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苞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再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而且,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所谓“行话”。“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我绝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而且我还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极大发展,但乡村文化发展依然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出了问题,即实行城市文化向乡村文化单向输入,乡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
    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标志着乡村文化政策由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乡村文化建设的逐渐转变。如今,文化下乡已成为一项定期性的、制度化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流动,如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电影院,送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等。
    文化下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从其政策特征来看,文化下乡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乡二元性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下乡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城市文化,二者是同质构成的。反过来看,这隐含着乡村缺乏文化或者乡村文化是边缘性文化,需要扶持和帮助。在这种政策立意中,作为主流文化载体的城市具有乡村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
    此外,文化下乡政策也体现了单向的外部输入性。文化下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径。从供给的主体看,这是一种主动的作为,文化下乡活动往往是多部门联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推进,各司其职。从被供给的对象看,这意味着被动接受从外而来、从上而下的文化。就发展历程看,受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强势改造。
    (摘编自鲍磊《文化下乡及其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把乡下人听见汽车喇叭鸣叫而不知所措称为“愚”,那么也可把城里人不辨苞谷和小麦称为“愚”。
    B.文化下乡活动是我国乡村文化政策发生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成效显著。
    C.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电影院,送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等,是我国文化下乡的具体措施。
    D.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层层推进,各司其职,说明我国文化下乡活动所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文字交流有时会因为词不达意而引起误会,而用表情、动作来交流则可避免误会。
    B.虽然文字和语言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工具,但在乡土社会中依然有必要推行文字下乡。
    C.如果送到乡村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城市文化,那么文化下乡活动就会和初衷相违背。
    D.从语言风格上看,材料一语言平易晓畅,生动活泼;材料二则严谨准确,逻辑严密。
    3.下列选项中,和材料一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
    A.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B.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贵的精神。而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肯定是失败的教育。.
    C.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期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以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阅读,实乃人生第一快事。
    D.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4.材料一说“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乡土社会的本质”具体指哪些内容?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4分)
    5.费孝通先生论述的是“文字下乡”,但对材料二所论述的推行“文化下乡”也有许多启示,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书易书
    毕淑敏
    她被一位中年男子拦住,中年男子说:"你就是那个拥有很多书的女兵吗?"她迟疑着斟酌道:“我只有很少的书,都是和别人交换着读的。”有些人把借给她的书送给她,这样,她就有了少许书的"积蓄"。
    那男子有在高原工作过多年的烙印——极疲、极枯,肤色红赤干瘪,像一根锈铁丝编缀而成,声音里也带着铁锈般的粗涩质和渣滓感。
    “铁丝男”说:“我想向你借书。我知道你的规矩,借你的书,必要拿一本书和你交换。看完了,彼此再换回来。”
    她安静地说:“是。”
    “铁丝男”说:“我带来一本书,想借你的童话书看看,不知你可有?”她恰好有一本童话书。
    此刻,她无声无息地等待“铁丝男”拿出拟交换的书。“铁丝男”却无端地踌躇了。
    她轻声催促;"你的书呢?拿出来让我看看。"
    “铁丝男”缓缓地把手从衣兜抽出来,手里捏着的,是……一卷纸。他轻轻地将纸卷展开,再展开,继续展开……原本折叠的纸片,居然变成了两巴掌宽、约有半米长的惊人面积。
    她愕然,心里嘀咕着:这模样,难道真是一本书?
    "铁丝男"将纸片小心翼翼地举起来,她满腹狐疑地盯着看——因为还有最后一层折叠尚未打开,如同藏起的谜底。她想象不出这陈旧泛黄的纸片,究竟是什么书?当最后一层折叠打开后,真相大白———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它……我想,应该也算广义的书了。”“铁丝男”略带不好意思地说。
    她不知如何回答。这能算书吗?如果这也算书,那真正的书,情何以堪?
    她决定为书正名,便轻轻吞下高原一口凛冽的寒风,说:“它……有人看吗?”边说边把视力表拿过来,抖动着。
    “有。很多人看过它。”“铁丝男”笃定地回答。
    这问话甫一出口,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失策。视力表曾贴在墙上,当然有很多人看它。“首战”失败,她并不气馁,接着问:“它算印刷品吗?”“铁丝男”的脸上简直容光焕发起来,说:“它当然算印刷品了。”她发现自己又失策了。视力表的确是印刷品,绝不是手抄本或油印本。她轻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不甘心败下阵来,继续发问:“它有内容吗?”“铁丝男”反攻说:“它难道没有内容吗?!”
