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乐至中学高2025届第三期10月月考生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本卷共50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疱”,几天后水疱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 水疱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C. 水疱中的液体一部分渗入毛细血管,一部分渗入毛细淋巴管
    D. 徒步出行脚部受到摩擦会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而出现水疱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细胞外液,也就是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可以互相交换物质,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流入血浆;水疱是周围细胞受损,造成所在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分渗入组织间隙,使组织液体积局部增大造成的,其中的成分就是组织液。
    【详解】A、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量增加,在局部形成水疱,因此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A正确;
    B、水疱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B错误;
    C、水疱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挤压和局部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量增加而形成的,D正确。
    故选B。
    2.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多种物质
    B. ②内渗透压下降会使②渗入①的量减少而引起组织水肿
    C. 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
    【详解】A、体液①为血浆,血浆中含有胆固醇、氨基酸、尿素、CO₂等物质,A正确;
    B、②为组织液,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造成的,当组织液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增多,导致组织液变少,不能形成组织水肿,B错误;
    C、③为细胞内液,若产生乳酸,乳酸会被①内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pH的剧烈变化,C错误;
    D、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即③,D错误。
    故选A。
    3.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脑脊液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
    B. 脑脊液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 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
    D. 脑部细胞不能通过脑脊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2/3)和细胞外液(1/3),其中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与细胞外液具有相同的功能,脑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详解】A、脑脊液是细胞外液,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造成该部位渗透压增大,导致颅内压升高,C正确;
    D、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中生活的细胞可以通过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D。
    4.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可以改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
    B. 缺氧条件下丙酮酸会分解为乳酸,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 内环境稳态指在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
    D. 正常人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失水,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不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A错误;
    B、在缺氧的环境下,丙酮酸分解为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稳态,C错误;
    D、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
    故选D。
    5. 将等量的红细胞分成两组,分别放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和K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前者细胞形态保持不变,后者却引发溶血现象(血细胞破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NaCl溶液和KCl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B. NaCl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C. K﹢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D. Cl﹣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详解】A、因为NaCl溶液和K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故二者的渗透压相同,A不符合题意;
    B、放在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保持不变,说明NaCl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B不符合题意;
    C、K+主要存在细胞内,用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K+会大量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吸水涨破,C不符合题意;
    D、Cl﹣主要在细胞外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会大量进入红细胞,D符合题意。
    故选D。
    6. 痛风是指人体长期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使血液中尿酸含量持续偏高而引起的关节痛、乏力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含有嘌呤的物质有DNA、蛋白质、糖类
    B. 人体肾脏功能异常尿酸排出减少可能导致痛风
    C. 人体内尿酸含量持续偏高不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D. 人体输尿管中的尿酸、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调机体生命活动受影响,细胞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症。
    【详解】A、核糖中不含有嘌呤,A错误;
    B、由题干可知,痛风可能由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若肾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进而引发痛风,B正确;
    C、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易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C错误;
    D、输尿管与外界环境相通,输尿管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因此输尿管中的尿酸、尿素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B。
    7. 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醉氧”症状;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严重者肺部会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诊断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
    B. “醉氧”导致严重腹泻时既要补充水分也要补充盐分
    C. 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D. 肺水肿是由于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所造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发生“醉氧”反应是由于平原地区氧气含量较高,会导致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A正确;
    B、“醉氧”可导致严重腹泻,若发生严重腹泻,会使无机盐离子丧失,导致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此时既要补充水分也要补充盐分,B正确;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C错误;
    D、肺水肿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渗出到肺部组织间隙中,导致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D正确。
    故选C。
    8. 图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图中的B和C
    B. 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C. 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排出尿素、CO2等代谢废物
    D.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甲中B是血浆,A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细胞内液。图乙中,①表示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②表示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表示内环境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其他代谢废物,④是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进入细胞,⑤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通过组织液进入内环境。
