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都火锅的麻辣鲜香深受喜爱, 坐骨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ⅠⅠ卷为非选择题,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50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有( )
    A.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详解】A、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C、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是发生在消化道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2. 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图甲中的A和C
    B. 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C. 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
    D. 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甲中B是血浆,A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细胞内液。
    图乙中,①是消化系统,②是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是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进入细胞,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进入组织液。
    【详解】A、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甲中B是血浆,A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图甲中的A(血浆)和C(淋巴液),A正确;
    B、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从图中可看出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B正确;
    C、图乙中,①是消化系统,②是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三个过程均需要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带到全身或将代谢废物带到细胞外,C错误;
    D、图乙中的④代表O2和养料,⑤代表CO2等废物,D正确。
    故选C。
    3.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③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 ②中不会含有胰岛素和甘油三酯
    D. 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根据是否有盲端可判断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管具有盲端,血管没有盲端;
    2、由图可知,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
    【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组成的,④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
    C、②(血浆)中含有激素和甘油三酯等物质,C错误;
    D、O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的,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D正确。
    故选D。
    4. 初上高原的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而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出现疲倦、嗜睡、胸闷、头昏等“醉氧”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过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B. “代偿反应”说明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
    C. 高原反应或“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初上高原的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因此推测“代偿反应”说明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B正确;
    C、高原反应或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是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C正确;
    D、醉氧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剧烈,导致内环境稳态被打破,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5. 某人因急性肾小球肾炎而出现了全身水肿,同时伴有尿血、尿蛋白和少尿等症状,检查发现该患者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被确诊为肾炎性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健康人的尿液中通常不会有血细胞和蛋白质
    B. 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也会加重组织水肿
    C. 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 若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可缓解患者病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全身水肿说明组织液增加,尿血说明血细胞通过肾小球过滤到了肾小囊中;尿蛋白说明肾小球的滤过性增加,导致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会被过滤到肾小囊中。
    【详解】A、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健康人的尿液中通常不会有血细胞和蛋白质,A正确;
    B、患者血浆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直接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加重患者局部组织水肿,B正确;
    C、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C错误;
    D、若使用利尿剂,患者尿量增加,可增加水盐随尿液的排出量同时改善肾小球通透性,直至恢复正常滤过功能,水盐、蛋白等物质滤过恢复正常,有利于水盐平衡和血浆渗透压平衡,可缓解患者水肿病情,D正确。
    故选C。
    6. 以下为某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所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图一中的②是神经末梢,其可分布于图二中的D处
    C. 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D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D. 图二可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E接受适宜刺激能产生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2为反射弧的结构,其中,E是感受器,A处于传入神经上,B、C是突触结构,F为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
    【详解】A、神经元的功能表现为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因此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②是轴突末梢,神经元产生的兴奋能通过轴突向下一个神经元或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传递,即轴突可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图二的D处为效应器,所以②可分布于D处,B正确;
    C、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D有反应,但由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为反射活动,C错误;
    D、图二所示反射弧中存在中间神经元,可以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E是感受器,给E处适宜刺激后,E能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C。
    7.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包含脑和脊髓发出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 自主神经系统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C.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利于尿液的排出
    D. 交感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腺体可组成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的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不包含传入神经,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正确;
    C、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利于尿液的排出,C正确;
    D、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交感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腺体可组成反射弧中的效应器,D正确。
    故选A。
    8. 成都火锅的麻辣鲜香深受喜爱。人在吃火锅时往往感觉又辣又热,原因是人口腔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TRPV1(可被辣椒素或43℃以上的温度活化的离子通道蛋白)与辣椒素结合而被激活,进而引起机体产生辣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辣椒素让人产生辣觉是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
    B. 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会引起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C. 只有机械刺激或化学物质的刺激才可以使神经元产生兴奋
    D. 人看火锅的图片也会分泌唾液,可能与建立了新突触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进而产生兴奋。
    【详解】A、辣椒素引起机体产生痛觉缺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属于反射,A错误;
    B、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会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错误;
    C、机械刺激或化学物质的刺激和其他刺激(如声、光、电)可以使神经元产生兴奋,C错误;
    D、当人看到火锅的图片时,也会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发射,可能与建立了新突触有关,D正确。
    故选D。
    9. 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为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 PC. 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恐惧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学习、记忆与语言功能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都是由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控制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包括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和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A正确;
