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01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02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 2月17日至22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跨越历史长河,在网络世界闪烁着璀璨光芒,等待着人们的品阅。
    ②出土于中国河南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中国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正如网友们在活动互动区的评论所说,“古老的汉字萌发新潮魅力!”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
    ③“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红打卡地”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作为中国首部字典的《说文解字》共收录了多少字?又是如何架起古老文字与后世文字沟通的桥梁?在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字圣”故里,你能找到答案;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④“了不起的中国汉字”系列海报、创意视频、 Vlg、深度专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带着鲜活的温度,在网络空间掀起了“最潮中国范儿”。在“甲骨文里的24节气”专栏里,网友们可以了解节气字形的来龙去脉。在“晒出我的中国字”微博话题中,创作者们用书法、篆刻等形式共同参与传扬汉字之美。广大网友沿着历史长河溯源,如同“打卡”一场汉字寻根之旅。
    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正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开年六个重点项目之一,让网友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文字之美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⑥穿越时空,解码文字里的中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也一定能为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让我们共同努力,探寻汉字起源,揭开数千年的文明“密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汉字在新时代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章艾威《探寻汉字起源,让中华传统文化“火”起来》,光明网2023年2月24日)
    材料二:
    ①汉字是保留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②我们可以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个角度揭示先民造字与用字的特点。一个汉字可以用一幅图画表示,或源于日常生活,或源于自然山水,也可以源于人体自身。透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窥探其中的深意。这里以“夺”字为例,说说它的造字理据,由此看古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的。
    ③从字形看“夺”(奪)的造字之义:“奞”表示鸟展翅欲飞,“寸”就是右手,整体表示手里抓着的一只大鸟一下子飞走了。其蕴含的特征义是“失落,离开”,“夺”的所有词义都由此展开。校勘学术语“夺文”指文字脱落;“泪水夺眶而出”,指泪水离开眼眶;“夺目”指目光离开原来所视之物,即目光转移。失去与夺走这两者本质上是一体两面。使一方失去的手段,便是另一方进行逼迫或夺取。李密《陈情表》“舅夺母志”是说,舅舅让母亲失掉了不再嫁人的志向(想法),换言之就是逼迫母亲改嫁。夺走对方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使对方丧失原有的东西。“失落——丧失(使失落)——夺取(使对方丧失而自己获得)”,这就是古人思考的线索。
    (摘编自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光明日报》 2023年2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开头两段介绍“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盛况以及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地点和时长,评论这次活动的意义。
    B.文章第三、四段记述在这次活动中,广大网友通过网络,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等各处了解和传扬甲骨文之美。
    C.文章第五段进一步指出本次活动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通过这次活动,广大网友“穿越时空”,探寻汉字起源,发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密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汉字之所为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因为它具有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历史沉淀。
    B.“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掀起了中国古汉字热潮,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C.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甲骨文,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D.透过源于日常生活、自然山水或人体自身的汉字的一幅幅“画”,可以窥探其中的深意,了解先人的思维方式。
    3.下列不能看出古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的一项是 ______
    A.“得”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一只手拿着一个贝壳,后来表示在路上捡到一枚贝壳。“贝”在远古时代曾是通用货币,“拾贝”是获得,更是快乐与满足,“洋洋自得”就是这么来的。
