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1)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区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2)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3)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5)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
    C.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D.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就合式的;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2.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2)段举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第(3)段引用“颜渊问仁”证明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D.材料二论证的中心是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文本运用了对比论证来论证这一中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他们在土地中求生存,在土地中寻发展,迁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对土地的敬重和依赖,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B.乡土社会尊崇的是礼俗,它与现代社会尊崇的法理精神不符;尽管乡土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只限于个别关联,并不影响对抽象的普遍原则的追求。
    C.人治指依靠个人意志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如孔子认为“为政在人”、柏拉图主张“哲人治国”等都属于人治。
    D.法治指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晏子春秋》中的“修法治,广政教”、邹韬奋所说“法治不存在是非不论”都属于“法治”思想。
    4.臧克家的现代诗《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适合用来阐释《乡土中国》中相关理论的篇章(从“乡土本色”“礼治秩序”“差序格局”“文字下乡”中选择)是哪个?请简要加以分析。
    5.下面是《论语》中所记载孔子回答弟子问孝的内容节选,孔子通过列举详细行为答复了同学的问题,这表达了乡土社会的认知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文意简要分析。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墓穴(节选)
    石钟山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过来,先是看到天空,正是又一个黎明时分,微光透过天幕,通透深邃。他试着移动四肢,才发现一条腿已经断了,血凝在伤口处,他侧过身,呼唤着战友的名字。他记得撤到这个阵地时,还有四名战士,他一个又一个地呼唤着,周围静静的,只有几只不知名的虫子在土里苏醒,发出细碎的鸣叫。天又亮了些,他能看清周边的景物了。他先是看到大个子张福来,抱着上了刺刀的枪,趴在地上。在另一侧,张小宝身子扭曲地躺在那里,依然死死抱着那个敌人。他想起来了,他冲出掩体前,那四个战士都牺牲了,他是最后一个。
    他爬着把四个战友都找到了,前两天阻击战牺牲的士兵,最后都由他们活着的战友掩埋了,他现在是唯一活着的人,掩埋战友的任务便落到了他的身上。
    他卸下了张福来枪上的刺刀,借着一个炸弹坑,用刺刀挖土,太阳升起丈八高的时候,坑已经挖好了,他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旷野里只能听见他自己大口的气喘声。他伏在地上歇了一会儿,然后依次爬到战友的遗体旁,拖拽着把战友放到坑里。拖大个子张福来时,他费了好大劲儿,一截短短的路,他歇了几次,终于把张福来拖到挖好的坑里。他又转身从坑里爬上来,在高处看曾经熟悉的战友,他们都静静地躺在他的眼前,昨天这个时候,他们还在自己的眼前活蹦乱跳,和他一起阻击敌人,眼下他们只能躺在这里了。张福来半睁着眼睛,心有不甘的样子。他怔了一会儿,又待了片刻,开始为他们掩土,渐渐地,战友们从他眼前消失了,眼前的土和山头上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他突然感到莫名的孤独。
    一个排的人,加上他共三十一个鲜活的生命,三天阻击战,此时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想找棵树给这四个战友留下个记号,可周围并没有树,原来的那几棵树早被敌人的炮弹炸得只剩下树桩。最后他找到离战友最近的一块石头,用刺刀在上面划出一个“4”字。
    做完这一切,他有些迷瞪,竟不知自己在哪,仰面望着天空,太阳已升到了他的面前,火辣地烤在他的身上。他浑身无力,真想睡一会儿,他闭上了眼睛,时光似乎又回到了三天前,赵连长立在他们面前道:“你们的任务是阻击敌人三天,然后撤出阵地去追赶大部队……”赵连长的命令犹在耳边,他一激灵清醒过来,茫然四顾,还是那个山头,身旁就是他刚掩埋的四个战友。他还有任务,就是追赶大部队,可大部队又在何处,他向山背面爬去,他知道,只要向前爬,总有一天,就会追赶上大部队,回到队伍里,重新见到赵连长和那些熟悉的战友们。
    他的军衣湿了一次又一次,不知是血水还是汗水。他终于支撑不住了,一歪头,在半山坡一棵树下昏了过去。
    他再次醒来时,觉得是伏在一个人的背上,那人气喘着,摇晃着。他看到了满天的星斗,山已经不见了,他不知自己在哪,他呻唤一声,便听见那气喘声止住了,叫了一声:“你醒了。”他发现是个女人的声音,他一惊,几乎从她背上跌下来,女子呵斥道:“别动。”然后又大喘着向前走去。他想挣扎着下来,可一转头,他又失去了知觉。
