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文化深层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
    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在于它内部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书法应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这无论从它的产生、发展,还是从它所承载的内涵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书法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书法有着一种无法拆解的因缘,所以说书法因文化而具有了灵魂。反过来,书法又以其形式美让文化放射出光彩。可以说,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如《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传颂,不是简单地因为颜真卿的笔墨技巧打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背后的爱国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
    一些人认为,与历史上的辉煌相比,当代书坛可谓黯然失色。我认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内涵就是文化含量。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大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书法必须以国学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其础。我们搞书法,如果只是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范畴,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书法最主要的是文字的情感和文学的内涵,即所谓的“书以载道”。书法是具有丰富文学内涵的抽象化了的汉字书写艺术,其表现形态在一些人眼里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能概括书法的全部特征。现在欣赏书法,不应把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分开。文辞的内容与书法的线条、形态、创意有着内在的联系,撇开文辞内容,书法作品在视觉上的审美有其独立性,我们所感知的是一种“包含了内容”的形式。一些书法家试图摈弃文辞,在作品中有意对汉字结构作增减、重组、切割,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带汉字意味”的线条组合本身的审美价值,但这不算完整意义上的“书法”,只要还是搞“书法”,而不是其他什么艺术,就不能彻底摈弃汉字。
    能把字写好是技术,能把“情”写出来才是艺术。因此,书法要把文化当主体,不能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古人说书法是“小道”,指的就是技法方面。书法同时也是“大道”,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中国的伦理价值以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等。“小道”可以悦人耳目“大道”可以震撼心灵。书法是有生命的,不是僵死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生命单位,书法是文人向社会发出的生命信号。由此看来,书法既是“浅学”又是“显学”,既是“简学”又是“难学”。书法既通俗又高尚。就是说,书法既平易近人,又高深莫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认识汉字的人都会对书法有不同的兴趣,而且对书法也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所以它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但是并不是识字的人都能讲出它的深刻内涵和深奥的审美意趣。
    中国书法正行进在一个蜕变的道路上,正在完成它的时代转身----从历史的“工具”向当代的“审美”转型,由文学表达的“手段”向艺术表现的“目的”转变。从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趋势看,书法的思想观念表达正在悄然让位于审美功能。令人欣慰的是,书坛上仍有一批有志于书法传承的耕耘者。我们不能因盲目自卑而止步不前,也不能因盲目自大而陷入保守,只有让书法超越现实的功利,真正深入传统,方能幻化出大师和经典。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期盼 ---书法的明天会更好!
    (摘编自陈传席《艺术杂谈: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材料二:
    在“技法至上”时弊之下,我们亟需重塑书法的文化身份,重新建构书法审美的评判体系,以“道技并重”推动新时代书法的健康发展。在书学上,古人对“道”更多地理解为书法达到一种自由运用的状态。《中庸》云:“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道也,通平艺矣;学书者,由勉强以近自然,艺也进干道矣。这里的“道”显然指书法达到一种“近自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书写佳境。
    但我们所提倡的“道技并重”的“道”,不止是对书写规律,法则、技艺的自由运用,它应包含一些普遍的意义,诸如中国古代哲学、美学、艺术理论、文化学、伦理学等方面。首先,它写的是汉字,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汉字文化”。目前各种大小展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用字、错字问题,如篆书的创作上,出现“用字张冠李戴、任意增减笔画、移动偏旁部首、变形夸张”等用字问题,这就破坏了文字的正常结构和文字的演变轨迹,缺乏基本的文字学常识。其次,书写的载体是汉字,汉字是有字义的,连字成文就是一篇文章,它承载着要表达的内容。目前书法创作主要集中在诗词方面,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学养的不足。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这些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应以更加宽泛的视域来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运用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内容,书写新时代的华章。文字学和书写内容也只是书法之“道”的基础内容,它背后还承载着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因此,在掌握书写技法的基础上,要重视书法文化的发掘,道技并重,契合时代书法发展之需。
    (摘编自汪碧刚、刘自川《兼容并包 道技并重--推动新时代书法文化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的审美是综合的,立体的,人们欣赏书法既要着眼于作品的外在形式,又要关注具体内容。
    B. 书法是一种艺术,但其内部蕴含的深邃文化,使它成为了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
    C. 书法不是僵死的,而是文人向社会发出的生命信号,它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态度等震撼着人的心灵。
    D. 书法创作者应丰富学养,以更宽泛的视域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内容,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的文化内涵,不过二者的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 把书法纳入学科,书法就会成为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其内涵也会削减。
    C. 书法具有思想观念表达和官美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但地位却并不相等。
    D. 忽略汉字文化,只追求线条组合本身的审美价值,书法就会走向畸形化。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张怀瓘《文字论》:“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B. 解缙说:“学书以沉著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
