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答案.docx
    • 练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01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02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03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01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02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答案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世界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阿留申群岛与日本群岛成因相似,下列与之相伴的宏观地形是( )
    A. 海岭 B. 海沟 C. 裂谷 D. 珊瑚岛
    2. 下列四地中海水深度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阿留申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地步形成的,和海沟形成的成因是一致的,B正确;海岭和裂谷是板块的生长界形成的,AC错误;珊瑚岛是珊瑚虫的遗体形成的,D错误。故答案选B。
    【2题详解】
    图中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在海底形成海沟,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A正确;b、c、d都不在板块的交界处,都没有a深,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板块挤压:陆地为高山峻岭(如喜马拉雅山脉),海里为海沟(如爪哇海沟);板块张裂:陆地为峡谷(如东非大峡谷),海里为海岭(海面以下)或是岛礁(海面以上)(如夏威夷群岛)
    红宝石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岩装侵入大理石(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内部,经过长时间复杂置换作用而成的。下图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示火山灰状态为常年扩散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乙、丙三地最可能位于( )
    A. 亚洲东部 B. 北美洲西部 C. 欧洲西部 D. 大洋洲东部
    4. 红宝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 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B.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置换作用
    C.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D. 置换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沉积作用
    5. 下列地点中较易找到红宝石和大理石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3. D 4. C 5.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依据图示海陆分布及指向标可知,图中丁为大洋中部生长边界,甲、乙、丙均位于丁西部,即位于大陆东部,B、C错误。依据火山灰常年扩散方向可知,亚洲东部主要受季风控制,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A错误。当地盛行偏西风,大洋洲东部大部分区域为海洋,受西风影响大,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下由生物遗体堆积形成,之后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最后岩浆侵入大理石内部,发生置换作用而形成红宝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依据红宝石的特征可知,其多分布在浅海、岩浆活动频繁的地区,丙处位于浅海地区、板块边界处,地壳活跃,C正确。甲、乙两处岩浆活动少,A、B错误。丁处位于大洋中部,海水较深,无石灰岩分布,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宝石的形成过程。
    读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图中字母为地质年代,地层由早到晚依次为O、C、P、K,地层产状的短线为坡面倾斜方向,坡度为倾斜角度;褶皱中背斜的核部地层最老,向斜的核部地层最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甲区域( )
    A. 为背斜,O3为核部 B. 为向斜,P为核部 C. 为背斜,P为核部 D. 为向斜,O3为核部
    7. 图示地质活动( )
    A. 变质带形成于断层活动之后 B. 岩浆活动形成于断层之后
    C. 断层活动形成于P后K前 D. 造成花岗岩分布区被侵蚀成河谷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图示甲区域核心部分岩层为P,年龄新,往两翼去为C、O,从中心向两翼越来越老,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A、C错;P地质年代最新,位于向斜核部,B对,D错。故选B项。
    【7题详解】
    分析地质构造分布图可知,图示区域变质带位于花岗岩与地层O3的接触带上,是与岩浆活动同步形成的,断层错断了花岗岩和变质带,说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褶皱形成之后,断层形成之前,A、B错;断层错断了P,但是对K没有影响,形成于P后K前,C对;花岗岩分布区为凸起的高地,虽受侵蚀,但不是河谷,D错。故选C项。
    【点睛】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其判断主要依据地下岩层的变形、变位;同时看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在地质剖面图中判断背斜和向斜的可靠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即“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岩层存在断裂并出现位移时,根据相对位移方向判断断层构造。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某河段因河流下切侵蚀山前冲积扇从而在河流东西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下图示意该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与阶地T2相比,阶地T4( )
    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
    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T5、T7处阶地面上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可能来自于( )
