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必修上册01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必修上册02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必修上册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必修上册,共13页。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

    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

    (摘编自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导言》)

    材料二 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术品。其中,审美体验包含两个部分: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

    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大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则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艺术品。

    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早晨起床看竹,太阳照进竹林的晨雾之中,如云如烟,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这个过程变园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第二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此时眼中之竹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是成为艺术品之前的最后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艺术创造,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虚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

    郑板桥还就此总结了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作之前,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外化过程,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时期所储备的艺术意蕴;趣在法外,即艺术趣味来自艺术法则之外,艺术法则只是创作方法而已,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兴,才是艺术之源。

    (摘编自孙先旭、胡鹏林《艺术家的审美体验》)

    材料三 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心思灌注于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您怎么看?

    叶朗:当然。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

    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音乐和生命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

    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较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

    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

    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品茶,开拓了一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地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摘编自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访美学家叶朗》)

    1.下列有关审美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恩格斯记述的海上奇妙体验,包含着他对壮美自然的欣赏和对自由的感悟。

    B.审美体验应该是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的,它强调直觉、想象等审美特征。

    C.审美体验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

    D.中西美学思想的一个相通之处是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

    答案:C

    解析:C项,“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错误。依据原文“需要追问,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可知,应该是“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通过“审美体验”转化为“艺术”。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

    B.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一定要与审美体验结合。

    C.变“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

    D.郑板桥认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创作的重要原则。

    答案:A

    解析:A项,“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精神空间”,“只能”一词曲解文意。

    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美学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

    B.研究艺术经典,不仅要关注作品,还要关注艺术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C.取得真正成就的人需要具有不计利害得失、追求理想和情趣的出世精神。

    D.中国古人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

    答案:D

    解析:D项,“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

    4.叶朗在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4分)

    参考答案: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先阐述美学的含义和作用,然后以嵇康为例来论证艺术作品品格和艺术家品格的统一。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先以明清时期一批文人、艺术家为例,然后引用朱光潜的论述来论证要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5.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审美体验的含义和作用。(6分)

    参考答案: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作用: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地做学问,干事业。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一  课

    叶圣陶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

    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

    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他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和。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作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作行星……”

    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非常远呢。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卢元几天没来,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那里的。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

    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

    “……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退,还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

    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蝴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本来是沉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不能使他有一些辨知。

    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优美的姿势,竟转移了他心的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人类普遍的、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

    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样?抽气机我也看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

    “……”他没有一切思虑,情绪……他的境界不可说。

    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快乐的一面,这与后文方先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一句,通过“随便地”“摊”等细节表现了他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

    C.“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中,“摇曳尽致”一词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

    D.“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又写出了他只能通过蚕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

    答案:C

    解析:C项,“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错误,这里“摇曳尽致”是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说的是反语,是对旧式课堂授课方法的批判,并非对方先生的肯定和赞许。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B.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唐可笑,实则发人深省。

    C.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

    D.小说在平淡无奇的描写中,把课堂活动中包含的喜剧性充分表现出来,产生了“含泪的笑”般的讽刺效果。

    答案:C

    解析:C项,“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分析错误,小说通过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漠然的师生关系,呼吁学校教育必须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老师并非“严肃、认真”,学生也不是“顽劣和厌学”。

    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仿佛作者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施以特写镜头,全方面地描写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这样写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作者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观和公正。

    9.本文入选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本文所描写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是旧社会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与《教育小说》的主题非常契合;小说中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漠然的师生关系;小说用冷峻观世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呼吁学校教育必须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忠义军别部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送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答案:C

    解析:“丧”后不带宾语,应在“丧”后断句,排除B、D两项;“封还”的宾语是“词头”,“刘克庄封还词头”表意完整,应在“词头”后断句,排除A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B.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D.致仕,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答案:B

    解析:B项,根据原文“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可知,“学政”在这里不是学官名,意思是“教育工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

    B.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C.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

    D.黄师雍具有胆识。他联合时青对付李全,后因计划泄露,时青被杀死,但黄师雍没有害怕。

    答案:B

    解析:B项,“没有领会”说法有误,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并不领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参考答案:(1)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搁置(阻止)。

    (2)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应)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听从)。

    解析:注意第(1)句中“以书”“归老”“格”,第(2)句中“失”“犯”“从”等词的翻译。

    14.黄师雍勇于坚守原则,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黄师雍弹劾了身为宰相的老同学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希望他能少弹劾,但黄师雍坚守原则,始终没有屈服。