    B.“牧”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一只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后来衍生出统治、管理的意思。古代的“牧民”即指统治民众。
    C.“日”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圆圈中加一横,这一横并非有什么特殊含义,恐怕只是为了让它区分于一般的圆圈物体。
    D.“水”的甲骨文字形是四个点之中有一条曲线,表示弯弯曲曲的水流之形。许慎明确将“水”定义为“准”,即准则、法则。“水准”一词现在依然被使用。
    4.材料一中作者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原文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概述。
    5.我们应该怎样去探寻汉字蕴含的文化基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宅里的树
    张强勇
    那年春天我十一二岁的样子,一位堂叔不知从哪里带回来一捆树苗,小树苗连根儿正好和我的身高差不离。看着堂叔在他家院子的房前屋后挖坑栽树,我想要是我也能栽种一棵树苗该多好啊,却终究是不敢说出来。我讨好地跟着堂叔,帮他扶幼小的树苗,有时还学着他的样子,朝着栽下的树坑用力地踩几下土。我看到堂叔拿起一棵树苗,随手扔在一边,拿起另外一棵树苗栽了下去。我看到被扔掉的树苗有明显的异常,树苗的根部还有一个巨大的树瘤,于是怯怯地问堂叔,这棵树苗能给我吗?堂叔说这树苗怕是栽不活,成不了材,你要就拿去吧。
    与树的情缘,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老家很多无主的土地,都被勤劳的乡亲们开成了一丘一丘的菜地。我还小,便在老家宅子的前面寻到了一块小小的空地,找来一把锄头,就在这空地上挖了个小坑。我拿了一把砍刀,就将那个巨大的树瘤切了下来,种下了这棵被堂叔扔掉的树苗。
    我并不知道椿树的适应能力很强,更不知道,那小小的空地,对于幼小的椿树苗来说,竟然是它的“风水宝地”。它离房子太近了,只要把门打开,我们就能看到它,就能把水抛洒在它的根上、枝丫上。此外,椿树还吸收着大量的雨水。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这棵树似乎突然长大了,枝条上爆出了绿茸茸的叶芽,它伸展枝叶,吐露芬芳,散着幽幽的清香。我看到那点点绿叶开始疯一般的舒展腰身,小小的幼芽,让我的心里萌生着微微的喜悦。
    椿树的美在春天,鲜嫩的椿芽,是赐给我们的美味。
    母亲说,椿树在初春吐出的幼芽是鲜嫩嫩的,可以用来做菜。天气乍暖还寒,我就会抬起头,仰着脸,去寻找树枝上的椿芽,看到椿树的芽苞就在枝头上开始萌动,我的心是欢喜的。不知道是在哪一天,在哪一根枝丫上,就冒出一朵一朵嫩嫩的、绛红色的椿芽来,我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细长的竹竿,在竹竿的顶端,绑上铁钩子,站在椿树下,把椿芽钩下来。后来,椿树长大了长高了也长胖了,在母亲的注视下,我爬上高大的椿树,站在树杈上,一手搂住树干,一手用钩子去钩椿芽。母亲告诉我,一次不要摘得太多,够做一道菜就行。
    参加工作后,我的椿树已长大成材,树干挺直、粗壮,树皮闪耀着青涩的光芒,树冠圆圆的,远远看去 .好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生长得更加茁壮,似乎全身都在蕴藉着无限的力量。是的,它已经长大了,它有着足够的强大。那时的我已经很少回家,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写封信,大多也是问问父母的身体,劝他们只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不要太劳累了,并没有问起过屋门前的椿树。只是有一天,父亲来信说要把屋门前我的椿树砍了,还说那些专门来乡下买树的人已经打过了好几次主意,能卖四五百元钱。我赶紧回信说家里需要钱我可以寄回去,一定要留下我的椿树。椿树的身上有我儿时的影子,有可口的菜肴,能守望着整个村庄,每当想到我的椿树,我就想到了我的家。可是大山深处书信往返一趟就要二三十天,收到父亲下一封来信时,我的椿树早已倒在了砍树人的斧锯之下。
    后来回老家,我很多次都在为椿树之死与父亲理论,不管父亲说出多少理由我都无法释怀!有时母亲也站在父亲那一边,帮着父亲说话。父亲每次都耐着性子和我解释,说椿树会在某一个夜晚的暴风雨中连根拔起轰然倒下而压垮自家和邻家的房子;说椿树每年落在瓦面上的叶子与细碎的枝丫会腐烂屋面的房梁;说夏天的时候,那满树的枝丫和树叶遮住了阳光,房子采光受到影响;还说树木越来越不值钱。父亲说的理由往往是越来越多,也是越来越荒唐,一次又一次,在和我理论的时候,父亲的眼神越来越混浊,眼泪越来越少。
    如今我再也不是爬树如猴的机灵少年,那个做主砍树的父亲也跟被砍的椿树一样回归尘土。当长夜梦回,我的椿树还依然挺立在老宅的屋门前,那个机灵疲弱的男孩仍旧坐在高高的树杈上,微风吹拂、阳光和煦。现在,我的椿树不在了,但我养成了喜食椿芽的习惯。春天里,我就会想起生长在老宅里的那棵椿树。有时想,乡愁在哪里?或许也藏在椿芽里吧。
    很多的村庄都是依附着树而生长着的,有大树有小树,有古树,也有刚刚栽种的幼苗。那一座座小小的宅子就隐没在树丛里,笼罩在树荫下。儿时村庄的宅子里有许多的树,它常常伴随着一个婴儿的降生或一个老人的离世而落地生根。久而久之,树会像这个院子里生活的每个人一样,融入一个家族的历史。
    三毛在《如果有来生》一文中写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是的,如果有来生,做一棵树吧,生长在岁月的永恒长河里,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傲。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开篇写“我”帮堂叔种树苗,“帮他扶幼小的树苗,有时还学着他的样子,朝着栽下的树坑用力地踩几下土”,充满童趣,表现了“我”的好奇天真。
    B.“我”与母亲用椿树芽做菜的相关内容,是文章的一个叙事背景,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文章以此将做椿芽菜的个人记忆跟特定时代连接起来。
    C.对离家工作后的境况,作者先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当父亲来信中提到要把屋门前椿树砍了时“我”感到着急,波澜突起,行文曲折有致,饶有兴味。
    D.文章结尾抒情的笔调富有诗意,传达了作者对家乡树木的深深眷恋之情,这强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人与故乡难以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悲凉之感。
    7.关于文中父亲把树卖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父亲坚决卖掉门前椿树的描写,表现父亲不顾儿子反对,为了生活一意孤行。
    B.作者无法接受父亲卖树的各种理由,本质的原因是椿树凝聚着作者儿时记忆。
    C.椿树影响房屋采光,危害房屋安全等因素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父亲虚构。