    C. 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心手相忘,纵意所如,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悠然而化然,从技入于道。”
    D. 王羲之说:“凡书之时,贵乎沉静,意令在笔前,笔居心后,未作之始,构思成矣。”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书法作为历史记载者和文化传播者,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书法文化?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1. B 2. B 3. A
    4. 文章首先指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蕴含着深邃的文化;接着分析了当代书坛黯然失色的原因;然后从书法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书法的特点;最后指出书法面临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5. ①正确认识书法的内容和形式,把文化当主体,不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②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坚定书法文化自信;③掌握文字学常识了解汉字文化;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以更加宽泛的视域来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书写新时代华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使它成为了……”强加因果。原文是“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在于它内部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可见书法“内部蕴含的深邃文化”与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就会成为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其内涵也会削减”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如果只是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范畴,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原文是“推向……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范畴”“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不是一定会这样。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主张当代书法应“道技并重”,这里的“道”不仅仅是对书写规律,法则、技艺的自由运用,还包含诸如中国古代哲学、美学、艺术理论、文化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普遍意义。
    A.张怀瓘认为书法能够阐发《典》《坟》中的治国大道,成就国家兴盛的大业,后来的人把一些玄妙的技法加于其上,这才有了书法的写法之道。肯定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技巧,还包括治国大道等普遍意义,能够做材料二的论据。
    B.解缙强调的是书写的技巧,不包含“道”,不能做论据。
    C.郝经强调的书法达到一种自由运用的状态,达到一种“近自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书写佳境。这属于古人对“道”的理解,不属于材料二中的“道”,不能做论据。
    D.苏轼认为书写之前要先构思,书写之中要心思沉静,不属于材料二的观点,不能做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文章首先指出“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在于它内部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即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蕴含着深邃的文化;
    接着分析了当代书坛黯然失色的原因,“我认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内涵就是文化含量。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大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作者认为当代书法形式丰富而内涵退化;
    然后从书法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书法的特点,先指明“不应把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分开”,接着分析书法的特点,“是一种‘包含了内容’的形式”,“能把字写好是技术,能把‘情’写出来才是艺术。因此,书法要把文化当主体,不能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
    最后指出书法面临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中国书法正行进在一个蜕变的道路上,正在完成它的时代转身----从历史的‘工具’向当代的‘审美’转型,由文学表达的‘手段’向艺术表现的‘目的’转变”“只有让书法超越现实的功利,真正深入传统,方能幻化出大师和经典”。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书法“是一种‘包含了内容’的形式”,“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在于它内部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书法要把文化当主体,不能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可概括出:正确认识书法的内容和形式,把文化当主体,不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
    根据材料一“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我们不能因盲目自卑而止步不前,也不能因盲目自大而陷入保守,只有让书法超越现实的功利,真正深入传统,方能幻化出大师和经典”,可概括出: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坚定书法文化自信;
    根据材料二“首先,它写的是汉字,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汉字文化’。目前各种大小展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用字、错字问题,如篆书的创作上,出现‘用字张冠李戴、任意增减笔画、移动偏旁部首、变形夸张’等用字问题,这就破坏了文字的正常结构和文字的演变轨迹,缺乏基本的文字学常识”,可概括出:掌握文字学常识了解汉字文化;
    根据材料二“其次,书写的载体是汉字……目前书法创作主要集中在诗词方面,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学养的不足。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应以更加宽泛的视域来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运用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内容,书写新时代的华章”,可概括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以更加宽泛的视域来展现广博的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书写新时代华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枪王阿米
    王小忠
    最后一战,马家军被打得一败涂地!
    胡子率领百余残部,盘踞马牙雪山附近,白天垫伏,晚上以小规模的分队形式打家劫舍。害得地方民众既不敢下地劳作,也不能安然就寝。
    “赶快跑呀,又来了。”贡嘎在村口大声喊。
    一时间村子里变得空空荡荡,胡子部下在村里乐呵呵地进进出出。
    “这样何时熬到尽头呀,可有啥办法呢!”“阿米枪法好,可只有一杆枪。”
    “搬到别处吧!”
