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学科试题
    (分值:150分 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大概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就整体建筑群来说,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是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复。“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中国化了。这便使它大不同于例如吴哥寺那种繁复堆积的美。如果拿相距不远的西安大小雁塔来比,就可以发现,大雁塔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的宝塔的美。那节奏异常单纯而分明的层次,那每个层次之间的疏朗的、明显的差异比例,与小雁塔各层次之间的差距小而近,上下浑如一体,不大相同。后者尽管也中国化了,但比较起来,恐怕更接近于异域的原本情调吧。
    随着晚期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盘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在讲为什么我们要保存过去时代里所创造的一些建筑物之前,先要明了:建筑是什么?
    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这需要,人类才不断和自然作斗争。
    建筑又是艺术创造。人类对他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衣服、器皿、武器等,从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从古至今,人类在住屋上总是或多或少地下过工夫,以求造型上的美观。自有史以来无数的民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同时在建筑艺术上,是继续不断地各自努力,从没有停止过的。
    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宫殿、庙宇、民居、仓库、城墙、堡垒、作坊、农舍,有的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有的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巩固政权,有的被他们独占享受,在封建时代建筑的精华是集中在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等上,它是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的。
    不同的民族的衣食、工具、器物、家具,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无论是哪一种工艺,包括建筑。不论属于什么时代,总是有它的一贯的民族精神的。
    以上几点,不但说明建筑是什么,也说明它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代表。从考古角度考虑各时代的建筑问题时,实物得到保存,就意味着各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得到保存。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主要建筑分别给进入建筑的人造成安适和谐与渺小恐惧的感受,是因为供养对象截然不同。
    B. 同为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的建筑,大雁塔比小雁塔更中国化,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宝塔之美。
    C. 明清的文人园林从形式上打破了中国建筑的对称性,但本质上未违背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
    D. 建筑不仅仅是宫殿、民居、城墙、园林……,还是一项艺术创造、一种民族文化的重要的代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显对上帝的敬畏膜拜;中国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群体,主要供人游玩享乐。
    B. 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自由和整齐两种风格的建筑物并存,是中国儒道互补传统在建筑中的体现。
    C. 了解了“建筑是什么”,方能了解本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进而才能更好地保护过去时代里所建造的那些建筑。
    D. 建筑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克服自然、改变自然的体现,人们保护好本民族的古建筑,可以使其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3. 下列选项中有关建筑的言论与两则材料的观点最一致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名建筑师,您会为现在而设计,并意识到过去,为未来基本上是未知的。
    B. 建筑师用这种不合理的想法来度过一生,即您可以与重力作斗争。
    C. 文明改变了人的住房,但并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
    D. 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据报道,国内某高校惊现复刻版金字塔,校方称其与古埃及金字塔几乎相同。对这一举动,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 A 2. B 3. D
    4. 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延续着秦以来的实践理性精神的观点,然后具体分析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材料二在提出 “建筑是什么”的问题之后,对建筑的生活功能、美学意义、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建筑是什么”以及保存古建筑的意义。
    5. 国内某高校建造复刻版古埃及金字塔引来媒体和市民的批评是因为:(1)建筑是艺术创造,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的成功,不应在中国被盲目复制。(2)建筑要体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金字塔体现的古埃及民族性格与特征,与中华民族性格与特征不完全一致。(3)建筑活动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制度的产物,和中国当下的经济文明等都不相符合。(4)建筑要体现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建筑一直在对“实践理性精神”加以传承和创新,盲目建造复刻版金字塔有违这种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因为供养对象截然不同”说法错误。中西主要建筑供养对象并非截然不同,按材料一“中国的祭拜神灵即与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说明中国建筑同样祭拜神灵,中西建筑给人造成感觉上的差异主要由于建筑空间特点不同,中国宫殿供享受游乐,西方建筑主要供崇拜顶礼。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主要供人游玩享乐”错,材料一是说“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C.“了解了‘建筑是什么’,方能了解本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强加关系,应该是先了解“建筑是什么”,进而了解本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才能更好保护中国古建筑。
    D.“可以使其更好地为生产服务”错,保护本民族的古建筑,是为了保护民族文化。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两则材料一致的观点是:建筑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在创新的同时也在传承。
    A.强调建筑师“为现在而设计,并意识到过去,为未来基本上是未知的”,与建筑的创新和传承无关。
    B.主体是建筑师,与材料讲建筑的创新、传承无关。
    C.是对物质发展与人的精神发展的思考,在这里“住房”只是作为物质发展的一个例子,与材料中讲建筑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无关。