    A. 基岩风化 B. 山地崩塌 C. 流水沉积 D. 风力堆积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和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堆积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图示显示T4位置高,形成时间较早,①错误;T4比T2更宽阔,说明T4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经历下一次抬升,T2面积窄小,说明形成后没多久就经历地壳的下一次抬升,②正确;T4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受外力作用时间长,与T2相比地表沟壑多,③正确;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长短决定阶地高低,图示中T4比T2阶地抬升低一些,说明抬升时间短,④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该阶地所处的位置可推测,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最可能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或中亚荒漠地区,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基岩风化和黄土无关,A错误;山地崩塌中除了黄土外应该还有大量砾石等其他岩石,B错误;流水沉积主要是砾石和粉砂,黄土占一小部分,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勿。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⑦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新到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处地貌类型为( )
    A. 背斜谷 B. 背斜山 C. 断块山 D. 向斜谷
    11. 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成因是( )
    A. 地层褶皱 B. 岩层断裂 C. 外力侵蚀 D. 地壳运动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甲处等高线向数值大处凸出,为山谷,BC错;图中①~⑦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新到老,甲处岩层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所以甲处地貌类型为背斜谷,A正确,D错,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地貌类型为背斜谷,海拔较低;图中乙处为山地,岩层中部新,两翼老,属于向斜,所以乙处属于向斜山,海拔较高。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岩层受挤压,不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山地。所以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外力侵蚀的不同,C正确;地壳水平运动形成褶皱,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元,褶曲包含向斜和背斜,但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图中显示甲、乙两处地形倒置,最主要受外力侵蚀的影响,所以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地层褶皱或地壳运动,AD错;图示信息并没有显示岩层发生断裂,B错。故选C。
    【点睛】地形倒置是是指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常见的有“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岩层发生褶曲隆起时,背斜形成山,向斜形成谷,但由于背斜轴部往往张节理比较发育,侵蚀作用进行较快,背斜山可能逐渐演变成背斜谷,而两侧的向斜谷则变成了向斜山。这种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不一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
    平槽流量是河槽(又称河床)在水位与滩面齐平情况下的过流能力,能综合反映河流主槽的形态和大小。河床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会使水流和泥沙沉积发生改变。下图为黄河下游典型年份依次从花园口到利津四个观测点河流平槽流量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四个观测点所在河段中最早形成“驼峰”河段的是( )
    A. 花园口 B. 高村 C. 艾山 D. 利津
    13. “驼峰”河段对两岸构成严重威胁,其中最主要的威胁来自( )
    A. 河道淤积,排洪能力降低 B. 河道弯曲,排洪能力降低
    C. 流速加快,加剧两岸的冲刷 D. 流速减慢,导致河流改道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由材料可知,河流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河床因泥沙堆积不断增高,出现“驼峰”河段,河流平槽流量越来越小,河槽的过流能力降低。由图可知,1994年黄河下游平槽流量自上游向下游减小,与1994年相比,1997年汛前,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平槽流量减小,且减小最多,平槽流量小于其他三个观测点所在河段,说明1997年汛前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已经出现了“驼峰”河段,其他三个观测点所在河段当时还没有出现“驼峰”河段,所以,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最早形成“驼峰”河段,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河流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会使水流和泥沙沉积发生改变。在河流洪水期,由于“驼峰”河段的存在,河道淤积,河床的排洪能力降低,洪水不能及时流向下游,对两岸构成严重威胁,A正确,C错误;河床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河道没有发生弯曲、也没有发生改道,BD错误。故选A。
    【点睛】黄河下游“驼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河段的冲淤情况不同,造成过流能力出现明显的差异所致。
    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左图示意新疆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分布,右图示意②观测点雅丹地貌的空间形态及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15. 左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开始发育雅丹地貌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16. 研究发现,河流在罗布泊②地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有较大影响,其影响包括( )
    A. 河流堆积扩大雅丹总体面积 B. 河流堆积减小雅丹相对高度