    B、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B错误;
    C、小鼠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
    D、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D错误。
    故选A。
    10. 坐骨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其中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即刺激强度达不到阈值时,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一旦达到阈值,产生的动作电位即达到最大幅值,其幅值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神经纤维的刺激强度阈值存在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度变化可以叠加。现用图1装置通过电表分别测量整个坐骨神经或其中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电极均置于膜外),图2为电表最大偏转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变化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强度小于A时,电表无偏转,说明此时无离子进出细胞
    B. 刺激强度从A增加到C过程中,兴奋的神经纤维根数增加
    C. 曲线1是对整个坐骨神经的测量结果,曲线2是对一根神经纤维的测量结果
    D. 当刺激强度为C,测量一根神经纤维时,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题息可知,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度变化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曲线1代表的是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的坐骨神经,曲线2代表的是一根时间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详解】A、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只是刺激强度小于A时,离子流动较少,A错误;
    B、由题意知,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度变化可以叠加,刺激强度增加,兴奋的神经纤维根数增加,B正确;
    C、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度变化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不叠加,故曲线1是对整个坐骨神经的测量结果,曲线2是对一根神经纤维的测量结果,C正确;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依次经过电表的两个电极,则产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
    故选A。
    11. “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直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经检测ALS患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比正常人高,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谷氨酸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其目的可能是防止被细胞内的酶降解
    B. ALS发病的机理可能是由谷氨酸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渗透压升高从而水肿破裂
    C. 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既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
    D. 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释放的药物或注射与NMDA优先结合的药物缓解此病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1、题图分析:因为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NMDA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受体谷氨酸识别,二是作为离子通道蛋白运输Na+。
    2、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成Na+过度内流,造成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
    【详解】A、图中谷氨酸是神经递质,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所破坏,A正确;
    B、从图可知,递质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促进了Na+内流,ALS发病机理可能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成Na+过度内流,造成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B正确;
    C、“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而感觉神经细胞没有受到损伤,因此,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有感觉,C错误;
    D、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造成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因此,缓解此病症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释放的药物或与NMDA优先结合的药物,D正确。
    故选C。
    12. 憋尿时,如膀胱内尿液过多,对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就会过强,来自于脊髓的兴奋则超过来自于大脑的抑制,会出现“憋不住”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之所以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B. 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受损时,不能产生尿意,但能够完成排尿反射
    C. 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加速尿液的排出,属于负反馈调节
    D. 排尿反射过程中,脊髓的兴奋性信号会导致传出神经元发生Na+内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角度分析“憋尿”的实例,可说明低级中枢的调节活动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大脑皮层作为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脊髓,A正确;
    B、尿意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受损时,不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能够完成,B正确;
    C、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加速尿液的排出,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
    D、脊髓的兴奋性信号会导致传出神经元发生Na+内流,进而将兴奋传至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不同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但不能讲话
    B. 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病人听觉正常,但听不懂话
    C. 下肢的运动的代表区位于中央前回的中部
    D.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大脑皮层言语区中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该区域受损,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但不能讲话,A正确;
    B、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说话,B正确;
    C、大脑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C错误;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运动越精细,大脑皮层代表区的范围越大,D正确。
    故选C。
    14. “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服务行业。由于工作、面子、礼节等的需要,他们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中的抑郁。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尊心太强和工作负担太重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B. 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C.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
    D. 情绪虽不属人脑的高级功能,但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和题干信息可知,工作、生活、交际等带来的精神压力,成为了一种负担,最终造成抑郁症。
    【详解】A、结合题干信息,自尊心太强、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
    B、适度锻炼和合理作息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B正确;
    C、抑郁症是久积成疾,所以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有效控制抑郁症发生的重要途径,C正确;
    D、学习、记忆、思维、情绪等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D错误。
    故选D。
    15. 2023年成都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几万名选手参与。运动员在跑步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奔跑时,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
    B. 奔跑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出现心跳加速、支气管扩张等现象
    C. 奔跑时身体运动是由自主神经支配的,其活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D. 大脑皮层向脊髓、小脑等中枢发出指令,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
    【详解】A、交感神经属于脊神经,副交感神经既有脑神经也有脊神经,当运动员传球时,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占优势,但副交感神经也起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因此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奔跑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B正确;
    C、奔跑等身体运动,大脑皮层接受感觉神经传来的兴奋,通过躯体运动神经做出反应,C错误;
    D、大脑皮层通过脊髓、小脑等中枢支配躯体运动,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C。
    16. 近段时间狗咬人事件频发,当人受到狗的惊吓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到惊吓后,血糖浓度升高,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加快
    B. 受到惊吓后,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
    C. 此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 当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会引发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详解】A、受到惊吓后,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减弱,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将下降,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加剧,A错误;