    D.强调了建筑的传承“千篇一律”与创新“千变万化”,与两则材料的观点相符。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以“百代皆沿秦制”这一古语开端,指出秦汉、唐宋、明清等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基本都延续着 “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和“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并在第二段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种风格就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材料后面从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取代反理性的迷狂意识(宫殿宗庙建筑)、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以及在对称中有变化(万里长城)、绘画雕刻的繁复、中国的宝塔式的美、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而又深具浪漫风味(古典园林建筑)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后世对“实践理性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第一段以“先要明了:建筑是什么?”首先点明论题。第二段以“为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 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的阐释,指出了建筑的生活功能。第三段以“建筑又是艺术创造”开端,指出建筑“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造型上的美观”等方面的美学意义。第四段以“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指出建筑的社会价值。第五段和第六段则以建筑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等,进一步升华总结“建筑是什么”的问题。而材料二最后一句话“从考古角度考虑各个时代的建筑问题时,实物得到保存,就意味着各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之得到保存”这从考古的角度,阐述了我们当下保存古建筑的意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作者观点,并能用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要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找到理论依据来对题目中的事例加以批驳。
    如材料一第三段作者将哥特式建筑与中国宗教宫殿建筑进行对比后,得出中国建筑“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的观点。而埃及金字塔所体现的是供奉古埃及帝王的坟墓,它所展现的不是入世、理智的因素,而是对王权神性的展现和对普通人的压迫,两者精神内涵并不吻合,不能复制。
    如材料中讲到宝塔,说“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终于中国化了”,可见我们虽要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但不能盲目复制,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因此,试题中“复制版”追求“与古埃及金字塔几乎相同”并无意义。
    如材料“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的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巩固政权,有的被他们独占享受,在封建时代建筑的精华是集中在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等上,它是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的”可知,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制度的产物,不符合中国新时代的特征。
    如材料“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建筑要体现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建筑一直在对“实践理性精神”加以传承和创新,盲目建造复刻版金字塔有违这种精神。
    若还能找出其他例证,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 至
    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
    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
    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
    ——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
    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
    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
    ——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
    ——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
    ——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
    ——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的,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
    ——赐呀……
    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悠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 生的话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
    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
    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有删减)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琴”伴随孔子流浪他乡十四年,是孔子为实现理想积极奔走却失败告终的见证,也是他理想受挫失落时的慰藉。
    B.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几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现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有埋怨之意。
    C. “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说明孔子虽身在故乡,内心却是孤独的。
    D. “泰山”寓意孔子的人生,泰山的嵯峨表现孔子心境的苍凉,泰山的崩颓暗示他政治理想的破灭,预示其人生将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孔子对生命将尽的感叹,也表达了对许多未完成之事的担忧,和无人过问的孤独。
    B. 子贡是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衬出仲尼对理想的执着。
    C. 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而现在,孔子潦倒落魄,两者间形成对比。
    D. 小说中的对话没有用引号,而大量使用了破折号,行文简洁生动、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8. 本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别是如何塑造仲由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 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再创作,使作品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请你结合本文分析作者如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答案】6. D 7. C
    8. 本文通过孔子的回忆,以代表性事件、典型动作和孔子的评价,表现仲由的忠诚、勇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通过子路的神态、语言和孔子的点评,表现子路的轻率急躁和不谦让。
