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03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40*1,共40分)
    1. 若细胞中的某种化合物含有磷酸基团,则该化合物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或特点最合理的是( )
    ①储存遗传信息 ②催化 ③直接供能 ④构建细胞膜
    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组成DNA的是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是4种核糖核苷酸。一个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构成。
    【详解】①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或RNA,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中有磷酸基团。
    ②催化功能的是酶,其成分是蛋白质或RNA,RNA含有磷酸基团。
    ③直接供能的是ATP分子,有3个磷酸基团参与组成。
    ④构建细胞膜的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中含有磷酸基团。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下图为糖类概念图,图中①~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糖类供应充足时,若甲能转化为①,则①可表示为脂肪
    B. 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甲应为核糖
    C. 若物质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可以表示为糖原
    D. 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④可以进一步形成腺苷三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蔗糖、麦芽糖等)、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等)。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可以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详解】A、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概念图可知,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若甲能转化为①,则①可表示为脂肪,A正确;
    B、物质②表示核苷酸,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说明物质②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某种单糖甲应为脱氧核糖,B错误;
    C、物质③由单糖甲缩合而成,则物质③为多糖,若物质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物质③可以表示为糖原,C正确;
    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则④可以进一步形成腺苷三磷酸(ATP),D正确。
    故选B。
    3. 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间信息交流均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B. 各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只依赖于信息的交流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D. 信息既可以通过细胞接触传递,也可以通过介质传递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A、细胞间信息交流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通过通道进行,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各细胞间功能协调性实现不仅依赖于信息的交流,也有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除了起物质通道的作用,还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需要受体,C错误;
    D、信息交流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通过激素等物质或胞间连丝结构来完成,D正确。
    故选D。
    4.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也是细胞代谢控制中心,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如图就是细胞核调控核糖体合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是合成rRNA与核糖体蛋白的主要场所
    B. 核糖体蛋白质可自由通过核孔复合体不需要消耗能量
    C. 核孔选择性运输核糖体亚基、核糖体蛋白和染色体等物质
    D. 核糖体的大、小亚基相互结合组装成完整核糖体后再合成多肽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场所,也是细胞代谢控制中心。其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大分子 (如蛋白质、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详解】A、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处合成并不是核仁处,A错误;
    B、由于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核糖体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进入细胞核是需要能量的,B错误;
    C、核孔不会运输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并不会出去,C错误;
    D、从图中可知大小亚基在细胞核中分别合成,在细胞质中完成组装, D正确。
    故选D。
    5. 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新生肽与SRP结合后,停止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才能继续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游离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相互转化
    B. 信号肽需借助DP和SRP的识别结合才能转移至内质网膜上
    C. 抗体、血红蛋白和激素的合成都经过这样的过程
    D. 与分泌蛋白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均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颗粒受体结合,引导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切除信号肽,在内质网内继续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分泌蛋白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然后核糖体-新生肽会附着到内质网,肽链继续合成直至结束后,核糖体脱落,所以游离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相互转化,A正确;
    B、由图可知,信号肽需借助内质网膜上的DP(SRP受体)和SRP的识别结合,引导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才能转移至内质网膜上,B正确;
    C、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而图示为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因此血红蛋白不需要经过上述过程,激素也不都是分泌蛋白,C错误;
    D、与分泌蛋白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它们均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C。
    6. 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以上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泵同时具有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
    B. 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受温度的影响
    C. 质子泵将H+运出细胞外的方式与蔗糖进入细胞方式相同
    D. 若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可见细胞内的H+泵出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为主动运输,“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可见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吸收外界溶液的蔗糖,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详解】A、质子泵可以催化ATP水解,同时运输H+,所以同时具有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A正确;
    B、由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影响H+的运输,从而影响膜外H+的浓度,而蔗糖的运输是由H+-蔗糖载体完成的,所以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
    C、质子泵将H+运出细胞外的方式与蔗糖进入细胞方式相同,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主动运输,C正确;
