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 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 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01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02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03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01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02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文件包含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docx、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
    命题规律
    考点
    5年考情考察点
    核心素养
    命题趋势
    考点1 区域发展差异
    2023湖北卷、2023北京卷、2023福建卷、2023浙江卷、2023全国甲卷、2022河北卷、2022天津卷、2022北京卷、2022海南卷、2022江苏卷、2022广东卷、2022全国甲卷、2022全国乙卷、2021江苏卷、2021海南卷、2021湖北卷、2021辽宁卷、2021山东卷、2021浙江6月、2021河北卷、2021广东卷、2020海南卷、2020北京卷、2020江苏卷、2020浙江7月、2020全国新课标Ⅱ、2019江苏卷、2019天津卷、2019全国新课标Ⅲ:区域及类型、区域发展差异的表现、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1.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能够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2.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区域的要素特点,比较分析区域之间的差异,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解释区域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描述区域发展所处的阶段。
    3.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并结合区域关联性,统筹规划区域发展。
    4.地理实践: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对区域发展的差异进行调查分析。
    近五年高考来看,区域与区域发展中关于区域发展差异的考查较多,尤其是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考查最为频繁,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结合区域自身的特征做到因地制宜。
    考点2 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发展
    2023全国乙卷、2022河北卷、2022海南卷、2021广东卷、2020浙江1月: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发展;
    考点分布

    考点01 区域发展差异
    (2023·湖北·高考)“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1-3小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A.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 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1.D 2.A 3.C
    【解析】1.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2023·北京·高考)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图中四地,适合修建数据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该区域(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B.土壤肥沃,为国家粮食主产区
    C.河流径流量大,结冰期较长 D.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4.D 5.A
    【解析】4.由材料可知,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由图可知,甲处靠近活动断裂,地质不稳,不安全,A错误;乙地附近有化肥厂,丙地附近有火电厂,空气不清洁,BC错误;丁处靠近河流,附近有水电站,提供清洁电力,远离工厂,远离活动断裂,适合修建数据中心,D正确。故选D。
    5.由图可知,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表明地势崎岖,有多处溶洞分布,表明喀斯特地貌发育,A正确;该区域以山地为主,而国家粮食主产区主要是分布在平原区,B错误;根据该区域水稻分布,可推测其热量较充足,河流无结冰期或结冰期较短,冬季应该比较温和,CD错误。故选A。
    (2022·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高 B.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
    C.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
    7.该国该时期(   )
    A.工业基础雄厚 B.服务业水平高 C.就业机会充足 D.农业生产落后
    【答案】6.D 7.D
    【解析】6.由图可知,二三产业产值占比接近80%,但是多年来变化情况基本稳定在80%左右,C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三个产业的具体产值,也无法得出第一产业的产值,A错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多年来没有超过40%,所以推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超过60%,B错误。城镇化率在多年间稳定上升,但没有超过40%,所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D正确。
    7.该国该时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城镇化率不高,说明此时工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不高,推测仍处于发展的早期,缺乏技术支持,农业生产水平较差,D正确,AB错误。就业机会多是由二三产业提供,如果二三产业比重不高,则说明就业机会不是很充足,C错误。故选D。
    (2022·江苏·高考)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 B.内向化 C.等级化 D.中心化
    9.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10.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 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8.A 9.A 10.B
    【解析】8.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9.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10.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2022·江苏·高考)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1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
    1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
    【答案】11.B 12.A 13.D
    【解析】11.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2.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
    13.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
    (2022·全国·高考)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
    1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4.D 15.B 16.C
    【解析】14.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加工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出租牧场能收到租金,牧民把牦牛入股给公司,收到分红,为公司打工,能收到工资。所以牧民家庭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故D符合题意;在该模式下,公司会增加牧场面积、牦牛数量、劳动力数量,牧民家庭并不能增加这些,排除ABC。故选D。
    15.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故选B。
    16.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如果解决了气温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故③适宜。而邻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也适合购入饲料用于过冬,故④适。故选C。
    (2021·江苏·高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图4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7-19小题。

