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有人评价鲍鹏山的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强基联盟高一5月统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绘画、园林、建筑、戏曲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类文化总是在历史的传承中实现积淀与拓展。与此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下,也需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养分,融入新的文化肌体。这就需要我们面向当代社会,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
    用当代眼光打造中国传统艺术的时代精品。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是异彩纷呈。浙江美术馆白墙黛瓦、坡顶穿插,以其江南水墨画般的风韵成为“中国风”建筑的典型之一。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以沉浸式研戏、赏戏的方式,让观众在实景和妙趣的“穿越”中亲近经典戏曲剧目,感悟戏曲中的人文精神与传统美学。通过传统艺术的流行表达,将中华文化丰富矿藏转化为富有教育意义和审美意蕴的美育精品,意义深远。
    注重用传统艺术为青少年成长奠定基础。我们应该持续加大力度,注重“整体联动、润物无声”,重视传承质量,打造一批精品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引导青少年全方位认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台前幕后发挥传承热情,在体验实践、学习传承中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更好地培根铸魂、温润心灵。
    (摘编自龙开胜《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
    材料二:
    近年来,文艺创作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之作频现,以积极的文化寻根意识和昂扬的文化自信风貌引领新时代的“国风国潮热”,《经典咏流传》《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爆款”“出圈”之作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
    国风舞蹈《纸扇书生》是对川剧“折扇”技法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翩翩少年的阳刚朝气和书生气质跃然灵动,一扫人们心目中古代书生的僵化和呆头呆脑印象。央视推出的文化创新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主持人撒贝宁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带领观众徜徉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与伏生、司马迁等历史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通过戏剧化结构和影视化表达在庄严的历史仪式感中激发起了观众澎湃的民族自豪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则将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表现的主题和对象从王希孟的“山水”转化为青绿衣裙、蛮腰高髻的女子,原来长长的画卷所承载的帝王趣味经过舞蹈编导的奇妙构思,转化为舞剧所传递的民众审美,人间烟火气和人情味充盈其中,以“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意象承载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改革进程和媒介生态中,文艺创作的创新表达获得更多的新技术赋能,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典籍里的中国》专门设计了全包围式的立体舞台,270度环屏和侧幕及贯穿舞台中央的甬道,如时空隧道般串联起节目独创的多场域古今对话场景,使不同年代典籍里的故事可以同步呈现,观众亦可随座椅的旋转来转换视角。节目综合运用了AR、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技术强化了观众沉浸感的获得。河南卫视2021年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把作品的主题与5G、VR等技术手法完美融合。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成就了“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当前媒介语境下,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去中心化传播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对传统文化进行“两创”的艺术作品在不同平台的宣发策略已不复是简单的文案内容复制,而是以大范围、全覆盖、系统化的平台链条式组合宣发,来提升作品观看流量和受众人数。一是注重通过短视频平台来拓展文艺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小而精的短视频,在最短时间内把节目亮点呈现给观众,更加直观、便捷地向网端传播。二是注重提高和维持社交媒体的话题热度,注重话题的持续发酵。在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大众最常使用的公共社交平台创造互动话题,并且注重利用网络“大V”、公众人物以及权威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催化作用。河南卫视的“奇妙游”节日系列节目选择在B站播放,观众在观看时可以实时发表弹幕评论,这种即时评议互动的方式在拓展节目内容的同时,也营造了节目交流互动的收看氛围,提升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塑造了公众的集体记忆。
    当代文艺创作应从珍贵文物、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等历史遗存中挖掘和寻找创作源泉,使更多“爆款”和“出圈”之作进入大众视野,在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当代视角观照中华文明,努力挖掘和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宝藏中的时代命题和当代价值,从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创造的重要推手,并以节目的影响力来进一步唤起公众的文化自觉,以节目感召力激发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摘编自张有平《新媒介催生“两创”“出圈”佳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充分挖掘和发挥书法、绘画、园林、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对于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意义重大。
    B. 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新的文化肌体,用当代眼光打造时代精品,使之能唤起公众的文化自觉,能为国人培根铸魂,湿润心灵。
    C.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佳作《只此青绿》既厚植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又依托于现代科技的技术赋能。
    D. 让“两创”的艺术作品在公共社交平台宣发,并在平台创造互动话题,能提升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能塑造公众的集体记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科技的技术赋能和媒介融合的多维传播赋予了传统艺术美学的意蕴并使之绽放时代光芒。
    B. 传统文化类节目经过创新创优后其趣味性娱乐性更强,吸引力更大,而其美育功能相对有所削弱。
    C. 珍贵文物、古典文献是现代创作的源泉,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推手。
    D. 《最美中国戏》《典籍里的中国》让观众在实景和妙趣的“穿越”中亲近经典,获得沉浸感的体验。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艺术的美育功能并使之起到积极影响”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运用数字科技,结合声光电技术创作而成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成为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B.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翻录的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一经播出,深受广大京剧票友的一致好评。
    C. 苏轼《木石图》中,一株枯树、一块怪石,数枝焦墨竹叶点缀,表现出大自然的顽强生命力和傲然挺立的风骨。