    “哪里才是清闲的地方?吃啥?喝啥?”
    全村人逃在大洼沟,围坐在一起,个个带着一副愁相。
    阳光白花花地照在山梁上,山梁上一草一木清晰可见。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大洼沟瞬间变得一片死寂。阳光慢慢挪动着步子,山梁上的人影子闪了下就不见了。
    月亮很白,树影婆娑,小路两旁的碎草尖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村子静悄悄的,睡熟一样,除非响亮的子弹声从上空划过。
    大伙儿小心地朝村子靠近。一步,两步,直到看见村口一个威武的大汉。那大汉手抱一杆双管猎枪,在月光下像个铁铸的山神。
    “是阿米?”
    “胆子够大!”
    “他手里有枪。”
    “一杆猎枪顶个屁。”
    有人在窃窃私语。
    “喂,都赶紧回家吧,别凉着娃娃们。”那人扬起手臂朝大伙儿喊。
    “真是阿米。”
    “真是阿米哎!”
    “我给你们站哨,保证狼群不敢进村。”那人又扬了扬手中的猎枪。
    这人果真是阿米。阿米是村子里唯一有枪且会使枪的人,百发百中。
    “砰砰 ——”天刚亮开,村子上空就划过子弹的声音。全村人立刻奔到村头,紧紧围在一起,连孩子们都不敢大声出气。
    村子前面的老杨树下是一排站立整齐的胡子的队伍。
    阳光出来了,红红的,白白的,一直到大地冒出热气。杨树下胡子的队伍开始解散。他们围坐在一起,接着,袅袅炊烟就升到空中,水壶里水的响动声隐约可闻,嘻嘻哈哈的呼叫此起彼伏。
    阿米一直坐在大伙儿的前面,这时候他站起了身,走到大伙儿跟前,说:"狼们开始烧水喝茶了,我们往前走十几步。”
    大伙儿看着阿米阴沉的脸,都不说话,也不敢挪动步子。
    阿米又说: “看看,都是脓包。他们还能连骨头给吃了?走!”
    阿米大踏步向前走,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极不情愿地向前挪了挪。
    阿米在距离大杨树不到五十多米的土堆前坐了下来。他从衣兜里取出几个小布袋,然后慢慢地把装在布袋里的火药和钢弹灌进枪管。
    正午的阳光毒劲十足,土堆附近刚刚探出脑袋的草芽含着似的都不愿抬起头。
    胡子的队伍依旧在嬉笑着,围坐着。
    阿米站起身,又往前走了十几步。
    “喂——对面的狼们,别让开水顶翻茶壶,水开了记得揭揭茶壶盖。”只听见砰的一声,胡子队伍吊在烈火上的茶壶盖被打飞了。
    “唏!”大伙儿倒吸了一口凉气。
    胡子队伍齐刷刷站了起来,为首的一个砰地朝天放了一枪。没等他开口,阿米又大声说:“大风来了,戴紧帽子。”又听见砰的一声,那人的帽子就飞到树杈上了。
    大伙儿都憋住了气,静静望着胡子的队伍。
    胡子队伍里那个为首者慢慢放下枪,从地上捡起茶壶盖,认真端详了下被打飞了的茶壶盖上的黑塑料蛋蛋,然后挥了下手,说:“撤!”
    一袋烟工夫,杨树下变得空空荡荡。
    阿米长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坐在大伙儿对面,取出烟袋,美美抽了一口,烟从他腮边的洞洞里缓缓飘出来。“狗日的还会来,你们都回家。”
    阿米的腮上有一个筷子头大小的洞,那是熊瞎子留给他的纪念。
    阿米说:“这些狼比熊还厉害,这些狼比熊装得还像。”
    两三天过后,胡子的队伍没有来村里打劫。
    四五天过后,胡子的队伍依然没有出现在村子周围。于是大伙儿便把藏在野山里的粮食偷偷搬回了家。
    “胡子队伍又来了?”
    “胡子队伍又来了!”