    9. ①历史真实:暮年的孔子及其所经历的事和著述;艺术真实:暮年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见的具体场景及动作、语言、神态等画面。②心理描写的运用,把曾经经历的事或正在经历的事通过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现在所见的意象引出回忆,通过回忆把自己经历的事和现在的感想结合,由见到的雄鸡想到仲由;由曾经所见的场景,想象现在见到的情景,由孔子曾经登临泰山,想象他现在登临泰山的心情。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历史中的孔子理想受挫回到鲁国的情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泰山的嵯峨表现孔子心境的苍凉”错,泰山的嵯峨表现孔子年轻的形象。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错误,结合原文“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可知,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也是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结合“仲由在我身边”“勇健的仲由也死了”可知,本文通过孔子的回忆,以代表性事件、典型动作和孔子的评价,表现仲由的忠诚、勇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曰”描写子路的神态,“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描写子路的语言,“夫子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写孔子的点评,表现子路的轻率急躁和不谦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审美意蕴及写作技巧的能力。
    要扣住“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来分析。
    先看历史真实:小说开头交代孔子晚年回到家乡,写作《春秋》、整理《易经》,弟子们早已风流云散,只剩他一个孤独寂寞地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这些符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属于历史的真实。
    再看艺术的真实:文中关于孔子的描写是艺术加工的。如对孔子心理的描写,“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这段心理描写由古琴引出了关于当年被困陈蔡的回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以及二十年前关于追求理想和登上泰山的回忆,“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然后又回到现实,“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由孔子曾经登临泰山,想象他现在登临泰山的心情。心理描写的运用,把曾经经历的事或正在经历的事通过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现在所见的意象引出回忆,通过回忆把自己经历的事和现在的感想结合。类似的还有由现实的雄鸡啼叫联想到仲由,“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由见到的雄鸡想到仲由。
    类似艺术描写还有,“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历史中的孔子理想受挫回到鲁国的情景。
    总之,暮年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见的具体场景及动作、语言、神态等画面都属于艺术加工,符合艺术的真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反与卫,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服请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服。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氾。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子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时A兰B事C晋D文E公F甚G谨H爱I幸J之K乃L私M于N晋O以P求Q入R郑S为T太U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通“返”。和《齐桓晋文之事》“则盍反其本矣”中的“反”意思相近。
    B. 与,指亲附。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中的“与”意思不同。
    C. 赐,指恩惠。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赐”用法一致。
    D. 蚤,同“早”,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无礼于晋”,是秦晋联军围攻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B. 郑国攻打滑国时,周襄王派伯服为滑国说情,郑文公不仅没有听从襄王的讲情,反而还扣押了伯服,惹恼了襄王。
    C. 晋国希望抓住叔詹羞辱并杀死他,因此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国难当头,叔詹主动赴死,以解决郑国此次危机。
    D. 郑国的公子子兰能够回国,并被郑文公立为太子,是因为外有晋文公武力胁迫,内有大夫利用母族优势进言帮助。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4. 选文中晋国撤兵的原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有何异同?
    【答案】10. H K O 11. C 12. C
    13. (1)(文公)四十一年,(郑国)协助楚国攻打晋国,因为当年晋文公途经郑国,郑国没有礼遇他,因此郑国背弃晋国协助楚国。
    (2)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何必告辞呢?
    14. 同:秦国退兵,秦晋联盟被拆散。
    异:相比《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在权衡形势后无奈退兵,选文中晋文公将子兰送回郑国并立为太子,获得间接控制郑国的巨大政治利益满意而归。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
    “时兰事晋文公甚谨”中,“兰”是主语,“甚谨”是“事晋文公”的补语,句子结构完整,在“谨”后停顿;
    “爱幸之”中,主语为省略的“晋文公”,“爱幸”是谓语,“之”是宾语,在“之”后停顿;
    “于晋”是“私”的后置状语,在“晋”后停顿。
    故在H K O三处句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他假使返回国内。/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B.正确。亲附;赞同。意思不同。句意: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我赞同点啊。
    C.错误。动词,给恩惠,赏赐;名词,恩惠。用法不一致。句意: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况且您曾经给晋君恩惠。
    D.正确。句意:都因罪早死。/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晋国希望抓住叔詹羞辱并杀死他,因此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错误,由原文“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可知,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的原因是,郑国曾帮助楚国攻打晋国并对晋文公无礼;“希望抓住叔詹羞辱”错误,由原文“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可知,晋国想羞辱的是郑君。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自”,因为;“过”,路过,途径;“礼”,礼遇;“背”,背弃。
    (2)“细谨”,细枝末节;“让”,责备;“为”,是;“辞”,告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同:由选文“秦兵罢”和《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可知,秦国退兵,秦晋联盟被拆散。
    异:由选文“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烛之武退秦师》“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可知,相比《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在权衡形势后无奈退兵,选文中晋文公将子兰送回郑国并立为太子,获得间接控制郑国的巨大政治利益满意而归。
    参考译文:
