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0.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0.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01
    专题10.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02
    专题10.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03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0.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学生版)
    四升五暑假衔接 阅读理解专项之


    知识梳理
    一、提问方式
    ①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二、知识梳理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是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出来的,才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描写一般通过“外语动心神”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人物情感。人物描写可以从划线句子中呈现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词语,进行赏析。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中心。
    (一)外貌描写
    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手拿九齿钉耙。
    ——猪八戒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制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孙悟空

    (二)语言描写
    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
    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
    第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 ——秀才
    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 有文化
    第二句:“满天下皇家瑞气。” ——县官
    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 官腔
    第三句:“下它三年又何妨?” ——财主
    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
    第四句:“全部都是废话。” ——穷人
    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三)动作描写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反应,就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朱自清 选自《背影》)
    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攀栏杆时的情景,从中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四)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例: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五)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抓住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体现人物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的样子。
    ★答题思路:这是××描写,写出了××内容,突出了人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

    专项提升

    一、请你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认  牙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怒目圆瞪,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儿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
    (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略有改动)
    1.按要求填空。
    (1)“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一句中,“医术顶天”的意思是

    (2)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
    他有瓜葛?”这一句中,“瓜葛”一词可以换成__________。侦探说这话的言外之意是

    (3)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写了华大夫令人“费猜”的两个问题,分别_______是和_______。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儿就全明白啦。”这句话中与“费猜”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
    2.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文中画横线语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从中可以看出华大夫是一个( )的人。
    A.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C.脾气暴躁、正直善良    
    D.为人正派、正直善良
    3.文章结尾说“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独特的叶子
    ①我知道,救小孩子,要多鼓励。但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以李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学最为大胆,上课从不认真听讲,也不按要求完成作业,坐相,每堂课都是东倒西歪。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一次,我在走廊行走,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火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当然,我也说话算话。对那些向上了、出彩了的同学都奖励了散文诗集。课间十分,我看着孩子们举着诗集在同学间炫耀,真的很自豪。很多孩子不停地抚摸着书本精致的线装,不停地问:“老师,我出彩了吗?能得到您的奖励吗?”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恍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听班级三分钟的阅读分享时,他坐姿端正,听得很认真。虽然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但我从来没有让他上过讲台,谁敢说他没有一点点进步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从此,我慢慢给李东加分,希望他能得到我的奖励。
    ⑥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⑦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铪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眼里流露出赞赏的目光,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⑧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⑨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 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⑩我铿锵的声音突然嘶哑,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作者  潘银璋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束手无策:
    5.根据文章情节,在表格内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情节
    “我”的心情变化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李东听阅读分享很认真,但“我”从没让他上台分享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__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
    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7.默读第⑦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用不同的批注符号批画下面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并在横线上进行赏析。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


    8.联系全文,理解文末第⑨段的含义,表达了我此时什么样的情感。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和鸡,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重病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能不白吗?
    ③四月的一个晚上,我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看见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弯着腰在田埂上蹒跚地走着,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技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四散逃了。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来,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该休息了!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她总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起初还是弯腰在田里移动,后来便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抱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文/刘益善,有删改)