    D、若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外界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蔗糖可以进入细胞,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所以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错误。
    故选D。
    7. 研究人员将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足量蔗糖溶液和KNO溶液中,测得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所代表溶液中的细胞在a时刻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B. 曲线①所代表溶液中的细胞在b时刻与初始浓度相同
    C. 曲线②的变化说明,此溶液中的细胞只单向渗透失水
    D. 原生质体的体积达到x时不再变化,表明细胞已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成熟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大,则单位时间内失水量越多,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越明显,最终原生质体的体积越小。
    【详解】A、在a时刻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小,失水最多,此时失水和吸水处于动态平衡,故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溶度,A正确;
    B、b之前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曲线①所代表溶液中的细胞在b时刻原生质体体积与初始时相等,但此时的细胞浓度与初始不同,B错误;
    C、渗透作用发生时水分子的进出是双向的,C错误;
    D、原生质体的体积达到x时不再变化,细胞失水和吸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没有死亡,D错误。
    故选A。
    8. 下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某种酶催化底物水解后产物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探究该种酶的活性的最适温度时,各实验组的pH应保证相同且适宜
    B. 酶的活性是一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同时也会随着底物以及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 当温度大于60℃时,产物的生成速率最终会下降,在达到最大产物量之前该种酶的活性可能会消失
    D.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可以保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随着温度升高,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活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活剂或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详解】A、探究该种酶的活性的最适温度时,各实验组的pH是无关变量,应保证相同且适宜,A正确;
    B、酶的活性是一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酶活性表示酶的催化能力,不会随着底物以及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
    C、据右边图,当温度大于60℃时,超过一定时间,产物量不再增加,说明产物的生成速率最终会下降,在达到最大产物量之前该种酶的活性可能会消失,C正确;
    D、据图,在10℃到50°℃的范围内,相同时间时的产物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酶可以保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随着温度升高,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加快,D正确。
    故选B。
    9. 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黏膜主细胞所分泌,能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胃蛋白酶可以催化唾液淀粉酶的水解
    B. 胃蛋白酶的分泌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 胃蛋白酶的保存要在低温和中性pH条件下进行
    D. 胃蛋白酶在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不能提供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2、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的进行。
    3、酶需要保存在低温和酸性环境中。
    【详解】A、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A正确;
    B、胃蛋白酶基因在细胞中,胃蛋白酶基因在胃细胞中选择性表达,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酶的合成,B正确;
    C、胃蛋白酶的保存要在低温和酸性pH条件下进行,C错误;
    D、胃蛋白酶在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C。
    10. 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表皮细胞从空气吸收利用O2
    B. 人体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多于吸收的O2体积
    C.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不形成ATP
    D.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A错误;
    B、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错误;
    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C错误;
    D、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D正确。
    故选D。
    11. 下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图,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提高氧的利用率。若给相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体肌细胞补充外源性CytC,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补充外源性CytC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H]的减少
    B. 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促进①②③过程的进行
    C. 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参与②过程中生成H2O的反应
    D. CytC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②表示有氧呼吸,①③表示无氧呼吸。
    【详解】A、缺氧条件下,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提高氧的利用率,说明补充外源性CytC会导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H]的减少,A正确;
    B、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缺氧条件下补充外源性CytC后,提高氧的利用率,会促进细胞有氧呼吸②过程,该过程有水的生成,不能促进③过程,B错误,C正确;
    D、补充外源性CytC可提高氧的利用率,故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D正确。
    故选B。
    12. 科学家为研究光强对某种水草气体交换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向混有少量的NaHCO3;和BTB的水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每支试管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实验装置见下图,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A. 盛有水草的试管放在一杯水中的原因可能是控制温度
    B. 试管3溶液颜色未变的原因是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若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溶液颜色应为黄色
    D. 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增加一支不加水草的试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表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该实验的自变量有装置距日光灯的距离(即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水体的CO2浓度变化。
    【详解】A、为了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盛有水草的试管放在一杯水中,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A正确;
    B、3号试管溶液颜色未变的原因是水草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量相等,B错误;
