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下)
    说明: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其次,品评作家、作品。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第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再者,八股是一种具有严格规范的智力游戏,士子若沉迷于诗赋创作和学术研究,自然会将诗赋气和注疏气渗入八股,从而造成“破体”,因而《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材料二: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故事讲述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的文学类型中,真的存在着“议论最小化”的小说,我想那一定是消费性的、用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总是在困难、复杂的沉思和思想辨正中,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自己的问题。
    (节选自格非《现代小说中的议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常通过谈文论艺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认为这有利于提高小说的品味。
    B. 冯梦龙认为小说中描写的事情无所谓真假,只要道理“真”即可,《海游记》深化了这一观点。
    C. 明清时期,八股文体有着严格的规范,士子如在创作时融入诗赋气和注疏气,就会导致“破体”。
    D. 现代小说不同于古代的传统叙事文学,应力求“议论最小化”,避免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小说创作者在小说中阐发的观点,其中有一些不乏精辟之见,具有一定的价值。
    B.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石头和空空道人之口抨击了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
    C. 不管是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还是现代小说中的议论,都包含了作者的态度或看法。
    D. 一个又一个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可能达成了“议论最小化”的效果。
    3. 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二中所说的“议论”的一项是( )
    A. 鲁迅《祝福》: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B. 施耐庵《林教头凤雪山神庙》: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C. 蒲松龄《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
    D. 卡夫卡《变形记》: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关于小说中“作者的声音”,现代小说的创作者有几种态度?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1. D 2. B 3. B
    4. ①首先,指出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内容及价值。
    ②其次,从文艺理论和艺术功能两方面分析古代小说中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③最后,概括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对研究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作用。
    5. ①现代小说创作有一种看法倡议“让议论最小化”,认为“场景叙事”比“概要叙事”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等,主张让“作者声音”逐步退出小说。
    ②还有一种看法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事应相辅相成,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在沉思和思想辩证中,发出作者的声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应力求‘议论最小化’,避免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错误。由原文“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可知,原文说的是“议论最小化”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借石头和空空道人之口抨击了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错误。由原文“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可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母之口抨击了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括含义的能力。
    B.“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属于议论。
    ACD项均主要为叙述。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写“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首先指出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价值。
