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 教案01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 教案02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 教案03
    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生物,共20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前预测篇,考向分析与押题篇,考前技能篇,考场注意篇,考后调整篇,终极押题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 录
    一、考前预测篇
    【考前预测篇1】热点专题预测………………………………………………………1
    【考前预测篇2】高频考点预测………………………………………………………22
    二、考向分析与押题篇
    【考向分析与押题1】生物与生物圈…………………………………………………46
    【考向分析与押题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51
    【考向分析与押题3】被子植物的一生………………………………………………58
    【考向分析与押题4】绿色植物三大作用……………………………………………66
    【考向分析与押题5】生物圈中的人…………………………………………………75
    【考向分析与押题6】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87
    【考向分析与押题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01
    【考向分析与押题8】健康地生活……………………………………………………117
    【考向分析与押题9】实验专题………………………………………………………127
    三、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明确新课标要求和命题趋势………………………………………143
    【考前技能篇2】回归教材,注重基本知识…………………………………………144
    【考前技能篇3】专项训练,熟练答题技巧…………………………………………144
    【考前技能篇4】考前心态调整篇……………………………………………………146
    【考前技能篇5】考前一周应考策略篇…………………………………………………148
    四、考场注意篇
    【考场注意篇1】考试期间注意事项……………………………………………………152
    【考场注意篇2】碰到这些突发状况,怎么处理才能万无一失……………………153
    【考场注意篇3】中考生物阅卷和答题卡的注意事项………………………………156
    五、考后调整篇
    【考后调整篇】考后调整规划…………………………………………………………160
    六、终极押题篇
    2023年中考生物终极押题卷(一)……………………………………………………162
    2023年中考生物终极押题卷(二)……………………………………………………186

    一、考前预测篇
    【热点专题预测】
    【热点专题预测一】安徽发现蛙类新种“大别山姬蛙”
    【背景材料】
    1月3日记者获悉,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保卫教授课题组于大别山区采集到姬蛙属物种数只,经研究发现,它们是安徽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姬蛙”,相关成果于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animals》。
    据该课题组安徽大学张财文介绍,姬蛙属物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此前国内有9种姬蛙分布,北仑姬蛙、缅甸姬蛙、粗皮姬蛙、梵净山姬蛙、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穆氏姬蛙、花姬蛙。其中,大别山地区分布姬蛙共有三种,分别是饰纹姬蛙、合征姬蛙和小弧斑姬蛙。
    该新种在大别山地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合征姬蛙”,这一发现表明此前所记录到的“合征姬蛙”应该是一个误判,它应为一个全新的物种。对大别山姬蛙及其近缘种的形态学分析,也发现大别山姬蛙和近缘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证实了它应作为独立的物种。
    【设题点1】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和发育
    1、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保卫教授课题组于大别山区采集到姬蛙属物种数只,经研究发现,它们是安徽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姬蛙”,下列有关“大别山姬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它的幼体形态像鱼,用鳃呼吸,用尾游泳
    B、它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成蛙的肺和皮肤均可进行气体交换
    D、青蛙的生殖发育没有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答案】B
    【详解】
    “大别山姬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幼体形态像鱼,用鳃呼吸,用尾游泳,A正确;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B错误;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二者均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青蛙的生殖发育没有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D正确。
    【设题点2】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
    2、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保卫教授课题组于大别山区采集到姬蛙属物种数只,经研究发现,它们是安徽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姬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别山姬蛙”的发现增加了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大别山独特的环境为多种动物、植物的栖息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C、大别山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D
    【详解】
    “大别山姬蛙”的发现增加了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大别山独特的环境为多种动物、植物的栖息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别山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B、C均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热点专题预测二】“围炉煮茶”氛围感拉满?当心“中毒”风险
    【背景材料】
    “围炉煮茶”新中式茶饮骤然爆火,相约三五好友,点上炭火,煮一壶茶,周围摆满瓜果零食,茶香袅袅、烟火氤氲,瞬间将仪式感拉满。
    不过这炉暖茶香的温馨场景,却暗藏危险,近来已有多起因使用炭火“围炉煮茶”,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其实,除了“围炉煮茶”,在室内吃火锅、烧烤、取暖,紧闭门窗用燃气做饭,停车闭窗吹空调等,看似平常的行为,都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元凶”。
    【设题点1】呼吸全过程
    1、夏天,人在无防护措施的河中游泳时,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冬天,人们在“围炉煮茶”时,容易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溺水和一氧化碳中毒分别会阻碍呼吸过程中的(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答案】D
    【详解】
    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一氧化碳中毒影响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进入血液后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但是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氧气高很多,以至于氧气运输量过少,运输一氧化碳较多,导致人体中毒。故选D。
    【设题点2】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网红生活越来越受到欢迎,特别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围炉煮茶”让许多人心动不已。然而这种网红生活还是充满了危险,比如冬季里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下列现场施救方法错误的是( )
    A.呼叫 120 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B.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冷一冷,使他慢慢苏醒
    C.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尽快让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答案】B
    【详解】
    A.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时,应及早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A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中毒组织细胞缺氧,若不及时医治,会有生命危险,B不符合题意。
    C.中毒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来进行急救,C符合题意。
    D.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尽快让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D符合题意。故选B。

    【热点专题预测三】“指尖”上轻松监测心脏保健康
    【背景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对人们的日常健康管理逐渐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一个可能的方面是监测心脏。近日,一项研究为这一愿景带来新的可能,人们可能很快就能在家中通过普通智能手机记录心脏跳动的声音,进而诊断心脏健康问题。
    据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上的论文,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应用程序,旨在将智能手机“化身”为电子听诊器,能可靠记录用户的心跳,医生可据此来远程监控心脏状况。
    【设题点1】心脏工作状况
    1、心脏和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心率、心输出量可反映心脏的工作变化情况,下表为甲,乙两人安静状态下心脏的生理状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人员
    心率(次/min)
    心输出量(mL)
    每搏输出量(mL)

    50
    5250
    105

    70
    5250
    75

    A.每搏输出量乙小于甲,可判断甲的心脏工作潜力大
    B.每搏输出量乙小于甲,可判断乙的心脏工作潜力大
    C.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测乙的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血管弹性大
    D.若两人同时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甲属于容易疲劳型
    【答案】A
    【详解】
    AB.每搏输出量的乙<甲,可判断甲的心脏工作潜力大,A正确,B错误。
    C.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测甲的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血管弹性大,C错误。
    D.甲的每搏输出量大,则甲的心脏工作潜力大。若两人同时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乙属于容易疲劳型,D错误。
    故选A。
    【设题点2】心率
    2、智能手环有一项特别有趣的功能就是测量心率。用户只需将智能手环佩戴在手腕上即可轻松地知晓自己在任一时刻的心率,然后可以利用其在睡眠或是运动时的心率得出科学的睡眠方式和运动强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智能手环测量心率实际上是通过测量脉搏来实现的
    B.心率就是脉搏
    C.将智能手环佩戴在手腕上实际上测量的是桡动脉处的脉搏
    D.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快
    【答案】B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因此用智能手环测量心率实际上是通过测量脉搏来实现的,A正确。
    B.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与回缩,在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上可触到的搏动,B错误。
    C.手上的脉搏较明显的为桡动脉,将智能手环佩戴在手腕上实际上测量的是桡动脉处的脉搏,C正确。
    D.人在运动的时候比安静的时候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能量的合成需要氧气,氧气是由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输,心跳加快就是加快了血液的流通,就能在相同的时间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以满足身体需要,因此,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速,即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快,D正确。
    故选B。

    【热点专题预测四】植物与动物“跨界”合作,菠菜叶脉上生长心脏组织
    【背景材料】
    目前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3D打印,都不能制造血液的分支网络。只有达到可生长毛细血管标准,才能传递适合组织生长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和必需的分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伍斯特理工学院(WPI)、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阿肯色州立大学的多学科研究团队使用植物取得了成功。他们进行了“跨界”:使用脱细胞的植物作为可以进行血流灌注的组织工程支架。该文章将发表于2017年5月的《生物材料》杂志(Biomaterials)。
    该团队在剥离植物细胞的菠菜叶脉上培养人心脏细胞。他们通过菠菜脉管系统得到类似于人类血细胞的流体和微球,并且他们把菠菜的叶脉与人类的血管细胞联系起来。这些研究开启了使用多个菠菜叶脉形成健康心肌层来治疗一部分心脏病患者的大门。
    【设题点1】血液循环系统
    1、请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1:目前,心血管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心脏结构模式如图1。
    资料2:目前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3D打印,都不能制造血液的分支网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伍斯特理工学院等多学科研究团队把菠菜的叶脉与人类的血管细胞联系起来,如图2、图3所示,通过菠菜脉管系统得到类似于人类血细胞的流体和微球,开启了使用菠菜叶脉形成健康心肌层来治疗一部分心脏病患者的大门。
    资料3: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功救治多例心衰患者。人工心脏相当于一个新的“水泵”,为患者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来源,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存活状态。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如图4所示。

    (1)观察心脏的结构,可以看到图1中[9]和[10]之间具有___________。
    (2)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应就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经血液循环,由图1中[ ]___________流回到心脏,经一系列过程后进入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3)图1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_____(用图1中的数字表示)。
    (4)图3是利用菠菜叶中的叶脉,经过一系列处理制作代替血管的支架。使用植物作为“血管”支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多选)
    A.材料易获取 B.材料成本低 C.支架管径适宜 D.支架壁无弹性
    (5)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血液凝固成块现象),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___________(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6)图4中人工心脏代替了___________(填心脏具体的哪个腔)的相关功能。
    (7)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请提供一条建议___________。
    【答案】
    (1)房室瓣
    (2)1 上腔静脉
    (3)1、5、7
    (4)ABC
    (5)血小板
    (6)左心室
    (7)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或少饮酒)等
    【分析】
    图1中:1是上腔静脉,2、8是肺静脉,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下腔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动脉,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
    【详解】
    (1)图1中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瓣,正常情况下只朝向心室开放,在心室收缩而压力增大时,可以防止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心房,即防止血液倒流。
    (2)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药物的流动途径是:舌下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因此药物先由图1中1上腔静脉流回到心脏。
    (3)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肺循环中肺动脉里流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脉血,因此图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1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和7肺动脉。
    (4)使用植物作为“血管”支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材料易获取、材料成本低、支架管径适宜等,支架壁应考虑弹性,因此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5)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过多时会形成血栓。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说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
    (6)由图4可知,人工心脏装在左心室的位置,而且将管道通往了主动脉,因此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
    (7)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应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少饮酒,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热点专题预测五】旅日大熊猫“香香”回国
    【背景材料】
    今日(2月21日)17时许,“香香”搭乘专机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按照计划,归国后的“香香”将被送往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今天中午,雌性大熊猫“香香”从日本东京成田机场出发踏上回国的旅途。
    据了解,1982年之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采用了租借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双方合作进行大熊猫科研,但这些大熊猫及其所繁育的后代都属于中国所有。自2011年2月启动以来,中方与日本东京就开展了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在大熊猫的保护繁育、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和公众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设题点1】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哺乳动物的特征
    1、今年,旅日大熊猫“香香”搭乘专机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按照计划,归国后的“香香”将被送往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2009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大熊猫的基因组测序,发现大熊猫共有21对染色体,2万多个基因,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个亚种。为什么大熊猫后来改吃竹子了呢?据研究,主要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它的一个叫T1R1的基因“失活”,尝不出肉的鲜味了。而且大熊猫主要栖息的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里,竹子四季常绿,产量高,很容易取食,在同区域竞食的动物也很少。基因测序还发现,大熊猫体内并没有适于消化竹纤维的相关基因,吃进肚子的竹纤维只能靠肠道菌群消化。在极端饥饿状况下,大熊猫也不排斥吃动物性食物,比如猪骨、牛排,甚至还会捕捉一些活体动物,比如竹鼠。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大熊猫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神经元细胞核中有42个DNA B.大熊猫的皮肤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
    C.大熊猫的生殖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 D.大熊猫的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2)下列有关大熊猫食性改变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竹子营养丰富比肉类更健康,且容易取食,竞争者少
    B.大熊猫的消化道很短,没有盲肠,更适合消化竹纤维
    C.大熊猫的T1R1基因“失活”,使其无法感觉肉的鲜味
    D.基因测序发现,大熊猫能在肠道内产生消化竹纤维的酶
    【答案】
    (1)C
    (2)C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详解】
    (1)A.通常,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大熊猫神经元细胞属于体细胞,故其细胞核中有42个DNA,A正确。
    B.大熊猫的皮肤细胞属于体细胞,故其中有42条染色体,B正确。
    C.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大熊猫的生殖细胞中有21条(不是21对)染色体,C错误。
    D.通常,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2)A.竹子营养丰富比肉类更健康,且容易取食,竞争者少是大熊猫主要栖息的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里的原因,与题干不符,A错误。
    B.大熊猫的消化道很短,没有盲肠,更适合消化竹纤维,与题干不符,B错误。
    C.结合资料信息“为什么大熊猫后来改吃竹子了呢?据研究,主要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它的一个叫T1R1的基因“失活”,尝不出肉的鲜味了,C正确。
    D.基因测序发现,大熊猫能在肠道内产生消化竹纤维的相关基因,吃进肚子的竹纤维只能靠肠道菌群消化,与题干不符,错误。
    故选C。

    【热点专题预测六】碳达峰和碳中和
    【背景材料】
    碳中和与碳达峰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设题点1】生态系统与物质循环
    1、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前实现碳中和。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哪项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     )

    A. 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C.图中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只有丙、丁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D
    【分析】题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③是呼吸作用;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本题比较综合,只有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才能解读图示信息,从中理清解题思路。
    【详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个过程①叫做生物的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甲为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如该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丁,C不符合题意。
    D.丙、丁是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中甲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甲对物质循环也起着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设题点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碳-氧平衡
    2、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又叫“碳达峰”
    B.实现碳中和与汽车使用量多少无关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D.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详解】A.“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碳中和”,是指自身温室气体的零排放,即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中和”,“碳达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A错误。
    B.碳中和不仅抵消生物呼吸产生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汽车尾气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故实现碳中和与汽车使用量有关,B错误。
    CD.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多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因此,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D正确。
    故选D。

    【热点专题预测七】长江白鲟正式被宣告灭绝
    【背景材料】
    长江水系生活着许多珍稀鱼类,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某些原因,它们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长江白鲟”,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只是听说,但它已经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白鲟最早出现在白垩纪早期,在地球上生存了1.22亿年。这样一来,它就比我们人类的祖先更早出现在地球上。
    白鲟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淡水鱼,平均体长2~3米,最长可达7.5米。一直占据着长江流域顶级掠食者的宝座。是一级野生动物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设题点1】生物的多样性
    1、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在名录中,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白鲟是一种生活在长江的大型肉食鱼类,分类学上属鲟形目长吻鲟科白鲟属,是这一家族硕果仅存的两种鱼类之一,也是我国的特有鱼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属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
    B.白鲟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
    C.鲟形目比长吻鲟科包含的动物种类多
    D.将动物迁入动物园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C
    【详解】A.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的等级是种,A错误。
    B.白鲟的灭绝将减少生物多样性,B错误。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生物种类越多;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种类越少,鲟形目比长吻鲟科包含的动物种类多,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错误。
    故选C。
    【设题点2】鱼的主要特征
    2、长江白鲟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在2022年已宣布灭绝。下列关于长江白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的阻力
    B.用鳃呼吸,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
    C.身体内有脊柱,体温恒定
    D.用鳍辅助游泳,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游泳的动力
    【答案】C
    【分析】
    长江白鲟属于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的主要特征是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
    A.鱼类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的阻力,A正确。
    B.鱼类用鳃呼吸,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鱼类身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变温动物,C错误。
    D.鱼类用鳍辅助游泳,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游泳的动力,D正确。
    故选C。
    3、2022年7月21日,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宣布灭绝。长江是我国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其中还生存着濒危灭绝的大鲵、扬子鳄、白鳍豚等。请结合所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白鲟一次产卵就可达20万粒,体现了一种________的现象,但因为生存斗争的原因,存活率较低。
    (2)图二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形成肺后鳃消失,这种发育方式属于________。
    (3)图三扬子鳄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具有保护和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图四白鳍豚与图一、二、三在结构上的不同是体内有________。
    (5)________的破坏和丧失以及人类的滥捕滥杀是造成这些物种灭绝或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对此有关部门除了完善保护制度,推进长江禁捕外,还会将一些物种移入与长江相似的水域进行培育,这种保护方式属于________。
    (6)图中的四种动物都是古老的物种,如果把它们放在图所示脊椎动物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大鲵应该放在[ ]处。

    【答案】
    (1)过度繁殖
    (2)变态发育
    (3)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4)膈
    (5)栖息地 迁地保护
    (6)B
    【分析】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大鲵属于两栖动物。
    【详解】
    (1)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由于鱼的卵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成活率极低,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需要产下很多卵,来保证后代的成活。图一白鲟一次产卵就可达20万粒,体现了一种过度繁殖的现象,但因为生存斗争的原因,存活率较低。
    (2)图二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用肺呼吸,用四肢游泳或跳跃,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属于变态发育。
    (3)图三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
    (4)图四白鳍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图一、二、三在结构上的不同是体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5)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将一些物种移入与长江相似的水域进行培育,这种保护方式属于迁地保护。
    (6)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图中的四种动物都是古老的物种,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如果把它们放在图所示脊椎动物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大鲵应该放在B处。

    【热点专题预测八】中国科学家成功用鹿茸干细胞再生骨骼
    【背景材料】
    近日,由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等机构的中国科学家团队将鹿茸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这些干细胞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鹿角样的骨骼组织。该研究可能在人体骨骼修复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甚至未来肢体再生也不是梦。
    研究建立了鹿角再生全周期的时间-空间细胞图谱,系统描述了鹿角再生和快速生长的细胞分子机制并鉴定出一类哺乳动物特有的干细胞群,发现该细胞群展现出了极强的自我更新及骨骼修复的能力。此外,研究为理解哺乳动物再生提供了全新的认知,同时也为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已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杂志上。
    【设题点1】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
    1、近日,由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等机构的中国科学家团队将鹿茸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这些干细胞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鹿角样的骨骼组织。完成该过程所进行的生命活动主要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答案】A
    【详解】
    据分析可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科学家用鹿茸干细胞再生骨骼组织,这种技术最关键的是诱导干细胞进行分化,才能形成人体的组织。
    【设题点2】细胞的分裂、分化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近日,中国科学家团队鉴定出一类哺乳动物特有的干细胞群,发现该细胞群展现出了极强的自我更新及骨骼修复能力,这为理解哺乳动物再生提供了全新的认知,同时也为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分裂能力的干细胞构成分生组织
    B、干细胞和骨骼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骨骼细胞与干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相同
    D、一个干细胞分裂三次得到16个细胞
    【答案】B
    【详解】
    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但它不属于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属于植物的组织类型,A错误;
    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干细胞和骨骼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正确;
    骨骼细胞与干细胞的形态不同,功能也不同;
    一个干细胞分裂三次得到8个细胞。

    【热点专题预测九】惊喜!江西农大种出63色油菜花
    【背景材料】
    近期,在江西农业大学的彩色油菜花基地,玫红、乌紫色、砖红、粉白、白色褐紫斑……五彩缤纷的油菜花迎风开放,绚丽多彩。今年,江西农业大学又新培育出了7种花色,分别是大红、暗极玫红、梅红、肉红、肉玫红、绛紫红、彤红。截至目前,油菜花花色达到63种。
    “彩色油菜花除了花色类型丰富,还具有适应能力广、花期长、产量和附加值高等特点,对于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也具有积极作用。由彩色油菜花制作的桃酥、绿豆糕、护手霜、面霜等食品和化妆品,都受到大众喜爱。”付东辉表示,希望能够培育出更加新奇艳丽的油菜花,将油菜花推广到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能种上五彩斑斓的油菜花,拥有自己的彩色油菜花园。
    【设题点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付东辉通过多种选育方法,把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组合,促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截至目前,油菜花花色达到63种。培育出如此多颜色的油菜花,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A
    【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培育出如此多颜色的油菜花,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设题点2】生物的特征 传粉 植物的生殖 人工选择
    2、近期,在江西农业大学的彩色油菜花基地,玫红、乌紫色、砖红、粉白、白色褐紫斑……五彩缤纷的油菜花迎风开放,绚丽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菜花出现新花色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B、颜色鲜艳的油菜花利用风进行传粉
    C、将彩色油菜花的种子播种属于有性生殖
    D、彩色油菜花适应能力强、花期长、产量和附加值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详解】
    油菜花出现新花色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A错误;
    颜色鲜艳的油菜花利用昆虫进行传粉,B错误;
    将彩色油菜花的种子播种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彩色油菜花是通过多种选育方法,把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组合得到的,故油菜花适应能力强、花期长、产量和附加值高,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错误。

    【热点专题预测十】全国早稻育秧陆续开始 春耕生产开局良好
    【背景材料】
    春耕生产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当前,早稻育秧陆续开始,冬油菜、冬小麦春季田管正压茬推进,全国春耕生产开局良好。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华南是我国春播开始最早的地区。在海南乐东县,一批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经过试验示范后,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
    在今年的早稻生产中,福建、云南、湖北、湖南等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全力推广机械播种、恒温催芽、工厂育苗等现代种植管理模式。
    随着北方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返青水对小麦的生长很重要。在山西平陆县,得益于当地常乐垣灌区改扩建节水项目一期工程的初步建成,25万亩小麦顺利喝上了今年返青的“第一水”。
    【设题点1】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1、“农业芯片”——种子的问题,在两会中广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素是种子和耕地。人勤春来早,山田放水忙。稳口粮,稳大豆,增玉米,农业供给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两稳一增”成为春耕生产主旋律。下列有关大豆和玉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等条件
    B.大豆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子叶,玉米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胚乳
    C.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D.大豆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
    【答案】B
    【详解】
    A.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A正确。
    B.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结构都是胚,B错误。
    C.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构成,C正确。
    D.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子叶.种皮起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储存营养物质;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根将来发育成根,D正确。
    故选B。
    【设题点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探究实验
    2、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许多地方建起了育苗工厂。让“种子萌发成幼苗”这个过程在车间内完成,根壮苗齐,种子用量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小明参观了某花卉公司育苗车间后,决定自己动手,探究一下“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材料器具:锥形瓶4个、清水、恒温箱、绿豆种子若干(饱满完整)。
    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及预测结果(如下表):
    装置
    数量
    条件
    温度
    时间
    预测结果

    10粒
    干燥、充足的空气
    25℃
    3天
    0粒萌发

    1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3天
    0粒萌发

    10粒
    潮湿、充足的空气
    25℃
    3天
    10粒萌发

    10粒
    潮湿、充足的空气
    2℃
    3天
    0粒萌发

    (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
    (2)②和③作对照,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
    (3)若要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两组构成对照。
    (4)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5)小明设计的实验中为何每瓶要放10粒种子,而不只放1粒种子,为什么?________。
    (6)如果③最后的实验结果是一粒也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适量的水分
    (2) 充足的空气
    (3) ③ ④
    (4) 减少
    (5)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
    (6) 种子的胚不完整或种子已经死亡或种子正处在休眠期
    【详解】
    (1)、(2)、(3)③号瓶萌发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③号瓶可起到对照作用,根据变量的唯一性可形成三组对照试验:①和③、②和③、③和④,变量分别是水、空气、温度,证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由题可知③号培养皿满足条件应为对照组。其它培养皿中种子为实验组。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比较①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②和③的实验结果,可知变量为充足的空气,说明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③和④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
    (4)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因此种子内有机物减少。
    (5)实验过程中1粒种子发不发芽具有偶然性(这一粒种子可能已经不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过度休眠),用10粒种子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
    (6)③号装置种子在满足了环境条件的情况下仍然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胚不完整或种子已经死亡或种子正处在休眠期。

    【热点专题预测十一】我国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
    【背景材料】
    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航天员陈冬展示了他们在空间站种植的生菜和小麦,介绍了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拟南芥种植研究项目。他戴上混合现实眼镜进行手套箱剪株操作,现场采集拟南芥样本并放入零下80摄氏度存储区。
    刘洋向同学们展示了空间站里已经长成的水稻植株和神奇的水稻“吐水”现象,让大家了解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过程。
    “非常期待能够在空间站收获自己种植的粮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甚至在火星,我们都能见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陈冬说。
    【设题点1】生物的变异
    1、2022年10月12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的空间站开讲,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通过基因调控控制的不同开花期的拟南芥。其中拟南芥所发生的变异属于(  )
    A.可遗传的变异 B.不可遗传的变异 C.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D.不能确定
    【答案】A
    【详解】
    科学家利用神舟飞船搭载辣椒种子育出了新品种不同开花期的拟南芥,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故选A。
    2、“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有一项任务:太空育种。育种工作者再从太空种子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之所以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
    A.性状 B.遗传物质 C.生活环境 D.生活习性
    【答案】B
    【详解】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高真空,微重力和大量银河宇宙射线的强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引起基因突变。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突变。因此育种工作者再从太空种子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之所以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遗传物质,B符合题意。故选B。
    【设题点2】植物的生殖方式
    3、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太空水稻”在中国空间站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太空水稻”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无土栽培 B.压条 C.有性生殖 D.营养生殖
    【答案】C
    【详解】
    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因此,种子的胚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可见,“太空水稻”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故选C。

    【热点专题预测十二】运动赛事
    【背景材料】
    2022年11月21日,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暨揭幕战在海湾球场举行,东道主卡塔尔队0-2不敌厄瓜多尔队;  12月18日,该届世界杯闭幕式和决赛在卢塞尔体育场进行,决赛中阿根廷队通过点球大战取胜法国队, 赢得大力神杯,法国队和克罗地亚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卡塔尔世界杯的最大特点是在12月举行,而不是通常的夏季赛事。这是为了避免高温天气对球员身体的影响。卡塔尔的夏季气温可达50摄氏度以上,因此将比赛安排在冬季可以减少球员们的身体疲劳和健康问题。
    【设题点1】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
    1.2022年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球迷热情高涨,遇到精彩瞬间更是欢呼雀跃,尖叫呐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视觉感受器在视网膜
    B.此反应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欢呼雀跃这一反应属于简单反射
    D.呐喊声是由咽部的声带发出的
    【答案】A
    【详解】
    A.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人的视觉感受器在视网膜,A正确。
    BC.球迷观赛时看到精彩瞬间,会激动得欢呼雀跃。球迷这种反应属于条复杂反射,这种反应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C错误。
    D.呐喊声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D错误。
    故选A。
    2.2022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中,阿根廷队以4:2战胜了法国队,卫冕冠军,其中阿根廷队足球队员里昂内尔·梅西也再度荣膺世界杯金球奖。下列关于梅西在踢球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是调节运动员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运动员在踢球时身体能保持平衡主要受脑干的调节
    C.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动作的这种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D.运动员完成点球是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详解】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反射活动,属于复杂反射,C正确。
    D.运动员完成点球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设题点2】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为期28天。在这28天的世界杯中一共会有64场比赛产生。每一场比赛,运动员射门总能引起观众们兴奋和欢呼。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完成射门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B.完成射门动作仅靠神经系统就能完成
    C.在射门过程中只有一组肌群参与了运动
    D.运动除了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密切结合
    【答案】D
    【详解】
    ABD.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如需要神经系统的协调和调节,还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因此运动还需要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消化系统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而食物中含有化学能;呼吸系统获得氧气后,在组织细胞(主要是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循环系统则负责运输食物和氧气,AB错误,D正确。
    C.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群相互配合,C错误。
    故选D。
    【设题点3】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4.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让足球爱好者畅享了一场足球盛宴。为了赢得大力神杯,既需要各个球队的运动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也需要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共同运作、相互协调。

