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01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02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题材分类,按体裁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定义: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三)发展:
    《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四)古代诗歌分类
    1、按题材分类:
    (1)山水田园诗(2)边塞军旅诗(3)怀古咏史诗(4)咏物诗(5)送别怀人诗(6)羁旅思乡诗(7)闺怨诗(8)即事抒怀诗
    2、按体裁分类:
    (1)古体诗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分为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楚辞 具有浓郁楚地色彩,如《楚辞》)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绝句 共4句,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律诗 共8句,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长篇的律诗称为排律。排律一般为五言,七言极少,如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全诗共100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3)词
    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风格主要有婉约派、豪放派。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由宫调(曲调)、曲牌、题目组成。
    (一)形象分析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含义
    1.植物类
    青草:喻离恨、荒凉。
    杨花:写离情。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也象征高洁美好的品格。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丁香:愁思或相思,高贵等
    落花:时光流逝,时光不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菊花: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常常是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格的象征。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青松: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因此常象征孤傲、正直、高洁的品格。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莲花: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2.动物类
    燕子:春光美好或伤春惜时;思念亲友、羁旅情怀
    马:比喻志向或漂泊思乡之情。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猿猴:写愁绪。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乌鸦:常表现荒凉凄清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子规(杜鹃、布谷):常常是凄凉、哀伤、思乡的象征。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鸿雁:诗人常借雁抒情,寄寓乡愁。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寒蝉:常常成为诗人自喻清高的载体。同时,一人秋,蝉就命在旦夕,一番秋雨后,蝉便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蝉又有悲凉的意味。
    3.景物类
    春雨:喻愁绪、惆怅、人生的挫折。
    大海:喻愁绪或理想。
    月亮:寄托思念。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西风:写愁绪。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春水:写愁绪。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常以水喻愁或时光的流逝。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语言分析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
    (三)写作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2.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四)情感方面
    1.以抒情为主的古诗文
    2.以说理为主的古诗文
    3.以意境为主的古诗文
    常见情感: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一、选择题
    1.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写( )节的。
    A.中秋B.端午C.清明D.重阳
    2.下面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句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班级诗歌会上“飞花令”环节,要求说出含“花”字的诗句,下面哪一首诗不符合要求?( )
    A.《滁州西涧》B.《惠崇春江晚景》
    C.《大林寺桃花》D.《清明》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元日》一诗中描写的春节习俗? ( )
    A.饮屠苏酒B.燃放爆竹C.登高远望
    5.“元日”的“元”字,字义应选择下列哪项?( )
    A.第一;开始的B.为首的C.基本的;主要的D.朝代名
    6.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迟日江山丽( )
    A.迟到的太阳B.春日C.太阳升得晚
    7.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季。
    B.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地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C.《三衢道中》中的“三衢”是指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8.《三衢道中》这首诗中,诗人轻舟泛溪而行,走到了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在山路行走,我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
    A.表明诗人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B.表明诗人对事物的仔细观察。
    C.表明诗人不惧长途跋涉的精神。
    9.“梅子黄时日日晴”的意思是( )
    A.梅子还没黄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B.梅子成熟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C.梅子枯黄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10.《绝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对春天的喜爱之情B.浓浓的思乡之情C.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绝句》朗读时要用欢快的语调,读出对春天的赞美。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一句动态描写,后一句静态描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C.《惠崇春江晚景》作者以细致、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晚春时节的春江景色。
    12.我认为“春江水暖鸭先知”揭示的道理是( )。
    A.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B.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C.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D.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13.唐朝诗人杜甫的佳作《绝句》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天B.夏天C.冬天
    14.下列诗句中没有出现植物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6.下列诗句跟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亲情,常常在诗句中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下诗句与思念家乡无关的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异乡”和“异客”表现了诗人在他乡的( )。
    A.孤独感B.悲伤感C.遗憾感
    19.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一诗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
    A.愁苦B.愤慨C.凄凉、惆怅
    20.根据内容理解,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日,就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
    B.“屠苏”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驱邪避瘟疫。
    C.“借问酒家”就是诗人想借卖酒人家一瓶酒喝。
    D.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就是每年的阳历九月九日。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1.杜甫是___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
    22.解释下面的词语。
    迟日:_________泥融:_______
    23.这首诗对仗非常工整,诗句中“迟日”对“___”,“江山丽”对“___”,“___”对“沙暖”,“飞燕子”对“___”。
    24.诗句中体现燕子繁忙的字是“___”,体现鸳鸯慵懒的字是“___”。
    25.本诗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26.前两句诗优美生动,分别从( )和( )的角度勾勒出了明丽的春日景色。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27.下面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立体春景图。
    B.第三句诗描写的是静景,第四句诗描写的是动景。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阅读题
    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8.这首诗一首____诗,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______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29.诗中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的诗句是_______,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30.《惠崇春江晚景》诗的前三句写了几种景物,这三句的取景有什么不同?又与最后一句描写内容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三衢(qú)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