    D. 班主任设计了“大吉大利,晚上吃鸡”的短视频,并配有日本动漫型少年舞蹈和劲爆音乐,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追捧。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 每逢佳节出爆款,端午将至,你的家乡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设计几条方案,让这次龙舟大赛“出圈”成为“爆款”。
    【答案】1. B 2. D 3. A
    4.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首先指出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之作进入人们视野。然后分条列出其原因:技法的创造性转化,新技术赋能,去中心化传播。最后总结当代文艺创作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源泉,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5. ①对龙舟大赛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与音乐、摄影、绘画等艺术门类相结合,多角度呈现端午龙舟文化。
    ②利用新技术赋能,把龙舟大赛与5G、VR等技术手法融合,给观众以沉浸式的体验。
    ③利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提升观看流量和受众人数,维持话题热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新的文化肌体”错,文中有“与此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下,也需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养分,融入新的文化肌体”,不是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新的文化肌体,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现代科技的技术赋能和媒介融合的多维传播赋予了传统艺术美学的意蕴”错,结合“‘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意象承载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可知,传统艺术本身富有美学意蕴。
    B.“而其美育功能相对有所削弱”错,与文本内容不符或无中生有。材料二“在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当代视角观照中华文明,努力挖掘和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宝藏中的时代命题和当代价值,从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创造的重要推手,并以节目的影响力来进一步唤起公众的文化自觉,以节目感召力激发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没有“美育功能相对有所削弱”之意。
    C.“珍贵文物、古典文献……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推手”错,材料二中“以当代视角观照中华文明,努力挖掘和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宝藏中的时代命题和当代价值,从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创造的重要推手”,不能简单地说“珍贵文物、古典文献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推手”。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霸王别姬》只是翻录,没有进行创造性转化。
    C.并未进行创造性转化,即未挖掘。
    D.是网络游戏流行语,并未在现代网络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而且不够健康,迎合学生不良品味,极易误导学生的正确审美价值,使之成为不良少年。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文艺创作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之作频现……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首先指出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之作进入人们视野。
    第二、三段,“国风舞蹈《纸扇书生》是对川剧“折扇”技法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翩翩少年的阳刚朝气和书生气质跃然灵动”“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改革进程和媒介生态中,文艺创作的创新表达获得更多的新技术赋能,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媒介语境下,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去中心化传播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分条列出其原因:技法的创造性转化,新技术赋能,去中心化传播。
    第四段,“当代文艺创作应从珍贵文物、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等历史遗存中挖掘和寻找创作源泉……以节目感召力激发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后总结当代文艺创作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源泉,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故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国风舞蹈《纸扇书生》是对川剧‘折扇’技法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通过戏剧化结构和影视化表达在庄严的历史仪式感中激发起了观众澎湃的民族自豪感”可知,对龙舟大赛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如与音乐、摄影、绘画等艺术门类相结合,多角度呈现端午龙舟文化。
    结合“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改革进程和媒介生态中,文艺创作的创新表达获得更多的新技术赋能,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河南卫视2021年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把作品的主题与5G、VR等技术手法完美融合。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成就了‘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可知,利用新技术赋能,把龙舟大赛与5G、VR等技术手法融合,给观众以沉浸式的体验。
    结合“当前媒介语境下,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去中心化传播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以大范围、全覆盖、系统化的平台链条式组合宣发,来提升作品观看流量和受众人数。一是注重通过短视频平台来拓展文艺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小而精的短视频,在最短时间内把节目亮点呈现给观众,更加直观、便捷地向网端传播。二是注重提高和维持社交媒体的话题热度,注重话题的持续发酵。在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大众最常使用的公共社交平台创造互动话题,并且注重利用网络‘大V’、公众人物以及权威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催化作用”可知,利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提升观看流量和受众人数,维持话题热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生存还是毁灭(节选)
    鲍鹏山
    面对着司马迁,我惶恐不能下笔已经很久了。我感到他无比巨大的存在,却无法把握他的一丝踪影。于是,一个白天一个白天我在校园里转悠,一个夜晚一个夜晚我在书房中叹息。我的纸上没有写出一个字。……
    我不知不觉地低声吟诵出下面的文字: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这是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一段有名的台词。当我吟诵到“一柄小小的刀子”时,我的心头一惊:太史公!你的那柄小小的刀子呢?
    也许是司马迁所从事的事业太伟大了,上天不得不给他一些曲折与折辱;他将要达到的成就太伟大了,他的经历似乎不能太单纯。就在他的创作进行到第六个年头时,也就是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了援救李陵一家老小的生命,为李陵辩护,武帝大怒,下司马迁狱。第二年,司马迁被判死刑。
    当满朝文武都在对一个没有申辩机会的败将李陵,“媒孽其短”,必欲置那哀哀无告的一门老小于死地时,只有他挺身反抗!而反抗的结果,不仅不能挽救李氏一门老小被斩尽杀绝的命运,他自己也被判了极刑!