    B、受到惊吓后,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B错误;
    C、受到惊吓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C错误;
    D、当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会引发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调节机体活动,D正确。
    故选D。
    17. 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
    B. 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导管运输到血液
    C. 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类对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了新的认识
    D. 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
    B、促胰液素是激素,激素产生后弥散到体液中,随体液运输到全身,不需要导管,B错误;
    C、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了动物生命活动存在激素调节,C正确;
    D、引起胰液分泌的是促胰液素,稀盐酸的作用是刺激小肠粘膜细胞产生促胰液素,稀盐酸进入小肠才能引起促胰液素的产生,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D正确。
    故选B。
    18. 下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雄激素(睾酮)产生的调节过程,a~e表示有关生理活动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各激素的受体均分布于细胞膜上
    B. 睾酮作为信使具有催化细胞代谢的作用
    C. 注射外源促性腺激素后,a、b过程会减弱
    D. 机体缺少睾酮时,只能通过注射补充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睾酮,这是睾酮激素的分级调节;睾酮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详解】A、睾酮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脂质,其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因此其受体分布在细胞内,A错误;
    B、睾酮作为信使具有调节受体细胞代谢的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
    C、注射外源促性腺激素后,能促进睾酮的分泌,而睾酮分泌增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a、b过程会减弱,C正确;
    D、睾酮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脂质,当机体缺少睾酮时,可以通过口服补充,也可以通过注射补充,D错误。
    故选C。
    19. 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差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体温平衡。以下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脑,运动时主要靠骨骼肌产热
    B. 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以增加散热
    C. 某人因感冒持续高烧不退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少于在炎热环境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A正确;
    B、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以增加散热,B错误;
    C、持续高烧不退的过程中,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C错误;
    D、由于在寒冷环境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增大,因此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D错误。
    故选A。
    20. 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如果甲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则该激素是胰岛素
    B. 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丙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
    C. 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则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D. 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则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根据此信息,结合各选项问题正确判断。
    【详解】A、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甲组小鼠会出现休克,而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会恢复,A正确;
    B、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丙组小鼠不会出现休克,因为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不能用饲喂的方法,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代谢活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代谢活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B。
    21. 肾素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一种蛋白质类水解酶,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成分。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肾脏内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其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促进。细胞外液含量下降时会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参与了血压的调节
    B. 细胞外液的含量下降会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使肾脏重吸收的钠离子增加
    C. 肾素的分泌量增加使人的应激性大大提高,此时人体血管收缩
    D.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可以产生降压的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微量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由题意可知,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Ⅱ。
    【详解】A、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
    B、细胞外液含量下降时会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原—醛固酮系统,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增加,B正确;
    C、肾素的分泌量增加使人心跳加快,应激性大大提高,此时人体血管收缩,C正确;
    D、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减少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C. 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D. 行为性调节是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基本调节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1)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
    B、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此时体液调节也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正确;
    C、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确;
    D、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舒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而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D错误。
    故选D。
    23. 如图所示为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⑧均能识别抗原,③与抗原接触后就能活化
    B. 细胞②和细胞③均在免疫器官骨髓中生成和发育成熟
    C. a为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D. 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⑤可以迅速识别抗原并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图中细胞④能分泌出b抗体,可知④为浆细胞,则⑤为记忆B细胞,③为B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⑥为细胞毒性T细胞,⑦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⑧为记忆T细胞。a为细胞因子。
    【详解】A、分析题图:根据图中细胞④能分泌出b抗体,可知④为浆细胞,则⑤为记忆B细胞,③为B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⑥为细胞毒性T细胞,⑦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⑧为记忆T细胞,其中④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③为B细胞,其活化需要抗原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结合两个信号及细胞因子的作用,A错误;
    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③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
    C、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a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也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
    D、细胞⑤是记忆B细胞,不可以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C。
    24. 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接触传播的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增殖能力强
    B. 戴口罩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等人体内环境
    C. 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会发挥免疫作用来抵抗该病毒
    D.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细胞因子的细胞都能对该病毒进行识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必须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不能在外界环境中增殖,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戴口罩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等,呼吸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内的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发挥免疫作用来抵抗该病毒,C正确;