    C、若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水草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到试管中,试管溶液CO2浓度增大,且溶液中CO2浓度高于1号试管,因此试管中溶液颜色应为黄色,C正确;
    D、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排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增加一支不加水草的试管进行对照,D正确。
    故选B。
    13. 下图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 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C. 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D. 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
    【详解】A、①过程表示光反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A错误;
    B、过程①表示光反应,水光解产生[H],用于过程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是细胞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③既产生也消耗[H],B正确;
    C、甘蔗干重增加与否是由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植物体所有细胞细胞呼吸共同决定的,若叶肉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光合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呼吸速率),不能判断光合速率大小与整个植物细胞的呼吸速率大小关系,故甘蔗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C错误;
    D、②过程表示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表示甘蔗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成熟后一般不再分裂
    B. 浆细胞能进行mRNA的合成,说明它已经产生了分化
    C. 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衰老过程对生物体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D. 癌症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含有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同。
    2、细胞衰老和凋亡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
    3、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成熟后一般不再分裂,而是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未分化的细胞也能进行mRNA的合成,故不能根据浆细胞能进行mRNA的合成来确定其是否分化,B错误;
    C、细胞衰老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衰老过程对生物体发育产生积极影响,C正确;
    D、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导致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D正确。
    故选B。
    15.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发生端粒损伤,端粒损伤是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端粒损伤会导致细胞内p53蛋白活化,进而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一步加剧端粒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端粒的化学成分是DNA-蛋白质复合体
    B. 线粒体中DNA分子也具有端粒DNA序列
    C. 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都是不同步的
    D. 抑制p53蛋白活化的药物不可用于延缓细胞的衰老
    【答案】A
    【解析】
    【分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1)结构特点:由简单串联重复的序列组成,富含G,长度可达十几到几千个碱基对;端粒DNA具有取向性;染色体末端与特定蛋白形成复合物。(2)功能: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决定细胞的寿命;在肿瘤增殖的维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详解】A、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其化学成分是DNA-蛋白质复合体,A正确;
    B、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序列,线粒体中的DNA分子不在染色体上,不含端粒,B错误;
    C、单细胞生物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C错误;
    D、细胞内p53蛋白活化会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一步加剧端粒损伤,加速衰老,所以抑制p53蛋白活化的药物可用于延缓细胞的衰老,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时,不一定要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
    C.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可以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黄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盐酸酒精混合溶液解离后,经染色、漂洗、制片即可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1、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 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而不是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 错误;
    B、常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做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是因为有颜色便于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若细胞无色,则通过用有颜色的外界溶液,也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情况,B正确;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因此不能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通过检测CO2来判断其呼吸方式,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盐酸酒精混合溶液解离后,先漂洗再染色、制片即可观察,D错误;
    故选B。
    17. 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又可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和G2期。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生物为果蝇,则图中n=8
    B.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O~b)和细胞分裂(b~g)两个过程
    C. c~e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在星射线的牵引下运动,最终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D. f~g时期细胞内有大量的高尔基体聚集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n(分裂间期)→2n(前期、中期)→(2n→4n)(后期)→2n(末期有丝分裂结束)。有丝分裂中核DNA数目变化规律:(2n→4n)(分裂间期)→4n(前期、中期、后期)→(4n→2n)(末期有丝分裂结束)。
    【详解】A、果蝇体细胞内共有8条染色体,若该生物为果蝇,则图中n=4,A错误;
    B、由图中mRNA的变化可知:0~a为G1期、a~b为S期、b~c为G2期,因此物质准备期应为0~c,分裂期应为c~g,B错误;
    C、c~e为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在星射线的牵引下运动,最终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
    D、该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变化不形成细胞板,D错误。
    故选C。
    18.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精巢细胞分裂过程的三个分裂时期图像(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Y,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Y、AXB、aXB
    B. 甲、乙、丙细胞的名称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
    C. 乙细胞内有3个四分体,6个DNA分子,1个B基因,1条Y染色体