    D.对父亲眼神和眼泪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逐渐衰老,也暗含他内心的自责。
    8.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末引入三毛的《如果有来生》有何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遂罢左、右将军官。耿弇等亦上大将军、将军印绶,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朝请。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 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 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B.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C.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D.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对,本义为应答。此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曰”的“对”意思一致。
    B.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也借指官爵,按等级分为金印綟绶、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及黄绶。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来也泛指高官。秦汉时期的九卿不一定是确指。
    D.幸,有宠幸、宠爱、希望等义。此处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秀厌倦战争,久在军旅的他考虑到老百姓战后疲惫贫困、渴望休息的情况,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
    B.刘秀维护功臣,撤销左右将军官职,以免他们因职务而有过失,让他们都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且最后都得以保全爵位和财产。
    C.阴识和阴兴都是忠君爱国之人,在处理与宾客的关系时,均懂得克制。他俩或得到皇帝的褒扬,或得到世人的称赞。
    D.钟兴有功而不居功,皇帝认为钟兴教导太子和王侯有大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而他自始至终都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
    ②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
    14.刘秀非常重视太子的教育,请根据选文信息概括他教育太子的核心思想,并指出他的具体做法。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凌云高处
    刘过①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②。
    【注】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写诗人摄衣登楼,既是对诗歌题目的照应,又是下文所见所感的缘起。
    B.颔联以“转毂”喻天地运转,以“虚舟”喻身世沉浮,贴切形象,内涵丰厚。
    C.颈联描绘了草木湿润、山川辽阔的深秋景象,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
    D.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意境高远。
    16.尾联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 ______ , ______ ”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2) 《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使之达到“ ______ , ______ ”。
    (3) “帆”这一意象寓意丰富,在古诗词中运用频繁,如“ ______ , ______ ”。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同是落雪,书里书外的场景,就有着 。 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也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大观园是红楼众儿女 、吟诗作词的桃花源,没有了宝玉与女儿们栖身其中, ,这园子自然也就空落落的,感觉不到那纸墨上流出的属于《红楼梦》独有的气韵声息了。但,你还是能在某一瞬间发现那永恒的刹那时光的。记得在五十回还写到访妙玉乞红梅,栊翠庵里虽没了妙玉,乞不来红梅。然而,我还是依稀看见了山坡上着凫靥裘的宝琴和披着大红猩毡的宝玉,与那粉妆银砌世界里的红梅相映衬,就如同看到了贾母房中挂着的仇十洲的《双艳图》一般,美得 。
    世间的美常常如此,即便万事淡化凋零,它却还是梦一般的存在着,并在某一时刻跳进你的眼帘里, 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只是如今,园子还在,她们却香消玉殒,一个一个的都去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眼前的大观园虽然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B.眼前的大观园虽然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书里当日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C.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也与热闹无干,与书里当日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D.眼前的大观园即使谈不上凋零,却与热闹无干,与当日书里的景象再不能相媲美。
    2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① ______ 。
    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② ______ ,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菜、油菜等。
    ③ ______ ,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
    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