    【详解】A、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甲中B是血浆,A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图甲中的A(组织液)和C(淋巴(液)),A错误;
    B、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从图中可看出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B正确;
    C、图乙中,⑤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通过组织液进入内环境,故⑤可表示代表细胞排出尿素、CO2等代谢废物,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外界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参与,故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参与,D正确。
    故选A。
    9. 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①~⑤代表不同的结构或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为血浆,与①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图中①产生的CO2进入②中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
    C. 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则B端比A端CO2浓度低
    D. 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B端比A端血糖浓度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内环境)。
    【详解】A、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①是细胞内液,A错误;
    B、图中①产生的CO2进入②中,至少需穿过5层膜(线粒体双层膜、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0层磷脂分子,B错误;
    C、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B端比A端CO2浓度低,C正确;
    D、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代谢需要消耗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因此B端比A端的血糖浓度低,D错误。
    故选C。
    10.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学习和记忆是由大脑单一脑区控制的
    B. 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感觉性记忆
    C. 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D. 对自己姓名的记忆属于第二级记忆,不易遗忘
    【答案】C
    【解析】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学习和记忆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如同人脑的其他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都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A错误;
    B、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B错误;
    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正确;
    D、对自己姓名的记忆属于第三级记忆,不易遗忘,D错误。
    故选C。
    11. 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
    B.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
    C.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
    D.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详解】A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但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A正确,B错误;
    CD、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C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同一个结构
    B. 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和内分泌腺
    C. 靠一个神经元无法完成膝跳反射
    D. 反射弧都是由神经元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股四头肌。
    【详解】A、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的股四头肌,A错误;
    B、膝跳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股四头肌,无内分泌腺,B错误;
    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靠一个神经元无法完成,C正确;
    D、膝跳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细胞,反射弧还有其他种类细胞参与组成,D错误。
    故选C。
    13.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b处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外流
    D.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与传入神经相连,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
    B、⑥是突触,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b处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错误;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膜内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正确。
    故选C。
    14. 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产生的兴奋一定可以传导到②和④处
    B. 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C. 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D. 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涉及到的神经元有a、b两个,其中①②④为刺激部位,③是突触。
    【详解】A、由于不知③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④处不一定能产生兴奋,A错误;
    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B正确;
    C、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C错误;
    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到细胞b,D错误。
    故选B。
    15. 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
    B. 突触后膜的C1-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变小
    C.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
    D.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K+的外流,膜内外电位差减小,一定阻止K+的外流,A正确;
    B、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氯离子浓度比膜内高,所以会造成Cl-内流,突触后膜的C1-通道开放后,C1-进入突触后膜,加强外正内负,即膜内外电位差变大, B错误;
    C、动作电位产生是由于Na+内流造成的膜电位的逆转,在Na+内流的过程中,膜内外的Na+浓度差减小,会抑制Na+的内流速度,C错误;
    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在二者的转化过程中,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 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 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 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答案】B
    【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B。
    17.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是人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用于癫痫治疗。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癫痫病人脑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较正常健康人低
    B. γ―氨基丁酸的释放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可能引起阴离子内流
    D. 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形成的递质-受体复合物会一直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癫痫病人脑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较正常健康人低,使大脑过度兴奋导致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A正确;
    B、γ—氨基丁酸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需要消耗ATP,B正确;
    C、由于γ—氨基丁酸是人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起阴离子内流,抑制神经元兴奋,C正确;
    D、γ—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失活或者回收到突触前膜,D错误。
    故选D。
    18. 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效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一种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抑郁症可能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过少引起的
