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01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02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03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结果,板块构造学说,流水堆积地貌,冰川地貌,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流流向,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高考考情速递
    第二部分 思维导图
    第三部分 知识清单(5个知识点)
    第四部分 易错易混(5个易错点)
    第五部分 知能拓展(6个考点)
    第六部分 好题训练营(模拟+真题)
    第七部分 答案解析
    知识点一岩石圈的组成
    1、岩石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知识点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知识点三内力作用与地貌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果: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知识点四地质构造
    1、构造地貌
    2、常见地质构造研究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知识点五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
    一、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外力作用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
    ①概念: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②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③影响: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
    ④意义: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侵蚀和搬运
    ①流水侵蚀和搬运
    ②风力侵蚀和搬运: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磨蚀作用在近地面最为明显。
    ③冰川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④波浪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滨海地带。
    3)堆积
    ①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搬运能力下降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
    ②规律: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固结成岩
    沉积岩和化石的生成图
    二、常见的外力地貌
    1、喀斯特地貌
    1)形成原理: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溶蚀作用: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Ca(HCO3)2=CaCO3+H2O+CO2
    2)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石芽、石芽群(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斗(喀斯特漏斗)、地下溶洞
    3)喀斯特沉积地貌:钙华、石钟乳、石笋、石柱
    4)地表喀斯特:溶沟、石芽、石芽群(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斗(喀斯特漏斗)、天坑、钙华
    地下喀斯特:地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
    5)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尤其西南地区集中,其中以广西(桂)、重庆(渝)、贵州(贵)、云南(云)为主
    6)喀斯特石漠化:
    ①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
    ②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
    2、风蚀地貌
    类型:①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②磨蚀作用: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1)风蚀蘑菇
    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气流含沙量少,磨蚀作用弱,而近地面处的气流含沙量多,磨蚀作用强,因此下部就被磨蚀的越来越细小,从而形成蘑菇石。
    2)风蚀壁龛:
    阳光晒热的岩壁,使岩石内部矿物的体积不同程度的膨胀,产生热力差别风化,崩解。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风沙再沿凹坑磨蚀,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风蚀壁。
    3)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4)雅丹地貌:
    过程:①先是形成湖积相沉积或冲积平原;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抬升;
    ③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④外力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⑤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3、风积地貌
    1)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度较陡;
    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4、流水侵蚀地貌
    1)河流阶地: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阶地上的堆积物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2)牛轭湖:
    形成过程:①在平原地区,河流摆动形成弯曲;
    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愈来愈弯;
    ③河流自然(或人工)截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
    ④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3)丹霞地貌
    在漫长地质年代中,砂岩沉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抬升后受到外力风化和流水侵蚀,裸露出的红色岩体,形成丹霞地貌。
    4)河流一般发育过程
    ①初期(上游):河流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降水和冰川融水汇集在此,流水对沟谷进行下蚀、溯源侵蚀。当沟谷深及地下水,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此时河谷多为V形谷或峡谷。河谷加深和延长。
    ②中期(中游):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两侧河岸不对称,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③成熟期(下游):河弯不断向两侧扩展,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
    5)河流侵蚀类型
    6)凹凸岸的应用
    成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凹岸侵蚀:流速较快,河道深,河岸陡,凹岸可建设港口;
    凸岸堆积:流速较慢,河道浅,河岸缓,凸岸可淘沙金或建居民点。
    5、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扇(山前),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和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
    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冲(洪)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扇顶至扇缘由粗到细(砾石、粉砂、黏土)依次发育在山前位置(即河流的出山口处,大多是河流上游)。
    原因: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河漫滩平原一般位于河流的中(下)游。
    形成过程:①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②河河流改道或者继续下蚀,河漫滩被废弃(不再接受堆积);
    ③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季节性地接受堆积;
    ④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4)河流中下游:常形成冲积平原(例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江心洲:长江口崇明岛、湘江橘子洲,一般位于河流的中下游。
    6)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当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河口三角洲。
    6、冰川地貌
    1)冰川: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极地地区);
    山岳冰川: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面积较小(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
    2)冰蚀地貌(冰川侵蚀):角峰、刃脊、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冰蚀湖、峡湾。
    3)“V”形谷和“U”形谷:
    “V”形谷:河谷横陪面呈“V”形,两壁陡峭,谷底狭窄,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深度往往大于宽度,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
    “U”形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4)峡湾:挪威峡湾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
    三、地质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滑坡 :
    (1)定义: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 :
    (1)定义: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3、预防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
    易错易混01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等概念的内在联系
    岩石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体矿物集合体,由一种和多种矿物组成;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人类利用要求就是矿产;含有矿产的岩石是矿石,有的岩石本身就是矿产,也是矿石。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简化图来表示。
    易错易混0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判读技巧