    “胡子队伍拿钱换粮……”清早,大伙儿又集聚在村口。
    阿米满脸阴沉。
    太阳出来了,大伙儿还站在村口。
    阿米一手抱着枪,另一只手里捏着两块银元,坐在大伙儿前面,一言不发。
    “怎么会呢?向来是直接抢的,这次怎么就留了银元?”阿米想着,但他的眼睛却一动不动盯着不远处的老杨树。
    “解放军?这是啥军?”阿米在烈日下对自己嗫嚅。
    “胡子队伍又来了?”
    “胡子队伍又来了!”
    阿米绷紧脸,领着大伙儿来到村口。大杨树下一夜之间驻满了队伍。
    阿米坐在土堆前观察了好多天,那些队伍不动声色,既不进村抢劫,也不到处转悠。他们一住就住到秋天到来。
    这天早晨,大伙儿都惊奇地奔到村口议论着。
    “这支队伍真奇怪,放下银元,不拿粮食就偷偷走了。"
    阿米来到大杨树下,望着空空荡荡的四周,长长叹了一口气。
    那年秋天,兰州解放了。
    有天,村里来了许多队伍,他们拉来许多粮食,挨家挨户分给大伙儿,分完后就走了。
    阿米坐在土堆前,慢吞吞地取出烟袋,装了一锅烟,美美抽了几口,一串圆圆的烟圈从他腮上的小洞洞里冒了出来。
    时隔多年,大伙儿都说,阿米最高兴的时候,就会从那个小洞洞里冒一串烟圈的。
    (有删改)
    注:马家军,民国时以马步芳为代表的西北地方军阀统领的部队。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最后一战,马家军被打得一败涂地”看似突兀,实则为文章做了背景介绍,后文从深层意义上揭示了马家军被打败的原因,
    B. 文章写“一时间村子里变得空空荡荡”,而胡子部下却在村里“乐呵呵”,说明村民多次受到胡子的侵扰,对胡子十分痛恨,却又无能为力。
    C. “砰”的一声,茶壶盖飞了;“砰”的一声,帽子飞了。这样神奇的情节,写出了阿米枪法的神准,胡子的队伍被枪法震慑,只能撤退。
    D. “胡子队伍又来了?”“胡子队伍又来了!”“胡子队伍拿钱换粮”等富有戏剧化的语言,生动地反映了村民们内心的担心、害怕和疑惑。
    7. 下列对文章环境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多次写到阳光,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构成了文章的时间线索,使得文章的脉络清晰。
    B. “山梁上一草一木清晰可见”,一方面照应了前文对阳光的描写,也为后文人影闪现这一情节做铺垫。
    C. “月亮很白,树影婆娑”“碎草尖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环境优美宁静,烘托出村民脱离危险后平静的心情。
    D. “阳光出来了,红红的,白白的,一直到大地冒出热气”,形象地写出气温逐渐升高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 解放军队伍多次来到村子,阿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9. 评论家认为,标题是文学作品的“眼睛”,是打开文本思想内容和作家写作意图的窗户,甚至可以让读者对作品产生阅读期待。请据此分析小说为什么以“枪王阿米”为题。
    【答案】6. C 7. C
    8. ①面对在杨树下休息的“胡子”,阿米想要直面挑战,与他们抗争;②面对撤退的“胡子”,阿米担心危险再次来临,怀有戒备之心:③“胡子”再次到来,不抢粮食,反而留下银元,阿米迷惑不解,产生怀疑;④兰州解放后,解放军队伍来到村里挨家挨户分粮食,阿米明白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内心满足惬意。
    9. ①阿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阿米是普通群众的典型代表,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情节围绕他展开;③文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阿米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爱戴的主旨;④题目“枪王阿米”具有传奇色彩,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胡子的队伍被枪法震慑,只能撤退”错。结合原文“解放军?这是啥军?”“兰州解放了”看,来的应该是解放军,不是真正的“胡子”,他们面对有戒备的百姓,不想起冲突,才撤退。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C.“脱离危险后平静的心情”错。原文“大伙儿小心地朝村子靠近”,环境描写衬托大伙儿返回村子时紧张的心情,此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脱离危险。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的能力。
    结合“只听见砰的一声,胡子队伍吊在烈火上的茶壶盖被打飞了”“又听见砰的一声,那人的帽子就飞到树杈上了”可知,面对在杨树下休息的“胡子”,阿米先向“胡子”队伍开了两枪,以此震慑对方,他想要直面挑战,与他们抗争;
    结合“阿米长长舒了一口气,转身坐在大伙儿对面,取出烟袋,美美抽了一口,烟从他腮边的洞洞里缓缓飘出来。‘狗日的还会来,你们都回家。’”可知,面对撤退的“胡子”阿米担心危险再次来临,怀有戒备之心:
    结合“阿米一手抱着枪,另一只手里捏着两块银元,坐在大伙儿前面,一言不发”“‘怎么会呢?向来是直接抢的,这次怎么就留了银元?’阿米想着”“阿米来到大杨树下,望着空空荡荡的四周,长长叹了一口气”可知,“胡子”再次到来,不抢粮食,反而留下银元,阿米迷惑不解,产生怀疑;
    结合“阿米坐在土堆前,慢吞吞地取出烟袋,装了一锅烟,美美抽了几口,一串圆圆的烟圈从他腮上的小洞洞里冒了出来”可知,兰州解放后,解放军队伍来到村里挨家挨户分粮食,阿米最高兴的时候,就会从那个小洞洞里冒一串烟圈的,说明阿米明白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内心满足惬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情节结构上,小说以阿米为线索,叙述他以一杆双管猎枪,带领村民守护村子的故事,“枪王阿米”具有线索作用。
    塑造人物上,题目中的阿米是普通群众的典型代表,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带领村民守护村子的,对误以为是“胡子”解放军从戒备、猜疑、害怕,到最后欢喜成为一家,小说情节围绕阿米展开。