    9.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蹒跚:
    10.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信息,用简单的语言完成表格。
    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两个难忘的场景?
    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12.默读第⑧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在横线上进行赏析。
    她太累了,起初还是弯腰在田里移动,后来便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13.题目《田野上的白发》,母亲的白发在文中反复出现,“白发”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全文以白发为线索,贯穿全文。
    B.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C.白发是母亲形象的象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14.请联系全文,体会“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包含了哪些深意?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者的幽默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富有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这幽默中尽显老人的机智灵活和反应敏捷。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老人说完,又是一声爽朗的大笑。我们从老人的幽默谈吐中,深深地感受到那热情豁达、思想活跃的品格。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5.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16.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
    (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17.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18.结合文段⑩和你对生活的体验,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豆冰棍
    ①“小豆冰棍,3分一根”,这是我少年时期经常听到的吆喝声,这声音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刮到心里,对我充满了诱惑。小时候,一到夏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手里能举着一根小豆冰棍。可惜的是手里1分钱也没有,我舔着嘴唇,咽着口水央求着姥姥:“给我买一根吧,就一根。”任凭我怎么软磨硬泡,姥姥从来不为所动,她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是不搭理我,直到卖冰棍的吆喝声渐渐走远,渐渐消失在马路尽头。
    ②挨到三伏天,热得实在不行了。姥姥这才大发慈悲,给我们几个孩子发放防暑降温费,一人一天3分钱,人人有份,不多不少,刚够买一根小豆冰棍的。捏着这来之不易的3个硬币,我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冰棍。
    ③那年头城市里个体经营的商贩基本绝迹了,只有家庭困难的老年人,街道才给起照卖冰棍。这些老头儿老太太有时沿街叫卖,有时就把冰棍车停在路口的阴凉处,一只漆成白色的木箱子,里面用一层层棉絮包裹着冰棍。我神气十足地递上钱,指定让卖冰棍的给我拿箱子底层最硬的冰棍,硬的冰棍凉,冻得结实。
    ④揭开包装的蜡纸,我举着冰棍一边走一边慢慢地享用。小豆冰棍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红小豆,颗粒饱满,没有磨成豆粉,下面是红褐色的豆汤冰块,货真价实,又凉又甜,绝对是冰棍中的上品。
    ⑤吃冰棍时先一点点舔,上下左右在嘴里慢慢吮吸,那凉冰冰、甜丝丝的感觉立时传遍全身。一般情况下,冰棍都是在嘴里舔化吃完,我舍不得大口大口地咬,我希望那种美妙甜蜜的感觉在嘴里尽可能地无限延长。有时,碰到关系非常好的小伙伴,对方就会尾随在我身后,忍不住乞求着:“给我咬一口,就一小口,行吗?”咱从小就仗义,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我停下脚,小心翼翼地递过去,眼睛紧盯着他的嘴,心提到了嗓子眼,把冰棍的底部冲着他,嘱咐道:“小点口啊!小点口!”能分得我一口冰棍吃的小伙伴,那关系,绝对铁得“杠杠”的。
    ⑥一位曾和我有过“同棍之谊”的小学同学,出国十来年了,如今混得不错,前几年春节回来相聚,说起小时候时吃冰棍的情景,老同学感慨万千,为了报答我当时的慷慨,借着酒劲,他拍着胸脯道:“就冲当年的冰棍,你今年带全家到美国玩玩,来回的机票吃住旅游的费用我全包了。”真没想到,一小口冰棍能换来一次美国之行,早知如此,我当时真应该把整根冰棍都叫他吃了,即使游不了全球,欧洲10国总不成问题吧。当然,我是哪也去不成,不为别的,到了国外,想吃点煎饼果子锅巴菜上哪找去?
    ⑦记忆中,当时的冰棍有两种,3分一根的水果冰棍和5分钱一根的奶油冰棍,奶油冰棍不仅贵,而且有一股黏糊糊的奶腥味,不如水果冰棍清凉爽口,所以一般孩子更钟情水果冰棍。而水果冰棍中最受欢迎的无疑就是小豆冰棍,它是当年人们夏季消暑的首选,即使只卖3分钱,一般家庭也只能偶尔满足孩子的需求。
    ⑧现在孩子的冷食数不胜数,无论是食品店、超市,还是街头小摊,各种冷食琳琅满目,带棍的、装盒的、盛碗的,口味齐全,应有尽有。即使是冰棍,花样也多得数不过来,有的还是中外合资生产的名品,价格少则几毛,多则十几块钱,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卖的。但是这么多的冰棍、冷食都唤不回我对小豆冰棍的感情,它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童年夏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豆冰棍渐渐流淌成记忆中的脉脉温情,化为挥之不去的恋旧情怀。

    1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吮吸( ) 黏糊糊( ) 脉脉深情( ) 琳琅满目( )
    20.句式变换。
    (1)小时候,一到夏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手里能举着一根小豆冰棍。(缩句)

    (2)他拍着胸脯道:“就冲当年的冰棍,你今年带全家到美国玩玩,来回的机票吃住旅游的费用我全包了。”(改为转述句)