    D、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无识别病毒的能力,D错误。
    故选C。
    25.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获奖,以表彰他们在RNA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mRNA疫苗得以开发。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既可激活T细胞也可激活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入细胞内的mRNA作为免疫活性物质激发免疫应答
    B. 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能裂解被同种抗原感染的靶细胞
    C. 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给B细胞即可激活B细胞
    D. 注射mRNA疫苗后,会改变自身细胞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1、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2、细胞免疫过程为:a、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裂解靶细胞。
    【详解】A、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指导合成的抗原蛋白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A错误;
    B、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感染的靶细胞,同种抗原感染的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都可以裂解,B正确;
    C、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于B细胞结合,C错误;
    D、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注射mRNA 疫苗后,不会改变自身细胞的组织相容性抗原,D错误。
    故选B。
    26. 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辅助性 T 细胞等免疫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的树突状细胞中含特有基因
    B. 树突状细胞发生癌变,细胞形态可能改变,并且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
    C. 当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时,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信号分子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D.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的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当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时,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信号分子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可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
    【详解】A、树突状细胞可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但该过程中不存在特有基因,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B、树突状细胞发生癌变,细胞形态可能改变,但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是衰老细胞的特点,B错误;
    C、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当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时,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信号分子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正确;
    D、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的吞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C。
    27. 研究者利用沙门氏菌感染人体的非免疫细胞,发现在干扰素-γ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会产生载脂蛋白L3,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扰素-γ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因为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
    B. L3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
    C. 若沙门氏菌进入人体,一部分会被树突状细胞吞噬并将信息呈递给T细胞
    D. 实验表明人体的非免疫细胞也能够发挥一定的免疫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 这些都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详解】A、干扰素-γ属于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者其他细胞产生的,A错误;
    B、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说明其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特异性结合,B正确;
    C、沙门氏菌对人体来说是抗原,若沙门氏菌进入人体,一部分会被树突状细胞吞噬并将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非免疫细胞产生的L3溶解细菌的细胞膜,发挥了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A。
    28. 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C. 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D. “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结核分枝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进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寄生菌的散播感染,当寄生菌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其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B错误;
    C、B细胞和T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错误;
    D、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病从口入”是不因为消化道不是第一道防线,只是防卫能力有限,D错误。
    故选A。
    29. 下图表示的是清华大学研究发现的“脑-脾神经轴”调节免疫活动的机制。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示所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均作为传递信号的神经递质
    B. 刺激CRH神经元后,会记录到脾神经的电信号明显加强
    C. 据图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D. 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释放信号作用于脾神经,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接受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详解】A、由题图可知,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释放信号作用于脾神经,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接受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因此属于图示所示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而乙酰胆碱并非神经递质,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因此刺激CRH神经元后,会记录到脾神经的电信号明显加强,B正确;
    C、图示乙酰胆碱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应为细胞因子,其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释放,作用于B细胞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D正确。
    故选A。
    30.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解中没有细胞免疫过程
    B. ④过程在初次免疫中就可以发生
    C. 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细胞,c是B细胞
    D. ③⑤⑥属于体液免疫过程,e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T细胞,b是造血干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X是抗原,Y是抗体。
    【详解】A、图解依靠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过程,不存在细胞免疫过程,A正确;
    B、④过程为再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初次免疫不能进行该过程,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细胞,c是B细胞,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③⑤⑥属于体液免疫过程,e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D正确。
    故选B。
    31. 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其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代A系鼠将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会遗传给了其子代
    B. 子代A系鼠体内的辅助性T 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 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
    D. 该实验说明子代A系鼠与C 系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此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体内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但是并没有使子代 A 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裂解靶细胞的功能,因此子代A系鼠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B错误;
    C、由图可知,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对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发生排斥反应,说明B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不是抗原,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C正确;
    D、由图可知,从C系鼠中抽取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鼠,则A系鼠中具有来自C系鼠的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是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故可推测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子代A系鼠的部分细胞毒性T细胞来自C系鼠,并不是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D错误。