    B. 图中①是突触前膜,此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 MAOI的作用原理是破坏单胺类神经递质,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降低
    D.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X是突触前神经元,细胞Y是突触后神经元,①表示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蛋白M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能够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同时还是钠离子通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降解酶可以将神经递质降解,使得神经递质灭活。
    【详解】A、抑郁症可能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过少,进而使神经递质传递效能下降有关,A正确;
    B、由图可知,①是突触前膜,接受兴奋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进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正确;
    C、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MAOI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增加,C错误;
    D、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兴奋传到突触后膜,使细胞Y膜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C。
    19. 河豚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神经麻痹等,使人迅速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 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 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 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由题意“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因此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A正确;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因为河豚毒素会抑制Na+内流,进而阻止了动作电位的产生,C正确;
    D、据题意可知,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进而可以作用麻醉剂和镇痛剂,D正确。
    故选B。
    20. 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人产生尿意,膀胱闭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发生排尿反射。脊髓通过自主神经支配膀胱的活动,下列有关自主神经与排尿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B. 神经冲动传导到脊髓产生尿意,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 自主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且不受意识支配
    D.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支配膀胱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而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来源于脊神经和脑神经,A错误;
    B、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B错误;
    C、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支配,属于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C正确;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如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会使膀胱缩小,因此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支配膀胱活动中不是起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C。
    2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B. 大脑皮层通过对低级中枢不断调整,才能使机体的运动更加精准
    C. 大脑皮层是主要由树突和轴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D.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答案】B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详解】A、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A错误;
    B、大脑皮层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通过对低级中枢不断调整,才得以使机体的运动更加精准,B正确;
    C、大脑皮层是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C错误;
    D、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D错误。
    故选B。
    22. 某生理学家在研究条件反射时做了以下实验: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只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若同时给狗投喂食物和听铃声,经过多次重复后,再单独听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是食物
    B. 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属于无关刺激
    C. 单独听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一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高级神经冲动
    D. 若反复听铃声而不给予投喂食物,狗的唾液分泌量就会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是食物,A正确;
    B、铃声刺激,狗不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属于无关刺激,B正确;
    C、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铃声能引起唾液分泌,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
    D、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会建立新的条件反射,狗的唾液分泌量就会减少,D正确。
    故选C。
    23. 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 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 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 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2、“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是一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成参与学习与记忆等活动。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详解】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
    B、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正确;
    D、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
    故选B。
    24. 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B. 人的脑神经共12对,其中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C. 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没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
    D. 脑干一旦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A正确;
    B、人的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共31对,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正确;
    C、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C错误;
    D、脑干中也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脑干一旦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D正确。
    故选C。
    25.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mmol·L-1,细胞外液约为4mmo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K+浓度为4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
    B. 当K+浓度为150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
    C. 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
    D. 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加,钾离子更容易外流,外流增加,兴奋难以发生,反之,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容易兴奋。
    【详解】A、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mmol·L-1,胞外液约为4mmol·L-1,当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浓度为4mmol·L-1时,和正常情况一样,K+外流不变,细胞的兴奋性不变,A错误;
    B、当K+浓度为150mmol·L-1时,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细胞容易兴奋,B错误;