    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
    1、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进行,一定要读准箭头的指向
    1)岩浆:“三进一出”。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源于岩浆,岩浆也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归宿,三类岩石都可转化为岩浆。
    2)岩浆岩:“一进三出”。岩浆岩可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也能转化为岩浆,只有岩浆生成岩浆岩。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①变质岩能转化为岩浆和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能转化为变质岩。
    ②沉积岩能转化为岩浆和变质岩,变质岩和岩浆岩能转化为沉积岩。
    2、判断箭头的地质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主要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易错易混03地质剖面图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2)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3)与海岭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
    1)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2)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3)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1)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2)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3)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5)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易错易混04根据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易错易混05河流流向的判断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故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
    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
    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8、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流流向
    时令河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处向虚线处流。
    9、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
    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
    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
    10、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
    考点01地貌观察的顺序
    考点02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判读时最好将平面图(图丙)和剖面图(图丁)结合起来(图戊),利用平面图的直观性,再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就轻而易举了。
    考点03断层的判断方法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如下图所示)。注意断裂和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的断裂,但断裂面两侧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考点04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考点05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考点06地质地貌主观题答题模板
    1、地理特征描述类
    2、地形特征描述类
    1)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地势特征:等高值数值分布或河流流向→地势起伏大或小 ; × 高× 低 ;山河相间分布。
    2)地形特征描述基本方法:
    例: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特征:
    ①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③喀斯特地地貌发育。
    3、地貌成因类
    1)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
    2)利用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析
    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
    ②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3)各类湖泊的成因
    例:
    ①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②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③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④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内力作用----断块山地(该地区发生断裂上升而形成的)。
    4、地质作用分析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5、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答题模板
    6、海岸线进退的原因
    ①地壳运动(抬升,海岸线向外延伸;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
    ②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线,海岸线倒退。
    ③河流输沙量: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倒退。
    ④风、海浪:风大海浪作用强。基岩海岸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砂质海岸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
    ⑤人类活动(海岸植被的破坏、上游修建水坝等)
    7、角洲形成的条件
    例:
    黄河三角洲:黄土高原上,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千沟万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导致其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送到黄河;黄河入海口底部坡度较小,流速较慢;入海口外的海滨区水较浅,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黄河入海的泥沙中约有40%在河口附近沉积。
    逆向思维:并不是所有的外流河都能够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例:
    非洲的刚果河最终注入大西洋,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三角洲。这是为什么呢?
    ①刚果河入海的泥沙量较少。在刚果河流域中,大多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流域输送到河流的泥沙量较少;该流域中的刚果盆地所占流域面积比重大,刚果盆地大部分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水土流微,而且境内多数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较慢,利于河流泥沙就地沉积,从而,可输送到下游入海口的泥沙量很少。
    ②入海口附近,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综上所述,刚果河入海口未能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8、河流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①造山运动: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造成了大型冲积扇的形成。
    ②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供形成冲积扇的碎屑物质。
    ③坡度的突变:因其突然变缓,使得山区河流流速骤减,使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
    ④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有利于冲积扇的保存。
    9、冻土相关
    10、沙丘形成过程(丹娘沙丘)
    ①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
    ②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
    ③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
    ④受江边山地阻挡,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一、选择题组
    (2023·海南·高考真题)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2023·新课标·高考真题)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风力搬运
    4.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D.太阳辐射强烈
    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
    7.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8.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
    10.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
    11.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
    (2023·浙江1月选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2023·浙江高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
    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
    15.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
    (2023·新课标·高考真题)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
    二、综合题
    18.(2023·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
    19.(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2)指出图右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4)提出图右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知识点
    近3年高考考情