    其次,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和第二段“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其次,品评作家、作品”“第三,传述创作技巧”,第三段“另一方面,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可知,这是从文艺理论和艺术功能两方面分析古代小说中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最后一段“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值得学界关注”,概括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对研究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作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可知,现代小说创作有一种看法倡议“让议论最小化”,认为“场景叙事”比“概要叙事”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等,主张让“作者声音”逐步退出小说。
    结合“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总是在困难、复杂的沉思和思想辨正中,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可知,还有一种看法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事应相辅相成,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在沉思和思想辩证中,发出作者的声音。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山
    沈念
    台风夜里过境,没有爬上西边大岭就走了,“尾巴”象征性地拂了一下石喊坪。
    一大早,村支书黄旺生站在村卫生室门前骂人:“连块牌子也看不住,碰到哪天检查组下来,你们这些不拢边,到时我来挨批评。”村民们探看,原是村卫生室的蓝色招牌找不见了。没到腊冬烤野火,没有人会偷块木牌子,只该是风吹掉的。黄旺生的坏脾气也像台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世故的村民懂得,与权力作斗争没有好果子吃。只有村主任蒋保成不怕,两人经常对着干仗,红脸出汗是常事。
    扶贫队长昌向明走过来,无人注意,直到他穿过卫生室左侧的那块空地,走到半口塘边上,在草丛里用脚扒拉了几下,俯身捡起那块夜里被雨打湿的木牌子,他把木牌搬到卫生室门口。蒋保成一溜小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大铁钉和铁锤。
    过去村里也来过蹲点的扶贫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来几回,这次村民发现新来的扶贫队长“不对劲”,看起来深藏不露,也有点不怒自威。他刚到石喊坪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三天,到所有贫困户家串了回门,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他手绘出了一张包括全村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路线图,标出哪些路段需要硬化,距离有多长,哪家哪户的屋宅是危房,山塘沟坡的地点方位,标识堪称精准,像是在这里住了多少年的原住民。黄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
    后来,昌向明亲自垦荒、种菜、开火、下厨,黑了十几年的老村部三更半夜都是亮堂堂的,有村民来跟他聊完天,他还要钻进房里加班工作。黄旺生悄悄瞅过几回,摇摇头就走了,没见过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没过多久,一份详细的扶贫工作规划出来了,漂亮的手写稿,特别是要实施的那些村级建设项目,量化到了路有几条、水渠有多长,村民的贫困状况也分了个甲乙丙丁。黄旺生晓得上面派来了个厉害角色,还不知揣了些什么别的本事。这次台风来了,西边大岭的几个老病坡没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说的山体滑坡,多亏是昌向明找来资金提前做了护坡和岩锚。虽说眼见为实,心中仍有不服,想到自己毕竟是当了二十年的村支书,是石喊坪真正的一村之长,人家不过是铁营盘上的流水官。
    蒋保成个子矮,但不服矮,踮起脚挂木牌,好不容易把左右两边的挂口固定好,砰砰几下把钉子钉进去,左右摇了摇,木牌纹丝不动。他眼球上都是红血丝,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伤了过路车辆和村民。
    石喊坪村委会七名干部,村主任蒋保成一直被看作“二等公民”,关键就是他非党员的身份。很多事情要村支部开会商议通过的时候,他被排除在外。也不是蒋保成不积极,六年写过三份入党申请书,一份比一份用心用情,可到了村里党员投票时,始终通不过。这与黄旺生有着密切关系,他逄支部会、党员会就暗示,步入新时代,对新党员的标准要求在提升,只有标准严了,人没瑕疵了,基层党组织才更有力量,群众才更信服。明眼人知道他压根不想让潜在的“假想敌”蒋保成顺利入党。有人背后说他只讨得媳妇嫁不得女,不听话就受梗。
    昌向明下来选点,就想找个没有背景的贫困村,可以放开手脚干事,这是他的初衷,却没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设埋了个地雷,或者说已经“走山”了。昌向明觉得事情严峻,石喊坪脱贫,村支两委没有凝聚力哪能行。基脚不牢,楼高垮台,石喊坪要发展,团结才能出生产力战斗力,而且要多培养干事成事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村里党员一圈谈话下来,昌向明的观点获得了认同。剩下黄旺生了,昌向明不着急去攻最后的碉堡。这也是一场心理战,不能过早就给对方把底牌揭开了。
    机会说来就来,过完春节没多久,昌向明和黄旺生到陕西渭南押运一台挖掘机回来。返程路上天又开始下雨,越下越大,在服务区等雨停的时间,昌向明说起自己当初直奔石喊坪选点的旧事。他说:“我听外人说石喊坪的村支书能力强,说一不二,心想我们的脱贫攻坚大业,就是要有好的领头人带着大家加油干。”
    “昌处长来当扶贫队长,才是石喊坪的福气。”
    “我一人可没这么大能耐,你的一己之力也不行。”
    黄旺生知道昌向明话里有话,想起过往办事刚愎自用的时候,确实是费力戏唱得不好看。昌向明眉眼上挑,说:“你是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是你的责任和使命。光靠几个村干部,仅凭村里十九名党员,那么繁重的脱贫任务,那么多困难群众面临的生活难题,能顺利解决吗?”
    “团结才能干大事,我懂这个理。”黄旺生声音低低地说,“村里工作当然要依靠老百姓。”
    “但事情又做得怎样呢?”昌向明决定挑明,“一个村几年不发展新党员,一个村主任六年入不了党,你想想,村支书当得到没到位?”