    C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但>4mmol·L-1),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 如图是毒品可卡因的作用机制,可卡因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不断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巴胺与结构②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
    B. 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是回收多巴胺并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
    C. 可卡因的作用是阻止多巴胺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D. 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详解】A、可卡因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不断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由此可知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引发突触后膜兴奋,A正确;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因此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是回收多巴胺,并没有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的作用,B错误。
    C、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正确;
    D、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B。
    27.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 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详解】A、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表达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
    B、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
    D、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故选A。

    28. 此时你的阅读、理解是靠神经系统完成的,你的呼吸、心跳等也正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 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C. 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
    D. 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详解】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
    B、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存在于脑干,B错误;
    C、不是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例如某些血管只受交感神经调节,C错误;
    D、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进而实现神经调节对机体各部分的调控,D正确。
    故选D。
    29. 有运动员通过注射雄激素来增强肌肉功能,下图为雄激素分泌调节的模式图(其中①②代表相关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雄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结构X和结构Y是其靶器官
    B. 雄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分级调节
    C. 当雄激素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图中虚线表示促进作用
    D. 男性长期注射雄激素后会引起其生殖器官功能异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为雄激素分泌调节的模式图,X为下丘脑,分泌的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垂体,分泌②促性腺激素,Z是性腺。
    【详解】A、X为下丘脑,分泌的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垂体,分泌②促性腺激素,Z是性腺。雄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结构X和结构Y,A正确;
    B、由图可知,雄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调控)轴”调节,B正确;
    C、雄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当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图中虚线表示抑制作用减弱,C错误;
    D、注射雄激素后,通过反馈调节释放的促雄激素减少,男性生殖器官功能会异常,D正确。
    故选C。
    30.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B.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 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D.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A正确;
    B、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从而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D正确。
    故选B。
    【点睛】
    31. 某中青年患者,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半年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 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功能
    C. 切除手术后,对侧甲状腺代偿增生,提高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D. 下丘脑可以感受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详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B正确;
    C、患者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甲状腺对侧腺叶还存在,仍然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对侧甲状腺代偿增生,提高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C正确;
    D、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所以下丘脑可感受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A。
    32. 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参与
    B. 人体内的激素需要通过血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
    C. 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也不能组成细胞结构
    D. 人体内的激素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都是胞吐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
    【详解】A、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其合成需要核糖体直接参与;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不需要核糖体直接参与,A错误;
    B、人体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
    C、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不具有催化作用,也不能组成细胞结构,C正确;
    D、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的激素运输出细胞外是胞吐,性激素这类激素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D错误。
    故选C。
    33. 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下列分析最可能成立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促甲状腺激素
    5.9
    μIU/mL
    0.27~4.2

    A. 男子可能摄入了过量的碘
    B. 该男子可能垂体功能减退
    C. 该男子可能下丘脑功能减退
    D. 该男子可能甲状腺功能减退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患有甲状腺肿大。
    【详解】A、若男子可能摄入了过量的碘,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降低,但该男子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若该男子垂体功能减退,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应该减少,但该男子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B错误;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作用到垂体,使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若该男子下丘脑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应该减少,但该男子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值是5.9,高于正常范围0.27~4.2,若甲状腺机能衰退,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其负反馈调节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D正确。
    故选D。
    34.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胰岛素、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的影响,向两组健康的家兔分别注射适量的胰岛素、肾上腺素,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血糖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两组实验各自分别形成实验前后对照
    B. 实验中,胰岛素与肾上腺素的浓度和注射剂量应适宜
    C. 由图可知,胰岛素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含量变化方面的作用相抗衡
