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 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 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01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02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03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01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02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文件包含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解析版docx、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
    命题规律
    考点
    5年考情考察点
    核心素养
    命题趋势
    考点1 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
    2022上海卷、2021浙江卷: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023全国乙卷、2023北京卷、2023浙江1月、2022湖南卷、2022浙江1月、2021福建卷、2021浙江1月、2020浙江7月:大气的受热过程;
    1.人地协调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大气运动规律和天气现象,并说明大气运动、气候、天气系统等对人类的影响,从遵从自然现象的规律,实现人地协调。
    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气候以及天气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和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变化过程。
    3.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实例,能够对特定区域的气候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为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4.地理实践: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总体看,大气运动中的各知识点,考察频率较高,其中热力环流、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天气系统是近几年的考查热点,随着实行新高考的省份的增加,2024年高考大气的运动依然是高频考点。
    考点2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3年山东卷、2023湖北卷、2022天津卷、2022辽宁卷、2022湖南卷、2022全国乙卷、2021湖南卷、2021全国乙卷、2020全国新课标卷二、2019海南卷、2019江苏卷、2019浙江4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2023浙江1月、2022北京卷、2022山东卷、2022浙江6月、2021江苏卷、2022浙江1月、2020江苏卷、2020浙江7月:等压线中风的判读与风的受力分析;
    考点3 气压带、风带
    2023全国乙卷、2022上海卷、2022北京卷、2022广东卷、2021海南卷、2021浙江1月、2019浙江4月、2022重庆卷、2021海南卷、2020江苏卷、2022浙江1月、2019江苏卷: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2023浙江卷、2023海南卷、2023湖南卷、2023山东卷、2023全国乙卷、2023全国新课标卷、2023北京卷、2022重庆卷、2022福建卷、2022河北卷、2023浙江1月、2022天津卷、2022北京卷、2022辽宁卷、2022江苏卷、2022山东卷、2022湖南卷、2022全国甲卷、2021海南卷、2021江苏卷、2021福建卷、2021湖北卷……:气候的特征、分布、成因及影响因素;
    考点4 天气系统
    2023山东卷、2023湖南卷、2023浙江卷、2022河北卷、2022天津卷、2022北京卷、2022海南卷、2022江苏卷、2022湖南卷、2022浙江6月、2022全国甲卷、2022浙江1月、2021江苏卷、2021海南卷、2021辽宁卷、2021天津卷、2021北京卷、2021全国甲卷、2021浙江6月、2021广东卷、2021浙江1月、2020海南卷、2020北京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20山东卷、2020浙江1月、2019北京卷、2019天津卷……: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以及等压线图的判读;

    考点分布

    考点01 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
    (2023·全国·高考)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 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
    2.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3.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答案】1.D 2.B 3.C
    【解析】1.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20分。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
    3.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形、天气等。晴天时,太阳辐射最强在正午12点,地面温度最高在中午后13点,气温最高值在午后14时左右,阴雨天气时,偏离会较大。
    (2022·浙江·高考)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B 5.A
    【分析】4.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5.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1·浙江·高考)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6-7小题。
    6.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7.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6.A 7.C
    【分析】6.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④正确。对土壤肥力和污染没有影响,②③错误。故选C。
    8.(2022·上海·高考)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返回舱在一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时候温度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持续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B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神舟返回舱返回过程中依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海拔降低,故温度应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0·浙江·高考)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面9-10小题。
    9.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10.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答案】9.B 10.D
    【解析】9.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氧化亚氮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吸收作用增强,并且重新发射辐射,从而具有增温效应,B正确,A错误。氧化亚氮并不能使地面辐射总量增加;也不能使地面反射作用增强,CD错误。故选B。
    10.我国是农业大国,由农业产生的氧化亚氮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1.5%,这其中约72%来自农田排放。而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氧化亚氮源于土壤的排放,主要是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大量施用造成,D正确。作物生长时的排放、大气中氮气的转化和秸秆燃烧时的产生均不是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ABC错误。故选D。
    11.(2020·浙江·高考)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 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
    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 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茶树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日照强,不利于茶树生长。黑色的遮阳棚,可以遮挡太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少茶树水分蒸腾,C正确。不可能根治病虫害,A错误。可以遮光,但不能阻止杂草生长,B错误。黑色的遮阳棚不能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D错误。故选C。
    12.(2023·北京·高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叶产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样点积雪中,黑碳含量较其他区域偏高。
    (2)说出采样点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并说明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
    【答案】(1)南极半岛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2)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影响:黑碳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分析】本题以南极半岛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南极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吹走,不利于污染物沉降至南极半岛地表。
    (2)黑炭的来源可从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方面分析,直接来源主要是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前往南极半岛的游客和科学工作人员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也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间接来源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对积雪的影响:黑碳颜色较深,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考点02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3·湖北·高考)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14.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C 14.B 15.C
    【解析】13.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排除AD选项;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C正确,B错误。故选C。
    14.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聚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
    15.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海南纬度低,距离海洋更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①③④正确,故选C。
    (2023·浙江·高考)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A. B.
    C. D.
    17.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6.D 17.A
    【解析】16.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②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而在热泡1时风向需要是西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7.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云层底部更接近地面辐射,受海面辐射的影响,降温慢,①正确;云顶远离地面,大气的长波辐射散热快,冷却剧烈,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说明下垫面气温低,对流运动微弱,不符合题意,③错误;云顶海拔高,气温低,水汽不易蒸发,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2022·天津·高考)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18-19小题。