    21.细读全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②③
    ④⑤⑥
    ⑦⑧
    主要内容
    A
    B
    品冰棍
    C
    A._______    B.______     C.______
    22.在作者眼中,小小的冰棍早已融进血液,成为心中美好的渴盼,这种渴盼真是望眼欲穿呢,作者苦苦哀求买只冰棍,姥姥就是无动于衷,那么姥姥为什么不给他买呢?细读全文推断。

    23.文章第6段写和“我”有过“同棍之谊”的同学的那份美国之约的感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赏析下列句子。
    (1)这是我少年时期经常听到的吆喝声,这声音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刮到心里,对我充满了诱惑。(从修辞角度)


    (2)吃冰棍时先一点点舔,上下左右在嘴里慢慢吮吸,那凉冰冰、甜丝丝的感觉立时传遍全身。(从人物描写方法)


    25.品读文章第⑧段,说说它在结构与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日子里的诗意
    鲍捷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第一次仔细看她: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lā  tā)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
    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
    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
    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住抄下来。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竟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
    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可以吗?”
    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
    ⑧爱,多么强大的理由!
    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她生活在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来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
    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
    ⑪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
    ⑫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8期)

    2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净——( )    好像——( )    惊奇——( )    温暖——( )
    27.选文第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8.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分别指什么?这对反义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9.选文第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写做煎饼女人朴素洁净的衣着与一般小摊女人不同,为下文写她对诗歌的热爱作了铺垫。
    B.选文第②段中写了秋天的冷风,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又衬托出做煎饼女人生活的辛苦。
    C.选文第⑪段中写“我”因为坐在暖和的车厢里,所以才觉得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诗意。
    31.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




















    专题10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学生版)
    四升五暑假衔接 阅读理解专项之


    知识梳理
    一、提问方式
    ①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二、知识梳理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是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出来的,才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描写一般通过“外语动心神”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人物情感。人物描写可以从划线句子中呈现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词语,进行赏析。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中心。
    (一)外貌描写
    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手拿九齿钉耙。
    ——猪八戒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制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孙悟空

    (二)语言描写
    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
    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
    第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 ——秀才
    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 有文化
    第二句:“满天下皇家瑞气。” ——县官
    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 官腔
    第三句:“下它三年又何妨?” ——财主
    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
    第四句:“全部都是废话。” ——穷人
    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三)动作描写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反应,就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朱自清 选自《背影》)
    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攀栏杆时的情景,从中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四)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例: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五)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抓住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体现人物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的样子。
    ★答题思路:这是××描写,写出了××内容,突出了人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


    专项提升
    一、请你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认  牙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怒目圆瞪,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儿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
    (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略有改动)
    1.按要求填空。
    (1)“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一句中,“医术顶天”的意思是

    (2)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
    他有瓜葛?”这一句中,“瓜葛”一词可以换成__________。侦探说这话的言外之意是

    (3)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写了华大夫令人“费猜”的两个问题,分别_______是和_______。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猜的事儿就全明白啦。”这句话中与“费猜”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
    2.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文中画横线语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从中可以看出华大夫是一个( )的人。
    A.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C.脾气暴躁、正直善良    
    D.为人正派、正直善良
    3.文章结尾说“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华大夫医术高超,达到最高境界了。 联系 华大夫既然不说出通缉的要犯,就说明华大夫与该要犯有关联,有来往。 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 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 明白
    2. B D
    3.要想使自己的学习或事业达到极高的水平,就要全神贯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医术顶天”的意思是华大夫医术高超,达到最高境界了。
    (2)“瓜葛”意思瓜和葛都是蔓生植物,常攀附在别的物体上。比喻亲友关系或相牵连的关系。可以换成联系。侦探说这话的言外之意华大夫既然不说出通缉的要犯,就说明华大夫与该要犯有牵连。
    (3)从“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和“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可知,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写了华大夫令人“费猜”的两个问题,分别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
    (4)“费猜”意思反复猜度。反义词:明白。
    2.本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
    从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可知,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从“怒目圆瞪,登时火起”可知,这是神态描写;从“啪!”一拍桌子”可知,这是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华大夫是一个为人正派、正直善良。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可知,华大夫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专注力都放在了治疗病人的牙齿上,专注认真谨慎,心无旁骛,艺术肯定精湛!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专注,这样才能成功。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独特的叶子
    ①我知道,救小孩子,要多鼓励。但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以李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学最为大胆,上课从不认真听讲,也不按要求完成作业,坐相,每堂课都是东倒西歪。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一次,我在走廊行走,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火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当然,我也说话算话。对那些向上了、出彩了的同学都奖励了散文诗集。课间十分,我看着孩子们举着诗集在同学间炫耀,真的很自豪。很多孩子不停地抚摸着书本精致的线装,不停地问:“老师,我出彩了吗?能得到您的奖励吗?”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恍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听班级三分钟的阅读分享时,他坐姿端正,听得很认真。虽然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但我从来没有让他上过讲台,谁敢说他没有一点点进步呢?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从此,我慢慢给李东加分,希望他能得到我的奖励。
    ⑥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⑦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铪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眼里流露出赞赏的目光,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⑧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⑨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 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⑩我铿锵的声音突然嘶哑,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作者  潘银璋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束手无策:
    5.根据文章情节,在表格内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情节
    “我”的心情变化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李东听阅读分享很认真,但“我”从没让他上台分享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__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
    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7.默读第⑦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用不同的批注符号批画下面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并在横线上进行赏析。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