    D. 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的原因可能是促进肝糖原、肌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降低,说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注射肾上腺素后,血糖浓度升高,说明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
    【详解】A、图中两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了血糖的含量,形成了前后对照,A正确;
    B、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B正确;
    C、由图可知,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方面是相抗衡的,C正确;
    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35. 下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中,b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 b不仅有分泌功能,而且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C. a与b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D. 图示c→a→b轴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抵抗寒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存在负反馈调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都存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详解】A、图中b产生的激素能抑制a、c,b是相关腺体,a是垂体,c是下丘脑,a、b、c中,c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A错误;
    B、b是相关腺体,只具有分泌功能,B错误;
    C、a是垂体,b是相关腺体,若b是甲状腺,则b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和a产生的生长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C正确;
    D、图示c→a→b轴即下丘脑→垂体→腺体轴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没有体现激素的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C。
    36. 研究发现: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一部分NE与胰岛A细胞上β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一部分NE与胰岛B细胞上α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抑制胰岛素分泌。根据相关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上述过程体现了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B. α2、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结构不同使靶细胞产生不同的代谢变化
    C. 自主神经调节激素的分泌使机体能更快适应代谢活动的需求
    D. 若基因突变导致α2肾上腺素受体过度表达可使胰岛素分泌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下丘脑支配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一部分NE与胰岛A细胞上β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体现了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
    B、一部分NE与胰岛A细胞上β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一部分NE与胰岛B细胞上α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抑制胰岛素分泌,说明α2、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结构不同使靶细胞产生不同的代谢变化,B正确;
    C、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速度快,所以自主神经调节激素的分泌使机体能更快适应代谢活动的需求,C正确;
    D、NE与胰岛B细胞上α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抑制胰岛素分泌,若基因突变导致α2肾上腺素受体过度表达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D错误。

    故选D。
    37. 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X、Y和Z表示相关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为胰岛素,该激素的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
    B.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和Y
    C. Z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
    D. 与受体3受损患者相比,受体4受损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
    【答案】D
    【解析】
    【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液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详解】A、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所以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A正确;
    B、下丘脑分泌的信号分子Y表示神经递质,葡萄糖浓度、神经递质和胰岛素等信息分子均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B正确;
    C、Z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升高血糖,C正确;
    D、受体4受损进而引起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不能被组织细胞识别而发挥作用,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
    故选D。
    38. 1827年,科学家第一次报告了切除蝌蚪甲状腺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第一步:处理措施
    第二步:饲料喂养
    实验结果

    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长成大蝌蚪,未发育成青蛙

    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发育加速,长成小型青蛙

    A. 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摘除甲状腺,因变量为蝌蚪生长发育的结果
    B. 甲组与丙组对照说明甲状腺影响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C. 乙组与丁组对照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D. 设置丙组与丁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外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照试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原则(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科学性原则。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摘除甲状腺以及饲喂饲料的种类(或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因变量为蝌蚪生长发育的结果,A错误;
    B、甲组与丙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甲状腺,甲组长成大蝌蚪,未发育成青蛙,丙组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说明甲状腺影响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
    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乙组摘除甲状腺,丁组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两组都饲喂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因此两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同,乙组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丁组发育加速,长成小型青蛙,故可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甲乙两组进行了手术摘除甲状腺,丙丁两组进行了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目的是排除手术外伤对实验结果干扰,D正确。
    故选A。
    39. 科研人员为确定新研发的药物IA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并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给药一定时间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和肝糖原的分解有关
    B. 给药一段时间后,IA给药组维持正常血糖浓度的时间长,效果持久
    C. 糖尿病小鼠口服IA和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均可恢复正常
    D. 实验前两组实验小鼠生理状态应相同,实验形成相互对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像可知:在给药和使用胰岛素之后均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但一段时间后,IA给药组维持正常血糖浓度的时间长,效果持久。
    【详解】A、给药一定时间后,血糖此时降低会引起机体肝糖原的分解以升高血糖,A正确;
    B、分析题图:在给药和使用胰岛素之后均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但一段时间后,IA给药组维持正常血糖浓度的时间长,效果持久,B正确;
    C、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之后会被分解失去降低血糖的功能;C错误;
    D、实验中两组实验小鼠形成相互对照,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两组小鼠的生理状态应相同,D正确。
    故选C。
    40. 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以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C. 如果分泌细胞是胰腺细胞,则分泌物可以是促胰液素
