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01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02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语言是对口头语言的抽象,从读到诵的转换中有无限空间让作者进行文学创作。从读到诵的转换空间无限大,想象力可以无穷发挥,对语言表达可以尽情追求。同时,语言表达的无限性也源于生活本身的千变万化,语言感觉也必然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作家的早晚期作品风格之所以有差异,很大程度源于这种变化和追求。

    既然文字表达处于变化发展中,那什么是文字的好坏呢?除了对文字质量的基本要求,比如叙述流畅,避免错别字,语言现象不应过分简单等,还有没有其他标准?我认为起码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读者读起来是不是舒服。好文字一定让读者读着舒服,在从读到诵的转换中充分享受内容和情感的张力,产生共鸣。文学创作是在从读到诵的转换中完成的,读者是参与方,应考虑到他们的感受,依照转换规律来写作。这个感受并非指三观一致,而是节奏的顺畅、感觉的顺杨、阅读的顺畅。写作为了表达,表达就必须让读者读明白,能基本感受到作者的感觉。

    文字的个性也就是文字辨识性,简单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一眼便认出文字风格的与众不同。学术界将其概括为“文字个性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这些精神特点控制着作家的创作活动,使他能用个性化语言构筑起一个独有的艺术世界”。这种概括准确全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理解。

    首先,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欲是人类的天然欲望,属人性的一部分,就像对爱恨的欲望一样,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动机,只不过强弱有别罢了。可以夸张点说,表达是生存方式的一部分、基本权利的一部分。因此,尽管表达的欲望并不直接导致文学创作,但它无疑是文学创作以及任何艺术创作的源泉。其次,既然如此,文学创作是典型的个人行为,作者才是创作主体,与他人关系不大,这是自己的表达和表达的自己,只能自己看着办。再次,写作的重要前提是,要找到写作中的自己,只有找到自我,表达自我,才能产生自身风格,也就是文字个性。

    在写作中把握文字个性,有点像歌唱时寻找发音位置。有些人原本在生活中就缺少个性,如果真这样倒也不是问题,只要了解自我并自我书写,没有个性就是个性。但倘若其他原因,比如对天赋的迷思,对灵感的焦虑,对自我的回避,让你感到很渺小,自我变形,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那就是问题了。解决的办法还是要把上面的逻辑想清楚,世上天才再多,文学的多样性永远缺少一个你。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坦诚地面对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文学表达?如果是,那么写作要考虑的只是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

    也可以说,文字个性是文学创作的硬通货和必不可少的标识,文学艺术永远以个性和情感为皈依。文学繁荣,百花齐放,百花就是个性的总和。欧洲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正是个性的彰显。但至当下,尽管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显著,但对文学前途的担忧始终没有消退。当文字越来越缺乏个性,迎合市场和数字技术的整齐划一,当文学的表达被形式化、庸俗化了,那就是灾难的来临。文学一旦失去个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在这一点上,个性往往意味着生命,意味着那颗怦怦作响的心脏。

    (摘编自《文学的个性及其他》)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对语言表达的追求以及生活本身的千变万化,使得作家早晚期作品的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B.虽然文字表达处于变化发展中,但好文字一定会让读者读着舒服,让读者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C.表达欲是人类的天然欲望,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动机,是生存方式和基本权利的一部分。

    D.当下,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显著,文学繁荣,百花齐放,作家的创作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开宗明义,论述了文字个性的含义、对文字个性的解读及其重要性。

    B.第三段阐释了什么是文字的个性,运用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

    C.文章肯定文字个性的重要性,又表达对缺少文字个性的担忧,显示了作者的写作倾向。

    D.最后一段强调了文字个性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其中的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的个性得到极大彰显。

    B.李白的作品个性外露,富有激情,他的《蜀道难》表现出雄奇的浪漫风格。

    C.李清照早晚期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源于个人造诣的提升。

    D.陶渊明创作成功的关键是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体,找到自我,表达自我。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树木如何经由根部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有时候可以在一些斜坡步道上观察到,那里的土壤因雨水侵蚀而流失,地底的根系相对也容易暴露出来。科学家已经在哈山区证实,树木的根部确实是一种错综交织的系统,而这系统可以把同一个树种以及一个树群里的大部分个体结合起来。树木间营养物质的交换、紧急状况下的邻里互助似乎都已经是既定规则,由此我们可以认定森林是一种超生物体,也就是类似蚁窝的构成物。

    但树木为何如此社会化,为何明知会助长彼此间的竞争,却还是要与同类共享养分?理由很单纯,独木不成林,独树无法制造出同一区域内稳定均衡的气候,也会受到风吹雨打而无所依。反之,许多树木则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可以缓和酷暑与严寒,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并制造湿润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中树木能在呵护中成长,而且能够活得很久。