    8.联系全文,理解文末第⑨段的含义,表达了我此时什么样的情感。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激动地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答案】
    4.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文章指“我”面对天性活泼的学生无可奈可。
    5.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赞赏
    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说话之前的班级比喻成平静的湖面,用在这里非常形象,表现出“我”的话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我的散文诗集。
    7.示例句子: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
    这是对李东的动作描写,从李东递水给老师时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有礼貌,尊敬老师的好学生。
    8.表达出“我”此时欣慰与感动的情感。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束手无策:文章指“我”面对天性活泼的学生无可奈可的样子。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
    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结合具体的段落和语句,概括或提炼关键信息。一空:从“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可知,“我”从来没有让李东上台分享过,这让“我”非常“惭愧”;二空三空:“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写的是李东给“我”倒水润喉,从“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可以看出“我”对他这一行为的赞赏。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泛起”是“漾起”的意思,把“我”说话之前的班级比喻成平静的湖面,用在这里非常形象,表现出“我”的话——“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他们非常激动,充满热情,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我的散文诗集。
    7.本题考查定位并赏析关键句子的能力。
    先标注关键句子,再结合该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表达的效果。
    示例句子:老师, 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
    赏析:这是对李东语言的描写,从李东给“我”倒水润喉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非常细心、敬爱师长的学生。
    示例句子: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
    赏析:这是对李东的动作描写,从李东递水给老师时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有礼貌,尊敬老师的好学生。
    8.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激动地”等内容可知,这一句暗示李东发生变化,有了明显的成长进步带给我的触动,认为他“比任何人都出彩”同时表现出“我”的欣慰与感动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和鸡,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重病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能不白吗?
    ③四月的一个晚上,我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看见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弯着腰在田埂上蹒跚地走着,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技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四散逃了。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来,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该休息了!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她总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起初还是弯腰在田里移动,后来便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抱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文/刘益善,有删改)

    9.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蹒跚:
    10.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信息,用简单的语言完成表格。
    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两个难忘的场景?
    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12.默读第⑧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在横线上进行赏析。
    她太累了,起初还是弯腰在田里移动,后来便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13.题目《田野上的白发》,母亲的白发在文中反复出现,“白发”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全文以白发为线索,贯穿全文。
    B.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C.白发是母亲形象的象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14.请联系全文,体会“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包含了哪些深意?