    D. 如果分泌细胞是卵巢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通过血管中血液的运输到全身,但只与靶细胞结合,因为靶细胞上有该物质的受体,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详解】A、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A正确;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进而实现信息的传递,B正确;
    C、如果分泌细胞是胰腺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C错误;
    D、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可以反馈调节垂体分泌促性激素,所以垂体可以是其靶细胞,D正确。
    故选C。
    41.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由毛细血管的动脉端不断产生,同时一部分组织液又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返回毛细血管内,另一部分组织液则经淋巴管流入血液。组织液的量与有效滤过压有关,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且滤出量与有效滤过压呈正相关;如果为负值,表示有液体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细胞的活动参与组织液的形成和维持
    B. 毛细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分别为正值和负值
    C. 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大部分能够被静脉端重吸收回血浆
    D.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会降低,而发生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组织液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条件,细胞代谢的产物也参与组织液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
    B、组织液的量与有效滤过压有关,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如果为负值,表示有液体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因为组织液由毛细血管的动脉端不断产生,同时一部分组织液又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返回毛细血管内,所以毛细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分别为正值和负值,B正确;
    C、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大部分能够被静脉端重吸收回血浆,C正确;
    D、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且滤出量与有效滤过压呈正相关,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会增大,从而发生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D。
    4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激素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②巨人症和呆小症是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
    ③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TRH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④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
    ⑤生长激素通过提供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促进身体的发育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是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详解】①蛋白质类激素一般不进入细胞内,而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起作用,①错误;
    ②巨人症和呆小症分别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②错误;
    ③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这个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③正确;
    ④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例如可作为感受器或神经中枢,可分泌抗利尿激素,④正确;
    ⑤生长激素通过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并不能提供能量,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两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3.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利用小鼠进行的研究显示,Hert神经元在睡眠中起着关键作用。He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状态。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e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ert神经元的树突可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B. He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时,不利于从觉醒向睡眠状态转化
    C. 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的Hert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D. 增强He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障碍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Hert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正确;
    B、由题意可知,Hert神经元兴奋时,能使小鼠发生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Na+内流使神经元兴奋,不利于从觉醒向睡眠状态转化,B正确;
    C、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e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C错误;
    D、年老小鼠He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状态持续时间延长,增强He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KCNQ2/3(钾离子通道)增加,可治疗睡眠障碍,D正确。
    故选C。
    44. 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其轴突侧支返回细胞体,形成自突触,如图甲所示。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树突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乙曲线的a峰表明这些神经元再次产生神经冲动
    B. 神经元维持-68mV膜电位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高
    C. 图乙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直接引发的Na+内流
    D. 图乙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引发的K+外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图乙曲线的a峰为内正外负的电荷分布,是动作电位,表明这些神经元再次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B、分析图可知,神经元维持-68 mV膜电位时,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高,B正确;
    C、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直接引发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正确;
    D、刺激形成动作电位后,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因此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引发的Na+内流,D错误。
    故选D。
    45. 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下图1中两点距离ab=cd,分别在a:b、c、d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图2中①~③表示测得的其中部分电流表偏转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均为①
    B. ②不同于①是因为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
    C. 刺激d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
    D. 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某一点电流表可能不偏转
    【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 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图中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
    【详解】A、刺激a点,兴奋首先到达电流表左侧接头,而刺激b点兴奋首先到达的是电流表右侧的接头,因此两次刺激电流表的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是不同的,A错误;
    B、对比②与①,都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②的两次偏转间隔时间长于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是因为刺激c点后,突触间化学信号的释放及在突触间隙间的扩散需要耗费时间,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B正确;
    C、刺激d点,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因此电流表只偏转一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C正确;
    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电流表两个接头的中点,电流表不偏转,D正确。