    C. 河流侵蚀削低雅丹单体顶部 D. 河流侵蚀拓宽雅丹单体范围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雅丹地貌通常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表现为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读图可知,罗布泊地区长条形土墩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延伸,并且西北和东南侧有山地阻挡风力,因此排除西北风和东南风,AC错误;该地位于新疆地区,南部有青藏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对该地的影响,西南季风对该地影响小,D错误;在罗布泊东北地区山地有缺口,东北风经过狭小山口吹入,由于两侧山地影响,狭管效应,使东北风力加大,长期侵蚀形成的。B正确。故选B。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罗布泊当地沉积物主要是由西侧的塔里木河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由图可看出,罗布泊最大范围能够覆盖①观测点,后来由于塔里木河来水减少,导致罗布泊面积逐渐变小,向西萎缩。①观测点最先出露地表受到风蚀,然后是②观测点,而③观测点离缩小的罗布泊最近,最后出露接受风蚀,形成雅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观测点的位置最靠西,离塔里木河最近,因此河流带来泥沙形成的堆积物使地势逐渐升高,从而减小了该地雅丹的相对高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其发育过程:首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沟槽,并且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施秉喀斯特地貌区位于贵州省东部的施秉县北部,该区域内没有大型的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也不发育,仅在陡崖上分布有一些岩屋和直径小于1米的溶蚀小洞。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4%。下图为施秉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推测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
    18. 导致该地区地下喀斯特地貌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热条件好 B. 表层土壤浅薄 C. 岩层可溶性弱 D. 植被稀疏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四个阶段中②区域的峰林不太明显,可知②位该区域喀斯特地貌的初期阶段,即②是最先形成的,④图中的峰林相对于②来说较为典型,相对于①③来说又不太典型,可知④的形成是在②之后的,①出现了堆积物,而③阶段既有碎石堆,也有峡谷发育,可知③是四个阶段中发育最成熟的,因此可知③是最后形成的,可知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②④①③,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水热条件好,地下喀斯特发育的越典型才对,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可溶性岩层的厚度越大,地下可溶性岩石被溶蚀的力度越大,即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强度越大,因此可知导致该地区地下喀斯特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的岩层可溶性比较弱,C正确。表层土壤浅薄以及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高低和该区域的地下喀斯特发育程度几乎没有关系,BD 错误。故选C项。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的结果,水分少或岩层可溶性差都会导致地下喀斯特地貌不发育,该地森林繁茂,说明不缺少水分,即地下喀斯特地貌不发育是由于岩层可溶性弱。
    终碛是因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终碛垄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冰川融水流出冰川末端或切过终碛垄后,地势展宽、变缓,冰水分散为没有固定河床的细小股流,形成辫状水系。冰水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被称为冰水扇。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关于山岳冰川终碛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弧形延伸,中间部位向高处凸出 B. 一般迎冰侧较缓,背冰侧较陡
    C. 冰川后退时不能形成终碛垄 D. 一般分布在高山冰川带
    20. 冰川融水流出冰川末端或切过终碛垄后形成辫状水系,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比较陡峭②谷地比较宽阔③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④冰川整体消融量较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中山岳冰川终碛垄示意图可看出,其中间部位向低处凸出,A错误;通常终碛垄迎冰一侧在不断的接受冰川的堆积作用,故迎冰一侧缓,背冰一侧陡,B正确;冰川后退说明冰川在消融,就会有冰碛物的形成,在后退的过程中,若出现阶段性停顿,则能够形成终碛垄,C错误;终碛垄是由于冰川消融形成的,故应发育与山地的雪线以下(冰川边缘),而非高山冰川带,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结合材料“冰水分散为没有固定河床的细小股流,形成辫状水系”可知,辫状河道的形成与谷地比较宽阔有关,谷地宽阔,难以束缚水流,故水流散乱,②正确;且由于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也导致了其形成的河道多具有季节性,而没有固定的河床,③正确,C正确;地势比较陡峭难以形成辫状河道,①错误;冰川整体消融量较小不是没有固定河床的直接原因,④错误。故选C。
    【点睛】终碛垄指在冰川前缘由终碛构成的弧形垄岗状地形,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在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终碛物会随冰川的移动而不断累积增高,于是在前缘形成弧形垄岗。正由于此,终碛垄常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冰川前进也可将冰碛物向前推挤形成垄岗,这种垄岗中的冰碛物会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构造。终碛垄高达数十米甚至百余米,通常迎冰侧较缓,背冰侧较陡。大陆冰川边缘的终碛垄延伸可达数百公里,山岳冰川的终碛垄一般较短。
    沙丘是由外力作用从物源区分选出砂粒沉积物而积累的堆积床面。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冬春季多大风。该地河岸附近分布着的规模较大的沙丘,沿岸交通干线经常受到流沙的袭扰。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间段某沙丘的纵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推测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2月
    22. 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判断图示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 )
    A. ③①②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①③
    23. 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应当采取( )
    ①在河流枯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②在河流丰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