    【答案】
    9.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文中指母亲在田埂上缓慢、摇摆地走。
    10.母亲夜以继日地在田里敲盆赶鼠。 有着家庭责任感、自立自强、含辛茹苦的母亲。 母亲抢季节插秧,累得跪倒在田里。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了“春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
    12.“弯腰”“移动”“跪”“爬行”等词是对母亲在田里忙碌的动作描写,写出母亲的疲惫和坚持,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
    13.B
    14.这个结尾照应了题目,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分析】
    9.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文中指母亲年纪大,在田地里缓慢、摇摆地走,表现出母亲的不容易以及作者对母亲的心疼。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概括事件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关于母亲的两个难忘的场景,并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语段文段,分析其主要内容,可知第四至六段写的是母亲深夜敲盆赶鼠,第七至九段写的是母亲跪在田中插秧。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从“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等句子可以提炼出母亲的形象,主要突出了母亲有着家庭责任感、自立自强、含辛茹苦的形象。
    1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勤劳的春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绿丝”的绿色代表着希望与美好,也表明了母亲用她的善良、辛勤劳作在努力认真生活着。
    12.考查描写方法的作用。
    作答时,学生可以从句中的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平时要多做题。出从“跪、爬行”可知这是对母亲动作的描写,“累、体力不支、艰难”可以体会母亲的疲惫,在这样疲惫的状态下仍然坚持劳作,表现了母亲的坚持,也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心情。
    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全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分析判断。本文的标题是“母亲的白发”,全文围绕“白发”组材,表达对“白发”母亲的赞美,可以看出“白发”就是全文叙事的线索。“白发”也正是母亲形象的象征,作者着力描写“白发”,是为了突出母亲的勤劳,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思念,并没有体现思乡之情,故B项不正确。
    14.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
    作答时,学生要从语句的具体位置思考其在文中的作用,平时要多做题。结尾的作用一般有:①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②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该句中的“白发”和标题“田野上的白发”相照应,“白发”是母亲辛苦的象征,母亲已经去世,但是如今白发却还在田野上飘拂,可以从中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者的幽默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富有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这幽默中尽显老人的机智灵活和反应敏捷。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老人说完,又是一声爽朗的大笑。我们从老人的幽默谈吐中,深深地感受到那热情豁达、思想活跃的品格。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5.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16.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
    (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17.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18.结合文段⑩和你对生活的体验,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答案】
    15.坐以待毙
    16.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杨绛先生与“我”打招呼时的可爱和热情。 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启功先生故弄玄虚卖关子时的可爱样子。
    17.杨绛:童心未泯;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或时尚新潮或富有童心。
    18.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现在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解析】