    18.四图中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的是(   )
    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丁
    19.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答案】18.D 19.C
    【解析】18.沿海防潮堤主要体现的是海水的海拔,与地面沉降关联不大,甲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下沉式广场是建设过程中选择低洼地区建设,本来地势就低的地区不能直观反映地面沉降,乙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沿海地区人们消费海洋贝类生物较多,产生了大量的贝壳,这部分贝壳原来在地表,现在却出现在地下,说明贝壳堆积在岩层之中,地面沉降,形成地下贝壳层,丙图能反映地面沉降;天津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由于雨季短,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相对短缺,天津会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据图示可知明代古街道出现了明显的下沉,这就是天津在上世纪初期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丁图能反映地面沉降。丙、丁两图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D正确。故选D。
    19.海陆风中海风是指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此时海洋应气压较高,相对气温较低,而如果海陆同时增温,海洋由于热容量较大,增温幅度小,相对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故此一天之中地面辐射最多的时刻,也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刻,海风最大,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14时附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高考)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20-22小题。

    20.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21.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2.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20.C 21.D 22.B
    【解析】20.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 7时、 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21.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在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海陆风的形成主要是受下垫面性质影响,故图中高度较低的风向代表海陆风。15时风速最大,代表了海风较明显,为东南风,可推测陆地总体在海洋的西北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22.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022·浙江·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24.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   B.  
    C.   D.  
    【答案】23.B 24.C
    【解析】23.由图可知,自近地面到高空,纬向风速先变大,到对流层顶后达到最大,然后风速再变小,之后随高度增加,风速再变大,且风向有明显变化。对流层厚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大,约为17-18千米,由第1题图可知,春季的低纬度(0-30°),风速为0处与上图不符且20千米以下随海拔增加,风速先变大后变小,与上图不符,A错误;夏季的中纬度(30-60°),随海拔升高,风速先变大,再变小,等于0后,风速为负值,表示改变了风向,与上图相符,B正确;秋季的中纬度和冬季的高纬度,随海拔升高,风速的数值一直为正值,与上图不符,CD错误。故选B。
    24.由题干图可知,由甲到乙到丙,风速在减小,但风向变化不明显,A图中丙为北风,D图中丙为南风,均没有明显的纬向风,B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大,ABD错误;C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小,为西南风,最接近题干中图的情况,C正确。故选C。
    (2022·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25-26小题。

    25.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26.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5.D 26.A
    【分析】2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约30°,由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c垂直于风向,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d,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③正确,④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乙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①正确,②错误。所以选A。
    (2021·湖南·高考)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下面27-29小题。

    27.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8.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29.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7.B 28.A 29.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27.根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9.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0·全国·高考)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30-32小题。