    ③设置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④设置平行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1. D 22. B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因此在降水补给的背景下,河流流量势必呈现出季节性的特点,夏季河流水位较高,淹没大面积河漫滩,秋冬季节水位持续下降,河漫滩出露面积增大,直到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河漫滩出露面积逐渐减少。综上,冬季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根据上题及所给材料,可以看出沙丘面积变化伴随着河流水位的涨退,因此,推测出此地沙丘的主要来源应当是河流携带沉积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第①阶段)首先,河流在上游地区携带大量泥沙于下游地区的河床沉积,此时泥沙没于水面下方;(第④阶段)受河流水位变化,秋冬季节河流水位下降,原先处在水面下方的沙丘开始大面积裸露出来;(第③阶段)加之冬春季该地频发大风,在大风的动力作用下,裸露的泥沙沿河床做反向迁徙,被迫爬升到山坡上;(第②阶段)次年,河流迎来丰水期,河漫滩再次被河水淹没并接受新的沉积,以此循环往复,沿岸沙丘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沿岸沙丘形成的正确顺序应为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山坡上的沙丘主要是在冬季大风携带裸露于河床的沙丘形成的,因此在设置阻沙林带时,应当充分考虑冬季(枯水期)河流的最低水位线,只有在最低水位线附近设置阻沙林带才能从根源上有效抵挡大风对沙丘的作用,进而有效遏制沙丘的扩大,故①合理;相比于其他方式,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设置阻沙栅栏能够最大程度上削弱主导风的风速大小,从而降低沙丘的流动,进而减小风沙对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等影响,故③合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两岸(主要为凸岸)。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即凸岸的水下堆积体面积逐渐增大,并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收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继续“下蚀”,则河漫滩会露出水面。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即形成了河漫滩平原。如果该条河流位于山谷,且谷底宽阔平整,则洪水泛滥时会淹没谷底,泥沙沉积。如果河水反复的涨水泛滥,则两岸泥沙逐渐增厚,最终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向下的长波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的热量越多。通常情况下,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下图为一科研小组利用设备记录的某地夏、冬季节某日晴天两种不同下垫面的地面有效辐射日变化情况图,a、b代表沙漠或绿洲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1表示夏季,a线代表绿洲 B. 图2表示冬季,a线代表绿洲
    C. 图1表示夏季,b线代表绿洲 D. 图2表示夏季,b线代表绿洲
    25. 图1中该日8时( )
    A. 沙漠区大气层结构稳定 B. 沙漠区大气对流运动最旺盛
    C. 绿洲区大气层结构稳定 D. 绿洲区大气对流运动最旺盛
    26. 若某地某一天地面有效辐射出现负值,则该地当天可能( )
    ①出现强逆温天气②空气洁净度高③空气湿度大④夜间晴朗风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4. C 25. C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从图中坐标轴数值可以看出,图1地面有效辐射数值整体较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有效辐射大,因此图1表示夏季,图2表示冬季,D错误。图1中a线数值较b线大,夏季时沙漠的温度高,地面有效辐射量大,故判断a线代表沙漠、b线代表绿洲,A、B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该日8时图1中虚线表示的绿洲区地面有效辐射值为0,根据材料可知,该数值表明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相等,不会发生对流运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层结构稳定,C正确,D错误;该日8时图1中实线表示的沙漠区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表明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但是数值是一天中最低值,说明会发生对流运动但并不是最旺盛的时间段,A、B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面有效辐射为负值表明地面温度低于大气温度,大气逆辐射强于地面辐射,这会导致大气上层温度高于近地面温度,从而出现强逆温天气,①正确;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较为稳定,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②错误;空气湿度大时会形成云层,云层会加强大气逆辐射,③正确;夜间晴朗风大时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④错误。故选B。
    【点睛】沙漠地区由于地表被砾石覆盖,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绿洲地区相反。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下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中间层 D. 高层大气
    28. 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
    A. 距离太阳较远 B. 距离地面较远 C. 距臭氧层较远 D. 距电离层较远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原因是8时( )
    A. 地面温度较低 B. 大气的对流较强
    C. 太阳辐射较弱 D. 大气逆辐射较强
    30. 影响夏季与冬季逆温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风速 B. 昼夜长短 C. 降水 D. 气温日较差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会导致接地逆温层较厚,因此8时地面温度较低会导致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A正确;逆温形成时,大气较为稳定,大气对流强会导致逆温厚度较低,B错误;8时是白天,有太阳光照,太阳辐射较强,20时是夜晚,太阳辐射较弱,C错误;大气逆辐射较强会导致地面温度较高,不利于逆温的形成,所以会导致逆温厚度降低,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影响逆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温度,风速与降水对逆温的形成影响较小,AC错误;由于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所以逆温层下冷上热,近地面的温度低,会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温层的形成,会导致接地逆温层较厚,由于冬季夜晚长,地面辐射冷却强,所以逆温厚度较大,頁季夜晚短,地面辐射冷却弱,所以逆温厚度较小,因此影响夏季与冬季逆温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昼夜长短,B正确;逆温厚度主要受近地面温度影响,近地面温度越低厚度越大,与气温日较差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逆温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中纬度地区更容易产生下沉逆温现象。