    32.从这首诗中的“梅子黄时”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从“日日晴”可以看出______。
    33.读后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听到了________。
    3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_______的心情。
    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5.古诗补充完整
    36.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朝代)诗人_________ ,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诗中提到的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7.最后一句诗中的“少一人”指的是少了( )(填序号)。
    A.诗人的兄弟B.诗人的朋友C.诗人自己
    38.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阅读。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
    39.补充诗句。
    40.《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_,即农历____________。
    41.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
    42.“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理解。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
    44.解释下列词语。
    (1)欲:____________ (2)借问:____________
    45.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佳节,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先把《忆江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7.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
    48.词中描写的是____季江南的景色。
    49.能看出作者来过江南的一句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
    50.“能不忆江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_____________。
    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_____。
    51.把古诗补充完整。
    5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色。
    53.“独怜”中“怜”的意思是( )
    A.可怜B.可爱C.喜爱
    54.“舟自横”中“横”的意思是( )
    A.横着B.随意漂浮C.杂乱
    55.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______之情,诗句中 的“______”字最能体现
    这一情感。
    56.诗的前两句中“幽草涧边生”写的是( )景;“黄鹂 深树鸣”写的是( )景。
    A.动 B.静
    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_________。
    57.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58.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59.读完古诗后我知道,在四月里,平地上是( ),而山上则是( )。
    ①桃花刚刚盛开 ②芳菲落尽
    60.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专题10 诗歌鉴赏解析
    (一)定义: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三)发展:
    《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四)古代诗歌分类
    1、按题材分类:
    (1)山水田园诗(2)边塞军旅诗(3)怀古咏史诗(4)咏物诗(5)送别怀人诗(6)羁旅思乡诗(7)闺怨诗(8)即事抒怀诗
    2、按体裁分类:
    (1)古体诗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分为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楚辞 具有浓郁楚地色彩,如《楚辞》)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绝句 共4句,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律诗 共8句,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长篇的律诗称为排律。排律一般为五言,七言极少,如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全诗共100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3)词
    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风格主要有婉约派、豪放派。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由宫调(曲调)、曲牌、题目组成。
    (一)形象分析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含义
    1.植物类
    青草:喻离恨、荒凉。
    杨花:写离情。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也象征高洁美好的品格。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丁香:愁思或相思,高贵等
    落花:时光流逝,时光不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菊花: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常常是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格的象征。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青松: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因此常象征孤傲、正直、高洁的品格。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莲花: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2.动物类
    燕子:春光美好或伤春惜时;思念亲友、羁旅情怀
    马:比喻志向或漂泊思乡之情。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猿猴:写愁绪。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乌鸦:常表现荒凉凄清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子规(杜鹃、布谷):常常是凄凉、哀伤、思乡的象征。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鸿雁:诗人常借雁抒情,寄寓乡愁。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寒蝉:常常成为诗人自喻清高的载体。同时,一人秋,蝉就命在旦夕,一番秋雨后,蝉便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蝉又有悲凉的意味。
    3.景物类
    春雨:喻愁绪、惆怅、人生的挫折。
    大海:喻愁绪或理想。
    月亮:寄托思念。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西风:写愁绪。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春水:写愁绪。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常以水喻愁或时光的流逝。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语言分析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
    (三)写作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2.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四)情感方面
    1.以抒情为主的古诗文
    2.以说理为主的古诗文
    3.以意境为主的古诗文
    常见情感: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一、选择题
    1.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写( )节的。
    A.中秋B.端午C.清明D.重阳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传统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描写的是重阳节。
    故选D。
    2.下面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句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的传统节日。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这两句诗的含义是: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飘落,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的样子。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天气的特征及上坟归来时人们的表情。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及天涯游子的孤独之感。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诗句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这首诗描写了我国古代迎接新年的场景,诗人抓住春节具有代表性的细节,充分表现出了婚了的气氛及对新年美好的祈愿。诗中的放爆竹喝屠苏酒都是过春节时的习俗,故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
    C.“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译文:最喜爱涧边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叫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的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诗中描写的景物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个人。这首诗描写的是重阳登高,插茱萸的情景。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故选C。
    3.班级诗歌会上“飞花令”环节,要求说出含“花”字的诗句,下面哪一首诗不符合要求?( )
    A.《滁州西涧》B.《惠崇春江晚景》