    30.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31.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30.C 31.A 32.C
    【解析】30.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31.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32.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33-34小题。

    33.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4.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33.C 34.A
    【解析】33.读图分析,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故选C。
    34.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选A。
    (2020·浙江·高考)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A. B.
    C. D.
    36.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35.A 36.B
    【解析】35.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选A。
    36.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选B。
    (2019·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37-38小题。

    37.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38.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37.C 38.D
    【分析】37.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 11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
    38.“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2019·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完成下列39-40题。

    39.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辐合上升 B.热力辐合上升 C.动力下沉辅散 D.热力下沉辐散
    40.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39.B 40.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
    39.读图可知,该地等温面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
    40.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冬季山坡降温快,寒冷气流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底气温低,不符合图中等温线特征,B错。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对。故选D。
    41.(2022·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答案】(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分析】本大题以金沙江谷地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山谷风环流、河流和风力沉积、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相关认识、地理原理的应用、情境的描述等相关能力。
    【详解】(1)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考点03 气压带和风带
    (2023·湖南·高考)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42-44小题。

    42.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43.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44.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42.C 43.A 44.D
    【解析】42.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43.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33`S,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44.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23·海南·高考)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45-46小题。

    45.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46.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答案】45.D 46.B
    【解析】45.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6.根据上题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7.(2022·上海·高考)风光电互补是我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的战略,该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分别是(   )
    A.冬春,秋季 B.夏秋,春季 C.夏秋,冬季 D.冬春,夏季
    【答案】D
    【详解】西北地区冬春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西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综合上述分析,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8.(2022·上海·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判读最可能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海洋上分布有高压(夏威夷高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亚欧大陆中低纬度升温快,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将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其中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附近的高压称为夏威夷高压。故此时最可能的月份是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辽宁·高考)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49-51小题。

    49.据图可知(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50.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51.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答案】49.D 50.A 51.A
    【解析】4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位于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最高气温高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A错误;傍晚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降温速率快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海拔高于丙地,其夜间气温高于丙地,C错误;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大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D正确。所以选D。
    5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海拔较低,为山谷地形,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显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受到地形的阻碍,在丙地不断聚集,导致丙地气温较低,A正确;该地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B错误;海平面气压对于丙地夜间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A。
    5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杨树赛场丙气象站气温低于丁气象站,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等压线稀疏区大气性质稳定,以晴朗天气为主,可以出现此种现象,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压线低值区、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大气运动剧烈,不符合该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所以选A。
    (2022·辽宁·高考)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52-53小题。
    52.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53.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52.D 53.B
    【解析】5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故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故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因此比值较小,而12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分利用率最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5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故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故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故B正确。答案选择B。
    (2021·海南·高考)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54-55小题。

    54.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55.图示高空西风(   )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答案】54.C 55.A
    【分析】54.由材料“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强低压,高空形成强高压,海洋上近地面形成强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高空形成西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登陆,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持续高温天气,C正确;中纬西风受西太平洋副高影响,向北快速移动,我国北方形成强降水,A错误;南海热带气旋影响不到江西和湖北地区,并且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多,B错误;北方冷暖空气相遇,形成强降水天气,D错误。故选C。
    55.图示高空西风为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流,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A正确;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结果,B错误;高空的风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误;南侧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高考)“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56-57小题。

    56.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7.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答案】56.A 57.A
    【分析】56.““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雾存在的时间较长,应该考虑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东部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确。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雾,②正确。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57.图中风向不是西南风、东南风,因此时间不会是夏季,BC错误。11~次年1月是冬季,应该吹北风,D错误。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故选A。
    58.(2020·浙江·高考)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答案】C
    【详解】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北极附近;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附近。据图分析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达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8百万km2;南极附近海冰9月份达到16百万km2,2月份达到2百万km2,7个月消融了14百万km2;对比可知,应该是南极附近海冰消融速度快,AB错误。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大陆,南极附近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导致海冰消融快,C正确。南极附近有臭氧层空洞,若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少,太阳辐射应该比南极较弱,D错误。故选C。
    (2021·浙江·高考)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59-60小题。