    所以,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树木必须不计代价地维持完整的共同体,如果所有个体都只会独善其身,其中会有许多无法存活下来。不断有树木死去的结果会使树冠层出现许多空隙,从这里风暴更容易侵入森林,并造成更多树木倒下;夏天的暑气也更容易逼近地面,使土壤变得干燥。所有的树木都必须承受这些后果。因此,每棵树木对于整个共同体而言都弥足珍贵,也都值得尽可能长久地存活。为此,树木甚至会集体帮助生病的个体,供给其养分,直到它再度健康起来。反之亦然,曾经伸出援手的树,现在也需要协助。这些有着粗壮银灰色树干的山毛棒树,让我联想到一群大象:它们同样也擅长照顾同伴,也会扶持病者和弱者,直到它们有能力重新站起来,若非不得已,甚至不愿抛下死去的亲人。

    虽说每棵树都是共同体里的一分子,但其中显然有程度之分。大部分的树桩会在几十年内化为腐殖质(对树木而言这算是非常快的),只有极少数的树桩历经数百年气息犹存。为何情况会如此不同?难道树木间也存在阶级社会?似乎是如此,只不过“阶级”一词还不够精准。那更像是以亲密程度或喜爱程度来决定同伴间是否乐意相助的社会。对于这点,我们只要抬头观察一下树冠层就能够理解。

    一般树木都会尽量扩展自己的枝干,直到碰触到同样高度的其他树木的枝丫末端为止,它们无法继续伸展,因为有较好空气与光线的生长空间已经被捷足先登。纵然如此,那里所有的枝干都发展得这般孔武有力,让我们不禁要想:上面的生存竞争该有多激烈!相反地,真正的树木朋友从一开始,就会注意不向彼此伸出太具威胁性的手臂,它们并不想从对方那里夺走什么,因此树冠层只会向外围——朝着“非我族类”的方向延伸。透过根部,这些朋友是如此唇齿相依,甚至有时候会一起死去。这种不间断地向残桩雪中送炭的友谊,一般只存在于天然林里,不过或许所有的树种都存在这种现象,因为除了山毛棒树,我也曾在橡树、冷杉、云杉、花旗松等树木旁边观察到这种活了很久的残桩。然而在人造森林里,就像中欧地区大部分的针叶林,树木明显只是顶着同样物种名称的“街头游童”,它们的根在种植时就已经永久损坏,要建构共同的网络显然是不可能了。这种森林的树木通常就像独行侠,因此总是处于艰难困境中,反正它们多半也没机会变老,依据树种的不同,大约在一百年内,其树干就会被认定可以砍伐了。

    (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宝珍译)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树木根部错综交织的系统,把树群里的个体全都结合起来,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和邻里的互助。

    B.只有极少数的树桩历经数百年气息犹存,那是因为它们生存在一个更加乐意相助的树木的社会里。

    C.一般树木都会尽量扩展自己的枝干,但它们从一开始,就会注意不向彼此伸出太具威胁性的手臂。

    D.人造森林的树木,由于根部无法建构共同的网络,因此它们总是处于艰难困境中,也没有机会变老。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陈述观点时使用“一般”“或许”“大约”等词语,体现了文章用语的严谨。

    B.第二段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说服力。

    C.第五段“街头游童”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种用法与第四段中“阶级”的引号用法相同。

    D.文章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树木要维持完整的共同体的重要性。

    6.这篇文章介绍了树的生命秘密,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旁边那棵银杏树下有一块青石。他便在那上面坐下,取出一支烟来,点燃了,放在嘴上抽着。他长嘘似的吐着烟雾。他那略带苍老的脸上渐渐地浮出了安闲的笑容,他忽然带笑地对我招手,一面说:“孩子,过来,在这里坐,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眼睁睁地望着父亲的脸,尤其是他的嘴,静静地等着他开始讲故事。

    “从前有过一个孩子,就像你这样大的年纪。他家里很穷。父亲是乡下教书先生,在破庙里开个蒙馆,教几个小学生糊口度日。

    “有一年年景不好,遇着天早,田里的稻子都枯死了。种田的人没有收成,衙门里的差役却来逼着收税。他们换门挨户勒索,得不到钱,就把可以拿走的东西都带了去。那些吃树皮草根的人被逼得没法生活,就阔起事来。然而不久大队兵马从城里开来了。枪声、喊声、哀号声响成一片。整个乡村里就刺下一些老太婆、小孩子守住那些未烧尽的破屋叹息流泪。

    “那个教书先生没有给抓去,这个时候全亏得他出来照料那些老太婆、小孩子。但是过了两天差役又下乡来把他也捉去了。"