    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挖了一个个坑,然后又傻乎乎地跳进去。不过,她很快找到了杀手锏,问:“就算有内容,那么它……有作者吗?”
    正当她以为胜券在握时,"铁丝男"低下头,面有惭色道:“对不起。”她一时想不明白,这声道歉,针对的人到底是谁?
    “铁丝男”说:“这个视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记得是中国的一位教授。可惜我不是眼科医生,把他的名字忘记了。”
    这一番关于书的较量,她只能承认,自己彻底败下阵来。
    视力表是“一本书”———有内容,二是用纸张印刷的,三有作者,四是它千真万确被很多人看过……
    她没法不同意"铁丝男"以书易书的请求。
    “喏,给你。”她恋恋不舍地用双手平端着童话书,递给了“铁丝男”。
    “铁丝男”接过童话书,将书夹在腋下,然后把视力表双手举着递给她。视力表边缘下垂,好似一条白色哈达。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仰望高原湛蓝的天空和剌目的阳光,各自长舒了一口气,大有钱货两讫的终结感。
    她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书,何时再换回来?”
    “铁丝男”思忖着说:“我们那里山高水远,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
    她知道"铁丝男"说的是事实,只得认命,叮嘱道:"尽早还来。再有,千万别弄坏我的童话书。”
    “铁丝男”说:“第一件事,我答应你,会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只得提醒他们爱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
    她心知肚明,不再叮嘱,便追加了一个问题,好奇道:"你为什么喜欢童话书?"“铁丝男”沉吟了一下,说:“在万丈冰峰雪岭之间读童话,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她还年轻,对此话半懂不懂,只是在心里做好了和这本童话书永诀的打算。“铁丝男”小心地收好童话书,说:“告辞了。”
    “铁丝男”走了。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这书她只略翻过,毕竟很少有军人会来借读。保家卫国和公主王子的故事,相去甚远;晶莹的水晶鞋和沾满泥污的战靴,天鹅蛋和寸草不生的旷野,也几乎毫不相干。
    这件真实的小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西藏阿里高原。文中的那个“她”,就是我,时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
    (选自2022年19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要和我换童话书,既表明“铁丝男”聪明睿智,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极瘦、极枯”“红赤干瘪”等词语写出了异常恶劣的高原气候让高原军人饱受肉体的磨砺,从正面表现了高原环境的恶劣严酷。
    C.“我把书带回去,假如别人知道了,脚前脚后来跟我借,我无法不借。”这说明渴望用书籍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不止“我”一人,而是以“铁丝男”为代表的一群人。
    D.“时间过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话书再也没还回来。她哀叹自己损失了一本书。”暗含“她”对铁丝男的抱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的对话,一“多”一“少”,一问一答,突出高原书籍的稀贵及我热爱读书的形象,自然引出下文“一番关于书的较量”这一情节。
    B.小说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了比喻手法,引人联想,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语言更富幽默感。
    C.文中将边缘下垂的视力表比作一条"白色哈达",使"以书易书"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同时也象征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际关系。
    D.“铁丝男”借走童话故事书之后再也没有还回来,文章没有交代书本未归还的缘由,使小说具有“留白”的艺术效果。
    8.“视力表”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叙述视角与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允则字垂范。以父任为济州衙内指挥使。少以才略闻。太平兴国七年,初置静戎军榷场(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特命允则领之。初,允则在阁门,凡下诸路宣敕,真宗必付允则视审而后行。京师诸河水门及郑州水硙(wèi,石磨),皆淳化中允则所开。治湖南,民岁输绢谓之地税绢,又屋每间出绢一丈二尺,谓之屋税绢。始户给一牛,岁输米四斛,牛毙犹输,谓之枯骨税,皆马氏暴敛之余。允则治潭州,悉奏除之。湖湘山田,民不耕垦,允则下令给诸军刍(chú,牲畜吃的草),皆输粟藁(gǎ,禾秆),由是山田遂无遗利。潭州旧分兵戍邵州,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初至沧州葺营垒多开井泉言者以为扰。未几契丹围城,近郊老幼皆入城保,而水不乏。又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冰代炮,虏兵遂解。真宗召而语之曰:“顷有言卿扰民者,及敌至,始见其利也。”励雄州,榷场禁通异物,逻者获珉玉带及妇人首饰交易者,允则纵之,曰:“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周世宗始以瓦桥关置州,居民唯结茅,允则教以陶,公私营造皆易为瓦甓矣。又欲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先建东岳祠,自以黄金百两为供器,导以鼓吹(宣扬),民间竞以金银器献。久之密撤去,而移文言北界盗,因以护祠为言兴版筑城就,而敌不知也。雄州上元旧不张灯,允则结彩为山,聚优(古代称以表演乐舞或杂戏为职业的人)乐,纵民夜游。谍知北人欲观灯,乃率同僚会城北,俄有衣紫胡人至,延之传舍,剧饮而罢。即幽州统军也,后数日,闻为北主所诛矣。尝宴宾,而甲仗库火,终宴不救。真宗问其故,曰:“兵械警火甚严,当宴而燔,奸人欲以计见动。若舍宴救火,其谁不他窥测也?”真宗善之。景德以后,国信往还仪制所及费用皆其所裁定,智识开敏,处事审当,其方略施设,虽游观亭传,莫不有所寓也。(节选自《隆平集·卷十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3分)