    “话说到这份上,我也直话直说。”黄旺生说了几件蒋保成不支持村委决定,经常单干蛮干,解决问题笨人笨办法的事,又称自己从没和村里党员明确讲过不要投他的票。他说:“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也并非党员村民故意刁难,只是想让他多打磨脾气性格,历练办事能力。”
    “世界是变化的,人也是变化的,不能等到一个人没了缺点再入党,这是不现实的事。”
    “……过去是我太固执了,总想着求稳,统一思想不出错。”
    “脱贫必须靠发展,但也因时因地而异。”
    “发展慢了,人心也散了,回去支部会上我做自我批评。”
    “联系群众,民主作风,不是练嘴皮子,还要有实际行动。”
    “有错就改,立行立改。”黄旺生脸色尴尬,说回去一定好好把村里党员队伍建设谋划好。
    昌向明脸上划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气缓和了些,说:“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扶贫脱贫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你是村支书,咱们党员干部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外面雨停了,昌向明望了望窗外,说:“出发吧!”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声”“摇摇头就走了”,可看出刚开始他对新来扶贫队长昌向明并不看好。
    B. 选文对蒋保成着墨不多,但从钉木牌、守夜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尽职尽责肯干事,具备成为党员的条件。
    C. 昌向明“脸上划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既是欣慰于做通工作,更欣慰于黄旺生的自我反思与成长。
    D. 黄旺生不赞成蒋保成入党,是因为蒋保成不支持村委决定,经常单干蛮干,解决问题常用笨人笨办法。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半部分昌向明和黄旺生的对话多用短句,节奏紧凑,给人以短兵相接之感,体现二人的坦诚相待、直言快语。
    B. 小说结尾意蕴丰富,“雨停了”“出发吧”一语双关,既是写实,也暗示村里的工作将有一番崭新的面貌。
    C. 小说立足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以村支书黄旺生和村主任蒋保成的矛盾为线索,揭示了团结才能干大事的道理。
    D. 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多用俚语,“ 铁营盘上的流水官”“ 只讨得媳妇嫁不得女”等符合乡村题材语言特点。
    8. 小说标题“走山”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并概括以“走山”为题有何好处?
    9. 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6. D 7. C
    8. “走山”一是指石喊坪村山体滑坡现象严重、自然条件恶劣;二是指当地村委班子建设松散、缺乏凝聚力。
    以“走山”为题,一语双关,丰富了文章内涵,具有乡村文学特色,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9. 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更丰富、立体地展现人物勤于职守、工作能力强等特点。以村民视角,与以往扶贫干部进行对比,写出了新扶贫队长不走过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黄旺生视角,从质疑、不服气到服气的态度变化,写出昌向明善干调查研究、能找准问题关键、拼命肯干;以全知视角,展示昌向明与黄旺生二人的心理和对话,体现他讲究工作策略、善于做思想工作。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是因为蒋保成不支持村委决定,经常单干蛮干,解决问题常用笨人笨办法”错,原文“明眼人知道他压根不想让潜在的‘假想敌’蒋保成顺利入党”是说黄旺生把蒋保成作为“假想敌”,所以不让他顺利入党。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以村支书黄旺生和村主任蒋保成的矛盾为线索”错,村支书黄旺生和村主任蒋保成的矛盾是扶贫队长昌向明解决的重要问题,不是文章线索。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表层含义,根据“这次台风来了,西边大岭的几个老病坡没有走山,也就是通常说的山体滑坡,多亏是昌向明找来资金提前做了护坡和岩锚”“昨晚在山坳守了大半夜,就怕走山滑坡伤了过路车辆和村民”可知,“走山”指石喊坪村山体滑坡现象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深层含义,根据“却没想到村里的班子建设埋了个地雷,或者说已经‘走山’了。昌向明觉得事情严峻,石喊坪脱贫,村支两委没有凝聚力哪能行。基脚不牢,楼高垮台,石喊坪要发展,团结才能出生产力战斗力,而且要多培养干事成事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可知,还指当地村委班子建设松散、缺乏凝聚力。
    以“走山”为题,一语双关,既指石喊坪村山体滑坡现象严重、自然条件恶劣;也指当地村委班子建设松散、缺乏凝聚力,丰富了文章内涵。“走山”是当地对山体滑坡的形象表达,具有乡土特色,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视角的能力。
    根据“过去村里也来过蹲点的扶贫干部,大多每年象征性地来几回,这次村民发现新来的扶贫队长不对劲’,看起来深藏不露,也有点不怒自威。他刚到石喊坪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三天,到所有贫困户家串了回门,也把村里的道路地形勘探一圈。第四天……”可知,以村民视角,与以往扶贫干部进行对比,写出了新扶贫队长不走过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根据“黄旺生鼻孔里哼哧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位花架子高手”“黄旺生悄悄瞅过几回,摇摇头就走了,没见过这么拼命的干部,他想看他到底要搞出什么名堂……黄旺生晓得上面派来了个厉害角色”可知,以黄旺生视角,从质疑、不服气到服气的态度变化,写出昌向明善干调查研究、能找准问题关键、拼命肯干。
    根据最后昌向明和黄旺生返程路上的对话,如“你是村支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是你的责任和使命。光靠几个村干部,仅凭村里十九名党员,那么繁重的脱贫任务,那么多困难群众面临的生活难题,能顺利解决吗?”“脱贫必须靠发展,但也因时因地而异”等可知,以全知视角,展示昌向明与黄旺生二人的心理和对话,体现他讲究工作策略、善于做思想工作。
    综上可知,小说多视角塑造扶贫队长,更丰富、立体地展现人物勤于职守、工作能力强等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课内基础部分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量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值得怜惜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走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⑤刺客不行 不行:没有行动
    ⑥冀君实或见恕也 见恕:被原谅
    ⑦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⑧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大概,几乎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⑧ D. ①③④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②可怜:可惜。句意: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③夺:破坏、违背。句意:数百亩的田地,不要违背(破坏)了它们的耕种时节。
    ④根本:树木的根。句意: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
    ⑥见恕:“见”指代我,宽恕我。句意: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
    综上可知,②③④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君当神器之重 择善而从之
    B. 李牧连却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 鼓瑟希,铿尔 籍吏民,封府库
    D.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重”,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任、重权。句意: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建议。句意:选择好的意见二听从它。
    B.“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句意: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句意: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
    C.“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句意: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
    “籍”,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句意: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
    D.“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句意: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不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度。