    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床上,头上是屋顶,然后又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冲外面喊了一声:“娘,他醒了。”他循声望去,便看见了她,眼前立着的是个纤瘦的女子,年纪不大,穿着碎花对襟衣服。随声进来一个中年女人,手里端了一碗粥,走进来,见他睁开了眼睛,说了句:“老天爷保佑,你终于醒了。”
    后来他知道,这家人姓许,两年前,这家男人随过路的部队参了军,便再也没有回来。女孩叫盼儿,那天她去山上放家里仅有的两只羊,发现了他,后来她说,自己的父亲就是随着和他穿着一样服装的队伍走了。
    盼儿和她母亲,因为认定了他身上的这身军装,把他当成亲人一样照料,盼儿只要放羊回来,总是到他床前看一看,问一声好。有时她还会在山上采些野花放在他的床头,于是幽香便弥漫在他的屋内。有时,她怕他寂寞还给他唱歌,是当地的民歌,曲调干净明快,在他眼里盼儿就像她唱的一首首歌,淳朴,明媚。
    当盼儿把几朵菊花放到他床前时,他知道秋天来了,那会儿他已经能起床了,那条被炸断的腿,似乎长在身体上了,但已经变了形,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再后来,他已经能拄着一根棍子到院里站一站了。后来某一天,他拄着棍子走出小院,虽然脚步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力铿锵,但还是能走了。
    终于有一天,他向盼儿和盼儿的母亲告别了,他要归队了。他要走的那一天,娘儿俩来到门前为他送行,他走了几步,突然听到盼儿又唱起了歌,那是一首当地送行的歌,他回过头,见娘儿俩立在他早已熟悉的家门前,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战友牺牲后的姿态可以看出他们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表现出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B.“他”从高处看着已经牺牲的战友“怔了一会儿”,反映出“他”此时的孤独无助以及对战争的反思。
    C.在此次战斗中,战士们的任务是阻击敌人三天,然后再去追上大部队。幸存的战士还会负责掩埋牺牲的战友。
    D.盼儿悉心照料“他”,给“他”采摘野花,唱歌解闷,把“他”当做亲人,和她父亲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整体上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事,又以插叙手法交代了此次战斗的前因和女孩父亲的参军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合理。
    B.文章开头以内视角进行叙述,交代了“他”在受伤昏迷苏醒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冷静地表现出战斗的激烈和战争的残酷。
    C.文章中的盼儿被塑造为一个年纪不大的纤瘦女子,突出了她在救助战士时的困难,也表现出战争对女性的伤害更加沉重。
    D.文章没有正面描写战斗场面,而是写了激烈的战斗之后“他”掩埋牺牲的战友和追赶大部队而被盼儿救助的故事,情节感人。
    8.文章中两次写到“太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9.小说与茹志鹃的《百合花》相比,除了同为战争题材的小说,两者之间还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从人物形象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材料二: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寓意深刻,写法灵活。
    B.“句读”,古人指文辞的停止和停顿处。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为“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
    C.“或师焉”的“师”名词作动词,意为“向老师学习”。
    D.“则耻师焉”与“相率而耻不为师”的“耻”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2.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黄宗羲列举随便谩骂欧阳修、曾巩,肆意诋毁朱熹、陆九渊的事例,批判轻浮浅陋、以肆无忌惮为高明的学风。
    B.韩愈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
    C.黄宗羲认为自己年纪大,很少时间去学习,如受别人盛情推荐夸奖而为人师,自己是不会做出这般羞耻的事。
    D.两篇选文皆是开篇点明文章主旨,强调从师的必要性,结尾也都交代了自己写作的缘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韩愈和黄宗羲均认为“师道之不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诗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僧人持名琴从峨眉峰翩翩而来,气派非凡,暗含了诗人对蜀僧的仰慕与敬佩。
    B.颔联中“一挥手”叙写蜀僧弹琴的姿态与技艺,“万壑松”表现出琴声的音乐效果。
    C.颈联写出了听琴时的愉悦畅快,赞美了僧人的琴声、琴技,表达了得遇知音的欣慰之情。
    D.本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着重表现对音乐的描摹,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16.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本诗尾联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用相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2)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今夜闻君琵琶语,。莫辞更坐弹一曲,。(白居易《琵琶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进而看见自己的身影。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剥落 黯淡 黯然神伤 亘古不变