    初A至沧州B葺营C垒D多开E井泉F言者G以H为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命允则领之”的“之”,与《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之”意义用法不同。
    B.路,是宋代时期的区划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路”含义不同。
    C.京师,与姚鼐的《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京师”含义相同,都是首都、都城之意。
    D.版筑,古代修建墙体的一种技术,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版筑”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允则很受宋真宗等人的重用,政令的发布以及文书符节、礼仪制度的制定等都有他的参与。
    B.在治理湖南期间,李允则不赞同马氏遗留下的税收政策,他废除了马氏的苛捐杂税政策,然后上奏给朝廷。
    C.李允则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注重给百姓谋福利,比如教百姓烧陶制砖瓦等技术,制作砖瓦结构的房子,等等。
    D.李允则智谋过人,曾借刀杀人,他让敌军主人除掉敌军幽州统帅的策略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延请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
    译文: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
    14.在“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这件事情上,如何体现了李允则的“智识开敏”? 请做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长乐亭留别①
    白居易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优诏幸分四皓②秩,祖筵惭继二疏③欢。
    尘缨世网重重缚,回顾方知出得难。
    【注]①唐文宗大和三年(829),诗人称病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②四皓:避秦乱隐商山的四位须眉皓白、德高望重、品行高洁的老人。③二疏: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其侄疏受因年老同时辞官,为世人所称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通过写离别的时间、地点,交代了离别的背景,并且叙述自己曾经几次离别长安,体现了诗人仕途的沉浮。
    B.颔联用了对比手法,叙述了先前大都是被贬出京,心情压抑急促;这次出京是自己请求辞去官职,从容不迫。
    C.颈联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辞去官职之后,受到皇帝优待,回到东都洛阳,享受二疏一样的欢乐。
    D.尾联阐述追名逐利像一张张大网,把人们紧紧捆缚起来,白居易挣脱这张尘网之后才发现要想摆脱这张大网很难。
    16.阅读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留别时的心情是快乐的,那么请你谈谈白居易快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关于爱情,舒婷在她的诗歌《神女峰》中这样说:“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秦观更是理性,在《鹊桥仙》中写下:,。
    (2)韩愈在《师说》里提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因为:,。(3)学法指导时,数学老师写下=37.8,而=0.03;物理老师写下:聚沙成塔;政治老师写下:量变引起质变;语文老师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句子写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从商周礼乐到百家争鸣,从汉赋唐诗到宋明理学,从四大发明到农桑稼穑,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江河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巍然屹立的根基。②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挖掘和弘扬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今天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等文化符号上,③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无论是太极拳还是端午节,抑或是花木兰、大熊猫等,只要善于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宝贵文化就能给养丰富当代中国人,以强大魅力厚植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文化强起来,自信立起来,精神挺起来,必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助力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请在文中横线①处填一个合适的成语,在②③处填恰当的关联词,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3分)