    表现主题上,小说主题反映的是人民军队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爱戴,而这一主题没有从正面展现,阿米为代表的村民把解放军当成“胡子”,戒备和害怕他们,后来,解放军队伍来到村里挨家挨户分粮食,通过阿米带领村民对解放军的认识的变化,从侧面来突出这一主题。
    表达效果上,题目“枪王阿米”突出阿米枪法准,一杆猎枪守护村民,具有传奇色彩,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但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征进曰:“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太宗曰:“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使宜停。”魏征因上疏曰: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近君子,则朝无粃政;远小人,则听不私邪。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过,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臭,玉石不分,屈原所以沉江,卞和所以泣血者也。既识玉石之分,又辨蒿兰之臭,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此郭氏所以为墟,史鱼所以遗恨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公平》)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
    B. 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
    C. 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
    D. 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到唐代后,成为各部长官尚书的副手。
    B. 疏,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奉竟,如《谏太宗十思疏》;也指上奏章。
    C. 铅刀,用铅制作的刀,铅质软,做刀不锐利,所以常常用来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D. 臭,本义指用鼻子辨别气味,又引申为气味,后专指秽恶之气,文中即指后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殿中少监李道裕勇于秉持公平之道,不盲从众议,虽然没能阻止盛怒之下的唐太宗处决张亮,但不久却因此事得到唐太宗的赞赏和提拔。
    B. 唐太宗鼓励身边的大臣大胆用人,做事,只要公平公正,不要在意那些捕风捉影的社会舆论,要像古人那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 宦官经常被派作使者,他们胡乱奏报,事情败露,触怒了唐太宗。魏征指出宦官之害,并且提醒太宗,为免除后患应废止宦官充使的制度。
    D. 魏征提醒唐太宗不要被小人蒙蔽,即使小人身上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长处,但是这些长处就像铅刀上的缺憾,好的工匠是不会在意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善明,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
    (2)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
    14. 作为君主,唐太宗有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①如果表扬善事得到发扬,那么君子就会出仕做官(为国效力);憎恨邪恶得以突显,那么小人就会自行隐退。
    ②白玉上面有细小的瑕疵,优秀的商人是不会嫌弃的,小小的瑕疵不会妨碍白玉整体的美丽。
    14. ①勇于承认过失,重用敢说真话、秉持公平正义的臣子;②任人唯贤,敢于担当;③虚心纳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宗说:“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他谋反证据不足’,此人可以称得上公平了。我当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至今仍追悔莫及。”
    “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云反形未具”作前面“李道裕”的谓语和宾语,“议张亮”为状语,整个句子句意完整,中间不断开,后面断开,排除AB;
    “其言”作“用”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即指后者”错。“蒿兰同臭”指蒿草和兰花的气味一致,文中指前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是这些长处就像铅刀上的缺憾”错。“乃铅刀之一割”意为“如铅刀上一点锋利的地方”,而能工巧匠是不会看重这小小的优点。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善善”,表扬善事;“恶恶”,憎恨邪恶;“进”,突显;“退”,隐退。
    ②“善贾”,优秀的商人;“弃”,嫌弃;“妨”,妨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可概括出,勇于承认过失,重用敢说真话、秉持公平正义的臣子;
    结合“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干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可概括出,任人唯贤,敢于担当;
    结合“太宗曰:‘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使宜停。’”可概括出,虚心纳谏。
    参考译文:
    刑部尚书张亮因犯谋反罪被关进监狱,唐太宗下诏命令官员们商议惩处他的办法,多数人说张亮应该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秦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应公布他没有罪。但唐太宗当时已经非常生气,最终把张亮给杀掉了。不久,刑部侍郎一职空缺,唐太宗叫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荐人才,唐太宗都没有同意。太宗说:“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他谋反证据不足’,此人可以称得上公平了。我当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至今仍追悔莫及。”于是就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现在专心一意地寻求贤才,想要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政治上,一听说哪里有贤能的人才,就提拔重用。但评论的人还是有很多人说‘那些官员都是朝廷重臣的亲戚、朋友’,但是你们都非常公正,做事不要因为这些话而有所忌讳和回避。古人说‘推举人才对内不回避亲人,对外不回避仇人’,只是为了推举的是真正的贤才的缘故啊。只要推举任用的是人才,即使是自己的子弟和仇人,也不能不推举。”贞观十一年,当时常常有宦官担任使者,他们胡乱上报情况,事情败露后,唐太宗非常生气。魏征进言说:“宦官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侍奉在天子左右,常常发表议论,容易使天子轻信,常常说一些暗中诽谤别人的坏话,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以当今陛下的圣明,一定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可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不可不阻断这种祸患的源头。”唐太宗说:“不是你,我怎么会听到这样的话呢?从今以后,宦官担任使者这种事应该停止。”魏征事后又趁机进献了一篇奏书:我听说做君主的,贵在表扬善事,憎恨邪恶,亲近君子,远离小人。如果表扬善事得到发扬,那么君子就会出仕做官(为国效力);憎恨邪恶得以突显,那么小人就会自行隐退。亲近君子。那么朝廷不会有劣政;远离小人,就不会偏听偏信。小人并非没有微小的优点,君子也并非没有小小的差错。君子小小的过失,就像是白玉上的小瑕疵;小人那小小的优点,则如铅刀上一点锋利的地方。铅刀上那一点锋利的地方,能工巧匠是不会看重的,这小小的优点不足以掩盖众多的缺点;白玉上面有细小的瑕癌,优秀的商人是不会嫌弃的,小小的瑕疵不足以妨碍白玉整体的美丽。赞扬小人的小优点,而认为这是对善的正确判断,贬斥君子的小过失,而认为这是对恶的正确判断,这就像认为蒿草和兰花的气味一致,白玉和顽石的质地没有区别一样,这就是屈原投江自尽,卞和泪尽血出,极度悲伤的原因啊。如果辨明了玉和石的区别,又分清了蒿与兰的不同气味,但是表扬善事,君子却不能够为国效力,憎恨邪恶。小人却不能被斥退,这就是历史上郭国之所以成为废墟,史鱼之所以抱恨终生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注】
    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道谗言落职,他从桂林北归,泛舟湘江,写下这首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用“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这两句自况,抒发了高洁、闲远的情致。
    B. 词的上片写词人舟行过湘江的情景,写出了词人的活动、心境及舟行的路程。
    C. 词的下片,运用典故,巧妙化用《楚辞》的诗句,落笔灵活自然,别开生面。
    D. 这首词变换奇妙,富有浪漫色彩,表达直接而坦率,营造了优美绵邈的意境。
    16. 有学者认为,词人用诙谐幽默掩盖人生苦涩,将满腔忠愤寓于欢乐之中。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词中说“天公付我”,表面上是写天公为“我”作美,使我得以泛舟于向往已久的湘江之上,而事实是词人罢官北归途经此处。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词语掩盖人生的苦涩。②词人颂扬屈原作品及其人品,借以寄托自己的忠愤之情;但结尾却说纵情山水有无穷的乐趣,寓忠愤于欢乐的氛围中,余韵不尽。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表达直接而坦率”错,全篇运化屈赋诗句和意象,将湘水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与屈原文字融为一体,浑化组合,构成虚幻、空灵、高洁、纯美的意境,寄寓词人由忠愤而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表达宛转曲折。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买得扁舟”三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机遇。“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与上文潇湘呼应。“天公付我”,从表象上看,大概是写天公为我作美,使我得以泛舟于向往已久的湘江之上。其实,根据注释“张孝祥道谗言落职,他从桂林北归,泛舟湘江,写下这首词”可知,词人罢官北归途经此处,心绪是异常复杂的,透过这幽默诙谐的词语,读者可以体察到词人埋藏于内心的人生苦涩滋味。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词人转换视角,采用两个不同层次景色来展现蕴含着的奥秘。前句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的,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后者运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水云乡为隐者所居。这种多视角的审美情趣既是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作者荡舟湘江,脑海里浮现出屈原的形象。屈原那种忠愤忧国的情操,精美多姿的诗句,撼动着词人的心扉。于是词人情不自禁地运用《楚辞》中的诗句注入渊篇,而落笔灵活自然,别开生面。“湘妃起舞一笑”二句,由撷取成句到感情升华,由丰富的联想而产生飞动的意象。