    C.《大林寺桃花》D.《清明》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A.《滁州西涧》:作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诗句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句没有含“花”字,不符合题意;
    B.《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诗句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符合题意;
    C.《大林寺桃花》: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符合题意;
    D.《清明》: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诗句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元日》一诗中描写的春节习俗? ( )
    A.饮屠苏酒B.燃放爆竹C.登高远望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节日的习俗的掌握。
    春节在宋代被称为“元旦”,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那天有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桃符,向亲朋拜年的习俗,这一天家里人都会团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寓意为团团圆圆。AB的习俗是描写春节的习俗。
    C.“登高远望”这是重阳节的习俗。
    故选C。
    5.“元日”的“元”字,字义应选择下列哪项?( )
    A.第一;开始的B.为首的C.基本的;主要的D.朝代名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元日》是宋代王安石写的。全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第一;开始的。
    6.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迟日江山丽( )
    A.迟到的太阳B.春日C.太阳升得晚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迟日江山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绝句》全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迟日江山丽”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迟日”即春日。
    7.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季。
    B.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地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C.《三衢道中》中的“三衢”是指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正确。唐代杜甫的《绝句》原文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季的。
    B.错误。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作者想象的而不是看到的。
    C.正确。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三衢道中》中的“三衢”是指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8.《三衢道中》这首诗中,诗人轻舟泛溪而行,走到了小溪尽头,但游兴不减,继续在山路行走,我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
    A.表明诗人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
    B.表明诗人对事物的仔细观察。
    C.表明诗人不惧长途跋涉的精神。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山行所见景色和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全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第一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表明诗人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故选A。
    9.“梅子黄时日日晴”的意思是( )
    A.梅子还没黄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B.梅子成熟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C.梅子枯黄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默写和文化常识。
    “梅子黄时日日晴”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故选B。
    10.《绝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对春天的喜爱之情B.浓浓的思乡之情C.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主旨的理解。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故选A。
    1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绝句》朗读时要用欢快的语调,读出对春天的赞美。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一句动态描写,后一句静态描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C.《惠崇春江晚景》作者以细致、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晚春时节的春江景色。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
    AB正确。
    D.有误。《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成功的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的、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故选D。
    12.我认为“春江水暖鸭先知”揭示的道理是( )。
    A.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B.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C.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D.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答案】B
    【详解】考查古诗蕴含的道理。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答案选B。
    13.唐朝诗人杜甫的佳作《绝句》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天B.夏天C.冬天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古诗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读懂古诗大意,通过分析古诗内容来得出答案。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大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通过古诗大意可知,古诗中描写的“柳树”“黄鹂”“西岭雪山”这些具有早春代表性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柳树生长,黄鹂生机勃勃,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的早春图。
    故答案应选A。
    14.下列诗句中没有出现植物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全诗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B项,“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思》,全诗为: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意思是: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诗中的“梨花”并不是真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表现出了冬季景象的繁荣壮丽。
    D项,这句诗的意思是:孩童们放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刮起的东风放着风筝。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这句诗出自于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诗的全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根据意思可知D选项没有出现植物。
    1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明确句内停顿的原则:按意义停顿,兼顾音节来划分。C选项的正确形式: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6.下列诗句跟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以及节日的掌握。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本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本诗描写的是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本诗描写的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盛大节日。
    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首诗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故选项为D。
    17.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亲情,常常在诗句中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下诗句与思念家乡无关的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A.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全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此句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却又体味无穷,几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揭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表现出诗人孤身远客的思乡情怀。
    B.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C.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全诗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此句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D.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全诗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不如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情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深情厚谊,以及与好友离别不舍的思想感情。与思念家乡无关。