    (1)备战比赛前,有些国家的运动员要到高原地区训练一段时间,高原训练能够使运动员血液中______的数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
    (2)比赛时,运动员的呼吸状态是图1中的曲线______,吸入的氧气在图2肺泡处进入血液,使其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氧气随血液循环先到达图中心脏的[    ]______,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某个腔室,以此为起点,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路径是______→呼吸道→体外(用“图2中的数字、文字和→”表示)。
    (3)比赛时运动员会出现心跳加快,尿液减少的现象。其中心跳加快的意义是______。尿液较平时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4)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经常饮用运动饮料,主要用于补充体内缺失的______,人体消化道能够吸收运动饮料的结构有______。
    【答案】
    (1) 红细胞
    (2) B 动脉血 3左心房 1→2→5→肺部毛细血管→肺泡
    (3) 为肌肉细胞运去更多养料和氧气,运走代谢废物 大多水分以汗液的形式散失
    (4) 糖类、水分、无机盐 胃、小肠、大肠
    【详解】
    (1)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园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所以,高原训练能够使运动员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其意义是红细胞增多,运输氧的能力增加,可提高运动员的供能水平,使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图1中的曲线B呼吸频率和深度更快,表示运动状态下的情况;吸入的氧气在图2肺泡处进入血液,因为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所以运动过程中,吸入肺泡中的氧气能源源不断进入周围的血液。结合“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简图"可知,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是:组织细胞→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1右心房→2右心室→5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
    (3)人在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有机物更多,因此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以便获取足够的氧气井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血液循环也会加快,心率也会增加,目的是加快葡萄糖等有机物和尿素等代谢皮物的运输。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每天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摄入适量的水分,以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速滑运动员在场上比赛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尿液减少的现象。其中心跳加快的意义是心率增加,目的是加快葡萄糖等有机物和尿素等代谢皮物的运输,尿液较平时明显减少的原因是运动员比赛后,出汗很多,人体为了平衡水分,故排尿少。
    (4)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口腔有消化功能,无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吸收水、无机盐、酒精;小肠能吸收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所以,结合分析可知,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经常饮用运动饮料,主要用于补充体内缺失的糖类、水分、无机盐,人体消化道能路吸收运动饮料的结构有胃、小肠、大肠。
    一、考前预测篇
    【高频考点预测】
    【高频考点预测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1、杜甫有诗云:“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园,某校同学对其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和虾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B.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没有影响
    C.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D.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D
    【详解】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根据食物链可知鱼和虾之间的中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A错误。
    B.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植物→虾→白鹭,植物→鱼→白鹭,植物→虾→鱼→白鹭,从中可知虾和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所以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有影响,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减少,所以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D。
    2、“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下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B.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物质和能量在图二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
    【答案】D
    【分析】
    分析图片信息可知:图二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详解】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故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错误。
    故选D。
    【高频考点预测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某班学生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捂住右眼,用左眼观察,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
    B.若想把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右下方移
    C.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用凹面镜反光使视野变亮
    D.换高倍物镜后,若想使视野更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C
    【详解】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便于边观察边画图,A错误。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想把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往左上方移,B错误。
    C.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用凹面镜反光使视野变亮,C正确。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换高倍物镜后,若想使视野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C。
    2、乐乐同学利用黑藻叶片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幼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
    B.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C.若将视野中左下方的细胞移至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D.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从50倍调至160倍,视野将变亮
    【答案】D
    【详解】
    A.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幼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保持细胞的原形,正确。
    B.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正确。
    C.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若将视野中左下方的细胞移至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因此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从50倍调至160倍,视野将变暗,错误。
    故选D。
    【高频考点预测三】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
    1、人体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分裂 B.②表示细胞分化
    C.①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 D.③和④的遗传物质不同
    【答案】D
    【详解】
    A.图中①只是细胞数目的增多,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A正确。
    B.②形成不同组织,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B正确。
    C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正确、D错误。
    故选D。
    2、如图①~⑤为人体不同结构层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①到②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是46条→92条→92条
    B.由②到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
    C.④层次中的两个器官都是组成消化道的重要结构
    D.⑤中多个器官协调完成了消化、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
    【答案】B
    【分析】(1)人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或动物体。
    (2)图中的①和②表示细胞,③表示组织,④表示器官,⑤表示系统。
    【详解】
    A.由①到②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是46条→92条→46条,A错误。
    B.由②到③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正确。
    C.④层次中的两个器官是肝脏和胃,它们分别属于消化腺和消化道,C错误。
    D.⑤中多个器官构成了消化系统,协调完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D错误。
    故选B。
    【高频考点预测四】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1、下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空气
    B.大豆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形成a
    C.大豆幼苗的b是由胚轴发育而成的
    D.大豆幼苗的生长只需要水和无机盐
    【答案】B
    【详解】
    A.大豆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A错误。
    B.当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a根,B正确。
    C.大豆幼苗的b茎是由胚芽发育而成的,C错误。
    D.大豆幼苗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植物体的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
    B.图甲中的⑥将来发育成根
    C.图乙中的⑨将来发育成茎
    D.图丙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答案】A
    【分析】
    题图甲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
    题图乙中,⑦生长点,⑧叶原基,⑨胚轴,⑩芽原基。
    题图丙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详解】
    A.在一个完整种子中,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⑥胚根、④胚芽、⑤胚轴、③子叶四部分,A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枝芽的结构中,⑦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⑧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⑨芽轴将来发育成茎,⑩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C不符合题意。
    D.根尖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根能长长主要是因为根尖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冬瓜多蔓生,花呈黄色,大多为单性花,雌花和雄花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冬瓜可以异花传粉,传粉媒介主要是昆虫
    B.雄蕊由含花粉的花药和含花粉管的花丝组成
    C.精子到达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D.一个冬瓜中有许多种子,是因为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答案】B
    【分析】
    果实和的形成:

    【详解】
    A.传粉的方式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就是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就是自花传粉。冬瓜可以异花传粉,传粉媒介主要是昆虫,A正确。
    B.雄蕊由含花粉的花药和花丝组成,花丝不能长出花粉管,B错误。
    C.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进一步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所以,冬瓜的精子到达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胚珠发育成种子,一个冬瓜中有许多种子,是因为子房中有许多胚珠,D正确。
    故选B。
    【高频考点预测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案】C
    【详解】
    A.实验中将整株牵牛花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a叶片割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形成有无水分的探究实验,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正确。
    C.装置甲和丙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有光和无光,一个是有无二氧化碳,故不能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丙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和乙装置形成了有无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2、垂柳和旱柳是常见的绿化树种,园林工作者对垂柳和旱柳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垂柳的光合速率一直增强
    B.相同光照强度下,旱柳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垂柳多
    C.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旱柳释放的氧气比垂柳少
    D.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时,垂柳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详解】
    A.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两种柳树幼苗的光合速率均逐渐增加,光照到一定强度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强,A错误。
    BC.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垂柳的光合速率更高,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旱柳多,利于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旱柳释放的氧气比垂柳少,B错误、C正确。
    D.植物本身进行呼吸作用会放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一般不会放出细胞外,在产生的时候就会被叶绿体用来进行光合作用了,所以外界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相等,D错误。
    故选C。
    3、苹果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果实内的淀粉会加速分解成糖类,致使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的出现标志着果实成熟达到了可食的程度,果皮的颜色也由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色或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苹果果实发育期间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B.果实内淀粉的来源是叶和果皮的光合作用
    C.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可延迟呼吸跃变的出现
    D.适当提高苹果的贮藏温度,可加速果实的成熟
    【答案】C
    【详解】
    A.植物的活细胞一直都在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和苹果的绿色果皮都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B正确。
    C.氧气浓度增加,会促进呼吸作用,使呼吸跃变提前,C错误。
    D.适当的提高温度可以加速果实内的淀粉会加速分解成糖类,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
    故选C。
    【高频考点预测六】人体的营养
    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结论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不变蓝,②变蓝
    D.该实验可得出结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答案】B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唾液,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A正确
    B.用试管①和试管②进行对照,唯一的不同的量是有无唾液,所以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①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②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错误。
    D.该实验缺少对照组,不能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D错误。
    故选B。
    2、中国“端午节已被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红豆、猪肉、红枣等。下列关于人体对粽子消化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
    B.脂肪在小肠内被胆汁中的消化酶初步消化
    C.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氨基酸
    D.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答案】D
    【详解】
    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B错误。
    C.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D正确。
    故选D。
    3、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关于小肠适于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肠液内多种消化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C
    【详解】
    AB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ABD正确。
    C.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C错误。
    故选C。
    【高频考点预测七】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C.②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答案】D
    【详解】
    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正确。
    B.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正确。
    C.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图的血流方向可知:②是小动脉,正确。
    D.动脉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静脉是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血流速度比较慢。三种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应是②③①,错误。
    故选D。
    2、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乙图中,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C.丙图中,心房心室均收缩,血液充满四个心腔
    D.心脏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总是交替开闭的
    【答案】C
    【详解】
    图甲表示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舒张,血液被压入心室。图乙表示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压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左、右心房同时舒张,血液流回心房。图丙表示心房、心室均舒张,血液流回左、右心房。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肌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
    C.房、室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右心房、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
    【答案】B
    【详解】
    A.心肌收缩将血液挤出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A正确。
    B.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主动脉,B错误。
    C.房、室间的瓣膜称为房室瓣,可使血液只由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右心房、右心室内流的是来自上下腔静脉的静脉血,左心房和左心室内流的是来自肺静脉的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高频考点预测八】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尿液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
    C.人体排尿,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是因为③的重吸收
    【答案】D
    【分析】
    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图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据此解答。
    【详解】
    A.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A正确;
    B.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B正确;
    C.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C正确;
    D.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是因为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中,D错误。
    故选D。
    2、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和5构成肾单位
    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
    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
    【答案】C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静脉,4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
    【详解】
    A.肾单位由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A错误。
    B.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B错误。
    C.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3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不含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高频考点预测九】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该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B.神经中枢在脑干
    C.效应器为唾液腺 D.属于条件(复杂)反射
    2、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空授课第二课中,王亚平老师将冰墩墩直着抛向了叶光富老师,叶老师看到冰墩墩向自己飞来时,冰墩墩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    】______________和【D】的折射作用,在【    】___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的懂,看的明白,这与⑥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该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都属于______________反射。其中完成“听的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    】______________。
    (3)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北京主会场的同学们热烈鼓掌,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及箭头写出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C→⑥→⑧→______________。
    (4)三位“太空教师”在太空失重状态下,需要依靠舱内的扶手固定自己,保持“站立”姿势,给我们上课。而在地球上的我们,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图中【    】______________的调节功能。
    (5)小宇同学在观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时,他激动万分,此时他的大脑皮层特别兴奋,促使体内的______________含量增加,进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
    (1) A晶状体 B视网膜
    (2) 条件/复杂 ④耳蜗
    (3) G→H→I
    (4) ⑦小脑
    (5) 肾上腺激素
    【分析】
    图中:A是晶状体、B是视网膜、C是视神经、D是玻璃体;①是外耳道、②是鼓膜、③是听小骨、④是耳蜗、⑤是听神经、⑥是大脑皮层、⑦是小脑;E是感受器、F是传入神经、G是中枢神经、H是传出神经、I是效应器,据此回答。
    【详解】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光线经过图中A晶状体和D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B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同学们能够听的懂,看的明白,这与⑥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该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④耳蜗内。
    (3)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北京主会场的同学们热烈鼓掌,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视网膜→C视神经→⑥大脑皮层视觉中枢→⑧下行传导神经纤维→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
    (4)⑦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5)肾上腺素可以作用于心脏,使心肌的收缩性增强,从而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以增强力量提高反应速度。
    【高频考点预测十】动物的主要类群
    1、每种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涡虫生活在淡水中,利用触手捕获猎物
    B.蛔虫生活在寄主体内,消化器官非常发达
    C.縊蛏生活在海洋中,利用体壁进行呼吸
    D.蝗虫生活在陆地上,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答案】D
    【详解】
    A.涡虫在淡水生活,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感知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涡虫无触手,A错误。
    B.蛔虫是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B错误。
    C.缢蛏是海生贝壳软体动物,无肺,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蝗虫生活在陆地上,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D正确。
    故选D。
    2、“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常选用鲫鱼进行探究。图是鲫鱼的外形图。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①光滑、无黏液
    B.②下的鳃腔内有鳃,鳃是其呼吸器官
    C.鲫鱼游泳时,③④⑥⑦⑧起协调作用
    D.⑤能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
    【答案】A
    【分析】
    图中:①鳞片,②鳃盖,③胸鳍,④腹鳍,⑤侧线,⑥臀鳍,⑦尾鳍,⑧背鳍。
    【详解】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中运动时的阻力,①是鳞片,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A错误。
    B.②是鳃盖,鳃盖下的鳃腔内有鳃,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水中的氧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③胸鳍、④腹鳍、⑥臀鳍、⑦尾鳍和⑧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C正确。
    D.⑤是侧线,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D正确。
    故选A。
    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A.河蚌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
    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
    C.蜥蜴体表覆盖有鳞片,利于贴地迅速爬行
    D.鸟类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利于空中飞行
    【答案】C
    【详解】
    A.河蚌是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A不符合题意。
    B.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B不符合题意。
    C.蜥蜴是爬行动物,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能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与贴地迅速爬行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鸟类胸肌发达,收缩有力,能持续迅速牵动翅膀扇动,利于空中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高频考点预测十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下图是运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⑧由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构成
    B.结构②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C.结构③中有滑液,滑液和结构⑤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D.当⑧受到刺激收缩时,会牵动⑦绕⑥运动
    【答案】A
    【详解】
    A.图中的⑧是骨胳肌,骨胳肌是由两端的肌腱和中间的肌腹构成,A错误。
    B.图中的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关节囊使关牢固,B正确。
    C.图中的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关节软骨使关节具有灵活性,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牢固性,C正确。
    D.图中的⑥是关节,⑦是骨,⑧骨胳肌,当骨胳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会牵动骨绕关节运动,D正确。
    故选A。
    2、如图是屈肘动作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肱二头肌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肘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
    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骨的位置改变依靠骨骼肌的牵拉
    【答案】A
    【详解】
    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肱二头肌等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错误。
    B.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肘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
    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密切配合,D正确。
    故选A。
    【高频考点预测十二】生物的多样性
    1、畅行万里、感“蟹”有你,“鱼”味无穷、领“鲜”世界,猪好、一切“诸”好,是东营优质特色产品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刀鱼、龙居黑猪的宣传推介语。下列对上述三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按照体内有无脊柱,蟹属于无脊椎动物、鱼和猪属于脊椎动物
    B.按照生殖方式,蟹和鱼为卵生、猪为胎生
    C.从体温是否恒定看,蟹是变温动物、鱼和猪是恒温动物
    D.从呼吸器官看,蟹和鱼用鳃呼吸、猪用肺呼吸
    【答案】C
    【详解】
    A.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题干中的蟹属于无脊椎动物、鱼和猪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根据生殖方式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按照生殖方式,蟹和鱼为卵生、猪胎生,B正确。
    C.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从体温是否恒定看,蟹和鱼是变温动物、猪是恒温动物,C错误。
    D.从呼吸器官看,蟹和鱼用鳃呼吸、猪用肺呼吸,D正确。
    故选C。
    2、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A
    【详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B错误。
    C.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而不是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错误。
    D.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会导致生态入侵,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本地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B.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多样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D
    【详解】
    A.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指的是其生态功能,要比直接使用价值重要,A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高频考点预测十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内含有Y染色体
    B.X染色体上有DNA和蛋白质
    C.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D.精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
    【答案】A
    【详解】
    A.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X,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A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所以,X染色体上也有DNA和蛋白质,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都是50%,C正确。
    D.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Y,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D正确。
    故选A。
    2、果蝇繁殖能力强,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常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如图表示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在亲、子代性状中的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B.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蜕皮现象
    C.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均为Aa
    D.子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50%
    【答案】C
    【详解】
    A.果蝇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差异较大,所以,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A错误。
    B.果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会限制虫体的生长,所以,果蝇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蜕皮现象。B错误。
    C.亲代均为长翅,子代中出现了残翅,可见,残翅在亲代性状中,隐而未现,所以,残翅属于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长翅属于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亲代长翅的基因组成为Aa,子代残翅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均为Aa,C正确。
    D.子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为AA、Aa、Aa,所以,子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是1/3,D错误。
    故选C。
    3、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M控制的。已知一位手指正常年轻女性的父母和弟弟均为多指,理论上,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该年轻女性的弟弟基因组成为MM或Mm
    B.该年轻女性的父母基因组成一定都为Mm
    C.若该年轻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一定正常
    D.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预防多指遗传病的发生
    【答案】D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年轻女性的父母所产生的子代中表现为多指的基因组成有MM和Mm,该女性的弟弟表现为多指,所以该年轻女性的弟弟基因组成为MM或Mm,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年轻女性的父母基因组成一定都为Mm,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若该年轻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只产生一种基因型mm,表现为正常,所以该年轻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一定正常,C正确。
    D.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是因为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由此可知,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预防由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的发生,不能有效预防多指遗传病的发生,因为多指遗传病是由显性基因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4、白化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下图是一个家族关于白化病的遗传情况(假设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不考虑突变),图中1–10表示该家族部分成员代号,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相关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可以推断:人类白化病是一种,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从理论上推算4号成员携带患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3)图中5号成员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______(填代号)号成员。
    (4)8号成员的基因组成是Aa的可能性为______(用分数表示)。
    (5)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
    【答案】
    (1)隐性
    (2)100%
    (3)1
    (4)2/3
    (5)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详解】(1)图可知,亲代3、4表现正常,而子代出现了白化病,说明表现正常是显性性状,而白化是隐性性状,说明人类白化病是一种隐性性遗传病。
    (2)亲代3、4号表现正常,子代号患有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分别亲代各传递一个基因a,因为3、4号表现正常必有一个基因A控制,即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从遗传图解可知,从理论上推算4号成员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携带患病基因的几率是100%。
    (3)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5号成员是肤色正常的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从图可知,父亲只能提供Y染色体,母亲提供X染色体,其中X染色体来自于第一代中的1号成员。
    (4)通过(2)分析可知,8号成员性状表现正常,他基因组成可以是AA或者Aa,是Aa的可能性为2/3。
    (5)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高频考点预测十四】免疫与计划免疫
    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可通过注射水痘疫苗进行预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是引发水痘的病原体
    B.水痘疫苗起到抗原的作用
    C.水痘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详解】
    A.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带状疱疹病毒是引发水痘的病原体,A正确。
    B.抗原: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水痘疫苗起到抗原的作用,B正确。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因此,水痘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C正确。
    D.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注射水痘疫苗预防水痘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D。
    2、有些人注射青霉素制剂后会出现皮疹、胸闷、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生休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过敏反应中,青霉素制剂相当于抗原
    B.过敏反应不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D.预防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答案】A
    【详解】
    A.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结合分析可知,在过敏反应中,青霉素制剂相当于抗原,A正确。
    B.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过敏反应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B错误。
    C.免疫对人体并不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也不是越强越好,如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到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所以,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C错误。
    D.预防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接触到过敏原,D错误。
    故选A。
    3、为预防新冠肺炎,部分人群先后接种2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清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疫苗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B.人体通过接种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
    C.第一次接种后,人体获得了抵抗新冠病毒的持续免疫力
    D.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期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C
    【详解】
    A.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疫苗相当于抗原,A正确。
    B.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C.据图可知,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的抗体在21天后下降到较低水平,并未获得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持续免疫力,需要接种第二针疫苗进行加强免疫,C错误。
    D.根据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图可知:b点再次接种同种新冠疫苗,短时间内人体能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
    故选C。
    4、面对新冠疫情,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健康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的飞沫分别属于(      )
    A.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B.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
    D.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染源
    【答案】B
    【详解】
    健康人对新冠病毒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属于易感人群;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携带新冠病毒,并能散播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新冠肺炎可以通过飞沫进行传播,所以,新冠肺炎患者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B正确。
    故选B。
    二、考向分析与押题篇
    【考向分析与押题1】生物与生物圈
    【考向分析】
    方向一:考查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一般需要结合生活实例或诗词来进行判断生物的生命特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题型一般为选择题。
    方向二:考查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的认识,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这几部分内容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以分析说明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通过对教科书有关图表的拓展的考查,突出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各个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以综合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摄取的食物关系,以填空题形式考查食物链书写,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考前押题】
    1、春夏之交是出游的好时节,漫步在东风渠沿岸,能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下列生命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湖边的垂柳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往水里撒鱼食,鱼儿争先恐后游过来——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野鸭看到人靠近,很快游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湖里的荷花盛开,有粉色,也有白色——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
    【答案】A
    【详解】
    A.湖边的垂柳发出嫩芽,长出新叶,说明生物能生长,A错误。
    B.往水里撒鱼食,鱼儿争先恐后游过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正确。
    C.野鸭看到人靠近,很快游走了,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正确。
    D.湖里的荷花盛开,有粉色,也有白色,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D正确。
    故选A。
    2、下列选项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A.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B.观察人体中的基本组织
    C.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D.调查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
    【答案】D
    【详解】
    A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都运用的方法是实验法,AC不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故“观察人体中的基本组织”属于观察法,B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因此,“调查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3、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下对诗词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答案】C
    【详解】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A不符合题意。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C符合题意。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描述的是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说明了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4、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生理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沿着乙→丙→丁→甲流动的
    B.乙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C.甲通过生理过程①将系统外的能量输入到系统内
    D.过程③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D
    【解析】
    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本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沿着:乙→丙流动的,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乙生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故其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根部的植物细胞就没有叶绿体,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光能),而不是来源于甲(二氧化碳),C错误。
    D.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故过程③分解作 用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传递,D正确。
    5、下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它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
    (5)图三中有较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其中的______(填字母)是图一中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通过对三幅图的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能量是通过 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答案】
    (1) 生态因素
    (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漏填不给分)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3)     蛇     捕食和竞争(漏填不给分)
    (4)     生产者     ②     碳-氧平衡
    (5)     D     食物链
    【详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题图三中,D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A生产者(绿色植物)、B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C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①表示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④表示呼吸作用。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题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图二中的丁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草。
    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4)由分析可知: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植物,它通过生理过程②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图三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图中A与二氧化碳是双向箭头,故A表示生产者(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进行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进行④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根据题图,则BC是消费者,通过④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遗体遗物被D分解者的①分解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结合第(2)小题的详解,可知D分解者是图一中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
    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就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下去,能量流动的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
    6、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昔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日又重现在田埂之间。下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思考后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固定的___________。
    (3)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4)若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会使昆虫的数量在短时期内___________。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能力。
    (5)下表是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这种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从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___捕食叶蝉能力最强。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微克)
    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10.436
    20.172
    3.21

    【答案】
    (1)水稻→昆虫→蜘蛛→鸟
    (2)太阳能
    (3)分解者
    (4)增加 自动调节能力
    (5)拟水狼蛛
    【详解】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主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3条∶水稻→昆虫→鸟;水稻→昆虫→蜘蛛→鸟;水稻→昆虫→青蛙。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鸟。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通过食物链流动到其他生物体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
    (3)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可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4)“该食物网中若青蛙的数量大量减少”,在短期内,食草昆虫的数量会随着捕食者的减少而增加。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表中拟水狼蛛体内积累的铕元素最多,表明其捕食叶蝉能力最强。

    【考向分析与押题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考向分析】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都是比较重要的考查内容,常以选择题、识图作答题的形式考查。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每年都会有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创设一定的问题背景或材料分析的情景,考查操作过程的描述;多以选择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常结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考查,有识图分析题、选择题等。
    【考前押题】
    1、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结合,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物像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图1中的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视野变暗
    B.图2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生理盐水
    C.图3中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时用的是镊子
    D.图3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是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答案】B
    【解析】
    A.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视野变暗,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单个细胞变大,A不符合题意。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其中b滴: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B符合题意。
    C.图3中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时用的是牙签,C不符合题意。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涂: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使细胞处分的分散开,避免叠加,便于观察,D不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观察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后看到甲、乙物像。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甲变为乙时需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由甲变为乙时视野变亮
    C.乙中的结构2处于吸水状态
    D.乙的细胞2中不能观察到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A.显微镜内呈左右上下颠倒的倒像,所以将甲变为乙时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故A错误。
    B.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故B错误。
    C.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所以乙中的气孔张开,结构2保卫细胞处于吸水状态,故C正确。
    D.乙的细胞3表皮细胞,其内没有叶绿体,而2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故D错误。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
    C.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D.黑藻叶片细胞
    【答案】B
    【解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人)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通过比较人体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只要有细胞壁就不是动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该细胞肯定不是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和黑藻叶片细胞属于植物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完成的
    B.新鲜柠檬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D.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其细胞结构与白细胞相同
    【答案】D
    【解析】
    A.细胞膜能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它还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有害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够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完成的,A正确。
    B.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新鲜柠檬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B正确。
    C.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C正确。
    D.血小板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白细胞无色,体积最大,有细胞核,能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作用,D错误。
    5、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离不开每个活细胞的生命活动,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分子较大并含有碳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B.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存在
    C.细胞核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的生物细胞有细胞核,有的没有细胞核
    D.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它含“指导”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答案】C
    【详解】
    A.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A正确。
    B.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B正确。
    C.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份遗传信息,受精卵中含有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6、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和花瓣呈现红色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液泡 叶绿体 B.叶绿体 液泡 C.液泡 线粒体 D.叶绿体 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荷花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其中主要是叶绿素;花呈红色是由于花瓣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所致。
    7、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结构与生活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结构中A为细胞膜,B为细胞核
    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D.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答案】C
    【详解】
    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因此A为细胞膜,B为细胞核,A正确。
    B.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但内表皮细胞为无色透明的细胞,因此不含有叶绿体,C错误。
    D.因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中的能量变化非常复杂,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因此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D正确。
    故选C。
    8、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以下选项中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筛管与茎 B.口腔上皮与胃 C.心脏与血液 D.西瓜与西瓜籽
    【答案】D
    【解析】
    A.筛管属于输导组织,茎属于营养器官,二者不属于同一层次,A不符合题意。
    B.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胃属于器官结构层次,二者不属于同一层次,B不符合题意。
    C.心脏属于器官层次,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不属于同一层次,C不符合题意。
    D.西瓜是果实,属于器官结构层次,西瓜籽属于种子,属于器官结构层次,二者属于同一结构层次,D符合题意。
    9、科技日报报道:世界首例克隆北极狼在北京诞生。克隆过程如下:将“供体细胞”注入比格犬甲的去核卵细胞内,重新构建细胞并发育成胚胎,将胚胎植入比格犬乙的体内培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供体细胞”来自于北极狼
    B.“供体细胞”提供的是细胞核
    C.重新构建的细胞是受精卵
    D.胚胎在比格犬乙的子宫内发育
    【答案】C
    【详解】
    世界首例克隆北极狼的克隆过程如下:科学家先将一只发情期雌性比格犬甲的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并保留无核卵细胞,接着取出一只名叫“玛雅”的北极狼(动物B)的皮肤细胞的细胞核,并将此细胞核注入发情期比格犬的无核卵细胞中,这样就得到了具有动物B细胞核和动物A细胞质的卵细胞,这个卵细胞经过分裂形成胚胎。科学家再将此胚胎移入另一只雌性比格犬乙子宫内继续发育,一段时间后,克隆北极狼出生了。据克隆过程分析,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0、我们徜徉在湿地公园的小路上,想到许多描述春天的诗句,也会感受到诗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列有关诗句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株完整的桃树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
    B.鸭子和柳树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桃树、柳树和黄鹂白鹭等都有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C
    【详解】
    A.桃树是被子开花植物,所以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A不符合题意。
    B.鸭子是动物,柳树是植物,动植物共有的细胞结构主要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B不符合题意。
    C.桃树、柳树是植物,其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而不是上皮组织,C符合题意。
    D.分析可知,江水的温度,鸭子先知道,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是显微镜下的嗜热四膜虫,全身布满了数百跟长约4~6微米长的纤毛,它在形态结构上与草履虫十分相似。以下关于四膜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细胞核,四膜虫仍能正常生活
    B.四膜虫可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C.四膜虫可以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D.四膜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
    A.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没有细胞核,四膜虫不能正常生活,A错误。
    B.当四膜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可以可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B正确。
    C.四膜虫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旋转运动,C正确。
    D.四膜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各部分结构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又相互协作,使整个细胞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12、阅读下面有关显微镜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显微镜的发明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其中列文虎克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得知眼镜店有一种叫放大镜的东西,但他发现放大镜太贵,于是想到自己磨制放大镜,他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透镜。他做了一个架子,把两块小透镜镶在铁筒的两端,后来,他又在透镜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这就是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如图1)。