    “为什么捉他?他一点罪也没有!”我平地起来。

    父亲看我一眼,但过后又微微地笑了。不知道怎样我总觉得这笑里带着不愉快的神气。父亲接着说:“那个教书先生给关起来。人家说他鼓动种田人闹事,可是又找不到证据,把他关了几天,说是要放他出来。然而事情又突然变了。据说有人向县官告发了教书先生,说他家里藏着一颗珠子,这是一件宝物,人带着它,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不会给人看见,这叫作隐身珠。告发的人是教书先生的一个朋友,他说这颗隐身珠便是教书先生鼓动闹事的一个大证据。县官用严刑拷打教书先生,要他交出珠子。可是教书先生矢口否认,说他自己根本就没有见过什么隐身珠。

    “种种残酷的刑具都用过了。然而教书先生始终不肯招出一句话,到后来他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的死只是时间的问题。

    “县官叫人把他的身子丢在河里。又派差役到他家里去搜查。就是那个出卖朋友的人在引路,他们到了那里,把母亲、儿子都赶在屋角里。他们开始到处搜索,把什么东西和什么地方都找遍了,始终找不出一颗珠子来。

    “儿子和母亲忍住恐怖和悲愤战栗地蹲在屋角,眼睁睁望着他们的横暴的举动,不敢说一句话。

    “儿子忽然触了一下母亲的肘,轻轻喊了一声‘妈’。原来他看见一颗小小的红珠子在他脚边发亮,止不住他的惊讶。

    “母亲也看见了珠子。她连忙低声在儿子的耳边说:‘闭嘴。’这个时候儿子已经把珠子拾了起来。他刚要回答母亲的话,忽然看见差役们掉过头来看他,他慌张起来,不加思索就把珠子一下子塞进嘴里。

    “父亲的朋友眼睛精,忽然起了疑心,便走过来厉声叫道:张开嘴!'孩子迟疑一下就把嘴张开,那个人扳开孩子的嘴仔细看了一遍,找不出什么东西。因为珠子已经滑进肚皮里去了。

    “差役们又仔细搜索了半天,依旧找不到珠子,只得把屋里的东西顺手拿了带回城里去,剩下一个空屋给这一对贫苦的母子。

    “差役们一走,孩子就忍不住大声起来;‘妈,我口渴!’他便去地上抱起一只破瓦罐,把里面剩下的一点冷水一口气全喝光了,母亲惊讶地望着他的烧脸,忽然想起了珠子,便问道:‘孩子,珠子呢?’听见提起珠子,孩子才记起来他已经把它吞进肚里了,便恐怖地答道:‘妈,我把珠子吞下去了。’他刚说完了又觉得一阵心烧,口很干,他忍不下去,又接连地嚷:‘冷水,冷水!我口渴,口渴。’他不等母亲答话就跑出去,在院子里找到一只小水缸,一下子下头,不管水干净不干净,只顾咕嘟咕嘟地喝着。水缸里的水全给他一下子喝光了,连小虫也都进了他的肚皮。

    “儿子痛苦地望着母亲哀求道:‘我心里烧得很。我口渴,我口渴,妈,给我一点水喝吧。’儿子说着,一面拉开衣服,用力抓着自己的胸膛。

    “母亲没有办法,只得思住心痛,说:‘那么,我带你到河边去,河水够你喝的。’母亲果然把儿子连拉带扶地领到了河边。儿子一看见河,便扑到河边草地上,把头俯在水面,张开嘴大口地喝起来。

    “母亲连忙赶上去,抱住他的身子,要把他拉起来。但是他忽然回过头来说:‘妈,放开我,我要喝水,我还没有喝够。’他用力挣扎,要挣脱他的身子。这时,母亲看见孩子变成了一条龙。随着龙的身子的摆动,河面渐渐宽起来,许多土地都沉下去了。龙顺着河道往城里去,所经过的地方全成了河,只有那个乡村还原样地存在……”父亲讲到这里忽然住了口,摸出第二支烟,把它点燃放在嘴边衔着。他抽了一口烟,就站起来说:“我们还是到上面去吧。”

    “但是,后来怎样呢?”我看见父亲不把故事讲完就要继续爬山,便也站起来着急地问道。“后来龙游到了城里,自然把全城都淹没了,那个地方也变成了一条大河。”父亲淡淡地答道。

    “城里的人呢?还有那些县官和差役们呢?还有那个教书先生的朋友呢?”“我也不大清楚,他们大概都变成鱼虾了。”“那条龙呢?”我还不满足,又问道。

    “谁知道!你苦苦地追问这个做什么?”父亲带了点责备的口气说,但他的神气依旧是很温和的。

    这个时候恰巧有一股风吹来,下面松林里起了一阵波涛,把父亲的话掩盖了。一片银杏树的叶子飘落在我的头上。我伸过手去把父亲的一只手紧紧捏住。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结构严谨,开头段“那棵银杏树下有一块青石”与结尾段“一片银杏树的叶子飘落在我的头上”相互照应,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B.小说的“父亲”慈爱,温和,善于讲故事,他与孩子的关系亲密,得闲时他便给孩子讲故事,以此来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C.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通过儿童的视角来思考故事,呈现出纯真的一面。

    D.小说以对话为主体,情节集中,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纳了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在叙述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8.巴金在进行本文的创作时,目的是慰藉“被现实生活闷死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请简要分析。(6)

    9.小说中常有非现实主义情节,如这篇小说写孩子化龙的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从周

    公回受事九那,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得幽闲之地,茸一容膝之斋,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名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

    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青泽天下,岂容止乎?