    15.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积累和识记,注意平时对成语的识记和积累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的成语是坐以待毙。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辨析,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本题中的“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是对杨绛先生的动作描写,结合上下文可以 看出杨绛先生与“我”打招呼时的可爱和热情。
    (2)本题中的“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是对启功的神态描写,从“神秘地”的神态中可以生动形象的看出杨绛先生故弄玄虚卖关子的可爱样子。
    1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辨析。通读文段内容,从一人两个自然段中对杨绛先生的描写,例如“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根据文段的第四自然段,从“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这幽默中尽显老人的机智灵活和反应敏捷。”可以看出冰心的机智灵活和反应敏捷。
    根据文章的五六自然段,从“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可以看出启功先生是一个思想鲜活或时尚新潮或富有童心。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理解。写出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根据文段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概括分析。例如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对我们现在来说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豆冰棍
    ①“小豆冰棍,3分一根”,这是我少年时期经常听到的吆喝声,这声音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刮到心里,对我充满了诱惑。小时候,一到夏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手里能举着一根小豆冰棍。可惜的是手里1分钱也没有,我舔着嘴唇,咽着口水央求着姥姥:“给我买一根吧,就一根。”任凭我怎么软磨硬泡,姥姥从来不为所动,她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是不搭理我,直到卖冰棍的吆喝声渐渐走远,渐渐消失在马路尽头。
    ②挨到三伏天,热得实在不行了。姥姥这才大发慈悲,给我们几个孩子发放防暑降温费,一人一天3分钱,人人有份,不多不少,刚够买一根小豆冰棍的。捏着这来之不易的3个硬币,我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冰棍。
    ③那年头城市里个体经营的商贩基本绝迹了,只有家庭困难的老年人,街道才给起照卖冰棍。这些老头儿老太太有时沿街叫卖,有时就把冰棍车停在路口的阴凉处,一只漆成白色的木箱子,里面用一层层棉絮包裹着冰棍。我神气十足地递上钱,指定让卖冰棍的给我拿箱子底层最硬的冰棍,硬的冰棍凉,冻得结实。
    ④揭开包装的蜡纸,我举着冰棍一边走一边慢慢地享用。小豆冰棍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红小豆,颗粒饱满,没有磨成豆粉,下面是红褐色的豆汤冰块,货真价实,又凉又甜,绝对是冰棍中的上品。
    ⑤吃冰棍时先一点点舔,上下左右在嘴里慢慢吮吸,那凉冰冰、甜丝丝的感觉立时传遍全身。一般情况下,冰棍都是在嘴里舔化吃完,我舍不得大口大口地咬,我希望那种美妙甜蜜的感觉在嘴里尽可能地无限延长。有时,碰到关系非常好的小伙伴,对方就会尾随在我身后,忍不住乞求着:“给我咬一口,就一小口,行吗?”咱从小就仗义,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我停下脚,小心翼翼地递过去,眼睛紧盯着他的嘴,心提到了嗓子眼,把冰棍的底部冲着他,嘱咐道:“小点口啊!小点口!”能分得我一口冰棍吃的小伙伴,那关系,绝对铁得“杠杠”的。
    ⑥一位曾和我有过“同棍之谊”的小学同学,出国十来年了,如今混得不错,前几年春节回来相聚,说起小时候时吃冰棍的情景,老同学感慨万千,为了报答我当时的慷慨,借着酒劲,他拍着胸脯道:“就冲当年的冰棍,你今年带全家到美国玩玩,来回的机票吃住旅游的费用我全包了。”真没想到,一小口冰棍能换来一次美国之行,早知如此,我当时真应该把整根冰棍都叫他吃了,即使游不了全球,欧洲10国总不成问题吧。当然,我是哪也去不成,不为别的,到了国外,想吃点煎饼果子锅巴菜上哪找去?
    ⑦记忆中,当时的冰棍有两种,3分一根的水果冰棍和5分钱一根的奶油冰棍,奶油冰棍不仅贵,而且有一股黏糊糊的奶腥味,不如水果冰棍清凉爽口,所以一般孩子更钟情水果冰棍。而水果冰棍中最受欢迎的无疑就是小豆冰棍,它是当年人们夏季消暑的首选,即使只卖3分钱,一般家庭也只能偶尔满足孩子的需求。
    ⑧现在孩子的冷食数不胜数,无论是食品店、超市,还是街头小摊,各种冷食琳琅满目,带棍的、装盒的、盛碗的,口味齐全,应有尽有。即使是冰棍,花样也多得数不过来,有的还是中外合资生产的名品,价格少则几毛,多则十几块钱,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卖的。但是这么多的冰棍、冷食都唤不回我对小豆冰棍的感情,它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童年夏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豆冰棍渐渐流淌成记忆中的脉脉温情,化为挥之不去的恋旧情怀。