时间因素:逆温层的分布则会随时间产生变化,以赤道为例,夏至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更容易产生逆温现象。天气因素:夜间少云时,地面热量散发较快,温度下降速度也随之增加,使地面温度和上部空气温度的差值降低,第二日早上出现辐射逆温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降水天气则会减少逆温的出现概率,大雱天气将增加逆温的出现概率。地形情况:多山谷多丘陵时,夜间冷空气停滞在山谷中,不随上层热气流通过,局部满足逆温形成条件,会更易导致逆温的出现。临海地区则由于海面冷空气吹入内陆而导致逆温层变窄,随后在沿岸地面产生逆温;大气污染程度:大气污染越重,逆温层厚度越高,逆温现象越严重。
    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 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
    C. 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 D. 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
    32. 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 )
    A. 阴天增大,晴天减小 B. 阴天和晴天都增大
    C. 阴天减小,晴天增大 D. 阴天和晴天都减小
    【答案】31. A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7、8月份为祁连山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因此冰川积雪消融量大,导致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小,因此比值最低,A对;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减少,比值增大,B错;植被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较小,因此植被覆盖率不是主要因素,C错;7、8月份不是祁连山风力最大的时候,因此风力不是主要因素,D错。故选A。
    【32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冰川积雪消融量会增大,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因此会使阴天和晴天的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都减小,D对,ABC错。故选D。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指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较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地球上中纬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读“大陆西岸1月、7月西风风速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左图,1月;①为南半球 B. 左图,7月;②为北半球
    C. 右图,1月;①为北半球 D. 右图,7月;②为南半球
    34. 造成南北半球在50°地区西风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性质 B. 海陆分布 C. 海陆位置 D. 海陆轮廓
    35. 造成①(某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冬夏季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洋流 D. 地形
    【答案】33. C 34. B 35. A
    【解析】
    【33题详解】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的破坏作用强,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强,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因此,中纬度西风北半球弱南半球强,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②为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对于北半球来说,1月份西风控制范围大,图中北半球西风在左图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于右图,可以判断左图为7月,右图为1月。故选C。
    【34题详解】
    ①②在50°地区西风①弱②强,是因为①(北半球)50°地区大陆广布,②(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海陆分布差异导致了南北半球同纬度的西风势力强弱不同。故选B。
    【35题详解】
    ①(北半球)西风风速在50°地区夏季弱冬季强,是因为50°地区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导致气压差大,从而风力大。故选A。
    【点睛】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广阔对气压带和风带完整性的破坏作用强,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强,西风风速较小;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小,海域广阔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完整,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弱,西风风速较大。
    二、综合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下左图)海岸地貌类型齐全。2020年7月,在海岸地貌学专家的指导下,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大鹏半岛南部的西冲湾开展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这里沙滩的沙粒大小不一,于是分别在沙滩A、B、C处取样,对沙粒进行观察。右图为同学们根据取样位置绘制的剖面图。

    (1)推测西冲湾沙滩沙粒的可能来源。
    (2)研学小组观察发现A处沙粒较B处细,请说明其形成过程。
    (3)说明C处形成沙丘而没有形成沙堤的原因。
    【答案】(1)河流入海搬运的泥沙;波浪搬运海底的沉积物(碎屑物质);沿岸山体风化产生的松散物质;沿岸洋流将东冲湾河口沙粒携带至此。
    (2)涨潮时,海水流速快搬运能力较强,携带大小不一的沙粒向海岸移动,在B处堆积;退潮时,海水流速减慢搬运能力较弱,将颗粒较小的沙粒搬运至A处堆积;颗粒较大的沙粒保留在B处。