    ①②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太极拳还是端午节,抑或是花木兰、大熊猫等,只要善于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宝贵文化就能给养丰富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以强大魅力厚植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B.无论是太极拳还是端午节,抑或是花木兰、大熊猫等,只要善于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就能以宝贵文化给养丰富当代中国人,以强大魅力厚植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C.无论是太极拳还是端午节,抑或是花木兰、大熊猫等,只有善于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才能以宝贵文化给养丰富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以强大魅力厚植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D.无论是太极拳还是端午节,抑或是花木兰、大熊猫等,只有善于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宝贵文化才能给养丰富当代中国人,以强大魅力厚植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20.文中画横线的“我们”和“小赵、小李,我们一起走吧!”中的“我们”用法一样吗?为什么?(4分)
    2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中心思想,不超过40 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整本书阅读,共1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
    何为鲸落? ①,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被“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了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②。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会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地,鯨的身体会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③,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明值日打扫教室,弄得一地鸡毛。班主任叫他重新打扫,他消极对抗,推着帚帕,昂着头在教室走了三圈就完事了。班主任生气地说:“扫除都做不好,学习还搞得好吗?”“来,我教你!”班主任一边做一边说,“《韩非子》有言:‘事成于密败于疏,行成于思毁于随。’做事因勤奋努力而成功,因懒惰疏忽而失败;德行因善思而成,因随性散漫而败。做扫除不仅要勤奋,不怕脏不怕累,也是要动脑筋的。比如你得先安排好扫除流程,先清扫除大的垃圾,再拖地;拖地前得洗净、拧干帚帕,拖地时人应退着走,这样才不会踩脏刚拖好的湿地板。……”
    细嚼班主任的一番话,小小扫除的确包含了许多治学之道,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证明“扫除都做不好,学习还搞得好吗?”不是一句气话。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峡名校联盟2023秋季高2026届联考参考答案
    语 文
    1.B2.C3.D
    4.从空间来讲,乡下人的生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2分),可以通过交谈来进行(1分),不需要借用文字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1分)。
    5.①我们应尊重乡土文化本色(1分),摒弃对乡土文化的轻视和不平等态度(1分)。
    ②选择优秀的、适合(1分)融入乡村的城市文化(1分)进行文化下乡。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本身的优质内容及其特色(1分),积极发挥乡村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1分)(每点2分)
    【解析】
    1.B.“它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成效显著”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如今,文化下乡已成为一项定期性的、制度化的活动”,但并没有评价其成效如何。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如果……那么文化下乡活动就会和初衷相违背”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文化下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可知,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输入。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画线句中,根据原文“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可知,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A.运用的是类比论证。B.“培育爱……才能……缺少爱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教育”运用的是对比论证。C.“以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使用的是引用论证。D.“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可知是举例论证。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分析题干并结合材料可知,在某些情况下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有其合理之处,不分场合一味强调使用文字这种沟通方式也存在不便之处,因此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因此,对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这一问题,就可以从材料中归纳出乡土社会特有的沟通方式来说明。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再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第三段“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第四段“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第五段“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及第六段“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等相关内容可知,面对面社群的人们,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天天见面,不需要语言文字,用日常语言交流更便捷高效。