    汉律,死刑可以用钱赎,也可以改施宫刑。钱,秩比六百石的司马迁是没有的,亲朋好友们如何呢—“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既没有帮他出钱的,也没有帮他求情的。看来,他只有独自面对那些冷酷的刀笔之吏,在死刑与宫刑之间做出无比艰难的抉择了!
    那柄小小的刀子在眼前晃动。是抓起它,闪电般了结自己的一生,一了百了,还是对它投以轻蔑的一笑,挥挥手,拂去它,忍辱负重,继续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那一年,他四十七岁,早已不惑而届知天命,以他的学问与境界,早已视死如归。
    但,“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如果他此时死了: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他人微位轻,死了,也没有人注意到他。
    “不能与死节者比”——现在去死,不是死于节,而是死于罪。人们会认为他是由于“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所以,不能死!
    司马迁赏识那些轰轰烈烈的死,也歌颂那些隐忍就功名的生。他喜欢屈原、项羽、李广这样的掷生命如碎碧玉的壮烈;可他也喜欢伍员、勾践这样的保生命如保青山的坚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伍子胥传后,司马迁议论道:
    “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他这就是在说自己啊!
    《史记》草创,还未完成,恰逢此祸,痛惜《史记》不能完成,所以他接受这极辱之刑而没有愤怒之色……
    有人把司马迁著《史记》称之为“文化复仇”,我在感情上接受这种说法,并为之击节:好!复仇!向汉武复仇!向秦皇复仇!向商纣复仇!向夏桀复仇!向一切专制君主复仇!向践踏人、不把人当人的专制制度复仇!
    三年后,随着李陵冤情的洗雪,司马迁也走出监狱。
    五十岁了!知天命之年了!他的思虑已非常人可比,他的见识之高,在中国历代史家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他的浪漫情怀,为现实之残酷所折辱,如同一树婆娑而为秋风掠夺,却恰好删繁就简,真骨凌霜,苦难风流;他的多爱品性,为专制之铁蹄所践踏,如同一池荷花而为严寒凋杀,又正似去伪存真,傲枝听雨,艰苦卓绝。在血水中洗过的司马迁,双目炯炯,眼光更辛辣,心智更深沉,而文字手段臻于炉火纯青。司马迁,以其清洁淳朴的精神,与其清洁明净的语言,成了中国古代历史这一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公元前90年左右,司马迁的行踪消失了。
    他为多少人留下了从生至死完整的行状?但他自己,却走向历史的迷蒙中。
    多少学者在考究他死亡的时间与原因。我想我能明白:他的《报任安书》就是他的绝命之作。任安给他写信请求荐举那么久了,他不回信,偏等到任安被打入死牢一切都不可挽回时,才给他回这封信——而这封信,又并不是对任安有什么交代,而是交代自己的遭遇及心灵——这难道不奇怪吗?是的,他的这封写给狱中死囚的信定会被狱吏上交,所以,这封信是写给武帝的!他要对他进行控诉,而后世的一切读者,都将做他的目击证人—他控诉武帝对他的迫害,他也对之报以轻蔑的哂笑:我,司马迁,以一个人的微弱的个体力量,顶住了来自庞大体制及国家机器给我的一切压力,完成了《太史公书》的创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现在,我已无所畏惧了!因为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我曾经如勾践、伍子胥一样隐忍,而现在,我可以学学项羽、李广的壮烈了!
    于是,我似乎看到,当司马迁让人把这封信送走后,转过身来,平静地走到书桌前,在案下拿出了那把“小小的刀子”,这“小小的刀子”闪着精致而冰冷的光。司马迁端详着它,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
    (选自《风流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哈姆莱特》的经典台词写起,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而最终被判处宫刑,作者详写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为了充分表现司马迁与李陵的友情之深。
    C. 司马迁喜欢保生命如保青山的坚韧,更喜欢掷生命如碎碧玉的壮烈,隐忍而生和壮烈而死都是他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
    D. 作者推测《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绝命之作,是因为这封信其实是写给武帝的,在完成了复仇之后,他的行踪就永远消失了。
    7. 作者称赞司马迁“在中国历代史家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下列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著《史记》时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这个年龄让他拥有了极高的见识,已非常人可比。
    B. 遭遇过“李陵之祸”后的司马迁,眼光更辛辣,心智更深沉,精神更清洁,文字手段臻于炉火纯青。
    C. 司马迁的多爱品性和浪漫情怀,虽为专制的残酷现实所折辱,却恰能让他删繁就简,去伪存真。
    D. 清洁淳朴的精神和清洁明净的语言,使司马迁成为中国历史泥塘里难得一见的光彩和锋芒。
    8.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文段的语言特点。
    9. 有人评价鲍鹏山的文章:“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 D 7. A
    8. ①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在死刑和宫刑选择面前艰难。
    ②运用想象,艺术地表现了司马迁在抉择时的心理活动。
    9. ①深深切入历史。作者详细交代了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的史实及其前因后果。
    ②深深切入人性。大臣们对李陵出战告捷与兵败投降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司马迁被判死刑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都触及了人性深处的丑陋与可怜。