    (1)列文虎克所发明的显微镜中起到放大作用的结构相当于图2中[    ]______、[    ]______。其中透镜下边安装的铜板相当于图2中的[    ]______,铜板上的小孔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
    (2)图3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你认为该物像出现的问题是______,为减少该问题的发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改为口腔上皮细胞,则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切洋葱辣眼睛,引起这种现象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______。
    (4)小丁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观察到植物细胞有很多绿色的球形或椭球形的小体——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如图4所示,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在细胞核的哪个方向)和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分别______、______(顺时针/逆时针)。
    (5)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观察。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A.装片没有用压片夹固定 B.反光镜位置改变
    C.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 D.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
    (1) [a]目镜 [e]物镜 [f]载物台 通光孔
    (2) 视野中有气泡 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3) 生理盐水 液泡
    (4) 左上方 逆时针
    (5) A
    【分析】图2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转换器,e物镜,f载物台,g反光镜。
    【详解】
    (1)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主要结构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所以,列文虎克所发明的显微镜中起到放大作用的结构相当于图2中[a]目镜、[e]物镜。结合分析可知,其中透镜下边安装的铜板相当于图2中的[f]载物台,铜板上的小孔相当于图2中的通光孔。
    (2)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会变形、会移动。所以,图3视野中有气泡,为减少该问题的发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3)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剥洋葱时“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液泡中。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图4中,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在细胞核的左上方。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旋转180度后观察,仍然是逆时针。
    (5)当某同学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观察时,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说明视野中没有了细胞图像,推测装片没有用压片夹固定。
    故选A。


    【考向分析与押题3】被子植物的一生
    【考向分析】
    方向一:主要考查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这部分题型比较简单,一般为选择。主要考查种子的结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萌发过程、萌发条件。这边的内容与实际联系的较多,一般多会出选择题,拿出来考识图作答题也有可能,但一般会结合其他的知识点来考,比如植物的开花结构等。
    方向二: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条件和过程,种子的萌发,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开花与结果等。
    多会以选择题、填空题型出现。传粉和受精是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的前提。这部分知识点的考查种子的结构,要求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常以识图题考查花的结构和种子、果实发育的关系。
    【考前押题】
    1、很多植物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下列有关诗句叙述错误的是(     )
    A.“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植物都能开花结果
    B.“春来江水绿于蓝”描写了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C.“钩帘阴卷柏,壁障生防风”卷柏是蕨类植物,能产生孢子
    D.“大雪压青松”松树和牡丹都能产生种子,都有输导组织
    【答案】A
    【详解】
    A.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而苔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花和果实这两种器官,A错误。
    B.“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指春天来了,气温升 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B正确。
    C.卷柏属于蕨类植物,能产生抱子,C正确。
    D.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牡丹属于被子植物,两者都能产生种子,它们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A。
    2、如图为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豆浆的营养物质来自⑤
    B.乙图中的胚包括⑦⑧⑨⑩
    C.在乙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⑩
    D.甲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乙植物的叶脉一般是平行脉
    【答案】B
    【分析】
    图甲中:①是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乙中:⑥是果皮和种皮,⑦是胚芽,⑧胚轴,⑨胚根,⑩胚乳,⑪子叶,据此回答。
    【详解】
    A.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子叶,豆浆的营养物质来自⑤子叶,正确。
    B.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玉米种子的胚包括⑦胚芽、⑧胚轴、⑨胚根和⑪子叶,错误。
    C.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在乙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⑩胚乳,正确。
    D.乙属于单子叶植物和甲属于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根多为主根系,正确。
    故选B。
    3、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第I阶段种子吸水使得鲜重显著增加
    B.第II阶段子叶中养料转运到胚芽、胚轴、胚根
    C.第III阶段种子胚根已发育成根,根吸水
    D.第I、III阶段种子的干重也会明显增加
    【答案】D
    【详解】
    A.种子萌发初期吸水膨胀,鲜重增加,A不符合题意。
    B.第Ⅱ 阶段表示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旺盛,子叶中养料转运到胚芽、胚轴、胚根,B不符合题意。
    C.种子发育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能够吸收水分,C不符合题意。
    D.种子萌发过程中,在长出绿叶之前,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有机物,种子的干重下降。因此,第I、III阶段种子的干重会明显减少,D符合题意。
    故选D。
    4、俗语说:“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根尖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和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B.④是成熟区,套在分生区的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C.根的生长主要依靠;②的细胞生长和③的细胞分裂
    D.移栽的幼苗出现萎蔫,是区域③和④受损的缘故
    【答案】C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
    【详解】
    A.①是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A错误。
    B.④是根冠,位于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B错误。
    C.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C正确。
    D.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移栽时损伤了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D错误。
    故选C。
    5、对如图所示枝条和叶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芽的着生位置划分,a为顶芽,b、c为侧芽
    B.顶芽a一定是花芽,侧芽b、c一定是叶芽
    C.枝条中的b、c是由叶芽上的3发育而来的
    D.枝条d的不断伸长,来自叶芽中2的不断伸长
    【答案】B
    【解析】
    A.生长在主干顶端的芽叫顶芽,生长在侧枝顶端的芽也叫顶芽,生长主干侧面的芽叫侧芽,生长在侧枝侧面的芽也叫侧芽,因此a为顶芽,b、c为侧芽,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顶芽a是叶芽,而侧芽b、c可能是叶芽,也可能是花芽,B错误。
    C.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故侧芽b、c是由顶芽的3芽原基发育来的,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枝条d不断伸长的原因是枝芽中2芽轴的不断伸长,D正确。
    6、我们食用的大米是稻谷加工处理后的精白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稻谷由胚珠发育而来
    B.大米的营养成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C.大米由子房发育而成
    D.环境适宜时大米能够正常萌发
    【答案】B
    【详解】
    A.稻谷为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A错误。
    B.水稻为单子叶植物,胚乳是其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因此大米的营养成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B正确。
    C.由图可知大米主要是胚乳的部分,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C错误。
    D.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胚,因此即使环境适宜大米也不能够正常萌发,D错误。
    故选B。
    7、葵花籽、西瓜籽分别是由哪种结构发育而成?(  )
    A.胚珠、子房 B.受精卵、胚珠 C.子房、受精卵 D.子房、胚珠
    【答案】D
    【详解】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平时我们所吃的葵花籽属于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西瓜籽属于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故选D。
    8、如图为水稻花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产生的精子与③中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B.①产生的花粉,落到②的过程为受精
    C.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③发育为果实
    D.在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A.①花粉中产生的精子与③子房中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A正确。
    B.①是花药,②是柱头,③是子房。①产生的花粉,落到②的过程为传粉,B错误。
    C.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后,③子房发育为果实。C正确。
    D.①是花药,②是柱头,③是子房,是花的主要结构,D正确。
    9、花生原名落花生,又名长生果,在花冠我国产量丰富,是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为花生花的结构,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的__________组织的细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萼筒内长出一条果针,果针迅速纵向伸长,果针入土达2~8厘米时,子房开始横卧,肥大变白,体表生出密密的茸毛,可以直接吸收_________等,供自己生长发育所需。
    (2)图2为花生果实,①是由 _________发育而来的;发育成该果实的子房内有至少_________个胚珠。
    (3)南方花生一般在春季农历三月左右播种,过早播种,发芽率会降低,这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之一。
    【答案】
    (1) 分生 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和水
    (2) 子房壁 2
    (3) 温度
    【分析】
    (1)当一朵花开放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2)图2中:①是果皮;②是种子。
    【详解】
    (1)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所以,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萼筒内长出一条果针,果针迅速纵向伸长,果针入土达2~8厘米时,子房开始横卧,肥大变白,体表生出密密的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种无机盐等,供自己生长发育所需。
    (2)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所以,图2为花生果实,①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②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由于该花生果实中,有2个种子,所以发育成该果实的子房内有2个胚珠。
    (3)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过早播种,温度比较低,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可见,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0、如图中的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分别是杏花枝条、杏花结构示意图、杏的结构示意图和银杏枝条,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_________。
    (2)如图二,一朵杏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
    (3)如图三中的B,砸开它坚硬的外壳,里面就是我们吃的“杏仁”,它是杏的种子,是由图二中的[11]______发育而成。
    (4)如图四为银杏,银杏和杏的主要差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银杏和杏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用 ______繁殖后代。
    【答案】
    (1) 器官
    (2) 7雄蕊/13雌蕊 13雌蕊/7雄蕊
    (3) 胚珠
    (4) 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5) 种子
    【分析】
    图二:1是花药、2花丝、3花瓣、4萼片、5花托、6花柄、7雄蕊、8柱头、9花柱、10子房壁、11胚珠、12 子房、13雌蕊。图三:A外果皮、B内果皮、C中果皮。
    【详解】
    (1)杏花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2)由于7雄蕊和13雌蕊与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所以是花的主要部分。故杏花最主要的结构是7雄蕊和13雌蕊。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果实,受精卵发育胚,胚珠发育种子,子房壁发育果皮;我们吃的“杏仁”,它是杏的种子,是由图二中的11胚珠发育而成。
    (4)银杏的最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而不是果皮,因此银杏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而杏的最外面可食用的部分则是果皮,可见杏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所以银杏和杏的主要差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5)银杏、杏都属于种子植物,都靠种子繁殖后代。
    11、如图 1 是某种被子植物的繁殖过程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该植物的花中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的结构是_____(填图中代码)。
    (2)图中 C 结构内最主要的部分是由 B 内的[10]_________受精后发育来的。
    (3)图中 D 所指的两个部分,最先长出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部分的生长主要是靠_____。
    (4)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将同种植物的 100 粒种子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根据培养温度和实验数据绘成图 2 所示曲线图。则: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温度这一变量外,其他培养条件都应相同,特别是能直接影响种子萌发的_____等 。
    【答案】
    (1) 6、7
    (2) 卵细胞
    (3) ② 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4) 水分、空气
    【分析】
    图A中:1是花药,2是花丝,3是柱头,4是花柱,5是子房,6是雄蕊,7是雌蕊,8是花瓣,9是萼片;图B中10是卵细胞,11是中央细胞,12是胚珠,13是子房;图C表示种子,图D中①是茎和叶,②是根;E表示植物体。
    【详解】
    (1)花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属于器官,植物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6雄蕊和7雌蕊(合称花蕊)。
    (2)图C表示种子,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由图B中的10卵细胞发育而成。
    (3)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部位。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以及伸长区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4)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所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温度这一变量外,其他培养条件都应相同,特别是能直接影响种子萌发的水分和空气等 。

    【考向分析与押题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考向分析】
    方向一:蒸腾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考核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作用及意义;二是考察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什么?植株的移栽问题等。考题主要常以选择出现,比较容易。
    方向二:三大作用的综合运用
    以图解和坐标曲线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认识理解,题型多样。常以综合探究题形式考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型广,综合性强,有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多种题型。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分与联系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常有实验探究题,涉及多个知识点。
    【考前押题】
    1、下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的某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是保护植物体
    C.所有植物的叶表皮上,a的数量都相同
    D.b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了a的开闭
    【答案】D
    【解析】
    A.由分析可知: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A错误。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主要是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而保护植物体的主要是表皮细胞,B错误。
    C.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C错误。
    D.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故b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了a的开闭,D正确。
    2、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装置A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此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装置B内有氧气产生
    C.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的结果
    D.此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A.此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装置A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
    B.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光照,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此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装置B内有氧气产生,故B正确。
    C.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所以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的结果,故C正确。
    D.此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少量的水分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故D错误。
    3、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照下几个小时
    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时,需要隔水加热
    D.棕色“心形”说明绿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答案】D
    【详解】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用不透光的心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则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隔水对酒精进行加热的方式,既能起到控温作用,又能避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C正确。
    D.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比较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D错误。
    故选D。
    4、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探究实验来说,实验中应有唯一的变量——二氧化碳,其它条件要相同且要满足光合作用需要。我们想明确对照组,也就是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应为③,那么与③有唯一的变量——二氧化碳的实验组为①(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除去瓶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①和③,B正确。
    5、如图表示叶在夏季一天中氧气的净吸收速率。请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中A点表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时候
    B.曲线中B点表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候
    C.曲线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
    D.曲线中DE段上升的原因是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A
    【解析】
    A.曲线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平衡。在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所以清晨时氧气的浓度较低,有机物最少。点A所处的时间为清晨,有机物积累量是最少的时候,A正确。
    B.曲线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速率的差值达到最大,光合作用最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候是点E,B错误。
    C.曲线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多,吸收少,C错误。
    D.曲线中DE段所处的时间为下午,太阳光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但仍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氧气的净吸收速率故上升,D错误。
    6、将长势一致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0分钟之前,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B.约20分钟之前,乙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C.约20分钟以后,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量
    D.在交点M处,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其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A.10分钟之前,甲植物所在的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有二氧化碳的净消耗,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20分钟之前,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这段时间内,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不符合题意。
    C.20分钟后,甲、乙植物不再吸收二氧化碳,此时表明甲、乙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分别等于各自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故C不符合题意。
    D. M点时,甲、乙两植物曲线相交,表明密闭小室中被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等,只能说明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而不能说明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也不能说明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故D符合题意。
    7、下列农业生产措施及其生物学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作物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C.连续阴雨天在大棚中补充光照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D.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表温度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C
    【解析】
    A.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为作物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正确。
    B.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B正确。
    C.光照能够影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大,所以连续阴雨天在大棚内补充光照可以增强光合作用,C错误。
    D.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北方早春温度较低,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提高温度,使种子提早萌发,D正确。
    8、下列图示中,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的有机物质量及新鲜状态下的重量(鲜重〉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菜豆种子是由花中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H是幼叶,是由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___________。
    (2)若用一塑料袋套住幼苗的地上部分,会在塑料袋内壁看到水珠,水分是从叶片的___________散失出来的。
    (3)图乙中表示种子萌发鲜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乙中曲线②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曲线c→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胚珠 胚芽 子叶
    (2) 气孔
    (3) ①
    (4) 种子萌发时,由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长成绿叶后,由于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
    【详解】
    (1)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所以图甲中菜豆种子是由花中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吸水,子叶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H幼叶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因此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子叶。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因此,若用一塑料袋套住幼苗的地上部分,会在塑料袋内壁看到水珠,水分是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出来的。
    (3)由于干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因此①表示种子萌发鲜重变化的曲线;②是干重变化曲线,②中重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活性作用加强,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c→d,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使干重增加。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图乙中曲线②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时,由于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曲线c→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长出绿叶后,由于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
    9、我市部分街镇通过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旅游,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市民假期可以到大橱里采摘草莓,葡萄、蔬菜,即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亲近大自然。下图一表示果蔬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甲、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二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分析作答:

    (1)图一中甲表示的结构是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该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
    (2)种植水果的大棚内,通常适时通风。这样做是为了增加______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结合图二,若要提高大棚内果蔬的产量,还可以采取得措施是______。
    (3)图三是科研人员测定的透明密闭草莓大棚内24小时氧气(O2)浓度的变化情况。其中表示草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的点是______。
    (4)葡萄在结果期间需水量较大,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作物的______这一生理过程。
    (5)有些果蔬采摘后。较难保存,市民采摘回家后。常用保鲜膜将其封存并放在冰箱中保鲜,请说明原因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     碳--氧平衡
    (2)     二氧化碳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 B、C
    (4) 蒸腾作用
    (5) 隔绝氧气低温等环境可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食物的来源。②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一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氧的来源,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③ 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一切生物进行生理活动能量的来源。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注意:中午光照最强,但光合作用并不是最强)
    (1)甲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甲是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是一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氧的来源,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在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种植水果的大棚内,通常适时通风,这样做可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图二表示的就是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从图中A~C段可看出,一定范围内,提高光照强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
    (3)图三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既不从外界吸收氧气也不向外界释放氧气,氧气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即图中B、C点。
    (4)植物吸收的水分95%以上用于蒸腾作用,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
    (5)果蔬常用保鲜膜将其封存并放在冰箱中保鲜,可以隔绝空气,降低氧浓度和温度,从而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0、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三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_____(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要_____(“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把图三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内的氧气含最比较高,产生氧的能量转换器是图二中的_____。
    (5)要想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1、2、5、6 多于
    (3) 等于
    (4) 二 叶绿体
    (5)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合理密植
    【分析】
    (1)观图可知:图一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甲、植物乙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2)图二中1和2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3和4表示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气;5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6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从图一中看出,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甲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多于植物乙的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甲和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甲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乙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因此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还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对应的是图二中的1、2、5、6过程。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甲多于植物乙。
    (3)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d时,表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
    (4)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一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二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考向分析与押题5】生物圈中的人
    【考向分析】
    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是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也可以称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此部分内容以血液循环为枢纽,将人体的消化、呼吸、排泄等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知识会以一个具体的实例为载体,将神经调节的方式、激素调节、视觉或听觉综合在一起,考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解题过程中注意用相关知识解决各小题,逐个击破。生物圈中的人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以识图作答的形式综合考查。突破的关键是读懂图示,充分理解图示中的名称及箭头的含义。
    【考前押题】
    1、关于人的生长发育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表示细胞分裂
    B.若①为场所则是输卵管
    C.②可表示子宫
    D.若③代表时期则男孩早于女孩
    【答案】D
    【详解】
    AB.受精卵在女性的输卵管内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所以①可表示细胞分裂,若①为场所则是输卵管,故AB正确。
    C.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所以②可表示子宫,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故C正确。
    D.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下,身体迅速生长,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后形成了真正的两性分化。青春期生长突增在起止的早晚、突增幅度和突增侧重的部位上都显示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突增开始的年龄女孩约为9-11岁,男孩约为11-13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所以若③代表时期则女孩早于男孩,故D错误。
    故选D。
    2、小李同学善于整理和反思,下面是他针对消化系统图整理的相关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胰液是由图一中的③分泌的,④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B.图一②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C.图二中Y曲线应该是肥肉的主要成分的消化曲线,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D.图二所示的消化类型属于化学性消化,E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答案】A
    【分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一中①口腔,②胃,③胰腺,④大肠,⑤小肠,⑥肝脏。
    (2)图二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Z表示脂肪的消化。
    【详解】
    A.③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对蛋白质、糖类、脂肪有消化作用;大肠不具备消化功能,可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正确。
    B.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②胃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和麦芽糖,但不含脂肪酸,错误。
    C.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由于胃内有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最终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成氨基酸,肥肉的主要成分脂肪,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错误。
    D.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D小肠,错误。
    故选A。
    3、如图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积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bc段,肋间肌收缩
    B.曲线cd段,膈顶上升
    C.b点肺内气压小于c点
    D.曲线bcd表示一次呼吸过程
    【答案】C
    【分析】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图中ab段、cd段表示肺容积减小,表示呼气,bc段表示肺容积增大,表示吸气。
    【详解】
    A.bc段是吸气过程,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A正确。
    B.cd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B正确。
    C.b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两者的气压是相等的,等于外界大气压,C错误。
    D.bc段曲线表示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小,是吸气过程;cd段曲线表示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是呼气过程。因此,曲线bcd表示一次呼吸过程,D正确。
    故选C。
    4、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变大
    D.膈顶部上升  胸腔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变大
    【答案】C
    【分析】
    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
    故选C。
    5、如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④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④和③
    C.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
    D.③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只能运输氧气
    【答案】D
    【分析】
    (1)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如下:

    (2)题干中图所示血液由④血浆和⑤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③红细胞、②血小板和①白细胞。
    【详解】
    A.④是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A正确。
    B.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④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①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时,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侵入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正确。
    D.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D错误。
    故选D。
    6、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①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②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③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④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详解】
    结合分析,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B符合题意。
    故选B。
    7、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四腔中,2的壁最厚,是体循环的起点
    B.a血管将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内流动脉血
    C.2和4收缩时,为防止血液倒流,1和3也处于收缩状态
    D.心脏中血液沿1→2、3→4方向流动时,动脉瓣张开
    【答案】B
    【分析】
    观图可知: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a是主动脉、b是肺动脉,解答即可。
    【详解】
    A.心脏的四个腔中,4左心室的壁最厚,因为它是体循环的起点,A错误。
    B.a是主动脉,主动脉内流动脉血,血液将被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B正确。
    C.当2右心室和4左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1右心房和3左心房处于舒张状态,C错误。
    D.当心脏中血液沿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的方向流动时,房室瓣张开、动脉瓣关闭,D错误。
    故选B。
    8、下图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c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若①代表进入血管c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氧气
    C.血管b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D.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A
    【分析】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的血管。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c为毛细血管,b为静脉,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详解】
    A.c为毛细血管,管内径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A正确。
    B.血液流经组织内的毛细血管时,②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①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错误。
    C.b体静脉中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C错误。
    D.a为动脉,b为静脉,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含有更多的氧气,D错误。
    故选A。
    9、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⑤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B.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③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C.④肾小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网,便于重吸收作用
    D.血液流经⑦后尿素含量降低
    【答案】A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小球、⑥毛细血管、⑦肾静脉。
    【详解】
    A.血液流经⑤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蛋白质的浓度增高,养料含量有变化,而氧气没有变化,还是动脉血,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B正确。
    C.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C正确。
    D.由于肾小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尿素,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因此,血液流经⑦肾静脉后尿素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A。
    10、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①→③→④→⑤→②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
    C.如果图中的③受损,该反射也能进行
    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C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I是脊髓灰质,II是脊髓白质。
    【详解】
    A.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因此,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③→④→⑤→②,A正确。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叫白质,白质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B正确。
    C.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如果图中的③受损,则反射不能进行,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件反射(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11、著名科学家霍金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曾禁錮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其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功能丧失。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霍金的心跳、呼吸正常,说明脑干相关部位功能正常
    C.霍金虽不能运动,但视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产生视觉和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D.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面的韧带时,他能发生膝跳反射
    【答案】D
    【分析】
    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即可。
    【详解】
    A.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
    B.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霍金的心跳、呼吸正常,说明脑干相关部位功能正常,B正确。
    C.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形成过程: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大脑的听觉中枢;因此霍金虽不能运动,但视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产生视觉和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C正确。
    D.“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是因为发生萎缩的结构是效应器,所以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D。
    12、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下图是人体的一些重要结构及生理活动,图中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比赛前,为保证体育比赛时充足的能量供应,运动员早餐会食用富含营养的鸡蛋、牛奶和面包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 。图I所示结构是与[A]过程相适应的,其相适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比赛时,运动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C】过程进入肺泡,再经【D】______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血液,经过此过程,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最后经血液循环送达细胞利用。图Ⅲ所示结构是与【D】过程相适应的,其相适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3)比赛过程中,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通过图IV所示结构的[    ]___________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    】_____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4)为快速获取能量,运动员有时在赛前几分钟口服葡萄糖,葡萄糖经【A】过程进入血液后,流经图II所示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最后送到组织细胞被利用。
    【答案】
    (1) 氨基酸 胃液、肠液,胰液 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等
    (2) 肺泡里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等
    (3) ①肾小球壁 ④肾小管
    (4) ⑤→⑦→⑥→⑧
    【分析】
    图可知,Ⅰ是小肠绒毛, Ⅱ肺的结构特点, Ⅲ心脏、Ⅳ肾单位,A表示吸收,B表示排遗,C表示肺通气,D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④肾小管,⑤右心房,⑥左心房,⑦右心室,⑧左心室。
    【详解】
    (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可知,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图I所示结构是与A吸收过程相适应的,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比赛时,运动员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首先通过C肺通气过程进入肺泡,再经D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血液,经过此过程,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最后经血液循环送达细胞利用。图Ⅲ所示结构是与D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相适应的,其相适应的特点是肺泡数目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3)尿的形成过程,即包括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比赛过程中,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通过图IV所示结构的①肾小球壁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为快速获取能量,运动员有时在赛前几分钟口服葡萄糖,葡萄糖经A吸收过程进入血液后进入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里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组织处,所以流经图II所示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⑤右心房→⑦右心室→⑥左心房→⑧左心室,最后送到组织细胞被利用。
    13、衡阳市中小学积极践行“阳光体育”活动,朝气蓬勃的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图甲为某中学正在举行的足球比赛。图乙、丙、丁分别为人体眼球、耳、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时,运动员听到哨声就开始发球,其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丙的______(填序号)中。
    (2)守门员看到足球向自己飞来时,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乙中[③]______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______形成视觉。
    (3)当看到自己班级的球队进球时,你会欢呼雀跃,此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促使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若图丁表示的是小明被针扎后迅速缩回的反射弧示意图,请用图丁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其神经传导途径:______。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______反射。
    【答案】
    (1) ②
    (2) 晶状体 视觉中枢
    (3) 神经
    (4) a→b→c→d→e 简单
    【分析】
    图乙:①虹膜,②角膜,③晶状体,④巩膜,⑤脉络膜,⑥视网膜。
    图丙:①半规管,②耳蜗,③鼓膜。
    图丁: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详解】
    (1)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可以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所以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丙的②耳蜗。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③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大脑皮层兴奋时,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这种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为简单反射。