    B.剥落 淡褪 黯然神伤 一成不变
    C.剥蚀 黯淡 失魂落魄 一成不变
    D.剥蚀 淡褪 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
    19.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想真正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先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中国是农业大国,靠土地吃饭,在土地上耕作繁衍,所以基层的乡下人的生存、生活都是 ① 。甚至出门在外,心里怀着乡土的思念尚且不足,包里还要带一抔灶上的泥土,关键时刻以挽救“水土不服”。中国乡村里的人口世代定居是常态,成规模的迁徙反倒是特例,即便是水旱灾害或是兵匪离乱,真正大规模的迁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这种人与空间上的不流动性,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构成单位与单位之间的隔膜与孤立。对乡土社会而言,这里的单位 ② 。乡土社会各村落保持着自己相对孤立的圈子,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生于斯、长于斯,以终老乡里为归依。人们成长的过程中周围都是熟悉的人们,那么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现的社会原则与行为习惯就会同我们今天熟悉的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城市社会很不同。
    20.费孝通《乡土本色》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全部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 )
    ①安土重迁 ②叶落归根 ③克己复礼 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⑥日新月异 ⑦兄友弟恭 ⑧眉目传情
    ⑨人怕出名猪怕壮 ⑩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A.①③⑤⑨B.②⑤⑦⑧C.①④⑥⑨D.②⑤⑧⑩
    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的两个内涵。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百家媒体开展了“记录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记录选摘如下:
    无锡地铁上,中学生金子添帮同学拿着饭团,不小心掉下后,跪下来用纸巾擦拭地上的污渍。
    陶津津失去了右臂,“我不想跟父母要钱,也不想让人笑话”,在村里建筑队一干就是五六年。
    保洁员大叔王世金,左眼几乎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3,为了完成在孩子们面前跳好舞的承诺,他把舞蹈动作画成分解图,一段段画,一段段练,8个月后,他的舞蹈在网上热传,他因此被网友称为“‘60后’新生代偶像”。
    孤寡老人刘盛兰,十几年几乎未尝肉味,未添一件新衣,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钱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生。
    读了上面几则事例,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取两三则事例来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B
    4.乡土本色。乡土本色中实际上阐述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指出“土”是农民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三代》诗三个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祖孙三代与泥土打交道的生活图画,“土”一字的演变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强调乡土。
    5.在乡土社会里,人们的认识是个别的,只知道从手段到目的的个别联系,并不追求抽象的普遍原则。孔子对“孝”的意义的说明,并没有作抽象意义的说明(孝就是尽心奉养和顺从父母);而是因人而异,告知同学各种详细的做法。
    6.B
    7.C
    8.①两处写到太阳,与文章中其他有关天色的描写形成时间上的延续,增强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第一处指出太阳升起丈八高,照应前文“黎明时分,微光透过天幕”,同时反映出“他”用刺刀挖土的困难以及用时之长。③第二处是强调太阳的火辣,突出“他”在受伤后掩埋战友的异常辛苦,以致“闭上了眼睛”“昏了过去”,最后被盼儿救回家。 9.人物形象基本相同。①都塑造了柔美而坚韧的农村女性形象:《百合花》中的新媳妇羞怯而美丽,在最后处理被子时体现出她的坚持和倔强;本文中的盼儿纤瘦,淳朴,在救助战士时却坚韧十足。②都塑造了战士的英勇无畏:《百合花》中牺牲的小战士、本文中牺牲的30个战士以及唯一的幸存者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
    主题基本相同。都从侧面呈现了战争的残酷,讴歌了战友情、军民相拥的鱼水深情,同时又反映了人情之美。
    10.C
    11.B
    12.D
    13.(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指“句读之不知”)向老师学习,有的(指“惑之不解”)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2)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