    ③充满逻辑的力量。司马迁虽然早已视死如归,但因为担心“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不能与死节者比”,人们会认为他“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所以决定不能死。司马迁赏识轰轰烈烈的死,也歌颂隐忍就功名的生,考虑到《史记》草创,还未完成,因为痛惜《史记》不能完成,所以甘愿接受极辱之刑。
    ④充满诗性的力量。作者吟诵的经典台词,本身就充满了诗性的力量。“小小的刀子”贯穿全文,更使得本文诗性延绵。最后作者浓墨重彩地评价司马迁的才情与历史地位、精神价值,更是诗性喷薄。
    ⑤充满思想的力量。对“李陵之祸”的前因后果的仔细揣摩,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甘愿接受宫刑以完成《史记》的灵魂抉择,对司马迁消失的时间与原因的考究……无不充满了思想的力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错,用哈姆莱特的名言是为了衬托,二者共同点都是选择的艰难。
    B.“是为了充分表现司马迁与李陵的友情之深”错,司马迁与李陵并没有很深的友情,结合“司马迁为了援救李陵一家老小的生命,为李陵辩护……当满朝文武都在对一个没有申辩机会的败将李陵……必欲置那哀哀无告的一门老小于死地时,只有他挺身反抗”可知,他为李陵辩护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正直、有原则、有气节、有节操、讲是非的人。
    C.关联词“更”用错,原文为“他喜欢屈原、项羽、李广这样的掷生命如碎碧玉的壮烈;可他也喜欢伍员、勾践这样的保生命如保青山的坚韧”,是并列关系。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A.“这个年龄让他拥有了极高的见识,已非常人可比”错误,原文为“他的思虑已非常人可比,他的见识之高,在中国历代史家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司马迁的空前绝后主要源于他的经历和精神,而不是年龄。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点能力。
    “是抓起它”“一了百了”“挥挥手,拂去它,忍辱负重”,这些都是短句。短句较多显得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在死刑和宫刑选择面前内心快速的思维和挣扎,表明了选择的艰难。
    这组句子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情景,此处运用想象来再现当时司马迁的艰难处境,艺术地表现了司马迁在抉择时的心理活动,呈现了司马迁的思想态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赏析文章意蕴的能力。
    深深切入历史。“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了援救李陵一家老小的生命,为李陵辩护,武帝大怒,下司马迁狱。第二年,司马迁被判死刑”,作者详细交代了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的史实及其前因后果。
    深深切入人性。“当满朝文武都在对一个没有申辩机会的败将李陵,‘媒孽其短’,必欲置那哀哀无告的一门老小于死地时,只有他挺身反抗!而反抗的结果,不仅不能挽救李氏一门老小被斩尽杀绝的命运,他自己也被判了极刑”“亲朋好友们如何呢—‘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既没有帮他出钱的,也没有帮他求情的”,大臣们对李陵出战告捷与兵败投降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司马迁被判死刑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都触及了人性深处的丑陋与可怜。
    充满逻辑的力量。“以他的学问与境界,早已视死如归。但,‘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如果他此时死了:“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他人微位轻,死了,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不能与死节者比’——现在去死,不是死于节,而是死于罪。人们会认为他是由于‘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所以,不能死”“司马迁赏识那些轰轰烈烈的死,也歌颂那些隐忍就功名的生。他喜欢屈原、项羽、李广这样的掷生命如碎碧玉的壮烈;可他也喜欢伍员、勾践这样的保生命如保青山的坚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史记》草创,还未完成,恰逢此祸,痛惜《史记》不能完成,所以他接受这极辱之刑而没有愤怒之色”,司马迁虽然早已视死如归,但因为担心“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不能与死节者比”,人们会认为他“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所以决定不能死。司马迁赏识轰轰烈烈的死,也歌颂隐忍就功名的生,考虑到《史记》草创,还未完成,因为痛惜《史记》不能完成,所以甘愿接受极辱之刑。
    充满诗性的力量。“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作者吟诵的经典台词,本身就充满了诗性的力量。“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你的那柄小小的刀子呢”“那柄小小的刀子在眼前晃动”“拿出了那把‘小小的刀子’”“这‘小小的刀子’闪着精致而冰冷的光”,“小小的刀子”贯穿全文,更使得本文诗性延绵。“在血水中洗过的司马迁,双目炯炯,眼光更辛辣,心智更深沉,而文字手段臻于炉火纯青。司马迁,以其清洁淳朴的精神,与其清洁明净的语言,成了中国古代历史这一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作者浓墨重彩地评价司马迁的才情与历史地位、精神价值,更是诗性喷薄。
    充满思想的力量。“司马迁为了援救李陵一家老小的生命,为李陵辩护,武帝大怒,下司马迁狱。第二年,司马迁被判死刑……满朝文武都在对一个没有申辩机会的败将李陵,‘媒孽其短’”,对“李陵之祸”的前因后果的仔细揣摩;“‘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他人微位轻,死了,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不能与死节者比’——现在去死,不是死于节,而是死于罪。人们会认为他是由于‘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所以,不能死”,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甘愿接受宫刑以完成《史记》的灵魂抉择;“多少学者在考究他死亡的时间与原因。我想我能明白:他的《报任安书》就是他的绝命之作”,对司马迁消失的时间与原因的考究……无不充满了思想的力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既入太学,有文誉。宝祜中,丁大全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等,削其籍,拘管他州。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达时务。