    19.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吮吸( ) 黏糊糊( ) 脉脉深情( ) 琳琅满目( )
    20.句式变换。
    (1)小时候,一到夏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手里能举着一根小豆冰棍。(缩句)

    (2)他拍着胸脯道:“就冲当年的冰棍,你今年带全家到美国玩玩,来回的机票吃住旅游的费用我全包了。”(改为转述句)

    21.细读全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②③
    ④⑤⑥
    ⑦⑧
    主要内容
    A
    B
    品冰棍
    C
    A._______    B.______     C.______
    22.在作者眼中,小小的冰棍早已融进血液,成为心中美好的渴盼,这种渴盼真是望眼欲穿呢,作者苦苦哀求买只冰棍,姥姥就是无动于衷,那么姥姥为什么不给他买呢?细读全文推断。

    23.文章第6段写和“我”有过“同棍之谊”的同学的那份美国之约的感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赏析下列句子。
    (1)这是我少年时期经常听到的吆喝声,这声音就像一阵清凉的风刮到心里,对我充满了诱惑。(从修辞角度)


    (2)吃冰棍时先一点点舔,上下左右在嘴里慢慢吮吸,那凉冰冰、甜丝丝的感觉立时传遍全身。(从人物描写方法)


    25.品读文章第⑧段,说说它在结构与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
    19.shǔn nián mò láng
    20.心愿是举着冰棍。 他拍着胸脯道,就冲当年的冰棍,让我今年带全家到美国玩玩,来回的机票吃住旅游的费用他全包了。
    21.盼冰棍 买冰棍 恋冰棍
    22.当时人们生活并不富裕,都很节俭。
    23.插叙,补充说明第⑤段的同学关系“杠杠”,突出童年夏天的“小豆冰棍”早已根植于心,为下文抒写“我”的恋旧情结铺垫。
    2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卖冰棍的吆喝声比作刮进心里的清凉的风,体现了冰棍对我的诱惑之大。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冰棍时舍不得一下吃完的情形,表现了我对冰棍的珍爱之情。
    25.内容上,运用对比,将现在的冷食品丰富和当年的小豆冰棍稀缺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当年能吃到冰棍的机会之少和不容易。
    结构上,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抒发作者对小豆冰棍的依恋与怀念之情。
    【分析】
    19.此题考查学生字音的拼读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0.本题主要考查句式的变换,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句式的转换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
    21.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结合文章进行划分,第一段主要是盼冰棍,第二第三段是卖冰棍,第四五六段是品冰棍,第七八段是恋冰棍。
    22.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它是当年人们夏季消暑的首选,即使只卖3分钱,一般家庭也只能偶尔满足孩子的需求。从文章一些重要语句中可以看出原因,当时人们生活并不富裕,都很节俭。
    2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主要是作者的一个回忆,用了插叙的顺序,为了补充说明上段的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童年夏天的“小豆冰棍”早已根植于心,为下文抒写“我”的恋旧情结铺垫。
    24.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与赏析。在赏析语句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从关键词的角度赏析。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25.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在内容上,写出了冰棍的稀缺和当年作者吃冰棍的机会之少和不容易;结构上就是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升华感情等,抓住关键点进行回答即可。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日子里的诗意
    鲍捷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第一次仔细看她: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lā  tā)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
    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
    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
    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住抄下来。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竟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
    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可以吗?”
    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
    ⑧爱,多么强大的理由!
    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她生活在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来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
    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
    ⑪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
    ⑫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8期)

    2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净——( )    好像——( )    惊奇——( )    温暖——( )
    27.选文第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8.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分别指什么?这对反义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29.选文第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写做煎饼女人朴素洁净的衣着与一般小摊女人不同,为下文写她对诗歌的热爱作了铺垫。
    B.选文第②段中写了秋天的冷风,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又衬托出做煎饼女人生活的辛苦。
    C.选文第⑪段中写“我”因为坐在暖和的车厢里,所以才觉得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诗意。
    31.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


    【答案】
    26.洁净 仿佛 惊讶 暖和
    27.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做煎饼时动作娴熟,表现了她勤劳能干。
    28.“粗糙”指煎饼女人外表沧桑;“细腻”指她内心敏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做煎饼女人的内心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她的欣赏。
    29.电影《SWANN》写了一个普通农妇在艰难的生活中热爱诗歌,坚持写诗的事,用这位农妇的坚强、执着,衬托做煎饼女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30.C
    31.“日子里的诗意”既指两个女人在或平凡或艰难的生活中所坚守的对诗的热爱,也指生活中所有能给人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近义词的查找能力。
    干净:意思为没有尘土、无污染、无污垢。近义词可以在第二段的倒数第二行“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中找到洁净。
    好像:意思是好似 ;有些像;仿佛。近义词可以在第五段第一行“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中找到仿佛。
    惊奇:觉得很奇怪。近义词可以在第九段第二行“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中找到惊讶。
    温暖:意思是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近义词可以在第十一段第一行“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中找到暖和。
    2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种类的判断,从画线句子来看,都是系列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直接表现主人公的娴熟。
    28.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两个加点的词均为形容词,- -个指外表,另一个形容内心,而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分析的关键点。
    29.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手法,用电影的内容来表现煎饼女人,从手法.上看是- -种衬托,联系电影的内容与农妇的实际分析即可。
    30.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选文⑥段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中含有多重意味,表面上看是车厢温暖,实际上也带有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希望,而C选项只是单一的分析。
    31.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正确理解,答题时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分析。日子过得这样苦的烙煎饼的农妇,哪几来的诗意生活呢?这是理解标题的关键,也是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












    相关学案

    专题15.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学生版)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5.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学生版)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方法总结,现代文阅读,阅读·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教师版)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5.阅读中的主观表述题(教师版)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方法总结,现代文阅读,阅读·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学生版)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学生版)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仔细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0.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期阅读专项提升(统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