    22.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
    B.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
    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C、D、C、、
    【解析】(1)A.“以及活动的组织者”错误,无中生有,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汉字的作用,“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活动的事件、目的、时长、活动效果等,没有介绍“活动组织者”。
    B.“了解和传扬甲骨文之美”错误,曲解文意,由“遏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可知,网友们了解的是甲骨文信息,由“‘了不起的中国汉字’系列海报、创意视频、Vlg、深度专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带着鲜活的温度,在网络空间掀起了‘最潮中国范儿’”可知,网友传扬的是汉字之美。
    C.正确。
    D.“发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密码’”错误,变未然为已然,根据“让我们共同努力,探寻汉字起源,揭开数千年的文明‘密码’”可知,“探寻汉字起源,揭开数千年的文明“密码’”并非已经完成的事情。
    故选C。
    (2)A.“汉字之所为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因为它具有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历史沉淀”强加因果,原文为“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古老的汉字萌发新潮魅力!’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二者并无因果关系。
    B.“掀起了中国汉字热潮”错误,扩大范围,由“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可知,是“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中国汉字热潮。
    C.“甲骨文,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D.正确。
    故选D。
    (3)C.“日”字没有表示抽象含义。其它三项都有抽象含义。
    故选C。
    (4)由“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等可知,“写意中国一一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广大网友了解了甲骨文。
    由“‘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等可知,甲骨文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得以传播和普及。
    由“‘了不起的中国汉字’系列海报、创意视频、Vlg、深度专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带着鲜活的温度,在网络空间掀起了‘最潮中国范儿’”可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使甲骨文成为“最潮中国范儿”。
    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可知,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
    (5)由标题《探寻汉字起源,让中华传统文化“火”起来》以及“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让我们共同努力,探寻汉字起源,揭开数千年的文明‘密码’等可知,我们应当探寻汉字的源头甲骨文,了解甲骨文。
    由“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可知,我们应当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甲骨学插上只能的“翅膀”。
    由“‘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穿越时空,解码文字里的中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也一定能为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等可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从而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汉字文化。
    由“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我们可以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个角度揭示先民造字与用字的特点”等可知,通过分析古人是动何通过具体的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探究其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答案:
    (1)C
    (2)D
    (3)C
    (4)①“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广大网友了解了甲骨文;②甲骨文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得以传播和普及;③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使甲骨文成为“最潮中国范儿”;④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
    (5)①探寻汉字的源头甲骨文,了解甲骨文。②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甲骨学插上智能的“翅膀”。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从而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汉字文化。④通过分析古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的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来探究其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梳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梳理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6~9.【答案】D、A、、