    “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句意: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
    故选D。
    12. 关于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③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④臣未之闻也
    ⑤臣之所好者道也 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⑦何厌之有 ⑧浴乎沂,风乎舞雩
    A. 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B. ①⑥/②⑤/③⑧/④⑦
    C. ①⑥/②④/③⑧/⑤⑦ D. ①②/④⑤/⑥⑧/③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被动句,“举”是“被攻下”,语意被动。句意:(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②判断句,“非”表判断。句意:六国灭亡,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作战不得法。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句意:商议法律制度并在朝中修订。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句意: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
    ⑤判断句,标志是“……也”。句意: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
    ⑥被动句,标志是“为……所”。句意: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⑦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应为“有何厌”。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沂浴,乎舞雩风”。句意: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
    综上可知:①⑥被动句,②⑤判断句,③⑧状语后置句,④⑦宾语前置句。
    故选B。
    13. 下列对课内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
    ②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他五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辛弃疾。
    ③“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④合纵,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张仪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秦国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并呈南北方向分布,故称合纵。
    ⑤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自称己名或自称为“某”等表示谦虚,称对方的名、字、号或君、足下、阁下等以示尊敬。
    ⑥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⑤ D. ②④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②“其他五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辛弃疾”错误,辛弃疾应是曾巩。
    ④“张仪游说六国诸侯”错误,应是苏秦游说六国诸侯。
    ⑤“称对方的名、字、号或君、足下、阁下等以示尊敬”错,古代称对方的名不表示尊敬。自称、作传、长辈对晚辈、对蔑视的人等可以称名。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4. 材料乙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两处不给分。
    凡有四端A于我者B知C皆扩而充之矣D若火之始然E
    15. 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黔首:古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庶民、布衣、黎民相同。如甲文中的“黎民不饥不寒”的黎民。
    B. “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人们要讲究的仪式规范为礼,合于礼仪规范的做法为义。
    C. 乡党:同乡的意思。“乡”“党”均是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
    D. 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善事父母。《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句的“孝悌”即为此意。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是孟子施政之策,他描述“王道”景象所用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
    B. 甲文孟子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齐宣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绘的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C. 乙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多种手法,思路清晰,有说服力。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D. 丙文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才能让秦国更加强大,此番言语打动了秦王之心。
    1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8. 试概括甲乙两文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
    【答案】14. BD 15. D 16. A
    17. (1)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自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2)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
    18. 甲:施行王道(施行仁政/礼乐之治),拥有恒产,先足民,后教化,天下归心(远人来附)。
    乙: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凡是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
    “者”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故在B处需加句读;
    “矣”是句末语气助词,故在D处需加句读。
    故选B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孝,敬爱兄长;悌,善事父母”错。应是“孝,善事父母;悌,敬爱兄长”。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如五亩、百亩、八口,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错。这只是孟子在举例子,并非实施王道时对地亩数和人口数等的具体规定。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谨”,认真兴办;“庠序”,学校;“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颁白者”,头发花白的老人。
    (2)“让”,拒绝;“择”,遗弃。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甲文中孟子认为当前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所以要他们讲礼仪,他们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施行仁政,先要发展生产,让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再去兴办学校教育,教化百姓。这样就可以成就王业,天下归心。