    D. 丙细胞的下一个时期有6对同源染色体,6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详解】A、甲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不考虑交叉互换情况下,与甲产生AY子细胞同时出现的子细胞为AY, aXB、 aXB,A错误;
    B、甲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乙细胞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联会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故甲、乙、丙细胞的名称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B正确;
    C、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共有3个四分体,12个DNA,由于染色体复制,应有2个B基因,1条Y染色体,C错误;
    D、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应有6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19. 如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遗传物质
    B.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Ⅱ中
    C. 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后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即Ⅰ过程中,不是Ⅱ受精作用过程,B错误;
    C、过程Ⅰ减数分裂和Ⅱ受精作用共同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即Ⅰ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B. 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各组分分开,并分别观察其作用
    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35S直接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短会使32P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们做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完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正确;
    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B正确;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因噬菌体寄生于大肠杆菌中,故应先用35S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C错误;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和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都会使32P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D正确。
    故选C。
    21.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RNA病毒相比,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有的成分只有脱氧核糖
    B. 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便于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C.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长短与沉淀中的放射性强弱无关
    D. 实验证明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与RNA病毒相比,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特有的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而离心管的沉淀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长短与沉淀中的放射性强弱无关,C正确;
    D、实验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
    故选C。
    2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细胞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DNA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脱氧核糖
    C. 发菜某基因表达时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且存在多聚核糖体现象
    D. 细胞膜、细胞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均为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裸露的环状的DNA分子,无染色体,无核膜核仁等结构。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DNA是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DNA分子中大多数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脱氧核糖,但每条链末端的一个磷酸基团只连接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
    C、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为提高翻译效率,会存在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现象,C正确;
    D、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但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D错误。
    故选C。
    23. 图甲、乙为真核细胞核内两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DNA复制,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 图乙表示转录,mRNA和rRNA是该过程的产物
    C. 一个细胞周期中,图甲过程可在每个起点起始一次
    D. 图乙中至少含有两个基因,这两个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图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为DNA的复制过程,有三个复制环,代表有多个复制起点,复制环有大有小代表起始的时间不同,复制环大的起始时间早;乙图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代表转录过程,转录的产物是RNA(mRNA、tRNA和rRNA);不同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A、甲图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为DNA的复制过程,且图中显示有多个复制起点,但是复制环大小不同,不是同时开始的,A错误;
    B、图乙以DNA为模板,形成了RNA,为转录过程,可以形成mRNA、tRNA和 rRNA,B错误;
    C、一个细胞周期中,每个起点只能起始一次,C正确;
    D、转录以基因为基本单位,图乙中至少含有两个基因,这两个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数目、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C。
    24. 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①用含15NH4Cl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繁殖若干代。②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让细胞分裂一次。③让大肠杆菌在该培养液中继续分裂一次。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进行处理,记录处理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如a、b、c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差速离心技术
    B. ①②③步骤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对应的依次是b、a、c
    C. b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大肠杆菌的DNA都是既含15N,又含14N
    D. ①②两步骤的实验结果就说明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 半保留复制是: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详解】A、本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并没有使用差速离心,A错误;
    B、①步骤处理后得到的DNA均含15N,较重,对应的是a;②步骤处理后,依据半保留复制,DNA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中间带,对应b,即b管中大肠杆菌的DNA都是既含15N,又含14N;③步骤处理后,一半的DNA只含14N,另一半的DNA,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对应c,B错误,C正确;
    D、①②两步骤只能排除全保留方式复制,整个实验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错误。
    故选C。