    【解析】(1)D.“人与故乡难以分离却不得不分离的悲凉之感”曲解文意。根据“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如果有来生,做一棵树吧,生长在岁月的永恒长河里,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傲”可知,此处主要表达作者对故乡深厚的眷恋,“悲凉之感”曲解文意。
    故选D。
    (2)A.“父亲不顾儿子反对”错误。由“大山深处书信往返一趟就要二三十天,收到父亲下一封来信时,我的椿树早已倒在了砍树人的斧锯之下”可知,因信件往来时间长,导致父亲没有看到儿子劝父亲留下椿树的信,并非“不顾儿子反对”。
    故选A。
    (3)从内容上看,由原文“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这棵树似乎突然长大了,枝条上爆出了绿茸茸的叶芽,它伸展枝叶,吐露芬芳,散着幽幽的清香。我看到那点点绿叶开始疯一般的舒展腰身,小小的幼芽,让我的心里萌生着微微的喜悦”可知,画线句以抒情的笔调赞美了椿树在春天发芽充满生机的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喜悦。
    从结构上来看,由原文“母亲说,椿树在初春吐出的幼芽是鲜嫩嫩的,可以用来做菜”“母亲告诉我,一次不要摘得太多,够做一道菜就行”可知,划线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呼应了上文椿树的长大,也引出下文用椿芽做菜的内容。
    (4)先从内容入手,由“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可知,三毛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生长在岁月的永恒长河里,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傲”等内容十分契合,引其入文,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生动。
    再分析情感,文末的“做一棵树吧”“生长在故乡的老宅里,沉默而骄微”不仅和三毛《如果有来生》一文中“要做一颗树”“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呼应,同时呼应了全文对于树的描写和情感寄托,对树的认知得到升华。
    最后从文章主题,结合文中“有时想,乡愁在哪里?或许也藏在椿芽里吧”“久而久之,树会像这个院子里生活的每个人一样,融入一个家族的历史”可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与怀念。
    答案:
    (1)D
    (2)A
    (3)①内容上,以抒情的笔调表现了椿树的生机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悦。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呼应了前文椿树的生长,又引出下文对用椿芽做菜的描写。
    (4)①引用三毛的《如果有来生》的内容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
    ②使作者在前文中所表达的对椿树的情感和对树的认知得到升华。
    ③深化主题,椿树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故乡的依恋与怀念。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作用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句子的含义,从手法、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相关引用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找到相关内容,结合语境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4.【答案】B、D、A、、
    【解析】(1)句意:阴识天性忠厚,在朝廷中虽然直言正谏,但等到和宾客们一起谈话时,从不涉及国事。
    “识性忠厚”,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后面断开,排除CD。
    “极言正议”,合在一起作谓语,意思紧密,后面断开;“及与宾客语”偏正结构,“及与宾客”修饰“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排除A。
    故选B。
    (2)D.错误。都指皇帝亲临,此处根据语境可解释为巡视。句意:刘秀亲自到太学。/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故选D。
    (3)A.“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错误,原文是“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选项缺少“非警急”的限制。
    故选A。
    (4)①“荐”,举荐;“宜”,认为……适宜;“责”,责成;“并”,一律,都。译文:硃祜等举荐贾复,认为他适宜做宰相,而刘秀正责成三公整顿官吏制度,所以一律不任用功臣。
    ②“辩明”,均为动词,辨析和阐述;“相厌”,“相”用在动词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此处应解释为压制对方,根据语境意译为使对方折服;“辞”,言辞;“莫之及”,宾语前置,“莫及之”。译文:桓荣辨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
    (5)具体做法:“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太子向他请教打仗的事,他拒绝了,希望太子能学会礼乐教化。可见,言传身教。
    结合“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可知,命阴识和阴新辅佐太子,命桓荣教授太子儒家经典,令钟兴教太子读春秋。可见,择师教子。
    综上可知,核心思想是修文德,敦儒学。政治上主张礼乐教化,课业上学习儒家经典。
    答案:
    (1)B
    (2)D
    (3)A
    (4)①硃祜等举荐贾复,认为他适宜做宰相,而刘秀正责成三公整顿官吏制度,所以一律不任用功臣。
    ②桓荣辨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
    (5)①核心思想是修文德,敦儒学。(政治上主张礼乐教化+课业上学习儒家经典)
    ②言传身教。太子向他请教打仗的事,他拒绝了,希望太子能学会礼乐教化。
    ③择师教子。命阴识和阴新辅佐太子,命桓荣教授太子儒家经典,令钟兴教太子读春秋。
    参考译文:
    刘秀在军旅中时间很长,厌倦战争,而且知道天下百姓疲惫贫困,渴望休息。自从陇、蜀平定之后,除非有危险紧急的情况,未曾再谈论军事。皇太子曾向他请教打仗的事,刘秀说:“从前卫灵公请教战争的事,孔子不肯答复。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邓禹、贾复知道刘秀决定放下武器,用礼乐教化进行统治,不愿功臣们身在洛阳而拥有重兵,于是二人交出军权,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刘秀也考虑到功臣们今后的去向,想保全他们的爵位和封地,不让他们因为职务而有过失,于是撤销左将军、右将军的官职。耿弇也交出大将军、将军的印信绶带,全都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回到自己的宅第。他们被加以特进之衔,定期参加朝会。邓禹性格敦厚,有十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研习一种技能。他治家的严谨,对子孙的教育,都可以作为后世效法的榜样。家里的开支取自封地的收入,不从其他产业营利。贾复刚毅正直,有大节。回到宅第以后,关起门来修身养性。硃祜等举荐贾复,认为他适宜做宰相,而刘秀正责成三公整顿官吏制度,所以一律不任用功臣。这时,侯爵中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人和三公九卿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恩宠特别深厚。刘秀虽然控制功臣,但往往能维护包容他们,原谅他们的小过失。远方进贡珍味美食,一定先赏赐所有诸侯,而太官都没有多余的,因此功臣全都保持他们的爵位财产,没有被诛杀或谴退的。
    ……
    刘秀任命皇太子刘庄的舅父阴识代理执金吾,任命另一位舅父阴兴当卫尉,一齐辅导太子。阴识天性忠厚,在朝廷中虽然直言正谏,但等到和宾客们一起谈话时,从不涉及国事。刘秀敬重他,常常指着他告诫皇亲贵戚,勉励左右仿效。阴兴虽然礼贤下士,乐于助人,但宾客中没有豪杰侠客。他和同郡人张宗、上谷人鲜于裒关系不好,但知道他们对国家有用,仍然称赞其长处推荐他们做官。友人张汜、杜禽,和阴兴交往很深,阴兴认为他们华而不实,都只在钱财上帮助他们,始终不替他们说话,所以世人称赞他对国家的忠诚。刘秀任命沛国人桓荣当议郎,命他教授太子儒家经典。刘秀亲自到太学,召集众博士在他面前讨论问题,提出质疑。桓荣辩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刘秀对他特加赏赐。刘秀又命学生们一面击磬,一面唱儒家的雅歌。一整天才结束。刘秀让左右郎将汝南人钟兴教授皇太子和宗室诸侯爵读《春秋》,封钟兴为关内侯。钟兴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刘秀说:“你教训太子和亲王侯爵,不是大功劳吗?”钟兴说:“我是从师于少府丁恭。”刘秀于是又封丁恭为关内侯。而钟兴则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
    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5~16.【答案】C、
    【解析】(1)C.“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错误。“岚烟湿”“海气浮”描绘了一副烟波缥缈虚无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命运前途无法把握的沉浮之感。
    故选C。
    (2)由尾联“杖藜”可知诗人此时已经年迈,“穷望眼”刻画了一个登高、远望,希望自己能驰目千里、穷尽望眼的老者形象。“何处认神州”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虽然极目远眺,但可惜已无法看到中原故土。
    依据“真转毂”“付虚舟”“岚烟湿”“海气浮”“何处认神州”等内容可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岁月空流走的无奈、辛酸与痛苦。更是对收复中原腹地强烈愿望失落的无限感慨,传达出了诗人曾理想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伟大爱国抱负。
    答案:
    (1)C
    (2)①尾联两句写诗人年迈登高,希望能驰目千里、穷尽望眼,可惜已无法看到中原故土。
    ②表达了诗人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辛酸与痛苦。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丰富意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尾联,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答案】【小题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小题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小题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故答案为:
    (1)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重点字:弥)
    (2)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重点字:方)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字:长)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六国论》名句辑录: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18.【答案】踏浪前行,无畏风雨 人生在世,从来都是与挫折相伴而行,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成长,所有的成长都得亲自去经历。经历过风雨的树木才会历经百年依然挺拔,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会趋于完美,遍地开花。
    不经历风雨,怎能潇洒如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李白当时时运不济,仕途不顺,仍坚信不疑对未来满怀信心与期待。李白觉得自己的天赋才华,既是天赐予下来必然有着用处;即便散去千金,仍能在奋发中重拾。对磨砺之局坚韧不屈的意志,且催促坚定的冲涌而出。
    不经风雨,怎能绽放光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贝多芬双耳失聪,耳朵是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但是他没有放弃,他独自承受痛苦,用音乐来唤醒当时世界的人们。贝多芬的乐曲像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他的音乐像战鼓,激励着我们;他的音乐像利剑,直插扭曲的灵魂。