由此可归纳出:从空间来讲,乡下人的生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可以通过交谈来进行沟通,不需要借用文字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和第二段“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中可看出费孝通认为我们对乡下人应该抱有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而结合材料二“下乡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城市文化,二者是同质构成的”“就发展历程看,受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强势改造”可知:我们应尊重乡土文化本色,摒弃对乡土文化的轻视和不平等态度。
    根据材料一第七段“我绝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和材料二“城市文化散发出先进、文明的气息,代表着主流的、主导性的文化。唯其如此,才有必要向乡村输入”可知:选择优秀的、适合融入乡村的城市文化进行文化下乡。
    根据材料一原文“所以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和材料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出了问题,即实行城市文化向乡村文化单向输入,乡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从被供给的对象看,这意味着被动接受从外而来、从上而下的文化”可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本身的优质内容及其特色,积极发挥乡村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
    6.【答案】 C【解析】A项,不是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而是设置悬念,兴起波澜。B项,应是从侧面表现了高原环境的恶劣严酷。D项,并不是对军人的抱怨,而是对书没还回来的失落。
    7.【答案】 B【解析】B项,把中年男子称作“铁丝男”,使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
    8.【答案】 ①烘托人物形象,“铁丝男”巧妙地用一张视力表换取了一本童话书,体现了他聪明机智和求知若渴的形象。②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小说中“她”和“铁丝男”围绕“视力表是不是书”的问题进行了四次较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揭示主题。小说通过以“视力表”交换书的情节,歌颂了在书本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9.叙述视角: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她”的全知视角讲述故事;结尾处交代“她”就是“我”,使故事更加真实感人。
    情节设置:①文章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来推动“以书易书”情节的发展,清晰地呈现人物特点,使叙述更加集中。②文章多处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叙述视角2分;情节设置每点2分)
    10.BDF
    11.B解析:相同,都是指宋代时期区划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12.B
    13.(1)李允则说蛮夷之人不来扰乱却要增加戍守的兵力,这样做滋长了边地的隐患,于是也奏请免除。(一分句2分,后面每一句1分。)
    (2)积累善行养成良好(高尚)的品德,就能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采分点:一句1分,整体通畅1分。)
    14.参考答案:①先建东岳祠,以信仰崇拜笼络民众;②先献供器而又“密撤去”来嫁祸给北方的盗贼;③借着保护东岳祠的名义来完成工程。(一点1分)
    解析:题目要求分析“在‘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这件事情上,如何体现了李允则的‘智识开敏’”。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题目就能够迎刃而解。对应原文“又欲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城就,而敌不知也”。这件事情中隐含着李允则的巧妙设计:先是建东岳祠,再以黄金百两为供奉之器,受到老百姓的支持;然后再偷偷撤掉供器,嫁祸于人,以达到人们保护东岳祠之共识,最后修建行动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参考译文】李允则,字垂范。凭借父亲的功业被任命为济州衙内指挥使。少年时就凭借才气和谋略而闻名。太平兴国七年,(宋王朝)开始设置静戎军这一互市市场,特地任命李允则掌管榷场之事。当初,李允则在阁门时,凡是向各路发布的政令,宋真宗一定先交付给李允则仔细审查后再施行。京城各河道的水门和郑州的水磨,都是李允则在淳化年间创设的。(先前)治理湖南(的官员),每年让百姓交纳绢税,称之为“地税绢”,又要百姓按每间房屋缴纳一丈二尺的绢税,叫作屋税绢。开始每户养一头牛,每年缴纳四斛米,牛死了仍需纳税,叫作枯骨税,都是马氏横征暴敛遗留下来的。等到李允则治理潭州的时候,全部上奏朝廷免除了这些税收。湖湘一带山田居多,老百姓不愿耕种。李允则下令提供给各军草料,都要缴禾秆(目的是让百姓垦荒),因此山田再也没有荒芜。按照潭州旧例要分兵戍守邵州,李允则说蛮夷之人不来扰乱,却要增加戍守的兵力,这样做滋长了边地的隐患,于是也奏请免除。初到沧州时,(让百姓)修葺营垒,并且广泛开凿井泉,有人认为这是扰民。不久,契丹围攻沧州,近郊老少百姓都入住营垒,而用水却不缺乏。又凿冰代替炮石,于是契丹就撤退了。真宗召见李允则并对他说:“以前有人说你(凿井修屋是)劳民伤财,等到现在契丹来侵犯,才知道你这种做法的好处。”雄州禁止在互市市场买卖除了专卖品外的其他货物,那些巡逻的人发现一些人在交易珉玉带及妇女的首饰,李允则任其交易。他说:“这是用我们没用的东西交换别人有用的东西。”周世宗时开始在瓦桥关设置州郡,当地的居民都是结草为屋,李允则教他们烧陶制砖瓦,无论是官府还是民宅都换成了砖瓦。李允则想将城北面旧的瓮城与大城合为一体,于是首先建造了东岳祠,自己拿出百两黄金做成供奉的器物,并到处宣扬,当地的居民也争相献出金银器物。