    17.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
    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18.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
    A.交通出行 B.防洪避险 C.生活取水 D.田间管理
    19.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
    A.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 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 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答案】17.C 18.D 19.B
    【分析】17.据材料,该地位于安徽省,据图可知,该地东南部主要为水田及田垄,地势较低,西北部分布有旱地及其他用地以及经济林,地势较高,故该地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据图,该地住宅分散分布,田地和住宅交错相间,便于田间管理,D正确。住宅分散需要修建更多的交通线路来沟通各区域,不便交通出行,A错误,防洪避险应将住宅分布在远离山区的地方,与住宅分散关系不大,B错误,住宅分散与生活取水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9.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图中水田旱地均有分布,判断有水旱轮作方式,住宅数量较多,生产规模较小)B项正确;图中住宅分散,水田和水塘面积狭长显然不具备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点,AC错误;图中公路数量少,交通条件显然不是城郊地区,D项错误,本题选B。
    (2021·海南·高考)“灶的南面置大水缸,俗名七石缸,半埋地中,用以储井水,西北又是一只,则是腌菜缸……”(摘自《鲁迅的故家·灶头》)。浙江绍兴人喜食腌菜,素有“腌储咸菜御冬”的古风,也是会“过日子”的象征。据此完成下面20-22小题。
    20.绍兴地区腌制咸菜的时节最适宜在(   )
    A.春分日 B.霜降(10月23日前后至11月6日前后)
    C.冬至日 D.处暑(8月23日前后至9月6日前后)
    21.绍兴常年盛行腌制和食用咸菜习俗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冬季漫长 B.夏季湿热 C.秋季多台风 D.地下水盐度高
    22.做大做强绍兴腌菜产业的主要措施是(   )
    A.传承传统工艺 B.委托外地加工 C.薄利多销 D.打造品牌
    【答案】20.B 21.B 22.D
    【解析】20.绍兴常年盛行腌制和食用咸菜习俗,因此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最适宜”的要求。素有“腌储咸菜御冬”的古风,说明腌储咸菜主要是为了御冬,因此腌制咸菜的最佳季节应是秋末冬初。故选B。
    21.绍兴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A错误;夏季湿热,蔬菜易腐烂变质,腌制咸菜可以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B正确;台风属于天气现象,登陆时间和强度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时间较短,因此秋季多台风不是主要自然原因,C错误;绍兴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网密布,地下水盐度较低,D错误。故选B。
    22.传统工艺多为手工制作,因此传承传统工艺不利于做大腌菜产业,A错误;委托外地加工会使绍兴腌菜失去本土特色,不利于绍兴腌菜产业的发展,B错误;薄利多销不利于绍兴腌菜产业“做强”,C错误;打造品牌,可以提升绍兴腌菜产业知名度,拓宽市场,创造更高的利润,因此利于绍兴腌菜产业做大做强,D正确。故选D。
    (2021·湖北·高考)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B.东高西低
    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D.北高南低
    24.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②国内生产总值③能源利用技术④地区人口总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
    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3.D 24.B 25.A
    【解析】23.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北部有高强度,南部有低强度,而东部以中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A错误;D正确;总体看东低西高,B错误;故选D。
    24.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①正确;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因此碳排放强度高,③正确;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量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因此应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量,①正确;西部地区由于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环境污染大,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减少碳排放量,②正确;③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北方重工业发达,应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③正确;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但降水量大,应大力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高考)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26-27小题。

    26.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27.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
    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
    【答案】26.B 27.C
    【分析】26.从图中看,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A、D错;该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东西两岸差别不大,C错;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能够减弱风沙侵蚀,B正确。故选B。
    27.构造运动、太阳辐射对于上下层洞窟的影响基本相同;人类活动对于下层洞窟的影响较大,ABD错误。空气中的湿度越大,壁画就越容易酥碱,越容易遭受破坏,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上层洞窟距离崖顶更近,受大气降水影响更多,空气中的湿度更大,所以遭受的破坏更严重,C正确。所以选C。
    (2020·浙江·高考)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面28-29小题。
    28.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28.A 29.C
    【解析】28.浙江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海西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海西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浙江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搬迁成本高,不适合将海西农民迁居浙江,②错误。青海地处西部内陆,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浙江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浙江人才到海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帮助海西州实现整体脱贫,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海西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正确。故选A。
    29.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降水较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低下,农牧业产出少,造成环境承载力小,C正确。当地人口密度小,A错误。经济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体现,BD错误。故选C。
    (2020·浙江·高考)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30-31小题。
    指标
    四大地区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30.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1.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答案】30.B 31.C
    【解析】30.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 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1.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机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选C。
    (2019·浙江·高考)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完成下列32-33题。

