗的总电功率。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U2/R=I2R
    当电功率的单位:千瓦,t的单位:小时,则W的单位是:千瓦时(度)。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原理是P=UI,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 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就可求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电功 率,就是额定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
    实验中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猾片应放在最大 阻值处。
    第七节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电热器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加热设备。
    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焦耳定律:
    文字叙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的时间成IE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数学表达式:Q=I2Rt。
    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方法:(Q=I2Rt是焦耳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任何导体有电流 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由此公式来计算。②对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 为内能的用电器,像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等。电流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由Q=u2/Rt, Q=UIt推导公式来结算。
    第八节
    1•原子结构: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带正点)、中子(不带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
    核能:原子核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 子能。
    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链氏反应。
    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4、原子弹及核潜艇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氢弹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
    5、核电站: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以控制的裂变 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一电能。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一些发射性物质,如a射线、p射线、Y射线。
    第九节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M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 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无论是机械运动,还 是生命运动,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遵循这个定律。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永动机”不可能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能的转化的守恒定律。
    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必须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和守恒定律 的事件却不一定能够发生。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
    一、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热量。(和热值的区别?)
    蛋a质——16.8千焦糖类——16.8千焦脂肪——37.7千焦
    二、七大营养物质及在人体中的作用:
    水——约占体熏的60%〜70%,不提供能量
    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糖类——人体能量主要来源,约占人体所需能量的70% (联系:呼吸作用) 主要包括:淀粉、葡萄糖、(血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产物) 含:量:较多的食物: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蛋白质——占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1)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2)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含较多的食物:蛋、鱼、中奶等
    脂肪——是主要的贮存能量的物质,可以分解供能含量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奶酪等
    无机盐一一有能提供能M,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包括:钙、铁、碘、钠、磷等(元素)
    作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联系肾脏的作用)
    缺锌——导致儿章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甲状腺肿 缺钙——儿童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提供能M,但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
    动。(只有维生素D可以由人体合成)
    食物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主要来肉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
    癌的发病,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三、动物的摄食(动物的适应性)量程
    每大格
    每小格
    3V
    IV
    0.1V
    15V
    5V
    0.5V
    电流
    电压
    串联电路
    1=11 =12
    U 总=U1+U2
    并联电路
    I=Il+l2
    U 总=U1=U2
    离子的名称
    离子的符号
    离子所带 的电荷数
    氢氧根离子
    OH-1
    -1
    硫酸根离子
    SO4-2
    -2
    硝酸根离子
    n3-
    -1
    碳酸根离子
    C032-
    -2
    碳酜氢根离子
    HC03-
    -1
    铵根离子
    NH4+1
    +1
    金属
    非佥属
    颜色
    具特殊的佥属光泽
    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
    延展性
    具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
    可锻性
    具良好的可锻性
    不具可锻性
    硬度
    比较硬
    硬度不一致
    导电性
    良好的导电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
    导热性
    良好的导热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
    密度
    密度高
    密度低
    溶点
    熔点高
    熔点低
    维生素
    缺乏症
    含量较多的食物
    A
    D
    B1
    B12
    C
    1.蛾蝶类:虹吸式 蜂类:嚼吸式 蚊类:刺吸式
    2.鱼用鳃呼吸;青蛙的舌根倒生;海葵用口周围的触手捕食。
    四、牙齿——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牙的三部分:牙冠、牙颈、牙根
    牙的构成:牙釉质、牙本质、牙髓
    龋齿:俗称蛀牙,是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
    五、消化系统:
    其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
    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消化类型: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及代谢产物:
    小肠为什么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六、酶:是生物体活细胞制造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受温度、pH值影响)
    七、血液:
    1.血液组成:占体重的7%〜8%
    血浆:占55%,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等
    红细胞:淡黄色、无核、两面凹的圆盘状、数量最多
    血细胞 白细胞:无色、有核、个体最大,数量少
    血小板:无核、个体最小
    红细胞的作用:氧气+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白细胞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血小板的作用: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阻止细菌入侵
    2.红骨髓的作用:造血;肝脏、脾的作用:储存血液。
    3.血涂片的制作过程:
    4.血液的作用:(
    1)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
    (2)起防御保护作用;(3)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八、心脏和血管: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 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3.怎么辨别左心室和右心室?
    4•血液循环系统中有哪些结构防止血液倒流?
