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1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学本教学导学单
    课题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
    2.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科学探究目标
    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教学难点:
    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用过的工具和技术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基本上能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就感到很困难,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时候只关注二者中的一个,他们只觉得一个工具好用,而容易忽略发明工具背后需要的技术支撑。
    一、聚焦(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
    小区里的凳子松动了,一颗钉子冒了出来,老爷爷想要修好凳子,猜猜老爷爷手里拿着什么。
    学生猜测。
    谈话:锤子可以帮助我们把钉子钉进木头里。其实生活中像锤子一样的工具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出示工具图片)这里有哪些你熟悉的工具?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
    让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针对学生陌生的工具进行补充。
    提问:工具和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两分钟,然后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中的经验,唤醒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兴趣。
    2.看来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板书课题: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今天我们来挑战取出核桃仁,看看大家有什么妙招。
    二、探索(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取出核桃仁
    主问题1:教师介绍活动的步骤,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过程。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取出核桃仁。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各个步骤。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学生从不用工具,到选用工具,再到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活动中感受“特定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主问题1预设答案
    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先发给每个小组4个壳比较硬的核桃,让学生借助身体的力量尝试。再发工具,最后发核桃夹。让学生体验取核桃仁活动的完整过程,并要求学生把每一个过程取出的核桃仁和壳都保存下来,分开摆放。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评估你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主问题2:用短语评价自己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己用短语评价自己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各个步骤。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用短语评价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主问题2预设答案
    例如:敲击、碾压、易碎、费力、费时等。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主问题2: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了解如何使用它们。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提问:你用手机、温度计、螺丝刀、自行车等这些生活常用工具来做什么?你是如何使用它们的?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有哪些不便?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各个步骤。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三个活动,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不断思考“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断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
    主问题2预设答案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借助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三、研讨(教学总结)
    1.探索活动任务中,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以取出核桃仁为例:不使用工具会费时、费力、不方便、容易伤手,取出核桃仁比较困难;使用铁锤等工具会比不用工具轻松、省力一些,但不安全,并且取出的核桃仁也不完整。使用专门的工具--核桃夹取出核桃仁省时、省力、方便、轻松、安全,并且取出的核桃仁比较完整。
    2.在上面的探索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虽然它们都是工具,但与核桃夹相比,你认为哪个工具更好?
    你们是如何完整地取出一个核桃仁的,用了什么技巧?
    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不同。面对木棍、轮子、砖块、铁锤四种工具,我们可能想到用敲和碾压的方法。用木棍、砖块、铁锤敲起来很方便,但是很容易把核桃砸烂变成残渣;用碾压的方法,虽然很慢,但用木棍碾压取出的核桃仁相对较完整一些。
    使用核桃夹其实也是碾压的方法,用它取出的核桃仁更加完整。使用核桃夹时,手可以握住柄靠后的地方,这样比较省力;夹的时候可以用拇指使出稍大的力;夹完一个方向可以转动一下核桃,多个方向挤压一下,这样更容易打开核桃;取的时候轻轻掰开核桃壳,先把多余的部分取走,最后取出比较完整的核桃仁。
    3.结合探索活动,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工具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的。
    不同的工具在使用时有不同的技术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
    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经验或技巧等,使用工具解决问题或完成某一任务时恰当地使用技术可以使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课后练习:
    1.我们工作时使用的各种器具都可以叫作(工具),比如铅笔、指甲刀等。
    2.制造、使用各种工具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叫作(技术),比如通信技术、冶金技术等。
    3.温度计是一种测量工具,常用它来(测量体温);螺丝刀是一种机械工具,常用它来(拧螺丝钉);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常用它来(骑行代步)。
    板书设计: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工具:剪刀 锤子 螺丝刀
    作用:省时 省力 方便 轻松 安全
    教后反思:
    课题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2.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3.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
    学习内容:
    取核桃仁活动记录表
    任务
    实用工具情况
    我的方法
    效果
    取核桃仁
    不用工具
    选用的工具:
    ( )
    ( )
    ( )
    使用核桃夹
    学习收获:
    相关教案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1、电和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上册1、电和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语,探究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情感提升,探究如何增大偏转现象,总结收获,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1、电和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上册1、电和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