    (3)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14.①韩愈认为师道之不传是弟子之过,黄宗羲则认为是为师之错。②韩愈通过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阐述师道之不传是弟子之过。黄宗羲认为不能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不能称之为老师,阐述师道之不传是为师之错。
    15.D
    16.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本诗尾联描写曲终时的景色,写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侧面表现了琴声的魅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表现了琵琶音乐的魅力。
    17.枉用相存契阔谈䜩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如听仙乐耳暂明为君翻作《琵琶行》
    18.D
    19.①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里,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且看见自己的身影。②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能让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且看见自己的身影。 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里,一个人更容易看见自己的身影,进而看到时间(的变化)。
    20.C
    21.①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就是村落
    22.①定居(或不流动)是常态;
    ②形成熟人社会。
    23.例文:
    铿锵中华魄,芬芳民族魂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饱经风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仁风远播,大化周行。中华民族将会是屹立在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文明将成为世界的瑰宝。(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入手,照应题目,点明讴歌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主旨。)
    文明之风慰藉人心。
    无锡地铁上中学生金子添帮同学拿着饭团不小心掉下后,跪下来用纸巾擦拭地上的污渍。这一微小的举动,被有心的市民看在眼里。小小的中学生都能做到,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其实,文明不是以年龄或学识资历来定性的,还记得那位脱掉鞋子赤脚到自动取款机里取钱的农民工吗?尽管是农民工,但是他却具有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文明道德素养。正是这一颗颗文明之心,为社会人民引领风尚,让中华民族登上文明峰巅。
    慈善之举温暖心田。
    91岁的农村孤寡老人刘盛兰,17年来几乎未尝肉味,未添一件新衣,用拾荒和省吃俭用的钱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生。17年爱心付出,不求回报,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啊!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如此的爱心人士,他们中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却仍在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的人则立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人,用爱心滋养他人,用温情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去爱护国家和人民,力求解决社会难题,让中华民族沐浴在希望的春风中。
    自强之魂哺育人格。
    24岁的陶津津失去了右臂,他不想跟父母要钱,也不想让人笑话,在村里建筑队一干就是五六年。这是男子汉的标志,这是自强者的象征。还有几年前频频在节目中出现的“板凳妈妈”,她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腿,只能靠双手用板凳来艰难“行走”。但是她却帮助了诸多大学生完成他们的大学梦,并在生活上给予他们资助。这不禁让我心头一紧,好奇行动如此不便的残疾人怎么会有如此坚毅顽强的品格?却明白,在他们略有缺憾的身躯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魂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以这句话用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是他们的自强之精神、顽强之人格为中华民族洒下了阳光。
    文明、爱心、自强、敬业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所歌颂、所推崇的民族精神。然而就在我们身边,一群平凡的人正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些“传奇”的事,将他们的人性光辉永远洒落人间。我想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不应该只是对他们怀有敬佩和赞赏,更应该积极主动去做一些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事,践行中国精神。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中华之风,山高水长。中华文明将会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心头的一份眷恋,也犹如一壶老酒,愈发浓厚醇香。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清源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