    25. 用15N标记马蛔虫(2n=8)的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该精原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均含有15N标记
    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相同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方式:半保留复制。
    (4)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特点:边解旋边复制、DNA半保留复制。
    (6)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原核细胞的复制,主要在拟核处。
    【详解】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后期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所以均含有15N,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的两倍,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故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含14N,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减数分裂只进行1次DNA复制,所以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一致,每个核DNA分子都是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D错误。
    故选A。
    26. 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下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受影响
    B. 物质Ⅱ上也具有基因,此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
    C. 图中③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
    D. ③⑤为同一生理过程,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真菌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Ⅰ为核膜,Ⅱ为环状DNA分子。
    【详解】A、据图可知,细胞核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形成的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有氧呼吸,因此用某药物抑制②(转录)过程,该细胞有氧呼吸将受影响,A正确;
    B、物质Ⅱ上的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
    C、③过程表示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且先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知:③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C错误;
    D、③⑤均为翻译过程,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不同,所用密码子的种类不一定相同,密码子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
    27. 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市最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之后该病在全国扩散。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是单股正链RNA(表示为“+RNA”,与其互补配对的单股负链表示为“—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与核糖体结合并完成翻译过程的只有mRNA
    B. 酶1和酶2的催化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 +RNA的嘌呤数与—RNA的嘧啶数相等
    D. 酶1、酶2和酶3是在病毒的核糖体上合成的RNA复制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的RNA(+RNA)中含有RNA复制酶基因,先翻译形成RNA复制酶,接着形成-RNA,再复制形成+RNA,-RNA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多种病毒蛋白,与子代+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据图示可知,+RNA中的复制酶基因需要先翻译形成RNA复制酶,才能进行RNA复制过程,因此能与核糖体结合并完成翻译过程的不只有mRNA,还有+RNA,A错误;
    B、酶1和酶2都催化RNA→RNA,因此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B错误;
    C、+RNA与-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因此+RNA的嘌呤数与-RNA的嘧啶数相等,C正确;
    D、病毒无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过程可能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A. ④⑤B. ③⑤C. ①④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类型: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Ⅰ后期);
    ②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Ⅰ前期)。
    【详解】①中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存在基因重组,①正确;
    ②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②错误;
    ③过程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没有基因重组,③错误;
    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存在基因重组,④正确;
    ⑤是雌雄配子结合,没有基因重组,⑤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发生的时期是解题的关键。
    29. 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B. ③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
    C. 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D. ②为基因突变,④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据图分析,①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且改变后的片段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②染色体右侧发生了染色体上碱基序列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③在同源染色体片段中间出现了折叠现象,可能是缺失或者增加(重复);
    ④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故选C。
    30. 5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公布了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据介绍,在空间站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实验项目,并通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带回88家单位的上千件(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航天育种材料。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载人飞船搭载的通常是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
    B. 太空育种目的性强,可按照人们预期获得新品种
    C. 返回地球的所有微生物菌种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D. 航天育种的原理是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使作物的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太空育种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其目的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发生突变后需人工选择。
    【详解】A、萌发的种子细胞有丝分裂旺盛,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诱发突变,因此载人飞船搭载的通常是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A正确;
    B、太空育种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后期需要按照人们预期的方向进行定向的选择,B错误;
    C、太空环境可以提高突变率,但也不会导致所有微生物菌种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都发生变化,C错误;
    D、航天育种利用太空中的高真空、宇宙辐射、微重力等特殊环境使作物的种子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A。