    故选A。
    46. 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 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 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 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乙后促进乙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作用于丙。
    【详解】A、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
    D、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故选B。

    47. 科学家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揭示了AC—DN1P—PI神经介导的高温促进夜间觉醒的调控过程,如图所示。高温使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1被激活,AC神经元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间觉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高温引起夜间觉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神经递质CNMa与其受体结合不会使PI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
    C. 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D. 用药物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可降低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高温激活了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1,AC神经元产生兴奋,释放兴奋性递质Ach,促进DNIP神经元的兴奋,其释放神经递质CNMa作用于PI神经元,抑制PI神经元的兴奋。
    【详解】A、在高温觉醒的过程中即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A错误;
    B、根据CNMa与其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的兴奋可知,CNMa为抑制性递质,其与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阴离子通道打开,会使PI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
    C、由图可知,高温引起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引起夜间觉醒,若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CNMa的合成和释放,会导致高温夜间觉醒,若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可避免夜间觉醒,提高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D错误。
    故选C。
    48. 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 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 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 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详解】A、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一方向的传递,B正确;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
    D、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
    故选C
    49. 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一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放射性的碘,原因是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B. 根据实验二推测,各组家兔甲状腺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为:丙组>甲组>乙组
    C. 饮食缺碘下丘脑和垂体受到的抑制作用减弱,引起甲状腺增生而产生大脖子病
    D. 若给切除垂体的家兔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含有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液)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A正确;
    B、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甲状腺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为:丙组>甲组>乙组,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会增加,D错误。
    故选D。
    50. 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出生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表现。实验结果如表: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据此可知,以下错误的是( )
    A. 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为雌性
    B. 可增设实验: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给予一定量睾酮,观察胚胎发育的性别
    C.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本实验和增设实验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D. 从实验结果来看,本实验证明了外生殖器的表现与性染色体无关,与性激素水平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卵巢或睾丸可以分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详解】A、由题意可知,生殖系统形成之前摘除睾丸,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发育成雌性,说明发育成雄性的个体需要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缺乏该信号时,发育为雌性,A正确;
    B、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会缺乏相应信号,提供睾酮(雄性激素)会使个体发育为雄性,B正确;
    C、本实验和B项的补充实验分别进行了生殖器官的摘除和额外提供性激素的操作,即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C正确;
    D、根据表格信息,通过手术摘除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胚胎即将发育为睾丸的组织,幼兔生下来之后,外生殖器表现为雌性,说明雄性器官的发育,需要睾丸提供激素信号,缺失此信号,发育出雌性器官;通过手术摘除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胚胎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幼兔生下来之后,外生殖器表现仍为雌性;综上所述,外生殖器的表现与性染色体的组成有关,也与激素水平有关。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内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______。
    (2)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HPO42-等离子有关。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①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成纤维蛋白促进止血)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④尿素、肌酐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循环系统的协助,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
    【答案】(1) ①. D ②. C中蛋白质含量高,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 ①. 无机盐和蛋白质 ②.
    (3)①④⑦ (4) ①. 组织液和血浆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
    【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小问1详解】
    A、B、C、D分别是组织液、淋巴液、血浆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浆和淋巴液的成分最大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小问2详解】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血浆酸碱度保持平衡与其含有的HCO3-等离子有关。
    小问3详解】
    ①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正确;
    ②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钾离子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中,所以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
    ③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
    ④尿素、肌酐、尿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⑥错误;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发生在内环境,可以维持pH稳定,⑦正确。因此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①④⑦。
    【小问4详解】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52. 科学研究发现,来自海兔鳃部的喷水管皮肤感受器的感觉信息沿感觉神经元传导,传递给了一个运动神经元,然后激活肌肉收缩产生缩鳃动作。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鳃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是指____________。图中缩鳃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