    德祐元年二月,似道丧师芜湖,宜中以为似道已死,上疏乞正其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以示不党于似道。
    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王蝓请以一丞相建间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己请行。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事下公卿议不决。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宫请迁都,太皇太后不可。宜中痛哭请之,太皇太后乃命装俟升车,给百官路费银。及暮,宜中不入,太皇太后怒曰:“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邪?”脱簪珥掷之地遂闭阁群臣求内引皆不纳。盖宜中实以明日迁,仓卒奏陈失审耳。
    宜中初与大元丞相伯颜期会军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颜将兵至皋亭山,宜中宵遁,陆秀夫奉二王入温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温州,而其母死。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入闽中。益王立,复以为左丞相。井澳之败,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注】,后没于暹。
    (节选自《宋史·陈宜中传》)
    材料二:
    公讳宜中,字与权,谥文靖。自幼颖异,秉性激烈。登景定壬戌进士,授户部郎中,累迁太常少卿,摄礼部侍郎。时闽缺帅,拜显文阁侍命,督诸路军马。阅岁,除刑部尚书,转升签书枢密院、左丞相。公鞠躬尽瘁,历相四朝,勋业灿然。祥兴癸未,上命至占城、暹罗国乞师,归崖山之界,闻宋亡,竟溺而死,浮尸海上。里人成以为异,遂收殡葬。
    (节选自《陈氏宗谱·宜中公像赞》)
    【注】暹(xiān):即暹罗,泰国的旧称。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句读相应位置的字母。
    脱A簪B珥C掷D之E地F遂G闭H阁I群J臣K求L内M引N皆O不P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削其籍”中“籍”的意义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不同,与“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相同。
    B. “宜中以为似道已死”中的“以为”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以为”意义和用法相同。
    C. “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中的“如”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中的“如”含义不同。
    D. “竟溺而死”中“而”意义和用法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惑而不从师”中的“而”都不一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宜中等六人因上书攻击皇帝宠臣丁大全,被打击报复,六人均被削籍,拘管在其他州府。士大夫们一致盛赞他们,称他们为“六君子”。
    B. 贾似道曾经很看重陈宜中,贾似道入朝为相后,就曾为陈宜中求情。当贾似道丧师芜湖后,陈宜中却上书皇帝要求纠正贾似道的误国之错。
    C. 王爚请求派一位丞相在吴门设立都帅府,用以统率诸将,否则就请求让自己前往。陈宜中深感惭愧,于是向朝廷上书然后亲自赴边督战。
    D. 陈宜中入宫请求迁都,一番痛哭之后才获得太皇太后同意,但是两个人约定出发日期时却出现了误会,只因陈宜中仓促间表达不周密。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14. 关于陈宜中的最终结局,《宋史》“遂不反”“没于暹”和《陈氏族谱》“闻宋亡,竟溺而死”的记载不同,结合其生平事迹,你认为哪种结局更接近事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0. F I N 11. D 12. C
    13. (1)不久,常州被攻下,蒙军压境靠近独松关,周围的宋军望风而逃。
    (2)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眼睛的缘故。
    14. 一、宋史记载的结局更接近事实,理由:
    ①贾似道兵败,陈宜中立马上书弹劾他,后又杀死韩震,与贾似道划清界限,可见他善于明哲保身。
    ②陈宜中多次向元军求和,屡次建议迁都,曾经多次逃跑,可见他更倾向于投降和逃跑。
    ③陈宜中逃至占城,就屡招不回,后又逃到暹罗,可见他考虑个人先于国家。
    二、陈氏宗谱更接近事实,理由:
    ①陈宜中本性慷慨激昂,曾弹劾权贵,可见他为人刚正不阿,宁折不弯。
    ②陈宜中上书弹劾曾有恩于自己的贾似道;后又设计刺杀贾似道心腹将领韩震,可见他公而忘私,做事果断。
    ③陈宜中一路追随南宋流亡朝廷,甚至抬着母亲的棺木随行,可见他一直忠于朝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脱掉发簪,摘下用玉石做的耳环丢在地上,关上阁门,群臣要求入内引进奏疏,都没有被允许。
    “掷之地”是“掷之于地”的省略,“于地”补充说明“掷”的地方,做补语,补语后断开,“遂闭阁”,主语省略,“闭”谓语,“阁”宾语,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故FI两处断;
    “群臣求内引”,“群臣”主语,而“皆不纳”主语为“太后”,主语不同,中间要断开,N处断开。
    故在F I N三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的能力。
    A.“‘籍’相同”错误。“籍”的含义各不相同。
    “削其籍”的“籍”,官籍。句意:削夺了他们的官籍。
    “籍吏民,封府库”的“籍”,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
    “不然,籍何以至此”的“籍”,项羽的名字。句意: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呢?