    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逐不敢复辞,为之说。

    曰:“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由此观,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踏远引,道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为能尽止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谦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

    (有删改)

    []公,指赵孟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夫知进A而不知退B既得C患失D暨不量其才之称否E而冒之者F万万也G然皆非H圣人之止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

    B.安,哪里,与《琵琶行并序》中“恬然自安”的“安”意思不同。

    C.已,停止、结束,与《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

    D.之,“它”的意思,与《兰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的“之”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赵公认为自己已经六十岁了,是人生中该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了,所以给斋院取名为“止斋”。

    B.赵公认为到现在才辞官,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过错了,不敢有其他的期望来加重自己的过错。

    C.作者认为,止的含义专指辞去禄位,闭门谢客,远离官场,隐居起来,避开俗世,没有烦恼。

    D.圣人的止是想做官时就做官,不想时就辞官回家;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想快速辞官就快速辞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其中唯付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5)

    (2)中外属望,方期大用,青泽天下,岂容止乎?(5)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桂花[]吕声之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业偏带晚烟苍。高枝已折生手,万斛奇芬贮锦袁

    []生,指《晋书·部诜传》中邻举贤良对策第一。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李白的这首咏桂诗,全文只有一个“桂”字,寓意却极其深刻,主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B.李诗写桂树虽然生长在无人问津之地,却绿叶繁茂,根芬芳,清阴怡人,劝告后人在自家院子多种一些。

    C.吕诗首联“独”字突出了桂花一家独秀,别无对手;“三秋”表明时间之长;“压”字显得桂花超群绝伦。

    D.昌诗尾联说桂花高枝已为生所折,是借生折枝代指英才折桂,以喻天上仙物与人间英才相配,堪称双美。

    15.两首诗借桂花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杜甫《登高》中,表现手法多样,其中“          ”两句将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相结合,令人充分感受到俯仰结合的写景角度变化。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渲染了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万古丹山:武夷山》以既专业又富有诗性的语言介绍了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远古时代,“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断的面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宏间社观的景象。而此后,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目。”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介绍巍然耸立在游人面前的大王峰和玉女峰,这两座武夷山最著名的山峰,从地貌学的角度而言年龄差竟有240多万年。“在海枯石烂的漫长岁月里,大王峰足足等了玉女峰240万年之久,这是怎样的等待呢?”这样的联想,将自然地理读出了趣味、读出了情感。

    山川河流的迷人,不仅在于险奇,甲    。在作者何向阳看来,真正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蕴的,非朱子文化莫属。然而,作品绝不是(   )地介绍几则关于朱熹的逸闻,它要捕提的是武夷山水的文化之魂。作者敏锐追索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水滨”句中“泗水”的(   ),娓规讲述中国思想史上心学与理学论辩的“鹅湖之会”、发生在朱熹和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状之间的“朱张会讲”,细致钩沉白鹿洞书院、岳书院与朱熹的关联,以及朱熹晚年创建武夷精舍的缘由……某种意义上,作者沿着宋代以来重要的一条思想线索,进入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场景。通过对诗性山水的呈现,使作品尤其具有启发性。所谓诗性山水,不是用诗化语言描述山水那么简单。事实上,诗性指向生命的非功利、哲思性和超越性的层面。诗意是对生命自身、对自我与世界相遇的凝思和顿悟。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资讯看似(   ),却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人与自身及世界对话的通道。无论是向内的证悟,还是向自然的返归,作品洋滥着对生命觉知的兴趣和执着。由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这才乙      

    在旅行成为时尚的今天,真正懂得旅行、懂得山水还需要深入沉潜。风景不妨“看”,山水却必须“读”。看可以无所用心,丙    。这部作品就是一部推敲山水、叩问智慧、体察自然的人文山水笔记。

    17.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21.文中几处加点句中的“的”不可以删掉的一项是(3)

    A.从地貌学的角度而言

    B.碎片化的信息时代

    C.由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

    D.在旅行成为时尚的今天

    四、写作(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丰子恺说:“真的绘画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多种工艺品和纪念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文中三次出现对鸟的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