    故选D。
    18.“异乡”和“异客”表现了诗人在他乡的( )。
    A.孤独感B.悲伤感C.遗憾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异乡”的意思是他乡、外乡。“异客”的意思是他乡的客人。表现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选A。
    19.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一诗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
    A.愁苦B.愤慨C.凄凉、惆怅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杜牧的《清明》前两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这两句话渲染了一种凄凉、惆怅的气氛。
    20.根据内容理解,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日,就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
    B.“屠苏”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驱邪避瘟疫。
    C.“借问酒家”就是诗人想借卖酒人家一瓶酒喝。
    D.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就是每年的阳历九月九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和文学常识。
    A项: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C项: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借问:请问。
    D项: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1.杜甫是___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__”。
    22.解释下面的词语。
    迟日:_________泥融:_______
    23.这首诗对仗非常工整,诗句中“迟日”对“___”,“江山丽”对“___”,“___”对“沙暖”,“飞燕子”对“___”。
    24.诗句中体现燕子繁忙的字是“___”,体现鸳鸯慵懒的字是“___”。
    25.本诗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26.前两句诗优美生动,分别从( )和( )的角度勾勒出了明丽的春日景色。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27.下面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立体春景图。
    B.第三句诗描写的是静景,第四句诗描写的是动景。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21.唐 诗圣 22.春日 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23.春风 花草香 泥融 睡鸳鸯 24.飞 睡 25.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6.A C 27.B
    【解析】2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22.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迟日江山丽”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迟日:春日。
    “泥融飞燕子”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首先需要对对仗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其次思考题目的要求与哪些内容最匹配,随后填入即可。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主要包括词语的对仗和句式的对仗。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对仗,将上下两句位置与词性相同的内容填入即可。即:“迟日”对“春风”,“江山丽”对“花草香”,“泥融”对“沙暖”,“飞燕子”对“睡鸳鸯”。
    24.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
    从诗句中找出形容“燕子”、“鸳鸯”的动词。
    由“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可知,诗句中体现燕子繁忙的字是“飞”,体现鸳鸯慵懒的字是“睡”。
    25.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诗句中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动态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静态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2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诗人从视觉上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从嗅觉上以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故选AC。
    2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诗中,第三句诗描写的是动景,第四句诗描写的是静景。
    故选B。
    阅读题
    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8.这首诗一首____诗,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______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29.诗中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的诗句是_______,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30.《惠崇春江晚景》诗的前三句写了几种景物,这三句的取景有什么不同?又与最后一句描写内容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8.题画 春天 29.春江水暖鸭先知 见微知著、举一反三 30.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赣蒿和芦苇。第一句是地面景,第二句是江上景,第三句是岸边景。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解析】28.本题考查理解古诗主要内容和想象画面的能力。诗题“惠崇春江晚景”表明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由“春江”和古诗内容可知这是春天之景。
    2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有时也比喻一片树叶的凋落,却认为是整个秋天的来临 。表示虚假之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故答案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30.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结合前三句诗,可知是写了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赣蒿和芦苇这六种景物。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故答案可为:前三句古诗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赣蒿和芦苇。第一句是地面景,第二句是江上景,第三句是岸边景。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三衢(qú)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
    32.从这首诗中的“梅子黄时”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从“日日晴”可以看出______。
    33.读后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听到了________。
    3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_______的心情。
    【答案】31.宋 曾几 32.初夏 天气十分晴朗 33.回时的山路上绿树成荫 树林中黄鹂的欢唱 34.欢乐愉悦
    【解析】3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3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梅子黄时日日晴”的意思: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由诗意可知,“梅子黄时”是指:初夏季节;“日日晴”可以看出:天气十分晴朗。
    3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意思: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由此可知,我仿佛看到了山路上绿树成荫,还有黄鹂在唱歌。
    34.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感悟。
    结合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可知,本诗所描绘的景物充满了生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欢乐愉悦的心情。
    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5.古诗补充完整
    36.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朝代)诗人_________ ,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诗中提到的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7.最后一句诗中的“少一人”指的是少了( )(填序号)。
    A.诗人的兄弟B.诗人的朋友C.诗人自己
    38.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6.唐 王维 重阳节 登高 插戴茱萸 每逢佳节倍思亲 37.C 38.重阳节这天,使人感慨万千,遥想远方的亲人一定都身佩茱萸登上了高处,唯独少了自己。
    【解析】35.考查古诗默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意如下: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36.考查文学常识及古诗理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结合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知,诗中所描写的节日是重阳节。根据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提到的习俗:登高、插戴茱萸。
    “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37.考查诗句理解。
    “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少一人”少的是作者自己。
    故选C。
    38.考查了对诗歌形象意境的理解。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是: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古诗阅读。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
    39.补充诗句。