    故选C。
    32. 下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推测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IAA,影响植物生长
    B. 鲍森·詹森的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直接进行对照实验
    C. 拜尔的实验必须在有单侧光照射条件下才会出现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结果
    D. 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生长素造成的,并提纯了生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研究从1880年英国达尔文→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1914 年匈牙利拜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该物质。
    【详解】A、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没有确定产生的是IAA,A错误;
    B、鲍森·詹森的实验中自变量包括尖端的有无和琼脂块的有无,不能直接进行对照实验,B正确;
    C、拜尔的实验是在无光条件下进行的,但有光照时,胚芽鞘也可以出现弯向放置尖端一侧的对侧生长的现象,C错误;
    D、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未分离得到生长素,D错误。
    故选B。
    33.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通常在芽,幼嫩的叶以及发育的种子
    B. 胚芽鞘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大量合成生长素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器官的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D. 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详解】A、生长素的合成部位通常在生长旺盛区域,如幼嫩的叶以及发育的种子 ,A正确;
    B、胚芽鞘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生长素,但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含量低,所以不是大量合成,B错误;
    C、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同一植物同一部位具有相同的促进效果,C正确;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D正确。
    故选B
    34.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 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B、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A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
    D、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
    故选D。
    3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均属于植物激素
    B. 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后又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C. 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不易结合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D. 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适应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A、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都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都属于植物激素,A正确;
    B、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会影响乙烯的合成,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B正确;
    C、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C错误;
    D、不同植物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适应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D正确。
    故选C。
    36. 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B. 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 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D. 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A
    【解析】
    【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详解】A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功能,该作用的发挥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故喷施某种激素后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说明喷施的为赤霉素,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而非受体合成受阻(若受体合成受阻,则外源激素也不能起作用),A正确,B错误;
    CD、脱落酸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与植物矮化无直接关系,CD错误。
    故选A。
    37. 矮壮素是农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具有抑制细胞伸长,使植株变矮、茎秆变粗、叶色变绿等功效。农业上适量使用矮壮素可提高坐果率,这与脱落酸的作用效果相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物质
    B. 除促进果实脱落外,脱落酸还可维持种子休眠
    C. 在调节株高方面,矮壮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D. 矮壮素进入植物体内后会很快被相应酶降解而失去功效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们把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成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a-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类是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但分子结构完全不同,A错误;
    B、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B正确;
    C、矮壮素可使植株变矮,赤霉素可使植株增高,二者在调节株高方面的作用相抗衡(拮抗),C错误;
    D、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体内缺少降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故矮壮素进入植物体内后难以被降解,因而作用更持久、稳定,D错误。
    故选B。
    38. 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探究吲哚乙酸(IAA)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活动,结果如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不同浓度的IAA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
    B. I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9~10-7 ml·L-1之间
    C. 处理月季插条的IAA浓度不同,则插条上生根的数目一定不同
    D. 如果要探究I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做预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因此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应设置一组空白对照,即用蒸馏水处理插条,与之对照来观察每一组浓度的生理作用。从图据数据可知,10-9~10-7 ml·L-1之间的浓度是最适的。
    【详解】A、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处理时间为无关变量,故用不同浓度的IAA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A正确;
    B、由图可知,当IAA浓度为10-9ml·L-1时,在实验浓度中是最适的,但不能排除在10-9ml·L-1到10-8ml·L-1、10-8ml·L-1到10-7ml·L-1之间还有更适宜的浓度,所以I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9~10-7 ml·L-1之间,B正确;
    C、生长素作用有一个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各有一个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IAA浓度,所以处理月季插条的IAA浓度不同,插条上生根的数目可能相同,C错误;
    D、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如果要探究I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做预实验,D正确。
    故选C。
    39. 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长是因为生长素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B. 光除了为植物提供能量外,还能作为信息分子调控其生长发育
    C.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生长素沿平衡石细胞中淀粉体沉降的方向运输
    D. 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②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作用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提供营养,A错误;
    B、光是重要的环境信号,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因此光除了为植物提供能量外,还能作为信息分子调控其生长发育,B正确;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当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C正确;
    D、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40. 为研究短日照诱导苍耳开花的原理,研究者将5株苍耳相互嫁接在一起。如果将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照诱导,其他植株都处在长日照条件下,最后所有植株都能开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B. 将所有植株都长期处于黑暗中,最后所有植株都能开花
    C. 短日照条件下产生的光敏色素能通过嫁接部位传递给其他植株
    D. 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开花受光周期影响,故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光周期之所以影响植物开花,是因为光周期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开花激素调节植物开花。
    2、题图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短日照可诱导苍耳开花,据图可知,实验中只有第一株花的叶片能接受短日照,其余均接受长日照,实验结果表现为所有植株均可开花。
    【详解】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A错误;