    所以三个“籍”的意义各不相同。
    B.“‘以为’意义和用法相同”错误。“以为”含义不相同。
    “宜中以为似道已死”的“以为”,认为。句意:陈宜中认为贾似道已经死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把……当作。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如’含义不同”错误。“如”含义相同。两句中的“如”意义相同,都是“去到”的意思。
    句意:宜中派遣使者到蒙军中请求讲和而没有被答应。/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D.正确。
    “竟溺而死”的“而”,连词,表修饰。句意:最终溺水而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连词,表递进。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惑而不从师”的“而”,连词,表转折。句意: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陈宜中深感惭愧,于是向朝廷上书然后亲自赴边督战”说法错误。从文中“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事下公卿议不决”可知,当时臣僚们不能决断,陈宜中一直未能成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已而”,不久;“破”,被攻取;“薄”,靠近。
    (2)“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为”,因为,是……的缘故;“明”,视力,眼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以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宋史记载的结局更接近事实,理由:
    由“德祐元年二月,似道丧师芜湖,宜中以为似道已死,上疏乞正其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以示不党于似道”可知,贾似道兵败,陈宜中立马上书弹劾他,后又杀死韩震,与贾似道划清界限,可见他善于明哲保身。
    由“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宫请迁都”可知,陈宜中多次向元军求和,屡次建议迁都,曾经多次逃跑,可见他更倾向于投降和逃跑。
    由“井澳之败,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暹”可知,陈宜中逃至占城,就屡招不回,后又逃到暹罗,可见他考虑个人先于国家。
    陈氏宗谱更接近事实,理由:
    由“丁大全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书攻之”可知,陈宜中本性慷慨激昂,曾弹劾权贵,可见他为人刚正不阿,宁折不弯。
    由“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宜中以为似道已死,上疏乞正其误国之罪”“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以示不党于似道”可知,陈宜中上书弹劾曾有恩于自己的贾似道;后又设计刺杀贾似道心腹将领韩震,可见他公而忘私,做事果断。
    由“宜中至温州,而其母死。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入闽中”可知,陈宜中一路追随南宋流亡朝廷,甚至抬着母亲的棺木随行,可见他一直忠于朝廷。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陈宜中,字与权,是永嘉人。年少时十分贫困,但(他的)性格特别超群出众。进入太学学习,在文学方面有声誉。宝祜年间,丁大全得到理宗的宠信,擢升为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特别骄横。陈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奏章攻击他。丁大全恼怒,让监察御史吴衍弹劾陈宜中等人,削夺了他们的官籍,(将其)拘禁、监管在其他州府。从此,士大夫们一致盛赞他们,称(他们)为“六君子”。
    ……丁大全被流放之后,丞相吴潜上奏请求让这六人调回京师。贾似道入朝为相,再次为他们请求,诏令六人都可免去省试让(他们)到京城(赴考)。景定三年,殿试,陈宜中考中第二名。六个人中,陈宜中尤其通晓时事。
    德祐元年二月,贾似道在芜湖兵败。陈宜中认为贾似道已经死了,立即上奏章请求治贾似道的误国之罪。贾似道率军出发时,让他的亲信韩震总管禁兵。有的人说韩震想用兵胁迫迁都,陈宜中召来韩震商量事情,暗中埋伏壮士在衣袖中藏铁椎击杀了韩震,以表明(自己)不与贾似道亲附。
    当时(朝廷)命张世杰等人分四路进军,两位丞相督管军马而不外出督率。王蝓请求派一位丞相在吴门设立都帅府,来统率诸将;不这样做的话,就请派自己前往。宜中感到惭愧,才和留梦炎上书请求巡边。这个意见在议论时臣僚们不能决断。七月,张世杰等人所率军队果然在焦山打了败仗。不久,常州被攻下,元军进兵迫近独松关,邻县的人望风而逃。
    宜中派遣使者到蒙军中请求讲和而没有被答应,即率群臣入宫请求迁徙都城,太皇太后不同意。陈宜中痛哭失声地请求迁都,太皇太后于是命人装物,升车等待,发给百官路费银两。到傍晚,陈宜中没有入宫,太皇太后愤怒地说:“我起初不想迁都,而大臣们数次请求迁都,难道这不是欺骗我吗?”于是脱掉发簪,摘下用玉石做的耳环丢在地上,关上阁门,群臣要求入内引进奏疏,都没有被允许。大概陈宜中实际上打算第二天迁都,仓促间奏陈,是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致。
    陈宜中起初与大元丞相伯颜预期在军中相会,不久对此感到后悔,没有按约前往。伯颜率兵到皋亭山,陈宜中晚上逃跑了,陆秀夫侍奉二王到温州,派遣人员寻召陈宜中。陈宜中到温州,他的母亲死了。张世杰抬他母亲的棺材到船上,于是与他一起到闽中。益王立后,又以陈宜中为左丞相。井澳之役战败以后,陈宜中想侍奉益王逃至占城(今越南河内),于是,先到占城说是益王的意思,估计事情不可能,就没有返回。二王多次派人召他回来,最终还是未回。至元十九年(1282),元军攻伐占城,陈宜中逃到暹罗(今泰国),后来死于暹罗。
    材料二:
    陈公讳宜中,字与权,温号文靖。从小聪明异常,本性好激昂慷慨。考上了景定壬戌年的进士,被授予官职户部郎中,多次升迁做到太常少卿,代理礼部侍郎。当时福建缺少统军将帅,于是他官拜显文阁侍命,都督几路军马。经过一年,升官做刑部尚书,又升签书枢密院、左丞相。他鞠躬尽瘁,一共做了四位皇帝的丞相,功勋显赫。祥兴癸未年,皇上命令他到占城(越南)、暹罗国(泰国)请求出兵援助,回到崖山边上,听闻宋朝已经亡国,最终溺水而死,尸体漂浮在海上。同乡的人都感觉非常奇异,于是替他收尸并安葬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返照
    唐·杜甫
    楚王宫①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②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注]这首诗大致是杜甫于大历元年至二年(766—767年)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①楚王宫:楚王之宫,相传楚襄王所游之地。②绝塞:极远的边塞地区,这里指夔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王宫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迹,诗人用它们来代表夔州。首联两句写景,互文见义,描写了夔州雨后黄昏的景象。
    B. 颔联点题,斜阳返照江水,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浓云遮蔽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
    C. 诗人年迈穷愁,肺病缠身,只有高枕而卧,身在遥远的边塞,忧愁的时候,他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只好早早闭门。
    D. 《招魂》出自《楚辞》,据传是为了悼念屈原所作。杜甫将自己比作南方未招之魂,借助典故表达自己深沉的悲慨。