    (3)C处距海岸较远,受海浪作用较小,主要受风力作用;风挟带海岸沙粒向北移动,遇到坡地阻挡,风速减小,搬运作用减弱,在坡地C处逐渐堆积,形成沙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河流、风的搬运、堆积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半岛示意图可知,西冲湾沙滩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可能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故该地的沙滩沙粒可能来源于沿岸山体的石头风化后形成的碎屑,随着河流入海携带而来,以及河流入海时自身携带搬运而来的泥沙;海水在运动过程中搬运的海底碎屑物质;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沿岸流从东冲湾携带沙粒到此。
    【小问2详解】
    由示意图可知,A地较B地更靠近海洋。涨潮时,海水搬运的泥沙没有分选性,将大小不一的沙粒带到B处,退潮时以海浪的沉积作用为主,当海浪由陆地向海洋方向移动时,海水携带的沙粒颗粒较大的先沉积,在B处堆积;颗粒较小的后沉积,在A处堆积,使得A处沙粒较B处细。
    【小问3详解】
    由示意图可知,C地距海较远,故可推测该处沙粒沉积不是海浪沉积作用形成,而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常有海风出现,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过程中,搬运海岸的沙粒,后遇到坡地阻挡,海风风速减弱,所携带的沙粒在坡地C处沉积。
    3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受造山挤压作用,在安第斯山古老大陆边缘一侧形成V盆地。距今1100万至500万年前,V盆地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湖泊沉积,沉积层厚度达700多米。湖泊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基岩岩性、湖泊水系和气候环境的演变。左图为安第斯山沿28°S地形剖面图,右图为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的局部示意图。

    (1)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描述V盆地的形成过程。
    (2)安第斯山区成为V盆地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区,分析其有利的物质和动力条件。
    (3)说明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对湖泊特征产生的影响。
    【答案】(1)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山脉褶皱隆起,V盆地区域断裂下陷形成盆地。
    (2)物质来源:安第斯山区(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岩石破碎;高海拔山区,风化、侵蚀作用强,提供大量松散物质。
    动力条件:高山区冰川广布,冰川作用强;山区冰川融水量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作用强。
    (3)盆地不断堆积变厚,湖床抬升,湖泊水位上升,湖水外溢,内流湖变外流湖,湖水外泄,湖泊萎缩直到消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安第斯山边缘V盆地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盆地形成过程、物质来源及对湖泊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褶皱山脉,V盆地区域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盆地。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从物质条件看,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山体岩石破碎;山体海拔高,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加剧了岩石破碎,提供了大量松散物质。
    从动力条件看,高山区冰川广布,冰川侵蚀搬运作用强;山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冰川融水量大,山地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沉积层不断变厚,导致湖床抬升,湖泊水位上升,湖水漫过山脉外溢,由内流湖变长了外流湖;随着湖床继续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溢水口不断下切侵蚀,使湖床高于溢水口,湖水外泄,最终湖泊萎缩直至消失。
    3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左图为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离中心点越远,数值越大)。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右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1)推测祁连山地区南坡和北坡冰川风风势大小,并说明理由。
    (2)从对山谷风风力大小和影响时间角度,分析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
    (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北坡风势大于南坡。理由:北坡冰川面积更大,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相比更低,温差更大,冰川表面下沉的冷却气流更强、更稳定,且大面积冰川的摩擦力更小,因此形成的冰川风风势更大。
    (2)延长山风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冰川风势力变弱。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祁连山脉冰川分布与冰川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局地风风力大小与两地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相关。与由材料可知,冰川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而北坡冰雪面积远大于南坡,因此其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比南坡更大,所形成的冰川风势力更强;冰川面积更大,其下垫面摩擦力越小,冰川风势力更强。
    【小问2详解】
    由右图可知,冰川风和山风风向一致,会延长山风的影响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加强其影响程度;和谷风风向相反,会缩短谷风的影响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2024邯郸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邯郸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地理pdf、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目前芙蓉江江底为基岩,说明,研究阶地年龄最有利于,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风向为,该日孟买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处自然植被可能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哈尔滨九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省哈尔滨九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级地震,震中位于34, ④湖泊主要调蓄图中, 福州站的扩建增加最多的用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