    三十六年(前637),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说:“重耳是贤人,又与咱们同姓,受穷困经过您处,您不能对他无礼。”文公说:“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叔詹说:“您如果不礼待他,就杀死他,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就是郑国的忧患了。”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
    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即位了,这就是晋文公。秋季,郑国攻入滑国,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滑国又亲附卫国,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栎,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襄王十分生气,联合翟人攻打郑国,没有获胜。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郑国,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氾。三十八年(前635),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
    (文公)四十一年,(郑国)协助楚国攻打晋国,因为当年晋文公途经郑国,郑国没有礼遇他,因此郑国背弃晋国协助楚国。四十三年(前630),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当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五个宠爱的儿子,都因罪早死。郑文公厌恶子瑕,赶走了各位公子。子兰逃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晋文公十分宠幸他,他在晋暗中活动,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郑文公很害怕,不敢对叔詹说,叔詹听到这个情况,告诉郑君说:“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可是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这是我的心愿。”于是叔詹自杀了。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晋文公说:“一定想见一下郑君,污辱他后再离去。”郑人担心这件事,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并非对秦国有利。”秦军听后才撤军。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借机通报了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姓姞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于是郑国答应了晋国,与晋国订立盟约,终于立子兰为太子,晋军才撤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秣陵吊古①
    屈大均②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石人③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注】①秣陵:今南京。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③石人,指明皇陵前石雕人像。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萧条”二字奠定悲凉的基调,“苦”字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B. “花柳”句借景抒情,写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灭亡。
    C. 玉笛、金笳声声,秦淮微波荡漾,视听结合,烘托了深沉的兴亡之叹。
    D. 燕子飞归故国,化用前人诗句,赋予燕子新的内涵,拓展了词的意境。
    16. 本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两首词的结尾,在手法运用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答案】15. B 16. ①本词结尾两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向明孝陵旁历经风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马发问,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②《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尾三句化用杜牧诗句,讽喻统治者的荒淫享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秣陵繁华胜景使人迷醉,导致了六朝的灭亡”错误。“花柳何曾迷六代”意思是花柳并不能使人迷恋沉醉,六朝的灭亡,主要来自它内在的原因。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1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本词结尾两句“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意思是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至今仍在,它们难道还能把这如烟往事记起?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向明孝陵旁历经风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马发问,抒发了诗人心中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尾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喻北宋统治者的荒淫享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二者运用的手法和情感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特别提到了君主要善于用人和善于纳谏,他认为,只要能做到“_______ ,___________ ”,那么,有智谋的人、勇敢的人、仁爱的人、诚信的人都会竭尽全力贡献力量。
    (2)儒家特别重视“名”,孔子曾教导子路“正名”是为政之始。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也用“________ ,________ ”二句,强调“名实”的重要作用。
    (3)“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诗词的常见意象。很多诗人借它抒发孤独衰老之感,比如说:“ 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简能而任之 ②. 择善而从之 ③. 名实已明 ④. 而天下之理得矣 ⑤. 亲朋无一字 ⑥. 老病有孤舟(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简”“已”“蓑”“笠”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隐藏着作家的童年、成长与最初的感知。一旦作家激活与故乡有关的记忆,一个个精彩场景随机迸发,立即将故乡变为鲜活的文学现场。放眼中外文学史,不少 ① 的作家,都创建了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文学共和国”。
    优秀的作家 ② 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创造出大量原创性的文学景观。(1)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2)莫言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创建了一个“东北乡”,(3)他的作品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4)很多作家虽然没有特意设定一个地理名称,(5)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故乡对他的影响始终 ③ 。如果作家割裂了与故乡的联系,其作品必定缺少血肉与灵魂。
    18.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树一帜 往往 如影随形
    B. 独辟蹊径 往往 形影不离
    C. 独树一帜 时时 形影不离
    D. 独辟蹊径 时时 如影随形
    19. 第二自然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
    20. 请指出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再写出一句使用该修辞的诗句,并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18. A 19. (1)将“鲁迅”移到句首;(3)“充斥着”改成“充满了”;(5)删去“依旧”或“一如既往地”;