    乙文中孟子主张人都要有爱人之心,尤其是君王。还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他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译文: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在上不能赡养父母,在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收成好的年份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收成不好的年份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把自己从死亡中解救出来,恐怕还不难以做到,怎么还顾得上讲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哀痛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充足,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主不拒绝民众,所以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足美满,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天下的原因。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诸侯,使天下的才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来,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给别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可值得珍视之物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而愿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宾客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百姓来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而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想秦国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啊。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①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栏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李纲因其抗金主张,被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北返至江西鄱阳作此词。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南朝陈后主制。
    1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开头两句与王安石的诗句“千里澄江似练”,意境极为接近,均为宏伟阔大的景象。
    B. “玉树”两句运用典故,这首亡国之曲已听不到,只有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长江上空。
    C. 上片五、六句与王安石的诗句“六朝旧事随流水”表达的感情一致,慨叹六朝兴亡变化之速。
    D. 下片“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两句,作者借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感慨。
    20. 请概括并分析本词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答案】19. D 20. 这首词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1)上片写金陵怀古,表达历史的盛衰兴废之感,寄托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表达作者对朝廷的忠贞之情。(2)下片即景抒情,借“潮落潮生”表达自己心潮起伏,心事浩茫。感慨自己年华老大,屡遭贬谪,抗金之志未酬,未能功成名就;“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抒发坚持到底,矢志不移的抗金志向,要象松柏那样青苍挺拔,不畏冰雪侵凌;虽然“途远”,要赶走金兵的道路漫长,也决定坚持到底;结句“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宗元诗句,借渔翁形象自喻,傲然独立江头,体现其顽强的战斗精神。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作者借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感慨”错。此处“岁寒途远”非实景描写,是运用比喻手法,喻环境险恶、困难,赶走外敌的道路漫长。意思是要象松柏那样青苍挺拔,不畏冰雪侵凌;虽然“途远”,要赶走金兵,不是短期内可达到目的的,但他不怕投降派的打击迫害,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不管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多么漫长,他决定坚持到底,矢志不移。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首词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写金陵怀古。“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对此不免兴起怀古之情。“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几杵疏钟,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唤起人们“念天地之悠悠”的感觉。词中感叹“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时光流驶,岁月惊心,如今,因年代久远,战争的痕迹已经泯灭了,豪华销尽了,只有天上的明月,阅尽人间的改朝换代,盛衰兴废,不管“歌沉玉树”,“繁华销尽”,她照样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据此看出,怀古的背后,寄托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代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表达作者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下片即景抒情,“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由上片写景怀古过渡到下片的即景抒情。联系到上文的“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因而联想到“潮落潮生”,自己也心潮起伏,心事浩茫。想到自己屡遭贬斥,身为迁客,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老大伤名节”的核心仍然是指自己年华老大,屡遭贬谪,抗金之志未酬,未能做到功成名就,深为浩叹。作者表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虽然“岁寒”(喻环境险恶、困难),但他要像松柏那样青苍挺拔,不畏冰雪侵凌;虽然“途远”,要赶走金兵,不是短期内可达到目的的,但他不怕投降派的打击迫害,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不管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多么漫长,他决定坚持到底,矢志不移。结句“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作者感到与柳宗元有某些相似点,故亦借用渔翁形象自喻,让读者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艺术形象去领会他那种顽强的战斗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
    2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 中,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总结“十思”时强调应该谦虚、甘居下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拒谏,有力地批驳了司马光的指责。
    (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反问的语气指责秦王从百姓那索取时一点细小的东西都不放过,用的时候却挥霍如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吴楚东南坼 ②. 乾坤日夜浮 ③. 念高危 ④. 则思谦冲而自牧 ⑤. 辟邪说 ⑥. 难壬人 ⑦.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⑧. 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坼、乾、念、谦、辟、壬、锱铢、泥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小说史上,无论就哪个方面而言,《红楼梦》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红楼梦》是中国小说中反映时代最深刻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性。《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也有了重大突破。它改变以往多数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时空,情节的推移也具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红楼梦》的语言运用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它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兼采传统文言中的精华,融会贯通,形成高度艺术化的文学语言。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别具一格,像宝钗的雅,黛玉的尖,凤姐的俗,薛蟠的粗等等,使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口气高度切合,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由于以上卓越的各方面的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面貌,呈现出永久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成就的卓越,因而使《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面貌