    59.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60.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59.C 60.B
    【分析】59.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60.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2020·江苏·高考)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61-62小题。

    61.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
    A.航程最短 B.风阻最小 C.逆水最短 D.岛礁最少
    62.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南极冰山 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 D.便于沿途补给图
    【答案】61.A 62.B
    【解析】61.读图可知,60ºE以东航线无论1月还是7月航线都基本不变,因此该航线对风阻和逆水等因素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故BC错。从图文信息不能看出该航线的岛礁的多少,D错。从题干信息可知,海上航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线,因为大圆劣弧球面距离最短,故A对。故选A。
    62.读图可知,该航线西段纬度较低,南极冰山难以到达,A错。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此时该段航线受西风带影响大,航线北移可以减小西风带影响,降低风阻,B对。航线北移,纬度更低,受热带风暴影响更大,C错。航线北移,并没有明显靠近陆地航线,D错。故选B。
    63.(2023·山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答案】(1)6时
    (2)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有利于气流下沉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3)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快,气温较高,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
    【分析】本题以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焚风的特点及发展变化、锋面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焚风的性质是干热风。读右图可知,地方时为6时时,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为地方时6时。
    (2)根据河流流向以及图中海拔可知,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焚风顺着地势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3)锋面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图中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湖泊冷气团和陆地的暖气团在B处相遇形成锋面。图中焚风为偏北风,15:30后焚风影响到B处锋面,受焚风影响,推动锋面向南移动。
    64.(2023·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钾盐主要储量国
    储量(亿吨)
    储量世界占比(%)
    钾盐主要生产国
    年产量(万吨)
    年产量世界占比(%)
    我国主要进口国
    年进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俄罗斯
    49.1
    38.2
    加拿大
    1399
    32
    加拿大
    191
    40
    加拿大
    32.6
    25.4
    白俄罗斯
    726
    17
    俄罗斯
    98
    21
    白俄罗斯
    12.9
    10.0
    俄罗斯
    705
    16
    白俄罗斯
    89
    19
    中国
    3.2
    2.5
    中国
    541
    12
    其他
    93
    20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1)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
    (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
    (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
    (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
    (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
    【分析】本题以察尔汗盐湖为材料,涉及气候特征的判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盐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甲乙之间的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盐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钾量会增大。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盐度含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等。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进口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
    考点04 天气系统
    (2023·浙江·高考)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65-66小题。

    65.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66.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65.B 66.A
    【解析】65.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第一天能见度低整体自西向东提高,由图可知第一天能见度整体①最低,其次为③,能见度最高的是②。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66.结合材料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西南风,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所以说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然后向高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正确;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BD错误;逆温出现在锋面附近,而不是锋面上方,C错误。故答案选A。
    (2022·海南·高考)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67-68小题。

    67.据图,此时(   )
    A.甲地大风降温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风大浪高
    68.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答案】67.A 68.C
    【解析】67.由等压线图可以看出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吹偏北风,为冷气团,且位于冷锋锋后附近,所以有大风降温天气,故A正确;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吹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风浪小,故D错误。故答案选A。
    68.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选C。
    (2022·江苏·高考)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69-71小题。

    69.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70.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1.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答案】69.B 70.D 71.B
    【解析】69.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中央大平原,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答案选择B。
    70.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在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丙三附近均形成冷锋,ABC与题意不符;丁处位于低压中心东侧槽线附近,南面暖气团主动向北面冷气团推进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D正确。故答案选择D。
    71.受高空引导气流的影响,在反气旋与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的中纬度地区,反气旋和锋面天气系统常表现为自西向东的移动趋势(由于大陆冬季冷高压的存在,反气旋常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因此造成3月25—30日降温的天气系统,由北美大陆北部向位于东南的大西洋移动。故选B。
    (2022·湖南·高考)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72-73小题。

    72.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73.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72.C 73.B
    【解析】72.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符合题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D。故选C。
    73.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故选B。
    (2021·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74-76小题。