    20. 比喻。以“血肉与灵魂”比喻作家与故乡的联系,形象地表现故乡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图景,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所填词语修饰“作家”,是说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填写“独树一帜”。
    第二处,“往往”,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时时:常常;每时每刻。此处需要填写副词,是说优秀的作家常常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填写“往往”。
    第三处,“如影随形”,是指的是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此处是说故乡对人的影响始终存在,突出故乡和人关系的密切,填写“如影随形”。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后面“虚构”的主语应是“鲁迅”,所以把“鲁迅”移到“根据”前面。
    (3)“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搭配不当,应是“充满了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
    (5)“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中“依旧”和“一如既往地”重复赘余,二者留一。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把作家与故乡的联系比作“血肉与灵魂”,作家如果割裂了与故乡的联系,其作品好像缺少了血肉与灵魂,“血肉与灵魂”是喻体,所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品中故乡的影响。
    使用比喻的诗句如下:“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把“大漠沙”比作“雪”,把“燕山月”比作“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比作“梨花”。诗人为友人归家而喜悦,因此,那挂在枝头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景色的奇丽新奇。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 。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并“抬高”血压;同时,钠离子的大量摄入,会促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因子。在这种因子的“煽风点火”下,血管细胞兴奋性容易“失控”,结果表现为动脉收缩,血压增高。
    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适当控制盐的摄入,② 。应该怎样控制盐的摄入呢?首先是替代法,即在烹调时多用醋、柠檬汁、姜等调味品,以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二是借助限盐勺,帮助量化和控制用盐量;③ ,如火腿肠、腌酱菜、豆腐乳等,这些加工食品多为高盐食物,尽量少吃。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员,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煽风点火”“失控”的引号作用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21. ①食(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相关
    ②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③三是尽量少吃加工食品
    22. 两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煽风点火”本来是比喻鼓动别人做坏事,这里特指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的特殊因子具有促使血管细胞更加兴奋的作用。“失控”本来是表示失去控制的意思,这里是表示血管细胞的兴奋性会远远超过正常状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此句是一个总起句,根据“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血压增高”可知,此处说的是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的关系,故可填:食(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相关。
    第二处,根据第一段可知,适当控制盐的摄入可以控制血压,再根据“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可知,适当控制盐的摄入,最终“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处,根据分号可知,此处是说第三点做法,根据“如火腿肠、腌酱菜、豆腐乳等,这些加工食品多为高盐食物,尽量少吃”可知,此处填:三是尽量少吃加工食品。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煽风点火”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鼓动别人做坏事,根据文中“钠离子的大量摄入,会促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因子。在这种因子的‘煽风点火’下,血管细胞兴奋性容易‘失控’”可知,文中指特殊因子具有促使血管细胞更加兴奋的作用。
    “失控”的意思是“失去控制”,这里是表示血管细胞的兴奋性会远远超过正常状态。
    两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善知恶是良知。——王阳明
    我可以咬住舌头,缄口不言。但是,我却不能使我的良知沉默不语。——泰戈尔
    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托尔斯泰
    古今中外,人们对“良知”的讨论对当今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观点和思考。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名人名言,表达对“良知”的不同理解。王阳明辨“良知”的本质,“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良知会自动判断出哪些事情是善,哪些事情是恶,正如我们常说,“凭良心做事”,良知就是我们说的良心。骂人的时候常常会说:“你这么做,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凭借“良知”,分辨善恶,即为有“良知”。“知良知”是“行良知”的前提,接下来就要去做善的事情,然后恶的念头就要去除,不要去作恶的事情,赶快把恶的意念给消除掉。泰戈尔、托尔斯泰探讨良知的价值和意义,在泰戈尔看来,良知是不可磨灭、不可忽视的,它指引着人们的行动,如果忽视良知、违背良知,会受到良知的谴责,在进行是非善恶评判和做出行动时,当听从良知的指引,做出正确的抉择。托尔斯泰则强调良知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一个有良知的人,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做益于自己也有益于别人的事,生命坦坦荡荡,自然觉得人生是美好的。三则材料引导学生从“良知”的本质内涵、价值意义、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写作时当扣住古人对“良知”的讨论,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及学生成长的关系展开论述。青年学生当确立怎样的良知观,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如何保持“良知”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守望良知,身体力行。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懂得良知,知善知恶,是守望良知的前提。二、知行良知,圣贤之道,知行合一,以良知来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三、守望良知,固守本心,不为外物所惑,方能行稳致远。
    立意:
    1.明辨善恶,方可获得良知。
    2.用良知守护美好心灵。
    3.人人皆有良知,社会更加美好。
    4.摒弃丑恶,坚守良知,是人生快乐之源。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龙岗中学等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十八,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