过了一段时间,李允则秘密地将这些器物撤走了,而对外却声称从北面来了盗匪(抢走了供奉的器物),因此扬言说要保护东岳祠,趁机修筑城墙,新城落成而敌人没有察觉。雄州一带过去在上元节时都不燃灯赏玩,李允则下令结彩灯山,聚集戏子和乐工,让人们彻夜游玩。有探子报告说敌人想偷偷入城观灯,李允则与同僚一起躲在城北观察,一会儿有穿紫色衣服的胡人来了,李允则邀请他们一起进入供行人休息的房舍,豪爽地痛饮而归。这个紫衣胡人是幽州的统军,过了几天后,听说那个人已经被敌国君主诛杀了。曾经在军中设宴,而甲仗库着火,李允则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救火。真宗皇帝问起原因,李允则回答说:“兵械库禁火森严,宴会时烧起来了,(这一定是)奸人想利用计策来观察我们的动向。如果我离开宴席去救火,谁能料到会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呢?”真宗皇帝认可他的观点。宋真宗景德年后,国信往来、礼制及开支费用等都由李允则斟酌决定。李允则有智慧、有知识,处理事务通达明敏。他的方策谋略、陈设布置中,即使是供游览的楼台、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没有不寄寓着他的智慧的。
    15.A【解析】A项,“写离别的时间、地点”说法错误,首联没有写时间,“灞”“浐”“函谷路”都是地点。(解题套路: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要一一回到原诗句中找“证据”)B项,颔联“昔时”的被贬和“今日”的请辞构成对比;“迁客”即“遭贬迁的官员”(巧解:联系《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理解);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此次“称病罢刑部侍郎”。C项,结合注释②③可知,颈联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所受到的优待。D项,尾联运用比喻修辞,“尘缨世网”比喻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巧解:联系《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理解);“回顾”即环顾,暗含作者为冲出尘网所作的种种努力,“方知出得难”则暗含深沉苦涩的感叹。
    16.参考答案:①从容去官,不贪求名利。②像商山四皓那样受人尊重。③受到皇帝优待,赐予了优厚的俸禄。④受到朋友的欢送。⑤摆脱名利尘网束缚。(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深度解析】 易错点拨:忽视隐含信息。题干问“白居易快乐的原因”,应抓住“快乐”一词,回到诗句中全面筛选。诗歌中直接表明快乐的词语有“欢”,间接表明快乐的还有“从容"“幸”等。前四句,从几度别长安的比较中,得出此次离京和过去的处境、心情不同——“从容”,因轻松、闲适而快乐;第五句,用商山四皓的典故,表达诗人对朝廷优待自己的感谢之情——“幸”,庆幸、侥幸中带着些许欢愉;第六句,“祖筵”饯别的酒宴,表明朋友饯别欢送;用西汉二疏的典故,表达诗人年迈归隐的闲适之情——“欢”,直接表达欢乐的心情;第七、八句,感慨此次离京之难——“难”,正因为过程“难”,才更显出“摆脱名利尘网的束缚”之乐。【解题套路】抓关键词理作者心情。一是正面表达,如“从容”“幸”“欢”;二是反面表达,如“难”。
    17.(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表现积累之意即可,如: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⑤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8 ①奔流不息(永不停息、连绵不绝、奔腾不息)解析:此处表示不间断不停歇之意,且与“江河”之喻吻合即可。
    ②因此(“因而、所以”)解析:前文说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此句说的是要好好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前后构成因果关系,故此处可填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此”等。
    ③而(而是)、却 解析:前文说“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的文化符号上,横线所在句说的是“要”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前后句语意相反,构成转折关系,故此处可填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而(而是)”等。(每空1分)
    19.C 解析:原句有四个语病:①中途易辙,全句应统一于主语“无论是太极拳还是端午节,抑或是花木兰、大熊猫等”,而“宝贵文化就能给养丰富当代中国人”一句偷换成了“宝贵文化”;②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该是先有转化,后有发展;③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文化“给养丰富”的应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而不是人;④关联词运用不当,“善于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是“宝贵文化给养丰富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以强大魅力厚植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的必要条件,用“只要……就”过于绝对化了。
    20.答案:不一样。①文中画横线的“我们”是泛指(指当代中国人);②“小赵、小李,我们一起走吧!”中的“我们”是特指(指小赵、小李和说话人)。(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思考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然后根据上下文语境具体判断其含义。文段中的“我们”是泛指当代中国人;而“小赵、小李,我们一起走吧!”中的“我们”是特指小赵、小李和说话人。(一点2分,只答“不一样”不给分。)
    21.答案:①我们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或者:挖掘和弘扬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②以此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每个要点2分)