    74.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 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
    75.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
    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
    C.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
    D.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76.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   )
    A.长春 B.太原
    C.呼伦贝尔 D.乌鲁木齐
    【答案】74.C 75.B 76.C
    【解析】74.读图可以看出,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A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力大小,故 B选项错误;M地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秦岭山区南侧,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面摩擦力大,是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气旋中心的气压较四周低,是低压中心,图中M地并不位于气旋中心位置,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C。
    75.一般来说,陆地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北京时间14时,新疆地区位于正午前后,气温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内蒙古中东部正值日最高温时段,故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内蒙古中东部刚经过一次冷锋过境,等压线密集,北风风力较大,降温明显,而新疆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故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盆地内下沉气流不明显,故C选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新疆并不是全在天山背风坡,如盆地内部,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盆地内部无焚风效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76.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长春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天气状况复杂不易出现逆温;据图,太原等压线状况相对单一,但结合时间为14点,太原为午后,盛行上升气流,不会出现逆温,B错误;呼伦贝尔位于冷锋锋后且邻近锋线,冷气团俯冲到暖气团下方易在高空出现气温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C正确;乌鲁木齐正值正午,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逆温,D错误。故选C。
    (2021·辽宁·高考)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左图)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77-78小题。

    77.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 B.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78.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   )
    A.空气污染加重 B.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道路表面湿滑 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77.D 78.C
    【分析】77.由图可知,气象站西侧为山地,锋面过境前后均以偏北风为主,可推测为冷锋过境,A错误;气象站的偏北偏西方向为山地,锋面过境时,受地形影响,使得气象站及其附近,气流下沉增温,D正确;由图可看出,温度升高时为静风,且西北风风速增大不利于温度升高,B错误;锋面过境时,由于地形影响,气象站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C错误。故选D。
    78.夜间突发性增温,导致道路表面解冻,湿滑,C正确;温度升高,上升气流增强,可能会减轻空气污染,A错误;降温时更易出现雾和霜冻,B错误;温度升高会加强作物的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C。
    (2021·天津·高考)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左图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右图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79-80小题。

    79.右图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左图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0.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答案】79.B 80.C
    【分析】79.由左图可知,我国内蒙古中部受高压脊控制,东部受低压槽控制,高压脊带来的冷空气与低压槽东侧的暖气团相遇在低压槽的位置形成冷锋,并快速移动,带来大风天气,且此季节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没有带来降水,大风卷起沙尘向东移动,形成沙尘天气,四幅图只有乙图符合这一特征,故B项正确,所以选择B。
    80.读图可知,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主要是冷锋快速南下导致,故C项正确;该阶段气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故A项错误;反气旋东进与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不一致,故B项错误;沙尘暴快速移动与暖锋北上没多大关系,故D项错误。
    (2021·浙江·高考)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下面81-82小题。

    81.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82.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1.D 82.C
    【分析】81.锋面位于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锋;乙地近地面是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冷锋。“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甲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1.5米-2.0米之间,乙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2.0米-2.5米之间。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以东北风为主,不是西北风,锋上是西南风,A错误。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由偏北风变为西南风,锋上西南风,B错误。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C错误。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D正确。故选D。
    82.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为暖锋过境,乙地为冷锋过境。由图中等压线a>b>c可知,③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正确;①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②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由④图可知时乙风向为东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
    (2021·广东·高考)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83-85小题。
    83.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8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85.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83.C 84.D 85.B
    【分析】83.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
    8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
    85.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
    (2021·浙江·高考)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86-87小题。

    86.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
    87.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6.B 87.C
    【分析】86.由题干“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可知,机尾部凝结的云不容易扩散,所以处在逆温层之中,B正确。受强紫外线照射对飞机尾部凝结的云长时间存在没有影响,A错误。强烈对流运动,加速云的消失,C错误。受冷锋云系挤压,风力较大,云易消失,D错误。故选B。
    87.由图中等压线图,甲位于995hpa低气压中心附近可知,此处是锋面气旋,甲地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三年(2021-2-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三年(2021-2-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8日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某日某时刻的天气图,5~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2 交通: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2 交通,文件包含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2交通解析版docx、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2交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0 农业: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10 农业,文件包含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0农业解析版docx、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五年2019-2023专题10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