    40.《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_,即农历____________。
    41.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
    42.“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9.春风送暖 新桃换旧符 40.宋 王安石 春节 正月初一 41.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开门迎日 更换桃符 喜气洋洋 42.莺歌燕舞春无限 风调雨顺岁有余
    【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默写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诗句补充完整即可。
    《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据此完成补充。
    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与重要节假日的识记能力。
    《元日》的作者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故诗中描写的节日是春节,即农历的正月初一。
    4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这是一首与春节有关的诗,从诗中的“爆竹”、“春风”、“屠苏”、“千门万户”、“新桃”可知,诗中写了燃放爆竹、喝屠苏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据此整理作答。
    42.本题考查学生春联的识记与创作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目要求,写一副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的春联。
    示例:“鸡鸣犬吠和谐曲 燕舞莺歌锦绣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等。
    课内阅读理解。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
    44.解释下列词语。
    (1)欲:____________ (2)借问:____________
    45.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佳节,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3.唐代 杜牧 44.要,将要。 请问。 45.清明 扫墓 踏青 清明时节,无法与家人团聚,又赶上细雨纷纷,触景伤怀 46.孤独、思念亲人的情感
    【分析】4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44.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欲”的意思是要,将要。
    (2)“借问酒家何处有”意思是请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借问”的意思是请问。
    45.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本诗描写的是清明佳节,家人团聚,游玩观赏,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本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是清明时节,无法与家人团聚,又赶上细雨纷纷,触景伤怀。
    46.本题考查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作为出门在外的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清明节,本是家人一起出门扫墓、祭祀祖先、踏青赏春的日子。此时诗人孤身在外,看到别人都是家人一起出门扫墓祭祀,而自己孤身在外,新单影只。再加上天下起了小雨,细细的春雨打湿了衣裳,这种天气更加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先把《忆江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7.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
    48.词中描写的是____季江南的景色。
    49.能看出作者来过江南的一句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
    50.“能不忆江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47.白居易 48.春 49.B 50.B
    【解析】略
    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_____________。
    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_____。
    51.把古诗补充完整。
    5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色。
    53.“独怜”中“怜”的意思是( )
    A.可怜B.可爱C.喜爱
    54.“舟自横”中“横”的意思是( )
    A.横着B.随意漂浮C.杂乱
    55.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______之情,诗句中 的“______”字最能体现
    这一情感。
    56.诗的前两句中“幽草涧边生”写的是( )景;“黄鹂 深树鸣”写的是( )景。
    A.动 B.静
    【答案】51.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 52.唐 韦应物 春 53.C 54.B 55.喜爱 怜 56.B A
    【解析】51.本题考查古诗的默写。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描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从“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春潮”一词就可以看出来是春季。
    53.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独怜幽草涧边生”的的意思是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怜”的意思是喜爱。选C。
    54.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思是: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横”的意思是随意漂浮。选B。
    55.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意思是: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怜”字是爱的意思,独怜,独爱。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喜爱之情。
    56.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幽草涧边生”是清幽寂静景象,黄鹂深树鸣是在静中透出动感景象。这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
    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_________。
    57.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58.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59.读完古诗后我知道,在四月里,平地上是( ),而山上则是( )。
    ①桃花刚刚盛开 ②芳菲落尽
    60.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57.山寺桃花始盛开 不知转入此中来 58.唐 白居易 59.② ① 60.看到桃花后的惊喜以及对春天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解析】57.本题主要考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出自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翻译: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58.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在背诵古诗时,一定要记准古诗的作者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59.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古诗描写的是四月里的情景,由“人间四月芳菲尽”可知平地上已经百花凋零即平地上是芳菲落尽,由“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知山上的桃花刚刚盛开,即山上则是桃花刚刚盛开。
    60.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主旨情感的理解。
    从诗的后两句“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可知,诗人非常眷恋春天,在寺中看到桃花盛开的景象非常惊喜,因此表达了诗人看到桃花后的惊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
    ①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
    ②读作者所处的朝代,关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③读注释,了解诗词中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
    ④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词句。
    ⑤体会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⑥细读古诗词的最后两句。一般最后两句常点明诗歌主旨,阅读时应仔细读。
    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
    ①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
    ②读作者所处的朝代,关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③读注释,了解诗词中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
    ④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词句。
    ⑤体会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⑥细读古诗词的最后两句。一般最后两句常点明诗歌主旨,阅读时应仔细读。
    相关试卷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修改病句-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修改病句-原卷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词语感情色彩搭配不当,修改病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5写作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5写作训练-原卷版+解析,共36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09病句辨析与修改-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09病句辨析与修改-原卷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词语感情色彩搭配不当,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0诗歌鉴赏-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