    【考向分析与押题6】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考向分析】
    生物圈中动物这一部分,主要理解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用进化的观点来比较各类动物的特征,对于鱼、两栖动物、鸟等,复习时要用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来理解,题型主要以举例叙述一或几类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为主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建立在学生全面认识生物圈中各动物类群的基础上的。动物的行为要通过动物的运动来实现。理解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关节的结构与功能及某一动作的发生过程是中考的重点;对于动物的行为,常结合实例考查,分析判断其所属类型。
    细菌、真菌和病毒部分,要从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来比较。
    生物分类需要结合情境对生物进行分类,或者阅读资料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考前押题】
    1、烟台是海滨城市,赶海成为烟台人闲暇生活的乐趣。李亮赶海的收获有:海星、海葵、文蛤、香螺、海竹、海胆、海肠、螃蟹、牡蛎等。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
    A.腔肠动物 B.线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答案】C
    【分析】
    1.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2.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
    3.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鲍等。
    【详解】
    海星、海胆属于棘皮动物,海葵属于腔肠动物,文蛤、香螺、牡蛎属于软体动物,海竹属于植物,海肠属于环节动物,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由此可见,题中软体动物的种类最多
    故选C。
    2、下列关于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利于感知各方向的刺激
    B.蛔虫的角质层可防止其被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
    C.鱼的鳃丝展开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利于呼吸
    D.蟒蛇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利于保持体温稳定
    【答案】D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详解】
    A.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多个方向的刺激,A正确。
    B.蛔虫身体细长,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体内的消化液侵蚀,B正确。
    C.鱼用鳃呼吸,鳃内的鳃丝很多,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利于呼吸 ,C正确。
    D.蟒蛇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D错误。
    3、如图是脊椎动物的几种主要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④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与其飞行的特点相适应
    C.⑤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答案】A
    【分析】
    题图中:①是鱼类,②青蛙是两栖动物,③蛇是爬行动物,④是鸟类,⑤牛是哺乳动物。
    【详解】
    A.①②③的体温随坏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而④和⑤属于恒温动物,A错误。
    B.④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B正确。
    C.⑤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加了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C正确。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A。
    4、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的是(  )
    ①鲸鱼—肺      ②蚯蚓—湿润的体壁     ③蜥蜴—肺     ④鲫鱼—鳃   
     ⑤青蛙—肺和皮肤     ⑥蝗虫—肺      ⑦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⑦
    【答案】A
    【分析】
    生活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生物体的呼吸器官各异。肺和气管是陆地呼吸的器官,鳃能够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动物,用皮肤呼吸。
    【详解】
    ①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正确;②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正确;③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正确;④鲫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完成呼吸,正确;⑤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正确;⑥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错误;⑦鸟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它能够进行双重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辅助呼吸,错误;由此可知,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A符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C.①是气管 ②是肺 ③是气囊
    D.③内的气体已经完成了气体交换
    【答案】C
    【分析】
    鸟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辅助呼吸,图中①气管,②肺,③气囊。
    【详解】
    A.②肺能进行气体交换,③气囊可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A错误。
    B.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B错误。
    C.图中①气管,②肺,③气囊,C正确。
    D.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③内的气体没有完成了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C。
    6、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六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c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同属于两柄动物
    B.a和e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分别是气门和肺
    C.b、c和f都属于变温动物
    D.a和d身体都分节,同属于环节动物
    【答案】C
    【分析】
    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①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②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恒温动物变温动物。
    【详解】
    A.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 海龟属于爬行动物,A错误。
    B.a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e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分别是肺,B错误。
    C.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②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因此,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 海龟属于爬行动物,f鱼都属于变温动物,C正确。
    D.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d 蚯蚓属于属于环节动物,D错误。
    故选C。
    7、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
    B.蚯蚓没有骨骼,靠肌肉和刚毛配合蠕动
    C.蜘蛛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增大了运动的灵活性
    D.涡虫身体扁平、左右对称呈柳叶状,适于在水中做涡流状运动
    【答案】C
    【分析】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生生活,足和触角也分节。涡虫是扁形动物的典型代表,体呈灰色褐色或黄色,腹部生有许多纤毛,当肌肉收缩,纤毛摆动时,就能在水中运动。
    【详解】
    A.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它的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便于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水螅的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A正确。
    B.蚯蚓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因此蚯蚓确实是靠肌肉和刚毛配合蠕动,B正确。
    C.蜘蛛是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它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它的运动更灵活,C错误。
    D.涡虫运动使水出现涡旋状,因此人们给它起涡虫这个名字,故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它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D正确。
    故选C。
    8、某中学举行了“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入团仪式,共青团新团员进行入团宣誓。当新团员举起右手做屈肘动作宣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B.宣誓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肘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囊有关 D.只需要运动系统中的骨与关节参与
    【答案】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详解】
    A.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的,肌腱是指肌肉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结缔组织),肌腹是指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肌肉组织),A正确。
    B.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错误。
    C.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还有滑液,使关节灵活自如;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使关节牢固,C错误。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错误。
    故选A。
    9、下图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加速时的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股二头肌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至少跨越一个关节
    B.运动员右臂后摆动作中,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运动员左臂前屈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相互配合
    D.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B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
    A.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完成运动,A正确。
    B.运动员右臂后摆动作中,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B错误。
    C.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C正确。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
    故选B。
    10、动物在生物圈中起到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能直接体现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是 (  )
    A.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动物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可以被生产者利用的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物质
    C.动物的遗体和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答案】A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
    A.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说明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不能直接体现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符合题意。
    BC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青霉一样,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
    B.真菌在不良环境中可通过形成芽孢进行繁殖
    C.所有细菌真菌都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存
    D.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但与其致病性无关
    【答案】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功能、细菌和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等相关知识。
    【详解】
    A.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而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能够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A正确。
    B.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但是不能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细菌可以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B错误。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C错误。
    D.荚膜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位于细胞壁的外面,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如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杀灭作用,增强细菌的致病性,因此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D错误。
    故选A。
    12、兴趣小组利用一种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厨余垃圾与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制成的活菌制剂混合后放进容器密封,在适宜环境中发酵形成有机肥料。如果发酵产生一种类似泡菜或醋的气味,表明发酵过程良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密封容器的目的是为活菌制剂发酵提供无氧环境
    B.要保持发酵过程良好,应抑制其它杂菌繁殖
    C.“泡菜或醋的气味”是乳酸菌、醋酸菌等发酵产生的
    D.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答案】D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
    A.乳酸菌发酵泡菜,醋酸杆菌制醋都需要在无氧环境下,A正确。
    B.发酵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就会影响泡菜或醋的品质,B正确。
    C.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醋要用到醋酸杆菌,C正确。
    D.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13、如图是青霉和蘑菇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都由菌丝构成
    B.孢子分别着生在结构①和b中
    C.结构③和d都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答案】C
    【分析】
    图中:①孢子囊,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a菌盖,b菌褶,c是菌柄,d是菌丝。
    【详解】
    A.由题图和分析可知:青霉和蘑菇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都由菌丝构成,A正确。
    B.青霉的[①]孢子囊中含有孢子,蘑菇的[b]菌褶中含有孢子,B正确。
    C.结构[③]营养菌丝和[d]菌丝都主要是吸收有机物,C错误。
    D.青霉和蘑菇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有的有机物,故营养方式是异养,D正确。
    故选C。
    14、下列有关食品保存和发酵食品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腐乳和酱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
    B.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
    C.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杂菌
    【答案】C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
    A.制作腐乳和酱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A正确。
    B.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真空环境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B正确。
    C.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C错误。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15、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又称“青春痘”,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性激素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细菌,通过芽孢和孢子繁殖后代
    B.痤疮丙酸杆菌与人体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它具有细胞壁
    C.痤疮丙酸杆菌与人体生活在一起,属于合作共生关系
    D.“青春痘”患者体内白细胞数目可能较高
    【答案】D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详解】
    A.痤疮丙酸杆菌是细菌,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不是芽孢和孢子生殖,A错误。
    B.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人体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该细菌和人体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不是有细胞壁,B错误。
    C.该细菌在动物或人体中进行寄生生活而不是合作共生,C错误。
    D.当细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从而对人体有防御保护的作用,因此,当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炎症(青春痘)时,人体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D正确。
    故选D。
    16、信阳是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更有“美食”享誉全国:信阳的毛尖茶叶,固始的固鹅块,商城的商桔梗,罗山的臭豆腐卷。关于茶树、固始鹅、蜜橘、霉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臭豆腐的霉菌的菌丝能吸收氧气、水和有机物
    B.制作臭豆腐卷所用的霉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C.制作臭腐乳时坛口要密封是为了抑制食用霉菌的繁殖
    D.茶树、固始鹅、蜜橘都是真核生物,霉菌、固始鹅在细胞结构上比水稻都少液泡和叶绿体
    【答案】A
    【分析】霉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真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故霉菌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注意:青霉长有孢子的气生菌丝末端呈扫帚状,曲霉有孢子的气生菌丝末端成放射状,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所以实验的发霉现象是菌丝顶端的孢子散落在食品表面并大量繁殖导致的。
    【详解】A.霉菌的营养菌丝能吸收氧气、水和有机物,A正确。
    B.霉菌用孢子繁殖,而不能进行出芽生殖,B错误。
    C.制作臭腐乳时坛口要密封是为给霉菌的发酵提供无氧环境,C错误。
    D.霉菌是真菌,真菌体内有液泡,D错误。
    故选A。
    17、如图为马粪包,学名马勃,是一种蘑菇,也有人叫它牛屎菇或马屁包。别看它样子圆滚滚的就想过去踩上一脚,它可是会爆炸的,并且还会喷出深褐色的烟雾!下列关于马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勃喷出来的“烟雾”是它的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抵抗能力
    B.马勃是一种真菌,属于原核生物
    C.马勃是一种植物,它喷出来的“烟雾”实质上是它的种子
    D.马勃喷出的“烟雾”实质是它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D
    【分析】
    马粪包,学名马勃,是一种蘑菇,属于大型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
    由题干知:马粪包,学名马勃,是一种蘑菇,是一种真菌,它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马勃喷出来的“烟雾”是它的孢子体,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在分类学上,猫和豹同科不同属,猫和犬同目不同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C.猫和犬的亲缘关系比猫和豹的亲缘关系近
    D.猫和犬的共同特征少于猫和豹的共同特征
    【答案】D
    【分析】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详解】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界是分类最大的单位,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种类越多。猫和豹同科不同属,猫和犬同目不同科,所以猫和豹的亲缘关系比猫和犬的亲缘关系近,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所以猫和犬的共同特征少于猫和豹的共同特征,D正确。
    故选D。
    19、有关生物命名和分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B.植物的根、茎、叶是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C.林奈创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D.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答案】B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种是最小的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
    【详解】
    A.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A正确。
    B.生物学家在对绿色开花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B错误。
    C.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命名法,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加词,C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B。
    20、一种有毒的蘑菇叫Amanita muscaria(毒蝇伞),其分类地位属于(  )
    A.界:植物  属:Amanita种:muscaria
    B.界:真菌  属:muscaria种:Amanita
    C.界:细菌  属:Amanita种:muscaria
    D.界:真菌  属:Amanita种:muscaria
    【答案】D
    【分析】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详解】
    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蘑菇(Amanita muscaria)(毒蝇伞)中的Amanita表示属名,muscaria表示种加词,即种本名,蘑菇属于真菌。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1、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些真菌会感染人体导致疾病,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B.细菌没有细胞核,真菌有细胞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我国科学家在研制新冠疫苗的过程中,使用鸡胚活细胞来培养减毒新冠病毒
    D.我们合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细菌、真菌和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答案】A
    【解析】
    A.抗生素主要是杀死细菌和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有些真菌会感染,不可以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A错误。
    B.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
    C.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生存,C错误。
    D.如乳酸杆菌能制作酸奶、酵母菌用来制作面包和酿酒、利用减毒的病毒制作疫苗等,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合理利用,D正确。
    22、腐乳是我国流传上千年的传统调味品,兴趣小组利用豆腐制作腐乳,过程如图 1。

    (1)毛霉能够利用豆腐中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因此它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自养/异养),其自身产生的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能被人体吸收的_______,从而使腐乳营养丰富,口味鲜美。
    (2)同学们制作临时装片对毛霉进行观察,图 2 中取材方式最恰当的是_______(填选项),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 3,可见其主要由_______构成。
    (3)培养时,甲组用锅盖盖住蒸笼,乙组用纱布盖住蒸笼,结果甲组没有乙组的毛霉生长状况好,这是因为甲组_______不足,抑制了毛霉的生长繁殖。
    (4)在腌制豆腐块时需要加入食盐,食盐具有_______及改善口感等作用,同学们发现不同的加盐量制作的腐乳风味各不相同。
    (5)请你结合生活,再提出一个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可以探究的问题_______。
    【答案】
    (1) 异养 氨基酸
    (2) C 菌丝
    (3) 氧气
    (4)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杂菌污染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避免腐乳腐败变质
    (5) 豆腐切多大的块,毛霉生长的最好?(合理即可)
    【分析】
    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1)异养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营养方式。自养是利用无机物作为原料,自己制造有机物来养活自己的营养方式。因此,毛霉能够利用豆腐中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因此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结合分析可知,毛霉产生的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能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从而使腐乳营养丰富,口味鲜美。
    (2)毛霉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所以,图 2 中取材方式最恰当的是从含氧丰富的表面挑取,而不能刮取,刮取会破坏毛霉的结构。毛霉的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豆腐等基物内外能广泛蔓延。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 3,可见毛霉主要由菌丝构成。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毛霉是需氧型。因此,培养时,甲组用锅盖盖住蒸笼,乙组用纱布盖住蒸笼,结果甲组没有乙组的毛霉生长状况好,这是因为甲组氧气不足,抑制了毛霉的生长繁殖。
    (4)腐乳制作的过程中,豆腐块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盐的作用有:①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防止酥烂;②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杂菌污染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避免腐乳腐败变质;③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④给腐乳以必要的盐味。
    (5)根据题干信息“利用豆腐制作腐乳的过程”可提出的探究问题可以是:豆腐切多大的块,毛霉生长的最好?(合理即可)
    【考向分析与押题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考向分析】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进化这一部分内容中考时多以识图分析、生活实例、情景材料的形式考查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及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自然选择。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多结合遗传图解、调查数据或生活实例来考查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的遗传、性别决定等。
    【考前押题】
    1、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植回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成胎儿。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试管婴儿”在本质上相同的是(  )
    A.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 B.用仙人掌作砧木嫁接蟹爪兰
    C.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后代 D.用小麦种子发育成幼苗
    【答案】D
    【分析】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常说的试管婴儿是设法使精子与卵子在体外相遇并受精。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
    【详解】
    ABC.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用仙人掌作砧木嫁接蟹爪兰、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后代,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D.用小麦种子发育成幼苗,是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所以都属于有性生殖。
    故与“试管婴儿”的繁殖方式在本质上相同的是D用小麦种子发育成幼苗。
    故选D。
    2、如图为两种植物的繁殖过程,请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一进行的是有性生殖,图二进行的是无性生殖
    B.图二的关键是要确保a和b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图一、二可以有效地脱去病毒,从而获得更加健壮的植株
    D.若图二中a和b两部分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将来结成果实的基因组成是Aa
    【答案】B
    【分析】
    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
    2.植物的根、茎和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3.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可培养脱毒苗。
    4.图一展示的是营养繁殖。图二展示的是嫁接。两者都是无性生殖。
    【详解】
    A.图一利用了土豆块茎进行营养繁殖,是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图二的嫁接是无性生殖,错误。
    B.图二的关键是要确保a接穗和b砧木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正确。
    C.有效地脱去病毒,从而获得更加健壮的植株的技术应该用植物组织培养,错误。
    D.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若图二中a和b两部分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那么将来结成果实的基因组成和母体接穗一样,是aa,错误。
    故选B。
    3、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已知B为蛹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D为卵期,A为幼虫期
    B.若此图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则发育过程为D→A→C
    C.若此图表示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则A时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
    D.若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B时期
    【答案】D
    【分析】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中的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
    【详解】A.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D为卵期,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A正确。
    B.若此图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则发育过程为D卵→A若虫→C成虫,B正确。
    C.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中A幼虫以农作物幼嫩的茎、叶为食,且食量大,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
    D.已知D为卵,若此图表示春蚕的发育过程,则A是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为了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A幼虫时期,D错误。
    故选D。
    4、麻皮蝽俗称“臭大姐”,是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上图是其发育过程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麻皮蝽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B.麻皮蝽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很大
    C.麻皮蝽的生殖方式为卵生 D.麻皮蝽成虫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答案】B
    【分析】
    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详解】
    A.麻皮蝽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B.麻皮蝽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为不完全变态发育,错误。
    C.麻皮蝽的生殖发育方式为卵生,正确。
    D.麻皮蝽幼虫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成虫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正确。
    故选B。
    5、凹耳蛙是我国特有物种,外貌与普通青蛙相似,耳部凹陷形成外耳道是其独特的特征。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凹耳蛙属于变温动物,与蛇一样有冬眠行为
    B.凹耳蛙的发育经历了蝌蚪→幼蛙→成蛙
    C.凹耳蛙能水陆两栖生活,完全用肺呼吸
    D.凹耳蛙的突出特点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答案】A
    【分析】
    1.青蛙的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
    A.凹耳蛙是两栖动物,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与蛇一样有冬眠行为,A正确。
    B.凹耳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错误。
    C.凹耳蛙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
    D.凹耳蛙的突出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鳄鱼、家鸽、蝗虫和青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鳄鱼用鳃呼吸,皮肤能辅助呼吸
    B.家鸽飞行时主要在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C.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D.青蛙的受精在水中进行,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C
    【分析】
    (1)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详解】
    A.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错误。
    B.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错误。
    C.蝗虫属于昆虫,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有蜕皮现象。头部为感觉中心,胸部为运动中心。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正确。
    D.青蛙:①幼体称蝌蚪,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②成体的眼睛后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有鼻孔,是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这样的特点使它能够水陆两栖。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属于变态发育,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能避免幼虫和成虫对食物和空间需求的矛盾
    B.家蚕进入蛹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处于停滞状态
    C.青蛙抱对有利于提高体外受精率
    D.受精鸟卵的卵黄内含有细胞核,是孵化为雏鸟的重要结构
    【答案】C
    【分析】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等3个时期的,叫做不完全变态。
    【详解】
    A.完全变态的昆虫的幼虫和成虫的食性差别很大,避免幼虫和成虫为了生存的在空间和食物方面的矛盾,A错误。
    B.家蚕进入蛹期后,不食不动,但呼吸作用没有停止,B错误。
    C.雌雄蛙的抱对现象是为了刺激雌蛙和雄蛙分别将精子和卵细胞排到水中,有利于提高青蛙的受精率,C正确。
    D.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鸡,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细胞内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B.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里成对存在,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C.每个DNA分子,上有若干个基因
    D.马的体细胞有32对染色体,则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16对
    【答案】C
    【分析】
    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分子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例如,有的片段决定你是什么血型,有的片段决定你的眼睛是单眼皮的还是双眼皮的,有的片段决定虹膜是黑色的还是褐色的。所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详解】
    A.体细胞内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男性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XY,它们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但形态、大小都不相同,A错误。
    B.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故基因也是成对存在。但一个性状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控制,B错误。
    C.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C正确。
    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故马的体细胞有32对染色体,则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32条,D错误。
    故选C。
    9、西西父母和弟弟酒窝性状和性别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图中西西性别未知,西西父母生育三孩是女孩的可能性无法计算
    B.D、d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
    C.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
    D.分析图可知控制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答案】A
    【分析】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
    A.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因此,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A错误。
    B.西西父母有酒窝,但西西弟弟无酒窝,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B正确。
    C.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
    D.西西父母有酒窝,但西西弟弟无酒窝,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D正确。
    故选A。
    10、家鼠的灰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S、s表示,让一只雌鼠(M)与一只雄鼠(N)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若灰毛为显性性状,则后代都是灰毛
    B.若子代全为黑毛,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C.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则M、N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Ss
    D.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答案】D
    【分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A.若灰毛为显性性状,让一只灰毛雌鼠(M)与一只灰毛雄鼠(N)交配,子代也会为黑毛,A错误。
    B.若黑毛为显性性状,让一只黑毛雌鼠(M)与一只黑毛雄鼠(N)交配,子代也会全为黑毛,B错误。
    C.家鼠的灰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S、s表示。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则M、N的基因组成可以都是Ss,但是后代数量太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不能确定M、N的基因型都是Ss,C错误。
    D.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如果M、N基因组成中有SS,后代就不会有两种性状出现,遗传图解如图:

    D正确。
    故选D。
    11、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如图是一个家族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蓝色眼睛性状是隐性性状
    B.图中3号的基因型是Dd;9号的基因型是DD或Dd
    C.图中1号、2号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图中4号携带控制蓝色眼睛基因的可能性是50%
    【答案】D
    【分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某家族中眼睛颜色性状的遗传图解如图:

    A.图可知,3号和4号是棕色眼眼,而7号表现蓝色眼睛,说明棕色眼睛是显性性状,蓝色眼睛是隐性性状,故A正确。
    B.从遗传图解可知,图中3号的基因型是Dd;9号表现棕色眼睛,其基因型是DD或Dd,故B正确。
    C.分析可知,1号和2号均表现棕色眼睛,而子代4号和5号均表现棕色眼睛,这样可推知1号和2号棕色眼睛的基因型是DD或Dd,这样说明图中1号、2号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C正确。
    D.图可知7号表现蓝色眼睛,基因组成是dd,必由4号传递一个基因d,所以图中4号携带控制蓝色眼睛基因的可能性是100%,故D错误。
    故选D。
    12、某生物学习小组用软电线代表DNA分子、塑料小球代表蛋白质分子,制作人体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模型。下列制作思路错误的是(  )
    A.制作生殖细胞时,每一条染色体模型需要一条软电线
    B.制作生殖细胞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不同
    C.制作女性体细胞时,成对的两条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相同
    D.制作男性体细胞时,需要23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
    【答案】D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
    软电线代表DNA分子、塑料小球代表蛋白质。
    【详解】
    A.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一条染色体模型需要一条软电线,正确。
    B.X染色体与Y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不同,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正确。
    C.女性体细胞中的成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正确。
    D.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故需要24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错误。
    故选D。
    13、一块马铃薯种植地中,甲虫泛滥成灾。农民使用杀虫剂Ⅰ后,甲虫的数量急剧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使用杀虫剂Ⅱ,甲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如图)。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曲线下降值没有到达零说明杀虫剂使用之前,甲虫中已经存在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
    B.曲线回升是由于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使抗药性强的个体数量增加
    C.甲虫的抗药性增强,是通过甲虫和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杀虫剂的使用导致甲虫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
    【答案】D
    【解析】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2)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甲虫的抗药性产生机制是这样的:甲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杀虫剂对甲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无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甲虫的抗药性。
    【详解】
    A.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曲线下降值没有到达零说明杀虫剂使用之前,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中已经存在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A正确。
    B.甲虫数量的不断增加,说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甲虫,产生后代,并传递着这些基因,具有抗药性基因的甲虫数量增加,B正确。
    C.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甲虫中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或抗药性较弱的个体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会被淘汰掉,因此,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杀虫剂不能导致甲虫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14、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生物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水螅出芽      B.细菌分裂       C.杂交水稻的培育 D.哺乳动物的克隆     E.桃树的开花结果
    (2)月季除了用戊图所示的方式繁殖外,还可以用种子进行繁殖。用种子繁殖的后代具有________特性。
    (3)图甲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青蛙的成体用________进行呼吸,因此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活动。
    (4)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请写出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5)与青蛙相比,蛇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
    (6)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________,具有[1]结构的另一个生物类群是________。
    (7)与青蛙和蛇相比,鲸和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丁图中胎儿通过________(填数字)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答案】
    (1)ABD
    (2)双亲的遗传
    (3)变态发育 肺兼用皮肤辅助
    (4)D→A→B→C
    (5)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6)2胚盘 爬行类
    (7)胎生哺乳 2和3
    【分析】
    (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3)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4)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5)在鸡卵的结构图中,1是卵壳,4是卵白,3是卵黄,2是胚盘。
    (6)丁图中1是子宫,2是胎盘,3是脐带。
    【详解】
    (1)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A.水螅出芽 B.细菌分裂 D.哺乳动物的克隆,都是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无性生殖方式。
    (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优点: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它们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植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图甲中蝗虫、青蛙、家蚕都属于变态发育,因此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家蚕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若D表示受精卵,则A就是幼虫,B就是蛹,C就是成虫。所以D→A→B→C。
    (5)蛇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蜥蜴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蜥蜴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陆地生活对氧气的需求.这些都说明了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
    (6)图丙中2胚盘是胚胎发育的场所;[1]是卵壳,除鸟类的卵具有卵壳,爬行类的卵也具有卵壳,可保护内部结构,更适于陆地生活。
    (7)鲸和兔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人体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由母体供给: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丁图中2是胎盘,3是脐带。
    15、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的家族遗传谱系。请据图回答:

    (1)如图,Ⅰ1、Ⅰ2表示正常,而后代出现了患病个体,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
    (2)由图可推断该遗传病为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Ⅱ4含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
    (3)Ⅰ1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基因的组成及比例__________。
    (4)致病基因在Ⅰ2、Ⅱ5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____,其传递给Ⅱ5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5)若Ⅲ12患遗传病的概率为1/2,则Ⅱ8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6)Ⅲ10与Ⅲ12之间不能婚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某一性状总是由Ⅰ2传给Ⅱ7,由Ⅱ7传给Ⅲ12,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最可能存在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8)若Ⅱ8的基因组是Dd,Ⅱ7和Ⅱ8第二胎生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变异
    (2) 隐性 2/3
    (3) D:d=1:1
    (4) 精子 22条+X
    (5) Dd
    (6) (Ⅲ10与Ⅲ12是表兄妹,近亲结婚)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
    (7) Y
    (8) 1/4(25%)
    【分析】
    (1)生物有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1)遗传是指亲子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所以,如图中Ⅰ1、Ⅰ2表示正常,而后代出现了患病个体,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Ⅰ1、Ⅰ2都正常,而子代出现患病,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DD或Dd),患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表示为dd),即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Ⅰ1、Ⅰ2都正常,Ⅱ5患病(dd),说明其正常的父母基因组成含有d基因,都是Dd,遗传图解如下图:

    从图看出,正常的Ⅱ4个体中含有d基因的个体占2/3,因此Ⅱ4含有致病基因d的几率是2/3。
    (3)由上述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是Dd。因此,Ⅰ1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基因的组成及比例是D:d=1:1。
    (4)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男性的精子有两种,其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Y的精子与22条+X 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如果是含22条+X的精子与22条+X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所以,致病基因在Ⅰ2(男性)、Ⅱ5(女孩)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其传递给Ⅱ5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X。
    (5)Ⅱ8正常的女性的基因是DD或Dd,若Ⅲ12患遗传病的概率为50%,则Ⅱ8的基因组成是Dd。因为,如果Ⅱ8的基因是DD,则后代都含有D基因,表现都是正常,不会出现dd的患者。
    (6)Ⅲ10与Ⅲ12之间不能婚配的原因是:Ⅲ10与Ⅲ12是表兄妹,属于近亲结婚,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
    (7)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Y染色体只能遗传自父亲,遗传给儿子,而不会传给女儿。所以,若某一性状总是由Ⅰ2(男性)传给Ⅱ7(男性),由Ⅱ7(男性)传给Ⅲ12(男性),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最可能存在于Y染色体上。
    (8)若Ⅱ8的基因组是Dd,患病的Ⅱ7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

    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所以,这对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孩子表现是正常的概率×孩子性别为女孩的概率=50%×50%=25%(1/4)。
    16、蓝莓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其果实为小浆果,呈蓝色、色泽美丽、蓝色被一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最大果重5g,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