    BC、本实验中只有第一株的叶片短日照诱导,其余4株处于长日照条件,结果5株苍耳均能开花,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苍耳产生了诱导开花的物质,且该物质可以从嫁接部位进行传递,故最终植物都能开花,但是无法证明一定是短日照条件下产生的光敏色素能通过嫁接部位传递给其他植株;若将所有植株都长期处于黑暗中,则无法产生诱导开花的物质,最后所有植株都不能开花,BC错误;
    D、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D正确。
    故选D。
    41. 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B. 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C. 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II端比I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较多
    D. 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II端比I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是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详解】A、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三者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B)中含有较多蛋白质,A错误;
    B、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后,B血浆中的pH将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
    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静脉端比Ⅰ动脉端相比,血浆中的葡萄糖因不断消耗而降低、O2不断进入血浆而增多,C正确;
    D、饱饭后,血液经过胰岛组织时,胰岛组织要摄入葡萄糖,同时感受到高血糖的信号后,胰岛组织会向血液中释放胰岛素,所以饱饭后Ⅱ端比I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D错误。
    故选C。
    42. 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
    C. 钠尿肽与性激素的合成过程及释放方式相似
    D. 钠尿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运输时,其肽键数和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显示,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根据其作用可知该激素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效果是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其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A正确;
    B、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据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B正确;
    C、钠尿肽的化学本质是肽类化合物,因此其合成过程需要经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完成,而性激素属于小分子的脂类,其合成部位是内质网,显然两者的合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运输时,对多肽链进行折叠、加工,其肽键数和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43. 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激活InR后,可抑制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B. 胰岛素激活InR后,可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坏死
    C. 胰岛素激活InR后,能促进GLUT转运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
    D. 若InR不能被激活,会降低对IF的抑制,从而降低IF对GLUT的抑制,血糖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A错误;
    B、由图可知,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B错误;
    C、看图可知: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能促进GLUT转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C正确;
    D、若InR不能被激活,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IF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加强了IF对GLUT的抑制能力,GLUT转运葡萄糖能力降低,血糖升高,D错误。
    故选C。
    44. 长期紧张、熬夜、营养不良等可导致人体头发提前变白,出现所谓的“少年白头”现象。研究发现,人头发变白与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含量下降,不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有关。其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NE是去甲肾上腺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途径①相比,途径②的调节方式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
    B. 在途径①中,NE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黑色素细胞
    C. 在途径②中,NE发挥作用前后其结构和活性不变
    D. NE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基因的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途径①的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控制黑色素细胞,所以是神经调节,途径②的调节方式是通过肾上腺髓质产生NE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A正确;
    B、由图可知,传出神经末梢分泌的NE是神经递质,NE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黑色素细胞,B正确;
    C、肾上腺髓质分泌的NE是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C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NE导致头发变白的机理可能是NE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黑色素细胞,抑制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基因的表达,使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减少,D正确。
    故选C。
    45. 用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是为了杀死 B 细胞
    B. 表中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
    C. 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D. 甲组与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格分析:由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为T细胞,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为B细胞。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条件下,甲组表明缺少B淋巴细胞,无抗体产生,免疫功能较弱;乙组表明缺少T细胞,虽然产生抗体但产生量很少,免疫功能较弱;丙组表明有T细胞和B细胞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丁组表明,没有胸腺情况下,机体没有抗体和免疫力。
    【详解】A、摘除了胸腺,T细胞缺失,再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是为了杀死体内的B淋巴细胞,避免体内淋巴细胞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
    B、与丁组作对照可知,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B正确;
    C、甲组只有胸腺中的淋巴细胞,丙组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都有,结果甲组无抗体,而丙组有抗体,因此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C正确;
    D、丙组与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乙组组只有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丙组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都有,乙组免疫功能弱,丙组免疫功能正常,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D错误。
    故选D。
    46. 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错误的是( )
    A. 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B. 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
    C.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D. 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当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逐渐死亡。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它们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详解】A、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正确;
    B、据图示可知,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释放病原体,释放出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随后被其他免疫细胞降解和清除,C错误;
    D、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因此二次免疫速度更快,效果更强,D正确。
    故选C。
    47. Т细胞的受体蛋白PD-l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细胞免疫等功能。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如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B. 肿瘤细胞表达PD-L1蛋白会提高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 注射PD-L1抗体有助于对肿瘤的免疫治疗
    D. 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防御性保护作用;②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③免疫监视指机体清除和识别突变的细胞。
    【详解】A、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A正确;
    B、肿瘤细胞表达PD-L1蛋白会抑制T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B错误;
    C、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注射PD-L1抗体有助于对肿瘤的免疫治疗,C正确;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减少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避免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B。
    48. 农田中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图表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作除草剂可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 )