    31. 小番茄又称圣女果,有很多种颜色,有人认为它们是转基因育种而来,实际上它们是通过杂交育种优选出来的。小番茄和大番茄一样都是雌雄同株且具有24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圣女果不同颜色的基因由基因突变而来
    B. 杂交育种的原理与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相同
    C. 无子番茄未经过受精,其果肉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 欲对圣女果的基因组测序,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DNA序列即可
    【答案】C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的方法为:杂交→自交→选优,原理为基因重组。
    【详解】A、控制圣女果不同颜色的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的,A正确;
    B、杂交育种的原理与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重组,B正确;
    C、无子番茄未经过受精,是由亲本子房发育而来,其果肉仍含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
    D、番茄为雌雄同株,不含性染色体,因此其基因组即为一个染色体组上的全部基因,D正确。
    故选C。
    32. 下图表示某物种数量增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二者个体数值差别很大,用达尔文理论解释,其原因是( )
    A. 过度繁殖B. 遗传变异C. 生存斗争D. 适者生存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详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主要是通过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缘故。
    故选C。
    33.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 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发生了定向变异
    C. ④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进化的实质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含3个层次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34.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70%,b的基因频率为3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 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的概率为46.2%
    D. 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0%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中个体的表现型,使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逐渐被淘汰而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详解】A、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遗传平衡定律,Bb=2×70%×30%=42%,BB=70%×70%=49%,所以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1/2×42%/(49%+42%)=23.1%,C错误;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个体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基因频率的平方,因雌雄比例1:1,则XbXb基因型频率为1/2×30%×30%=4.5%,同理雄性个体XbY的基因型频率为1/2×30%=15%,D错误。
    故选B。
    35. 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深渊狮子鱼眼退化的出现是其对海底漆黑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
    B. 超深狮子鱼染色体变异不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C. 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D. 超深狮子鱼的进化离不开可遗传变异,但它发生可遗传变异,则不一定发生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超深渊狮子鱼眼退化的出现不是其对海底漆黑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是产生突变后,环境对其选择决定是否适应,A错误;
    B、超深狮子鱼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可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超深渊狮子鱼是一个物种,C错误;
    D、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会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改变基因频率,故生物体发生可遗传变异,不一定发生进化,D正确。
    故选D。
    36. 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
    B.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
    D. 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4个种群发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也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A错误;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的基因库,4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各自因突变和重组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是互不相关的,C错误;
    D、基因频率是种群内某种基因占该基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则必然影响种群基因库中某些基因的个数和其全部等位基因的个数,所以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37. 图表示一片生活着赤腹松鼠的森林(阶段I)被农田分隔成斑块(阶段Ⅱ),几年后又建立人工森林通道连接森林斑块(阶段Ⅲ)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阶段I,森林中的赤腹松鼠不可能存在遗传多样性
    ②阶段Ⅱ,将森林开垦为农田破坏了赤腹松鼠的栖息地
    ③阶段Ⅱ,3个森林斑块中的赤腹松鼠体现物种多样性
    ④阶段Ⅲ,人工森林通道有利于保护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①阶段I,由于森林中的赤腹松鼠种群中存在变异,因此存在遗传多样性,①错误;
    ②阶段Ⅱ,将森林开垦为农田破坏了赤腹松鼠的栖息地,使森林中的赤腹松鼠被分割形成了不同的小种群,影响了其基因交流,②正确;
    ③阶段Ⅱ,3个森林斑块中的赤腹松鼠并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③错误;
    ④阶段Ⅲ,人工森林通道增加了不同森林斑块中赤腹松鼠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松鼠的遗传多样性,④正确。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8.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①最终汇入④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C. 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只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D. 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b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血浆蛋白、葡萄糖均属于内环境成分,而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①最终汇入④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错误;
    D、若②为脑细胞,由于组织细胞都会吸收消耗氧气,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由于肌肉细胞会吸收葡萄糖,因此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D错误。
    故选B。
    39.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可能是细胞代谢障碍或外界环境剧烈变化引起的
    B. 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氨基酸、肝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C. 严重腹泻后不仅需补充水分还需要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D.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详解】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细胞代谢障碍或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稳态均可能遭到破坏,A正确;
    B、正常情况下肝糖原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错误;