这里既写“湘妃起舞”的场面,又有“抚瑟奏清商”的舞曲。紧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艺术价值。结末“莫遣”二句用典,写纵情山水有无穷的乐趣。这里词人从幻想的画面中返回到现实的境界,寓怨愤于欢乐中,余韵不尽。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醒自己;我们还要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正如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 任重而道远 ③. 忧劳可以兴国 ④. 逸豫可以亡身 ⑤. 青山遮不住 ⑥. 毕竟东流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弘毅”“逸豫”“毕竟”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1940年2月22日,正月十五当天。
    今天是上元节,可是,乌云遮住了月亮,天地一片黑暗。遥远的家乡,此时应该是_______①______,亲人团聚吧?他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家的团聚,每次遍插茱萸少的都只是他。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念家人,思念白发苍苍的母亲。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______②_______ 地将他养大。他撑起身子,用身边的雪攥成一个个的雪球。一个,又一个,堆在一起,真的有点像元宵呢!他牵动僵硬的嘴角,微微笑着,双手艰难地捧起“元宵”,深深跪下去,冲着南方,磕了一个长长的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母亲啊!儿已将生死_______③______……。以身许国,又岂能有家?母亲,请您,饶恕儿子的不孝。
    夜晚的风,寒凉刺骨。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寄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
    他,就是杨靖宇。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前后用了第三人称“他”,中间用了第一人称“我”,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
    【答案】18. ①万家灯火 ②含辛茹苦 ③置之度外
    19. ①反复,“一个”一词重复出现,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写出了雪球制作之多,体现了将军制作之用心。
    ②比喻,将“雪球”比喻成“元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将军对亲人的思念彰显了他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
    20. ①前后用第三人称“他”,采用全知视角,展现了杨靖宇将军人生最后一个夜晚的境况饱含了作者的悲痛和敬仰之情。
    ②中间插入第一人称“我”,用将军自己的口吻写要继续战斗的决心和勇气,富有感染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遥远家乡此时应该是家家点上了灯,所以应该用成语“万家灯火”。“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母亲经受过艰辛困苦地将他养大,所以应该用成语“含辛茹苦”。“含辛茹苦”,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
    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儿已将生死放在考虑之外,不放在心上,所以应该用成语“置之度外”。“置之度外”,指放在考虑之外,常用于形容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反复,句子“一个,又一个,堆在一起,真的有点像元宵呢”中“一个”一词重复出现,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结合句子“他撑起身子,用身边的雪攥成一个个的雪球”可知,写出了雪球制作之多,体现了将军制作之用心。
    比喻,句子“真的有点像元宵呢”将“雪球”比喻成“元宵”,结合“他牵动僵硬的嘴角,微微笑着,双手艰难地捧起‘元宵’,深深跪下去,冲着南方,磕了一个长长的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将军对亲人的思念彰显了他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叙述人称的能力。
    结合“夜晚的风,寒凉刺骨。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寄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可知,前后用第三人称“他”,采用全知视角,展现了杨靖宇将军人生最后一个夜晚的境况饱含了作者的悲痛和敬仰之情。
    结合“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知,中间插入第一人称“我”,“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用将军自己的口吻写要继续战斗的决心和勇气,富有感染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举办的 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精彩纷呈,人们从各个角度找寻自己的关注点。其中的“热点”之一,就是 ① 。比如,“刷一下脸就能识别健康状态”的“心魔镜”(人工智能健康检测终端),“名片般大小”的电脑“树莓派”,让渐冻症用户通过眼球转动和凝视即可操作电脑完成输入的“眼动输入法”……都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分属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② ,就是它们都直接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这一方面表现在,它们的价格越来越大众化,像“名片般大小的电脑”只需几百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有需要的家庭都不难获得。换言之新科技产品不再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而是变得越来越“接地气”。另一方面,它们更加 ③ 。像适合渐冻症等群体的“眼动输入法”,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实际也正是当前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那就是与大众的生活贴得更近,不断推进日常生活的革命。