    (1)在分类上,蓝莓属于植物界中的_________植物。
    (2)蓝莓分野生蓝莓和人工栽培蓝莓,栽培品种也较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多样性。
    (3)蓝莓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口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蓝莓甜酸适口,这些甜酸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___________中。平时我们吃的蓝莓,其食用部分是由花的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4)蓝莓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酿制蓝莓酒,这一过程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5)蓝莓的繁殖主要采取扦插和组织培养的方式,这些繁殖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
    (6)为提高蓝莓品质和产量需配制不同品种混合种植,如条件许可,也可放养蜜蜂类的昆虫辅助授粉。可见,蓝莓的传粉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在学习了与扦插有关的知识后,在家里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a.选择两枝长度适中、生长状态相同的蓝莓枝条,标记为甲、乙。
    b.将甲枝条下方做斜向切口,并去除部分叶片;将乙枝条下方做平向切口。
    c.将甲、乙枝条扦插在相同的土壤中,适时管理。
    d.一段时间后,观察切口处生根情况,得出结论。
    ①该同学采用扦插的方式来繁殖蓝莓,从繁殖方式上看这属于_____生殖。
    ②请指出该实验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被子
    (2) 基因
    (3) 性状 液泡 子房
    (4)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5)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优良性状
    (6) 异花传粉
    (7) 无性 选材数量过少、两组保留的叶片的数量不同
    【详解】
    (1)蓝莓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分化。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蓝莓分野生蓝莓和人工栽培蓝莓,栽培品种也较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3)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色素及营养物质等,蓝莓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口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蓝莓甜酸适口,这些甜酸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液泡中。子房发育为果实,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果皮由子房壁发育来,种皮由珠被发育来的,平时我们吃的蓝莓,其食用部分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的,蓝梅是果实。
    (4)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蓝莓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酿制蓝莓酒,这一过程利用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5)蓝莓的繁殖主要采取扦插和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发育为新的个体,保持母体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6)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自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三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异花传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所以,蓝莓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7)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这种繁殖是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①该同学采用扦插的方式来繁殖蓝莓,从繁殖方式上看这属于无生生殖。
    ②请指出该实验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选材数量过少、两组保留的叶片的。
    【考向分析与押题8】健康地生活
    【考向分析】
    传染病与免疫选择题:题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传染病和人体免疫,以此为依托,考察社会热门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近年来各种流行病大肆爆发,本题更加热门体重通常考察传染病的特点、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人体抵御传染病的机理等,有较大的科普性,近几年全省各地每年必考。
    【考前押题】
    1、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为调查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与人们日常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社区志愿者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是易感人群
    B.根据调查结果,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
    C.餐具消毒是切断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
    D.公众聚餐时使用消毒公筷会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答案】A
    【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 体的人或动物,此题中一个携带有幽门螺 体的人或动物,一个携带有幽门螺 杆菌的胃溃疡患者属于属于传染源,A错误。
    B.根据调查结果,学生自带餐具就餐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18%,学生不自带餐具就餐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60%,学生自带餐具就餐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B正确。
    C.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为幽i门螺杆菌主要是经口腔进入人体,所以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将餐具进行消毒,C正确。
    D.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所以,公众聚餐时使用消毒公筷会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D正确。
    故选A。
    2、今年各地学校都安排了结核病筛查,主要筛查肺结核。下列哪项关于结核病的说法是错误的( )
    A.结核病属于传染病 B.引起该病的结核杆菌是病原体
    C.可以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染 D.吃的卫生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措施
    【答案】D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A正确。
    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结核杆菌是细菌,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B正确。
    C.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所以结核病可以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染,C正确。
    D.结核病不是消化道传染病,不会通过饮食传播,所以吃的卫生不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措施,结核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预防该病的措施有戴口罩等,或者婴儿一出生就接种卡介苗等,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C.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D.吞噬细胞既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要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详解】
    A.免疫的功能之一是:自身稳定,即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免疫有自我稳定功能,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免疫功能对人体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如果免疫防御功能的能力过低,人体就会反复发生各种感染;反之这种能力过高,人体又易发生过敏反应,C符合题意。
    D.吞噬细胞既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又要参与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溶菌酶溶解病毒
    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①体液(泪液、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毒,属于第二(一)道防线、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③⑤。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5、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主要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对于细胞的繁殖能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注射青霉素之前必须进行“皮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青霉素属于抗原,易引起过敏反应 B.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主要是免疫防御功能较弱 D.青霉素对艾滋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答案】A
    【分析】
    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
    A.有的人容易对青霉素产生过敏反应,从免疫的角度分析,青霉素进入到人体内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青霉素的抗体,因此青霉素属于抗原,A正确。
    B.过敏反应会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B错误。
    C.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能力过强,过于敏感所导致,C错误。
    D.青霉素属于抗生素,抗生素对细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艾滋病病毒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D错误。
    故选A。
    6、如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水痘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顺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痘病毒第I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消失
    B.该病毒第Ⅱ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大量增多
    C.该曲线说明有一些疫苗需要多次注射才能使人体的免疫力加强
    D.水痘病毒两次侵入人体所形成的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2)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
    【详解】
    AB.首次感染时,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错误,B正确。
    C.疫苗通常需要多次注射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为免疫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对疫苗发生响应。这常导致需要多针注射的疫苗无法按时接种,影响效果,C正确。
    D.产生的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A。
    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溶解,属于第三道防线
    B.骨髓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C.入侵的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立即消失
    D.我国对婴幼儿推行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答案】D
    【分析】
    人体共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
    A.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溶解,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
    B.骨髓移植后因抑制病人的免疫排斥反应,应设法降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B错误。
    C.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C错误。
    D.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病,像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D正确。
    故选D。
    8、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将HIV传给胎儿或婴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B.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C.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D.艾滋病是一种高发的遗传病
    【答案】D
    【分析】
    艾滋病
    1.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侵犯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
    3.传染源: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
    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或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艾滋病人用的注射器等传播。
    5.易感人群: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6.预防措施:①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②不和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③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④进行性行为时,须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⑤保持单一性伴侣。注: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共进餐以及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详解】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该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患者几乎丧失全部的特异性免疫能力,B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是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C正确。
    D.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D错误。
    故选D。
    9、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国家倡导全民接种疫苗并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涵涵今年5岁,最怕打针,听妈妈说要接种疫苗,吓的大哭,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位于______内,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图一中的_______(填数字)。接种人员对涵涵说,如果接种疫苗而且不哭就送她漂亮的小粘贴,涵涵忍着疼痛接种了疫苗,痛觉形成的路径是______(填写数字和箭头)。
    (2)接种新冠疫苗属于图二中哪种免疫类型______;图中丁是由______组成。
    (3)涵涵妈妈问医生:“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接种了流感疫苗为什么还要接种新冠疫苗?”你是医生的话应该怎样回答涵涵妈妈的问题?______。
    (4)疫苗一般要接种2至3次,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①表示首次注射疫苗,②表示再次注射疫苗)(  )
    A. B.
    C. D.
    (5)除接种疫苗外,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你能说一说在预防新冠肺炎过程中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吗?______(1条即可)。
    【答案】
    (1) 耳蜗 ⑧ ①→②→③→⑥→⑧
    (2) 乙/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3)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流感病毒)起作用,对新冠病毒不起作用。/ 体内产生的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流感病毒)起作用,对新冠病毒不起作用  / 注射流感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只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对新冠病毒不起作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对新冠病毒不起作用
    (4) C
    (5) 戴口罩/通风消毒/勤洗手(合理即可)
    【分析】
    图一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⑥是上行传导束,⑦是下行传导束,⑧是大脑皮层。图二中,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丁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详解】
    (1)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涵涵听妈妈说要接种疫苗,吓得大哭,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⑧大脑的听觉中枢。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即痛觉形成的路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⑥上行传导束→⑧大脑皮层。
    (2)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病原体等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接种新冠疫苗,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图二中丁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而不能与其它种类的抗原结合,属于乙特异性免疫
    (3) 抗体与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而不能与其它种类的抗原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故注射流感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只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对新冠病毒不起作用。
    (4)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人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以维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力也将逐渐降低以至消失,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加。
    故选C。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从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减少人员流动。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餐、不聚集、用公筷、分餐制,减少疾病感染风险。
    10、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我国人群中Hp感染率高达40%~60%。请完成下面小题。
    幽门螺旋杆菌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其原因是Hp虽然主要分布在胃内,但部分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也可检出。

    (1)从细胞结构上看,Hp与人体细胞不同,没有成形的______,通过______方式进行繁殖,其在胃中营______(填“寄生”或“腐生”)生活。
    (2)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______免疫。Hp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据图1可知,Hp首先会导致______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甚至导致胃癌。因此Hp是造成幽门螺旋杆菌病的_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3)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是治疗Hp感染“三联疗法”的药物之一。患者购买如图2所示药物时______(填“不需要”或“需要”)医生的处方。
    (4)以下是阻断幽门螺旋杆菌病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的有效措施:
    I.餐具定期高温消毒。
    II.家庭成员检测结果阳性者与患者同时治疗。
    ①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角度,在I和II中任选一条有效措施,进行解释:______。
    ②除以上两种有效措施外,请你再提出一条预防该病的具体措施:______。
    乳铁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抗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探讨乳铁蛋白对Hp的影响。
    (5)探究乳铁蛋白对Hp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

    ①图1第一组培养基中不添加乳铁蛋白,起到______作用。
    ②据图2所示,通过读取______可知Hp数量。抑菌作用是指当杀菌剂存在时病菌不能生长繁殖。在实验范围内,乳铁蛋白的最低浓度为______mg/mL时,对Hp的抑菌效果最好,判断理由是:______。
    ③为保证本实验更加严谨,请提出一条改进实验的建议:______。
    (6)为进一步探究乳铁蛋白在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病中的作用,研究人员继续开展相关实验。分别用不同药物对若干小鼠连续灌胃7天后,检验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不同药物
    白细胞介素8(pg/m2)
    I
    生理盐水
    503.38
    II
    乳铁蛋白
    107.95
    III
    三联疗法
    25.84
    IV
    铁蛋白+三联疗法
    22.58
    说明: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越高,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黏膜损伤越大。
    ①选择若干大小、生长状况等相似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四组,这些实验小鼠应该______(填字母)。
    a.完全健康            b.胃内感染Hp            c.一半健康一半感染
    ②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
    ③能证实在小鼠胃内单独使用乳铁蛋白对Hp有抑制作用的两组是______。
    ④分析本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7)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含乳铁蛋白的牙膏,如果想要长期使用这种牙膏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病,你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或提出哪些问题进行研究: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 分裂 寄生
    (2) 非特异性 上皮 病原体
    (3) 需要
    (4) I:餐具定期消毒可以切断传播途径;II:同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分餐制;就餐时用公筷;外出就餐时自带餐具;不吃来历不明、卫生不达标的食品等
    (5) 对照 OD值 0.5 当浓度为0mg/ml和0.25mg/ml时,OD值都有明显上升,说明Hp大量繁殖;当浓度为0.5mg/ml时,OD值始终稳定,没有明显上升,说明Hp不能生长繁殖,由此判断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三个组每组都需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实验前将培养皿杀菌处理
    (6) b 不同药物 I和II 单独使用乳铁蛋白或三联疗法对Hp都有抑菌作用,单独使用三联疗法的效果更好;但使用乳铁蛋白和三联疗法的联合治疗对于Hp的抑菌作用最好
    (7) 需了解牙膏中乳铁蛋白的含量;有效刷牙次数及间隔时间;乳铁蛋白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
    【分析】
    (1)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营养方式异养。
    (2)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4)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6)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人体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异养,有的细菌的生活方式是腐生,有的是寄生,如幽门螺旋杆菌等,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因此,从细胞结构上看,Hp与人体细胞不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其在胃中营寄生生活。
    (2)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Hp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据图1可知,Hp首先会导致上皮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甚至导致胃癌。因此Hp是造成幽门螺旋杆菌病的病原体,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因此,患者购买如图2所示药物时需要医生的处方。
    (4)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角度,在I和II中任选一条有效措施,进行解释:I:餐具定期消毒可以切断传播途径;II:同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除以上两种有效措施外,预防该病的具体措施:分餐制;就餐时用公筷;外出就餐时自带餐具;不吃来历不明、卫生不达标的食品等。
    (5)①探究乳铁蛋白对Hp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乳铁蛋白,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图1第一组培养基中不添加乳铁蛋白,起到对照作用。
    ②据图2所示,通过读取OD值可知Hp数量。抑菌作用是指当杀菌剂存在时病菌不能生长繁殖。在实验范围内,乳铁蛋白的最低浓度为0.5mg/mL时,对Hp的抑菌效果最好,判断理由是:当浓度为0mg/ml和0.25mg/ml时,OD值都有明显上升,说明Hp大量繁殖;当浓度为0.5mg/ml时,OD值始终稳定,没有明显上升,说明Hp不能生长繁殖,由此判断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③为保证本实验更加严谨,改进实验的建议:三个组每组都需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实验前将培养皿杀菌处理等,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6)①探究乳铁蛋白在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病中的作用,实验的变量是不同药物,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选择若干大小、生长状况等相似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四组,这些实验小鼠应该胃内感染Hp。故选b。
    ②探究乳铁蛋白在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病中的作用,实验的变量是不同药物,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③能证实在小鼠胃内单独使用乳铁蛋白对Hp有抑制作用的两组是I和II,实验的变量是使用用乳蛋白,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④分析本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单独使用乳铁蛋白或三联疗法对Hp都有抑菌作用,单独使用三联疗法的效果更好;但使用乳铁蛋白和三联疗法的联合治疗对于Hp的抑菌作用最好。
    (7)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含乳铁蛋白的牙膏,如果想要长期使用这种牙膏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病,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或提出问题进行研究:需了解牙膏中乳铁蛋白的含量;有效刷牙次数及间隔时间;乳铁蛋白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

    【考向分析与押题9】实验专题
    【考向分析】
    实验探究贯穿整个中学生物教学,是中学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多出现在后面的大题中,占分比例比较高。实验题以探究实验过程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能力,从而深入理解实验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在实验的设计上,主要考查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和对照组、实验组的设置。在探究实验的分析上,主要考查实验目的的确立,实验原理的剖析,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实验结论。
    【考前押题】
    1、中国植棉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一大产棉国。其中,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使得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生物小组的同学对棉花的一生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实验。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请回答问题:
    ①实验分为6组,每组都选用颗粒饱满且完整的棉花种子各30粒。
    ②采用恒温培养,设置6个温度环境:10℃、12℃、14℃、16℃、18℃和20℃。
    ③在培养皿底部垫润湿的纱布,分别置于不同的恒温箱内;种子浸泡1h后,均匀放在培养皿里,盖一层湿润滤纸保持湿度;每隔24小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由图1可知,温度大于____℃时,棉花种子的萌发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
    (2)在16~20℃环境中,有部分种子没有萌发,请写出两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棉纤维是由棉花叶片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填结构名称),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转变成的。请结合气候特点分析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棉有彩色棉花,也有白色棉花。棉纤维的彩色和白色称为______________。
    (5)棉花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患枯萎病。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农业上常在棉花播种前,用二氧化氯溶液喷施土壤。二氧化氯溶液对发病率是否有影响呢?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结果见图2,据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将二氧化氯浓度提高到500mg/kg防病效果更好,你认同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
    (2) 种子处于休眠期和胚失去活性(或胚不完整、发育不成熟,合理均可)
    (3) 叶绿体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时间长且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分解的少(注:意思表达对可得分)
    (4)相对性状
    (5) 二氧化氯溶液对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率有影响,与清水组相比,二氧化氯溶液能够降低植物的发病率,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发病率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不认同,浓度再增加,看趋势发病率会更低,但考虑浓度再高会对土壤、环境等造成污染;或是对资源的浪费等等(意思表达对即可)
    【分析】
    (1)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特别提醒:阳光、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详解】
    (1)据图1可知,棉花种子的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大于12℃时,棉花种子的萌发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
    (2)种子萌发必须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具备后,种子还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种子的自身条件未满足,如胚不完整或已失去活性、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棉纤维是由棉花叶片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转变成的;新疆地区,白天光照时间长,且光照强,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夜晚温度低,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新疆长绒棉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物。
    (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所以棉纤维的彩色和白色称为相对性状。
    (5)二氧化氯溶液对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率有影响,与清水组相比,二氧化氯溶液能够降低植物的发病率,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发病率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不认同,浓度再增加,看趋势发病率会更低,但考虑浓度再高会对土壤、环境等造成污染,或是对资源的浪费等等(意思表达对即可)。
    2、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0906
    12095
    10886

    2287
    4770
    4361

    12317
    12923
    12285
    (1)【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______利用光能把水和______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______;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______;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______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______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______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答案】
    (1) 叶绿体 二氧化碳 产量
    (2) 光照强度 相同 对照实验 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可信
    (3) 丙 增加光照强度
    (4) 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
    【分析】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
    【详解】
    (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所以,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产量。
    (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故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或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照实验应保持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相同。甲组与乙组、甲组与丙组变量唯一,可形成对照实验。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所以,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其目的是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3)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丙组,甲和乙组均低于丙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保产增产。
    (4)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很多。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当太阳升起时,气孔慢慢张开;当夜幕降临时,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白天,太阳既能提供光照,也能提供热能使温度升高;夜晚没有光照,温度也会降低。光照和温度哪个因素对气孔开闭影响更大呢?
    (1)设计实验。将韭菜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烧杯中,编号A、B、C。再将其分别放入三个光照培养箱中,设置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将表格中三组实验设置的条件补充完整。

    光照
    温度(℃)
    A组
    有光
    ________
    B组
    ________
    25
    C组
    有光
    10
    (2)统计数据。2小时后取出韭菜,撕取下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闭状态如下图所示。请根据B、C两组数据统计的标准,统计A组的实验数据并填写到表格中的横线上。


    大开
    微开
    闭合
    A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组
    0
    0
    6
    C组
    0
    5
    1
    (3)得出结论。将B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分别与A组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和温度两个因素中,对气孔开闭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_。
    (4)改进完善。上述实验只观察和统计一个视野中气孔的开闭情况,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请写出一条提高本实验可靠性的改进意见________。
    (5)科学推测。即使通过改进上述实验降低了偶然性,但由于只探究了一组温度条件下的情况,实验结果仍难以保证具有普遍性。如果拉大温差,将温度设计为30℃和5℃,进一步探究“光照和温度哪个因素对气孔开闭影响更大”的问题,能否得出与上述实验相同的结论?________。
    A.能 B.不能 C.不一定
    【答案】
    (1) 25 无光
    (2) 5 1 0
    (3) 光照
    (4) 进行重复实验和观察统计(观察统计本实验中更多的韭菜、随机观察统计更多的视野)
    (5) C
    【分析】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根据实验的结果,A组五个气孔大开一个微开,B组六个气孔闭合。C组五个气孔微开一个闭合。根据实验的统计结果,A组气孔开放程度最大,所以温度应该设置为较高的25℃。B组的六个气孔都闭合,说明是在黑暗当中没有光照。
    (2)分析A组的图片,可以得出A组五个气孔大开、一个气孔个微开。
    (3)对比A、B组,研究问题是光照对气孔的开放程度有影响吗?可以看到相同温度下,A组有光,五个气孔大开一个微开。B组无光,六个气孔闭合。对比AC两组,研究问题是温度对气孔开放程度的影响。在相同光照下,A组25℃,五个气孔大开一个微开。C组10℃,五个气孔微开。综合以上分析看出光照对气孔的开闭影响更大。
    (4)只观察一个视野中的气孔数量有偶然性。应该进行重复实验和观察统计(观察统计本实验中更多的韭菜、随机观察统计更多的视野)。
    (5)如果将温度设置为30℃,温度过高可能会影响细胞的中的一些酶的活性。同样,如果温度为5℃,也可能会钝化酶的活性。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气孔的开闭。所以不一定能得出与上述实验相同的结论。
    4、请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和实验的问题: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针对“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馒头为什么会变甜”这两个问题,某同学制订了以下探究计划:

    试管编号
    放入物体
    注入液体
    处理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要探究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系,应选择________(填编号)试管作为对照;要探究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应选择________(填编号)试管作为对照。
    要探究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先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再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是________试管不变蓝。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唾液中的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它遇碘不变蓝且有甜味。
    (2)在今年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一些同学由于操作或回答问题失误,造成失分。请你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
    做“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时,某同学用了最大光圈,凹面反光镜,但始终不能完成对光步骤,可能是他选择了________(“10×”或“40×”)的物镜对准通光孔。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上”字在视野的右上方,他不断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上”字________(“能”或“不能”)移动到视野中央。
    做“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某同学错误地将碘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并盖上盖玻片。正确做法应该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________吸引。
    某同学说他看到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你认为他看到的应该是________。某同学说他看到的玉米种子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和1片子叶,你认为他可能漏掉了________。
    【答案】
    (1) ①③/③① ①②/②① ①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2) 40× 不能 另一侧 伸长区 胚乳
    【分析】
    人的唾液腺属于器官而非组织,只有唾液腺内的上皮属于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详解】
    (1)试管①③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大小,可以探究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系。要探究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应选择试管①②,变量是有无唾液淀粉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把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试管①遇到碘液不变蓝。
    (2)对光步骤: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某同学可能选择40×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进入物镜的光线少,导致对光不成功。
    发现“上”字在视野的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移动到视野中央。某同学不断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上”字不能移动到视野中央。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出现大液泡,体积增大并开始分化,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细胞越大的部位,他应该看到的是伸长区。
    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还有胚乳。某同学说他看到的玉米种子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和1片子叶,还漏掉胚乳。
    5、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的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C
    重复步骤B一段时间后,采集甲,乙两只小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实验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______。
    (3)请将该方案补充完整:B步骤“?”处的正确处理方式是定时喂与乙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______与乙鼠等量的胰岛素。
    (4)在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产生__________,对实验产生干扰。
    (5)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甲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口服胰岛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治疗糖尿病。
    (6)将正常小鼠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检测尿液成分,发现小鼠________(填“有”或“没有”)出现尿糖,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运往全身各处。
    (7)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

    【答案】
    (1) 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 乙鼠
    (3) 口服
    (4) 胰岛素
    (5) 不能
    (6) 没有 血液 血液循环
    (7) B
    【分析】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详解】
    (1)作出假设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根据生活经验: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假设: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分析题中表格,可知甲鼠为实验组,乙鼠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3)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可知,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口服还是肌肉注射。故除此之外,所有的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即B步骤“?”处的正确处理方式是定时喂与乙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乙鼠等量的胰岛素。
    (4)胰岛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5)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甲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得出结论: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6)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中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再进入小肠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胰岛素则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往身体各处。其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因此,将正常小鼠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检测尿液成分,发现小鼠没有出现尿糖。
    (7)刚进餐时还没有消化,所以血糖浓度低,饭后一段时间消化吸收进去高峰期,血糖浓度也到了最高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血糖用于供给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逐渐降低,等降到一定值时,由于体内的反馈作用,人体将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供代谢使用,所以处于轻微的波动,B符合题意。故选B。
    6、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于是我市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设计过程如下:

    Ⅰ.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的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一周后,甲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较少,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少。
    根据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_。
    (3)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______。
    (4)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
    (5)酸雨主要是由于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答案】
    (1)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对照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步行上学、上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某校学生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是酸雨,甲培养皿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甲培养皿是对照组,所以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对照。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对照实验要求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酸雨,其余条件都相同,由此可知,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在进行实验时用30粒种子而非1粒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
    (5)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由此可知,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有:节约用电可以减少煤的燃烧,从而可以减少煤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也可以步行上学、上班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石油的燃烧,从而可以减少石油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这些建议都可以控制酸雨。
    7、“葡”香金秋,“萄”醉烟台。烟台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葡萄酒城,2021年9月烟台蓬莱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开幕,引起了同学们对葡萄酒酿造的浓厚兴趣。巴斯德社团的同学到卡斯特酒庄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如图),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2)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______。它的细胞中有[     ]______,属于真核生物。
    (3)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气体,检验的方法是______。
    (4)探究原理: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曲线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发酵后期的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酒精浓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二是______。
    【答案】
    (1) 高温杀死原有的杂菌
    (2) 异养 1细胞核
    (3)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 增多 葡萄糖浓度减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分析】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它能无氧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可以用其酿酒和发面。制作葡萄酒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酵母菌的结构:1细胞核,2细胞质,3液泡。
    【详解】
    (1)使用的各种仪器材料用具要提前高温处理,目的是高温杀死原有的杂菌。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属于自养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取营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酵母菌无氧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一段时间后要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锑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分析曲线可知,0~96h内,酵母菌的数量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所以数量一直在增加,发酵后期数量减少,原因可能是酒精浓度太大抑制其生长繁殖,也有可能是葡萄糖浓度减少,酵母菌失去了营养物质。
    8、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使骨的脆性增加。

    (1)骨质疏松会引起关节疼痛。图1是人体关节结构示意图,其中③和⑤表面覆盖的④______及②中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将③和⑤连接起来的①______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2)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近1/3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为探究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①实验选取4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______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用1只的目的是______。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A组的处理是______。
    ②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实验结果表明,______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在此运动强度下,______。
    ③为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症,请依据上述研究结果,从运动强度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答案】
    (1) 关节软骨 关节囊
    (2) 糖尿病 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不运动 中 股骨骨密度和血钙含量均显着高于不运动组和其他强度运动组 适度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
    【分析】
    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窝,④关节软骨,⑤关节头。
    【详解】
    (1)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窝,④关节软骨,⑤关节头。③关节窝和⑤关节头表面覆盖有④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①关节囊和韧带可以增强关节的牢固性。
    (2)①根据题干信息,为探究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影响,所以实验对象应选取40只大小相近的雄性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用1只大鼠进行实验结果存在较大的偶然性,所以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用1只的目的是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A组作为对照组,进行的处理是不进行运动训练,B、C、D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训练。
    ②由图可知,实验结果表明,中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判断的依据是在此运动强度下,股骨骨密度最大,同时血钙含量与运动前相比增加最多。
    ③根据该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条科学运动的建议:运动强度要适当,以中等强度为宜。因为中强度运动可以对糖尿病患者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强度的提高最有利。
    9、近年来蚊媒传染病给人类经济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为获得预防蚊子传播疾病的新策略,研究人员从埃及伊蚊肠道内分离出肠道菌一色素细菌,发现饲喂该菌会影响伊蚊的存活率,推测其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杀虫剂。为此,他们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用含抗生素的培养液连续饲喂同龄埃及伊蚊5天,后饥饿处理24h。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埃及伊蚊分为六等份,分别饲喂等量的含不同浓度的色素细菌培养液,记录其存活率如下表。
    色素细菌浓度对埃及伊蚊存活率的影响
    存活率时间(天)
    色素细菌浓度(CFUmL-1)
    0
    2.7×104
    2.7×105
    2.7×106
    2.7×107
    2.7×108
    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
    100%
    100%
    88%
    78%
    43%
    0
    3
    100%
    100%
    75%
    60%
    20%
    \
    4
    100%
    100%
    70%
    60%
    20%
    \
    步骤三为进一步探究色素细菌中导致埃及伊蚊死亡的关键成分,研究人员选择表中某一浓度的色素细菌悬浮液(细菌分散于水中的液体),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记录伊蚊在①②③三种成分中的存活率,并绘制成柱状图(图2)。