    C、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水分和无机盐不足,需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
    40. “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类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 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 正常人血浆 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C. 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D. 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分和理化性质(pH、温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A正确;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能缓解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的冲击,B正确;
    C、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
    D、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5*12,共60分)
    41. 如图1是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图2是该动物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细胞②表明发生过______, A和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 A和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期。
    (2)图1中一定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其中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 。
    (3)图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__________期,对应于图2的________段。
    (4)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期。
    【答案】(1) ①. 基因突变 ②.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 ①. ③④ ②.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3) ①. DNA分子进行复制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③. CD(或:CE)
    (4)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解析】
    【分析】图1中的细胞①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②可能是有丝分裂的前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细胞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⑤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细胞②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还有A和a,说明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A和a属于等位基因,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
    【小问2详解】
    图1中的细胞①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可能是有丝分裂的前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③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⑤是细胞分裂的间期,故一定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③④;
    细胞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由于细胞④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是雌性,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小问3详解】
    图2表示DNA的相对含量,连续减半两次,所以图2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的过程,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G1期,BC段是由于分裂间期DNA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E段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FG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NA含量再次减半,GH段表示生殖细胞。图2中BC段DNA含量加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进行复制。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2的CD段。
    【小问4详解】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42. 高温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生长胁迫因子。叶片生长过程伴随着气孔的发育,气孔的发育状态对叶温调节可能会产生影响。为探究这一机制,研究人员在光照和气温(35 ℃)均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叶龄作物甲的气孔发育状态与叶温变化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如表所示:
    注:叶龄“O”表示叶面积刚达到最大时的叶片,负值表示叶片为幼叶,正值表示完全成熟叶片。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光照和气温(35 ℃)属于_____变量,各组实验光照和气温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
    (2)新生叶片一般位于冠层顶部,暴露在强光下的幼叶会出现光抑制现象,以避免过剩光能给幼叶带来潜在危害。光反应抑制将导致碳还原速率_____,原因是_____。
    (3)叶片发育过程中,气孔的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叶片对叶温的调节能力_____。结合上述研究,其机制是_____。
    (4)成熟叶片的光合速率比幼叶的光合速率高,结合实验研究说明这可能与_____(答三点)等因素有关。
    【答案】(1) ①. 无关 ②.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①. 降低 ②. 光反应抑制使ATP和NADPH([H])合成减少,C3被还原的速率降低
    (3) ①. 增强 ②. 气孔的直径增大和气孔导度增大,使叶片的蒸腾速率加快,水分蒸发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
    (4)气孔导度大#叶温低#叶绿素含量高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叶龄作物甲的气孔发育状态与叶温变化的关系,即自变量是叶龄的不同,因变量是气孔发育状态和叶温的变化情况,而光照和气温(35 ℃)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这样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2详解】
    新生叶片一般位于冠层顶部,暴露在强光下的幼叶会出现光抑制现象,以避免过剩光能给幼叶带来潜在危害。光反应抑制则产生的ATP和NADPH合成减少,进而导致碳(C3)还原速率降低,使光合速率下降。
    【小问3详解】
    表中信息显示,随着叶龄的增加,叶温逐渐下降,避免了高温对叶片的伤害,原因是因为随着叶龄的增加,气孔越来越大,气孔导度越来越来越大,因而叶片调节温度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其调节机制可描述为随着叶龄增大,气孔的直径增大和气孔导度增大,使叶片的蒸腾速率加快,水分蒸发量增加,因而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
    【小问4详解】
    实验结果显示,成熟叶片的气孔导度大(这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叶温低(避免温度过高对光合作用有关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高(提高了光反应效率),因此成熟叶片的光合速率比幼叶的光合速率高。
    43.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分子①②通常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分子③④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图甲所示过程中新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图的RNA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该RNA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该RNA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A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在“都相同”、 “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从图2所示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不同 ②. 相同