    解析:第一步:梳理语段内容。阅读语段,可将语段中的句子分层:第1句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第2、3 句强调中华文明的重要性,1、2、3句为第一层;第4句强调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为第二层;第5、6句强调要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第三层;第7句强调文化自信的作用,为第四层。第二步:梳理语段逻辑。分析以上几层内容可以发现,语段内容是层层深入的,正是因为第一层对中华文明重要性的论述,才得出了第二层应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的结论,而第三层则在第二层结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具体做法,最后一层是总说。因此第二、三层是语段的中心内容。第三步:归纳概括答案。将第二、三层的意思进行整合,可以确定中心是①“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②“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挖掘和弘扬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③“要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①②或者①③信息概括为一句话即可。注意,“一句话”要有完整的主谓宾,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2.参考答案: ①从字面含义来看 ②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③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深度解析】 第①处,由下句“它描述的是……”“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它指的是……”可知,这里是从“字面含义”的角度讲“何为鲸落”,故此处应填写“在字面意义上(从字面含义来看)”之类的句子。第②处,由下句“摄食……开始”“随后”“慢慢地”“最终”“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可知,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此处应填写“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类的句子。第③处,由下句“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可知,细菌把硫化物转化成了“有机质”,故此处应填写“将其转化为有机质”之类的句子。
    23.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题切合第二单元“劳动”和第六单元“学习”。
    本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重要意义,培养当代青年人热爱劳动、勤学善思的良好素质。话题材料的意义指向性比较明确,由之提出的写作任务也比较简明。
    分析写作要求从扫除中思考治学之道,材料中班主任以扫除类比学习,从班主任的话可以立意:①勤学善思,学习不仅需要勤奋,还需要善于思考。写作要把握好勤学与善思的辩证关系。②如果对“事成于密败于疏”的密疏理解为细致与粗心,也有道理,按符合题旨给分。
    评分说明:
    一.一等作文55-60分,二等作文45-54分,三等作文33-42分,四等作文0-15分。
    二.“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①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⑩有个性色彩。
    三、缺题日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四、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选项呈现
    比对分析
    正误
    A.李允则很受宋真宗等人的重用,政令的发布以及文书符节、礼仪制度的制定等都有他的参与。(抓内容)
    对应原文“初,允则……视审而后行”“景德以后,国信往还仪制所及费用皆其所裁定”。由此看出,李允则很受重用。
    对原文细节转述正确。
    B.在治理湖南期间,李允则不赞同马氏遗留下的税收政策,他废除了马氏的苛捐杂税政策,然后上奏给朝廷。(抓地点,抓态度,抓做法,抓顺序)
    对应原文“治湖南……皆马氏暴敛之余,允则治潭州,悉奏除之”。李允则先上奏朝廷,然后朝廷废除这些税收政策,顺序颠倒。
    对人物行为分析错误。
    C.李允则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注重给百姓谋福利,比如教百姓烧陶制砖瓦等技术,制作砖瓦结构的房子,等等。(抓例子)
    对应原文“居民唯结茅,允则教以陶,公私营造皆易为瓦甓矣”。原来的草房子都变成了砖瓦房子。
    对人物做法分析正确。
    D.李允则智谋过人,曾借刀杀人,他让敌军主人除掉敌军幽州统帅的策略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延请他。(抓谋略)
    对应原文“雄州上元旧不张灯……谍知北人欲观灯……俄有衣紫胡人至,延之传舍……后数日,闻为北主所诛矣”。由此可知,李允则通过邀请敌军幽州统帅,让君主怀疑他,除掉了他。
    对人物行为分析正确。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铁路中学三峡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铁路中学三峡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秋季联考高2025届语文试卷docx、高二联盟语文答题卡pdf、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秋季联考高2025届语文答案docx、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秋季联考高2025届语文答题卡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

    2024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试题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秋季联考高2026届语文试卷docx、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秋季联考高2026届语文答题卡pdf、三峡名校联盟2023年秋季联考高2026届语文答案解析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