    16. 《返照》与《登高》都是杜甫在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时所作,两首诗表现的情感也非常相似。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相似的情感。
    【答案】15. C 16. ①漂泊异乡的愁情:《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表现了长期漂泊在万里之外,远离家乡;《返照》以“未招魂”自比,表达了流落南方的深沉悲慨。
    ②年老多病的感伤:《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与《返照》“衰年肺病唯高枕”,都直接表明自己已是年老多病之身。
    ③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哀痛:《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悲家国多难,悲百姓之苦;《返照》用“豺虎乱”暗示了当地军阀横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身在遥远的边塞,忧愁的时候,他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错,“愁时”和“肺病”相应,应讲作“哀时”,哀伤时世,不能讲作忧愁的时候。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漂泊异乡的愁情:《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常作客”,是从时间角度指出了诗人飘泊时间之长;“万里”是从空间上极言离家之远。表现了长期漂泊在万里之外,远离家乡;《返照》以“未招魂”自比,表达了流落南方的深沉悲慨。屈原被放逐在江南,形容憔悴。他的学生宋玉写了一篇《招魂》以振作他老师的精神。其中有一句“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杜甫想到了这一句,用来比喻自己,说南方确实还有一个未招归的旅魂,表达了不能归乡的孤寂漂泊之感。
    ②年老多病的感伤:《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多病”概括了自己的身体状况;“独登台”则是现实处境。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返照》“衰年肺病唯高枕”,写自己年迈病肺,只有高枕而卧。都直接表明自己已是年老多病之身。
    ③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哀痛:《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不仅是个人之艰难,更是国事之艰难,此句悲家国多难,悲百姓之苦;《返照》“不可久留豺虎乱”,豺虎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用“豺虎乱”暗示了当地军阀横行,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虚地表示自己在礼治方面还有不足。
    (2)古代酒杯有许多别称,《赤壁赋》中,“____________”写举起酒杯劝人喝酒,“____________”则写清洗酒杯重新斟酒。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如其礼乐 ②. 以俟君子 ③. 举匏樽以相属 ④. 洗盏更酌 ⑤. 故不积跬步 ⑥.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礼、俟、匏樽、属、盏、酌、跬、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古称“箸”,被看作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箸的出现,与当时热食、粒食、羹食的出现及陶制碗形盛食器的使用密切相关。明清时,民间将箸“呼为筷子”,筷子这个名称沿用到现在。今天,筷子是中国人的日常餐具之一,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它。
    筷子虽为寻常之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虽为寻常之物,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通常方首圆足,既方便使用,也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它多次出现在历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元代周驰《咏箸》诗云:“正使遭谗口,何尝废直躬。”诗人托物言志,抒发了即使遭受谗毁也不舍弃正直品质的情怀。筷子在民俗、礼仪活动中的应用也很普遍。一些地方在举行婚礼时,长辈会以红绳系一双红筷送给新人,寓意是成双成对,生活快乐。
    18. 下列各项与画横线的句子中存在的语言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9. 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女高音歌唱家张鹤将在天津音乐厅举办“永恒的记忆——‘美丽中国,青春之歌’公益音乐会”。
    B.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D. 社会上总有一些“聪明”的人铤而走险,以传销的形势贩卖鸡汤课程,骗得你倾家荡产。
    20. 筷子,中国传统餐具,广泛使用于东亚、东南亚等受儒家文化圈影响的国家,“筷子”与“刀叉”“手抓”并称为世界三大主流的进食方式。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经验,简要概括筷子的文化特点与价值意义。
    【答案】18. C 19. B
    20. 筷子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历史悠久,方首圆足,且直,成双成对的,它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象征着人们坚守正直品质的情怀;是婚礼时长辈送给新人的礼物,寓意成双成对,生活快乐。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中长辈送新人的“一双红筷”中“筷”与“快”谐音,寓意快乐,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A.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绿”代农田,把“两山”比拟成人来“送”。
    C.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晴”与“情”谐音。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鸭比拟成可以“知”的人。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表引用。
    A.表特殊称谓。
    B.表引用。
    C.表强调。
    D.表否定与讽刺。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筷子,古称‘箸’,被看作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概括为:筷子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
    由“筷子通常方首圆足,既方便使用,也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可以概括出:筷子具有方首圆足的特点,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
    由“它多次出现在历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元代周驰《咏箸》诗云:‘正使遭谗口,何尝废直躬。’诗人托物言志,抒发了即使遭受谗毁也不舍弃正直品质的情怀”可以概括出:筷子是直的,象征着人们坚守正直品质的情怀。