    不经历风雨,怎能拥有成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难以想象,如果幼鹰不独自经受自然的磨难,又怎能展翅于苍穹?我难以想象如果梅花不独自承受秋风的萧瑟,又怎能傲放于严冬?我难以想象如果男孩不独自承受摔跤的痛苦,又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哪能知道风平浪静的美好;没有经历过泥泞道路的险阻,哪能知道晴空万里的可爱;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历练,难能知道成功之后的喜悦?面对挫折,以微笑的心态振幅,用微笑的心态面对,成功就在眼前。
    人的一生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数不清的挫折与打击,道不尽的辛酸与苦楚。人生虽苦,可谁不是在压力中前进,在挫折里成长呢?所以不必抱怨、不必忧伤,让我们无惧风雨,踏浪前行。做生活的强者,做勇敢的冲浪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冲浪运动是运动员站立在冲浪板上,或利用腹板、跪板、充气的橡皮垫、划艇、皮艇等驾驭海浪的一项水上运动。冲浪,冲风破浪,冲浪比喻很有意思,比喻尽情尽兴地做某事。做什么事不但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还要有适当的条件,有决心,勇于拼搏,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审题时要善于抓住材料和引语的关键语句,如“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很明显,题目给考生提出了思考的方向,考生所写的应是“冲浪”的比喻义。本题适合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立意提示:
    1.勇立潮头,做时代的冲浪者。
    2.踏浪前行,无畏风雨。
    3.勇登浪头搏发展。
    4.用好“志”“力”“物”,做一个时代的冲浪者。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19~21.【答案】A、B、
    【解析】(1)①天壤之别:指高天和平地的区别。极言差别之大。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这里用“天壤之别”较恰当。
    ②怡心养性:谓修养身心,涵养天性。修身养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这里用“怡心养性”更符合红楼众儿女的特点。
    ③谈笑风生:指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宝玉与红楼女儿们“谈笑风生”多,“谈古论今”少。这里用“谈笑风生”更恰当。
    ④“让人心醉”“让人心动”意思相近,但有程度之分。相较而言,这里用“让人心醉”更能体现这种美给人的感受。
    故选:A。
    (2)文中语病有两处,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描述眼前之景不应用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二是语序不当,修饰“景象”的两个定语,表领属性的“书里”应放在前面。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
    (3)第一个省略号,“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蝶”这些都是作者所举的例子,因此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即世间的美在大观园(红楼梦)里除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蝶之外还有很多,难以一一列举。第二个省略号,“只是如今,园子还在,她们却香消玉殒,一个一个的都去了……”,这里的省略号代表作者没有说出的感受,表示语意未尽,即大观园(红楼)里的女儿们不复存在了,但她们的美还留给世人以无尽的遐思。
    答案:
    (1)A
    (2)B
    (3)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即世间的美在大观园(红楼梦)里除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蝶之外还有很多,难以一一列举。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即大观园(红楼)里的女儿们不复存在了,但她们的美还留给世人以无尽的遐思。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22~23.【答案】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略
    【解析】(1)例句中“接触”指金属和身体挨上。
    A.挨上。
    B.联系。
    C.了解。
    D.了解。
    故选:A。
    (2)第一空前文讲出汗会影响身体健康,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应该更重视流汗的影响,可填“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第二空前文讲出汗会使身体锌和钾缺失,后文应该是缺失锌钾的后果,可填“一旦发生低血钾症”;第三空后文指出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要适量补充锌可知,锌和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填“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答案:
    (1)A
    (2)①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②一旦发生低血钾症③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能力和句子的补写能力。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段内容,理解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行文思路,然后根据横线处的上下文逻辑补充出正确的语句。
    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A.天壤之别
    怡心养性
    谈笑风生
    让人心醉
    B.云泥之别
    怡心养性
    谈古论今
    让人心动
    C.天壤之别
    修身养性
    谈古论今
    让人心动
    D.云泥之别
    修身养性
    谈笑风生
    让人心醉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让人笑话的王四,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