    A. 果园,果园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 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 果园,果园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 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 农田,农田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 农田,农田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 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但可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详解】果园中的果树是双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单子叶植物,农田中农作物是单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双子叶植物。所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浓度较高时既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又可促进作物生长。
    故选D。
    49. 以下是关于胚芽鞘的甲、乙、丙三组实验,请据图判断分析,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甲组中胚芽鞘生长情况是②直立生长,①③④向光弯曲生长
    B. 乙组中胚芽鞘生长情况是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
    C. 乙组中a、b、c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为b>a>c
    D. 丙组中胚芽鞘生长情况是①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主要有: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由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横向运输是由于单侧光的刺激,导致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
    【详解】A、由于甲组中②用云母片阻隔,导致生长素不能由向光侧运往背光侧,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①中云母片导致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因此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右侧,胚芽鞘向右侧光源弯曲生长;③中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在尖端的运输,因此在单侧光下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右侧,胚芽鞘向右侧光源弯曲生长;④中琼脂块不影响生长素运输,在单侧光下,生长素进行横向运输,右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左侧,因此胚芽鞘向左侧光源弯曲生长,A正确;
    B、乙组中①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中间,生长素分布均匀,表现为直立生长,②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右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B错误;
    C、乙组中a收集的是整个尖端产生的生长素,c、b收集的是尖端产生生长素的一部分,由于在单侧光下,生长素进行横向运输,因此b收集的生长素大于c收集的生长素,故a、b、c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为a>b>c,C错误;
    D、丙组中①是盆转,因此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均匀受光,胚芽鞘表现为直立生长,②是盒转,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受光不均匀,只有朝向光源的一侧能接受到单侧光,因此胚芽鞘表现为向光弯曲,③是盒和盆都转,则只有小孔朝向光源时,胚芽鞘朝向光源的一侧才能接受到光,因此胚芽鞘表现为朝小孔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A。
    50.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无法正常合成ABA)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和脱落酸在调节植物茎的生长发育方面起协同作用
    B. 根据结果可知,ABA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C. 根据结果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可以抑制幼苗的茎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
    D. 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
    【详解】A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干旱条件下,脱落酸(ABA)对幼苗的作用是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进而起到了降低水分散失,增加水分吸收的作用,有利于植物抵抗干旱;赤霉素能促进茎的生长,故赤霉素和脱落酸在调节植物茎的生长发育方面起拮抗作用,A错误,C正确;
    BD、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可以促进植物叶片气孔关闭,且图中结果显示野生型在干旱环境中茎叶生长更缓慢,而根部生长更快,叶片蒸腾速率会降低,由此可见,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的是野生型植株,BD错误。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 Ⅰ.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多的物质有_______(举一例)。
    (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物质。
    Ⅱ.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一次滴加1滴 0.1ml/L的HCl溶液、摇匀→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30滴为止并记录。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4)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_组。
    (5)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_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6)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
    【答案】(1)②③ (2)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
    (3) ①. 7.35~7.45 ②. 缓冲
    (4)清水 (5) ①. 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②.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6)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或添加NaOH溶液组)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小问1详解】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的血液流向可判断,B端在流出时会带走肝脏所产生的代谢废物,所以二氧化碳、尿素等增多。
    【小问3详解】
    正常人②血浆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小问4详解】
    加清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加HCl后,溶液pH值应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
    【小问5详解】
    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小问6详解】
    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测量血浆pH值的变化,这样实验更完善。
    52. 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值。正常情况下,这个调定点在37℃左右,体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偏离调定点后,机体能通过一系列生理活动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体温调定点提高进而导致发烧。如图1是某人从发热到降温的体温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环境温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致使人体发烧、体温呈上升趋势时,正常体温相当于_______(填“炎热”或“寒冷”)刺激,此时会在_______形成相应感觉。
    (2)体温在bc段呈上升趋势时,机体肾上腺髓质和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cd段为高温持续期,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散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de阶段,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该阶段临床表现主要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大量出汗的过程中,尿量会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ADH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_______的水解,产生cAMP,进而通过M蛋白促进_______,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1) ①. 寒冷 ②. 大脑皮层
    (2) ①. 增多 ②. 收缩 ③. 等于
    (3) ①. 减少 ②. 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增多,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③. ATP ④. 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往细胞膜转移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小问1详解】
    体温呈上升趋势时,正常体温相当于低温,因此是寒冷刺激,会使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小问2详解】