    (2)若人为刺激a上某点,则c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即突触1)传递减弱或受阻所致。若从突触后膜考虑,突触1传递受阻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产生去习惯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肌)
    (2) ①. 不能 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降低或受体数目减少
    (4)短暂电流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通过突触②传递兴奋给感觉神经元,再受到喷水刺激后,效果叠加,最终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解除了习惯化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分析题图: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所以缩腮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喷水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图中缩鳃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以及所支配的鳃肌。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突触1兴奋传递的方向是由a→b的,突触2兴奋传递的方向是由c→a的,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若人为刺激a上某点,则c上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
    【小问3详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靠神经递质进行,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即突触l)传递减弱或受阻所致。若从突触后膜考虑,突触l传递受阻原因可能是突触后膜(运动神经元膜)上相应受体数目减少或相应受体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减低。
    【小问4详解】
    据图分析,短暂电流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通过突触2传递兴奋给感觉神经元,再受到喷水刺激后,效果叠加,最终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出更多的神经递质,解除了习惯化。
    【点睛】本题以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为背景,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兴奋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了识图、获取信息及综合运用能力,属于考纲中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53. 5-羟色胺(5-HT)是一种信号分子,对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5-HT合成、代谢及作用异常有关。图示为神经系统中5-HT的释放及代谢过程。请回答:

    (1)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5-HT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活Na+通道,将信号传递至大脑以产生愉悦情绪,可见5-HT会引起突触后膜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原因是___________。
    (2)通常认为,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过低会导致机体出现持续的消极情绪,进而引发抑郁症。目前,许多抗抑郁药物已在临床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请据图推测抗抑郁药物可能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失调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如雌二醇(雌激素的一种)和糖皮质激素可能分别促进和抑制5-HT合成。艾灸大鼠“百会穴”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肾上腺皮质轴)调节有关激素的分泌,从而对抑郁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雌二醇(pg/ml)
    甲状腺激素(nmol/L)
    糖皮质激素(ng/ml)
    正常组
    27.87
    25.48
    636.79
    模型组
    10.21
    25.54
    794.24
    艾灸组
    26.60
    29.91
    739.36
    该研究中的艾灸组应选择______(选填“正常大鼠”或“抑郁症模型大鼠”),艾灸能改善抑郁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与突触小泡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将5-HT释放入突触间隙 ②. 兴奋 ③. 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2)促进突触前膜释放5-HT;抑制SERT活性;抑制Maoa活性;提高5-HT受体活性
    (3) ①. 抑郁症模型大鼠 ②. 艾灸促进雌二醇分泌,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促进5-HT合成
    【解析】
    【分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5-羟色胺(5-HT)是一种信号分子,是一种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中。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与突触小泡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将5-HT释放入突触间隙,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可激活Na⁺通道,说明其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慢。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过低会导致机体出现持续的消极情绪,进而引发抑郁症,结合图示可知,SERT是5-HT转运载体,能够将5-HT转运至突触前膜,而Maoa能氧化5-HT,故据此推测,抗抑郁药物可能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突触前膜释放5-HT;抑制SERT活性;抑制Maoa活性,从而提高5-HT受体活性。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艾灸大鼠“百会穴”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肾上腺皮质轴)调节有关激素的分泌,从而对抑郁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大鼠类型,因变量抑郁症情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结合表格可知,该研究中的艾灸组应选择抑郁症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雌二醇含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而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的雌二醇含量有所升高,糖皮质激素略有降低,据此推测,艾灸能改善抑郁症的原理是艾灸促进雌二醇分泌,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促进5-HT合成。
    54.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常见产科综合征之一。为探讨IUGR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关系,分别测定多个正常新生儿和IUGR新生儿的体重及脐带血中相关激素含量,统计结果如下:

    新生儿体重(kg)
    生长激素(μg/L)
    T4(mg/L)
    TSH(mIU/L)
    正常组
    2.5~4.0
    7.01
    1.07
    5.74
    IUGR组
    <2.5
    4.63
    0.68
    10.84
    请回答:
    (1)TSH由______分泌,它的作用是______。临床上通过抽血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水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与正常组对比,IUGR组体内TSH含量偏高,请据表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
    (3)与正常组对比,IUGR组新生儿体重偏轻,据表分析,请提出一种改善IUGR新生儿体重偏轻这一现象的补救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4. ①. 垂体 ②.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③.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全身
    55. IUGR组体内甲状腺激素(T4)含量低,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分泌TSH增多,含量偏高。
    56. 注射生长激素##适量补充生长激素
    57.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解析】
    【分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激素是人和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了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这也是临床上常常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疾病的原因。
    【小问1详解】
    TSH的全称为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它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及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与正常组对比,IUGR组体内TSH含量偏高,而甲状腺激素(T4)含量低,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一种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T4)含量低时,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增加,导致TSH含量偏高。
    【小问3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IUGR新生儿体重小于正常人,生长激素的含量也小于正常人,因为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机体的生长,所以要改善IUGR新生儿体重轻这一现象的补救措施可以注射(适量补充)生长激素。
    【小问4详解】
    分级调节的意义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相关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