    由“筷子在民俗、礼仪活动中的应用也很普遍。一些地方在举行婚礼时,长辈会以红绳系一双红筷送给新人,寓意是成双成对,生活快乐”可以概括出:筷子是成双成对的,婚礼时长辈送给新人,寓意成双成对,生活快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 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在此前的激励生育政策中,延长产假是出镜率最高的“统一动作”。近期这一轮激励生育政策中,多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2021年起,一些中小城市开始探索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近期,多地加入发放生育补贴行列,城市数量增加、层级提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云南省是全国目前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发放生育补贴的省份。深圳、温州等城市的补贴细则近期已公开征求意见。在医疗方面,江西省推动生育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济南规定,对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在住房方面,甘肃酒泉市自今年3月9日起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家庭购买住房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专家表示,出台生育支持政策需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阶段、人口结构、财力等因素,深入分析研判各项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持续性。
    【答案】多地推出生育补贴,综合措施结合地方实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文段围绕激励生育政策展开。由第一句的延长产假引出第二句的“真金白银”的生育补贴,后面内容一直到最后一句之前,分别阐述不同地方的各类生育补贴相关政策;最后一句进行总结:生育支持政策需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阶段、人口结构、财力等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关键词是“生育补贴”和“措施实际”,据此可整合为:多地推出生育补贴,综合措施结合地方实际。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不过15个字。
    得益于医学和科技进步,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死亡率下降。与此同时,抚养孩子的社会经济成本增加。这就导致出生率骤降,______。正如科幻作家贝尔纳·韦尔贝在短篇小说《大树》中的描述,老龄化社会带来了代际冲突。在这篇小说里,为了减少社会福利支出,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政府给超过一定年龄的老人划定了生活场所,虽然老人可以过着正常人的日子,但是______。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00名20岁至6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的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随着难以自食其力的老年人口增加,国家的增长潜力将下降,______。
    【答案】 ①. 人口老龄化加剧 ②. 他们能享受的福利非常有限 ③. 而社会养老支出将增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和“出生率骤降”对应,结合后文“正如……老龄化社会……”可知,此处和人口老龄化有关,应填“人口老龄化加剧”。
    第二空,此处和“过着正常人的日子”为转折关系,应指政府给予这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一般,应填“他们能享受的福利非常有限”。
    第三空,此处就老年人口增加的问题进行阐释,对应“国家的增长潜力将下降”,应填“而社会养老支出将增多”。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又饶有趣味。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说了好奇心重要性,它可以驱使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创新,过程中充满挑战与趣味,使人生更加丰富、有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能创造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利用好奇心有所发明。这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永葆好奇心,同时也要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如此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打开成功的大门。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好奇心的内涵、好奇心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保持并利用好奇心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如何保持并利用好奇心”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青年一代应永葆对世界的好奇,不懈探索;应善于利用好奇心,将好奇发展为志趣;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开头可以用排比句引出好奇心很重要这一观点。接下来分角度具体分析,首先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对日常现象的好奇。其次,好奇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瓦特的好奇心,就没有蒸汽机的出现,英国的工业革命就会推迟;没有哥白尼对天文学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太阳中心说”的提出,黑暗的中世纪就会延长若干年。再次,有了好奇心,还需要保持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如果依孩子的性子,今天学琴,明天学画,最终很可能一事无成,所以要对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引导。最后,呼应开篇,再次点明观点。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简·雅各布斯“必要性不是创新之母,好奇心才是”的名言,以及李政道“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的语句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不少人安于舒适圈,不思探索,以及“佛系躺平”对生活没有好奇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正确引导好奇,成就精彩人生。
    2.守好奇心,做探索者。
    3.以好奇心拓宽人生路。
    4.好奇有方寸,求知无止境。
    相关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模拟检测(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模拟检测(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