    请回答:
    (1)步骤一中饲喂埃及伊蚊抗生素是为了______,从而控制单一变量。
    (2)步骤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步骤三选择的色素细菌悬浮液的浓度是______CFUmL-1。
    (3)分析图2,步骤三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能完全杀死埃及伊蚊的色素细菌的最低浓度,应从表中选择两个浓度值作为继续探究的范围,该范围是______CFUmL-1。
    (5)与化学杀虫剂灭蚊比较,将该实验成果广泛应用的好处是______。
    【答案】
    (1) 清除埃及伊蚊肠道内的细菌
    (2) 色素细菌浓度 2.7×108
    (3)
    赋分
    表现水平
    答题示例
    0
    未做出正确回答
    ①色紫细菌没有杀死埃及伊蚊的作用②杀死埃及伊蚊的关键成分在色素细菌悬浮液中
    1
    表述不完整,只答出答题示例中一点
    ①杀死埃及伊蚊的关键成分在上清液中②细菌裂解物不能杀死伊蚊
    ③色素细菌悬浮液杀死伊蚊的效果最好
    2
    表述完整且逻辑正确,能答出答题示例中两点或以上
    ①杀死埃及伊蚊的关键成分在上清液中②细菌裂解物不能杀死伊蚊
    ③色紫细菌悬浮液杀死伊蚊的效果最好
    (3) 2.7×107~2.7×108
    (4) 减少环境污染(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详解】
    (1)因为埃及伊蚊身体中含有许多微生物,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减少实验误差,证明是色素细菌使埃及伊蚊致死,所以要饲喂埃及伊蚊抗生素清除其体内的其他微生物。
    (2)由步骤二“将处理后的埃及伊蚊分为六等份,分别饲喂等量的含不同浓度的色素细菌培养液”可以看出,除了色素细菌浓度不同,其余条件均相同,因此色素细菌浓度是实验变量。由图2加入了③色素细菌悬浮液的培养液,埃及伊蚊的存活率在第二天就是0可知,步骤三选择的色素细菌悬浮液的浓度是2.7×108 CFUmL-1。
    (3)分析图2可知,加入了①上清液的培养液,埃及伊蚊在第二天时存活率为43%,第三天和第四天时,存活率为20%;加入了②细菌裂解液的培养液,埃及伊蚊的存活率连续几天都是100%;加入了③色素细菌悬浮液的培养液,埃及伊蚊的存活率在第二天就是0,因此可得出结论:上清液中有能杀死埃及伊蚊的成分,细菌裂解液无法杀死埃及伊蚊,色素细菌悬浮液对埃及伊蚊的致死效果最好。
    (4)从表格中可知,当色素细菌浓度为2.7×107 CFUmL-1时,埃及伊蚊在第二天的存活率为43%,第三天和第四天的存活率都为20%;当色素细菌浓度为2.7×108 CFUmL-1时,埃及伊蚊在第二天的存活率为0,因此要进一步探究能完全杀死埃及伊蚊的色素细菌的最低浓度,应选择的范围是2.7×107~2.7×108 CFUmL-1。
    (5)将该实验成果广泛应用,符合生物防治法要求,可以减少化学杀虫剂带来的环境污染。
    10、新冠疫情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围桌聚餐时,使用公筷夹取食物, 既能保留聚餐的氛围,又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1)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由 11 名实验者共同食用 6 道菜。每道菜被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就餐时,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检测结果如下表。
    菜品名称
    菌落总数(cfu/g)
    餐前
    餐后
    A就餐组
    使用公筷就餐组
    凉拌黄瓜
    14000
    45000
    16000
    盐水虾
    160
    220
    150
    干锅茶树菇
    1100
    79000
    4600
    炒芦笋
    30
    530
    30
    咸菜八爪鱼
    60
    5000
    20
    香辣牛蛙
    60
    560
    150
    ①餐前检测发现,烹饪过的菜品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这是因为蒸煮炒等环节, 起到了______作用,使菌落数减少。
    ②A处是_______就餐组。
    ③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将菜品均分为两份,本实验中研究者还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
    ④A就餐组的每道菜品中菌落数均高于公筷组,原因是不同菜品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交叉污染,以及_____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品中。
    (2)由此推测,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病原体随食物传播的风险。 这种就餐方式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聚餐时的健康倡议_____。
    【答案】
    (1) ①高温灭菌 ②不使用公筷 ③让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 ④口腔
    (2) 切断传播途径
    (3) 聚餐用公筷,文明又安全
    【详解】
    (1)①蒸煮炒过程中的高温可以使大部分的细菌灭活,所以烹饪过的菜品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
    ②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不使用公筷就餐组为对照组,使用公筷就餐组为实验组,实验变量为是否使用公筷,故A处是不使用公筷就餐组。
    ③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将同一菜品均分为两份,同时要求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避免由于实验者个人偏好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④食用菜品过程中,实验者的筷子会与口腔、不同菜品接触,所以会导致不使用公筷每道菜品中菌落数均高于公筷组就餐组。
    (2)预防传染病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使用公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病菌传播到人体的概率。
    (3)实验表明,使用公筷可以大大降低病菌的传播,所以:聚餐用公筷,文明又安全。







    三、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明确新课标要求和命题趋势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首先肯定了2001年和201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做出的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时代的发展,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1、2011版前言中“课程设计思路”删除,其中部分内容整合进“课程性质”中。关于课程性质,新版具体阐明了生物学发展迅速,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结合紧密,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粮食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要注重探究和实践。
    2、课程理念方面:指出核心素养为宗旨;强调了课程设计要使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与小学、高中阶段学习能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连贯一致;提出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强调“探究”“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强调学业评价促发展。
    3、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成两大方面:“核心素养内涵”和“目标要求”。2011版中重点阐述了能力目标方面的要求,而2022版除了目标能力方面的要求外,还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述。
    4、课程内容方面:由原来的10个一级主题改为7个学习主题,内容顺序、表现方式、具体要求都有变化。每一主题分为[内容要求](本主题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识)、[学业要求](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具体要求)、[教学提示](从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学习活动建议三个方面指导教师教学活动)。
    5、增加了学业质量模块,包括“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最直观的成效表现,反映出核心素养的要求。从“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问题情境”“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问题情境”“与生物和环境相关的问题情境”“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情境”方面具体描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具体的成效表现。
    6、实施建议中增加“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出了区域教研的建议和校本教研的建议。  
    从双减再到新课标,老师在教的过程,要着重注重“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内容聚焦大概念,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对中考命题的一些思考:命题会重视考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有些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总趋势会提高。



    【考前技能篇2】回归教材,注重基本知识
    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不同时期,课本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按照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现在到了总复习阶段,回归课本重在理解记忆,理清教材中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发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尝试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纲举目张,把课本读薄读精。例如,同学们可以选取单元重要概念,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的梳理和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形式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主建构各个单元的知识树,迁移应用,提升学习能力。同学们要摆脱盲目刷题、死记硬背的现象,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回归教材,突出主题,提高复习的效率。
    分析最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许多选择题、填空题都配有图片,这些图片来源于教材,充分展示了生物体的结构,再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有些图片还体现了对经典生物学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学会认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图片联系起来,提高看图、识图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考前技能篇3】专项训练,熟练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很多选择题,题干设计若明若暗,条件隐晦,选项设置似是而非,极具迷惑性。解答这类题时,既要细致审题,又要善于抓住关键;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清除干扰。
    1、仔细审题,看清正误
    题干中有时是要求选说法正确的选项,有时则是要求选说法不正确的选项。因而,做题前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不要未看完题干而盲目选择。当你读完一道题没有解题思路的时候,就再一字一句的认真读一遍,可能就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
    2、 找准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
    试题的题干中常有一些关键词, 如“最”“至少”“主要”“直接”“基本”“根本”等,在读题时把这些关键词标注下来,有助于做题。考生在做题时要善于从这些关键词中找出突破点,从而确定出正确选项。在题干中往往隐藏一些信息,一定要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3、 打破思维定势,排除干扰
    有些试题利用考生对日常现象和习题训练中的思维定势干扰正确解答,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建议大家在全卷做完后再仔细审查一遍。
    4 、注意图示信息,寻找关键点
    图表选择题具有直观、简明且能蕴含丰富信息的特点,便于通过分析作出进一步的推断。考生在解答用图表表示题意的选择题时,要充分注意其中的细节,如曲线图的升或降、拐点或折点的位置、斜率的变化、题干的文字说明、信息的处理和转换等。

    二、简答题
    1、认真审题。
    审题是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准确、充分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审题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准确挖掘已知条件,二是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全面准确地找到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在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尽量挖掘一切对解题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避免解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答题时要保持得分意识。
    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
    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对于前面的空举棋不定时,往往也可以从后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
    3、规范答题,注意生物术语的使用。
    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在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另外,要注意规范书写,不能漏字或错别字。答题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三、实验探究题
    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2、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搭建基本框架。
    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3、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
    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很多实验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从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同一个结论,要学会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4、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
    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保障,教材内容所隐含的实验常常注重原理和结论的提出,省略了实验材料和步骤。这些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高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5、言简意赅,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复习时要加强规范答题训练,提升解题技巧。
    解题时要做到:找出关键词,明确命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分析命题意图,明确考查知识范围,排除干扰信息,避免思维定势;依据限制条件,缩小答题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选用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提高用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全盘考虑,答全要点,确保答案的完整性;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





    【考前技能篇4】考前心态调整篇
    调整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到最佳点是中考冲刺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点。在这里给考生提供一些中考心理调节的窍门。
    窍门一:学点阿Q精神,学会微笑,积极进行自我心理暗示
    中考前,很多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总担心考不好,对不起家长、老师和支持自己的人,整天想时间不够用,很多知识点没掌握好等。每当产生消极情绪时,考生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例如“我能行”“我会考好的”“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昂首挺胸,走路步伐坚强有力,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千万不要在中考前受到较多的消极暗示,那样不利于增强自信心。
    窍门二:要"头脑简单" ,不攀比,不迷信
    备考期间,尽量不要想“考不好怎么办?其他人会不会取笑我?父母老师会不会怪我?”,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自己吓自己,越是到备考关键时刻,越要消除杂念,要“头脑简单”,尽量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考生之间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中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中考的积极性。有些考生会因为他们听见了什么或者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些将对考生考试产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如听到乌鸦叫了,梦见不祥之物等,预示着中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考全凭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至于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不要太看重,更不要和别人比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就行。也不要有侥幸心理,指望考试能超常发挥。
    窍门三:以课本为本,查漏补缺增强实力
    中考前的复习要以课本为本,对照每一科所有的课本目录,回顾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看看哪些内容已经彻底掌握,哪些内容还需好好复习一下。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要重点学习,对于非常陌生的知识点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只有考生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就有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信心越足,压力越小。
    窍门四:学会减压,多交流,先做容易题
    不少考生当中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其实,这个时候最好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会给你安慰,鼓励和支持,这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摆正心态。在考场上,如信心不足,可根据中考试卷特点(30%的容易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先做容易题,因为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容易题考生都会做出来的,这样就会增强你的信心。
    窍门五: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中考目标
    考前定目标,是不少学生要做的一件事,但要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中考目标,考生要根据自己八年级以来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中考目标。考生如果把中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中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自己潜能的发挥。
    窍门六:调好生物钟和身体状态
    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息要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习惯挑灯夜战的学生而言,晚上学习时间应适度缩短一点,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打疲劳战。如果考生之前是晚上一两点睡觉,现在可适度调整到十二点左右。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学到一两点,这样就会使自己精疲力竭,使自己第二天无精打采,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窍门七:合理调动自己的潜能
    1、科学用脑
    (1)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
    (2)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
    2、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
    (1)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
    (2)分散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用。
    (3)间隔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时间先短后长。
    (4)生物节律: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
    (5)过度学习: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复习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尝试背诵:边阅读边背诵,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效果好于单纯阅读。
    3、讲究目标策略
    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制定相应的分数目标,有策略地复习。
    4、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
    明白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最重要。有的人是视觉型,有的人是听觉型,有的人是感觉型。视觉型的人往往对图像的记忆最好,而听觉型的人对声音的记忆和理解最深刻,感觉型的人对温度等可触可感的内容记忆最佳。如何知道自己是哪个知觉类型呢?比如,我说“咖啡”,你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一杯冲好的冒着热气的咖啡的景象;还是你倒咖啡时那种轻轻流动的声音呢?或是你喝咖啡时的嘴唇吧嗒的声响呢?是咖啡的颜色吸引了你,还是那浓郁的香味让你陶醉呢?
    如果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一幅景象,你的眼球是往上动,那么你就是视觉特征的人;如果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某种声音,你的眼球是直视前方,那么你就是听觉型的人;如果你的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某种感觉,眼球是向下,那么你就是感觉型的人。视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让复习的内容可视化,将复习内容转换成图像,这样就可以很快的记忆下来。听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将复习的内容转换成声音,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强记忆。感觉型的人就可以通过增添复习内容的可感性来强化记忆。
    5、必要时借用外力:向他人请教。
    6、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如走路时、睡着前用来记忆或回忆单词、公式等需背诵的知识等。
    让每天都成功。也许我们偶尔会失败,甚至想放弃,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今天我们将度过一个全新的一天!


    【考前技能篇5】考前一周应考策略篇
    考试是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考场,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
     距离中考7天:保证睡眠质量 
    考前一周,许多考生表现出诸如烦躁、做题时出现失误等状况,这些都是由长时间身心疲惫造成的,要改变这些状况,中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从作息时间上调整,原来晚上12点或者说一点睡觉,现在开始提前一个或一个半小时入睡,蓄积能力和精力。
    睡眠状况直接影响着身体状态,从考前一个星期开始,应该把调整睡眠放在重要位置上。有些中考生由于紧张、生物钟紊乱等原因,考前会失眠,这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第一,不要总想着中考时会出现什么意外,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一定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第二,不要开“夜车”,根据自己的情况计划出符合自己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按时作息,这样生物钟才能正常工作;
    第三,如果失眠,尽可能不要用药物,可以进行食疗,比如说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个苹果;
    第四,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并做头部和脚部按摩;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夜间起床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个别身体素质不太好的考生,容易感冒、发烧的,一定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到医院去咨询医生。
     距离中考6天:调整家庭关系 
    许多学校在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会放假,考生可以在家学,老师在学校答疑,给考生留出自由复习时间。从这时起,因为考生回归了家庭,所以家长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考生、家长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
    在这时,中考期间是否由家长陪考,需要考生和家长坐下来共同商定了。
    有些考生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但有些孩子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
    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陪考这一问题时,一定要尊重考生自己的意见,甚至陪考人是谁,都应由考生自己决定。
     距离中考5天:开始放松身心 
    放松身心,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并应该坚持到临考前。
    适当的体育运动,比如散步、做操、慢跑等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
    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不要过多时间进行体力消耗大、易产生疲劳感的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最好不要游泳、爬山,以免出现意外伤害。
    还可以适当有些娱乐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的轻松的电视节目,帮助自己情绪放松。
    最好不要看有强烈刺激的影视作品,否则容易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兴奋,干扰复习。
     距离中考4天:制定考试方案 
    要做到从容进考场,就得提前准备,不然就会临阵慌乱。制定方案要本着不放过考试当天每个细节的宗旨。
    从作息时间上说,要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一般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之前用餐完毕,但不要吃得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还在帮助消化,大脑就会相对缺血,影响考生在考场上智力的发挥。
    到考场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考前15分钟至20分钟为佳。太早了,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过多,容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开考后才进考场,往往出现慌张的感觉。
    上午考完后,休息一会儿后,再吃午饭。午饭后不要马上睡觉,稍微活动,散散步,听听音乐。午睡时间安排30分钟到40分钟即可。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考生,以免考试迟到。
    从复习方面说,考前避免与同学、老师交谈,因为在交谈讨论中,往往会发现自己某些尚未弄懂的地方,其结果是立即紧张起来;考前不要再心急火燎乱翻书,先不说是不是真有许多地方没有复习到,就是这种慌张状态足以难出好成绩;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对题,这样有利于以稳定的情绪再战。
     距离中考3天:调整亲子关系,开始放松身心 
    考生、家长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
    家长尽量不要和考生谈论中考的事,不要给孩子过高的目标,不要问孩子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等问题。
    临考前放松身心,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娱乐活动。
    适当的体育运动,比如散步、做操、慢跑等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不要过多时间进行体力消耗大、易产生疲劳感的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最好不要游泳、爬山,以免出现意外伤害。
    还可适当有些娱乐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的轻松的电视节目,帮助自己放松情绪。最好不要上网,不要看有强烈刺激的武打、枪战等情节的影视作品,否则容易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兴奋,干扰休息。
     距离中考2天:做好物资准备 
    考生想要从容进考场,就得提前准备。中考所需物料如2B铅笔、中性笔、橡皮、小刀、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
    根据当地防疫要求,有核酸要求的,需要提前做好核酸,准备好核酸检测单、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
    确定中考当天要穿的衣服,并单独放置,别到了早晨,因为挑选衣服而耽误时间。
    准备好乘车和生活所需要的零钱,并放入准备好的书包里。不要自己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
     距离中考1天:熟悉考场环境,考前大检查 
    考生在考前1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好心态,做好考前心理与物资准备的大检查,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充满信心迎接明天的考试。
    起床要与平时起床时间一样,比平时起床早或晚都不利于以平常心对待中考,有可能打破经过调整已形成的稳定的生理和心理节奏;中午如果睡不着,可以闭目养神,顺其自然,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即使少睡一会,也不会对明天的考试有多大影响。
    早、中、晚三餐的时间要与平时时间一样,吃的东西也要和平时一样为好。没有必要在这一天加强营养,只要食欲好就行。但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冷饮。
    去考点熟悉考场环境,确定去考场的方式。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求助于监考老师或警察。
    一定要算准路上所需时间(按一般速度),要把“红灯”考虑进去,如果乘公共汽车还要计算候车时间,并要留出富余(尽量提前到达考点)。
    考试当天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造成慌乱的感觉,直接影响进入考场后的心理状态。到考点后要看好考场位置、厕所位置、自行车存放处、学校集合地点(送考老师一般在考点门口等候)。 
    再次确认第二天考试用的物品:笔袋(不要杂物、去掉有字的纸片等)、中性笔(要确保有足够的水)、2B铅笔(确保是真2B铅笔1—2支,两头削好)、软橡皮、圆规、三角尺、清凉油等;准考证要放在笔袋中,不要放在衣服口袋里或夹在课本中(每场考完后都要放到笔袋中)。
    晚饭后可将知识要点再温习一下。浏览笔记、公式、定理和知识结构:主要是浏览一下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或记一些必须强记的数据。
    记得看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雨具、防晒工具的准备。最好不与家长谈论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事,这里家长更要注意切忌让自己的着急心理表现出来,或者因小事与考生发生冲突;不与同学讨论难题偏题,以免引起信心不足。
    衣食住用

     衣 
    中考前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提醒考生要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免着凉。
    出门一定要看天气,阴晴不定的时候最好带把伞,既防晒又遮雨,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因此,考试那几天别穿以前没试过的新衣服,免得因为不合身或者不舒服影响情绪。打扮的精神点去参加中考吧,好成绩一定属于你!
     食 
    中考这几天,家长一定会给考生做很多好吃的。其实,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家长千万别给孩子做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平时吃了会过敏的食物,一定要忌食。对于冰淇淋、冷饮等,容易引起胃疼的食物,考生还是少吃或者不吃。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记住哦!
     住 
    考前休息很重要。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中午、晚上睡觉尽量不吹风扇,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温差过大容易感冒,睡觉时尤其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凉。
     用 
    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有手机的考生,别把手机带入考场,可以戴手表控制时间。
    中考并不难,也没那么重要,只要抱着平常心,像平时考试一样看待它,必定可以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






    四、考场注意篇
    【考场注意篇1】考试期间注意事项
    面对中考,很多考生第一次面临如此重要的考试,不免会因紧张而出现一些疏漏。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考生情绪而影响临场发挥。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醒孩子:
    1、早6:30左右起床,择其要点再温习一下。
    早饭要吃好(不要吃太多难消化、油腻的食物),记得带水。
    2、到考场时间。
    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考前30分钟至40分钟为佳。太早了,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过多,容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开考后才进考场,往往出现慌张的感觉。
    3、进入考场前上一次厕所。
    根据考点要求持准考证进考场,准考证放在考桌左上角备查,保持安静,认真听取监考老师的讲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先举手报告,获准后方可发问。
    4、进考场后让自己平静下来。
    一般开考前30分钟,老师会提前让我们进入考场。刚进考场的时候,考生往往会感到紧张,在气氛严肃的考场里稍微有些紧张很正常,我们要做的是别让这种紧张情绪扩散下去,蔓延开来。把注意力从考试上引开,让自己平静下来。
    5、开始浏览试卷。
    先看看试卷有没有缺页或者印刷不清的地方,这些情况当然比较少见,但如果对试卷有疑问一定要立即向老师提问,请监考老师帮忙解决。确认无误后,在姓名栏写好自己的名字、准考号。
    做完这一系列工作以后,可以开始看卷子:主要是看卷子大概有多少页,一共有几种题型,最后有多少道大题。对试卷的整体构成心中有数,可以避免做题的时候没有控制好节奏,考试终场时才发现没时间做完试题的情况。
    6、稳定情绪、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
    在考试全过程中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切准备就绪,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动笔做题了。
    7、答卷时要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
    不会的暂时空着(可用铅笔画个问号,全卷答完后再回过头来逐个攻克,做完后,把问号擦掉)。
    8、要特别重视前20分钟的高效、合理使用。
    考生的思维状态和能力、头脑的灵敏度和计算的准确率,在前20分钟都是最高的。建议前20分钟不可在自己一时感到困难的试题上冥思苦想,一定要暂时放下,以尽可能的高速度,把有把握、较熟悉、解法思路明确的试题,一口气写完。这段时间保证顺利解题,失误必然最少,得分最多。
    9、接下来20分钟,从头开始去做自以为困难的试题。
    不要在原思路下一味苦想,而应重新读题,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由于此时心中已有底了,还未被自以为的难题打击信心,未造成慌乱紧张,心理正常,在心情稳定的情况下,冷静思考,为灵感的出现创造条件,此时很可能发现难题不难了。
    这段考试时间内,仍可把暂时无法求解的题目,再次放下,选难中之易者,从读题开始,改变思考角度、转化已知条件,使用不同方法,深入探索这一命题,这使一部分难题得以攻克。  
    对仍未解出的题目做死马当活马医式的最后一搏,以决定应否放弃。如是选择题,可在排除法无法从两个可能答案中找出正确选项时,任选其一,做对的概率也高达50%。
    10、最后10~20分钟是留做复查的。
    应把试卷看作是他人的,想方设法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尽量避免陷入个人解题的原思路和过程中去,那样将很难发现失误;
    修正答案要理由充分,似是而非,两个答案难于取舍时以不改为宜,切忌将正确答案改错;要检查过程是否严谨,所答与所问是否一致;一题两问的有无漏做,有无整页未答的情况;最后一项要检查姓名、号码等是否按规定填好了。
    11、每科出考场后要做到。
    不回忆考题,不讨论答案,不估算成绩,别人问就说感觉很好,要信心百倍地全身心投入未考科目上。
    12、考完后,休息一会儿后再吃午饭。
    午饭后不要马上睡觉,可以散散步,听听音乐。午睡时间安排30分钟到40分钟即可。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考生,以免考试迟到。


    【考场注意篇2】碰到这些突发状况,怎么处理才能万无一失
    2023年中考进入倒计时了,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考生不仅要复习到位,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身体健康,这样才能从容应对。
    每一年的中考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状况,虽然考生们一再小心,但仍然无法避免一些突发状况的出现,如果考生遇到了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
    今天,中考君为大家整理出了中考时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大全,考生们一定要看,如果真的不幸遇到这些事,这就不仅仅关乎大家的考试成绩了,甚至会改变你的一生。
    那么这些中考突发情况发生了该如何应对呢?
    一、考场篇
    1、考生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
    解决方案:拿到卷子后,最好以最快的速度通览全卷,若发现试卷有重印、漏印或字迹不清现象,可举手询问,并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延长。
    2、无意弄脏或损坏试卷、答题卡
    解决方案:按规定,弄脏试题、答题卡会被认为有故意作标记的嫌疑。如果无意弄脏了,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经核实确需更换的,监考员报主考同意后,启用备用试卷或答题卡,但因此而耽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足。
    3、试卷还没做完怎么办?
    解决方案:如果还剩十分钟,可以考虑做大题的第一小题,把能拿的分拿到。如果只剩三五分钟,不妨放弃大题,回过头来把没有把握的小题检查一下。
    时间不够时不要轻易放弃,哪怕只剩最后一分钟,也有可能“抢救”分数回来。另外,不要老看时间,影响做题,监考老师最后会提醒考生时间。
    4、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未署名怎么办?
    解决方案:要立即向监考老师举手报告,得到同意后立即书写,一定不能擅自动笔,否则容易被老师误认为作弊。也建议考生,在拿到卷子的时候,先写下自己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
    5、到难题卡壳
    解决方案:无论哪科试卷的编排都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而且《考试说明》一般会对难点、题型做介绍。考场中,一张试卷应做三遍:
    第一遍按顺序解答,重点放在简单题和中难题上,如果有题目超过5分钟还没理出头绪,就应暂时放弃。
    第二遍仔细解决第一遍未做或未做完的难题。
    第三遍一定要用至少十五分钟的时间全面检查,重点放在书写、格式、小题上。如遇难题卡壳暂时放弃,换换脑筋,或许等其他题目做完后再做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请牢记纪律
    1、手机带入考场即为作弊
    手机带入考场,被发现,即使没有开机,仍会被认定为考试作弊,取消所有科目成绩。
    考生如果要带手机,一定要记得关机并放在书包里,放在考场外非考试用品暂放处。
    2、结束铃响后继续做题取消该科成绩
    考试结束铃响后,考生必须起立,以往,还会有个别考生站着继续做题,甚至交头接耳,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将会被认定为违纪,取消该科目的成绩。
    3、草稿纸带出考场取消该科成绩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中考的草稿纸、答题卡、试卷也有详细的规定。具体规定是,考生不能将草稿纸、答题卡、垫板、试卷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否则将以违纪论处,即取消该科成绩。

    二、生理篇
    1、考生在考试中途提出要上厕所的
    解决方案:在正常情况下,中考不允许考生中途上厕所,但考生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后,属特殊病因的,监考老师会指派两名同性场外流动监考员陪同考生上厕所。根据规定,监考员必须与考生寸步不离。
    2、考生若感到身体严重不适时
    解决方案:如果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发热、发烧,必须及时向考点负责人报告。如果是拉肚子等急症,应该服一些藿香正气液、泻立停等应急药物来做紧急治疗。如果是鼻子出血等症状,应该向所在考点的医生索要止血物品来止血。考生应该携带一些自己常发病症的药品,但记住不要吃镇静药物。
    3、考生若发生晕场、疾病情况
    解决方案:考点将根据具体情况,由考点医疗组予以就地治疗,或送至就近医院隔离治疗。治疗后,如考生仍愿意坚持考试的,治疗时间不补。治疗时间超过30分钟的,将说服考生停考。治疗期间,考点应指派两人以上工作人员陪同,且寸步不离。
    4、女生恰逢生理期怎么办?
    解决方案:不要试图通过吃避孕药等方式扰乱生理期,女生要正确面对生理期中考的现实,不必过于紧张。家长可以为女儿准备新鲜姜末、红糖,用开水冲泡,微热时喝下,缓解疼痛。
    5、如何应对常见病?
    头痛:如果两侧太阳穴部位有间歇性疼痛,可试试一天服用10mg维生素B1或B2,可以营养神经、舒缓疼痛。
    腹泻:只要不是痢疾等较为严重的感染,普通水泻只需注意补充水分,适量服用相关抗生素以及有抑菌、收敛肠道作用的黄连素即可。
    中暑:保持空气流通,应多饮水,穿宽松衣服。治疗上可服十滴水一小瓶或风油精6滴。
    失眠:考前一晚,不要刻意地早睡。睡前不要思虑考试,用热水泡脚,并做头部和脚部按摩。睡不着可仰卧听一些轻松的音乐。
    6、考前天热,吹空调多,要防“空调病”吗?
    解决方案:一些家长怕天气太热影响孩子复习,长时间开着空调,室内空气不流通,精神高度紧张的考生就容易头昏脑涨,所以,家长和考生在使用空调时不要将门窗紧闭,而要开一点缝,并且不让空调对着人吹,温度最好定在26℃—27℃左右。
    7、答题时突然犯困怎么办?
    解决方案:考生如果精神过度紧张,很可能会在答卷时觉得困倦,特别是完成某一项或某一题,觉得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容易出现打哈欠的现象,这可能是脑部暂时缺氧的表现。这时只要精神不松懈,精力不分散,将注意力集中在试题上,困意很快就会过去。
    此外,考生应在考试前逐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按照考试时间安排自己的作息,将中考进行的时段调整为自己大脑最兴奋、精神最好的时段。
    三、心态篇
    1、进考场前,怎样调节心理?
    临进考场前,最好不要与同学扎堆,以免紧张情绪相互蔓延,你可以独自静处一会儿。入考场前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之前,自己想一下当天马上要考试的科目。
    坐进考场时,一般还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坐在座位上把腿和手臂向下垂,让肌肉放松,这样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2、考前不看书,完全放松行吗?
    考生长时间处于应急状态,大脑中枢已经适应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做,许多考生反而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心理现象。
    3、第一门考砸了,心情不好,后面几科想好好考,怎么调整状态?
    中考的功课排列是有规律的,如果第一个碰到的是你的弱项,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最弱的科目已经考完了,我可以放心了”,千万不要跟别人对题,或回味哪些题目没有做对,要放得下,稍作休息,稳定情绪,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下一科考试的准备。