    5•怎么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脉搏、血压?
    九、能量的获得:
    1•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人体70%的能量;是通过糖类分解获得)
    2•有机物在人体内供能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主要形式)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 (少量)
    葡萄糖
    (无氧呼吸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3 •动物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氧气;
    人、哺乳动物——肺 鱼类——鳃 两栖类——肺和皮肤
    昆虫类气门(气管) 单细胞原生动物——细胞膜
    十、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身体新 的组成成分,贮存能量的过程;(如:消化、吸收),
    异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 放能量,排出废物的过程;(如:呼吸作用、泌尿)
    2.三大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血液运输后最终进入人体细胞内,部分在细胞中合成人体 所需有机物,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均在活细胞内进行)物质
    消化的位置
    消化产物
    代谢终产物
    糖类
    蛋fl质
    脂肪
    3•泌尿系统:
    (1) 我们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会产生一些废物,排出体外这些废物会通过————
    (2)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脏的结构:
    (6) 水盐平衡:
    当摄入的盐较多,水较少时,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当摄入的盐较少,水 较多时,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低的尿液。肾脏虽然能对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但却是有一定限度的。
    十一、代射的多样性:
    自养: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存贮能量
    营养方式:
    异养:人和动物等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
    2.微生物: 细菌:没有真的细胞核(好氧型、兼氧型、厌氧型)
    真菌:有细胞核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腐生生物: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生物
    3 •异养生物(如:蘑菇、酵母菌)
    寄生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质或体表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 的生物(如:大肠杆菌、)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种群
    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休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X 100%
    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X 1000%>
    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X 1000%。
    、群落
    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 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植被
    1•定义:生活在_一定句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而的植物 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肓接成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苹果不宜热带种植 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2) 沙漠区一般椬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i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掘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
    比较。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_形成联系食物链。
    举例: 草一鼠—蛇—應0
    (3)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能量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
    食物网。
    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一叫食物网^
    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a流动的渠道。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a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一~生产者0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杰系统異有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
    .破坏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
    .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人为因素:人类对A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本章特点
    1、以“人”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对本章涉及的科 学知识与技能,以“健康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和影响健康的有利因素”为 线索,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2、本章涉及到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许多概念与知识,但学习的目的除了了解
    “人的健康与环境”有关的一些科学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态 度、情感与价值观。
    3、突出科学探究。
    4、渗透科学史、反映新技术和社会问题。
    本章知识体系
    第1节健康
    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生理健康
    2、 健康包括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

    生物因素
    3、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一些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可使人患传染病。
    病原体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2、传染病(3)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实施调査的过程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査对象。
    3、编制调査表。
    4、实施调査。
    5、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有关传染病的一些概念
    ■病原体: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微生物又包括细菌和病 )
    ■传染源:指会散发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疾病者。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方法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第3节身体的防卫 ■ 1、抵抗微生物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伤口等防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抵抗入侵的各种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1)抗传染免疫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2、免疫
    (2)免疫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细胞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3)计划免疫
    第三道防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抵抗入侵的病原体。
    3、人体免疫功能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恶性肿瘤
    2、冠心病
    病因和预防
    3、高血压
    4、糖尿病 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
    环境毒物和中毒
    1、防中毒
    食物中毒
    2、平衡膳食
    3、毒品和吸烟的危害
    4、急救常识
    5、血型和输血
    第四章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
    二、环境问题
    人类现在而临的环境问题: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A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 问题。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 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而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 沼泽化、森林而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 物资源R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第二节能源的幵发和利用
    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
    1、目前,人类主要使用了哪些能源:煤、石油、水
    2、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
    3、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 原因:(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
    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
    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
    古代生物质能和水能
    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
    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能大量:使用
    21世纪核能的大量使用
    5、而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
    幵发新能源
    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
    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
    公众层而的能源节约
    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
    2、资源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
    3、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
    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
    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
    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
    4、对策: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
    (2)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 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
    鉴定树木:鼓励公众选择经鉴定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下培育出的木材。
    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纸盒
    纸制品的重复使用 海洋(渔场)的可持续发展:
    (1)限M捕捞 (2)建立禁渔期(3)改变捕鱼方式 (4)水产养殖 (5)新资源
    相关学案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共15页。

    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复习(含答案),共6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大气层,大气压,天气和气候,风和降水,天气预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学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学案,共11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