    体温在bc段呈上升趋势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协同升高体温,此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高温持续期,体温不变,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小问3详解】
    大量出汗的过程中,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增多,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尿量会减少;ADH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ATP的水解,产生cAMP;结合图示可知,M蛋白促进了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往细胞膜转移,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3. 科研工作者用LCM病毒分别感染A或Q品系小鼠,7天后杀死小鼠,取其脾脏细胞(含细胞毒性T细胞),再取以51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将获得的脾脏细胞与吞噬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测定51Cr的释放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1)表格中Ⅰ、Ⅱ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__________。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51Cr。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_________________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
    (3)②③组及___________组说明,经免疫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裂解______________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细胞。
    (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的过程,除了与靶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有关外,还受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类分子)的限制。MHC类分子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依据上述实验,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可能有两种受体,分别和特异性抗原及MHC类分子结合,只有两种受体都和相应的抗原匹配时,细胞毒性T细胞才能裂解靶细胞。
    假说二: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复合物。
    为了证明上述假说,有人获得了下表中的两种细胞毒性T细胞:
    将细胞毒性T细胞A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的基因导入到细胞毒性T细胞B中,结果细胞毒性T细胞B也能裂解带有X的被病毒(带有M抗原)感染的靶细胞,此结果支持_________________。
    (5)某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监控,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数更__________。
    【答案】53 Q、A
    54. ①. 宿主细胞(靶细胞) ②. 未感染LAM病毒
    55. ①. ⑤⑥ ②. 同品系
    56. ①. LCM抗原 ②. 假说二
    57. 少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效应T细胞的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因此I是Q。吞噬细胞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Ⅱ是A。根据题干中信息“取以5I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可推知: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小问1详解】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效应T细胞的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因此I是Q。吞噬细胞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Ⅱ是A。胞.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中信息“取以5I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可推知: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sICr,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对未感染LCM病毒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
    【小问3详解】
    ②③组及⑤⑥同一品系组说明,经免疫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裂解同一品系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细胞。
    【小问4详解】
    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的过程,除了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LCM抗原有关外,还受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类分子)的限制。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复合物,将细胞毒性T细胞A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的基因导人到细胞毒性T细胞B中,结果细胞毒性T细胞B也能裂解带有X的被病毒(带有M抗原)感染的靶细胞,此结果支持假说二。
    【小问5详解】
    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复合物。某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监控,意思是细胞毒性T无法识别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复合物,就无法攻击肿瘤细胞,因此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数更少。
    54. 如图1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2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图3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预实验结果。
    (1)光可作为一种信号在植物体中被_______接收,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除受光等环境因素的调节外,还受_______调控以及_______的调节。
    (2)_______是合成生长素(IAA)的原料。由图1可知,水平放置的植株,根向地弯曲生长是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应该是_______ml/L。
    (3)图2中,若在左侧给予单侧光刺激,A角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具图3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用2,4-D处理插条时,为节约时间快速完成,选用较高浓度的2,4-D溶液,可采用_______法。进行图3所示的预实验的目的是可以_______。
    【答案】54. ①. 光敏色素 ②. 基因表达 ③. 植物激素
    55. ①. 色氨酸 ②. 大于10-8
    56. 不变 57. ①. 在200~600浓度范围内(200~600) ②. 沾蘸 ③. 为进一步的摸索条件(探索最适浓度的范围),也可以检验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解析】
    【分析】分析图1的曲线可知: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分析图2可知: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A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
    分析图3可知:随着NAA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先增多后下降,在浓度为1000时对生根起抑制作用。
    【小问1详解】
    光作为一种信号调节植物生长时,需要光敏色素的参与,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小问2详解】
    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IAA)的原料。由图1可知,水平放置的植株,根向地弯曲生长是近地侧的生长素起到促进作用,应该是大于10-8ml/L。
    【小问3详解】
    图2中,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图示中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导致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断的左侧,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导致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A角。由于没有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增加单侧光刺激不会影响A角的大小。
    【小问4详解】组别
    处理(等量注射)
    抗体
    免疫功能

    胸腺中的淋巴细胞



    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正常
    正常

    生理盐水


    组别
    细胞毒性T细胞的来源
    吞噬细胞的来源
    吞噬细胞的51Cr的释放率(%)
    品系
    是否注射LCM病毒
    感染了LCM病毒
    未感染LCM病毒

    A

    A
    49.6±2.5
    43.5±1.6

    A

    A
    77.5±4.2
    47.0±3.5

    A

    Q
    44.0±2.9
    41.0±2.4

    Q

    Q
    46.5±3.6
    44.4±6.2



    Q
    72.5±5.2
    40.0±2.9

    Q


    52.9±3.0
    48.6±3.9
    细胞毒性T细胞A
    细胞毒性T细胞B
    识别的MHC类分子
    X
    Y
    识别的病毒抗原
    M
    N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都火锅的麻辣鲜香深受喜爱, 坐骨神经由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