    【考场注意篇3】中考生物阅卷和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一、答题卡填涂需要准备的文具
      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填涂答题卡需要准备好三种文具:
      (一)铅笔。用来填涂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案信息点。为了保证光电阅读机在答题卡上采集的信息准确无误,要求考生使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因为2B铅笔的硬度和碳的含量是最适合光电阅读机的,所以考生不要私自在市面上随意购买HB或者非2B铅笔,防止光电阅读机识别误差或者不识别给考生带来损失。此外,要注意铅笔的正确削法:不能把2B铅笔的碳芯削尖、削细,应把铅笔尖削成“鸭咀形”或者“楔形”, 宽度应该和答题卡上的方括号宽度一致,这样填涂答案信息点既快又标准。  
    (二)橡皮。用来修改选择题答题区涂错的信息点。考生涂错的信息点一定要擦干净,否则,机器会认为你多涂了信息点,作出错误的判别。市面上出售的橡皮有橡胶皮擦和塑料皮擦两类,橡胶皮擦质底较粗而且硬,擦除纸面上所划的痕迹容易起毛,而且擦不干净,容易留有余痕,影响机器的识别。塑料皮擦质底较软,擦除纸面上所划的痕迹不容易起毛,能保持卡面光洁,同时也容易擦干净。塑料皮擦的正确使用方法为:更改错误信息点时,使用塑料皮擦要轻轻用力,要顺着一个方向(比如从左向右)擦除,塑料皮擦上粘着黑色碳末后,在草稿纸或者衣袖上擦净后再轻轻用力顺着同一个方向擦除,以几乎看不到原来涂过的痕迹为准,不要用力“来回擦”(防止塑料皮擦上粘着的黑色碳末反复在卡上涂抹),并注意不要用手抹,防止污染答题卡。考生切记不要用修正带或者涂改液,否则按照相关规定要扣分。  
    (三)垫纸板。为了防止考生在不平整的桌面填涂答题卡将答题卡损坏,按照《考生守则》第二条规定,考生入场可携带空白垫纸板,但进入考场时,应该自觉向监考老师出示并检查是否有书写痕迹等。目前,2B铅笔和橡皮基本上由当地招办从省考试服务公司代发,便宜可靠,垫纸板可以直接从市面上购买。考生要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标准化模拟训练,练习铅笔的削法、用法,探索如何提高两写三涂的准确度和填涂速度,切记速度要服从准确度。  
    二、答题卡的正确填涂方法
      中考答题卡填涂可归纳为“两写四涂”。“两写”即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在姓名、准考证号栏内分别写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四涂”即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卷型、选择题的答案。考生在考试正式开始前十五分钟,由监考员当众演示并启封答题卡袋(语文科除外),查验数目及印刷质量,无误后分发,统一指导考生填涂答题卡上的 “两写三涂” (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卷型)逐人检查考生填涂是否准确,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各科答题卡都规定了选择题各题目的固定答题区域,考生对选择题的掌握程度和考生的能力都将通过答题卡上填涂的答案体现出来,所以考生作答时必须在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填涂答题卡,不能超出指定区域,不能在非指定的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两写:用黑水钢笔在姓名栏填写姓名,在准考证号栏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要注意用笔,不能用铅笔填写,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涂。注意填写正确是涂正确的前提,如果填写错了,必定导致涂写错误。四涂:涂准考证号、涂科目、涂卷型、涂答案,注意要用2B铅笔,不能用钢笔或者其他笔涂,否则光电阅读机不识别;其次要注意防止漏涂,尤其要正确填涂考生准考证号,因为光电阅读机评卷不能识别考生的中文名字,只能依靠识别准考证号来判断答卷属于哪个考生。考生要在规定的位置,先用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阿拉伯数字)填写好,再用2B铅笔在阿拉伯数字下,找到对应的数字涂黑。填涂选择题的答案时,要注意题号顺序,不要将答案写错位置,答案正确但填涂错了位置仍然是没有成绩的。如将第19题的答案涂在第20题的位置,第20题的答案涂在19题的位置,会使这两道题同时失分。考生在填涂正确答案时,答题卡上的题号要与试卷上的题号一一对应,绝对不可错位,不能在答题卡上作与答题卡无关的任何标记(包括指示箭头),不要在答题卡的“同步头线”(答题卡上下两头从左到右的直线)和定位线(答题卡上左右两边从上到下的黑方块)上涂写或做标记,否则,将严重影响光电阅读机对信息点的扫描和结论判断,增加失分和违反《考生违纪处罚规定》受到扣分处罚。  
    三、答题卡填涂应达到的标准
      填涂答题卡上的信息点要注意“四度”:一是注意“黑度”,做到‘深浅均匀’,以盖住方括号内印刷的ABCD字母为准,不要以为越黑越好,不要为了黑,就使劲地涂,以至于是涂点成为一个凹陷,甚至戳破答题卡;二是注意“长度”,填涂的涂痕以涂满方括号为准,不能超过方括号的长度范围;三是注意“宽度”,不能超过方括号的宽度范围,长度和宽度做到将方括号涂满为标准,否则光电阅读机会认为你漏涂或上下、左右连涂,而按照多个选择答案结果对待。四是填涂力度。涂卡时不要用力过大,一般说,涂黑后以看不到选项框内的字母或数字即为力度适中。如果涂的颜色太浅,会造成机器采集不准,即使选对了答案也得不到分数;用力太大,涂的颜色太黑,容易使纸面凹凸不平或将卡划破,且修改时不易擦除干净。此外,填涂单选题时,只能在几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答案,在信息点涂黑。多涂或涂黑一个选项后又在其他选项上浅涂一笔、一点的,机器均认为错误涂写。填涂多选题时,要保持一道题几个涂黑点的黑度基本一致,如果差别太大,否则光电阅读机均认为误涂或者少涂。  
    总之,考生填涂完答题卡后,整体看自己的答题卡填涂信息点要做到“深”、“满”、“匀”, 即要“均匀一致”,不要出现涂点深浅不均匀或者黑到发亮的感觉,不要有的颜色深点,有的颜色浅点,也不能涂成一条细线,不能超出方括号边界,更不能几个方框涂得连成一片或者涂点粗细不一,更不能使用打√或点点的方式,否则,给机器准确判断造成干扰或者误判,给考生带来损失。  
    据有关专家测定,使用电脑和光电阅读机评阅试卷,对标准点识别的误码率小于百万分之一。其准确度是人工阅卷不要比拟的。只要考生严格按上述要求填涂,机器就一定会公正、准确无误判断出考生的分数。
    四、答题卡的自我保护
      考生领到答题卡后,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答题卡,因为任何侵水、破损、折叠等原因造成的污染或者损坏都将直接影响机器阅卷,甚至影响考生考试成绩。为了保护好答题卡,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考生拿到答题卡后,要认真检查答题卡有无破损、污迹或印刷裁剪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若发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立即举手报告监考员,要求更换或补发。第二,考生填写好姓名、准考证号,涂好准考证号、科目、卷型后,可将笔放在一边,防止将墨水洒落在答题卡上,如果考试用的桌面不平整,填涂答题卡应该在垫纸板上进行,防止铅笔将答题卡戳破。第三,要防止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将答题卡污染。第四,更改错误信息点时,使用塑料皮擦要轻轻用力,要顺着一个方向(比如从左向右)擦除,塑料皮擦上粘着黑色碳末后,在草稿纸或者衣袖上擦净后再轻轻用力顺着同一个方向擦除,不要用力“来回擦”(防止塑料皮擦上粘着的黑色碳末反复在卡上涂抹),不要用手抹,更不要蘸唾液,防止将答题卡擦成黑窟窿。第五,答题卡填写无误后,应将答题卡翻扣于课桌左上角,注意保护自己的答案,防止被相邻的考生偷看,造成雷同试卷,自己受牵连。第六,考试终了离开考场时,要将I卷、II卷和答题卡分别整理,不要将答题卡夹在试卷或者草稿纸中,更不要将答题卡带出考场。  
    五、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考生们在做选择题答第I卷时,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一)做、涂分离法。考生拿到试题后先集中精力审题、做题,可将选准的答案轻轻标在I卷(即A或B卷)各题的选项下面,做完所有选择题经过检查没有问题,再将选择题的答案逐个依次移植到答题卡上。这样做的优点是速度快,精力集中,不易出错,缺点是移植时可能错位,或忘记涂卡。  
    (二)做、涂并进法。一边审题做题,一边填涂答题卡。优点是一次成功,不易漏涂和错位,缺点是精力会分散,用时间多,手忙脚乱。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选择。  
    (三)疑难问题猜答法:对于不会的选择题,可以采取猜答得方法,猜一猜。这是机遇分,不能放弃。单项选择,常常为4选1,如果没有倒扣分的要求,就大胆猜测。可以采用排除法,从选项中首先确定1至2个明显错误的,剩余两个必定有一个是正确的,任意选一个,就意味着你有50%的把握得到该题的分数,如果放弃就意味着你放弃了100%的机遇分。但如果有倒扣分的规定,对于一个选项也无法排除时,就不要猜答,因为这种题的得分和失分可能性是相等的,若你能排除一至两个还可以冒险,对于拿不准的或摸棱两可的情况,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要注意,答题卡上的填涂点整体看不会有什么连续或者有规律的连续,凭此,可以大胆猜测.  
    六、其他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涂改,不要潦草,书写美观。  
    为了避免同学们将答题卡弄破,考试禁止使用胶带或涂改液。  
    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不能避免涂涂改改。特别是作文,卷面要“为悦己者容”,一个涂擦就像一块伤疤,无疑对自己的作文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同学们要打草稿(英语作文),其它的要想好了再下笔。  
    再就是不要潦草。要使用0.5毫米签字笔认真书写,笔迹出水要流畅,潦草的字体往往扫描到电脑后更显轻飘、草率,有的显示还不明显。字距要紧凑,不能太开,太开了稀疏难看。作文一定要分段(通常三段),既美观,又能凸显段落开头的连接词或句子。  
    2、不可超出范围。
    电脑无法扫描出超越方框的内容,所以把答案写出方框,等于没写。
     













    五、 考后调整篇
    【考后调整篇1】考后调整规划
    【考后情绪一:过度放纵】情况分析:突然释放,无法控制
    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备考压力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压抑状态,考试结束之后,一下子得到释放,就变得忘乎所以;也可能因为这次考得的确不错,过于兴奋而难以自制。就会开始放纵自己,但如此放纵对于刚考完试的同学的身心来说极易造成过度疲劳而产生危害的,
    调整方案:合理作息,健康休闲
    中考结束后,要适当的放松,不应过度放纵。可以制定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如可以去打打球,逛逛街,或者跟朋友聊聊天等。
    同时,中考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不能完全丢掉学习,要保持之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适当的进行 “调整性学习”,比如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考后情绪二:严重挫败】情况分析:发挥失常,怀疑自我
    有些同学因为考试时发挥失常,就开始自我怀疑,这部分同学思维太过简单,会把中考或高考的失败看作前途的终结,。所以,他们就会长吁短叹、愁眉苦脸,反复咀嚼自己在考试时的失败和痛苦,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同时觉得自己考得不如别人,低人一等。
    调整方案:正确认识自我,转移注意力
    当一个人产生这种心理的时候,是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的,此时关键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每个考生都应当在考后好好反省,全面分析考试胜败的原因,客观评价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把自己评价过低。考生一旦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评价,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考试的成败得失,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同时,还要懂得,中考和高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千万不能凭一次成败论英雄。同时不妨采取转移注意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
    【考后情绪三:愧疚难当】情况分析:过渡关怀,愧对父母
    由于很多家长和亲戚朋友都会很关注一个即将中考的孩子,这在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觉得大家都很看重自己,于是自己就想考个好成绩作为报答,结果并没有考的很理想,于是就产生了愧对家长的内疚心理。一些过度内疚的同学还会因此整天闷在家里,避免会亲访友,减少了与人交往的机会,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抑郁症。
    调整方案:参加活动,父母交流
    此类同学,要化内疚为力量,勇敢地站起来,不要沉浸在内疚之中,要尽快走出这个误区。可以选择一些集体活动,一般来说,和同学在一起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也可以在家看看书,看看伟人的传记;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学习。
    【7种方法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
    方法一: 转移思路法:离开令人不快的情境,转移到高兴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忘却烦恼。
    方法二 :亲近动植物法:走近大自然,与动植物亲密接触,让植物的生机盎然、动物的顽皮可爱来感染自己,排遣心中的烦恼,改变自己的阴郁心情。
    方法三 :谈心法:把心里的郁闷或牢骚倾诉于自己最亲密和信赖的人。这种谈心可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有时候,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朋友的一番话可能会让你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方法四 : 自我暗示法:不妨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只要有自信,任何人或事都不能使你自卑。
    方法五:日记法:把内心的痛苦尽情地宣泄在日记中,别人也不会知道。慢慢自己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方法六:补偿升华法: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例如学得某种专长)补偿中考失败造成的痛苦;把不良情绪导向积极方面,通过做出突出成绩化解心理矛盾,获得心理平衡。
    方法七: 宣泄放松法:把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或大声叫喊,或痛哭一场,或“潇洒”玩一回(当然要健康地玩),通过宣泄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六、终极押题篇
    2023年中考生物终极押题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菟丝子是寄生性植物,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器”伸入寄主,从寄主获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菟丝子(一种植物)可以用“吸器”从其他植物获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有利于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
    B.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遗传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所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应激性,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为某水域的食物网图,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多于墨鱼
    B.鲫鱼和水蚤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3种消费者
    D.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答案】A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A.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墨鱼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最多,A错误。
    B.鲫鱼捕食水蚤,鲫鱼和水蚤又都捕食小球藻,因此二者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B正确。
    C. 图示中共有4条食物链:小球藻→水蚤→鲫鱼→墨鱼;小球藻→鲫鱼→墨鱼;小球藻→虾→墨鱼;小球藻→螺→青鱼→墨鱼。其中最长的食物链:小球藻→水蚤→鲫鱼→墨鱼和小球藻→螺→青鱼→墨鱼。都有三种消费者,C正确。
    D.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D正确。
    故选A。
    3.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某个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甲是对光,目的是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B.进行操作乙时眼睛注视着物镜下方,是为了避免压碎玻片,污染镜头
    C.若进行操作丙时光线变暗,可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D.若进行操作丙时所观察到的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粗准焦螺旋
    【答案】D
    【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
    【详解】
    A.操作甲,眼睛注视目镜,物镜、目镜、物镜在同一条直线上,是对光步骤,对光的目的是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A正确。
    B.操作乙,眼睛注视物镜,这是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压碎玻片标本,污染镜头,B正确。
    C.光线强时,视野过亮,用反光镜的平面镜,遮光器的小光圈;光线弱时,视野较暗,用反光镜的凹面镜,遮光器的大光圈,因此在进行操作丙时光线变暗,可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C正确。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外,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因此若进行操作丙时所观察到的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D。
    4.下图是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及大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进行a、b、c三个过程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都不发生变化
    B.A、B、C、D属于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C.⑤和⑥构成种子,⑥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F是大豆植物个体,由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组成
    【答案】A
    【分析】
    图中a细胞的生长,b细胞的分裂,c细胞的分化,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分生组织,D营养组织,E种子,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
    【详解】
    A.在a细胞的生长和c细胞的分化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不变,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A错误。
    B.A、B、C、D属于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正确。
    C.⑤种皮和⑥胚构成种子,⑥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C正确。
    D. F是大豆植物个体,由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组成,D正确。
    故选A。
    5.某生物小组对下列植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绵和葫芦藓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肾蕨和葫芦藓都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C.油松产生的松果就是它的果实
    D.每一颗玉米粒就是一个种子
    【答案】B
    【分析】
    植物按照能否产生种子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的包被;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详解】
    A.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A错误。
    B.蕨类植物中的肾蕨和苔藓植物中的葫芦藓都属于孢子植物,都利用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C.油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无果实,松果是裸露的种子,C错误。
    D.玉米粒的果皮和种皮紧密结合在一起,很难分离,因此,每一颗玉米粒实际就是一个果实,D错误。
    故选B。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若将甲、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甲装置塑料袋内不会出现小水珠
    C.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乙装置塑料袋内的小水珠一定比甲装置塑料袋内的小水珠多
    【答案】C
    【分析】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详解】
    A.因为甲装置在黑暗处,所以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塑料袋内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的产物有水,所以会产生水珠,B不符合题意。
    C.乙装置,在黑暗处,所以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符合题意。
    D.甲乙装置一样,用来收集呼吸作用的产物,验证呼吸作用产物是二氧化碳,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一样,所以小水珠应该一样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主要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由①产生,染色体组成为22条+X
    B.精子在④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C.胚泡移入③子宫中,最终在子官内膜④处着床
    D.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生殖系统的结构,难度适中。图中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是子宫内膜。
    【详解】
    A.卵细胞由卵巢产生,雌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染色体,A正确。
    B.精子在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B错误。
    C.胚泡移入子宫中,最终在子宫内膜处着床,C正确。
    D.胎儿与母体的物质交换通过胎盘和脐带完成,D正确。
    故选B。
    8.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人体消化与吸收”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资料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分解为葡萄糖
    B.食物可在消化道中被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
    C.水、无机盐、酒精主要在胃内被消化吸收
    D.胆囊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
    【答案】B
    【分析】
    1.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详解】
    A.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内,被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不是葡萄糖),麦芽糖有甜味,因此馒头咀嚼会变甜, A错误。
    B.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食物可在消化道中,被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B正确。
    C.水、无机盐、酒精不需要消化;胃能吸收水、无机盐、酒精,但是小肠才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因此,水、无机盐、酒精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C错误。
    D.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胆囊中储存,消化食物时再通过胆管进入小肠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9.深呼吸不仅能促进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还能使人心跳减缓、血压降低,是自我放松的好方法。图表示人体深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C段膈肌收缩 B.CE段肋间肌舒张
    C.胸廓容积最大的是C点 D.胸廓容积最小的是D点
    【答案】D
    【分析】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
    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图中AC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A正确。
    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图中CE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舒张,B正确。
    CD.吸气时,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呼气时,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曲线图中,AC段是吸气过程,CE段是呼气过程。C点是吸气的结束点,胸廓容积最大,E点是呼气的结束点,胸廓容积最小,C正确、D错误。
    故选D。
    10.下图为人体内三种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B.②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C.③内径很小,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D.通常血液流动的方向为①→③→②
    【答案】B
    【分析】
    ①动脉血管较厚、弹性大,属于动脉,②管腔大,管壁较薄,弹性小,属于静脉,③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毛细血管。
    【详解】
    A.①动脉血管较厚、弹性大,属于动脉,血流速度快,A正确。
    B.②管腔大,管壁较薄,弹性小,属于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去,B错误。
    C.③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毛细血管,C正确。
    D.通常血液流动的方向为①动脉→③毛细血管→②静脉,D正确。
    故选B。
    11.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③④⑤构成
    B.a处流入的是动脉血,b处流出的是静脉血
    C.如果⑤病变,c中可能出现葡萄糖,尿液也会较正常人多
    D.③内液体的尿素浓度高于①内的液体
    【答案】D
    【分析】
    1.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是肾小球,⑤肾小管;a动脉血,b静脉血,c尿液。
    2.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和尿液中各成分含量如下:
    血浆(100毫升):水(90克),蛋白质(8.00克),葡萄糖(0.10克),无机盐(0.72克),尿素(0.03克)。
    原尿(100毫升):水(98克),蛋白质(0.03克),葡萄糖(0.10克),无机盐(0.72克),尿素(0.03克)。
    尿液(100毫升):水(96克),蛋白质(0.00克),葡萄糖(0.00克),无机盐(1.10克),尿素(1.80克)。
    【详解】
    A.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A正确。
    B.④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①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②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一端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另一端为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b处流的是静脉血,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如果⑤肾小管病变,c尿液中可能出现葡萄糖,尿液也会较正常人多很多,C正确。
    D.③肾小囊内液体是原尿,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是血浆。结合分析可知,100毫升血浆和100毫升原尿中,尿素的含量都是0.03克,D错误。
    故选D。
    12.“脑机接口”技术能帮助瘫痪病人快速显示想说的话语,结合图分析,设备中的“显示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答案】B
    【分析】
    根据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分析解答。
    【详解】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设备中的“显示器”能显示出瘫痪病人想说的话语,因此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故选B。
    13.如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C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B.A和C都是恒温动物,C用肺呼吸,A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A、B、C、D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都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B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答案】C
    【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家鸽属于鸟类,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2)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C大熊猫是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其它类动物没有,A不符合题意。
    B.A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C大熊猫用肺呼吸。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A家鸽属于鸟类、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是无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D.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图表示人体用哑铃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图中所示动作时①舒张,②收缩
    B.③为半活动连结,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骨骼肌收缩需要神经调节
    D.②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答案】C
    【分析】
    如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肘关节。
    【详解】
    A.完成图中为屈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A错误。
    B.③肘关节为活动的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B错误。
    C.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C正确。
    D.②的两端是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D错误。
    故选C。
    15.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答案】A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周氏啮小蜂的受精卵利用白蛾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
    C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D错误。
    故选A。
    16.为体验蘑菇的培养过程,小明网购了蘑菇菌包(下图所示),其内部长满白色的丝状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蘑菇的培养过程需要光照
    B.白色丝状物是蘑菇的菌丝
    C.玉米芯为蘑菇生长提供有机物
    D.采收后的蘑菇和菌包总干重低于2斤
    【答案】A
    【分析】
    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详解】
    A.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蘑菇属于真菌,培养过程不需要光照条件,A错误。
    B.蘑菇由地下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营养菌丝和地上的子实体两部分构成,蘑菇菌包内的白色丝状物是蘑菇的营养菌丝,B正确。
    C.蘑菇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依靠菌丝从木屑、玉米芯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及现成的有机物,C正确。
    D.蘑菇菌包重量约为2斤,里面含有水分,烘干后的重量即干重要低于2斤,D正确。
    故选A。
    17.对如图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B.②③④⑤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形成芽孢是③特有的一种生殖方式
    D.①可以寄生在②内,属于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答案】D
    【分析】
    题图中:①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②细菌是原核生物,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④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⑤蘑菇是多细胞真菌。
    【详解】
    A.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题图中,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菌和⑤蘑菇都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而①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A错误。
    B.②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③酵母菌、④青霉菌和⑤蘑菇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可见,②③④⑤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B错误。
    C.有些①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其特别之处是专以细菌为宿主。可见,①噬菌体可以寄生在②细菌内,属于细菌病毒,D正确。
    故选D。
    18.现有A、B、C、D四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属”,D和A同“纲”不同“目”,共同特征最多的两种动物最可能是(     )
    A.A和B B.B和C C.D和A D.B和D
    【答案】B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结合题意可知,A和B同“目”不同“科”;B和C同“科”不同“属”;D和A同“纲”不同“目”,D和A不在同一个“目”中,其中“科”比“目”、“纲”小,因此,B和C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B。
    19.生物通过生殖发育使得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生物的发育特点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图2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新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C.图3所示昆虫的发育过程与果蝇相同,都经历4个阶段
    D.图4鸟卵的结构中,②系带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答案】C
    【解析】图1是青蛙;图2是嫁接;图3是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图4是鸟卵的结构,①是卵壳,②系带,③卵白,④卵黄膜,⑤胚盘,⑥气室。
    【详解】A.图1是青蛙,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所以青蛙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变态发育,A错误。
    B.图2 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错误。
    C.图3所是昆虫的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都经历4个阶段,C正确。
    D.图4鸟卵的结构中,②系带固定卵细胞的作用,卵黄和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D错误。
    故选C。
    20.如图是染色体结构图解,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DNA分子,②是蛋白质
    B.DNA是双长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一条染色体应该含有2个DNA分子
    D.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蛋白质,蛋白质不能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C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详解】
    A.从图中看出,①是DNA,②是蛋白质,A正确。
    B.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C错误。
    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蛋白质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21.蚕蛾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雄性蚕蛾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据此分析,蚕蛾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
    A.Z B.Z或W C.ZW D.ZZ
    【答案】B
    【分析】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家鸽等鸟类和蛾类等ZW型)等。
    【详解】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蚕蛾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雄性蚕蛾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蚕蛾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或W。
    故选B。
    22.乳酸菌是乳酸的传统生产菌,但耐酸能力较差。酿酒酵母耐酸能力较强、但不产生乳酸。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了能产生乳酸的工程菌株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工程菌株S能产生乳酸的特性是不可以遗传的
    C.乳酸脱氢酶基因是乳酸菌能够生成乳酸的关键基因
    D.工程菌株S的成功获得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答案】B
    【分析】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详解】
    A.由“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了能产生乳酸的工程菌株S”可推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工程菌株S能产生乳酸的特性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故属于可以遗传的变异,B错误。
    C.酵母菌获得了乳酸脱氢酶基因,就可以产生乳酸,说明:乳酸脱氢酶基因是乳酸菌能够生成乳酸的关键基因,C正确。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工程菌株S的成功获得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B。
    23.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通过大量的观察,猜测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下列对各种现象的解释中,与达尔文进化理论一致的是(  )
    A.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而失去视觉
    B.啄木鸟的长舌是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舌头的结果
    C.长颈鹿的颈长是因为它不断地努力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
    D.狼和鹿两者进行相互选择,结果都能迅速奔跑
    【答案】D
    【分析】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详解】
    A.用进废退学说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最早提出来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个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如:在黑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A不符合题意。
    B.啄木鸟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只有舌伸长才能捕捉到,就容易生存下去,舌短的就捉不到昆虫,而慢慢会被淘汰,而不是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长颈鹿的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D符合题意。
    故选D。
    24.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所表示的免疫过程,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B.甲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C.抗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人生来就有的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
    (1)图中甲的分泌物是抗体,所以甲为浆(效应B)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乙吞噬消化,故乙为吞噬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为:
    a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A.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抗体,为体液免疫。因此,该图所表示的免疫过程,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A正确。
    B.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因此,甲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B正确。
    C.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后天形成的,而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功能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25.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和急救的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处方药的标识为“OTC”,可自行购买服用
    B.对于被毒蛇咬伤的人,要立即扎紧伤口远心端
    C.进行心肺复苏的顺序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D.急救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答案】D
    【分析】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详解】
    A.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简称Rx,非处方药简称OTC,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按说明书服用,A错误。
    B.对于被毒蛇咬伤的人,要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B错误。
    C.心肺复苏的正确顺序为: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C错误。
    D.急救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D正确。
    故选D。
    二、 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26.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们吃的草莓的“果实”是由花托膨大发育而成。草莓“种子”是受精后的子房膨大形成的瘦果,附着在膨大花托的表面。请根据草莓的介绍和如图分析回答:

    (1)根据文字叙述和图一、图二,附着在膨大花托表面的瘦果属于______(填器官名称)。
    (2)冬季草莓种植主要是在温室大棚中进行,白天果农将取暖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其目的是______。
    (3)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草莓温室大棚内进行了系列实验。若将该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发现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这说明______。
    (4)图四表示晴天密闭草莓温室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草莓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___(填图四中字母),原因是______。
    【答案】
    果实
    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3) 草莓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4) C B点—C点草莓光合作用强度一直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过了C点草莓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开始分解有机物。
    【分析】
    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据文字叙述和图一、图二,附着在膨大花托表面的瘦果属于果实。
    (2)冬季草莓种植主要是在温室大棚中进行,白天果农将取暖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增加了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目的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草莓温室大棚内进行了系列实验。若将该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发现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这说明草莓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4)观图可知:B点—C点草莓光合作用强度一直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过了C点草莓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开始分解有机物,因此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7.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下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⑧表示生理过程,甲~丁表示器官、系统或细胞,a~c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二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同学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变为物质a,过程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器官有__________。
    (2)图一中过程④对应图二中的________段曲线(用字母表示)。
    (3)图一中物质b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  ](填序号),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瓣膜的状态是__________。
    (4)尿素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图一中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答案】
    (1) 胃、小肠、胰腺
    (2) Bcd(bd)
    (3) 2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4) ⑦⑧
    【分析】
    图一中:①消化、②吸收、③吸气、④呼气、⑤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⑥排出粪便、⑦排尿、⑧排汗、a氧基酸、b氧气、c二氧化碳、甲呼吸系统、乙泌尿系统、丙皮肤、丁组织细胞;图二中:ab、de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cd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图三中:1右心房、2左心房、3右心室、4左心室。
    【详解】
    (1)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最后被小肠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消化变为物质a氨基酸,过程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器官有胃、小肠、胰腺。
    (2)由分析可知,过程④是呼气,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三中bcd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因此图一中过程④对应图二中的bcd段曲线。
    (3)物质b是氧气,氧气先进入肺,气体交换后进入肺静脉流到左心房,经左心室走主动脉输到全身,然后气体交换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右心房,经右心室走肺动脉去肺,因此人体吸入的氧气首先到达心脏的2左心房;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此时动脉瓣开放,保证血液流通),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由此可知,当物质b氧气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瓣膜的状态是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4)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是④呼气、⑦排尿、⑧排汗;⑧排汗: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④呼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⑦排尿: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由此可知,图一中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⑦和⑧。
    28.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污水处理厂常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就是常用的治污菌种。请结合如图的污水处理流程简图,分析回答问题:

    (1)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二者在结构方面最显著的差异是枯草芽孢杆菌没有______。
    (2)枯草芽孢杆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可形成______进行自我保护,当环境适宜时再萌发成细菌。
    (3)曝气池需要持续通入空气,说明大多数污水处理菌的生活需要______(填空气中的一种成分)。
    (4)根据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还必须为曝气池中的菌种提供适宜的______。
    (5)在适宜的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可将污水中的______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
    (1)成形的细胞核
    (2)芽孢
    (3)氧气
    (4)温度
    (5)有机物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细胞内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
    (1)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二者在结构方面最显著的差异是枯草芽孢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2)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培养基上,它能通过分裂生殖迅速增多,形成菌落。枯草芽孢杆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可形成芽孢进行自我保护,当环境适宜时再萌发成细菌。
    (3)曝气池需要持续通入空气,说明大多数污水处理菌的生活需要氧气。
    (4)为保证污水处理菌能快速生长繁殖,根据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还必须控制曝气池的温度条件等。
    (5)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属于分解者,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参与物质循环。
    29.下面是阳阳同学对自己家族中有无酒窝的调查结果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根据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的婚配组合及结果,可判断出有酒窝是显性性状。
    A.爷爷×奶奶→姑姑 B.爷爷×奶奶→爸爸
    C.外公×外婆→妈妈 D.爸爸×妈妈→阳阳
    (2)阳阳是个男孩,其细胞中的Y染色体来源于祖辈中的_______(填“爷爷”、“奶奶”、“外公”或“外婆”)。
    (3)根据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爸爸和妈妈准备再生一个孩子。若用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预测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
    (4)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他接种乙肝疫苗,一段时间后,在其血液中可检测到____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一预防措施属于___________。
    【答案】
    (1)B
    (2)爷爷
    (3)Aa或aa
    (4)乙肝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试题分析:(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人的有酒窝与无酒窝,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组相对性状。
    (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在图中可以看出,爷爷和奶奶都为有酒窝,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爸爸无酒窝,说明无酒窝为隐性性状。可见B符合题意。
    (3)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父亲的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从性别的遗传规律分析,正常男孩体细胞中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父亲。所以阳阳是个男孩,其细胞中的Y染色体来源于祖辈中的爷爷。
    (4)在生殖过程中,无酒窝的爸爸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即含A基因的精子,有酒窝的妈妈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a基因的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两种类型的卵细胞与含a基因的精子细胞结合的几率是相等的,因此爸爸妈妈准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 或aa。
    (5)婴儿从出生到成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预防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产生抗体,增强婴儿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形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30.科学家在野外发现某种植株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叶形:一种叶子的边缘没有深分裂,另外一种叶子则有着很深的分裂(如图1)。有趣的是,这两种叶形的叶子遭到的捕食程度不同,无分裂的叶子更易受到昆虫的捕食。科学家马上找到了始作俑者是一种卷叶象甲。这种象甲会切叶卷成筒状产卵于内(如图2),孵化的幼虫栖居卷叶内并以卷叶为食。针对此现象,科学家提出以下两种假设:
    假设Ⅰ:具有深裂的叶片营养(口感)不好,卷叶象甲幼虫不喜食。
    假设Ⅱ:具有深裂的叶片不利于折叠成卷筒状,卷叶象甲成虫不喜使用。
    检验哪种假设更合理,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表1):

    表1:实验设计及结果
    组别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
    叶片形状
    卷筒方式
    卷筒数量/个
    每个叶片虫卵数量/枚
    相同且适宜环境一段时间后
    成虫平均体重
    甲组
    全缘叶片
    卷叶象甲自动卷叶
    30
    1
    甲乙两组成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
    乙组
    具深裂叶片
    人工模拟卷叶象甲制作卷叶
    30
    1

    (1)该实验结果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假设Ⅰ,原因是______。
    (2)实验中甲乙两组卷筒数量为什么不用1个而是用了30个?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假设Ⅱ,可补充设计丙组实验:______,由卷叶象甲自动卷叶,再观察成虫的体重情况。
    (4)卷叶象甲作为一种农业害虫,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卷叶象甲,请你提出其它的防治措施。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答案】
    (1) 不支持 甲乙两组的卵都能孵化出幼虫,并以叶片为食,成长成虫,成虫的体重无显著差异
    (2) 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 将深裂叶的边缘剪掉,形成全缘叶片
    (4) 经安全评估后,适当引入当地卷叶象甲的天敌或经安全评估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卷叶象甲的品种,或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深裂叶的品种或收集卷叶集中销毁,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雌虫(从生态安全的角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和从个体生活史的角度提出措施)
    【分析】
    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
    (1)由实验结果“甲乙两组成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可以看出,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Ⅰ,因为,甲乙两组的卵都能孵化出幼虫,并以叶片为食,成长成虫,成虫的体重无显著差异。
    (2)实验中甲乙两组卷筒数量不用1个而是用了30个,符合探究实验的重复性原则,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根据“假设Ⅱ:具有深裂的叶片不利于折叠成卷筒状,卷叶象甲成虫不喜使用。”可知,变量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叶片,为了保持单一变量,需要让两种叶的形状相同。因此,要将深裂叶的边缘剪掉,形成全缘叶片。
    (4)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卷叶象甲,会造成环境污染,要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考虑防治方法,如:经安全评估后,适当引入当地卷叶象甲的天敌或经安全评估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卷叶象甲的品种,或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深裂叶的品种或收集卷叶集中销毁,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雌虫(从生态安全的角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和从个体生活史的角度提出措施)






























    2023年中考生物终极押题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四面荷花三面柳,明湖美景令人醉”。下列现象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符的是(  )
    A.荷花的茎是中空的——生物能适应环境
    B.柳树飘散柳絮——生物能繁殖后代
    C.向日葵朝向太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喜鹊的雏鸟与亲鸟羽色相似——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答案】C
    【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详解】
    A.荷花的根吸收的是土壤里空气中的氧气,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
    B.柳树飘散柳絮,是柳树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B正确。
    C.向日葵朝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错误。
    D.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喜鹊的雏鸟与亲鸟羽色相似,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答案】C
    【分析】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甲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丙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2)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详解】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其数量越多。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甲→丙→乙→丁。
    A.食物链:甲→丙→乙→丁中有四个营养级,A错误。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
    C.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乙、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所以该生态系统除了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3.实验课上,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情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①观察物像,使物像更清晰
    B.图乙物像清晰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状态
    C.图丙的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
    【答案】B
    【分析】
    图甲中,①是细准焦螺旋,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物镜,④目镜,图乙中,物镜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则①是低倍物镜,②是高倍数物镜,图丙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丁图出现气泡。
    【详解】
    A.粗、细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①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A正确。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①物镜离载玻片比②物镜离载玻片远,说明物镜①倍数小,在①状态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多,B错误。
    C. 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图丙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
    D.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会变形、会移动,则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D正确。
    故选B。
    4.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的生物标本中,棉花种子首先完成发芽过程,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芽”的桂冠。下列材料与棉花种子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草履虫 B.西红柿果肉 C.甘薯 D.葫芦藓
    【答案】C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A.草履虫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故草履虫属于细胞结构层次,A错误。
    B.西红柿果肉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组织层次,B错误。
    C.甘薯(属于植物的茎)、种子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C正确。
    D.葫芦藓是由不同器官构成的植物体,D错误。
    故选C。
    5.山水长清,宜居之地。长清区绿化完善、物种丰富,对于常见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银杏的种皮为白色,俗称“白果”
    B.油松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C.裸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D.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
    【答案】C
    【分析】
    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可以把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类群;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种子胚内子叶的数量,种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详解】
    A.银杏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白色的种子俗称“白果”,A正确。
    B.油松属于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它种子长在球果里,B正确。
    C.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C错误。
    D.苔藓植物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D正确。
    故选C。
    6.某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取300粒玉米种子,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一共有三个:光照、黑暗、温度
    B.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相同,不能作对照
    C.第1组有未萌发的种子,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
    D.该实验说明玉米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C
    【分析】
    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
    A.第1组和第2组对照,变量是光照;第1组和第3组对照,变量是温度,A错误。
    B.第1组和第2组只有光照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可以构成对照实验。这两组实验结果相同,说明:光照不影响玉米种子的萌发,B错误。
    C.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第1组的种子具备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结果还有没萌发的种子,原因可能是自身条件:胚不完整、胚受到损伤等,C正确。
    D.第1组和第2组的变量是光照,但是两组种子的萌发率都是90%,说明光照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第1组和第3组的变量是温度,1组萌发率是90%,3组只有10%的种子萌发,说明温度能够影响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选C。
    7.同学们利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保温瓶、温度计等材料用具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B.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说明种子呼吸过程释放了热能
    C.甲组蜡烛迅速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甲组蜡烛迅速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答案】C
    【分析】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甲组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乙组不进行。
    【详解】
    A.萌发的种子,能进行生命活动,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呼吸作用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故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B正确。
    CD.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而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故甲组蜡烛迅速熄灭。而乙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未消耗氧气,故蜡烛继续燃烧,C错误;D正确。
    故选C。
    8.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米勒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成了生命
    B.化石证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C.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D.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学会用火
    【答案】B
    【分析】
    ①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细菌进行了一次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细菌,保留了抗药的细菌,故抗生素药物对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②变异具有普遍性,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既有抗药性变异,也有不抗药性变异。 故不是因为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③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④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详解】
    A.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B符合题意。
    C.变异具有普遍性,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既有抗药性变异,也有不抗药性变异。 故不是因为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C不符合题意。
    D.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所以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直立行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甲所示的是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图乙所示的是小肠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是外分泌腺,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
    B.某人b部位发炎,不宜食用油腻的食物,以免消化不良
    C.d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分泌的消化液具有多种消化酶
    D.图乙中②小肠皱襞和③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答案】C
    【分析】
    分析图可知:图甲a肝脏、b胆囊、c胃、d胰腺;图乙②小肠皱襞、③小肠绒毛。据此答题。
    【详解】
    A.图甲中a是肝脏,有导管,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襄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故A正确。
    B.某人的b胆囊发炎,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因此不宜食用油腻的食物,以免消化不良,故B正确。
    C.d是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内分泌部叫胰岛分泌胰岛素,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多种消化酶,故C错误。
    D.图乙中②是小肠内壁上的环形皱,③是皱上小肠绒毛,这都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故D正确。
    故选C。
    10.如图示某同学用可乐瓶、气球、橡皮塞和玻璃管等材料制作的呼吸系统模型,下列描述各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及生理功能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气管,②代表支气管,能粘住空气中的小颗粒和杀菌的作用
    B.③代表的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C.④代表胸廓,主要由肋骨、胸骨和脊柱组成
    D.⑤代表肋间肌,此时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D
    【分析】
    图中:①模拟的是气管、②模拟的是支气管、③模拟的是肺、④模拟的是胸廓、⑤模拟的是膈肌,据此回答。
    【详解】
    A.①气管和②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能粘住空气中的小颗粒和杀菌的作用,A正确。
    B.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正确。
    C.④代表胸廓,人体的胸廓是一个近似圆锥形的支架,由12个胸椎(即脊柱)、12对肋骨和1个胸骨连结而成。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以缓冲外力,起着支持、保护胸腹腔脏器的作用,C正确。
    D.⑤代表的是膈肌,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D错误。
    故选D。
    11.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血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都是由血浆运输的
    B.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若血管受伤,血小板在伤口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促进止血
    D.根据图中血流方向可知,与该血管乙端相连的另一种类型的血管是动脉
    【答案】C
    【分析】
    (1)组织细胞处的物质交换: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同时,动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也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进入血液。(2)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流方向和血管特点: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A.血液中的氧气主要由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由血浆运输,A错误。
    B.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错误。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当血管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同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促进止血,C正确。
    D.图中血流方向表明,血液是从甲流向乙。可见,与甲端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是从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属于动脉;与乙断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是从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属于静脉,D错误。
    故选C。
    12.某人尿检化验单显示,其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请你推测其体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膀胱和肾小管
    C.膀胱和肾小球 D.肾小球和肾小管
    【答案】D
    【分析】
    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某人尿检化验单显示,其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生理过程异常所致。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选D。
    13.物理学家霍金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症是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也称为传出神经元)功能丧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叩击霍金膝盖下缘韧带,能发生膝跳反射
    C.大脑皮层是调节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霍金心跳、呼吸正常,说明脑干功能正常
    【答案】B
    【分析】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
    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正确。
    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霍金的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功能丧失,因此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面的韧带时,他不能发生膝跳反射,B错误。
    C.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正确。
    D.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因此霍金的心跳、呼吸正常,说明脑干相关部位功能正常,D正确。
    故选B。
    14.“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
    A.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用贝壳保护头、足和内脏团,贝壳外常有外套膜
    B.鲤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C.苔藓植物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长得比较矮小
    D.植物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扩大了吸收水分的面积
    【答案】A
    【分析】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
    A.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通常用贝壳保护头、足和内脏团,贝壳内有外套膜;乌贼的贝壳退化,A错误。
    B.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因此,鲤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运动时的阻力,B正确。
    C.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C正确。
    D.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因此成熟区(或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
    故选A。
    15.八段锦是时下流行的一项简单易行的体育健身活动。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八段锦需要通过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灵活配合才能完成
    B.八段锦不仅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C.手臂的肱二头肌的肌腱需附着在同一块骨上,以牵拉骨产生运动
    D.运动中,如果发生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的现象就是脱臼
    【答案】C
    【分析】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连接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因此,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详解】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八段锦需要通过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灵活配合才能完成,A正确。
    B.八段锦等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正确。
    C.肱二头肌等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以牵拉骨产生运动,C错误。
    D.脱臼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D正确。
    故选C。
    16.酸奶袋上常写:“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胀袋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某同学做了探究(如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酵母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作对照
    B.在缺氧环境中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甲组气球体积大于乙组,则实验验证成功
    D.低温储存可抑制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C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
    A.根据甲、乙装置图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酵母菌,与乙组相比甲组没有酵母菌,因此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A正确。
    B.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为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可能会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的大小关系可能是甲组气球体积小于乙组或乙组气球体积大于甲组,则实验验证成功,C错误。
    D.在低温下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酵母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D正确。
    关系C。
    17.下列对三种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甲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C.乙通过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D.丙个体微小,但有细胞结构
    【答案】C
    【分析】
    (1)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青霉菌、丙是病毒。
    (2)甲是细菌的细胞,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乙是青霉菌,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最外面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详解】
    A.甲是细菌、乙是青霉菌、丙是病毒,甲、乙、丙都没有叶绿体,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A错误。
    B.甲是细菌,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但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B错误。
    C.青霉是多细胞真菌,依靠菌丝连接而成,通过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
    D.丙是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8.《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种质库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
    B.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C.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不得将濒危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
    【答案】D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详解】
    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可以保护基因多样性,也就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故A正确。
    B.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故B正确。
    C.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故C正确。
    D.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所以对濒危野生动物要迁入动物园进行保护,故D错误。
    故选D。
    19.如图代表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代表家蚕,过程②会出现蛹期
    B.若代表家鸽,过程①在产卵后完成
    C.若代表花生,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
    D.若代表青蛙,过程②在陆地上发育
    【答案】A
    【分析】
    雄性产生的生殖细胞A是精子,雌性产生的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两者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详解】
    A.若代表家蚕,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经历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正确。
    B.若代表家鸽,过程①受精完成后产卵,B错误。
    C.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在种子的外面常有果皮包被。因此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花生,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C错误。
    D.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青蛙,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生物体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水中产卵,水中受精,青蛙的幼体蝌蚪必须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A。
    20.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种多样,有关下列各图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所示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B.图二所示为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例如蚜虫的发育
    C.图三鸟卵的结构,胚胎发育的部位是⑤胚盘
    D.图二、图三属于有性生殖,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答案】B
    【分析】
    (1)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2)观图可知:图一是嫁接,图二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图三是鸟卵的结构,⑤是胚盘。
    【详解】
    A.图一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A正确。
    B. 图二所示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蚜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 图三鸟卵的结构中⑤是胚盘,含有细胞核,在适宜的温度下胚盘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C正确。
    D.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图二、图三属于有性生殖,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D正确。
    故选B。
    21.生产上,有一种无需修剪侧蔓(即杈枝)的西瓜新品种——无杈早。为研究其遗传规律,将纯种的有杈(显性性状)与纯种的无杈(隐性性状)杂交获得子一代(F1),再用子一代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杂交实验
    有杈株数
    无杈株数
    1
    F1×F1
    236

    2
    有杈×F1
    50
    0
    3
    无杈×F1
    56
    58

    A.西瓜蔓的有权与无杈是一对相对性状
    B.分析组别1,无杈与有杈株数应相等
    C.分析组别2,有权的亲本是纯种个体
    D.分析组别3,无杈的亲本是纯种个体
    【答案】B
    【分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西瓜蔓的有杈与无杈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亲代的性状在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子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纯种的有杈与无杈杂交获得子一代(F1),再用子一代进行杂交实验F1×F1,F1是杂合体,则组别1,无杈与有杈株数不应相等,B错误。
    C.组别2,亲代无杈是隐性性状,则必定遗传一个隐性基因给后代,只有有杈的亲本是纯种个体,后代才会都是显性性状,C正确。
    D.因F1是杂合体,只有无杈是纯合体,理论上后代才会出现有杈株数与无杈株数的1∶1,D正确。
    故选B。
    22.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其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与人类相同。如图是某个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果蝇的性别是雌性
    B.该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条+XY
    C.该果蝇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都为3条+X
    D.该果蝇子代中雌性果蝇所占比例为50%
    【答案】B
    【分析】
    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6条常染色体和XX。
    【详解】
    A.由图可知,该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和X染色体,则该果蝇的性别是雌性,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该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和X染色体,则该果蝇的性别是雌性。因此,该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条+XX,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和X染色体,该果蝇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3条+X染色体,故C正确。
    D.该果蝇只有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精子有X和Y且各占50%,它们结合的概率各占50%。因此,该果蝇子代中雌性果蝇所占比例为50%,故D正确。
    故选B。
    23.某地区的桦尺蛾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蛾体色是浅色的,少数深色。多年后,由于工业污染,该地区的树皮被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该地区多年间(a~d)桦尺蛾体色和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桦尺蛾的浅色为有利变异
    B.树皮被熏成黑褐色后,深色桦尺蛾更易存活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环境变化对桦尺蛾体色具有选择作用
    【答案】C
    【分析】
    桦尺蛾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由于浅色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因此该地的桦尺蛾体色大都是浅色,只有少数是深色的。工业革命后,大量的煤烟灰严重污染了城市和近郊,树干上的地衣不断死亡,树干也被染成了黑色,这时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结果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极少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
    A.a点时,浅色桦尺蛾的数量明显多于深色桦尺蛾,因此桦尺蛾的浅色为有利变异,A正确。
    B.树皮被熏成黑褐色后,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更易存活,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下降了,但是不一定必然灭绝,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环境变化对桦尺蛾体色具有选择作用,D正确。
    故选C。
    2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胃酸可杀死大多数细菌,并使其产生的毒素失效,这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B.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这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
    C.被狗咬伤出血,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还要注射含有高效抗体的抗狂犬病血清
    D.某人吸入花粉后发生哮喘,这种过敏反应是人体抵抗抗原的反应较弱造成的
    【答案】C
    【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
    ②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详解】
    A.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脾脏中的吞噬细胞能直接地将病原体吞噬消化,是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注射疫苗产生抗体的速度较慢,直接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体内迅速获得大量抗体,有效预防狂犬病,C正确。
    D.某人吸入花粉后发生哮喘,属于花粉过敏,过敏反应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过强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25.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有关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与抗原的数量变化图,则A表示抗体
    B.若甲图曲线B表示使用农药后,某种害虫的数量变化,则说明该害虫在生殖过程中没有产生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C.若图乙血管C处出血,则应在血管D处用丝带缠绕挤压止血
    D.图丙中,若某人在血管B处用丝带缠绕挤压止血,则可能是血管F处出血
    【答案】C
    【分析】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因此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详解】
    A.人体注射疫苗前,体内没有抗体,抗体是0;注射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逐渐多,当抗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抗原被抗体清除,抗原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为0;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其中表示抗体产生变化的曲线是A,故A正确。
    B.甲图曲线B表示使用农药后,某种害虫的数量变化,最后害虫都死亡,说明该害虫在生殖过程中没有产生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故B正确。
    C.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应在远心端止血。据血流方向可见乙表示静脉,血管C处出血,则应在远心端用丝带缠绕挤压止血,故C错误。
    D.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静脉出血应在近心端止血。图丙中,若某人在血管E处用丝带缠绕挤压止血,则可能是血管F处出血,故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26.“绿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感,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图一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若将该食物网中的消费者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
    (2)图二中,若A、B、C表示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对应的生物是______。请写出它在图一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3)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4 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或体内有无脊柱)
    (2) 鹰 草→老鼠→鹰
    (3) ②③④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依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详解】
    (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一中食物链有:草→蝗虫→青蛙→蛇→鹰,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老鼠→蛇→鹰,草→老鼠→鹰,共4条。若将该食物网中的消费者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体内有无脊柱)。
    (2)图二中,甲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草),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图二中食物链为:甲→A→B和甲→A→C→B,对应图一食物链有“草→老鼠→蛇→鹰、草→老鼠→鹰”,则B代表鹰。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一条:青草→老鼠→鹰。
    (3)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通过图二中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可见,表示呼吸租用的是图二中的②③④。
    27.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牛奶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过程后,进入血液的物质是________。
    (2)心室肌肉发达,可像抽水用的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心脏左右两个“泵”精密配合,协同工作,保证了血液循环的顺利进行。请据图回答。心脏的[ ](用图中字母表示)收缩,将血液泵向肺。此过程中,__________关闭,防止血液倒流。
    (3)若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中循环流动,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点就运输物质的作用,例如为肌肉细胞不断地运来_________。第二点具有防御作用,比如当发炎时,白细胞会吞噬侵入的病菌。
    【答案】
    (1)氨基酸
    (2)B   房室瓣
    (3)A→B   C→D
    (4)营养物质和氧
    【分析】
    (1)分析图示可知,这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个图解,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取食物,并且将食物进行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又经消化道壁吸收,再由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与此同时,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身体,也由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细胞内产生的废物,再由循环系统运输到肾脏各处,以不同形式排出体外。
    (2)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
    (3)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利于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5)血液循环主要由心脏、血管及血液组成,血液循环具有运输的功能。血液的组成如下:

    其中白细胞具有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防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详解】
    (1)食物的消化如下

    从上图可知,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消化的场所是在小肠。
    (2)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当B右心室收缩时,将血液经肺动脉泵向肺,此时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
    (3)从血液循环途径可以看出,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经过的路线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所以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4)由分析可知,血液可以运输营养物质,例如为肌肉细胞不断地运来营养物质和氧用于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当发炎时,白细胞会吞噬侵入的病菌,这说明血液具有防御作用。
    28.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的乳酸菌溶液、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实验中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乳酸菌溶液、7%盐水、鲜姜和辣椒的目的是______。
    (2)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
    (3)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______。
    (4)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答案】
    (1) 形成对照/对照作用 控制单一变量
    (2) 先上升后下降/先增高后降低
    (3) 三组食醋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4) 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详解】
    (1)结合分析,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
    (3)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4)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酷。
    29.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对肺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接种疫苗是一种快速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1)图示为健康人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结构模式图,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________。
    (2)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接种数量已实现全民免疫,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所注射的疫苗属于________。全民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的________措施。如图是两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的模型:

    据图可知,老人与儿童等易感者在________(填字母)人群中更易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原因是已接种疫苗并产生抗体的人多,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因此国家提出的接种建议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量接种疫苗。
    (3)我市群体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从图中抗体产生的特点分析二次接种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病原体
    (2) 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B
    (3) 第二次接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分析】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2)图示为健康人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结构模式图,其中图为健康人的肺泡模式图和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模式图。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详解】
    (1)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血液中的白细胞发挥吞噬细菌的作用,进入肺泡吞噬病毒,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以后,血浆也进入肺泡,阻碍了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2)当前我国正在快速有力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所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可刺激机体内产生抗体。全民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保护易感人群。如图是两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的模型:老人与儿童等易感者在B人群中更易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原因是接种疫苗并产生抗体的人多,限制了疾病的传播,因此国家提出的接种建议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量接种疫苗。
    (3)我市群体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从如图抗体产生的特点分析二次接种的原因是第二次接种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且存在时间更长。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30.2023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不足对生长发育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模拟探究了不同睡眠状况对人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健康、正处于生长发育中,且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对其中一组小鼠进行睡眠剥夺处理,使其每日睡眠时长仅为4小时,持续20天;另一组小鼠按正常作息时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③在实验的第0天(实验前)、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验结束),分别测量两组小鼠的体重,并于实验的第0天(实验前)、第20天(实验结束),分别测量两组小鼠的生长激素分泌量,计算平均值,结果如图1、图2。

    (1)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对照组为______组。
    (2)分析图1中数据可知,______组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请结合图2中数据,试分析该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的原因:______。
    (3)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你认为该科研小组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
    (1) 睡眠状况 作息正常
    (2)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导致幼鼠生长激素分泌量不足,生长发育迟缓
    (3) 充足的睡眠能促进生长发育(睡眠不足会阻碍生长发育)(意思正确即可)
    【分析】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本实验共有两组,对其中一组小鼠进行睡眠剥夺处理,使其每日睡眠时长仅为4小时;另一组小鼠按正常作息时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用来验证“模拟探究了不同睡眠状况对人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变量是睡眠状况,对照组为作息正常组。
    (2)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因此,该实验选择的小鼠都是健康且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其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
    (3)由图1曲线可以看出,睡眠不足组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分析图2数据可以看出,睡眠不足会导致幼鼠生长激素分泌量不足,生长发育迟缓。
    (4)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是作息正常组与睡眠不足组相比,生长发育较快。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充足的睡眠能促进生长发育或睡眠不足会阻碍生长发育。


    相关教案

    02 传染病及免疫试题-中考生物【·重点·难点】教案(附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02 传染病及免疫试题-中考生物【·重点·难点】教案(附答案和解析),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传染病和免疫,人体免疫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3 输血、急救及用药安全-中考生物【·重点·难点】教案(附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03 输血、急救及用药安全-中考生物【·重点·难点】教案(附答案和解析),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血液的组成,血型和输血,急救,用药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讲动物的主要类群讲义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讲动物的主要类群讲义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归纳总结,实验目的,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