    岩石的组成
    2022重庆、上海、北京、江苏
    2023天津、北京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1北京、浙江;2022江苏;2023浙江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1福建、辽宁、河北
    2022天津、江苏、山东、海南、、广东、浙江
    2023福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浙江
    地质构造
    2021江苏、北京、浙江、河北
    2022上海、北京、山东、浙江
    2023广东、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浙江
    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
    2022上海、河北、天津、福建、海南、辽宁
    2022海南、天津、福建、河北、辽宁、全国甲卷、全国乙卷
    2023广东、福建、海南、北京、浙江、湖南、山西、全国乙卷
    类型
    成因
    特点
    常见岩石
    开发利用
    岩浆岩
    侵入岩
    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
    冷却(结晶)慢,矿物结晶颗粒较粗,结构致密
    花岗岩
    花岗岩是质地坚硬、色泽美丽的建筑材料,我国许多著名山岭,如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多由花岗岩组成。常见的喷出岩有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等,流纹岩在我国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分布很广;玄武岩多气孔,海洋几乎全部为它所盖。
    许多有色金属矿物的形成和分布与岩浆活动有关。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冷却(结晶)快,物结晶颗粒较细,有流纹或气孔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①具有层状纹理,称为层理构造。
    ②许多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砾岩(颗粒大)、砂岩(颗粒较小)、页岩(颗粒小)、石灰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片理构造
    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多含有丰富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例如,全世界70%以上的铁矿就储藏在前寒武纪古老的变质岩中。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但只有岩浆喷出才能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如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滑坡、堰塞湖等
    板块运动
    板块张裂
    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图示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地垒),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表现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凹岸侵蚀
    对河谷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拓宽,谷坡后退,河床弯曲
    地貌
    横剖面呈“V”型
    横剖面河谷拓宽
    横剖面呈槽型
    河段
    河源、上游
    上中游
    中下游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特别强调
    伸长
    加深
    展宽
    观察地点
    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观察顺序
    从宏观到微观
    从面到点
    一般步骤
    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山地、平原等
    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
    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河岸、陡崖等)
    辅助工具
    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剖面图中
    平面图中
    方法
    依据岩层弯曲状况判断
    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图示
    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如图甲中①处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如图甲中②处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如图乙)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绝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
    ××半球(东、西、南、北)
    低、中、高纬度、热量带
    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等;地处××内陆
    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气候类型、交通通达度;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
    相邻地区的位置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
    经济位置
    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
    交通位置
    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
    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
    丘陵、盆地
    ①类型(复杂)多样或单一(以××××为主);
    ②主要分布在××区
    地势
    高、低
    ①地势××低、地势自××向××倾斜;
    ②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风力地貌发育
    多火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举 例
    成因
    特 征
    贝加尔湖、青海湖
    构造湖
    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较深,湖岸陡峭
    五大连池、镜泊湖
    堰塞湖
    由滑坡、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形成,物体阻塞河道,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
    长白山天池
    火口湖
    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
    北美五大湖、欧洲高山湖泊
    冰川湖
    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地质作用
    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扇和三角洲平原和崇明岛(冲积岛)
    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西北新疆)。
    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北美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北部的。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地区。
    地壳(断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非洲中部)、死海、台湾海峡等。
    岩层断裂上升(断块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褶皱山)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后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
    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答题模板




    流水
    侵蚀
    地貌
    河谷、沟谷、峡谷
    ① 在浅海环境下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
    ② 经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
    ③ 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
    喀斯特
    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冰川侵蚀地貌
    如峡湾: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没而成的狭长、水深、两岸陡峭的海湾。




    流水
    沉积
    地貌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①输沙量,为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植被覆盖率;流程长,途径平原、盆地湿地等泥沙沉积)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进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
    成因
    ①气候(年平均温在0℃以下、降水少);
    ②土壤(湿度大);
    ③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
    ④地貌(冰川地貌发育)。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加剧气候的寒冷程度;
    ②对水文: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低洼处易形成沼泽;
    ③对地貌:流水、风力作用不显著,以冻融作用为主,形成冰川地貌;
    ④对土壤:发育程度低(多年冻土),土壤有机质分解慢,肥力高(湿润地区)。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措施
    ①对农业:自然肥力很低,不经改造不宜农用;冰沼土上地衣有利于发展养鹿业;
    ②对工程建筑:稳定性差
    ③措施:抬高地基(路基);用含水率低的沙石替换粘土;通风散热(片石、散热棒、通风管道);加隔热层、阳坡遮阳板;以桥代路等。
    冻土层内可燃冰开发
    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滑坡等地质灾害加剧;释放出封存在其内的各种污染物、细菌。
    【答案】1.A 2.B
    【解析】1.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分布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冰川分布,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均基本没有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羊背石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羊背石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并不能反映古冰川发育的厚度、古冰川作用的规模和古冰川形成的时间,ACD错误。故选B。
    【点睛】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第三级阶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