    21. 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们竟一同被捕,我那一本书,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
    B. 小二黑好学三仙姑下神时候唱“前世姻缘由天定”,小芹好学二诸葛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
    C.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A 22. ①又有一批新科技产品亮相;
    ②但有一些很明显的共同点;
    ③照顾到了少数群体的需求。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文中“黑科技”中引号的作用为特定称谓。
    A.“三道头”中引号的作用为特定称谓。
    B.“前世姻缘由天定”“区长恩典,命相不对”中引号的作用为直接引用。
    C.“木叶”中引号的作用为表示强调。
    D.“慈祥”中引号的作用为表示反语和讽刺。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一空,从后文“‘刷一下脸就能识别健康状态’的‘心魔镜’(人工智能健康检测终端),‘名片般大小’的电脑‘树莓派’……”等内容可知,这是介绍新出现的产品,故可以填入“又有一批新科技产品亮相”。
    第二空,从前文“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分属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后文“就是它们都直接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可知,前面句子讲这些产品的不同点,后面讲这些产品的共同点,那么填入句子应是一个过渡性句子,由不同点过渡到相同点。可以填入“但有一些很明显的共同点”。
    第三空,从前文“另一方面”可知,填入内容与前文“换言之新科技产品不再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而是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这种性质的产品有着不同,而从后文“像适合渐冻症等群体的‘眼动输入法’,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可知,“渐冻症”是一个发病率极低的疾病,那么患病者就属于少数群体,而“眼动输入法”就是为了照顾这些少数群体而发明的产品。故可以填入“照顾到了少数群体的需求”。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在《挺经·刚柔》中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奋发、进取)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刚与柔是相对存在的两种形态,取舍之间彰显人生智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
    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用曾国藩《挺经·刚柔》中的名言,辩证分析了“刚”和“柔”的关系,并得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的人生哲学。由此可知,在曾国藩眼中,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而对于为人处世来说,曾国藩赞同的“刚”是激励奋发的拼搏精神,或者也可以是高尚的气节、坚定的信念、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毅力。如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曾国藩认可的“柔”反映的是人良好的素养,懂谦虚、知进退。除此之外,为人处世中的“柔”也可以是灵活机智的应对能力,随和低调的处事方法、悲天悯人的细腻情怀、任劳任怨、耐心细致等。如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
    由此可见,“刚”与“柔”之间的关系:刚能制柔,柔能克刚;人生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需要刚柔相济;刚和柔要适度,为人至刚易折,至柔则无力,做到刚柔适度,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
    因此,考生在写作中要体现“刚和柔”在自己为人处世方面的思考。行文构思上,可以由老子、曾国藩的相关名言,或是“太极”拳法入手引出“刚”和“柔”的话题,然后引申到为人处世性格或行为方法上的刚柔,如可以说人要想成大事要能曲能伸,刚柔相济。比如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这是能曲能伸的典范。或者说我们的人生,如果能够做到动静结合,就能真正做到恬淡虚无,荣辱不惊,淡化名利,管好自己,守住自己。什么浪打风吹全不管,我练我的立身中正。也就是说人生修炼到这种境地,能够动静转化,最终达到宠辱不惊的地步。总之,只要能将刚柔概念与为人处世结合起来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立意:
    1.刚柔相济,才能立足社会,谋求发展。
    2.刚能治柔,柔能克刚。
    3.心方人圆,刚柔并济,方能纵横于世。




    相关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