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8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8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表格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表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美从何而来?,审时代之美,美的历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作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目标。

    本课设计时将侧重于唯物史观的培养,注重让学生通过对本阶段思想文化基本史实的掌握,进一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基本原理。

    理论依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蕴含高中历史课程性质重新定位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高中管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虽然不能占领课堂,但是要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的引导作用很重要,不能弃引留导,更不能只引不导。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对的感悟这条线索的铺设,将学生的对文化之美的认识与历史时空连接在一起,反复铺垫与时空的联系,从而突破唯物史观的知识构建。通过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融入课堂,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具体目标:

    1、了解儒、佛、道的思想特点及社会地位的变化。(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2、通过鉴赏和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了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变化特征,认识社会变迁对艺术的影响作用。(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梳理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并通过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认识到传统思想对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

    4、总结文化新成就,并认识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成就的表现及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

    难点:通过思想文化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条件学会使用唯物史观的哲学原理。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漫画图片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引导以及课堂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引读

    在课前给学生印发读史·小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梳理本课的时间线索。

    阅读教材及小报等拓展资料,思考问题。

    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阅读以及时间轴梳理,初步了解本课框架。

    一、导入:何以为美?

    1.        探讨是什么。

    (可以发散来看,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将焦点落实到魏晋时期的

    1.        引入魏晋时期的材料,构建历史时空情境。

    (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也会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在魏晋时期,有人选择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也有人选择西方极乐,来世安稳,当然还会有其他不同的选择。比如有些人,身负才华却选择避世,有的通过艺术来宣泄内心的情感。此处可以略微讲述一下魏晋玄学。魏晋300年,个体的自我意识在秩序解体的痛苦中觉醒。书法和绘画也从旨在教化转向对个体情感与多元价值的表达。)

    学生自由讨论,美是什么。

    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本课的历史情境。

    二、美从何而来?

    引入唯物史观

    1. 提出问题:魏晋的审美是怎么来的?

    (美,来自时代——引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 利用表格进一步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为什么魏晋时期独尊的儒学地位会受到挑战?

    (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儒学不适应社会的精神需求,因此给了佛教、道家发展的空间。)

    1. 素养培养:从文学艺术领域看唯物史观——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我们通过儒佛道思想的发展,雕像、书法、绘画作品的品评,能够看出,文学艺术作品,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这就告诉我们另外一句话,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 素养提升:以唐诗为例,探讨诗词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时代特征。

    (李白的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这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杜甫的诗风平实浅进,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李商隐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阅读教材、材料,完成表格,思考问题。

    通过品评魏晋及唐的艺术品,用掌握的魏晋及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进一步落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主题。

    培养学生从教材及图文资料读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结合史实社会环境与思想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审时代之美

    提升唯物史观

    1. 鉴赏分析(彩绘捧手仕女俑)

    插入视频进一步理解大唐的强盛与自信。

    1. 完成表格,掌握魏晋时期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部分与农业有关,或者为农业服务,通过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特征,也能反映出唯物史观。)

     

    审美是每个人的本能,在审美中融入核心素养,可以使枯燥的哲学观点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设置情境,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四、美的历程

    中外文化交流

    简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

    梳理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五、课堂小结

    小结:李泽厚《美的历程》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审美升华及基础知识的课堂小结

    对本课进行系统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本课的时间跨度大,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阶段,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多元繁荣的一个阶段。从内容角度来说,内容杂但难度小,单纯梳理和展示都可以完成,但是单纯的知识堆砌枯燥也不能达到核心素养的落实。所以,我将本课设计成为主题探究课,更多侧重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主题的理解。
    2. 本课试图通过感悟文化之美这条线索展开,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对文学艺术品的鉴赏,来协助完成教学目标,并落实唯物史观。但这种审美鉴赏存在一定的难度,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设计目的是想层层铺垫:引出主题——分析主题——运用主题,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可能会涉及到过本课多的要素,略显杂乱堆砌。而且为了烘托主题,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就会略显单薄,需要在正式授课之前辅之以学案进行基础落实。
    4. 在课件设计上,呈现出表里两个主题。表主题是感悟文化之美,内主题是唯物史观。两个主题相互配合,用表主题牵引线索,带动气氛,而达到落实内主题的目的。这种做法,会使学生上课时的难度有所增加。而且为了服务于主题,还需要老师进行大量的背景介绍以及情境引导,尤其本课以魏晋之美进行切入,学生对这部分历史背景并不熟悉,也给教学带了了难度。

        关于主题式教学,情境教学时课堂问题、情境、主题的设计,如何能做到既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又能够落实基础,升华教学目标,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话题,我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希望能够呈现更多有趣、有料的课堂。

     

    相关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学情分析与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表格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各美其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8课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