    参考译文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楚州属史。出入强盗兵刃之间,不害怕不畏惧。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黄师雍秘密联合忠义军别部都统时青对付他,计划泄露,李全杀死时青,黄师雍没有被吓住,李全也没有加害他。任职期满,朝廷官员赞扬他,黄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被调往婺州任教授,教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都推荐他。黄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想要拜见他,适逢有诏令征召他,黄师雍说:“如今不能够前往了。”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到了朝廷,因为他的学问优异而闻名。李宗勉在政事堂,极力向丞相乔行简推荐黄师雍,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黄师雍。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搁置(阻止)。乔行简罢职,李宗勉同史嵩之入朝拜相,召黄师雍接受审察,快要到时,李宗勉去世。史嵩之请黄师雍,暗示要与他亲善,黄师雍不领情。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博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皇帝醒悟,想要斥逐史嵩之。黄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首先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遣送到外地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黄师雍上疏论说,皇帝就在那天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谕旨,请求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贴职给史嵩之,于是史嵩之以观文殿学士身份退休。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应)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听从)。黄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同学,但因黄师雍弹劾的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不高兴。郑清之仍希望黄师雍能够少弹劾,黄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始终没有屈服。几个月后,周坦最终弹劾黄师雍和高斯得,二人都被罢官。很久以后,以直宝文阁领官,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郑清之去世,起用黄师雍担任左史,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任命下达后,黄师雍却在江西官署去世。黄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谦恭敦厚有操守,话语好像不出口,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把外物看得很轻,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爱护自己的名节,不愧是良师益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赋得:古人与朋友分题赋诗,分到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到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B.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

    C.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

    D.此诗中的“帆”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帆”,两者写法是一致的,表现了诗人对李曹东去的惜别之情。

    答案:D

    解析:D项,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二者写法不同,但表达的情感相似。

    16.诗人虽为分题赋诗,但写景抒情不流于斧凿,请结合颔联赏析“景”“情”相融的巧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解析:赏析诗句,我们可以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也可以分析诗句中哪些字用得比较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整体分析诗句的语言特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这是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帆的形象寄托了诗人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渲染出昏暗沉重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沉重的心境,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的典故表现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答案:(1)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2)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珠穆朗玛峰由南至北,自高而低,形成一系列自然分带。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乱石嶙峋。在南坡,层林苍翠葱郁,草甸野花星布。山岳的冰川,雪中的生灵,天上的禽鸟,皆是珠穆朗玛交响曲中生动的音符。

    自1953年以来,人类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日臻成熟的登山技巧,不断地向珠穆朗玛峰进发。年复一年的登顶,在喜马拉雅山脉苍茫的峰岭,写下        的英雄史诗。1960年5月25日4点20分,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地球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新纪录。经过多年        的努力,登顶珠穆朗玛峰从梦想变成现实。 

    (1)7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众多登山者,纷纷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2)正是因为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越来越多,所以才有了更好的攀登装备、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更多的人参加攀登。(3)登顶,从专业登山家的非常壮举,发展到普通登山爱好者也能实现的愿景。(4)尽管在技术层面上,登顶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人数        ,(5)但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的威胁和挑战,还存在垃圾污染等问题。(6)在共同的生物圈里,如何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们人类要时刻反思的重要问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示例:可歌可泣 持之以恒 与日俱增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把珠穆朗玛峰比喻为“交响曲”,把“冰川”“生灵”“禽鸟”比喻为“交响曲”中的“音符”,珠穆朗玛峰和冰川、生灵、禽鸟是本体,交响曲和音符是喻体,“是”是比喻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珠穆朗玛峰丰富、和谐、美妙的自然风物,有力地表达出对珠穆朗玛峰的赞美之情。

    20.文中第3段有两句话存在逻辑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4分)

    参考答案:第(2)句,应为“正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攀登装备、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更多的人参加攀登,所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越来越多”。第(5)句,应为“但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的威胁和挑战,包括垃圾污染等问题”。(或:但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垃圾污染等问题的威胁和挑战。)

    解析:第(2)句,因果倒置,应该先有装备、技术、人数等的改变,才有成功者越来越多的结果。第(5)句,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应该包括垃圾污染等问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 

    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               ,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可见,               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参考答案:肥胖与压力有关系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压力产生的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

    解析:处,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第处,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本应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使之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第处,找关键词,前面提到了“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8字。(3分)

    参考答案:人们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时间与肥胖的关系。顺应节律不易引起肥胖。不要不规律作息。

    解析:第1段是一个转折复句,重点在后面,所以概括为“人们不知道……”;第2段主要介绍糖皮质激素和节律性以及顺应节律性和肥胖的关系,文段从两个方面解说,答题时选一个方面即可;最后一段主要强调压力产生的时间的重要性,提示人们规律作息。答题时注意题干“否定句”和字数的要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根据上述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要准确立意,必须理解材料的内容。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起了贪恋,又与俗世有何不同?岂不是有违本意吗?每见名山胜景,大兴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鉴赏书画,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意尽失,成为炫财傲富的事。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了应付而为之,就十分痛苦了。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之犹恐太迟。所以,事不能贪,不能俗,一旦流于贪俗,则与世俗无异,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由此可见,内心要戒除贪欲,把握好“度”,才能把事情做好。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都有一个如何认识和把握“度”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

    参考立意:开发、利用资源要有度(人与自然);商家追求利润要有度(人与社会);人与人交往要有度(人与人的关系);个性发展要有度。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