    32.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3.图中折线反映了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答案】32.A 33.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次产业及城市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2.读图可知,图中④所占比重最小,应为农业(第一产业),而②③比值较高,应为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则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再结合数值来看,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应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大约在60-80%左右,所以①为城镇人口比重,故选A。
    3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城镇人口比重,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④为第一产业,城镇人口比重上升,A错。第一产业比重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总产值升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一定降低,B错。第三产业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城市化动力,C对。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负相关,D错。故选C。
    34.(2023·北京·高考)图示意某区域矿产资源消费数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完成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的变化,主要由于该区域(   )

    A.人口增速趋缓 B.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地质勘探技术滞后
    【答案】C
    【详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说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在进步,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地质勘探技术会不断提高,BD错误;人口增速趋缓,但人口数量可能也继续增加,不会导致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变化,A错误;产业结构调整,如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进入鼎盛期,之后,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进入衰退期,C正确。故选C。
    (2019·江苏·高考)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3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答案】35.AC 36.CD
    【分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5.有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因此选项A正确B错误,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选项B错C正确。
    3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选项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选项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正确答案选C D。
    37.(2022·河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GDP)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自净能力和地形等是影响大气PM2.5浓度高低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因素。依据近年来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山区坝上(Ⅰ)、北京平原(Ⅱ)、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四个区域(图)。

    (1)分析该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2)推断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大小,并概述主要原因。
    (3)从人地协调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对策。
    【答案】(1)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区域没有明显地形阻挡,大气自净能力强。
    (2)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结构优,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
    (3)山区坝上(Ⅰ)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分析】本大题以华北地区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的特征、大气污染的成因、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题中材料信息可知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华北地区冬季因采暖大气污染严重,地形的阻挡使得风速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风速因受到阻挡地形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平原地区没有明显地形阻挡,风速大,大气自净能力强。
    (2)根据PM2.5浓度年均图可知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根据GDP密度图可知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密度高但是经济结构优因而排放强度小;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经济密度较高,其中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导致排放强度大。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山区坝上(Ⅰ)GDP密度低,大气环境较好,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GDP密度高环境污染严重,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38.(2022·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1)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从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
    (2)从S市和M市中任选一地,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近年来,中智两国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我国向智利出口机电、轻工等产品,从智利主要进口矿产、农林产品,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3)分析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答案】(1)智利西临太平洋,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
    (2)S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原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或M市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原因: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山脉迎风坡降水多。
    (3)中国:市场广阔;技术、资金充足;智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价格低。
    【分析】本题以智利地图为材料;涉及智利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该地的气候特征、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智利自然地理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原因:智利位于南美洲,西临太平洋,太平洋海域辽阔,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多冰雪;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被“孤立起来”。
    (2)S市气候特点:S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原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或M市气候特点:M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原因:M市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M市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属于山脉迎风坡,导致降水多。
    (3)我国和智利在经贸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智利,中国技术、资金充足;智利: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低,价格低。
    39.(2022·全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自然景观丰富——旅游业。
    (2)瑞士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矿产资源贫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匮乏,适宜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政策(制度);人力资源 。
    (4)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分析】本题以瑞士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产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干“非农产业”的限定,排除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部门;根据材料“工业、金融 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的提示,确定“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即为旅游业和水电业。再次,归纳图文信息,分别说明支撑水电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的优势。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说明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气象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
    (2)可以从资源、运输、人力等方面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其一,根据材料“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可知“矿产资源贫乏”是限制瑞士发展高原料消耗工业的自然条件;其二,瑞士是个内陆山地国家,没有大河运输条件,陆路运输也受地形影响较大,因而不仅大量进口原料受国际市场影响,对外依赖程度高,而且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三,根据材料“(瑞士)技术先进”,可知瑞士注重科技投入,凭借先进的技术条件,走精密、小规模、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之路,而这条路因难以效仿,反而成为竞争优势。可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是瑞士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
    (3)根据材料“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结合产业区位因素,概括提炼即可。前半句对应区位因素为“政策(制度)”,后半句强调的区位因素为“人力资源”。
    (4)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40.(2021·湖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下左图)。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下右图示意芦林湖及周边地形。