    (2) ①. 磷酸二酯键、肽键、氢键 ②. mRNA、tRNA、核糖体(rRNA)
    (3)26% (4) ①. 不完全相同 ②.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核糖体。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①②是以DNA不同的单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RNA,因此通常不同。分子③④则是以相同的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多肽,因此③④相同。
    【小问2详解】
    图甲所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核糖体,其中转录过程中有磷酸酯键和氢键形成,翻译过程中有肽键形成。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mRNA、 tRNA、核糖体。
    【小问3详解】
    该RNA链中G占29%,U占54%-29%=25%,则其模板链中C占29%、A占25%,再者模板链中G占19%,则T占27%,则该链对应的DNA区段中A占(25%+27%)÷2=26%。
    【小问4详解】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进行过程A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从图2所示分析,①是合成了酶,②是直接合成蛋白质,所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44. 豌豆花紫色(A)对白色(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控制两种性状的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白色高茎豌豆和紫色矮茎豌豆两品种的纯合子,欲培育纯合的紫色高茎豌豆品种,其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⑤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要明显加快育种进程,可采用图中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的育种方法。在过程④中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等特点(答出2点)。
    (2)与正常植株相比,由基因型为AB的配子发育而成的植株具有 _________等特点。在过程③中,若要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需要对_____(填“种子”或“幼苗”)用 _______进行诱导处理。此法处理的结果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 __________。
    (3)与高茎豌豆的DNA相比,矮茎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使其不能合成相关的酶,导致豌豆茎不能长高,从变异角度看,矮茎豌豆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4)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过程①→⑤该豌豆种群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原因是①→⑤过程中,人工会进行不断的筛选,在筛选过程中________改变。
    【答案】(1) ①. 基因重组 ②. ①②③ ③. 不定向、突变频率低、突变一般是有害的
    (2) ①.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②. 幼苗 ③. 低温或秋水仙素 ④. 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基因突变 (4) ①. 发生 ②. 基因频率发生定向
    【解析】
    【分析】图中①②③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①④是诱变育种,①⑤是杂交育种。
    【小问1详解】
    ①⑤是杂交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要明显加快育种进程,可采用图中①②③单倍体育种的过程,①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在过程④中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突变频率低、突变一般是有害的等特点。
    【小问2详解】
    由基因型为AB的配子发育而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具有的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等特点。在过程③中,若要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因为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种子,需要对幼苗用低温或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此法处理的结果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或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小问3详解】
    与高茎豌豆的DNA相比,矮茎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使其不能合成相关的酶,导致豌豆茎不能长高,从变异角度看,矮茎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改变了原有基因的碱基序列,矮茎豌豆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小问4详解】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过程①→⑤中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
    45.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 (上升/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又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图甲表明: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图乙中B液为_____,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图乙中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5)若图乙是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饥饿状态下,血液流经该组织,血糖浓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组织细胞在组织液中可以维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两者的____________是相同的。
    (6)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答案】(1)泌尿系统和皮肤
    (2) ①. 下降 ②. 缓冲物质(或NaHCO3)
    (3)内环境 (4) ①. 血浆 ②. 无机盐和蛋白质 ③.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④. A和C
    (5) ①. 升高 ②. 渗透压
    (6)神经-体液- 免疫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和皮肤。
    分析图乙: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D是细胞内液。
    【小问1详解】
    代谢废物由c排出,c表示泌尿系统和皮肤。
    【小问2详解】
    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或NaHCO3 )发生反应,又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4详解】
    图乙中B为血浆,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液(血浆)与A液(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多,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较少。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组织液和C淋巴。
    【小问5详解】
    饥饿状态下,血液流经肝脏,肝糖原水解产生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组织细胞在组织液中可以维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两者的渗透压相同。
    【小问6详解】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草





    距日光灯的距离(em)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叶龄
    气孔密度/个·mm2
    气孔平均直径/μm
    蒸腾速率/mml·m-2·s-1
    气孔导度/mml·m-2·s-1
    叶温/℃
    -20
    645
    16.22
    0.82
    10.08
    36.8
    -160
    608
    17.54
    0.68
    17.52
    36.2
    0
    466
    24.86
    1.36
    36.54
    34.8
    10
    480
    24.92
    1.29
    36.48
    34.8
    相关试卷

    【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9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