    【答案】3.D 4.A 5.C
    【解析】3.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A错误;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为杂乱无章,C错误;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所以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旱区,D正确。故答案选D。
    4.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受到抑制,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A正确;土壤中的根系主要是进行厌氧分解,空气中的含氧量对土壤中根系的分解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弱、太阳辐射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CD错误。故答案选A。
    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缓解下部冻土融化,②正确,①错误;草毡层具有水分保蓄及调节地表径流作用,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补给,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
    【点睛】草毡层是联结成片的毡状草皮层,在青藏高原是一个常见但不寻常的现象。这一厚度仅约20 cm的土层,是高寒草甸土壤生产力、水分涵养、碳固定、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对维系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稳定及牧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6.A 7.A 8.C
    【解析】6.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
    7.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
    8.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力作用塑造形成的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内力作用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生物作用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从作用过程来看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冰川冰缘作用占主导。内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重力是形成地貌的前提,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决定地貌。
    【答案】9.D 10.B 11.A
    【解析】9.由材料信息可知,与①②③湖泊相连的河流为入湖河流,河流注入湖泊,带来的盐分不断在湖泊累积;湖泊没有河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湖泊位于地中海沿岸,纬度较低,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为咸水湖,A、B错误。该地位于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湖水蒸发强烈,D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读湖泊所在地的土壤、地质情况,湖水下渗情况无法判断,C错误。故选D。
    10.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
    11.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故选A。
    【点睛】非洲乍得湖的也是一个内陆地区的淡水湖,乍得湖的盐分显然不是通过地表径流流出的,研究发现,位于乍得湖东北部大约350公里处的乍得盆地最低处有一处洼地,名为博德莱洼地,而通过监测博德莱洼地的地下水矿物质构成和乍得湖的湖水矿物质构成几乎一致,故科学家推测,乍得湖的盐分是通过湖底的地下径流,流向东北排入了博德莱洼地,从而保证了自身的淡水性质。
    【答案】12.A 13.C
    【解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
    13.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原始水平岩层原理:原始的沉积均为水平或近于水平岩层。岩层叠置原理:下老上新。切割律又称穿插关系,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
    【答案】14.A 15.D
    【解析】14.读图可知,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所以选A。
    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红色地层是发育于白垩纪,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受信风和副高控制下,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气候特征为暖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答案】16.A 17.B
    【解析】16.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根据其盆状特点,可判断其水自洞顶不断滴落,而非沿洞壁缓慢渗出,①正确,②错误;水自洞顶不断滴落,汇聚在地面低洼处,积满后溢出,相对于静止的薄层水,流动的水会有更多的钙沉积,且“薄层”有利于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形成沉积,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7.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B正确;曲折的河道不能说明流速缓慢,故A错误;充足的水汽和丰富的泥沙对形成喀斯特地貌没有什么直接作用,故CD错误。故选B。
    【点睛】莲花盆发育的最主要条件是: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洞顶有流量较大的滴水;池水位和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长。
    【答案】18.(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
    (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低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地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分析】本题以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三角洲的形成、聚落的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破坏了表土,同时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
    (2)读左图可知,柴河自南向北注入滇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低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越接近河口,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不利于耕作;而B地地势更高,排水条件更好,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答案】19.(1)随着风蚀粗化指数变大,粗颗粒物增多,风蚀强度逐渐减弱。
    (2)分布特征:北大南小,西大东小。原因:南部和东部受到一定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植被较为茂密,风力侵蚀作用较弱,风蚀粗化程度较小;北部和西部受高原内部冬季风影响较为强烈,降水较少,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为主,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蚀粗化程度较大。
    (3)耕作会产生耕作层,对表土的耕作会造成土壤结构松散,风蚀作用增强,耕作层造成地表松散层变深,造成风蚀深度增加;耕作层表层和深层颗粒物较为均匀,风蚀粗化指数变小。
    (4)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上风蚀退化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风蚀强度的变化、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风蚀退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和“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可知,随着风力侵蚀作用逐渐带走地表松散层的细小颗粒物,粗颗粒物增加,造成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差异变大,表层粗颗粒物含量不断变大,其风力启动速度变大,不易遭受风力侵蚀,故侵蚀强度逐渐减弱。
    (2)根据图中粗化指数图例的反映,北部和西部圆圈较大,东部和南部圆圈较小,可得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北大南小,西大东小。风力侵蚀深受大气环流(降水量)、地表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故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能够受到一定夏季风深入的影响,降水量较多,植被较为茂密,且多为森林植被,由此造成风力侵蚀作用较弱,风蚀粗化程度较小;而高原内部受到湿润气流影响微弱,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受到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蚀粗化程度较大。
    (3)农田耕作形成耕作层,会破坏原来的土壤结构,使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增加,表层与浅层颗粒物结构趋向于统一。由此造成风力侵蚀作用增强,侵蚀深度增加,但是人为平整土地的行为造成耕作层表层和深层颗粒物较为均匀,风蚀粗化指数变小。
    (4)青藏高原风力侵蚀作用增强首先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有关,重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加剧,如超载放牧、城镇化及土地利用、工业旅游业的发展等。因地制宜防治风蚀,首先需要根据区域不同地区破坏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坚持以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行生态治理与恢复: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口袋书】: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口袋书】,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冰川地貌,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流流向,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0资源与国家安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专题20资源与国家安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交通-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专题15交通-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运输方式,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