    B.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风貌
    C.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成就的卓越,因而《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面貌
    D.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风貌
    23. 根据下列判词,写出相应的红楼人物。
    (1)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2)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3)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答案】22. B 23. (1)王熙凤
    (2)迎春
    (3)惜春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第一处,定语语序不当,应将“卓越的各方面的成就”改为“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
    第二处,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可删去“使”。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基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1)“凡鸟”合成繁体的“凤”;“此生才”是指王熙凤管家的能力;“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所以说的是王熙凤。
    (2)“子系”可合并为繁体“孫”(孙)字,暗藏迎春丈夫姓孙。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金闺:闺阁的美称。这里指迎春。花柳质:形容女子容貌如花般艳丽,身姿似柳般婀娜。一载:指迎春出嫁后一年。赴黄梁:指迎春被恶狼般的孙姓丈夫虐待而死。说的是迎春。
    (3)“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是说惜春从元春、迎春、探春的遭遇中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说惜春的出身和最终的结局,一个出身很好的侯门千金小姐,最终只能在佛像、青灯旁边度过自己凄苦、孤独的一生。所以说的是惜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的要脆弱,① 。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问题,而频繁玩手机也会使他们视力下降。
    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往往在上课、自习时也会发信息聊天,还有的同学晚上就寝时也在用手机与人长时间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等,② 而且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
    因为手机发信息简单、隐蔽,所以,③ 。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考纪,败坏了考风,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
    24.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5.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中学生频繁使用手机的危害,不超过30个字。
    【答案】24. ①他们更容易受手机辐射影响
    ②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休息
    ③有同学在考试中用手机作弊
    25. 中学生频繁使用手机不利于身体健康、学习和休息和考风考纪。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的青少年和成人免疫系统的对比和横线后的手机辐射对青少年的影响可知,此处应填“他们更容易受手机辐射影响”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根据横线后的“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可知,此处应填玩手机对自己的影响,且句式为“这不仅……”,再联系横线前玩手机的场景,可知此处应填“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休息”类的句子。
    第③处,横线前的“所以”提示此处填的是结果,然后联系横线后的“违反考纪,败坏考风”,可知此处应填“有同学在考试中用手机作弊”之类的句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语意的能力。
    第一段,结合“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问题,而频繁玩手机也会使他们视力下降”概括为:手机辐射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
    第二段,结合“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往往在上课、自习时也会发信息聊天,还有的同学晚上就寝时也在用手机与人长时间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等……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概括为:手机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与休息;
    第三段,结合“这样的行为违反考纪,败坏考风,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概括为:手机不利于考风考纪”。
    最后合并以上概括的内容为一句话:中学生频繁使用手机不利于身体健康、学习和休息和考风考纪。
    四、写作
    26.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本册书中,孟子倡导“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李斯强调“重用人才,不分界限”;林觉民等人勇于担责,甘洒热血;魏征认为执政者需以“十思”自诫,严于律己;王安石改革求变,富国强兵;杜牧和苏洵都强调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学了以上内容,作为新时代的接力者、奋进者,你认为国家要繁荣昌盛、长治久安,需要借鉴先人哪些智慧?高一年级组织以“汲取先人智慧,助力国家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或引用了孟子、李斯等先人的智慧名言,或记述了林觉民、王安石等先人勇于担当、力求振兴国家的事迹,或指明了魏征、杜牧、苏洵等人为国为民的理性思想。这些无不凝聚了先人的智慧,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身为新时代接力者、奋进者的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同时题干中“以‘汲取先人智慧,助力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的要求,指明了写作方向,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奋进青年,应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汲取先人智慧,并与时俱进,身体力行,如此方能行稳人生前进之路,助力国家繁荣昌盛,实现民族复兴。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与要求,除开头的称呼语和问候语之外,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同时,要注意演讲稿的语言,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热忱与理性思辨精神。
    写作过程中,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何为先人智慧,汲取先人智慧的重要性,如何汲取先人智慧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汲取先人智慧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证“如何汲取先人智慧”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横向切入分析。如青年一代应汲取先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应汲取先人理性思考,不断创新的智慧等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论证青年一代应善于自省,倾听他人理性的声音,助力自身的发展。也可以引用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事例,论证新时代的新青年应锐意进取,力求创新,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进开拓新的征程。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孟子“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信仰缺失、崇洋媚外、“佛系躺平”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秉承先人智慧,助力民族复兴。
    2.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3.赓续中国智慧,担当发展之责。
    4.以史为鉴,与时俱进。
    相关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查内容, 有人评价索南才让的小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