    (1)拦沙是该溢流坝的主要功能,请说明理由。
    (2)结合右图,分析建设该溢流坝的有利条件。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想保持芦林湖一湖清水永续利用,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拦截泥沙,保证芦林湖清澈的水质;芦林湖为人工湖,拦截泥沙可以防止湖泊面积萎缩。
    (2)地形平坦,且跨度小,建设难度小、成本低;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
    (3)严格控制影响水质的泥沙入湖量;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建立健全法规,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
    【分析】本题组以湖泊为背景材料,考查水坝的作用和选址问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位于河流入湖的位置,由于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有大量的泥沙,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以保证芦林湖清澈的水质;从材料中得知,芦林湖为人工湖,面积不大,拦截泥沙可以防止湖泊面积萎缩。
    (2)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湖泊,并且位于地势低平的地区,坝体跨度小,因此有利于建设,造价较低;从材料中可知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可推断出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
    (3)要实现芦林湖的永续利用要从保护水质和湖泊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分析。要保证湖泊的水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上游河流含沙量大,带来的泥沙多,水体浑浊,水质差,应控制泥沙入湖量;还要从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来分析,即要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还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获得持续发展。
    41.(2021·辽宁·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贡献较多。南方水稻主产区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口感和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

    (1)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3)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
    【答案】(1) 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影响因素:地形、水源。
    (2)黑龙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成本高;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
    (3)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分析】本题以水稻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区域差异、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由约37%下降到约5%,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发生变化,可推测其影响因素为地形;水稻耗水较多,需要灌溉,海拔较低处便于灌溉,故水源也是其影响因素。
    (2)黑龙江纬度更高,热量条件较差,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由材料可知,黑龙江水土资源压力较大,可推测其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投入的成本较高;黑龙江水稻市场竞争力强,说明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
    (3)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压力,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针对土地资源压力,可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等。
    42.(2021·河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答案】(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
    (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分析】本题以黄土沟壑区的植被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读图该区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
    (2)根据材料该地土壤干燥化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的,所以首先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较低,加剧蒸发,所以使林地干燥化。
    (3)根据图植被应因地制宜的配置,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
    43.(2021·河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答案】(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
    (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首先,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由于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2)本题主要注意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且要结合上题“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分析作答,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源也相对较好。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其次,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44.(2019·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上左图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上右图中甲所示)。长期以未,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上右图为上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2)据上右图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2)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分析】本题以贺兰山的地貌情况、旅游、以及宁夏为背景的生态移民问题,考查学生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价值和迁入地的区位地理条件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景点吸引游客”、解题方向为“共同原因”,一般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考点02 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发展
    (2022·河北·高考)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密切的经济合作推动着两市协同发展。据此完成下面45-46小题。
    45.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
    A.地形条件 B.经济产业 C.交通设施 D.口岸发展
    46.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风俗习惯相近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③资源禀赋相似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5.A 46.D
    【解析】45.据材料“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可知,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地形条件,A正确;经济产业、交通设施、口岸发展对城市形态和扩展方向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46.据材料“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可知,风俗习惯相近,但与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大,①错误;据材料“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可知,交通设施互联互通,④正确;据材料“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可知,两地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②正确;资源禀赋相似,有可能带来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经济协同发展,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广东·高考)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47-48小题。

    47.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48.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A.均衡性 B.集中性 C.临近性 D.等级性
    【答案】47.B 48.D
    【分析】47.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由早期的京沪到中期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等,再到后期的边缘城市,网络空间从集中到分散,竞争网络空间范围由小变大,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趋向于多极化,边缘城市参与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机会逐渐增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8.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拓展模式首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其次是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最后扩展到边缘城市。这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等级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9.(2023·全国·高考)【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合理化建议。(要求: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建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答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加强黄河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及下游地上河的治理,在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下游修堤筑坝,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
    【分析】本大题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河的保护和治理,考查学生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的保护与治理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如针对黄河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及下游地上河的问题,可以在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进而加强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黄河流域的永续发展,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处理好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方向节约集约转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造福黄河沿岸的人民,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0.(2022·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发挥着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节点作用(下图)。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量超过27万标箱,货值480亿元;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000亿元。

    从物流枢纽的角度,说明重庆在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依托沿江通道,通江达海,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为国家物流枢纽,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及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物资等全国范围内的流动;重庆为连接亚欧的节点,通过中欧班列、中缅输油管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交通通道,联通亚欧,通达世界,成为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
    【分析】本大题以重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重庆的优势正在于它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通过多式联运,打通海陆、联通亚欧。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铁公水空联运条件和江海联运条件的国家中心城市。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及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物资等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结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再经太平洋面向亚太地区;向西可直通中欧班列(重庆),面向我国西北及中亚、欧洲地区;向南可直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面向我国南方沿海及东盟、南亚地区。重庆为连接亚欧的节点,通过中欧班列、中缅输油管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交通通道,联通亚欧,通达世界,成为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
    相关试卷

    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五年(2018-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五年(2018-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四大地区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7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7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文件包含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7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docx、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7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6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6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文件包含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6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解析版docx、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6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